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學術期刊的論文有錯誤該怎麼辦? 該論文是有SCI上收錄的,期刊影響因子是1點多。

這個錯誤是致命的,後面一大半篇幅都以之為前提。而不仔細審閱,論文的評委是注意不到的。而評委要是看出來了,這個論文也許依舊能發表,因為論文模擬結果印證了他設計是對的。但是,理論證明實在是說不過去啊。關鍵是我的論文要引用他的結果,我了個去。

PS 停止毫無意義的辯論以及毫無意義的語言攻擊。


已公開發表的論文里有錯誤並不鮮見。如果把語法、表達或拼寫錯誤也算上的話,則幾乎沒有完美的論文。每年學術論文發表數十萬篇,裡面有一些有嚴重錯誤或疏漏的也在所難免,畢竟科學家水平有高有低,大家都不是神,犯個錯誤也正常。

但是,和貼吧、論壇、qq空間、豆瓣、天涯、知乎不同,科學家們是最講道理,最能夠被說服的,只要你有足夠的道理。絕大多數的科學家在學術討論中都能夠保持相當的學術理性,這也是身為一名科學家的基本素養。

犯錯誤的成果不一樣,處理的方式也不一樣。以下分情況討論。

1.特別重大的成果,發表在NatureScience等一流期刊上的新發現、新成果,已經被學術界廣為接受的結論等。
只要你有足夠的證據來推翻原有文章的結論,你可以有如下幾個途徑來宣布自己的發現。

(1)如果你的結論相當有顛覆性和新聞性,直接開個新聞發布會吧。
舉個例子,前兩年義大利的逗比科學家的實驗得出了中微子速度快過光速的結論,然後又迅速被推翻。發表和推翻都開了新聞發布會的。

(2)如果你的結論沒有達到能開新聞發布會的程度,但也是很有科學性、系統性,自成一個體系,工作與數據量也夠。可以把自己反駁的證據與實驗,詳細討論,寫成一篇新的論文,發表在公開的期刊(同行評議的哦)上。
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在TBBT裡面,有一集Sheldon計算得出了一個超重元素穩定性的成果,發表了論文。隨後武漢的科學家(囧rz。。黑我天朝科學家)根據Sheldon的理論,成功合成出了該超重元素,引起了巨大的轟動,Sheldon成了一時的名人(在餐廳里大家對他鼓掌,並被邀請上電台採訪)。但Sheldon很快發現自己的計算是錯的(看錯了表格上的單位)。Leonard重複了武漢科學家的實驗,發現我天朝科學家偽造了實驗數據。。於是Leonard也發表了一篇paper來澄清該實驗。

(3)你的結論足夠重要,但是還不夠發表成一篇論文。可以寫一篇Comment(不同期刊有不同的描述,也有將這種文體稱為Letter,Correspondence的)投稿給你所質疑的文章的同一個期刊。編輯一般會把你的評論發給論文原作者,如果你們的討論十分具有價值的話,你們的來回信件都可以在該期刊上公開發表(不是以Article的形式)。對於頂級期刊而言,Comment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質疑成立,原作者必須要寫Correlation 更正錯誤,如果是推翻結論的大錯誤,甚至會迫使原作者撤稿。
這裡舉一個比較近的例子:去年中國農大,NIBS,北大等校聯合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鏈接看這裡。Nature 原論文 論文描述了用一個黃色熒光蛋白(cpYFP)來檢測秀麗隱桿線蟲(C. elegans)線粒體里的超氧自由基,並且發現了線粒體里超氧自由基和線蟲壽命的關係(非我專業,不懂勿拍)。隨後有德國的課題組迅速發表質疑 德國課題組的質疑,認為cpYFP不是對超氧自由基響應,而是對pH的變化產生響應。後面農大的原作者也對此質疑進行了回應。農大作者的回應。回應和質疑都發表在Nature的Brief Communication Arising 板塊上。

(4)如果你對自己的結論沒有十足的把握,或者對自己結論的意義沒有信心,但你仍然想要弄清楚這個文章里的問題,你可以給原作者發郵件,和作者進行討論

2. 不那麼重要的期刊/成果/公開發表的論文里的錯誤,沒有足夠研究價值的錯誤,拼寫、語法、圖例標註等不影響結論的錯誤等。你可以這麼做:

