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團和大眾點評確認合併的消息?

據悉美團、大眾點評合併的框架協議已經確定,進入徵求股東批准階段,將在一周內正式披露。


美團、大眾點評合併的邏輯與滴滴+快的、58同城+趕集、攜程+藝龍如出一轍。除了減少摩擦降低燒錢速度之外,也是為了應對百度撐腰號稱「砸200億」的糯米。此外,對58趕集組合也不能掉以輕心。按習慣性思維,市場份額居一、二位的兩大巨頭都有健康發展、獨立上市的空間。美團、大眾點評在其投資人的推動下合併說明行業競爭慘烈,巨頭也只好抱團取暖。


目前透露出來的細節有以下三點:


1.合併方式


美團、大眾點評現有股東將權益注入新組建的境外公司(仍採取VIE架構),比例大致為7:4。這個架構意味著大眾點評暫時擱置了拆VIE回A股的計劃。但鑒於在A股上市的諸多優勢,美團、大眾點評合併後的「新美大」選擇A股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

2.人事安排


與此前的幾宗合併類似,「新美大」將採取「雙CEO」制。不過,由於美團份額大、王興更強勢,料想兩位CEO的話語權不會在一個量級。


3.業務


合併後,大眾點評的業務重點是低頻、高客單價業務,如婚慶、會展等,不再參與高頻、低客單價領域的價格戰、補貼戰。


除了財務投資人和團隊,騰訊、阿里均為「新美大」的股東,這種情況在滴滴、快的合併後已經出現過一次。還是那句話:競爭太慘烈。


----------------------------------------------------------------------------------------

兩家合併的可能性有多大?合併的原因是什麼?合併之後對O2O市場的影響會有多大?

相關鏈接:
美團、大眾點評即將合併?巨頭也只好抱團取暖


美團把貓眼賣掉,T型戰略的故事不講了,團購這種偽商業模式是差不多到頭了。餐飲方面,美團裁了地推,把很多城市的團購業務甩包袱給代理商,給商戶裝pos機,針對b端做各種動作。流量呢?美團是靠點評的流量撐著的。

美團點評面臨著2018年必須ipo的問題,目前只能講大餐飲的概念了,估值嘛,務必要對得起騰訊領投的33億美元。

2017年4月6日

————————

撥開迷霧,一切不符合商業本質,無法盈利,或盈利時間不可期的商業模式都是耍流氓。互聯網思維,在商業面前,就是如此的脆弱無力。

「沒有人能夠』棄』你,除非你自暴自棄」。

美團,大眾點評,在資本寒冬里,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沒能從獨角獸長成真正的巨頭。

T型戰略的美團,和想成為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大眾點評,基因不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合併之後估值就更有錢途嗎?未必。參考看似「同類項」的58趕集,與相似度極高的「同類項」合併之後估值暴漲的滴滴快的不同,58趕集合併之後的市值從峰值已經下跌了40%。

即便如此,資本也已經不再願意他們各自獨立得繼續講下去,為他們選擇了合併的姿勢。

先說美團。

美團所依賴的傭金模式在本地生活服務業有根本缺陷,其缺錢程度,遠遠比外界想像的更加嚴重。經歷了幾個月痛苦的找錢,美團無力獨自融資,才終於接受了合併。


2015年初,餓了么一位離職高管曾說,美團2015年初的7億美元融資,「如果花一半在外賣上,也是不夠燒的。最多不超過半年,你可能會看到美團和餓了么下一輪融資的消息。」


8月底,這位高管的預言首先在餓了么身上應驗——E輪3.5億美元融資僅僅7個月之後,餓了么迎來了號稱刷新全球外賣平台單筆融資金額最高紀錄的F輪融資——6.3億美元。


一個月之後,「美團華爾街路演融資空手而歸」、「美團估值蒸發1/3」、「美團進入創業倦怠期」、「王興的處境就像幾年前的劉強東,但糟得多」……等等聲音開始出現。而「美團E輪融資金額在15億美元-20億美元之間。」等消息也在同步出現。


事實很清晰,在7億美元的巨額融資完成僅僅幾個月之後,和餓了么一樣,美團已經啟動了新一輪融資,而且美團融資的胃口遠遠超過餓了么——更缺錢。2015年夏天,美團CEO王興一邊找錢,一邊也克服了不愛拋頭露面的心態,率領著美團全部高管向外界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美團靚麗的業績:交易額470億,超過去年全年,這意味著2015年美團GMV過千億基本毫無懸念。

