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可能「安全發展」嗎?

發展中國家想獲得發展,在某一階段必須以犧牲環境甚至安全為代價嗎?

天津塘沽特大爆炸事故後,有很多關於危險品生產方面的新聞,看到法國曾經經歷過一場比較大的化工爆炸事故,遷移了當地的危險企業。而現在,我國是世界上危險品第二大生產國。這是我國承接國外危險品產業轉移的結果嗎?

天津塘沽特大爆炸事件以及中國安全事故頻發是否與我國所處的發展進程關係?

發展中國家想要發展是不是必須經歷工業化的過程,必須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
這是否是發展的必經之路?(比如,南非是否因為盲目的去工業化導致經濟大幅度衰退?)
發展中國家如何才能在發展的同時盡量減少「污染」和「事故」?避免「先發展,後治理」的過程?發展中國家可能「安全發展」、「綠色發展」嗎?該如何做?


發展中國家想獲得發展,在某一階段是否必須以犧牲環境甚至安全為代價這個我稍後會說。

首先要說的是,天津這事和發展中國家獲得發展有毛關係?有毛關係!有毛關係?

發展中國家發展過程中犧牲環境和安全確實存在,原因不外乎這幾條:

1、產業能力有限,只能先從事發達國家淘汰的低端高污染高風險的產業積累資本

2、技術能力有限,無法研發製造更環保和安全的生產設備和防治設備

3、資金利潤有限,沒有利潤來支持更高的環保安全投入,缺乏資金進行設備更新與維護

4、國家發展需要,制定不具備操作性的環保安全法規會使很多行業成為完全的負收益,而這些行業的發展又是人民生活和國家發展所必須的

其實這幾條,說白了是不能而非不願,是做不到沒錢去做不是故意要走這些彎路。
發展中國家又不是傻,環境污染和安全事故本身又帶不來任何收益反而是損失,這個賬都會算。

那我們來看看天津這個事符合上面幾條么?一點都不符合的好吧!

是個毛的產業問題啊!

是個毛的技術問題啊!

是個毛的資金問題啊!

是個毛的國家發展需要!

明明就是漠視法規官商勾結草菅人命朝廷監管一泡污!不要往發展中國家身上甩鍋好不好!

發展中國家犧牲環境安全好比屌絲白手起家創業沒錢省錢只好吃泡麵地溝油炒飯度日,但是你現在往泡麵里下敵敵畏往地溝油里放毒鼠強是幾個意思?

你給我說篳路藍縷艱難求活我信,誰說天津這事也是「必經」,請自己去「必經」一下。


謝邀

非常幼稚的來講幾句,求噴。

我個人對「環保綠色「這個大概念就保持懷疑。

一切的環保法規本質上是增加企業的合規成本,當合規成本的提升也就促使企業將高污染產業轉移到合規成本低的國家。那麼從整個地球的角度看,污染的總量並沒有減少(甚至會更多,因為合規成本的降低,企業會減少在環保上的投資,使得污染量加大。),只是垃圾不倒在自己家門口了而已。

今天是中國,明天是東南亞,非洲。臟活永遠都在,只是看誰來做而已。

發展中國家如何綠色發展?我真的想不出來,這世上並沒什麼不污染的靈丹妙藥,科技的發展帶來減少污染的新技術,可是工業花錢投資更貴的的新技術的動力在哪裡?


歪個樓,化工產業可不是什麼低端產業,即使最基層的工人也需要基本的化學知識。

我就聽說過一起事故,原因竟然是有人覺得化學品投放順序是無所謂的╭(°A°`)╮

無所謂你妹啊(╯‵□′)╯︵┻━┻

好吧,反正買菜也用不到化學╮(╯▽╰)╭


確實是必經之路,但是天津這事跟這個顯然沒啥關係


謝邀。好久沒上知乎,出了天津的事之後就知道知乎上又要討論這個問題了········雖說這次事故和發展中國家的綠色生產並沒有什麼大關係。總覺得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綠色生產問題,先污染後治理問題,等等等等快要成為環境類提問必考科目了,說了這麼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沒有人能證明經濟的發展必須經歷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發展過程,但是,大家都是這麼一路走過來的,歷史並不是按照規律前進,但是前進的歷史就成了規律,國情使然,我們國家的好多舉措終究是無可奈何,在沒達到一定實力的情況下想要發展還想要談環保基本上是天方夜譚。講真,與其每一次的環保問題都來討論道路的正確與否,環境是否一定要淪為犧牲品這樣的話題,不如談一下有效可行的環保技術和管理制度,有效多了。


