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愛新覺羅後代的取名依據是什麼?

例如朱元璋要求兒孫取名字的時候要依據排字第三個字字的偏旁要五行相生。
清代由嘉慶開始,又規定同輩同一世系第二個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奕詝,奕訢,兩人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言」部,但慶親王奕劻的則是「力」部。
這言力的依據或者參考是什麼?


清代宗室的起名方法相對簡單,主要跟血統有關係。

講這個的話最好先了解一下清代皇族的劃分,也就是清代皇族有幾類人,這些人所處的身份不同,命名方式不同。

第一區分,宗室與覺羅。
清太祖努爾哈赤自己及其親兄弟的後裔被稱之為宗室,俗稱黃帶子。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堂兄弟以及從堂兄弟的後裔被稱之為覺羅,俗稱紅帶子。

第二區分,近支宗室與遠支宗室。
清聖祖康熙帝自己的後裔被稱之為近支宗室。
非清聖祖康熙帝後裔的宗室被稱之為遠支宗室。

第三區分,近派宗支。
近支宗室里和當朝皇帝為五服近親(不嚴格,一般以某一代作為區分)的人稱之為近派宗支。

用一個圖來表示的話~

其中近派宗支在各朝劃分的區域不同,從道光到清帝退位,近派宗支的範圍是「仁宗、宣宗後裔」。

再來個示意圖

so,不同身份的命名方法是這樣的:
覺羅:不允許使用欽定字輩。故而無法談及欽定偏旁。自行命名。
遠支宗室:不允許使用欽定字輩。故而無法談及欽定偏旁。自行命名。
近支宗室:必須使用欽定字輩。不允許使用欽定偏旁。自行命名。
近派宗支:必須使用欽定字輩。必須使用欽定偏旁。宮中命名。

So,結論很簡單。
文宗和恭忠親王作為宣宗成皇帝之子,屬於近派宗支,其不但要用欽定字輩,還要用欽定偏旁,由宮中命名。
慶密親王奕劻是高宗純皇帝脈下宗支,屬於近支宗室,但是並不屬於近派宗支,其必須用欽定字輩,但是必須規避近派宗支的偏旁【言】,且自行命名。慶王府中,慶密親王本生父綿性的四子均泛【力】旁,這就是慶王府自己的偏旁了。

就這樣~記得點贊好評哦親~
?(?▽^*)?⌒☆


其實都有族譜的,所以愛新覺羅家族字輩排序始於康熙年間,皇子大都使用「胤」字。胤禛登基,為「避聖諱」,其他諸皇子都改用「允」字。雍正八年,怡親王允祥去世,念其功高勤勉,特復還「胤祥」之名。「允」字以下,依次為「弘、永、綿、奕、載」;

乾隆二十四年諭曰:「子孫班輩永綿二字,將來承緒者以『永』作『顒』,以『綿』作『旻』。」

道光七年,續以「溥、毓、恆、啟」四字;

咸豐七年加續「燾、闓、增、祺」四輩;

一九三七年,溥儀在東北再續「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作為「祺」字以下字輩。

這樣,清朝皇室現有的二十六個字輩排序依次是——允(胤)、弘、永(顒)、綿(旻)、奕、載、溥、毓、恆、啟、燾、闓、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查宗譜可知悉血脈傳承,看字輩能明了代際關係。


我一下就想到愛新覺籮筐


知友對清朝歷史也有研究嗎?


推薦閱讀:

清代詩詞為什麼會出現中興?
海上牧雲記碩風和葉的原型是不是努爾哈赤?
清朝人為什麼要剃頭留辮子?
為什麼清朝皇帝這麼討厭中國人?
清軍入關後為何要漢人剃髮易服?

TAG:取名 | 清朝 | 宗族 | 宮廷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