如今,美團和大眾點評5:5換股合併的方案已經正式披露,合併之後,兩家公司在新公司的董事會將佔據同等席位。同時也將啟動雙總裁制,


美團的GMV過千億,遠遠超過大眾點評,而最後美團卻接受了5:5換股合併的方案。美團對這場交易的渴求度要遠強於大眾點評。


美團不能不渴求,它所依賴的交易傭金扣點模式有根本缺陷,根本不能稱之為一個商業模式,它缺錢的程度遠遠超過大眾點評。雖然有了過千億的交易流水,美團的本地生活服務業的收入佔比比電商更低。2015年之前,團購一單,網站僅能收取5%左右的傭金,2015年,由於百度糯米、阿里新口碑等玩家逐步進場,這個比例更降低至2%。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前5個月,美團的累計虧損近7億元。而大眾點評2015年的目標交易額雖然有700億,其目標收入也只有20億元。收入已經這麼低,利潤,還要在這2%的傭金里再算賬——點評美團想漲廣告費和傭金,餐館馬上就會造反,餐館已經給了八折最低價,網站還要再扣十個點,還活不活?


更駭人的數據是,2015年夏天,外賣大戰開始之後,美團的月虧損達到6億。餐飲已經如此的艱難,在電影、外賣、旅遊等垂直行業,美團同樣遇到餓了么、攜程、去哪兒等難纏的對手,一時難以從價格戰中脫身。


從商業模式來看,拿美團和曾經被視作無止境燒錢的京東相比,或許更有參考價值。


如今已經成長為BAT之後估值第四的京東,在其創業到IPO的數年間,年年都被傳「資金鏈斷裂」。2012年,在京東多媒體網成立的第8年,京東毛利率出現明顯增長,達到8.42%,2013年達到了9.76%——注意,這是毛利率,和美團的2%的「傭金收入比」不是一個概念。比起美團僅僅一個2%的傭金收入,京東的收入來源要多得多:隨著體量增大,京東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逐漸提升,商品進銷差、銷售返點等等收入越來越多。

引用評論裡面楊帆R這位的觀點:京東和團購最大的不同在於現金流,只要存貨周轉天數小於應付的賬期,即便利潤極低乃至虧損(只要不是巨虧),就能源源不斷地產生正現金流,這給予京東更長地時間來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不可複製地優勢壁壘。團購模式是沒有賬期一說地,單純的傭金無法確保巨額地開支,現金流長期為負自然無法持續。


反觀美團,美團給每個餐館都貼上自家的二維碼,想做的就是靠補貼和優惠,把餐館靠自家產品和房屋租金吸引來的客戶,「洗」成美團的客戶。美團講給資本的故事,是在每個垂直行業,以龐大的人流規模優勢,向上游議價;或者掌握龐大的消費數據,做金融方面的嘗試。但是,首先,最高頻次的餐飲,上游供應商集中度極低,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家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全是分散的小餐館——而且,為了引流,餐館們已經付出了昂貴的房屋租金。即便美團的註冊用戶再多,也很難靠人流獲得上游的議價能力。何況,2015年市場里還出現了要砸200億,補貼更加兇猛的百度糯米。


再兇猛的補貼,也填不滿這樣的資金黑洞。


再說大眾點評。

比起美團兇猛的地推和瘋狂的補貼,大眾點評在燒錢和招人方面都要收斂得多。大眾點評的問題不是模式不成立,而是盈利不可期。


除了外界看到的低頻交易比如婚慶、美業等等市場的優勢之外,在我看來,點評這些年最大的亮點,應該是極力從團購的交易扣點模式脫身,變身為輔助商戶營銷的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這應該是O2O未來更有前途的模式。但是,這個模式成形恐怕還需要時間,資本已經等不及了。


2014年1月起,大眾點評不斷投資入股針對商戶服務的公司:從餐飲外賣系統和呼叫中心軟體商上海智龍,到自助點菜應用「大嘴巴」,再到餐飲ERP系統提供商石川科技,以及餐飲軟體企業天財商龍等等。而後,大眾點評推出了優惠買單產品「閃惠」,比起單一的團購券,可以讓餐館在淡季、旺季、自由選擇優惠的時段和幅度。大眾點評的思路已經到了運營商戶,給商戶提供不用類型的營銷解決方案——點評有著沉澱了十年,來自海量用戶的UGC內容,他想做的是攜海量用戶數據,幫餐館賺錢。


