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淚粉將知乎歷史圈人士稱為「線裝書學派」?
並稱【總結一下,知乎史學圈流行的線裝書學派,反官方正統,反學術傳承,反科學,是一種充滿悖論的沾滿上層文化氣息的童話史學。而不是自詡的正經「歷史學」。】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388927/answer/270105097
事實:一個熊今天吃了一個人。
史學界:經過研究之後,這是一頭叫關毛的熊,因為餓了,吃了一個失誤掉入熊坑的人。吃的時間是在2017年12月4日,地點是在某市動物園。
然後衍生出這些探討問題:關毛的投喂研究 熊坑的安全防護研究 某某動物園的安全事故成因考 ……
網路史學愛好者:
1、撕逼派:從新聞上截了一些圖,然後有些人說關毛是棕熊,有些說關毛是灰熊。然後開始撕逼棕熊和灰熊誰更喜歡吃人,雙方各自像扒膏藥一樣貼新聞稿截圖,論證兩種熊的吃人熱愛程度。然後各自標榜自己是「學術」,視對方為「民科」。最後,熊的照片出來了,是個黑熊……
2、裝逼派:謝邀,我雖然從來沒去過那個動物園,我也沒見過關毛這隻熊,但我要繪聲繪色地告訴大家,熊吃人了,就像我親眼見到的那樣,並且查找出的動物園的其他動物,還腦補出了熊和人搏鬥的場景。
(上面兩派無論如何離譜,讀者也總能從中吸取一點點養分)
淚痕派:上面這些都是「線裝書學派」,我們有請大師出來分析此事。
淚痕:這個熊吃了那個人,是個標準的童話故事。熊為什麼吃人,難道僅僅是因為餓了?我們分析熊的人性就能得出,熊其實並不喜歡吃人。一個人,為什麼偏要去動物園被熊吃?安防措施很強的動物園,為什麼不阻止?熊天天和飼養員接觸,為什麼不吃了飼養員?其實這不過是動物園為了上頭條,設計的一條陰謀!也或許是動物園的競爭對手——植物園設計的一條毒計!
(……讀者讀後,覺得人性熊性都非常可怕,看看自己的工資卡,長嘆一聲生活不易。自然更喜歡淚痕了)
反官方正統:皇帝讓幹啥就幹啥、精神趙家人、帝王角度、上層文化氣息
反學術傳承:站在民族、文化、傳統的角度
反科學:現實、人的本質
還能說什麼?自打自臉的戰五渣?╮(╯▽╰)╭
想笑。
這就是把學術問題變成政治問題了。
需要強調的是:1.無論學派和觀點有多大的差異,歷史學有大家都遵守的學科範式;2.歷史學有層次,無論分成幾個層次,上一層次的理論也好、哲學也罷,都要接受下面層次一直到基本史料的檢驗。
所以,淚大廝的支持者的質疑,就很有趣了。姑且總結如下
一、 首先,線裝書學派反對史學裡的理論構建。
並不是,如2.所述,理論構建要接受下面層次的檢驗,檢驗不過去自然要修正,不然就是傳說中所謂的「以論帶史」乃至於「以論代史」。以原文所舉的馬克思為例,馬克思在西方歷史發展的材料上總結了歷史的發展規律,但是他對規律構建的過程沒有考慮到其他文明,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就需要檢驗一下,不對的地方要有所損益,不因馬克思而萬世不變。
二、其次,線裝書學派覺得,史書那麼多,某人精通某一段的歷史都很難,上下五千年都能扯那是胡說。先不說那麼多史學理論大家被該學派「扇臉」就說這種說法的反科學之處。眾所周知,從現象提煉理論,再以理論回歸現象是科學界通常的手法。
能夠意識到從現象提煉理論,這個質疑似乎懂得一些自然科學哲學。然而歷史學並非自然科學,而淚大廝提出的所謂的「理論」,連下面層次的檢驗都沒有通過,怎麼能妄加使用,還「以理論回歸現象」呢。此外,上下五千年都能扯,真的是胡說,這點請不要懷疑。
三、線裝書學派常以歷史變遷人心變化為理,反對以現代人的思維去衡量古人,反對常識的適用性。
這一條就暴露出淚大廝信徒對歷史學理論的徹底無知了,以現代價值觀去揣測古人心裡,恰恰是歷史學所嚴重反對的,歷史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讓學生們知道古今差異。此外,這一點在名物考據領域,特別的重要。
