《老炮兒》是否在美化暴力?
張曉波挨那麼一下,應該是成幾十年的植物人;
張學軍最後那一戰,應該是要戰死沙場;
張學軍的兄弟們那一戰,應該是要殘廢好幾個;
小飛和他爸都要被立案追究責任……所有的這一切,都不像電影上表現的這麼美好,為何要違背電影寫實的本意,粉飾暴力呢?中老年人不是不可以熱血,不是不可以青春,但為何要表現得這麼極端呢。
暴力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這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承受得了的。
從小說里讀歷史,從電影里看科學,是我國文化領悟長期被壓制,發展曲折的原因。
我更傾向認為,《老炮兒》是一部如今的老年人的青春片……
老了,所以很難否定自己過去的青春,
有一個鏡頭印象特別深, 白舉綱坐在車裡,二爺站在車外,兩人隔著車窗對望, 多大的反差,
多大的對比,
車裡是滿是年輕活力的味道, 車外卻是垂垂老矣的死氣,
電影開頭看到主演有李易峰白舉綱吳亦凡的時候,我還覺得驚奇,管虎這是要用鮮肉吸粉么,
看到後面也才明白
這群小鮮肉算是年輕一代從頭到尾的代表,他們從長相到性格都和馮小剛張涵予形成反差,李易峰討厭打架,所以他的方法在他爸看來很窩,他劃車,而不是光明正大痛痛快快打一架。張涵予很硬,一身肌肉,這群白白嫩嫩的年輕人壓根沒法比。
而在這群老人年輕的年代,打架是規矩,是青春
看了《老炮兒》,
我是越來越恐懼老去了
越來越恐懼自己會成為車窗外獃獃盯著車內年輕白舉綱的二爺,
越來越恐懼自己會成為年輕人口中的「老東西」
暴力是一種貫穿著人類歷史的客觀存在,沒什麼可以「美化」或者「醜化」的。從原始人飛土逐肉,到現代社會的鋼鐵洪流,只要有人類,有矛盾,暴力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終極手段就永遠會存在。
荊軻刺秦是暴力,秦滅六國也是暴力。屠殺猶太人是暴力,易北河會師也是暴力。魚肉鄉里要靠暴力,除暴安良還是要靠暴力。暴力只是一種工具,本身沒有善惡美醜的屬性,只看是誰在使用,為了什麼使用。
每部電影都有自己的一個小世界,這個小世界裡有它的法則,規矩,只要能在這個世界裡講完一個圓滿的故事,那就是一個好電影。你不能用現實世界的標準去衡量他,如果所有的矛盾都要依靠報警,法院來解決,那就不是電影,是《今日說法》。
《老炮兒》也是這樣,那些人有自己生存的土壤,有自己的價值觀,解決問題的方式。影片就在這個環境下展現人物的特質,表達人性的複雜。齷齪和高貴,隱忍和絕決,都在裡面,讓觀眾去欣賞,去思考。而暴力,不是電影的主體,它是人物最重要的道具,什麼時候使用,為什麼使用,怎麼樣使用,都能表現人物的個性和精神世界。這部電影並沒有美化暴力!所有認為這部電影在美化暴力的人,都沒有看懂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要表達的是反對暴力!
不可否認《老炮兒》這部電影中充斥著一些暴力情節,尤其是其中一些角色在價值觀表達方面,似乎處處都崇尚暴力,認為應該用暴力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我們的法律和警察。
但那就代表著整部電影的基調嗎?不是的。
我們都知道。
電影里拍了毒販,並不代表這部電影就美化販毒。
電影里拍了妓女,並不代表這部電影就美化嫖妓。
電影里拍了貪官,並不代表這部電影就美化貪腐。
……
同樣的,電影里拍了流氓,並不代表這部電影就美化暴力。
電影里有一些反派、反面的東西是很正常的現象,可它哪怕出現的很多,我們也不能把它認為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像《教父》,整部電影都在打打殺殺,但讓人稱頌多年的是它表達了義大利黑手黨多喜歡殺人嗎?顯然不是。
《老炮兒》也一樣。它的主角、配角雖然都是當年的頑主,小流氓、江湖人,口裡動不動就用茬架來解決問題。但它也並不是在表明這部電影崇尚、美化暴力這種東西。
甚至恰恰相反,它是反對暴力的。如果說要美化,那它也是在美化「反暴力」。
我們來數數電影里凡是有關暴力的一些事吧。
主角(馮小剛)在吃虧的時候,他的鐵杆副手三兒(張涵予)動不動就要叫一群年輕小流氓兄弟幫忙打架,乾死對方。按理來說這是很表現暴力之美的——我有無數兄弟,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讓人一聽就特別羨慕崇拜——但主角是怎樣回復呢?主角永遠是攔著。不讓三兒找。
有一次,三兒都把人找來了,砸了小飛(吳亦凡)的修車場。主角立馬匆匆趕來把人攔住趕走了。那次可是主角與其兒子被人打了,吃了大虧啊!而且是人多欺負人少,按正常人的邏輯我找一堆兄弟以牙還牙報復你再有道理不過了。可主角硬生生沒有容忍這樣的行為。把一個可以狠狠出一口的氣,硬是憋回去了。
你說這是美化暴力?看電影的流氓兄弟們都要不答應了。沒這麼埋汰道上人的,這明明是個慫貨么!我估計心裡火氣爆、崇尚暴力的人,看到這都要拍屁股走人,省的氣死自己。
那為什麼主角要這麼干呢?主角自己當初不是很牛逼嗎?一把軍刀砍十幾個人,老了也是用約架來解決問題……這不像他的風格啊!