可惜,在資本寒冬里,資本對已經創業十年,融資到F輪的大眾點評,已經沒有足夠的耐心。實際上,5:5的比例,對於GMV遠低於美團的大眾點評,不失為一個良好的方案——融資到了F輪,大眾點評創業團隊的股權應該已經被大幅度稀釋,身不由己。


資本寒冬,是獨角獸公司命運的岔路口。


目前,行將到來的2015年冬天已經基本被確認為創業和資本的寒冬。


把視線縮小到電商圈,公認的上一個資本寒冬是2011年底到整個2012年。大量的垂直B2C在那個冬天之後銷聲匿跡,而挺過了那個冬天,曾經的獨角獸京東,如今已經是巨頭的姿態。


2009年到2011年中國電商行業大熱。那時,大量電商的商業邏輯是:企業靠低價大規模,不斷融資,最終實現IPO,靠從資本市場中的收穫來盈利。但是,時間走到2011年下半年,美國資本市場的中概股一瀉千里,融資大門關閉的速度快得不可想像。如今,電商人回憶當初,都覺得與其說那是美國資本市場突然關閉,不如說是電商的融資泡沫自己破了。


而京東所有融資中最高額的一輪,正是2011年4月資本寒冬之前完成。由俄羅斯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個人融資共計15億美元。然後,從2012年起,京東的規模優勢開始逐步顯現,毛利穩步上升——這是一個可行,盈利可期的商業模式。


即便預測到凜冬將至,面對真正有可能成長為巨頭的獨角獸,資本絕對不會捂緊錢袋,也不會撮合他與任何人合併。

——————

文寫的很幼稚。不過評論里來了非常多真正的專業人士。希望大家不吝賜教,謝謝~~


今天看到一篇今年6月的新聞:

百度再投糯米200億元,誓言年底衝上團購行業第二_10%公司

「通過這幾個月努力,我們和第二名的差距已經遠遠小於第二和第一的差距。今年底前成為團購行業第二,否則我辭職!」曾良(百度糯米總經理)接受澎湃新聞(澎湃新聞-專註時政與思想-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

這KPI完成的太突然……

(轉自微博@TechWeb)


1,說明美團確實遇上融資不順利;
2,估計兩者合併更多地是覬覦阿里支付寶口碑的加入,天然到店支付的優惠的付款邏輯;
3,連飲食這種高頻剛需的市場在互聯網燒錢氛圍下兩大巨頭都需要合併才能搏生存,說明互聯網競爭的殘酷;
4,越來越多的准巨頭合併站隊,說明互聯網從曾經拼技術,拼產品,拼體驗已經更多走向了拼格局,拼融資能力,也說明著近來大熱的產品經理崗位能夠在一個產品成功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
5,合併的造成的絕對壟斷地位必然會導致補貼的下降,以及餐飲商家店家的議價能力下降,對於消費者和商家都不算是好事;
6,短期燒錢行為在長期來看無法逃脫市場規律,永遠的燒錢是不可能存在的。