四、悖論一,他們反對史學的理論化,主張對史書進行摳字眼分析。然而,他們這種方法論本身就是一種理論,並且是一種沒有經過思辨的理論,人如何能提著自己的頭髮上天呢?悖論二,他們反對常識,反對以現實世界測度古代歷史。然而卻意識不到,我們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全是由現實而來,不可能擺脫現實而空談歷史。
綜上,這兩點悖論,其實都不能成立。尤其是對所謂「悖論二」的認知,極其有害。
又,線裝書學派浸淫傳統史書,腦子裡無可避免的成為了「精神趙家人」。
這一觀點就得政治鬥爭的精髓了,創造一個「政治不正確」的概念,強行貼在別人身上,然後用對概念的批判來取代學術批評。這一點的提出,充分說明淚大廝及其信徒,已經從學術組織蛻變為準政治組織,再接下去恐怕就是神話領袖轉向宗教了。
其實這並非歷史解讀不同而產生的異議,而純粹是兩個領域的碰撞,只是都披著歷史的皮,所以看起來貌似是同一個領域裡的爭議而已。
淚痕的那種路數,在網路時代其實是老傳統了,當初貓撲、西祠、天涯等等各種歷史貼大部分都是這個風格,基本都是走以古喻今的路子,因為在論壇剛開始風行的時期,泡論壇的人群年齡比現在更年輕,歷史史料的閱讀量也就相對更小,再加上當時網路初興,網上的文本資源較之現在而言非常匱乏,寫貼的人可輕易查詢並參考的資料也就不多,於是截取幾段歷史故事用現代的辦公室政治和國際關係的基調來引申發散一番,就是更有趣吸引人且相對好寫的方式。再者,對當時的年輕人而言,針砭中國傳統的不堪,用更現代輕鬆的筆調去解構傳統和翻案歷史人物,本就是那個論壇時期很時髦的做法。
而這種流行在天涯上達到了頂峰,從十年砍柴等解構水滸西遊等傳統文學作品開始,到各路大神紛紛翻案歷史人物,那時很多天涯的著名歷史寫手都穿梭在煮酒板塊和國關板塊之間,對歷史的解讀其實是他們對社會事件和對國際風雲發表看法的事件背書而已,他們的關注重點並非在歷史事件本身。他們慢慢會有一種基於政治立場的粗糙理論體系,對任何事件他們都會用這套體系去套用,從各種或真或假的歷史故事中抽取符合這體系的片段來強化理論的合理性。如果有不符的呢?或者抽出的事件最終發現其實是證偽了這體系的呢?很簡單,那就把這事件扔到一邊,當做沒看到,再拿另一段更符合的片段就行。他們是真心覺得這無所謂,因為他們的重心就是在那套體系上,歷史事件什麼的對他們來說是如伊索寓言般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說那番道理的,合則留下,不合就裁掉,至於這個事件本身究竟是如何的,並不是他們關心的對象。
同樣的,任何論壇上最容易吸引人討論的就是泛政治類話題,一來人人都關切,二來門檻較低誰都能上來說幾句,就像你問一個計程車司機南宋的官制變動他說不上幾句,但說起岳飛和趙構間的恩怨情仇也許他能跟你嘮上幾個小時不帶重樣的,而且很可能在十句話內就會拋出「這種事想想就明白了,就像當年老毛和彭德懷如何如何如何如何」之類的話題用近現代政治事件去比附,因為這是他最熟悉的層面。於是這種名為歷史研究實為泛政治討論的帖子就很容易形成熱點,幾個發帖頻率高的寫手也就相應容易成為交鋒旋渦的中心,知名度和粉絲群漸漸形成。
反觀傳統的史學研究方式,在網路論壇中反而是新鮮東西,一方面隨著網路時代的深入,各種歷史史料的文本傳播愈廣,很多網民已經不滿足對歷史事件淺層的解構,而希望更多深入探索各種歷史。另一方面,用現代政治比附歷史的做法在最初幾年給大眾的新鮮感過去之後,因各大寫手本身知識積累上的孱弱而無法給出更多的東西,翻來覆去在不同歷史事件上說的都是那幾句東西,但又無力深入,對大部分人的吸引力逐漸減弱。再者,解構文化是互聯網的文化基因,當最初傳統史學觀是主流的時候,各種翻案人物和批判傳統的解構如星火燎原,但當這種翻案和批判成為了網路主流後,對這種解構的解構又開始慢慢興起,而這種根基脆弱的理論根本經不起這樣拆解,很快就在各種打臉中失去了往日的光環。
而在此時,在這種風格的歷史解讀帖於天涯論壇里逐漸失去人氣的時代,淚大師才姍姍來遲。以他的閱讀量、解讀角度、論證深度,本該成為天涯煮酒論史里新一代大神的,本該成為將天涯歷史板塊里各著名寫手都一舉壓過的新時代王者的,只是,曾經的一起都變了。這不是他的錯,也不是他粉絲們的錯,這是時代的變遷,這是歷史的演進,他是鐵器時代的石刀專家,他是馬克沁時代的國術大師,他只是舊時代被新時代洪流滾滾淹沒的犧牲品。是的,在網路世界,觀點新潮蔑視傳統的歷史解構是舊時代,傳統沉穩的歷史文本研究是新時代,這是科技給大家開的玩笑。