天津塘沽爆炸跟主題犧牲環境發展工業屁關係沒有,純屬腦殘規劃加腦殘安規保護加官商勾結。

不過,選個火山口提著腦袋賺黑心錢還洋洋得意的傻逼,還真的配得上發展中國家才有的low到爆官員和二逼子弟。

一把炸幾千輛豪車玩,一炸把一個北方第一大港的黃金港區搞癱瘓,小點的發展中國家誰玩的起?


天津塘沽特大爆炸事故後,有很多關於危險品生產方面的新聞,看到法國曾經經歷過一場比較大的化工爆炸事故,遷移了當地的危險企業。而現在,我國是世界上危險品第二大生產國。這是我國承接國外危險品產業轉移的結果嗎?

抱歉,我不知道,但估計是。

天津塘沽特大爆炸事件以及中國安全事故頻發是否與我國所處的發展進程關係?

從我工作以後到現在的觀察,我認為有一定的關聯。
1、最早的一批設備,已經到了淘汰的邊緣(實際上有許多是早就應該淘汰的)。
2、最早的一批工人,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包括返聘的一些技術工人)。
從目前報道比較多的事故可以看出來,發生事故的主體,大體上有2個特徵:
1)使用的設備比較老;
2)使用的工人比較新;
有的時候這2個條件都具備,那危險係數就呵呵了。
在此告誡各位讀者,倘若你發現你所在的企業,存在使用超齡設備,並且工人的年紀普遍比較年輕的時候,請務必注意安全。

發展中國家想要發展是不是必須經歷工業化的過程,必須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
這是否是發展的必經之路?

所謂想要發展,其實就是發展生產力。
生產能力提高,從目前以後的科技來看,就是工業化。
至於是否必須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到不是一定的,也可以自行發展。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農業國想要進一步發展生產力,要工業化。農民不懂工業,要自主發展工業耗時太長。別人都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工業革命了,這邊還沒搞明白第二次工業革命呢。
生產力發展,是一個指數增長,誰先到拐點,誰就能領先。


化工可不是低端產業。 中國普及了義務教育尚且有大量工人作死不按照規章制度辦事/老闆不重視規章制度導致事故,換越南印度什麼的……印度出過死亡好幾萬的化工事故。 危險品可不是說轉移就轉移的,運輸危險品很容易出事故,比如這次就是。
還有,化學工程是美國本科生平均起薪第二的學科,第一是計算機工程,第三是計算機科學。這麼賺錢的產業為什麼要轉移。