說明傳統的團購模式正在死亡!
說明傳統的團購模式正在死亡!
說明傳統的團購模式正在死亡!
當年groupon首創的,不可一世的,在中國引發千團大戰的傳統團購模式快要死了。
團購的核心理念,是平台商組織客戶,誘惑商家提供優惠的嘗試性產品或服務。這裡面,客戶的訴求是免費或低價嘗鮮;商家的目標是吸引新消費者進店嘗鮮,然後部分客戶轉化為正價消費客戶;平台的目標是抽取傭金作為利潤。
簡單的說,商家最希望客戶在沒有確定消費對象的時候,因為有團購優勢,選擇該商家進行消費,並且未來在商家沒有團購優惠的時候也來該商家進行正價消費。
但是在中國目前的團購市場,大部分的消費者是先找飯店,吃完後再找團購券,或者進店後直接點團購套餐。這就相當於商家在讓利給消費者的同時,還要給出一部分毛利作為團購平台的傭金,再加上租金增加,商家一看沒得玩了,要麼提供的產品縮水,要麼不團購了。消費者一看團購的東西原來不行嘛,所以團購平台大量死亡。然後就到了現在,幾個大寡頭撐著這個市場,靠補貼的方式爭奪市場份額,你看現在百度或美團的地推都是在飯店裡蹲點,告訴吃客現場安裝APP,直接優惠多少,這種方式,早就遠離了當年groupon開發的產品的初心,消費者一旦被養刁了,就很難願意回到當年的購買模式,而移動互聯網設備的興起,也早已和當年的環境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百度奪得市場份額第一又如何?美團大眾合併後第一又如何?壟斷了又如何?這種模式已經不能掙錢了,business model已經轉不下去了,即便今天不死,明天也會死,即便未來這幾家公司還存在,但必定需要轉型才能求生存。
那為什麼美團又會和大眾點評合併呢?為了錢!為了錢!為了錢!
我們知道所有的電商公司背後都是資本,資本當年聞著血腥味進來,如今還沒等到開花結果,突然發現被淘汰了,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我把車子開上五環……不對……我們需要找人接盤……當然,接盤之前,先要編一個好的故事,才能賣個好價錢。繼續這樣單打獨鬥下去,大家的財報都不好看,投資者的耐心是有限的,估值會減少,但只要「Duang」一下,搞個大新聞,業務量明明沒有變化,估值卻突然增加了,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再來看看這幾家公司分別的合併中得到了什麼?
美團是最傳統的團購平台,業務也最單一,所以模式有問題,美團受到的創傷最大,雖然從營收上暫時看不出來,但是資本都是最精明的,所以雖然美團的營收和市場份額比大眾點評更大,雖然美團估值70億大眾點評估值40億,但合併時大家只能按50:50的比例。說明更不看好美團的模式。但是,美團的短板在合併後得到了很大的補足,最典型的:
1、大眾點評可以帶來大量的有黏性的客戶,這是大眾點評多年以來口碑培養出來的死忠,不是靠打折紅包優惠券拉過來的,意味著這些客戶百度也搶不走。
2、大眾點評的非餐飲業務一直開展得不錯,雖然營收貢獻不大,但已是國內無二,這和美團的優勢一結合,故事又可以往大了吹了。
3、外賣業務是近期的投資熱點,也是美團和餓了么一直打得火熱的陣地,相當於嘀嘀和快嘀在打車業務方面的鬥爭,大眾點評是餓了么的股東,如果後期再將餓了么併購進來,那麼這家新公司一成立就已經是外賣行業的老大了。我猜想這會作為一張好牌,等到快上市或者估值有降低風險的時候再打。
4、大眾點評有支付業務,雖然沒有支付牌照,但是很多消費者會通過點評網支付,商家也接收這種方式,習慣比牌照更值錢。
當然,大眾點評和美團合併,又圖個什麼呢?
1、大眾點評市場份額連年下降,好不容易熬死了千團 ,沒想到剩下的兩個老怪越來越難打。而且不像美團和百度拚命燒錢,大眾點評已經過了燒錢的年紀了,相反,大眾點評需要團購貢獻的營收甚至是毛利為自身添光,所以一個要掙錢,另外兩個燒錢,此消彼長,結果很明顯。合併了美團以後,市場份額陡然擴大,又失去了一個惡鬥的對手,當然是好事了。
2、因為不怎麼燒錢,大眾點評一直很依賴以前耕耘成熟的一線城市,尤其是上海,而美團和百度則早就跟隨馬雲的腳步下鄉了,這對大眾點評尤其重要,因為傳統團購,特別是傳統餐飲團購已經快死了,未來靠什麼支撐業務,也許就是非餐飲服務,至少靠這快業務講故事。大眾點評的非餐飲操作模式和美團的二三線城市地推團隊相結合,又是一個大泡泡。
那他們兩家合併對百度糯米有沒有好處呢?有!最簡單的,行業老大估值150億,老二的身價能低到哪兒去?而當年百度全資收購糯米網,聽說才2億。
李彥宏在家估計已經笑死了,他現在都不用多做,只要祭起抄襲大旗,你做什麼我學什麼,反正百度自己有地圖,有支付,有搜索引擎,每年往裡面砸些小錢就可以養得起一個行業老二。如果哪天百度不想玩了,轉手賣給資本市場有的是接盤俠,或者哪天大眾美團犯錯誤了,百度直接下手小魚吃大魚也不是沒有可能。
你看,一個合併新聞,什麼都沒變化的前提下,大家的身家都上漲了,何樂而不為呢?