其實淚痕無論如何,只是網路時代過時風格的寫手而已,而他的粉絲群才是一種典型群體。無論是否有淚痕,他們都會抱住一個核心聚集,用盡氣力來告訴別人也告訴自己,雖然自己不怎麼讀書,但自己在這個領域有更高級的思維模式。如上所說,泛政治類話題是網路上門檻最低也最容易引起共鳴的話題之一,另一個能與之比擬的大概就是情感話題了。而出名的社會事件畢竟不會每天都有,熱度也就能維持那麼一會兒,於是他們就不知不覺間把熱情都投注在了歷史事件里,用討論社會事件的習慣來討論歷史事件,與真正歷史愛好者之間的矛盾就來源於此。要知道,雖然他們有些人動輒把「不要被歷史教科書洗腦了,多讀點書你才會知道歷史的真相」之類的話放在嘴邊,但恰恰是他們,主要的歷史知識來源就是歷史教科書、穿越小說、網路帖子,這輩子就沒怎麼讀過正兒八經的歷史書籍。不過知識的匱乏不代表表現欲的稀少,沒讀過書但又想發表觀點被人認可,那麼相對其他專業領域,歷史領域裡用這種泛政治觀點發聲就是相對容易的一件事了。
他們並不關心歷史的真相,有知乎網友跟他們討論,發現對方沒讀過三國志,就讓他們先去讀下三國志再討論三國時期的問題,而他們就會覺得這是很荒謬的言論。對歷史愛好者而言,討論三國問題的基礎是至少知道三國志里是怎麼寫的,就像討論經典力學之前總要背出牛頓的力學三定律,但對他們來說,這就是陳腐,這就是可笑,討論三國問題憑什麼要讀三國志呢?陳壽也好,裴松之也好,跟他們討論的問題有什麼關係呢?他們只是用三國事件A,來闡述觀點B,至於事件A到底是否如此又有什麼關係呢,你們糾結事件A幹嘛,這不就是個烏鴉喝水之類的寓言故事而已,管它真假呢,你們不是應該來討論我的觀點B嗎?讀書是不可能讀書的,這輩子不可能讀書的,做研究又不會做,就是說一下政治觀點和人際交往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表現欲這樣子。而對歷史愛好者而言,探究事件A的本相如何,才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對於對方將事件A隨意編排裁剪的做法自然很反感。
所以說,這種矛盾衝突是不會減少的,要麼知乎就像傳統論壇那樣分版塊,然後給大家分出個「文獻研讀」和「歷史寓言」兩個版塊,讓喜歡不同話題類型的人在各自版塊里撒歡打滾,也許會好點,但那樣因衝突而帶起的帖子數和流量會減少,也許知乎就不高興了。
瀉藥~
@阿卡好方法
看來又要把這一篇老文給帖出來了。
個人讀史的經驗談兼與一位小同志的交流
個人讀史的經驗談兼與一位小同志的交流
公元2016年10月11日,就是淚痕春雨的粉絲們還在知乎上繼續鬧騰他們的「淚痕史學」的那一天,咱家獨在知乎上到處亂竄,遇見一位小同志,前來問咱家道,"公公你可曾對自己的學史經歷寫過一些什麼沒有?」咱家說「沒有」。他就正告咱家,「公公你還是寫一點吧,從來不寫總是不好。」
這是咱家所知道的,但凡咱家寫過的東西,大概是因為往往有始無終罷,反向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俗物纏身的咱家卻往往沒有仔細總結過。咱家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於此事毫不相干,但冷落了人家總是不好,況且咱家大抵也只能如此而已。
遊戲完了,正經碼幾個字,來和這位小同志交流交流咱家的一點個人經驗。
眾所周知,咱家是個野地里長出來的野種,和這位小同志這樣本科專業出身的歷史系學生不同,咱家是沒有受過系統的歷史領域的專業訓練的,咱家的出身是工科,拿的是工科的文憑。換句話說,咱家搞的這一套,在歷史領域基本就屬於野路子。咱家沒有師承,沒有譜系,沒有人傳授心法,沒有什麼來歷。所以,如果咱家說了什麼外行的話,這位小同志請多擔待,「擇其善者而從之」,因為咱家就這麼個認識水平。
那麼我們就從這位小同志提的這個問題開始:
「寫一篇文章時要做什麼準備」?
