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金剛經?
恩。求各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金剛經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本人想修禪學。各位可有經驗或建議?
佛法高深,世人愚拙。本人剛剛修過一門精讀金剛經的課程,便談談對金剛經的一些粗淺的理解。
要知道,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因而佛經大量由梵文成書。佛經傳入中國要經歷一個翻譯的工作。然而大量的概念是梵文固有的,漢語中並沒有明確的詞語與之對應。大量的佛教辭彙只能音譯,使初學者感到晦澀難懂。
《金剛經》的譯本主要有三種,其中通行的版本為鳩摩羅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其他還有玄奘(對,就是我們熟悉的唐僧)所譯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及義凈的《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般若」是梵文音譯,意指「通達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絕對完全的大智慧」。「波羅蜜」意指「到彼岸」。佛常以「筏喻」來直觀說明修行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修行就像乘木筏渡河一樣,離開此岸的世俗世界,到達彼岸的菩提妙境。一旦到達,那麼木筏就當捨去。
關於「金剛」的含義,有兩種說法。在鳩摩羅什譯本中,「金剛」意指般若的力量像金剛一樣強大和鋒利。在玄奘的譯本中作「能斷金剛」,就是說阻礙修行的煩惱像金剛一樣頑固,而此經中的般若智慧能夠破解,所以般若智慧能斷金剛。
我們明確一下金剛經在佛教經典中的大致位置。佛教大乘經典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期(截止270 AD):般若經系,法華經系,華嚴經系,凈土經系,密教系。
第二期(截止至約400AD):涅槃經系,解深密經系。
第三期:楞伽經系、密教系。
般若類經典約佔大乘經典的三分之一,其中《心經》和《金剛經》是流傳最廣的般若經典,對中國佛教乃至中國文化都有深刻的影響。
大乘般若思想的主旨,在說明用智慧認識宇宙一切現象的本質。佛教認為,事物現象的本質為「空」。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感覺,世俗的種種煩惱,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顛倒雜想由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合而生,本質上是空無自性的。
佛教中的「色」作為五蘊之一,是指事物現象的形態。因此,《心經》中會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金剛經》全文沒有出現一個「空」字,但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經文開始,由號稱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發問:「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即如何使心靈平和地安住在終極關懷,如何在走向終極目標的過程中,對各種錯誤認識和患得患失心理進行克服?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便是梵文音譯的「無上正等正覺」,即無上圓滿的佛陀覺智。須菩提是代表修得小乘阿羅漢果位的得道者發問,而《金剛經》接下來便依據「阿羅漢如何繼續修行成為菩薩乃至成佛」而展開。
通俗來說,佛教的修行過程是一個不斷通關的過程。世人皆是凡夫,經過小乘的修行,升級為阿羅漢。阿羅漢再經過大乘的修行,成為菩薩和佛。而《金剛經》便是阿羅漢進一步通關的寶典。
通關的第一步,就是「破執」,即破除對「有」的執著。因此,佛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意思是指世間的一切物質和現象都是空幻不實的,如夢幻泡影,實相者則是非相。因此修行者應該「遠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即放棄對現實世間的執著或眷戀,以般若慧契證空性。在修行實踐中,能真正認識到無相之實相,能做到於世界萬物都無念無系的「無住」,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脫。
通關的第二步,還要弄清「空」與「有」的辯證關係。既要認識到事物「空」的本性,又不能過於執著於「空」而否定「幻有」的存在。 「空」,是破除一切名相執著所呈現的真實,並非人們所誤解的虛無。「性空」,是說一切法都沒有實在的自性,故無相、無住,才能把握真諦。「幻有」,是憑藉條件關係而暫時存在的現象,故在空的基礎上隨緣生起一切法,這就是俗諦。所謂「肯定一切存在的存在,否定一切存在的自性」即是此意。