題主把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拿來和上半年合併的滴滴快的、58趕集比,其實我們仔細地分析他們的合併邏輯,還是會發現有很多微妙的差別的。


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併,遠遠不是老一和老二聯手那麼簡單。滴滴快的、58趕集,他們在合併之前也是行業老一老二是沒錯,但是在他們各自領域卻沒有虎視眈眈的「老三」在旁窺視,無論是Uber還是百姓,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都不能撼動他們的地位,所以他們的合併更多的是為了避免無用的互相廝殺,以及達到資源整合的目的。


但是美團與大眾點評不一樣,現如今團購的格局遠不是單單的兩王爭霸,而是無數大小團購網站烽煙四起,還有百度糯米在旁分庭抗禮。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糯米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美團與大眾點評,更何況前段時間李彥宏更是注資糯米200億搶奪團購市場,作為團購界的另外兩大龍頭,美團和大眾點評如何應對?

從最近半年的統計數據對比,百度糯米的增長勢頭相當猛烈,隱隱已經有了壓大眾點評一頭的趨勢。大眾點評急需打破這個格局,與美團聯手已是形勢所逼。


O2O團購市場的准入門檻低,用戶粘度低,這就導致了誰都可能來分一杯糕。而唯一的行業壁壘,就是資金的體量,靠砸錢,靠大力度的優惠,就可以搶到市場,所以百度糯米的這200億至關重要。然而,美團還能拿出多少錢來砸?

現在短期上市面臨各方阻力希望渺茫,最近又融資失敗,運營5年尚未實現盈利。美團已經沒有什麼錢繼續燒下去了,合併,似乎也成了唯一的出路。或許美團與大眾點評雙方的CEO並不甘心就此合併,但是,我們看看這兩位自創立以來已經經歷了多少次融資?


美團,5年,D輪。

大眾點評,9年,H輪。


雙方都是後面跟著一屁股的債主啊,眼見上市無望,又找不到新的接盤俠,我似乎已經腦補出了這十多位投資人(機構)在背後力促合併的情景。


這麼多因素的逼迫下,大勢所趨,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實屬無奈之舉啊。


再看看雙方的此次合併。


美團的估值比大眾點評的兩倍還多,兩家公司卻是5:5換股。且合併之後,兩家公司在新公司的董事會將佔據同等席位。而且新公司還設立聯席CEO,在合併之後的新公司,美團CEO王興和大眾點評CEO張濤將有共同的話語權,共同擔任聯席CEO和聯席董事長。這明眼人一看就會覺得對美團不公平,但是為什麼美團會答應以這種方式合併?或者說,是美團主動提議的方案?

會不會是因為美團面臨更嚴峻的困境,比大眾點評更迫切需要合併來打破僵局;或者是。。。。。。一山不容二虎,聯席CEO,共同話語權,現在說的好聽。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曾經合併的優酷土豆,現如今土豆的CEO去了哪兒?


不少人問合併就一定能夠1+1強強聯合,碾壓百度糯米?我個人很看好此次的合併,雖然可能達不到1+1&>2的預期,但是因為我前面說的此次合併的內在邏輯與滴滴快的、58趕集不同,合併後也不會糟糕的得到一個1+1=1的尷尬局面。


合併的好處顯而易見。


首先就是避免了雙方像以前那樣無意義的廝殺,殺敵損己。而且可以裁剪掉相同的業務,避免重複的惡性競爭導致的資源浪費;以及對重複的人員配比進行裁員,也會節約一大筆開支,以前同一個城市兩家公司要兩個地推團隊,現在只需要一個了,光是這一項就可以少去不少開支。


而且我們從雙方的公告中也可看出,合併以後,美團的業務重點是高頻、低客單價業務,大眾點評的業務重點是低頻、高客單價業務。雙方側重點不同,都在各自的細分市場發展,避開業務衝突,避免了價格戰、補貼戰的資源損耗。而且專註一個市場會更加的得心應手,在自己的領域更有競爭力。


最重要的一點,雙方優勢互補。大眾點評依託點評系統,很多使用過大眾點評的客戶在網上團購時都有習慣看一下大眾點評上的評價,這就擁有了很好的用戶粘性;美團布局三四線小城市,佔有的市場份額非常高。此次合併,這兩個優點的融合不容小視。