其實很像他的風格,就是他的風格。主角在電影里的解釋很好:「小年輕啊,下手沒輕沒重,容易出事。干架還是得咱這幫老兄弟。」(大致意思)
只有相關社會經驗的人,才會領域電影里這句話是金玉良言。主角不愧是混了幾十年的老江湖。
因為真的在道上混了很多年,混出了頭,又活下來的(尤其是在當年的嚴打里活下來),都明白暴力不能是無限制的,這是個法律社會,無限制的暴力會立馬被法律輾死。
而老江湖們之所以能在法律下存活,是因為他們的暴力屬於「有限制」。屬於輕微的違法行為。打傷一個人最多拘留或者輕判幾年,而重傷或打死了人,那就耽誤一生或者賠命。
(因此一些黑社會老大哥最怕遇上愣頭青,黑社會老大哥用暴力是解決問題,而愣頭青們控制不了情緒,他們一用暴力是要人命)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主角雖然是一個一生都使用暴力,價值觀也偏向於暴力的人,但他使用的並不是無限制的暴力,而是有限制的暴力。輕微程度的暴力。
電影完全沒有美化無限制的嚴重暴力,甚至是借主角來反對這種暴力的。怎麼反對呢,除了主角的言行,還有主角的命運痛苦——他這個一把軍刀砍十幾個人的好漢,年輕時因傷人入獄,妻子生病去世都不能照料,兒子都不能撫養,留下一生悔恨。
每個人都應該記得主角和兒子喝酒談心時,最後捂臉留下的那眼淚。主角之所以後來不讓年輕小夥子幫忙打架,就是因為這悔恨的眼淚。
你要說電影里這樣的故事還在告訴你它在美化暴力,那我只能說你的理解能力實在有問題。
但可能有人問,主角還是崇尚輕微暴力的啊,他老了,解決問題的時候,還是選擇使用暴力。
確實,主角是這樣的性格,也是這樣選擇的。但這是主角個人的價值觀,不是電影想表達的主題。
我們應該看到,電影對主角這樣一種性格的人安排的人生是什麼?
是這位當年叱吒風雲的大哥,如今落魄的只能開個小店、蜷縮在衚衕里的一個小房子里。家庭多凄慘不說了,連贖三兒的幾千塊錢都要四處去借,甚至找自己的女人借。這是對暴力哪怕是輕微暴力的諷刺。
是主角的那些當年跟他一起打拚的兄弟,絕大部分混的凄凄慘慘,並沒有古惑仔里出人頭地的假象,這也是對暴力的諷刺。
還有主角那為數不多幾個混的好的兄弟,發家致富的,但他們是怎麼在幾十年後面對主角?是躲避不及。是可以給錢照顧你,但絕對不想跟你拉上太熟的關係(顯然是怕回到以前的生活)……這難道不是在嘲諷暴力?
電影用這些客觀的事實對暴力進行嘲諷。這才是電影主題真正想說的話。電影絲毫沒有認可主角,甚至在暴力方面,一直在用各種現實社會的現狀反對主角!
而最後,主角那一場最華麗的約架。一個人單刀赴會去用茬架解決問題,畫面無比熱血雄壯,音樂激情豪邁……好像回到了當初打天下那會,看的人熱血沸騰,只盼著看到主角大殺四方抒發胸中快意。
可最後結果是什麼?是整部電影最暴力美學的畫面,以主角撲倒在冰面上結尾。他甚至連敵人面前都沒有到達,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倒在冰面上。曾經的一代豪雄,最後成了這樣的結局。那無比興奮的場面,最後如此落幕。
你說如何讓人對暴力崇尚的起來,又怎麼美化的起來。
而且尤為搞笑,也是電影幽了一默的是,他那幫以為他得了癌症來看他的老兄弟(用約架肯定聚不到一起)。哪怕因為看到他的表演激動的沖了出去,開啟了人生最後一次約架旅程……其實打沒打成還不好說。最終卻都被拘留。
我覺得這才是電影想表達的東西,這個完全看似不必要,破壞江湖氣氛的場景。在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如今的法制社會,打架、暴力,全是違法的,一定會被懲罰。不管你是什麼身份,不管你是什麼原因,甚至,只要你踏上了打架的場地,不管你有沒有用暴力打架……
當所有老兄弟一起從看守所踏出來的時候,我覺得,這部電影的主題已經足夠清楚了。
更別說,電影末尾,主角兒子站在酒吧門口,面對問路者的場景。
我們知道在電影開頭,他老爹面對問路者時,是雖然心中有善意,但非常講究臉面和尊重,別人不尊重他,他就一定會刁難別人。哪怕約架也不在乎。
我覺得這就是暴力的一種起源,也類似於北方人的性格。(不是地圖炮,不認可的話我可以收回)
他老爹一生中那麼多暴力,極有可能和這種性格有關。
主角兒子在別人問路時時怎麼做的呢?是趕走了繼承他老爹性格的小孩。然後自己很善意,並不在乎別人冒犯自己的給指明了道路。
這是一種和他老爹截然不一樣的為人處世和性格,是一種寧可自己吃些虧,也要對世界對一點善意,讓這個世界消除一些戾氣和暴力的性格。
同樣的一個場景內,兒子這個新生代,用新的性格和為人處世,取代了老一代。
電影最後的傾向,已經無需再表述。
所以我們結束時再說一句,這是一部反對暴力的電影!是的,是在渲染暴力。
但是,成人世界總會需要這類片子,沒有什麼高大上的理由,當然要找也有一堆理由。
潛台詞:這部電影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
1.正如我在《古惑仔》系列害了人嗎?是如何害人的? - 金吾將軍的回答
在香港電影分級制度下,古惑仔系列影片屬於【第ⅡB級:青少年及兒童不宜】,其中第二部更是直接劃入三級片。
2.一些人提到小說水滸傳更暴力,注意,在人的感官刺激上,視頻&>圖片&>文字。
3.很多人提到了什麼教父、這個殺手不太冷、熱血高校、教父、昆汀的一系列電影,強烈建議各位去查查這些電影的分級級別!