為了更好說明「空」與「有」的關係,佛陀採用了一種奇妙的表達技巧——三句義。比如,《金剛經》有言,「佛說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即佛所說的般若等佛法,是出於廣度眾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層面的權且施設,並非實相般若本身,眾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門,到徹底覺悟佛法時,則一切名相皆可捨棄。在邁向解脫的過程,《金剛經》強調般若智慧是佛門修行解脫的最高智慧,「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承諾如果有人能夠虔誠信受此部經,即使奉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夠為他人宣說,必能『『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果報不可思議」。
初學者學習金剛經,如果只看原文,那麼大量的佛教名詞和含義會阻礙理解。建議題主去閱讀一些好的注本以及研究文獻,對理解佛法大有助益。
本文參考文獻:
《金剛經? 心經》,賴永海主編,中華書局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王雷泉教授講義
延伸閱讀:
《金剛經?心經》,賴永海主編,中華書局。
呂澂《金剛經三義》
黃念祖《金剛經一滴》
關於佛學,我們都知道,無非就是因果信仰,可是如果真的只有這麼簡單,那麼我們就不會在佛後加一個學字了。
寫這些文字我是很小心的,怕自己寫不好,怕給不了大家想要的東西,但是我還是要寫,因為,《金剛經》可以帶給我心的力量,我也希望能夠帶給你們,這樣的力量傳遞下去才會更有價值。
先說因果,我們都知道因果關係,卻不是都去相信,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付出的因總是得不到想要的果,所以我們常常會被要不要付出什麼這個問題所困惑,因為我們無法確定結果,許多事情不是按照我們預想的情況發展,灰心,失望等各種負面情緒會充斥我們敏感的神經,怎麼辦呢?答案在金剛經里。
這本起源於印度流傳在中國的2000年的智慧,就是要告訴我們,只要你想,就能!無論是金錢,事業,情感,生活,都會給你肯定的答覆!
曾經我就是一個輕易相信別人又容易否定自己的人,直到讀懂《金剛經》,從此以後,相信自己無與倫比,活得明明白白,生活美的看不到醜惡,心裡不知不覺的住下一個極樂世界,或許你會認為我胡扯,別著急,聽我慢慢道來!
佛學的中心就一個字,空!
因為空所以才會有因果才會有一切!
關於《金剛經》,佛陀曾說,你可以稱這本書為一本書,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本書,正是因為它從來就不可能是一本書。我相信初讀這句話的人都不會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所以許多人說佛學是故弄玄虛,其實佛陀說的是書的潛能,萬事萬物都是有潛能的,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人的存在,書將什麼都不是,如果沒有佛學的存在,《金剛經》也不是書而是紙,這個什麼都不是和紙就是書所隱藏著的空性和潛能,舉個例子:
課桌上放一根筆,老師說這是什麼?學生說筆。
教室進來一隻小狗,老師把筆扔給小狗,小狗會用嘴叼著筆玩,老師問,對於小狗來說筆是什麼。學生有說玩具,有說磨牙棒!
老師和同學,小狗都走出教室,筆放課桌上,這個時候對於教室來說筆又是什麼?
什麼都不是!
那麼問題又來了,這種空性或潛能是怎麼來的呢?是來自物質的本身還是來自我們的意識?答案是我們的意識,因為如果是來自物質本身,那麼小狗為什麼不會用筆給女朋友寫情書?
明白了空性,我們才能知道意識的力量,才會相信因果!
沒錯,一個簡單的意識重複多了會變成實際的現實,因為我們的意識不僅僅影響著我們自己,還有我們身邊的人。
為什麼現代佛學所教授的是現世報,因為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不會相信前世今生,然而前世今生是確實有關係的,比如我們用佛學的思想修身養性,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我們當然會把這種思想傳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百年之後我們雖然不在了,可是我們的子孫卻還在享著我們未享的福報,這不是關係嗎?可是這樣我們只會單純的去信佛,而不會有意而為些什麼,而相信佛學相信現世報的我們,會有意的在自己的思想里加入自己想要的好的結果,去幫助別人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在佛學裡叫冥想,在佛學外我們叫它夢想。
現世報也可以讓我們明白,百年之後即使我們離世,我們的"業"永存,業就是我們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而金剛經也可以讓我們悟到如何管理自己的"業"。
所以我們會明白,所有結果的產生,跟我們自己的意識有關係,而非別人。
比如,如果我們的婚姻或夫妻感情出現了問題,對方總是不是按照我們所想的去做,那麼你有沒有想過是我們先沒有達到對方所想的結果,對方才會按照我們的思維導致了一個我們不樂見的結果呢?