事實上,寫一篇歷史文章,要能經得起考驗,首先的基礎就是你自己的長期積累。歷史學習或者研究,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評價淚痕春雨的「史學水平」的那個問答中,咱家就簡要談過這個:
人類的一切認識,都來自於實踐,而不是空想,對歷史的認識也是如此。對我們學習歷史來說,主要就是閱讀史料來獲得我們的感性認識。通過我們的感性認識的積累,以及我們對自己感性認識的「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反覆辯難、分析、考證,我們才能把自己的認識發展提高到理性認識的程度。由此我們才能抓住歷史事物的本質,從而發掘史料背後規律性的東西,掌握真知。
只有在掌握真知的基礎上,你開始寫一篇文章,向讀者論證你的想法和論點的時候,你才有充分的材料和依據,來說服你的讀者。而事實上,要能找到充分的材料和依據,是需要非常多的積累的。
咱們舉一個例子,之前曾有一位同樣是歷史專業的小同學,給咱家發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寫南宋晚期的一位川籍將領「曹友聞」的。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咱家就不引用出來了,只是略微概述文章的介紹內容。
在文章中,作者簡要的描述了曹友聞被記載的九次作戰,其中第八次和第九次的作戰,對作戰的過程描述略詳,但總體來說,都只有作戰過程的描述,沒有具體的分析。這個問題直接導致了他的下一個環節和下下個環節的重大問題。
他的下一個環節,是試圖在軍事上,對列舉的曹友聞的軍事工作,做出軍事技能上的評價。如,他這麼寫到:
第一,身先士卒。在這幾次作戰中,曹友聞多次在戰鬥一線去指揮作戰,如秦填之戰和陽平關之戰。指揮官在第一線指揮、作戰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勵部下,得到將士們效命的他取得最終的勝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善於突襲作戰。前已提及,宋軍在這裡兵力不足三萬,即便加上曹友聞自行招募的,總兵力也不到四萬人。而此時蒙古方面的兵力,宣稱有五十萬,雖然有所誇大,但是遠比宋軍多,當毫無疑問。面對佔據了絕對優勢的敵軍,採取突襲作戰,利用敵人混亂取得較大戰果也是不得已的方法。
第三,善於利用地形優勢。曹友聞作戰的地區,正是現在的四川東北、甘肅的西南部、還有陝西南部部分地區。這一地區,本是多山地形。在此作戰,蒙軍難以發揮其騎兵之所長。曹友聞在作戰中也是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在指揮作戰時,多次注意搶佔有利地形,居高臨下打擊蒙軍,如陽平關、雞冠隘等戰役,並在這些戰役中取得了較為客觀的戰果。
我們看完以後,不難發現,他的總結評價是可以放到任何一個有經驗有戰績的軍事工作者身上的。甚至可以這樣說,換個名字,換個地域,換個朝代,換個背景,就可以直接套用上去,不會有任何的違和感。那曹友聞之所以是曹友聞的特點在哪裡?他沒有特點,那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難道僅僅是為了提高我們對南宋史的認識嗎?可此人史料甚少,要提高對南宋史的認識,為什麼不去找記載更豐富的其他人?非要找他?
這就是這位作者在第一部分的軍事工作的描述中,沒有深入挖掘其軍事工作背後的潛藏的背景所導致的最直接的問題:料不夠!