老爺們想做就能做到
但是他們不想做, 因為要集中國力解決其他國家不存在的問題


樓主的想法並非毫無道理,但樓主說到的發展問題是個宏觀問題,是否真的有關係還必須實事求是,經過詳細調查,建立符合真實過程的邏輯解釋。另外有樓層提到貪污腐敗、監管不力,這當然也極有可能。
那麼我要說的是,這兩種解釋並不矛盾,其源頭是相同的。污染問題與安全問題之間也不過一窗之隔。
以下談論的話題有點大,主要是宏觀問題,因為樓主提到了發展問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這個問題很普遍,並且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包括污染問題、安全問題、貪污腐敗問題等等。以及我國經歷這些問題的真實經歷,我們是如何度過的、我們如今的問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未來該怎樣解決,這些不是中國特殊論,相關的學者通過研究一般發展中國家發現,這些邏輯解釋具有普遍意義,並且更重要的是,這裡恰恰對大家都十分熱衷的兩大主流意識形態的爭論不感興趣,因此如果你要討論姓什麼的話,我是沒辦法回答的。
以下內容均不是我自己的研究結果,屬於「偷學」來的,基本來自於溫鐵軍的研究結果。如果有不同意的地方,儘管提出,本人學藝不精,望包涵。
相關書籍參照:《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三農問題與制度變遷》(2009版)作者均是溫鐵軍教授。
----------------------------------------------------------------------
舉個例子,東南亞金融危機後,也就是98年,我國進入生產過剩,二十多家企業聯名上書全國人大請求進入農業領域,短短十年,農業就過剩了,農業污染現在已經成為面源污染中的頭號污染,食品安全問題呈接連爆發態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三聚氰胺的起因不過是一筆5000萬美金的熱錢流入奶業,多的不說了,有興趣自己去查。
有關發展問題,粗略的說:
發展中國家,我更喜歡稱之為後發國家,他們的發展實質上就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模式是資本主義,至於你信仰什麼主義、什麼制度,客觀問題是不會改變的。要想憑藉農業在現代社會立足是不可能的。
無論是姓資還是姓社,要想進入工業化,必先經歷資本的原始積累
,而發展中國家最稀缺的就是資本,那麼資本的價格自然是最昂貴的,進而壓低了其他要素的價格,比如環境資源人力。而如果激進的地採取野蠻資本主義模式(比如我國),那麼環境污染問題就不可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也只是時間問題。
順便一提,儘管我國目前根本不缺資本,甚至資本是過剩的,但猶由於80、90年代發展模式的制度路徑依賴,大多數地方幹部仍然無法改變親資本的政策,儘管中央再三強調這一問題,但作用並不明顯(因為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這也使得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日益加劇,其表現出來的種種應該無需我再舉例說明。
另外說到南非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以及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難以取得中國這樣的成就。大致可以這樣概括:
一、難以跨越資本原始積累,只能依賴外資,外資所屬的發達國家成為了其經濟上的宗主國,哪一天你不聽話了,立馬外資撤離,你的資金就中斷了,瞬間墜入發展陷阱,再加上西方意識形態的灌輸,建立高成本的上層建築,那麼結果必然是政府垮台,社會動亂,換上了新政府,也解決不了這一客觀問題。
二、無力解決(緩解)追求發展所帶來的貧富差距問題,比如印度。產業資本擴張一定會擴大三大差別:區域差別、貧富差別、城鄉差別,這樣的問題如果無法解決,那麼就只是少數人享受了工業化的成果,起政府的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這種問題在我國也是客觀存在,至於如何應對的,下面再講。
三、無力支付工業化(或者說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帶來的制度成本。並且還要承接金融全球化轉嫁的制度成本(發展中國家都是接盤俠),如東南亞金融危機、美國次貸危機進而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甚至連發達國家日本20年的零增長其實質也是因為接了他爸爸的盤

那麼我們國家是如何應對以上問題的呢?
資本的原始積累:也就是毛時代,當然也遇到了與一般發展中國家相同的資本極度稀缺幾乎為0的問題。這一段的歷史是最難講清楚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被認清,當然大多數人對那段歲月的認識仍然停留在主流意識形態的炒作上。所以這裡就不細講了,大致來說:中國之所以不同於一般發展中國家,首先在於中國實現了去依附,獨立自主的完成了原始積累(官方說法:工業化的初期階段)。當然了,代價巨大,該期間總共發生了三次經濟危機,以及一系列的社會運動:反右、大躍進、上山下鄉、WG等等。按照一般的主流意識形態,毛時代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低是因為左傾錯誤,然而事實上,可以概括為:因蘇聯撤資,因此通過自我剝奪完成原始積累(估計沒有哪本書會把資本的原始積累稱之為左吧)。
按毛的話說,那時候的發展模式是:國家資本是一隻巨鳥,它有兩隻翅膀,一隻翅膀是統購統銷,一隻翅膀是合作社,有了這兩支翅膀,國家資本就能騰飛(原話記不清了,大致是這個意思,詳見:《三農問題與制度變遷》(2009版)--溫鐵軍著),說的難聽點,就是國家資本剝削農民完成原始積累。當然這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很多矛盾,比如有很多老黨員反對剝削的太狠,最後被打為右派(一定要分左右的話也是左派),梁漱溟跟毛搶話筒的故事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其實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我們把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歸納為原始積累的制度代價或者制度成本,西方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通過殖民擴張完成,因此其代價可以轉向被殖民國家,而發展中國家無法對外殖民擴張,因此只有自己承擔,而只有農民有能力承載這個代價。具體體現形式不用我說了,城鄉二元結構起源於此。
經過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下一階段自然是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資本擴張。前面說過了,任何國家、無論秉持何種主義,但凡是產業資本擴張,就一定會客觀上擴大貧富差距。在中國體現為三大差別,與上面一樣,這同樣是資本主義的制度成本,那麼誰來支付這個成本呢,還是農民。