也就是說,一切因你而起!
那麼怎麼辦呢?
如果是夫妻情感出現問題,那麼歸根結底是對方不明白你的所想導致的,也就是你們倆人的意識有分歧,再往深了說就是你們彼此意識出現了孤獨的種子。好了,我們去幫助別人解決孤獨的問題!怎麼幫助呢?誰最需要幫助?
走出去,最需要你的幫助就能解決孤獨得問題的人是老人,可以是你自己的老人,也可以是養老院的所有老人,比如我們種地,是只種我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是連周圍的沒有人種的土地一塊種?意識的種子道理一樣。
如果是想要得到經濟財富,解決自己財務問題,那麼就要去幫助在致富路上需要你的幫助的人,當然可以是金錢,可以是力氣,甚至可以是一個意識一句話?
有人在問了,這和《金剛經》有什麼關係?
金剛,或許是不存在的,因為它最堅硬,最純凈,最透明,最厲害,最…它可以解決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可是,不存在的話又怎麼會有這個詞?所以我們還是可以找到這樣的物質的,哪怕是相近的,比如鑽石,如果你可以找到除鑽石外可以代替金剛的東西,那麼此後我便不會將鑽石代替金剛了。
鑽石是怎麼做到鑽石的呢?它原本是我們筆芯里的碳啊!
倆個字,改變!不管它是怎麼改變的,火山爆發,河水衝擊,人力而為,總之,碳到鑽石最終分子一樣,結構不一樣了,本質也不一樣了。國外的人曾做過實驗,用我們人類的雙手製造鑽石,結果造是能造出來,所要耗費的人力,資源等所有能力的付出或者價值遠遠要大於天然的鑽石本身的價值!
讀金剛經總結了倆句話分享
1 .意念可斷金剛(萬物的潛能或空性)
2.能斷金剛者,必須是金剛本身(因為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物質,所以切割鑽石的方法是用另一塊鑽石)
善於運用金剛經法則,也是可以助我們生意成功的。
第一個原則,要做生意就得成功,就得賺錢。
要用乾淨誠實的方法賺錢,要了解錢的源頭才會取之不盡,用健康的態度看待擁有錢這件事,只要做到這些,賺錢和修行這倆件事絕不衝突!事實上,它也可能變成修行的一部分。
第二個原則,我們應該一邊賺錢,一邊保持身心健康。
第三個原則,在最後回顧自己的事業時,告訴自己這些年的經營是有意義的。
你為什麼要賺錢?
因為錢能幫助你,解決許多問題。
那麼按照因果法則,你就要幫助別人,其實賺錢就是這麼容易,希望每一個做生意的人不要忘記初衷,不要忘記根本,那麼就一定能賺到想要的一切。
有人說,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是不付出就一定沒有回報!
我想否定這句話,因為我會堅信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只是來早與來遲,只要不斷去播撒想要的種子,要知道果實大於種子,要知道播種和秋收不在一個季節,雖然我還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我會不停的播種。
曾經的我,很明白與相信因果關係,而因為付出了得不到結果,就會開始迷茫,而以後再也不會了,因為我已經明白,現在的果是曾經的因,現在的因才會是將來的果,你對A付出的因,B會給你相應的果。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空性=潛能,潛能有多大,源於你的誠信有多少。
萬物皆空。
「因果關聯」最為著名的一段論釋或許是出自1800年前印度佛教大師龍樹菩薩之口。
吾將簡述修持菩薩慈悲之道的人所具備的美好品質: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慈悲等。
布施 是給予你所擁有的事物,
持戒 是善待他人,
忍辱 是放下嗔怒,
精進 是增長一切美德的喜悅之情,
禪定 是全神貫注,遠離煩惱,
般若 是助你決定何謂真理,
慈悲 是一種融合了對眾生之愛的高度智識。
接下來的偈頌則闡述了它們之間的因果關聯:
布施帶來財富,
持戒帶來美好的世界,
忍辱帶來美好,
精進帶來卓越的成就,
禪定帶來寧靜,
般若帶來自由,
慈悲成就我們所有的願望。
論著最後一段偈頌:
一個具備這七種品質並且臻至完美之人,將獲得如世界守護者所擁有的不可思議的知識。
《金剛經》佛說: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譯:佛說,須菩提啊,如果有某位善男子或善女子用七種珍寶鋪滿這個星系中一切有人居住的星球,鋪滿這星系中數以十億計(既三千大千世界)的星球,作為禮物奉獻給某人,又如果這位善男子或善女子僅僅受持了這個教法中一段偈頌的四句經文,並正確的向他人解說傳授。通過第二個行為,此人會創造出比前者高出許多的高山般的福徳:這種福徳將是無限的不可計量的。