事實上,曹友聞這個人物,雖然史料記載比較少,但並不等於說對這個人的軍事分析和評價,就沒有可做的文章了。我們要進行軍事上的分析,就要抓住軍事上的幾個點來進行分析,如軍事地理、歷史經驗(往往與地理有關)、戰略、戰術這些領域。
例如,曹友聞此人活動的時期,正是蒙古開始大舉進攻南宋的川陝地區的時期,是有一個蒙古南下的大戰略背景的。同時你還要知道,這次蒙古南下的大戰略背景,是屬於公元1235年開始的「長子西征」這個更大的背景的,是蒙古人第二次戰略擴張中的一朵浪花。
如果不能把蒙古南下的大戰略背景給描述清楚,單獨談這個人物,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其次,在戰術領域,也有非常值得深入的點。例如,曹友聞在他第二次被記載的作戰中,派左軍統制杜午先進攻,自己則帶人搶佔有利地形的指揮,就有戰術學上的意義。在遭遇戰時,指揮官必須掌握住「三先」原則,即「先敵發現、先敵展開、先佔領有利地形」。而這「三先」原則,並不是要教條的去遵守它,而是要抓住這個原則的核心和本意,是要在野戰中採取一切手段,與敵人進行主動積極的作戰。三先只是手段中的一部分。
再比如,對比曹友聞和岳飛,如果通讀過兩人傳記,也可以發現不少戰術學領域的線索。例如:
「方郾城再捷,(岳)飛謂(岳)雲曰:『賊屢敗,必還攻潁昌,汝宜速援王貴。』既而兀朮果至,貴將游奕、雲將背嵬戰於城西。雲以騎兵八百挺前決戰,步軍張左右翼繼之,殺兀朮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孛堇,兀朮遁去。」
----《宋史 卷三六五》
「(蒙)兵退,(曹)友聞謂忠義總管陳庚及(時)當可曰:『敵必旋兵攻雞冠隘,宜急援之。』既而(蒙兵)果以步騎萬餘攻隘,(陳)庚以騎兵五百直前決戰,(時)當可將步兵左右翼並進,王資、白再興又自隘出戰,蹀血十餘里,兵乃解去。」
----《宋史 卷四四九》
對比兩人的戰術部署,不難發現兩人頗有暗和之處。兩人都用過以少數騎兵為突擊力量,輔以在兩翼展開的步兵戰線,對敵軍發動攻勢。這是一種反常規的布局,他們為何要這麼干?還有什麼人這麼干過?為什麼要這麼干?這幾個問題要解釋清楚了,曹這個人物的形象,和介紹他的意義,一下就立體起來了。
第三,在戰役組織領域,對於這次作戰,一樣有非常值得深入的點。何謂戰役組織?戰役組織是軍務作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把整體的戰略構想落實到戰役布勢這個過程中的工作。在戰役組織中,涉及後勤、組織、人事、部署等多方面的問題。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規劃好戰役的進行過程,準備好需要的各種資源,是一個高級指揮員必須具備的能力,甚至某種程度上而言是超過戰場指揮能力的更重要的能力。
進入近代之後,由於建立了「總參謀部」這種軍事組織實體,大部分的具體細節工作可以交由總參謀部來做,他們負責搜集情報、分析問題並提出意見。但在古典時期,軍事工作的複雜程度和信息的傳遞速度,還不足以刺激出具有近現代性質的參謀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戰役組織的工作基本依靠高級指揮員(以及他的幕僚)的情報分析、判斷和組織調度能力。
戰役組織過程中,需要指揮者識別整體戰略構想的重點和非重點,從而集中主要的軍事資源在重點,以次要的軍事資源來應付非重點。如果他識別不到重點,就自然無法保證在重點目標上投入絕對的主要資源,自然也難以保證戰略構想的落實了。
我國的古典兵學,雖然並沒有明確地把戰術、戰略、大戰略這些軍事工作的不同層次的概念和關係區分清楚,但是由於軍事活動規模大,對抗實踐內容豐富,所以積累了大量的案例和經驗,為古典軍事理論的升華、抽象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這些經過升華和抽象的軍事理論中,充滿了大量的樸素主義辯證法的內容和對快慢(久速)、利害、多寡、主客、大小等不同概念的辨析。
這些相對的概念、「奇正相生」的轉換邏輯、樸素辯證法的反覆辯難,本質上是一整套理論工具,便於指揮者識別戰役組織中的不同內外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優秀的軍事工作者能使用這些理論工具,在不同的規劃或實施階段進行定性分析,在不同階段中找到戰役組織工作的重點。只有識別出重點之後,才能抓住重點牢牢不放,迫使敵人按照自己的意圖來行動,最終掌握戰略行動的主動權。
在這次作戰中,你可以從地理分析開始,談談蒙軍的戰前部署,他們的戰略意圖,他們的戰役決心,他們的作戰路線。同時對照的介紹下,曹這個人物對戰役組織的意見,其含義是什麼,為什麼是正確的?