關於這個階段,也就是80、90年代(官方說法:工業化中期階段),讓我們來看看在此階段我們遭到了怎樣的危機,又是如何應對的
286上台便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起因是華國鋒盲目引進外資,轉化為外債,進而轉化為財政赤字,投資下降,失業率上升,286被迫實行放權讓利的政策,因為中央沒財政了,只能放權給地方以及私人,這一政策,史稱改革開放(跟大躍進那時候的放權幾乎是一個路數,然而人們把毛叫做左,把鄧叫做右)。
緊接著那個誰上台了,就是他上台的那一年,88年年末遭遇了新中國第一次滯漲型危機(一方面,經濟增長速度從1987年的11.6%持續下降到1990年的3.8%;另一方面,1988-1988+1年爆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全年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環比漲幅都高達18%),沒辦法,被迫進一步改革放權,無奈步子邁的太大,被286制止了(具體不說了,要查水表了)。為了刺激經濟,286南巡,並放開三大投機市場,拉動增長的同時也因經濟過熱帶了很多問題,在93-94年爆發了第六次經濟危機,三大赤字同步爆發,財政赤字、金融赤字、外匯赤字。
在這樣的危機形式下,中央政府在1994年壯士斷腕般的採取了遠比後來歐盟應對歐債危機更大刀闊斧的緊縮行為,排除」地雷陣「和衝出」萬丈深淵「般地力推三大宏觀政策改革: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外匯市場化「一步並軌」、中央與地方政府「分稅制」改革。政府退出國企,推行「下崗分流減員增效」的國有資產市場化改革(政府從不經濟的中小型、非壟斷的國企退出);以及政府「退出」公共福利,直接推進職工住房市場化,教育、醫療產業化等。
終於,中國人在付出了數千萬國企職工下崗待業、數萬起群體事件、大眾收入下降帶動內需下降等一系列巨大代價後,在1996年實現了軟著陸。
但恰好就在這次「成功實現軟著陸」被媒體公諸於世的同時,中國卻迎頭遭遇了1997-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的外需下降打擊!這也是中國第一次遭遇輸入型危機,此前中國的經濟增長對外依存度最高達到了70%
至此次危機的到來,也標識著中國進入了生產過剩階段。
我們如果要總結之前的階段的話,去除意識形態的爭論,其實質就是盎格魯撒克遜的野蠻資本主義,在取得高增長的同時,也必須意識到,其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也就是在這20年,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日益突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污染日益嚴峻,各地方政府惡性競爭屢禁不止,群體性事件爆發不斷增多,貪污腐敗呈現規模化。也因此99年386提出」以人為本「。
回到生產過剩這個問題上來,我們都知道,生產過剩乃是二戰的源頭,其是資本主義的一般內生性矛盾。29-33大危機,但凡秉持自由市場的國家,都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從那次危機中走出的只有三個國家:美國、蘇聯、德國。同時也是二戰中最有分量的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不約而同的採取了政府干預市場的強硬手段。
1998年遭遇到輸入型危機打擊後,我們也進入了生產過剩階段,當時清華大學的林毅夫(學經濟學的應該都認識)說:我們能夠借鑒的,只有採取羅斯福新政,啟動國債投資,將過剩的產能和資本投向內陸(斯大林跟希特勒大概不太好聽吧),才能應對生產過剩。
1999年,中央啟動投資項目,首先是西部大開發、接著是東北老工業振興、然後是中部崛起,其投資大部分屬於國債投資,承接項目的部門屬於國有資本(私人資本無力承擔),朱時代投資大概5萬億。
2003年,486開始,上面說的中部崛起投資2萬億,2005年,啟動新農村建設,至今新農村建設投入大概有5萬億(具體數字自己查吧,這是老數據了),2008年抗震救災投資2萬億,09年救市投資4萬億。因生產過剩,中國不得不靠政府用看得見的手,即國債投資,經濟學家批評說,這是用遠期過剩掩蓋當期過剩,這就是現在的實際運行狀況。中國最近十幾年的高增長,基本靠的是「三駕馬車」中的投資(80年代靠內需,90年代靠外需,如今靠投資)。
尤其是09年金融海嘯,西方國家一直難以理解,為什麼中國能夠屢次從危機轉「危」為「機」,其實恰恰是因為在09年之前大規模的啟動投資並且是投向內陸和農村這樣的落後地區,發生危機時,才能夠實現一個季度走出V型反彈的奇蹟,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百度下「家電下鄉」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折扣率恰好是13%,因為出口退稅就是13%。如果你不事先給農村通水通電通網路,那麼恐怕電視機洗衣機汽車再怎麼打折,買回來也是用不了的,而又有哪個私人資本會做這種擺明了的賠本基本建設呢?
以上投資,基本可以歸納為,「三大差別」再平衡戰略,這也是一般發展中國家做不到的,如印度的貧困問題,更不用說落後於印度的發展中國家。甚至連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歐盟,也無力解決區域差別問題,東西南北呈現明顯的差異,歐盟儘管有貨幣發行權,但是由於沒有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對此也是無能為力。
