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茶界立足,前輩們給點建議?

習茶三年有餘。。。。


兩方面考慮。
1、從茶藝師的角度。茶藝師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好的茶藝師不說通曉六大茶類,至少對某幾種茶有自己很深的見解。當然了, 很多茶藝師僅僅停留在雜技階段,但即使是這個階段的茶藝師,我個人是很尊重的,只不過如果更加通曉茶葉會使我更加尊重乃至尊敬。
2、從大眾(比如你的同事)的角度。大眾往往是愚蠢而不自知的。
舉個例子:
A、我國存在著很多人,從事著社會公認的體面工作——至少在父母朋友眼中是一份好工作、正式工作,自己卻天天喊窮(一個月兩三千能不窮么),自稱屌絲。我敢說目前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處於這樣的階段。
B、有些社會看不上眼的所謂「不體面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比這些人賺的多多了。
比如一個地鐵口烤麵筋冷麵烤腸的小夥子,有次閑聊問過他一天的營業額,一百到五百不等,一個月不說一萬,七八千還是很正常的。地鐵口背靠小區,便於逃逸,去年一年就被踹了一次攤,損失高達幾百元。
比起城管,同行的威脅更大。但是旁邊貼膜的、賣水果的都是他的老鄉,經過了幾個月的拉鋸戰,他們基本佔山為王。說到貼膜的,據小夥子說,比他賺的多,還沒他累。
問小夥子以後的打算,攢夠了錢租個店面賣驢肉火燒,賺的肯定比現在多。
沒有具體數據作支撐,僅僅是從業人員的一面之詞(可能是吹牛?),但是從邏輯上,這的確是行得通的。
所以,體面有的時候只是一個借口罷了。個人認為,工作更大的意義在於賺錢,而不是裝逼。所謂低賤只是某些人世界觀過於狹隘造成的,這些人你理他們作甚。


不知何時,「茶藝師」已經淪落到了這等境地。

我想在許多人的眼裡,「茶藝師」無異於「茶樓的服務員」,亦或者是「泡茶小妹」,其實這無分對錯,時代在發展,許多的技藝頭銜慢慢演化為了某種大眾的職業。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在許多年前的時候,我們還未怎麼聽說過「茶藝師」這個詞語之前,有著另外一個詞語,叫做「茶師」。

茶師大概應該是指對至少某種茶有著較深入研究的、認真事茶的人。在茶桌之上,他們是一群一絲不苟的朝聖者,煮水,投茶,注水,聞香,傳道,品茗。而在此時,他們不容褻瀆。

慢慢的「茶師」這個名稱淡出了我們的視線,而現在,從事茶類似工作的人,稱之為「茶藝師」。

「茶藝師」可以作為擁有通過茶藝技能考核證書的人的職稱,也可以作為一個普通的職業名稱。

君不見,諸多茶樓門口常貼著「招聘茶藝師」。

這個「招聘茶藝師」中的「茶藝師」往往不需要擁有證書,她首先必須是一位年輕的女孩子,會基本的茶葉的沖泡技法,就夠了。你看,門檻如此的低,她不需要知道太多的東西,只需要知道她在沖泡的叫什麼茶,茶樓里在售的有什麼茶,以及在售的茶的價格僅此而已,如果是一位能言善道,能開玩笑,能講葷笑話,能約出去玩的女孩子,那就更完美了。

你看,一陣譏諷,大概由此而來。

但是其實在與茶相關的人裡面,還有一個詞語可以稱呼這群人,「茶人」。

此「茶人」應該大抵與上文所說的「茶師」有些類似吧,有些地方更俗了點,有些地方又更雅了點,具體便不說了。

說了這麼多,是成為「茶樓的服務員」還是成為「茶人」,還是取決了題主的選擇與堅持。更無須擔心這個職業裡面單薄的薪水,說句老實話,現在大約沒多少人只有一份收入,大家都或多或少有除了工資之外的額外收入,至於如何去獲得,還看題主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式。

希望以上文字對題主有些許幫助,幸甚。


按武夷山老話來說:「茶有兩個半師傅,制茶師傅、焙茶師傅、茶藝師傅。」
我看來三者唯一的共通點就是會喝茶,什麼叫會喝呢?就是入口便知道這泡茶的優劣,製作工藝水平那個環節出現了什麼問題,如何進行補救!
而我看來一個出色的茶藝師傅必須了解你所有的茶之特點,從剛剛做出來的毛茶、走完水之後、焙的時候、退完火,這些環節開始喝你的茶自然你會對它了解的。
細心,嚴謹,自律,謙卑都是一個茶人的基本修養。
ps:多與前輩師傅交流,切記慎言多聽前輩感悟比較自己的感覺,不斷學習不要自我膨脹。