(1)直接和作者郵件討論。上面說過了,科學家是很樂於接受自己錯誤的,請等待他們的回復吧。

(2)置之一笑。或者和身邊同學分享一下~
「誒誒誒誒,大家來看看這篇逗比文章,犯了這麼明顯的錯誤~~」

3. 如果你手握堅實證據,能夠質疑論文的真實性,或者能夠證明論文作者有造假、捏造數據、抄襲等惡意的學術不端的話,請直接聯繫期刊主編進行舉報。國內的話,想搞個新聞 ,請聯繫@方舟子。

以上,就是這樣~

=============================================================================================================================================
更新:

@調和級數 同學覺得這個虛擬的無端黑我天朝的例子舉的不好,提供了另一個例子,表示感謝~~。MIT在Science上發表的一篇paper,「提出一種基於資訊理論的方法來度量非線性相關性」. Detecting Novel Associations in Large Data Sets。隨後有課題組發現其方法有明顯錯誤,質疑的論文發表在PNAS上:Equitability, mutual information, and the 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

其實科學本來就是一直發展並認識前人的錯誤的過程,這種後發表的論文發現前人錯誤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我再舉個大家喜聞樂見的國內著名非典型民科,初中肄業、兼職礦長、私人博物館館長、大學教授的土豪科學家鄭曉廷鄭曉廷_百度百科的例子。下文摘自果殼網對鄭曉廷教授的專訪【果殼網專訪】鄭曉廷: 我這個「民科」和他們不一樣:

「2010年,我在網站上看到《科學》雜誌上刊登了一篇英國的古生物學家發表的論文,報導了他們對始祖鳥和孔子鳥飛翔能力的分析。他們把這兩種原始鳥類的羽軸直徑與現生鳥類的羽軸進行對比,得出結論認為這兩種原始鳥類的飛羽羽軸太細弱,無法支持鳥類飛行,因此認為飛行是在鳥類演化過程較晚期才發生的。

鳥類飛羽的羽軸的確非常難保存在化石中,但在我們天宇收藏的536件孔子鳥化石標本中,有4件標本保存有清晰的飛羽羽軸痕迹。我們測量了這些羽軸,差不多是他們報道數據的兩倍,並不細弱。我覺得我可以寫一篇質疑的評論給《科學》。正好當時古脊椎所的徐星老師來我們博物館,我把這個觀點說給他聽,他也挺贊成的。我就跟徐老師說,我們合作研究吧。我買來了體重和孔子鳥差不多的鴿子,測量鴿子的羽軸,比較它和孔子鳥的其他特徵,寫出論文。後來這篇評論性質的論文就以我為第一作者在《科學》上發表了,這也是我第一次在《科學》上發表論文。」——鄭曉廷


其實這樣的很常見。
先說結論:
假如你準備投的文章檔次較高,那麼
你不引這篇文章。
假如你準備投的文章IF一般般,那麼
你照常引,什麼都不用管。
對於IF 1點多的論文,其創作過程通常是這樣的:
做了某個實驗,然後結果跟另一個對照上了,然後就發表了。所以假如你質疑其結果,你要查查這篇論文所對照的那篇文章如何?你是否跟人家也不符合?
如果說確實有問題,那麼還有更多的情況:
一.作者是否故意造假?
某些作者並非故意造假,而是他確實做出來了這麼個結果,很可能人家就是這麼認為的,或者說目前很多人再做文章的時候並未做平行試驗,實驗結果出現誤差很常見。更何況,很可能是你的判斷出現了問題。
這種情況下,
1,你直接發郵件進行討論
其實我不怎麼建議這個方法,你是上去打臉啊,人家能樂意嗎?你得知道,這文章人家說不定只是灌水湊畢業用而已!
2,Comment
一般發生在主流期刊及top期刊上。比如:
科學網—第五章(三-1):是學術爭論還是力圖封殺?
這是當年國際上芳香性研究的一個大牛(已去世)追殺圍剿虞忠衡的事情。雙方你來我往十分精彩。