--------------------------------------------------------------------------------------
以上基本十分簡要的說了下1949-2009年我國經濟方面的發展史,十分粗略,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八次危機》這本書,內容十分詳盡,邏輯清晰,收集到的資料也十分豐富。
那麼接下來說下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這對發展中國家十分具有意義
1.生產過剩
生產過剩仍然是十分突出的矛盾,我們說過這是資本主義的一般性矛盾,即便是國債投資也只是拉長過剩周期,無法根治
2.中央-地方矛盾,地方政府公司化以及有限責任化(政令不出紅牆)
中央靠壟斷金融獲益(就是印鈔票啦),不再缺乏資本,因此從99年開始轉向親民生政策,地方政府則靠產業資本獲利,而且很多都是低級產業。由於之前的制度路徑依賴,仍然採取親資本政策,這一矛盾基本是無法根治的,而且近幾年來也愈演愈烈。
所謂的政府公司化,是指政府單純追求GDP增長(營業額),而不履行社會職能,並且地方政府之間還存在橫向的競爭,由於生產過剩,並且地方政府的產業資本都比較低級,同質性嚴重,所以是惡性競爭。而這一競爭造成的風險地方政府本身卻不承擔,最後只能上交給中央,我國的中央政府是無限責任政府,必須對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利益擔負其最終的和無限的責任,具體參見以下文章
溫鐵軍 計晗 張俊娜:中央風險與地方競爭--理論3.社會治理問題
一是城市:西方高成本的制度看上去很美好,但發展中國家恐怕是無法照搬的,中國目前是一個利益多元話的國家,不僅各階層利益分化,而且階層內部難以統一,尤其是小資和中產階級(加總佔中國人口約90%),典型的窩裡斗,如何形成低成本的治理仍然考驗著所有的中國人,杭州市是個不錯的例子:
城市社區治理的再組織化 (——基於對杭州市社區治理經驗的分析)
二是農村:因為中國人自洋務運動以來追求的就是西方的工業化,而無法對外殖民擴張的後發國家只能靠剝奪三農完成工業化,並且還要講其之後的制度成本繼續轉嫁給三農,因此,農村必然是在工業化中逐漸衰敗的。按照一般的意識形態,農村衰敗就讓他衰敗吧,反正最終是要城市化的。然而,發展中國家,沒有一個搞城市化搞成功的例子,這個世界上比中國城市化率高的發展中國家多了去了,但最後大多因農村衰而城市又無力承擔風險而受挫(朝鮮城市化率最高的時候達到70%)。這尤其對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具有特殊的意義,農村問題,其實是三農問題,才是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問題。
三農問題與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選擇
農村城鎮化是「去城市化」
4.金融全球化所帶來的風險
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最終轉化為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美國通過量化寬鬆成功將危機轉嫁全球,那麼下一次金融危機,他還會這麼干,如何抗擊這種風險。我國的國家資本是應對這一危機的重要力量,同時繼續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內陸基本建設,穩定鄉土社會,擴大內需也是對付輸入型危機的有效手段。同時,金融化全球化競爭的背後是國家政治與軍事的競爭,那麼擴充軍力,利用國有資本參與國際競爭就是必須做的(這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
其實這些應對手段基本都可以從中央的各項政策中解讀出來,其中有一個很重的東西,可能大家都不太關注,就是十七大提出的生態文明。我們以上談到的種種矛盾,基本都可歸結為工業文明時期的矛盾,而生態文明也是在這種狀況下提出的,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以人為本,也就是樓主所說的安全發展。十八大同樣的有很大一段是討論生態文明的,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生態文明將成為中央政府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所需要探討和研究的話題。
-------------------------------------------------------------------------------
基本說完了,有點啰嗦,但感覺還有很多東西沒有說到位,總之呢,我們要知道,作為後發國家要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我們可以拋開利益和意識形態冷靜客觀地學習和研究,其實不難發現,工業化的歷史是血腥殘酷的,工業文明是很難長久的,但礙於其已然形成的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甚至包括我們自己,我們的家人,恐怕想要真正認清工業時代以及資本主義的本質並不是那麼輕鬆的事情。而其所衍生出的意識形態,價值觀也逐漸的侵蝕著每一個人。
總之,作為一個人,一個人而已,不應恥於蹣跚學步,應持敬畏之心,不斷反思自省,而不是照搬照抄,盲目崇拜,才能真正稱之為萬物之靈


