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機器人何時可以普遍商用以緩解日趨嚴峻的老齡化問題?


我預言2025年-2030年,就像洗衣機、電話、汽車走入家庭一樣,就像以前的奢侈品都會變成必需品一樣,機器人會普及。

下圖是我國汽車普及的速度:

從需求端看。有關方面預測,到2020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19.3%,2050年達到38.6%。當前中國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4∶1,到2020年就要下降到2.94∶1,2050年將下降到1.3∶1。
在2050年,每個人要在上班時辛勤工作,回家的時候還要辛苦的做家務,伺候多個老人。養老,現在的國家政策還是居家養老為主,那時也不會有太大改變,因為屆時老人眾多負擔極大,社會化養老需要高層下極大的決心。那時的經濟增長速度因為老齡化社會而低迷(參考現在的日本),如果改革進程不斷推進,政府從國民收入中分得的份額會較低,也承擔不起高昂的醫療費用。另一方面,如果統計我們現在的醫療支出,隨著年齡的增長醫療費用不斷增長,特別是臨終中末期的時候,醫療費用要佔整個人一生的20%-25%左右。2050年人均壽命會超過82歲,醫療和科技會有較大發展,加上人文關懷會有較大發展臨終關懷水平會高許多,如果安樂死不列入人大立法議題的話,大約臨終關懷會消耗80%的醫療費用。
所以說不論從勞動力供給,還是從費用和人道方面考慮,需求不成問題。

從供給端看,現在的價格和技術是2大障礙。

  • 現在家政機器人還很不成熟,價格很高,但是畢竟已經有了可以購買的產品,例如

下圖是Willow Garage公司研發出來的Personal Robot 2,報導鏈接 會洗衣疊衣的機器人,公司鏈接 Overview | Willow Garage

  • 何時我們能買到?

機器人軟體的邊界成本較低,折價迅速,免費也有可能。但是機器人硬體,尤其是精密機械部分的邊界成本很高,跌價緩慢。如果折中一下,假設按照摩爾定律跌價,每隔18-24個月折半價推算:
2011年商品價格約為250萬元人民幣(2隻胳膊的版本),182萬元人民幣(一隻胳膊的版本),
2015年大約168萬元(2隻胳膊的版本,開源貢獻折扣價),貌似降價速度較慢,尚未進入摩爾定律的作用範圍。
如果按照樂觀估計,今年就能夠按照摩爾定律降價,那麼:
2025年大約10萬元,相當於一部低檔轎車價格,開始進入剛需用戶,如醫院,養老院,
2030年大約1萬元,進入普通家庭,開始普及,然後在40年每人都會有一個專屬機器人了。
如果上面估計過於樂觀,機器人按照現在的製造方法不能迅速折價,那麼也許會有全新的設計和製造技術將成本拉下來,因為需求就在那裡,聖人云:「社會的需要,勝過100所大學」。「我們總是高估今後一兩年內將要發生的變革,總是低估未來10年將要發生的變革。」

下圖是工業機器人降價的趨勢,當機器人的小時成本低於工人的小時成本時,就會迎來大爆發。汽車工業裡面機器人裝配和焊接就是如此。

當家政機器人的小時成本,低於人工時也會迎來大爆發。如掃地機器人的普及趨勢也是如此。

  • 技術方面,人工智慧和雲技術正在進化,cpu晶元的技術也在進化,整體設計和製造上谷歌和軟銀和一大波企業也在努力,所有情況都比較樂觀。
  • 事物的發展往往呈指數形式:

據美國銀行預測,十年時間內,機器人將接手製造業45%的工作,並削減9萬億美元的勞動力成本,使得當今社會的很大一部分被丟入歷史的垃圾堆。
請點擊鏈接 機器人:欲改變全球經濟秩序?10年內承擔45%製造業