成年人需要這種電影,而未成年不適合看這種電影,只有分級制度一途。為什麼要求分級呢?就是怕一些未成年人看完後盲目模仿、惹是生非,等到自己成年後再後悔不堪、把鍋甩給電影,說,都是電影害了我!——也是呵呵噠。
啊,包括古惑仔原著漫畫Teddyboy也是18X,書體用包裝袋密封,封面寫著斗大warnning字樣。
至於如何評價老炮,借用古惑仔漫畫里的兩句話:
十個古惑仔、九個衰到底。
多少虎豹成過客,幾許龍蛇到白頭。
至於廣受80後推崇的古惑仔,原著漫畫里各個人物怎一個慘字了得。
有哪些看似大團圓結局的作品、歷史事件,實際上則更多地是一場悲劇? - 金吾將軍的回答
你可以看看昆汀的電影,北野武的電影,再看看《力王》然後再回頭看看《老炮兒》。
電影本就是有很多類型的《飛屋環遊記》是一種,《老炮兒》是另一種,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個哈姆萊特,如果喜歡《飛屋環遊記》這類講老年人的比較溫馨的電影的話,可以看看《遺願清單》,《聞香識女人》之類的
暴力個屁
都特么沒見到血
看了這一大堆答案,有些話得說說。
說實話,這片兒地域性比較強,真得是北京人,或者北方人才能更好地感同身受。
就沖台詞里那麼多北京話,不在北京的深宅大院兒里活個十年半載,體會不出裡面的情緒。並不是字幕括弧里那種簡單的解釋能概括的。
關於張曉波,影片最後,張曉波開酒吧了,還碰見唐朝樂隊的丁武問路,活的好好的,影片沒交代他有啥後遺症,其餘的你也不用瞎操心。
關於張學軍,在冰上跑著跑著心臟病犯了。剛開始走著走著就心臟疼,給許晴看的那叫一個揪心,後來勉強站起來開始跑,終於還是堅持不住倒地了。這是他為人的那口氣。
關於張學軍的兄弟們,影片最後大傢伙兒從局子里放出來,有的纏著繃帶,有的一瘸一拐,但至於留沒留後遺症沒直接交代,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了,也可能有人的傷不好恢復。除了前面張涵予表情嚴肅,後面幾位老戲骨有的還滿面笑容。你可以把這當成他們找回自我的一種方式,這是最重要的。人不能活著活著把自己活丟了。
小飛他爸肯定進去了,連帶著他們一家子,包括那些雞犬升天的親戚和下屬,都好過不了,貪污那麼多錢,結局可想而知。這跟茬兒架不茬兒架沒關係,是他自己犯了罪。這是對法律制度的認可。
按照題主的說法,張曉波、張學軍和兄弟們經歷了這些事之後,都得受到極重的懲罰,根本起不到批判暴力的作用,反而是一種失真。影片就該變成荒誕劇了。暴力的後果,咱老百姓能不能承受,不是你說了算的。
說說影片里的暴力問題:
這部電影某種程度上可跟《老爺車》比比,就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那部。當然,美國文化跟北京文化天壤之別,但兩部影片探討的某些東西是一致的。老爺子在那部電影里是鄰居眼裡的怪人,深居簡出,脾氣執拗,性格剛烈。但他最後為了救亞裔鄰居一家,一個人去單挑黑幫,用手比劃成手槍砰砰砰給黑幫們挨個爆了頭,然後被亂槍打死。你說這結局美好么?一點兒不美好。那他之前幹嘛不報警?幹嘛不動用法律武器?