還有較為平和的:
比如環境類的TOP1期刊 EST上。

雙方就一方面的不同見解進行了討論。
二.故意造假
高水平的文章就不提了,有方舟子去操心。
一般水平的,
1.修改方法,為了保密或某些目的。反正你用他的方法是絕對不可能重複出來,比如我某個做有機合成的哥們,經常見面就對我們抱怨某些人:「這些SB瞎TM寫,他們的方法我都用過,連產物都做不出來,這貨用這破方法不僅做出來了一系列,還TM呈線性關係,還能再扯點嗎??。。。」 諸如此類
2. 修改數據,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嚴重,其實吧。你這麼想,為了發一篇2的文章,改了那麼多數據,這些數據還要匹配,這一樣是一個很累的工作。。一般大家不會這麼乾的。當然,其中某幾個數據可能確實修改了,為了呈現一個更加靠譜的結果。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些作者也清楚,大家對於2左右的文章也只是看看,參考參考而已。不會有人拿IF=2的文章作為自己idea的出發點的。所以說,你的問題我覺得更加可能是這個作者因為自己認知的限制,沒有預料到而產生的,並非故意造假。可以看出,如同最高票答案所羅列的那些方法一樣,遇到低水平文章的錯誤,你就當個笑話看了吧,你以後還會遇到很多的。


comment他,然後引自己的comment


1,你可以寫郵件聯繫原作者討論。人家應該很開心有人這麼認真研讀自己的論文;
2,既然你知道什麼是錯的,那麼你應該知道是什麼是對的。按照你的對的進行研究;
3,論文的審查沒有你覺得那麼的不堪。


你可以寫一篇文章,認真的證明那篇文章是錯誤的,並爭取寫出點有用的東西,然後也投某個和那篇文章比較接近或相同的期刊/雜誌。

很可能中一篇SCI。加油。


我最近也遇到了這個問題,一個作者要引用一篇文章的公式,我例舉了3本書告訴她那個公式不對。但她堅持說她引用的那個人學校很好,文章看起來也不錯……
但是我不是責編,也不好直接斃掉這文章,目前我在聯繫發那篇文章的編輯部編輯。哎麻煩死了


在已發表的論文中發現錯誤是很正常的,即便是個非常stupid的錯誤也很正常,即便是很大的組發的文章有錯也很正常。

建議不要太直白地質問作者為什麼會錯,可以找個機會向作者諮詢是不是自己"理解有誤",不要一開始就明確告訴對方"你錯了",這是很傷人的,相當於直接給人打臉。

我之前發現一篇實驗的文章數據有錯發郵件去問對方(因為我要取參數引用他的文章),我老闆知道後罵了我一頓。因為我這種行為會造成同行間的尷尬,按我老闆的話說因為我發的郵件導致他現在怕開會時候見到那個人。

所以建議就是,可以以自己"不明白"的姿態去詢問對方,不要直接告訴對方"你錯了"。除非你覺得對方不會因為你的過於直白而感到尷尬。我老闆雖然開組會時候會很囂張地說"你看這個人做的是錯的"之類的話,但是當面他要表達"你錯了"的意思的時候他一般會說"interesting..."


說個不是很有關的

我在知網上看過一篇某個名校的碩士論文

那個水平真是慘不忍睹。。。。。。

我一個本科生看一遍都覺得槽點無數。。。


簡單說,這就是為什麼題主可以相信學術界還需要題主這樣的人。


這種問題應該直接聯繫原作者討論的。


如果論文沒有致命弱點的話,怎麼會發1.多啊~


搜另一篇


直接給作者發郵件唄


我不會告訴你很多人的第一篇所謂的SCI就是letter


我的文章數據分析發現很大問題,可是已經刊出來了SCI,好忐忑,會不會受到處分


1點多。。。。。。。。那就別理他了 話說你幹嘛引1點多的期刊的文啊 換一片水水就行了。。。。


推薦閱讀:

研究編程語言的人們研究哪些方面?
男朋友在研究所工作,買一台SONY DPT-RP1 方便看文獻做筆記嗎?科研人員有推薦嗎?
有些中文論文好垃圾……怎麼能把它們過濾掉?
研之成理是由誰建立的?這是一個怎樣的團隊?
如何研讀一篇論文?

TAG:科研 | 學術 | 研究生 | 學術期刊 | 學術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