————————————————————————

歡迎來我的個人微信公號「創業早茶」嘮嗑嘮嗑。


商業分析,營銷案例,創業資訊;


運營思路,項目實操,行業內幕;

每天早晨八點整,與你分享不一樣的創業思維。


微信搜索公眾號:badianzheng8(創業早茶) 關注。

————————————————————————


百度以為大家在玩跑得快,阿里和騰訊其實在玩qq鬥地主。。。

看似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點評和美團心裡或許都清楚,雙方必有一個你死我活,而目前來看雙方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與其要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不如把握此刻穩穩地幸福。

更何況前面有滴滴/快的,58/趕集這樣的秀恩愛的討厭情侶,兩隻已經疲憊不堪的單身狗在光棍節即將到來之際,又恰逢世紀紅杉和百合華興這二位紅娘的撮合,乾柴烈火之間。當然這結婚必須還得徵求下父母的意見,二馬早在滴滴快的大婚的時候成了親家,門當戶對,互相看著順眼,此外,這二馬長期潛水知乎,最愛乾的事情就是吃飯睡覺氣某度,這樁婚姻皆大歡喜,就剩某度苦暈在廁所。


美團的優勢在於城市站點數+商家數,但在顧客用戶體驗互動上偏弱,大多數是為了買而上美團,缺乏逛的高粘性顧客。
大眾點評的優勢在於顧客點評,簽到,好評贈積分等用戶體驗互動上搞得很火,但是可能因為缺少地推人才,執行力上也偏弱,只能局限在幾個一線城市
假如合併後,美團的每一個項目里都能擁有大量的點評數據,能夠組織大量的互動活動,每個項目轉化率我想會大幅提高,而點評則可以通過美團推進到更多的城市

相對比58趕集,滴滴打的這些業務雷同,1+1最後還是等於1的案例來看,我更看好他們兩者結合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絕大多數人都在分析王興和張濤,卻忽略了點評的總裁~騰訊來的Peter,Peter很多方面應該比王興更加強勢,何況背後是騰訊誠邀,另外,Peter來之後,業績方面也是做的非常不錯,長遠來看,我感覺天平應該是傾向於點評系的,創業的野路子,在穩定期是很難干過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的,尤其是這個職業經理人真的很有水平的時候。


美團、點評所身處的這個 O2O 市場,除非做到唯一,不然做暫時的市場份額第一是沒有用的。被低價吸引的用戶沒用粘性可言,百度糯米、大眾點評、美團三大家輪流打補貼戰,消耗資本卻無法實現盈利。倘若不合併,美團、點評就只能依靠持續燒錢維持運轉,成為徒有市場份額卻無法實現真盈利的巨頭公司。

比如說發家的團購業務,這個業務實際上並沒有進行創新。團購是一個早有的概念,美團點評的團購做的只是組織商戶進行團購活動,吸引大量用戶購買。它是典型的 O2O,連接了線上的用戶和線上商家,用戶在線上購買後在先下進行消費。團購併沒有提高效率和節約成本,店家在租金、裝修、人工費用等成本上沒有減少,用戶需要到店去享受服務,互聯網只能充當起營銷的作用,團購模式對互聯網的借力有限。這個產品如果沒辦法很好發揮自己互聯網屬性,甚至把十分重要一塊 —— 用戶體驗,都交給了商家,終有一天會面臨不用錢吸引用戶就失去市場佔有率的時候,受到質疑也是必然的事。


合併對兩家公司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分割線=============================

話說美團、點評合併這事都講了好幾年了,本以為他們錯過了合併的好時機只能繼續打下去了,沒想到啊沒想到!


我不知道在這些大型的團購網站的運營團隊中有多少人是真正有過餐飲行業或大眾服務行業的投資經驗。有沒有考慮過真正的核心用戶即商家的利益。

不可否認團購網站是帶來的客流。但是,對於商家來說客流只是最低級需求層次。看看同時帶來了什麼問題:首先,商家利潤被大幅削減,除非商家在考慮投資的時候就定位為以打折方式為經營方式,否則長期進行團購對商家來說是無利可圖的。其次,團購帶來的客流幾乎全是沖著打折來的,對商家來說毫無黏性可言,一旦團購養成習慣,停都停不下來。價格戰是最常見也是最底檔次的競爭手段,長期打折在消費心理上有致命的衝擊,一家長期打折的店離倒閉也不遠了。