一個越戰老兵,為了保護鄰居,為了保護自個兒的老爺車,沒死在戰場上,死在了一群小混混的槍子兒下。這在某些人看來可能挺傻,可能不值得。而這片子抨擊就是抨擊的這些人的觀念。世界上許多事兒不是非黑即白的,但你可以把它們簡單化處理。你給簡單化處理了,可能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你不能說這是不值當的。有的時候,人活著就是為了那一口氣,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原則。這對他們來講是最重要的。
《老爺車》說了一個跟時代落伍的老頭子如何在新時代里懲惡揚善的故事。他用的是舊方法,是傻方法,簡單粗暴,但很可敬,他要讓人知道有些舊時代的規矩現在還得遵守。老爺子最終沒有走向最極端,他沒有真的端起槍跟那幫人對射,這是對新時代的妥協。無論妥不妥協,其實都沒有錯。重要的是當一個人面對著巨大的壓迫威脅時,不反抗還等著什麼呢?
所以說老爺子想用這部片子,告訴年輕的一代別那麼飛揚跋扈,別什麼都瞧不起。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規矩,一些理兒你得遵守,這也是一種秩序。第二,就事論事,有些事兒你把它交給國家,交給合法的暴力機關去替你執行,不一定有效果,你的敵人可能有隻手遮天的勢力,抑或為了懲治他們,需要花個兩三年去走訴訟程序,真的是黃花菜都涼了,太不便民。第三,以暴制暴是否在現代社會還可行?是否還是文明社會的一種需求?文明社會也是用野蠻的暴力建立的。人類歷史上有太多這樣諷刺的東西了,挑不完的。往往為了建立一種秩序,要破壞另一種現有的社會結構,把你放在那種時代里,你也分不清是新的好還是舊的好。而且,文明社會也有許多的不公,許多的野蠻,許多的壓迫,只要這些東西存在,那麼暴力就不可避免。作為一個小老百姓,惹得起誰呢?誰都惹不起。那惹不起就不惹了嗎?就慫著?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給了我們一種解決方案,雖然你可能不認同,但你不能說它就是錯的。
《老爺車》里的老爺子是越戰老兵,這一個背景就能讓他的行為令人可信,有充足的理由和動機。再看《老炮兒》里的六爺,他經歷過什麼?那個特殊的年代,他也是瘋狂群體中的一員,這肯定會影響他的一生。他沒那麼大能耐左右時代的命運,他只是洪流中身不由己的一份子而已。理性處事,相信法律?在那個時期可沒這些思想。於是,到了現在,他與伊斯特伍德一樣,也只是個脫離時代的人而已。但他講理,他守規矩,你可能對他的規矩不理解,但他們就是那麼活過來的。
我也是北京衚衕里出來的孩子,雖然沒經歷過那個瘋狂年代,但是一些好的壞的東西還是會繼承下來。衚衕里的,大院兒里的,都或多或少會繼續以那樣的方式活下去。他們可能神神叨叨的,吹牛逼,大大咧咧,愛面子,犯貧,混不吝,對小兔崽子們看不慣。但他們局氣,幽默,講禮節,敢愛敢恨,碰見事兒不慫,有一說一,講理兒,一碼歸一碼,不墨跡。這就是地道的北京爺們兒,有著自己的魅力和氣場。你沒有在那個環境下成長過,你體會不到,這都不礙的。但你不能對此妄加否認吧。
六爺在電影里,過的舒坦么?不舒坦。但他自個兒樂意,他覺得活的自在。這就是令人尊重的一點。每天遛遛鳥,跟街坊們逗逗悶子,這沒什麼不好的。他仗義,誰有困難了,幫著去到處借錢,朋友的煎餅攤被收了,他幫著重新弄輛車,這樣的人你難道不喜歡?他對警察的態度,對遇事處事的態度,從跟張譯的那場戲裡就能看出來。在他眼裡,誰都是人,都不容易,都得互相理解,別老用那些冠冕堂皇的話找理由。張譯扇了燈罩兒大耳瓜子,這是暴力吧?甭管他為啥扇燈罩兒,他已經實行了暴力。而六爺是怎麼處理的?我不管你啥身份啥地位,你用了不必要的暴力,就得讓人還回去。燈罩兒砸了你的車燈,我替他賠錢,這是仗義。燈罩兒拖家帶口不容易,做點小生意糊口,你們當警察的得理解。但他沒執照,應該沒收他車子,可你打人就沒道理了。六爺把這些事兒,一樁樁的碼起來論,這是講理兒。而且,他最後還不是沒讓別人回扇回去,自己輕輕「撫摸」了張譯的臉蛋兒兩下。這是照顧面子。幾方面都照顧到了,這是六爺為人處世的風格,你能說他不好么?