謝邀,第一次被邀請好興奮!
首先,天津爆炸事故是一起化學品儲存方面的事故,與我們問題里說的環保與發展的問題沒有關係
污染,大多是發展中國家發生的多,而爆炸就不一定了。爆炸是安全問題,無非就是控制危險品企業入口水平,加強危險品監管,說白點就是依法治國,就算依法治國了,可能也會爆嘛,你看

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化工廠爆炸起火(圖)

所以你們啊,還是得提高點姿勢水平,污染與發展的問題可以討論,答案見仁見智,但是天津的事故扯上發展中國家就是你們想搞大新聞了,識得不?

………………………………………………………………………………………………
真的說到污染與發展,也就是可持續發展這個問題時,我想,英美的資本主義發展歷史可以給我們啟示,歷史,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事物的發展規律。
如果每個人生產的物質資料都比不上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本來人均GDP也很低),中國落入貧困的深淵,那還如何談環保?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正是為了能生產出讓子孫能夠「談環保」的物質資料,發展應該顧及環保,但肯定不能讓路於環保。

污染不是一下炸沒半座城市的爆炸,我們現在在談污染與發展,而不是安全問題,事先聲明為敬


怎麼可能,不僅因為低端製造業造成污染,如果你國家太弱,還可能被要求收取碳排放稅,嚴格執行專利費,這樣基本本國工業污染產生的利潤以各種名義回到那些發達國家手裡


學安全的來說一句。

事故的發生是必然。具體事故是偶然。中國的安全情況,乃至世界的安全情況,都和本質安全又很遠的距離要走。

一次一次的事故會為未來更好的防治帶來堅實的基礎。

一定會有人來踩我的。你可以不信,但是我告訴你,就中國現在的發展狀況,沒有塘沽,也有寧波深圳青島大連崑山。我們已經在努力了,但是凡事都是一個過程。大鍊鋼鐵是不能超英趕美的,人才的培育,制度的完善,安全文化的普及,都需要時間。


我只想說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人類才是社會的創造者,人類自身決定社會如何發展、往哪兒發展。雖然發展的速度可能不完全由我們自己說了算,但是怎麼發展,肯定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的。


怎麼著也得走走吧
這句話看起來這麼不靠譜?
但是我竟然沒找到哪個發達國家迴避了這個過程
為了經濟和發展放棄環境
好聽點就說是為了造福後代而暫時性戰略性的放棄環境
聽著好殘酷好令人憤怒呢
但是在我看來這應該是目前為止已經很不錯了的一個選擇吧

可能我是一葉障目?
但我也要樂觀堅持!