  茶藝師的沖泡手法,是茶在作為飲品之前的最後一步,這最後一個變數,至關重要,這也是茶藝師的價值所在。茶藝師除了讓人賞心悅目以外,會不會泡茶,其實才是根本。


中國人邁進了新時代,思想還是人分三六九等,可悲


好的茶藝師是需要底蘊撐起來的,屆時與其說是茶藝師,不如說是個茶人吧。
你能夠放棄現在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相信你是深思熟慮過的,也是真的喜歡茶。可要用茶來掙份生計,單純喜歡不夠。
底蘊二字,舉重若輕。人們很容易把對一件事的熱情,誤以為是對這件事的才能。要當個茶人,你要對各種茶的歷史文化如數家珍,你要對各種茶的產地流程熟悉非常。同時,既然是開店,你還得上懂積累人脈,下通盈虧算計,沒錢,哪裡堆砌得來的底蘊?其中艱辛,不必詳談。
另外,年輕的女茶藝師,總是不能被人正經對待的。在不熟悉茶的人看來,立志當個茶藝師,就和立志當個酒店服務員沒什麼區別,被譏諷很正常。
然而你如果真的覺得你朋友的普洱店這個平台很好,你也有信心,也有足夠的經濟和時間成本去支撐,相信你能夠慢慢實現自己的夢想,加油。


HR轉行到普通茶樓的茶藝師,正常人都會覺得吃驚。畢竟,茶藝師被誤解太多,且門檻較低,不需要學歷不需要太強的工作技能。不是看不起,而是事實就這樣。

光鮮的茶藝師另當別論了,有資質的高級茶藝師月薪很高,但是不多,更多的還是靠銷售說話。

建議不要輕易換工作,要不你到了茶樓整天閑著,沒有心思在茶文化上學習就更麻煩了。首先,你要檢驗自己是不是喜歡,可以趁著周末考證,我不會告訴你有遠程教育的。通過學習,拿到茶藝師的證,在這個歷程中保持學習,加上實踐,慢慢就會有感悟的。


個人觀點,除非你真的特別專業,逼格很高。否則確實是非常低賤的職業。


真正的茶人,愛茶人!


茶葉是個小行業,確定你要在這個行業立足;其次,本事過硬,無論是茶藝還是加工或者審評,再次,要有朋友。同學。同事的人脈關係,慢慢熬。


我會說我的高級茶藝師證是買的嗎?
初級,中級都是直接跳過不用考的,
參加個茶藝比賽,就能拿高級茶藝師證(只要交個四五百參賽,再去台上表演一通,就是這麼簡單)
利益相關:某茶學學生


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沒覺得哪裡低賤了
你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了吧?只要自己喜歡,還在乎其他人的看法幹啥?電商ITA行業如果這樣看,不就是一群整天對著電腦的碼農嗎?姑娘,你真的想多了。


低賤?不偷不搶的,哪裡就低賤了?更何況是這麼高雅的事情……不要管別人怎麼想,那是別人的事,生活和事業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之前弄清楚以後要面對怎樣的人事怎樣的生活,如果覺得自己可以欣然接受,那就放手去做好了,沒什麼可顧慮的。當然如果是父母反對還是好好溝通一下比較好。


可以,這行業接觸的人相對高端,絕對比以前的職位收穫大。你這麼年輕,應該多接觸一些素質相對較高的人,哪怕只是開開眼界也是好的


我想說的是,樓主(提問者)學習茶葉目前是有三年的光景,但是本人覺得,學習三年茶葉的人還是應該保持謙虛的態度、空杯的心態,不要就想著如何在茶界立足。。

茶葉界的高人很多,喝茶年限的老茶人也很多,懂茶的人也是比比皆是。茶葉現在已經步入了一個全民飲茶的時代。人們已經不再是純粹的喝茶止渴,我們去茶葉的生產基地(茶園)採摘新鮮茶葉,和制茶師傅參與制茶,自己焙火、自己試喝,再不斷試錯,真真正正的參與了一泡茶葉的一生。