在《老炮兒》里,根本沒有美化暴力這麼一說。要麼就是觀眾眼瞎了,要麼就是大家理兒都歪了吧?更談不上什麼暴力美學,什麼昆汀·塔倫迪諾,山姆·佩金帕都搬出來了,也不怕燙著舌頭。從戲份上看,打架的戲有幾處,佔了多少時間?渲染了多少暴力?從主要角色們的行事方式來看,誰是一上來就抄傢伙的?君子動口不動手,咱不是君子,就一衚衕串子,也沒有一上來動手的吧。都是講理兒講崩了才開乾的。這不是規矩是什麼?國家之間還唾棄不宣而戰呢,何況個人?在這個片兒里,馮小剛、張涵予,甚至吳亦凡的角色一看就都不是喜歡用不必要的暴力的人。吳亦凡演的小飛,剛上來就給了一個看武俠小說的鏡頭,這就是告訴你這人有武俠情結,他也是講江湖規矩的,雖然這些規矩都是從小說學來的,只是照貓畫虎而已。而這,也為他之後敬重六爺埋下了伏筆,因為他在六爺身上看到了俠義精神。這一個讓對立陣營都肅然起敬的人,有些人居然說他活的方式有病?真是可笑。
而六爺自己呢,以前必定沒少暴力過,也有血氣方剛年少輕狂的時候,然而得來的結局是什麼?妻子離世,兒子恨自己,家庭基本宣告破裂了。從李易峰的台詞里還能知道,因為犯過事兒還躲起來了幾年,就是在那時候妻子死去兒子開始恨老爸的。六爺自己聽完這些不也是流下了眼淚,一個一點兒虧都不能吃的人,甚至想跪下給兒子磕頭了。這是對自己過去的悔恨。另外再看看張涵予演的悶三兒,也是個鐵骨漢子,一點兒不輸給六爺,至今不也一事無成,局子進局子出,打著光棍兒沒姑娘要。這些曾經崇尚暴力的人過得好嗎?這就是影片對暴力的反思。
這部片兒對北京人,尤其是衚衕和部隊大院的人來講,太寫實了。唯一純粹的反派應該就是龔叔那伙兒吧,他們顯然是混得好的那批人,社會地位高,有錢有勢力,但你看看他們那幫丫挺的幹了什麼?不打招呼直接進六爺家裡一通亂翻,還把鳥給殺死了。在衚衕里堵住六爺,沒說兩句就一頓暴揍,連由頭都不挑明。這才是使用無謂的極端暴力,或者說把暴力當成必要手段欺壓百姓的人啊。還有吳亦凡手底下那個沒大沒小的小崽子,動不動就扇了六爺一巴掌,這換成你在現場你受得了嗎?影片斥責的是這些不知天高地厚,依靠身份無法無天的玩意兒,他們是實施暴力的主體。也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才使得六爺不得以去以暴制暴,以暴制暴是為了討一個公道,出一口惡氣,你丫扣了我兒子,抄我的家,還把我兒子打成腦震蕩,巴掌都拍臉上了,用悶三兒的話說,「我們哪兒受過這個啊」,那不反抗更待何時呢?這怎麼就成了美化暴力了呢?
說到底,《老炮兒》就想讓大家知道,人活著別太功利,活的舒坦自在是最重要的,做人也得有自己的原則,處理事情要講理兒,講規矩,涇渭分明,別動不動就威逼利誘裝孫子玩兒,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誰都看不起,這不是咱該有的作風。但是,被欺負了也不能忍著,該以牙還牙就得以牙還牙,得有血性,有骨氣,必要的時候就得一個人去單挑黑幫,用手比劃成槍給他們一一爆頭;就得扛著刀衝過去,哪怕自己跌倒在半路上。作為男人,得善良,得仗義,得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脊樑,有自己的正義感。遇到惡勢力不能認慫,不能軟弱,別太瞻前顧後,該干就得干,這是尺度和底線。我們這個時代丟失了太多老一輩兒的精氣神兒,我們得給它們找補回來。邀請我嗎?
在我看來,是向舊時代的北京做最後的致敬和紀念而已。
我是北京現代化之前最後長起來那代的衚衕生人,嚴格來說我只是那種親眼見過老炮兒但自己並沒有去學習的人。我能很清楚的感受到老炮兒對現代化的糾結,因為我也糾結。
為什麼我會說是最後的致敬和紀念?你說的沒錯,老炮兒的生活就是如此暴力。過去老炮兒可是個貶義詞,你會覺得古惑仔是褒義詞,只有中二少年才會覺得是?
現在老炮兒都是什麼年代長起來的?文革。那個年代,不就是文爭武鬥的年代,你以為北京能有多安定?你可以參考下血色浪漫這本小說講的,雖然小說,但很真實。
為什麼這部電影要赤裸裸的表現出老炮兒們的暴力?這就是現實的老炮兒,過時的老炮兒,殘存在老人們記憶中的老炮兒,老北京看了會動容,會陷入回憶的老炮兒。
那未必是最好的年代,老炮兒們也沒有做出最好的選擇,但是那就是老炮兒們的青春記憶啊。《老炮兒》某種程度上是在呼籲分級制度。
《老炮兒》,可以看作是中國式的英雄主義電影,氣息是老北京的講究文化。但是電影的流程又比較忍隱,不緊不慢,有一種東西在裡頭感覺發揮不淋漓暢快。按照美國版的話,估計美國的老炮要像《颶風營救》里救女兒那樣來救兒子,立馬準備資源和裝備,來一個拉風殺人。那裡頭的東西或許是會涉及到目前國家的體制問題和法制建設、電影審核過關的事兒,所以拍的比較局限。畢竟以前還有一個粗俗文化會議是開過了的。
但不管怎麼說,中國的電影能拍成這樣還好,比以往算是有很大進步了的。總之我們都會說,我們都在進步。有時我倒是希望看到電影發展成《颶風營救》那樣,馮小剛演的六哥拉風去救孩子,小弟三兒也一起拉風去收拾那幫稚嫩的官富二代,結束後孩子對自己有全新的認識,整個過程暢快淋漓。但如果真這樣,說起來這就不像北京味道了,倒會像成了廣西幫,要狠就跟你狠到底。
還是北京味,講究,別出什麼幺蛾子來著好。老炮兒演得算真實了,不動用高科技、也不講究什麼策略、智商啥的去應敵,不算誇張。電影其實沒有什麼高潮,或許就像開始男女主角想要干那事的時候那樣,卻幹不成,一分鐘過去了,細細看來電影六哥在和兒子喝酒談話擦臉擦淚那段可能會體現出一個中國式父親的艱辛和無奈,得點贊,「拿什麼開酒吧、開個屁啊~」。