目前團購網站的這種商業模式,本質上就是侵吞商家利益,來維持自身的運轉,是一個憑空增加的中間環節,無疑就是加在服務行業中的「智子」,極大的限制了行業健康發展,也表現為網站被多數商家反感,越來越多的商家選擇不團購或離開團購。如果現在不改變思路,積極為商家利益考慮,會有更多的商家離開團購網站。沒有了提供服務的商家,團購網站會瞬間歸零。


從業以來,經歷過很多行業第一和行業第二的合併。2012年還在搜狐視頻的時候,記得某個工作日的下午(5點鐘)收到了優酷和土豆合併的消息,當時也是兩家公司CEO見面,員工慶祝,對外承諾絕對不裁人,業務互補,基本現在合併都走這個套路。但是不出一年,基本土豆的CEO王微就離開自己再創業,然後員工被大面積洗牌,接著優土有用了1年到2年的時間完成了2個公司的整合(基本以優酷為主),保留了土豆的原創青年等特色視頻內容,土豆網從此也基本消失在主流視野。如果說,公司間的合併包括真的業務整合,財務投資,和這種老大買死老二的合併,最近發生的滴滴和快的,優酷和土豆等等都是類似。

接下來的套路一般是:
2015年10月份宣布合併,2016年年初做商業計劃的時候就開始整合相應的業務和人員配置,大批裁員和洗牌,特別是O2O的地推人員(相信大家也看過之前的各種地推路邊血拚,這回不用血拚了都是一家人了)。接著開始整合雙方的資料庫和所有業務資源,接著一致對外的開始對抗糯米和其他小O2O app。整個過程結束大概需要1年到1年半的時間,這裡面還需要看王興和張濤之間的抗衡,以及兩個人對於目前公司的計劃。兩個創業的老大(非職業經理人)都有著自己的創業夢想,是繼續這樣結構的公司洗牌,還是撒手不管算了,開始新的項目(像土豆網的文藝青年王微一樣),在於雙方對這件事的堅持和思考。

其他O2O還有沒有機會?糯米還有沒有機會?自然會聯想到這2個問題。你看,美團融資失敗都和大眾點評合併了,自己的商業模式並不健康,整體的利潤並不work,上市受阻,其他小O2O還有什麼機會?除非極度細分,除非掙小錢。糯米還有沒有機會?可能有,但是機會也就在這1年到2年,因為兩家公司的合併畢竟還有一點整合時間,有一定的內耗,人員有一定的流動,這時候的糯米如果能看準機會乘勝追擊,也許有機會。但是上市不是目的,賺錢也不是。整個O2O商業模式證明work才行,否則靠燒錢獲得第一第二很快會被反洗,關鍵還是看O2O是否真的是用戶痛點,怎麼讓商業模式本身更健康和自我運轉起來,否則2萬員工,各行各業都O2O的平台展開也沒有用。

想到再補充~


商家和消費者最好過的幾年要過去了……


寒冬已至,抱團取暖。


at聯手乾死B的節奏,三國演義蜀國先滅。

作為戰略投資者,除了錢最主要的是流量資源, 微信和支付寶都將有美團和大點的入口,百度還只能靠自己。 作為大佬, 新興領域at基本都是扶持小弟去殺一殺,成了最好,不成也進退自如,b已經到了要自己親自下場的地步,已經棋差一招。 百度豪賭o2o, 被at聯手攪和黃了,那真是傷筋動骨,要天下有變了。


一個有概念的行業變成一個沒有概念的行業的標誌。


資本們玩到頭了,對這套簡單粗暴的「玩法」失去了耐心——是的,這個行業的人非常喜歡用「玩法」這個辭彙,因為從上到下到壓根不考慮盈利啊所以「玩法」很多。 整個泡沫就是一場擊鼓傳花,天使、ABCDE、IPO。對於有些公司來說,上市只是起點;有些公司則把上市當成終點。這個行業的心態普遍是後者。當然這符合資本的利益。 資本促成這些合併交易的目的很簡單——趕緊合併吧,別打了,沒有意義。這麼燒下去誰都不可能ipo。合併之後還有上市的希望。


互聯網的馬太效應最終結局只能是一家獨大,很早以前市場趨勢就表面,資本的特性就是聚集,互聯網時代更加劇了資本聚集的速度,這和寒冬什麼並沒有什麼關係。資本只有聚集在一起,效率才能最大化。

十年後屌絲站在天台,會發現由於資本的聚集已經使得少數人少數集體和巨頭,無堅不摧,這個世界將永遠屬於少數人,他們在天壇,談笑風生無所不能,這就是資本的特性。

過去還能通過信息不對稱,毀滅性創新扭轉逆襲,在互聯網的高度發展下,你最多讓別人多花點錢買你的知識智商


這是資本的遊戲!