我覺得如果沒有嘗試過各種茶葉製作的人,學習了3年就想在茶葉界立足,基本是空想的。中國有名的制茶大師很多,比如:鐵觀音 「陳氏做青法」陳清元(國家高級評茶師)

陳清元:創「陳氏做青法」

陳清元出身制茶世家,是位狂熱的愛茶人。

童年時,他多麼希望能夠有一位師傅來傳授茶葉種植和製作技術。直到1979年,19歲的他才有機會進入村裡的茶葉生產隊學習制茶技術。「搖青都是在晚上,每次別的學徒都去睡覺了,我都會留下來看,一直看到第二天凌晨。」回到家後,他並沒有停止學習,而是向父親討教制茶技術。陳清元用一年時間認真細緻地學習制茶的每個步驟。20歲開始,他嘗試做茶,「那年春茶做得不成功。」他及時吸取教訓,「秋茶做出來後,周邊的村民都誇我做得好。」


1982年,年僅22歲的陳清元就向村裡承包了185畝茶園,從此,更是一心撲在茶葉上。通過不斷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斷鑽研、摸索,陳清元的制茶技術日益精進,到了32歲,他不僅嫻熟地掌握了制茶的工藝,而且研究出獨樹一幟的技藝,被業內人士稱為「陳氏做青法」。據介紹,鐵觀音製作技藝十分精細,有「好喝不好制」之說。鐵觀音製作技藝的關鍵是做青。陳清元在做青技術研究上用力最深,目光獨具、心得獨到。他根據安溪茶區的海拔、土質、天氣、鮮葉等不同情況,總結提出了一套靈活掌握的「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技術要訣,這就是「陳氏做青法」。


陳清元在槐東村承包茶葉,一做就是十年。隨著業務量的擴大,他又到感德以外的鄉鎮包場。「外鄉鎮的制茶能手常常和我比技術,他們都說我做出的茶質量很好,技術高超。」特別是他在陰雨天也能制出好茶這一點,讓外地的師傅們嘆服。


陳清元做出的茶葉屢次摘金奪銀,賣出好價格。可是,與他相比,茶農們長期形成的「初制茶葉價格賤」的思維定式並沒有得到改變。為了讓大家改變看法,陳清元覺得應該讓大家一起來製作好茶,提升價格。2005年,陳清元果斷決定,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制茶本領傳授給父老鄉親們。有人說,同行是冤家,手藝讓別人學走,自己的生意不就黃了。但陳清元不這麼想,他毫不吝嗇地傾囊傳授。

在培訓茶農時,陳清元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茶農制茶技術的薄弱環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並在現場示範、指導。培訓後,茶農們的制茶水平都有質的提高,「2006年,我到安溪蘆田鎮,鎮里的茶葉一斤才賣20元;培訓後的第二年,最高的一斤賣到800元,低的也賣到100元。」陳清元很受茶農們歡迎,不少人爭相邀請他前往培訓。「我現在每年要培訓30多場。如果沒有預約,都排不上號。」如今,他的足跡已經遍布安溪17個鄉鎮、135個村。


儘管他已經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烏龍茶類評選金獎獲得者,安溪感德茶葉製作技術研究會會長、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榮譽大師、安溪縣政府特聘茶葉顧問、國家高級評茶師……但是,你看到的他還是住在安溪槐東普通的小山村,一直都樸實無華。

我認為真正是立足於茶葉界的人,就應該像陳清元大師這樣!


在中國這個粗獷的社會,別扯這些幾把犢子了,什麼茶藝師,什麼淡雅的生活,你願意過,你老婆願意過嗎?你兒子願意過嗎?養得活嗎?

環境決定一切,記得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黎磊石曾經對他下面的研究生說過:「你生在中國,就沒權力去享受美國的那種生活!」你生在中國,就不要想像日本人那樣,靠一份「淡雅」的工作,養活一家老小

所謂性格含蓄的人,需要外界的強力干預,不要怪我說的不好聽,確實,對一個成年男人來說,興趣愛好是很重要的,但是對於一個成年男人來說,你上網搜搜,哪個找工作跳槽的人,考慮的不是工作性質、地點、薪水、發展,而你只考慮的是自己嚮往的所謂「淡雅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而你這是換工作!換謀生的技能!


推薦閱讀:

長期喝茶是怎樣一種體驗?
枸杞和鐵觀音能放在一起喝嗎?
孕婦可以喝茶嗎?
如何選購大紅袍?
茶能解酒嗎?

TAG:文化 | 職業發展 | 生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