不過話說回來至少電影裡邊的價值觀會徵得許多觀眾的認同,畢竟本分的平民老百姓,有些事情,還是應該去做的。喜歡生活慢的節奏和仁義二字,電影100分滿分,及格60分,《颶風營救》系列的標準打80分,《老炮兒》打82分,占理了。願以後出更好的電影。
我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意識到一個點,就是類似的推崇暴力解決或者以牙還牙方式解決問題的電影,它在邏輯上一般有個前提:那就是當下的法律是不靠譜的,不能幫到我的,因此我才得靠我自己的力量去解決糾紛。而這個在電影老炮兒中其實也有所體現:
1.富二代曾經開車撞死人,他老爸靠關係給他擺平了。
2.富二代把人綁架了,根本不怕對方報警,有錢能使鬼推磨,大不了找個小弟頂包就是。
3.富二代他們在路上飆車,警察壓根沒追上。
4.富二代他爹有錢有權,身居高位,若不是趕上中紀委打虎這一背景,估計沒什麼老百姓可以把他弄下來。
綜上,在面對一個依靠法律搞定不了的人時,而你最重要的兩樣東西被對方毀了(兒子和面子),你和對方十分溫和?你去分析得失?你擔心坐牢?——題主您心還能再大點兒嗎?
進一步把上述的「法律」概念化,那是什麼呢,即:當目前常規的問題解決方式行不通的時候,暴力是一種很正常的選擇,當然咯,娘炮和軟蛋不會這麼暴力的,不是別的,只因為他們誰都打不過。
暴力不存在是否美化,它只是一種選擇。一種符合邏輯的問題處理方式。
結論:相信法律,理性辦事兒是對的,不過那隻適用於常規情況,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差不多可以了。可是該有血性的時候,該豁出去的時候,還在那兒溫文爾雅,那特么不是傻就是慫。
ps.以上討論的僅僅是電影內容,電影中的法治社會才不靠譜,我們現實中這個社會最靠譜啦!來,跟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積極普法,遵紀守法,共同建設美好有愛的和諧社會!為中國特色法治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這個問題和那個「如何評價」下的某超高票回答非常具有代表性,就是一種主流(或說自己不認同的價值觀)以外的人不配有話語權的思想,文藝作品最好不要展示社會陰暗面和「負能量」的東西,如果一定要展示必須是以純粹的、明確的批判形式來展現,否則就是「誨淫誨盜」——這種要求的對象已經延伸到了新聞媒體:不能直接、過多報道負面新聞,否則就是無良媒體唯恐天下不亂。
所以呢,不要罵廣電和相關部門了,審查真的是非常有民意基礎的。如果沒有「老炮兒」,那越來越多的人只會認為「娘炮兒」才是新常態。
昆汀,北野武,奧利弗斯通,伊斯特伍德老爺子還有吳宇森,劉偉強,在電影市場堅持暴力美學,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電影市場上有太多靡靡之音,太頹廢化、小資化。若不用暴力衝擊一下頭腦,那男人的存在還有啥魅力,有啥意義?
其次,暴力美學並不是宣揚屠殺,宣揚黑暗。更多的是「以殺止殺」,是樸素的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是佛祖慈悲,尚有雷霆一怒。適當的暴力是人類誕生至今,衍化出來的行為法則。在古代,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官府很多時候也默認這種復仇行為。
古代的俠客、武士、征伐,現代的好萊塢里的美國大兵,幾乎都帶有」牧羊犬「的性質。伊斯特伍德老爺子在《美國狙擊手》上借用爸爸教育兒子的話做了解釋。
「這世上的人分為三種:羊,餓狼和牧羊犬。有些人天真地以為,世上沒有魔鬼,而當仇恨來到家門口時,他們無力自保,這些人就是綿羊。對立的存在,則是使用暴力的捕食者,這部分人信奉弱肉強食,他們如同餓狼,捕食弱小。除此以外還有一些人天性善良卻被賦予獵殺的天賦,他們守護羊群,這一小部分人生來就是要直面豺狼的威脅,也就是牧羊犬。」
同樣,做為成年人,我們當然要分清什麼是現實,什麼是電影。什麼是適當的暴力,什麼是法治。
《水滸傳》無疑是中國古代暴力美學的代表,它的主旨是「忠、義」,但是它確實有很多糟粕,比如無視法紀,投名狀,打家劫舍,漠視婦女等。但是,作為成年人,我們要汲取的精華,無非就是它藐視權貴,反抗精神與忠義精神。
孫悟空自從吳承恩書里寫活他,到現在也差不多五百年了。齊天大聖美猴王為何讓人們念念不忘,熱愛崇拜?就是因為美猴王神力大過天,但是跟天仙佛界不是站一邊。更像一個獨來獨往的精靈。孫悟空的棒子,就是暴力,但是打死的妖怪,砸碎的凌霄寶殿,都是肅清、反抗。
暴力美學美就美在它的主角是一群獨行俠,能力超級,但是跟國家機器沒有瓜葛,不代表政府去懲罰、去施暴。他代表內心的樸素正義,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獨行俠,是一個具體的人,要麼有名有姓,要麼就被百姓安上一個姓名,更容易被口耳相傳,傳頌下去。
還有,暴力不需要美化,暴力就是暴力。只是有一些暴力在它發生以後,在人們的眼裡,它是值得肯定的,值得讚美的。
就拿咱們中國人來說,尤其是底層的廣大人民群眾,被壓迫的時間太久太久了。被以前和現在的統治者當做綿羊,當做韭菜。被歐美人當做東亞病人,被日本人叫支那豬。若沒有暴力,沒有反抗,那中國人如何真正翻身做主呢?若沒有暴力,砸碎枷鎖,如何真正做個大寫的人呢?在中國做男人,更難。倘若內心不信仰暴力,如何在這艱難的世道,去爭取,去創造?