發達國家也是這麼過來的,不過是現在把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不發達國家了而已。美國五大湖區的魚類作為食品是有限制的,原因就是高速發展時期有很多污染物留在了湖泥中。


謝邀 首先我個人認為根本沒有什麼「安全發展」這東西存在;反之發展建立在安全之上那是必須的!至於」安全發展「我後面會講到。
我們必須要知道「安全發展」跟「發展與環境犧牲」 是兩種事情。前者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確保安全,而「安全」根本就是做任何事情我們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進行,這根本就是必須去執行和堅守的。後者「發展與環境犧牲」才是那種要探討的問題。我希望大家整理好發展跟安全之間的關係,不是發展就可以犧牲安全,人死了就是死了啊,那可不是鬧著玩。
至於如何「安全發展」
1:沒有那麼大個頭就不要戴那麼大頂頭盔,每一個項目都有它不同的風險存在,可能金錢可能環境可能是性命的威脅等等,那麼每一個項目都應該做好風險評估,要是不能真的確保安全,情願不做!有一句話大家都很耳熟「不作死就不會死」 那麼難道就要放棄發展嗎?不是
2:發展是肯定的,而且需要的是一個國家的整體發展,化工廠超前發展,但是消防配套國家消防和安全評估跟不上,那根本就是用生命來發展啊。簡單例子就是你有一個盒飯,但是沒有餐具,那就只能用手拿著吃羅,有些東西是相互相成的。
3:素質問題,這不用多解析了,講幾十年還是一樣沒什麼意思的,作為發展中國家尤其中國什麼意想不到的東西不是屢見不鮮啊,在中國一切皆有可能,不管是正面的反面的,人家迪拜那些石油大國怎麼住在油庫裡面都不用擔心害怕,咱們家距離化工廠幾百公裡頭天天提心弔膽,這才值得深思啊。


謝邀,中國一直本著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原則,漸漸從一個不被重視、不願建交的國家,發展成現在具有較高影響力、在國際關係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歸根結底還是源於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但是在這種現象的背後,我們也付出了比較沉重的代價。
看著慘白的天空,吸收著重工業的產物,享受著物價的飛速增長,感覺著節奏在慢慢的加快,心情也不由得變的焦躁不安。還是想要告訴祖國同胞們,這不是一個死循環,政府已經發現問題並且正在有計劃的實施著。如果你有關心國家各方面動態的話,你會發現最近頒布的政策措施,一直引導著我們走向更加舒適,幸福的生活。比如說將要實行每周五下午,各行業人員包括學生全部放假,直到周一才開始正式工作。更多的方面就不一一贅述,總之,相信中國政府的覺察和決策能力,做好本職工作,用一顆平穩的心態觀察祖國的發展富強。


謝邀,對經濟不敢說了解,但還是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其實我覺得天津港的事故與題主所說的犧牲環境、安全為代價沒有多大關係。這次事故完全是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天津的一些監督管理機關疏於管理、未盡到監管責任才是主要原因。關於這點推薦看一下《鳳凰財經》微信公眾號里的一篇文章《 天津爆炸企業涉政府背景:一大波人被控制,危化品果然暴利》(文章禁止轉載,見諒)。
至於發展中國家是否都要經過所說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知識有限,這個不太好回答,但就目前的技術而言,有些污染是可以減輕甚至避免的,就看國家和企業是否願意投入和監管部門是否到位了。
某些災難看著是天災,但往往都有人禍的原因。