從戰役組織這個角度來進行分析之後,曹這個人物在戰略上的高度,也立了起來。
有背景、有戰略、有戰術,再加上地理考證,這個人物的介紹和分析,就明顯豐滿了很多。結合他的多次作戰經歷,做一些戰場態勢的分析,作戰的復盤分析,再進行戰術指導的總結。這整個流程做完,這個人物在軍事上的價值,和介紹這個人物的意義,可以說就比較全面了。
當然,如果還有餘力,可以以此人的這個案例為中心,把官制、軍制、戰術、指令系統這幾個作為觸點,放到兩宋這個大背景中去進行整理,標定它們所處的位置。
甚至還可以此人自行募兵,官方不禁的記載,結合南宋初川陝將門的地方化課題,做出更深層次的討論。
繼續展開的話,此人自行募兵補充官兵的不足,體現出川陝戰區的經濟情況的巨大問題。川陝戰區距離政治中心非常遙遠,中央對其掌控能力是很有限的。根據南宋的傳統,川陝戰區的財政費用,是自行解決的。為什麼呢?這個地區如此遙遠,每筆開支都要上報到中央批准,然後再調撥過來,運輸成本太高了。最快的方式自然是自產自銷。而事實上四川也具備這麼乾的條件。
川陝地區的收入情況是什麼呢?分農業收入和非農業收入:
農業收入:兩稅、頭子錢、義倉稅、勘合錢、牛皮稅、和賣、預備稅、兩川畸零絹估錢、兩川激賞絹、西川布估錢,這些是來自農業部門的收入。
非農業收入:商稅、礦稅、專賣(食鹽、茶、酒)、契稅、免役寬剩錢、經總制錢、稱提錢、免行錢、絕戶田產錢、坊場錢
這些收入有多少呢?咱們用紹興七年四川都轉運使的報告來核算,那就是:
舊額所管:1599萬
紹興新增:2068萬
小計:3667萬
記住,這還不算髮行紙幣的收入,僅趙開在四川主管經濟工作的短短几年,就發了1700萬貫以上的紙幣!而川陝戰區中,各地官員的供給額是多少?在紹興七年的時候,就有1316萬貫!這是還沒算上軍隊的情況。最後這筆賬算下來,自給自足做不到不說,反倒還需要中央每年補貼160萬貫。一名軍兵,在南宋中晚期,一年耗費大致是50貫,我們打寬算,一個人一年耗費100貫。加上官員耗費,則至少應能贍養20萬人才是。而事實上呢?川邊地區有沒有十萬人都是個問題。
那麼,這麼多的政府資源,耗費到哪裡去了?應該養的那麼多兵哪裡去了?這也是一個以此人的事迹為引子值得挖下去的點!
因此,結合以上談到的幾個領域的問題,我們不難知道,這個人物的事迹記載比較少,「螺螄殼裡做道場」,固然是狹窄了一些。但我們就要儘力擴大我們的活動空間,放寬我們的視野,學會從這個人物的事迹中找到各個可以擴張的點,用這些我們擴張出去的點,來深入的研究和論證,再把這些論點帶回到我們這個人物身上來。
如此,這個人物就豐滿了,立體了,形象鮮活起來了,介紹這個人物,搞這個課題的意義也明確了。
我們能去做這一切一切的工作的前提,就是我們要有長時間的豐富的文獻積累的同時,還能注意學術情報,掌握學術動態,關注學術前沿。如此才能開闊我們的眼界,增長我們的閱歷,擴寬我們的思路。我們的路才能越走越寬!