以上佛說的這段話,也是我今天為什麼要寫下這些文字的原因,希望我的讀者們能受益。
釋迦牟尼在自己的生活中體會到特別的感覺,精神世界也進入特別的境界。釋迦牟尼要把這種境界分享給周圍的人。可問題是,這種境界不能直接用語言文字描述,只能間接的表達。再者,根據接受者的經歷不同,間接表達方式又多種多樣。有的乾脆不用語言文字。《金剛經》便是諸多間接表達釋迦牟尼境界的文字之一。
因為是間接表達,認識《金剛經》中的每一個文字,或者明白《金剛經》的每一句話並不一定會更接近釋迦牟尼的境界。《金剛經》特別有用的地方在於,它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提出了很多問題, 比如經中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是什麼?為什麼說相是虛妄?那麼什麼又是實?這些和自己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不可得,是不應該去得,還是想得也得不到?做到不可得會有什麼不同?
這樣的問題《金剛經》中有很多,也存在許多後人的解釋,但那都是別人的答案,自己的答案只在自己心中,時常反覆思考和討論這些問題就是最好的修行。
如果說以釋迦牟尼對能力都沒講清楚的東西,別人反而可以嗎?別人難道不可以嗎?首先金剛經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本身是《大般若經》的一部分。
最高票答案提到了玄奘法師的另一個翻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顯然對於本經而言,能斷金剛是核心。首先正如金剛經末尾提到: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聽法者眾但是卻著重提及小乘比丘,不像其他般若義中是以大乘菩薩為說法對象,即金剛經所說的般若義主要在於能斷金剛四字。
而所謂能斷金剛,則是首先針對人,所以是叫人我空,其次針對法,所以叫法我空,不能做到第一個,則在解脫路上依然會有煩惱,不能做到第二個,則會執所知是真實,能斷金剛便是去除這兩種妨礙解脫的障礙
將思維上的幻想、總結、認為、判斷、觀念到放置一旁。思維擱置,當下心行所感受的。這是初階。
如果你能夠繼續深入的。過後再翻閱金剛經和心經。基本上,這兩部經典在說真如自性的體驗。就如一本駕駛攻略。沒有駕駛經驗,看這本書只能憑自身其它經驗去猜度書中所描述的教程。所以先學會駕駛。到了一個程度,再翻閱吧。修行愉快。佛家講經有其佛規次序
開悟者註解,義理玄奧,用詞艱澀,非有境界者難懂
沒開悟者注釋,疊加的文詞無益體證,也覺就差那麽一點點
若用白話文,又惹閑語太多之評
因此有體悟者能用現代語言+精妙的比喻,能易於聞思修,則等機緣了
讀金剛經,淚流滿面,果報確實不可思議。不驚不怖不畏,才知起心動念。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一切無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王朔《我的千歲寒》
不過就是用北京話翻譯了金剛經,對於一些意含沒有做解釋好好生活,順其自然。
個人拙見
金剛經最讓我受用的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前面還有兩句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觸味法生心
住生的是貪嗔痴妄念執著之心
無所住生的是清靜心
……………………………………………
怎麼讀 個人建議讀原文
或者讀六祖的註解
你如果明白人生是一場夢的道理,自然就理解了。
推薦閱讀:
※你們讀金剛經的收穫是什麼?
※金剛經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麼?
※如何理解《金剛經》的這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地球、太陽、月亮是神佛創造出來的嗎?瑪雅文化是神佛傳達的嗎?
※怎樣理解「實相即是非相」?
TAG: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