現在中國是法治社會,而且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上層越來越淡漠暴力,更禁止個人使用暴力。暴力在中國,已經成為國家機器的專屬。
更規範,或者說更專制,也就意味著更冷漠,更無趣。暴力是人的本能,抑制暴力,就是抑制天性。
他們讓我做綿羊,薅我的羊毛,扒我的皮,吃我的肉,還要拿我的骨頭去燉湯。我為何不能咬他們一口?就算咬不到他們,我把屠宰場拉的全是屎,也夠他們噁心的了。「阿提拉固然是個偉大的武士,但他死在女人肚皮上,忒慫。」
六爺點上一根煙,打火機的微微火光中,一身將校呢穩穩地嵌在衚衕口的霧霾里。
衚衕外面的世界太荒唐,六爺緊緊地握了下手中的武士刀。
六九年的後海,六爺從一個高個老兵手裡奪過了這把刀,順手剝了他的將校呢。
那天六爺覺得自己打死了獵物,吃了肉,剝了皮。
從此,在這座黑暗森林裡,六爺成了獵手。
「真正的頑主,就該死在茬架的路上。」
六爺頭也不回地扛著刀走進了霧霾中,消失在街那邊。
談一談電影創作中暴力的美化
電影中的暴力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美化與否主要由暴力的載體也就是使用暴力的人的意識形態和暴力的表現形式兩者決定
電影中的暴力元素並不少見,諸如西部片、恐怖片、戰爭片、槍戰片、犯罪片 (包括強盜片、警匪片、黑幫片、梟雄片、偵探片、黑色片和驚險片)等類型更是個個離不開暴力,但為什麼我們在看《勇敢的心》中華萊士英勇殺敵、《拯救吾先生》里的最後擊斃罪犯時不但不會覺得有美化暴力的嫌疑,反而由衷的感覺暢快呢?那是因為電影中使用暴力的人是合乎官方意識形態或主流文化(普世價值)的,是道德的、正常的、正義的。
與此相對的是那些不被主流文化或官方意識形態所認可的施暴者,常見的有罪犯、黑社會、殺手等等,我們不妨把他們使用的暴力簡稱為黑色的暴力。很顯然《老炮兒》中以暴制暴的行為違反了法律法規明顯屬於一種黑色暴力,但又有人會說,六爺約架不也是為了心中的規矩,怎麼就不正義了呢?很簡單,意識形態從來就不是單一存在的,《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劫富濟貧時所使用的暴力,在當時官方的統治者看來,是一種黑色的暴力;但今天看來,就是一種正義的暴力,所謂的暴力美學大師們無一不是玩弄意識形態,粉飾黑色暴力的高手:吳宇森 《英雄本色》和 《喋血雙雄》 中談的是義薄雲天。昆汀塔倫蒂諾《殺死比爾》玩的是忍辱復仇。北野武《座頭市》講的是替天行道。值得注意的是,施暴者的意識形態雖然可以有多種解讀,但電影製作者對待暴力使用者的態度極其價值導向是有明顯區別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偉強導演的《古惑仔》與陳果導演的《香港製造》
同樣是描寫古惑仔的生活,前者著重描寫古惑仔們瀟洒飛揚的生活和義薄雲天的情誼,完成了對古惑仔生活的詩化想像。而後者深刻地表現古惑仔的痛苦掙扎及其悲劇,以幾位邊緣少年「淋漓的鮮血」擊碎了黑色浪漫的想像。暴力作為古惑仔們生活日常以及標誌之一,在價值取向上的「美化」或「貶低」不言而喻。
正如《電影雙周刊》評論道:「《香港製造》對香港電影工業擔當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且不談它的叫好與叫座,就效應而言,它無疑是起了教育與警醒的作用,它教育電影人成本低廉並不等於粗製濫造,更警醒他們是時候於 『自我毒害』的旋渦中抽身而回。」
除此之外,暴力本身的呈現形式,也有著天壤之別。
還是拿幾位暴力美學大師來說事,昆汀《殺死比爾1》血腥暴力中展現的東西方文化交融和日本「物哀」氣質甚是迷人。
吳宇森喜歡在暴力鏡頭中穿插白鴿、聖母像、 十字架來營造聖潔的儀式感
王家衛《一代宗師》中雨夜以及升格拍攝
相比之下反映人性墮落和暴力譴責的《上帝之城》
倉促間舉得例子可能有些極端,但不從中不難發現,暴力行為的粉飾有利於使觀眾對暴力行為的危險性加以忽視,也更容易產生遐想。
再看老炮,
六爺持械聚眾鬥毆,擅用私刑違反法律法規和主流價值觀是毋庸置疑的,但看一下如此之多的為六爺辯護的回答,電影對黑色暴力是否「美化」不證自明。
至於暴力的表現形式
一圖勝千言
最後,電影對於暴力美化並不是貶義或是誤導觀眾的意思,一部優秀電影中所有的形式本就應該是為了作品的主題而服務。《老炮兒》不是一部人物紀錄片,電影更從來沒有所謂客觀記錄真實世界的本意,以寫實主義的審美來評判一部浪漫主義的作品才是《老炮兒》最大的悲哀。
本性如此,不過是被剝奪了。
原始社會為了吃的殺死獵物暴力不暴力?殘忍么?