作為運營

該撕的X,還得繼續,

該加的班,還得持續。


作為用戶

該團的購,還是會繼續團。

可以肯定的是,優惠力度變小


親,做好Q4沖業績準備了嗎?


1.其實美團合併的理由很簡單,原來粗暴的團購發展模式受到阻礙,商戶越來越抵制粗暴的團購模式,自己二三線城市的市場份額不斷被點評和糯米蠶食,苦於找不到新的盈利突破口,問題比較多,最主要的是沒有錢繼續燒了。

2.而點評的合併其實我覺得是被動的,點評現在正在一個高速發展上升期,以線上高頻的的餐飲帶動低頻的親子,結婚,在輔加上閃惠等一系列措施去團購化和優化結構,其效果已經初有顯現,2015市場份額增長8.5%就是很好的證明,但點評的問題跟美團也類似,苦於沒有錢繼續燒了,繼續融資也很困難,最主要的是在前幾次的打融資的中,特別是跟騰訊合作讓出了20%的股份,CEO張濤的股份被嚴重稀釋了,相當於是被坐空了,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沒有發言權,幾個幕後的大資本聯合起來稍微推動一下,張濤也是沒有辦法,只能等通知,然後被動接受了。

3.百度糯米漁翁得利,從原來的第三躍升到第二,雖然還差著十萬八千里,但不同於其它小公司,糯米的背後是百度,BTA中的一頭,先前還投了200億支持糯米,在兩強合併達不到1+1>2的效果下,糯米必然也還還是會佔據市場一席之地,其實糯米的未來還是可以看見希望的,只是發展模式還是有待商榷。

3.預測未來,參照以往優酷和土豆,58同城和趕集 ,快的和滴滴的哪裡來看,往往在原先市場上實力佔優的一方未來將繼續引導市場,現在只見優酷不見土豆,只看見58看不見趕集,滴滴也已經快銷聲匿跡了,而點評和美團,一個公司有兩個CEO根本不可能也不現實,點評和美團也是兩家風格完全不一樣的公司,參照王興的性格和目前美團的實力,必定是美團維繫高頻餐飲,電影等,點評繼續低頻親子,結婚,麗人等。不難預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業務的重合,點評雖有大好前景,雖心有不甘,但被邊緣化已是不可避免了。


優酷土豆合併了,百度的愛奇藝成了老二;
滴滴快的合併了,百度投資的Uber成了老二;
攜程藝龍聯合了,百度投資的去哪兒成了老二;
58趕集合併了,百度投資的百姓成了老二;
美團點評合併了,百度糯米成了老二……
百度說:你們慢慢合併,我就坐等老三變成老二!
什麼時候騰訊阿里也合併,我就是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了!

這個抖機靈是不是可以上個日報之類的~~~求大V推薦一個~~~微博上已經轉瘋了的節奏啊~~~要不要給我發個版權費紅包啊~~~

好了不吐槽度娘了,認真回答!
答案在此:美團點評合併背後——『行業內部整合元年』已至?(本文首發微信公眾號,已授權億歐網,創業家,品途網,界面,福布斯等媒體發表)
下期預告:《美團點評合併,餓了么何去何從?》想先睹為快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創業進行時(cyjxs100),將可以最先看到哦!

http://weixin.qq.com/r/f0TL07-EguL9rfuw9xFt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通過公眾號還可以加入我們的青年創業者社群。期待你和我們一起,創造無限可能。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58到家?
為什麼有時某些商戶的大眾點評上好評都被刪掉,只剩下幾條差評?
新美大征名,怎樣給這家O2O新巨頭起一個逼格滿滿的名字?
O2O 如何跟分類信息網站區分出來?
完成線上預約後,如何激勵用戶和商家回到線上,進行點評、確認消費等行為?

TAG:商業 | O2O |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 | 互聯網併購 | 大眾點評和美團合併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