我們是不能僅僅依靠十幾本通俗歷史書和少數基本歷史文獻來搞這些工作的。像這種搞法,只能是用腦洞去填充另外一個腦洞,而搞不清楚歷史的脈絡了。這種搞法還能冠名以所謂的「XX史學」,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沒有細節支撐的史學,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的話,似乎更應該叫「出租司機史學」。這是因為,無知的人看歷史,永遠逃不出權力鬥爭的窠臼,而看不見背後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動力。但無論怎麼講,這和歷史已經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咱家碼了幾個字,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謝謝大家的閱讀。
~~~~~~~~~~~~~~~~~分割符~~~~~~~~~~~~~~~~~
引這篇老文來,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如果看完就不難知道了。我們對歷史的一切認知,都必須來自實踐。而這個實踐的重要基礎,就是大量的閱讀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只有在大量的閱讀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我們才會有自己的問題,並帶著這一系列問題去儘可能的窮盡史料,尋找合理的解答。
拋棄史料,放棄對最基本的依據的掌握,而去採用「人性」來「腦補」的所謂的歷史觀,說得好聽是唯心主義的,說得不好聽,那就是宗教。
宗教是排他的,非理性的,他們僅有的理性都是為了裝點他們的宗教意旨的,而且他只允許你信,不允許你對宗教意旨有任何的懷疑。
淚痕大濕和他的擁護者們,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本質上,和圈圈功以及李某志是一路人。
朋友們,你們可要警惕啊!
荷包里就那三五個大子,可別給人收了智商稅咯~
最後,看看朱熹對此類人的評價:
朱子語類:評岳飛、秦檜、淚痕諸人物
問:今知乎上有人名淚痕,與眾論獨異,如何?
(今天知乎上有個叫淚痕什麼的,他的看法非要和其他人都不一樣,這種人怎麼樣?)
曰:欲為文,需多看文字,多進學。某尋常看文字都曾疑來。每一次看透一件,便覺意思長進。不似他人只依稀一見,謂其不似,便不復看;不特不見其長處,亦不見其短處。此人看文字卻只摸得些渣滓,到有深意好處,卻全不識!聽說也寫得三五個字,還是不進學的末路。
(想寫文章,要多看其他人寫的文字,多用心學習。我尋常看文章都反覆思考推斷。每一次能看透一件事,便覺得對事務的理解又進了一步。不像其他人,只是隨便看看,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就不繼續思考了。這麼干不僅僅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也不知道別人的錯誤在哪裡。淚痕這個人看文章,都是些文字上的渣滓,真正有深意的重點地方,他全沒看懂!聽說他也寫過一些文章,還不是根本沒有知識的後進的東西。)
其實坦白講。這個回答寫了不少正確的廢話。然後覺得把這些人批判了一番證明自己是對的。
一個典型的謬誤,例如原文中寫
他們認為,史籍繁多人幾輩子也讀不完,人情複雜幾千年有變化,不可能有什麼理論能涵蓋人類歷史的繁雜,因此理論化都是笑話都是不可取。
emmmm。並不是理論化都是笑話都不可取,而是拍腦袋得來的理論化不可取。
其次,線裝書學派覺得,史書那麼多,某人精通某一段的歷史都很難,上下五千年都能扯那是胡說。
emmmmm,上下五千年都能扯的人很多,這個倒是沒錯。上下五千年都能精通、上下五千年都是專家的,那確實是胡說。
眾所周知,從現象提煉理論,再以理論回歸現象是科學界通常的手法。
這個也確實是實話。但是提煉出來的理論,也得經得住考驗吧…
再者,線裝書學派常以歷史變遷人心變化為理,反對以現代人的思維去衡量古人,反對常識的適用性。
emmmmmmmmmmmmmmm。
又,線裝書學派浸淫傳統史書,腦子裡無可避免的成為了「精神趙家人」。想問題看事物,常常站在帝王的角度,或者更高,站在民族、文化、傳統的角度,大談民族精神,華夏脊樑之類的話語。卻不想,普羅大眾只是想吃飽飯而已。若生在宋金時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為民族大義,高高興興死在杜充掘開的黃河大水下。
轉進如風知道吧,果粉知道吧,XXX知道吧…
寫在前面:淚痕粉絲替淚痕把裴作斐是五筆輸入法的鍋。
可惜我恰好懂一點五筆。
裴:DJDE
斐:DJDY
能出錯的也就是最後一個字元,你說要是按鍵挨著,按錯一兩次還能解釋,可是這Y和E中間隔了倆按鍵,空間距離四五厘米,這錯得太離譜了吧。而且一錯錯三次,這鍋鍵盤不背。
淚痕幾乎每個答案,開篇明義:XXX不過是個歷史童話故事。別人拿乾貨抽他,他自個兒無法反駁,就會重複「兩腳書櫥」、「只會抄書」、「沒有自己的理解」之類我們聽不懂的話了。
我老早就說過,和淚痕對話,只需要說兩句話:
1、你淚痕不過一介火車司機,連高等教育都沒接受過,寫出來的大概是什麼玩意兒,還用多說?