看你說的家政機器人具體指的是什麼。如果是一個簡單的問答系統,不涉及機器人與人的物理交互,現在就有啊,各種聊天機器人其實就是了。如果涉及到物理交互,比如幫人做飯,拿個東西什麼的,只能說還太早了。凡是涉及到和現實世界接觸的東西,發生力的作用與反作用,我們掌握的還很有限。


hello,家政機器人的普及會幫助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些問題,但不會緩解老齡化問題。

不過我知道題主問的其實是前者。

已有其他朋友通過詳盡的數字證明家政服務機器人普及已在眼前,我希望通過其他角度來講一下,家用服務機器人,特別是為解決老齡化問題的家政機器人在走進家門之前,還應該做些什麼。

家政是一個很大的範疇,但無非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勞動型,以體力勞動換取報酬,第二種為情感陪伴型(不要想歪了),當然有些家政因為工作內容的特性,需要兼顧體力勞動及情感疏導。以上分類雖草率,但已能對當前家政內容進行有效分類了。

這裡我們說回機器人,機器人家政需要從事什麼,特別是用來解決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的家政機器人需要解決什麼。

第一,替代勞動在很長時間內都是直接剛需
家政機器人能夠幫助家裡老人完成各項工作,這也就意味著機器人完成基礎技術積累。比如給機器人創造適合家庭環境的人機交互形式,讓人與機器人的交流溝通自然高效,比如給機器人更多的自由度,讓機器人足以進行複雜的勞動等等。

第二,情感陪伴已經成為老年人的剛需
我們看到過許許多多關於老年人生活狀態調查的數據,默默的忍受孤獨已經成為大多數老年人的痛點,他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勞動力替代工具,也不是一位做完工作就摔門而去的家政,更多的是一個能陪自己聊天對話的具有情感陪伴屬性的「家政」,那麼對於人而言就是要有情感,對於機器人而言則更多的呈現在軟體服務。在肢體硬體足夠強大之後,加大軟體技術投入力度。在前幾天看到的圖靈機器人發布會上,他們發布的Turing os就涵蓋了思維引擎、情感引擎與自學習引擎,說明國內已經有團隊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我個人認為,家政服務機器人的普及不只是工業水平及經濟水平的問題,也面臨著軟體服務發展是否能夠快速跟上,畢竟家裡多一台會掃地的機器對老人而言,沒有什麼意義。


先佔個坑


我覺得大家大可不必拘泥於「機器人」這個範疇。

機械臂這樣「輔助性」的發明,

以及掃地機器人這樣「單一功能」的產品,照樣可以作為一個思路啊。

雖然機器人在情感交流上或許會有所欠缺,但相對來說可以省略很多不必要的擔心。


我覺得,家政機器人發明出來的目的不是為了解決老齡化問題的。
解決老齡化問題,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包含但不限於):
1.公共設施的適老性改造
2.養老機構的完善和規範
3.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etc.
咦,好像偏題了…


家政機器人跟電器還隔著一個智能硬體呢


我覺得家政機器人在2030年前就會開始走入普通家庭,功能涉及處理簡單護理(吃藥、輔助老人行動等),簡單家務(做飯、保潔等),和精神交流(娛樂、信息溝通等)


照顧老人的話需要做的事情多種多樣。

簡單說幾樣:洗衣晾曬,做飯洗碗,整理床鋪,搬運重物……

能夠全方位解決這些問題的機器人應該是價值不菲,與其花大價錢購買機器人,為什麼不請一位靠譜的傭人呢?還可能和老人聊天解悶


需要幾百年吧,目前技術還不成熟,網上新聞里的機器人報到之類的,吹吹牛逼還可以,然並卵。


老齡化和家政機器人什麼關係?
題主給出幾個適用案例做參考撒。


全是老人家,誰去生產這種機器人給老人掃地作家務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文章《對「匠人精神」的過度發揮,加速了日本製造業的衰敗》?
為什麼中國的仿製能力這麼強?
我國許多的外貿出口企業一直轉型升級不成功,即使嘗試了產業集群的形式,也沒有興起的跡象。其原因有哪一些?

TAG:日本 | 機器人 | 老齡化 | 產業 | 城市化城鎮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