·

建立秩序。
主要達成手段是被殖民和傍美。

·


首先,天津塘沽爆炸與發展中國家犧牲環境謀取發展毫無內在邏輯可言。其次,犧牲環境與國家發展有一定聯繫,但本質上來說不是必然關係。
首先塘沽爆炸的爆炸源是化工產品,氫化物,硝酸銨、硝酸鉀、電石等。瑞海國際作為危險品倉庫替天津港保管危險化學品是公司的營業性質之一。至於說海港為什麼有這麼多危險化學品,然後牽扯上中國經濟不發達所以需要這類污染品是毫無邏輯可言的。不信可以去發達國家的主要港口看看,不比國內少。塘沽爆炸主要責任在於公司管理失誤,政府監督不力,應急消防隊完全不懂處理化學品火災,以及政府並不遵守危險化學品倉庫周圍多少公里不允許有居住區這一規定。說白了就是政府企業失職,與中國經濟發達不發達需不需要破壞環境謀取發展沒有任何邏輯連續。


我並沒有很多的理論和專業辭彙,不過恰巧家鄉有些現成的例子。
祖籍和戶口所在地是同一個地級市的兩個不同的縣級市,被長江隔開。大學以前那都是後半夜打開大門,霧氣夾雜著果樹花香完美形容沁人心脾這個詞的地方。爺爺的某某同事得了癌症去世,人們會惋惜哀嘆命運不公彷彿是多麼大的不幸,才會有一個60多歲的男人得上這種絕症。
大約8年前,祖籍搬來了浙江一家製藥廠,縣委縣政府首先是把我們沿江的老舊柏油路改建成了水泥石板路,方便該藥廠運輸。該藥廠也是不負眾望提供了至少以千計的就業,賣摩托車的火了,因為農民上班騎摩托。家常小炒火了,濱江公園修起來了,甚至有ktv了。
但是當我再回到老家,花香還在畢竟果樹沒挖,但是曾經鮮美的長江魚已經沒人吃了,都能抓到側面長刺的鯽魚了,我的親姑爺爺得了食道癌已經手術了,發小的爸爸已經肺癌走了有兩年了,爺爺膽結石,膽總管結石同一個位置開了兩次刀了。
而我戶口所在地呢,引入了化工廠,酒廠,在規劃長江中游起重大作用的深水碼頭,被佔地的老農民都有買A8的了,人家兒子的微信昵稱是這種格式:A8.小剛!而我家,污染搬遷了,賠償款在我自己省城的房子的首付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上流水賬完畢
1,意外,責任事故,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無法避免的,是任何國家都無法避免的。
2,不存在沒有代價的發展
我的家鄉,在中國是落後的,也就是發展中的,所以會有以上局面,北京不會啊,上海不會啊。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製藥廠,水泥廠,化肥廠他們必須要存在,他們必須要發展,他們必須也要有成本有代價,他們在浙江成了(這藥廠是浙江搬來的)不受歡迎的對象,他們支付不了這代價,於是華麗轉身成了我們這裡有政府專門為他修路的香餑餑,他們帶來了富裕的生活也帶來了畸形的鯽魚。

~~~~~~~~~~~~~~~~~~
人們又要開始談管理,談制度了,我就簡單說一句吧。天津那情況,如果是按國際標準來管理,嚴格執行安全條例,那事發地壓根就不可能會出現,說不定那裡現在就是郊區3層入住率毫無配套設施的剛需家庭居住區。
人有了見識就喜歡談理想,可惜的是我們的理想只是後幾代人的現實而我們要做到是,咬著牙,一步一步把我們的理想在這貧瘠的現實里變成子孫的現實。
~~~~~~~~~~~~~~~~~~~
最後,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謝邀。
首先,不作出犧牲,也是可以發展的。
然而這對中國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可以不犧牲環境就發展的國家都是小國家,譬如新加坡等。縱觀各主要工業國國工業化的進程,哪有不帶血的: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水俁病_百度百科
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不勝枚舉。

我們生在這個科技發達,人的地位更高的時代,不能認為過去也都是這樣的。
現代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制,是如何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這個過程其實細思極恐。

質疑百度百科權威性的,想談體制問題的,恕不奉陪。


推薦閱讀:

中國如果跨不過去劉易斯拐點,會有多慘?

TAG:發展中國家 | 產業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