不。
你覺得警察監獄不是暴力么,初中政治就說了,這些都是暴力,是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暴力機器。
記住,這不是貶義,也不是褒義。
暴力就只是暴力。
因為群眾只會屈服於暴力。
一個沒有氣場的演講者上台就道歉,引來的是起鬨,一個氣場十足的人台上破口大罵,沒人反駁,就是這樣的,沒有威嚴,就沒有氣場,就沒有發言權。
道德是用來保護弱者的,法律是用來限制強者的。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
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老炮雄起。
最後
鴕鳥,舊世界的角兒,新世界無能為力地看不到盡頭奔跑;新勢力站在對岸,拿著棍棒,向老去的大將招手嘲諷;無能為力,只能舉起曾經的大刀,無關勝利,也無關特么尊嚴,這事兒得做,就是因為得做;世風日下,垃圾商業電影橫行,人傻錢多,認真做的人反而得不到回報;我特么知道成王敗寇,可我也知道,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時代不會太久;揮起大刀,上吧,這事兒得做,無關尊嚴,無關錢。
只因為,這事兒特么得做。
致老炮兒主要是電影不分級鬧的
以下是我在2015年12月28日補充的內容
我在這裡簡單解釋一下自己的回答吧
我認為
娛樂消費產品有特定的類型
也會有針對性的定位自己的消費人群
如果我朝電影有分級的話
我覺得很有可能都不存在這個討論呢
影視劇作品中的暴力
無論是語言暴力還是動作暴力
很多情況下往往是創作者有意為之
有可能是一種審美上的追求
也可能是影片里人物形象 以及社會環境的一種塑造
比如《低俗小說》等等(這裡是因為最近剛看完低俗小說印象比較深刻 並沒有抬誰貶誰的意思 別因為這個吵架)
有些電影里如果沒有了人物的髒亂差
可能也就失去了特殊的魅力
人物形象也可能就不那麼生動可信了
我覺得國外影視產品不光是有年齡上的分級
還會標明性 粗口 暴力等
這點挺好的啊
除了對未成年人應有的保護
還有一點「不喜勿入」的意思
老炮兒這個電影
假如真的是帶未成年人看會尷尬
因為向他們解釋其中的價值觀難度不小
為什麼不能報警 為什麼茬架可以解決問題
你可能同意也可能不屑或反對
各位隨意吧
題主知道有一種美學叫做暴力美學嗎 矛盾衝突有時候就那樣構成了藝術 就像哲人說過的那句話 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謬論 看似對立的兩面其實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人們在這樣的作品中看到暴力 看到美 看到希望 看到絕望 這都不重要 藝術這種純粹理想主義的存在本身的任務就是激發這種矛盾和爭議 而不是教化 更不是推出結論
公眾號:苦橙味的
暴力本來就很美
它的沒不在於它所包含的其他社會意義
而在於它的本身,
暴力血腥本身就是美就是藝術
是一種衝擊性的視覺享受
暴力美學不是美化暴力
而是把暴力之美有力地,客觀地描繪出來
所以再來說說六爺
老炮這個角色塑造出來
並非是一個高大全的英雄形象
當然某些觀眾要用光輝的偉大的標準去衡量乃至於批判,那是可以的,這是藝術的一部分。
現實中沒有這麼多完美的人,
嘴裡罵著別人傻叉的傻叉比比皆是。
老炮兒是不是真是的存在或者存在過。
他的台詞有沒有說中一些人的心坎。
他的舉動有沒有引起一些共鳴。
呼喚起一些人內心深處的東西呢。
我不知道,我不是老炮兒
理解不理解老炮兒的行徑都無關緊要。
看的是電影,電影就是電影,
推薦閱讀:
※電影《甲方乙方》里「1997 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這句台詞好在哪?
※電影《老炮兒》中為什麼要設計乞討少女的橋段?
※如何評價馮小剛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獎?
※2014央視春晚京劇節目《同光十三絕》這名字取得到底是對還是錯?
※如何評價 2014 春晚主創陣容?春晚在改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