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7歲女生成浙大特聘研究員,5年前剛本科畢業」的現象?

27歲女生成浙大教授博導 5年前剛本科畢業

澎湃新聞於2月26日10點30分再次查閱該實驗室網站公示簡歷發現,陸盈盈名字後「教授、博士生導師」頭銜已改為「特聘研究員」,而工作單位中「浙江大學聚合與聚合物工程研究所」一項也已不見蹤影。

陸盈盈簡歷修改前後對比圖

在澎湃新聞(澎湃新聞-專註時政與思想-ThePaper.cn)2月26日刊發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中最年輕「學霸」陸盈盈報道後,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已悄然修改了她的簡歷。澎湃新聞於2月26日10點30分再次查閱該實驗室網站公示簡歷發現,陸盈盈名字後「教授、博士生導師」頭銜已改為「特聘研究員」,而工作單位中「浙江大學聚合與聚合物工程研究所」一項也已不見蹤影。

另外,該實驗室也在官方發布了致歉聲明。聲明稱,「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陸盈盈博士被浙江大學聘為特聘研究員,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之前的網頁內容有誤,致歉。」

來源:「27歲當博導」曇花一現,浙大將陸盈盈身份改為特聘研究員


這不算特別奇怪的事情。

1.很多人一生的最重要工作都是博士期間做出的。
2.中國總體科研水平比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優秀的博士畢業生完全可以達到國內某些院校教授的平均水平。
3.在美國,歐洲並沒有博士生導師的說法,只要有資金支持,有學生願意,有教職的研究人員都可以帶博士生。國內現在在好的學校和研究所,一般也不是特別重視博導的頭銜。
4. 青年千人計劃本來就是吸引在海外讀過博士,做過一期到兩期博士後的人。陸盈盈只做了半期博士後,確實快了一些,但年限在千人計劃中並不是硬條件。陸盈盈的工作從發表文章檔次上看是完全夠格的,考慮到她這麼年輕,確實令人佩服。
5. 開始以為給的是教授,覺得有點過了,後來發現是特聘研究員。這類似國外的tenure track制度,並非終身職位。需要數年年以後再根據其研究情況,決定是否晉級。現在北大清華等國內名校都是這麼做的。
6.現在優秀的海外科學家是供不應求。各一流高校引進青年千人的力度都很大。給高一點的職位有利於競爭人才。按說陸盈盈的海外年限差一點,可見浙大對引進人才的渴望。據說去年浙大引進青千的數量最多,多少也和其待遇給的高有關。

7.從90年代起,各國內不斷的推進各種人才計劃,一批批吸引海外人才。新引進人才的待遇越給越高,本土人才的晉陞路線卻非常有限。這一方面確實極大推動了中國科技進步,但另一方面也深刻損害了本土人才的造血功能。


人才,康奈爾大學4年博士畢業,應該是有真才實學,這麼年輕,希望國家能好好栽培。順便貼一下網上搜的圖,贊一下,顏值真的好高。


1)27歲是新的科研生活的開始。或許要開始負責拉項目帶學生髮文章的新常態生活。
2)起點高,大家對其日後成果的期待也高。希望這些不要成為其壓力。
3)對自身是個普通科研人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羨慕之餘,還是回到踏踏實實的工作。


看到題目更新了。

特聘研究員,在浙大是相當於助理教授的職位,是沒有tenure的。這樣的職位就很合適了,考察3年左右,不出意外可以轉正,名正言順。之前的教授頭銜吹得過了。不過這麼年輕,也是難免的事,誰沒年輕過嘛。


~~~~~~~~~~~~

她的文章還算不錯的,拿到青年千人很正常。國內青千要求基本就是有至少一篇nature子刊級別以上的文章,再加上若干陪襯的小文章,海外經驗三年以上就可以。
需要被「看待」的是浙大,也算是國內前幾的大學,一個正教授的位置就這麼容易的給出去了,而且是不需要任何考察,直接上任。有一種求陸趕快來任教的感覺。完全沒有國內大學第一梯隊的應有態度。國內其他高校如北大,清華對青年千人基本都是給助理教授,然後花三到五年時間考察,再給終身職位的。這樣的做法就比較合理。 因為其他國家但凡是有點檔次的高校,正教授職位都是很難拿到的,所以才需要一層層選拔。


跪著看唄。


貌似是4年就拿到博士學位,做的東西應該很不錯吧


那是今年青千才做到的吧。話說實驗室一個師姐也拿到offer 了。也就28歲。裡面不少88,87年。外行看驚呆,內行看算是正常吧。


不要聽風就是雨,我是浙大的。你們再去搜搜,已經闢謠了。


中國高校的90後教授早已不止一人,如果人生是一場長跑,恐怕我們已經被套了幾圈了吧……
中國90後教授資料見下:
http://mp.weixin.qq.com/s/1dyMyz-CEPBiPwV5lhODpw


感覺證件照比真人好看怎麼破……


關鍵點在於正教授一職,按理說該是講師,至多是副教授,個人對聚合所老師的了解,這算少見。


沒發現這個研究員顏值很高嗎?證件照就有如此水準!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陝西師範大學八角茴香滷雞風味博士課題?
導師很嚴是怎樣體驗?如何協調時間?
博士第五年還沒有發Paper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17 年哪些論文讓你深受啟發?
經濟學和社會學研究社會問題的角度有何不同?

TAG:科研 | 博士 | 高校 | 浙江大學 | 千人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