別反駁,當初淚痕的腦殘粉是怎麼罵張公子的——他一個網紅,懂什麼歷史?
那麼我也跟著說——你一個火車司機,懂什麼歷史?
2、淚仙淚仙,法力無邊。
史料存在真偽,但是一個正常的歷史研究者,要證偽一段史料,是必須拿出過硬的證據的。然而淚痕則是「我認為」、「我覺得」,標準的民科作風。更有甚者,如果有某位歷史專家考證出來的結果和「淚痕認為」、「淚痕覺得」相悖,淚痕甚至敢直接斥之為偽學。淚痕就是這麼自信。
常理上,圖書管理員怎麼能擊敗老蔣呢?奈何共軍有高達!
有淚仙門徒認為,我們這些凡事喜歡引用原始史記的歷史愛好者,是「英雄史觀」,是「跪舔史觀」,是「精趙史觀」,因為他覺得,史書都是為權貴寫的,所以存在各種偏頗,於是淚痕決定站在平民的角度去解讀歷史,並且稱之為「平民史觀」。且不說當代哪怕是普通人都能輕易接觸大量原始史料,只要肯下功夫,怎麼都能初窺門徑。單單只說淚痕對於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毫無敬意,就足夠被大多數三觀正常的人所唾棄。
平民史觀是讓你污衊諸葛亮之所以不篡位是因為時機不對?敢情這一千多年平民們對諸葛亮的崇敬都是假的;
平民史觀是讓你污衊岳飛回廬山為母守孝其實是陰謀奪權?敢情這連秦檜都不敢捏造的罪名你淚痕張口就來。
這不是平民史觀,這是流氓史觀。
也是哈,聯想到你淚痕的職業——火車司機。滿嘴吧跑火車,不奇怪。
這就是淚仙門徒所謂的「平民史觀」。淚仙敢於詆毀岳飛,原來是岳飛損害了平民利益。而趙構和秦檜儼然成了平民利益代言人和守護者。
到底誰在跪舔誰?
你覺得,這種人,我們不該群起而攻?
這次關毛被群噴能不能從實質上說明關毛和淚痕春雨實際上沒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下,淚痕和每一個支持他的答主深入交流,太搞笑了。
嗯,關毛親自打臉淚痕,漂亮。
我們為啥批淚痕,文人相輕?抱歉,你淚痕真不配自稱文人。
哈哈,抄金聖嘆的觀點還抄得這麼大義凜然,我也是挺服氣的。
普羅大眾難免貪生怕死,他們一定是為了吃飽飯,才把氣節和大義放在一邊;
帝王將相不可能貪生怕死,他們一定是有所權衡,才把氣節和大義放在一邊。
所以我是真的不太懂有些人是怎麼好意思說別人是「英雄史觀」的。
反正也不管這些形容詞啥意思就一鍋燴,這水平真不如紅衛兵。
另外對於一些讀文言文都費勁的初中學歷的人來說淚痕史學確實門檻比較低而且好接受,因為邏輯清奇而簡單,加之不需要閱讀量這種東西作為基礎支撐,靠著一種邏輯解釋所有複雜的歷史現象和問題,這樣既能夠獲得掌握「真理」的快感,同時還能夠丟掉那些繁瑣枯燥的「線裝書」 妙。聽說圍淚救毛成功,淚痕教智商感人成功吸引火力。
但是我就想說一句,淚痕有意見就自己出來唄,一群粉絲上躥下跳的,你這個大佬怎麼只躲在評論里,出來說句話唄。
最後還是要恭喜一下關毛大V的,終於有人擋槍了。
淚痕語錄:
摟著異性的狗睡,請你原諒我想得邪惡了。
一個女人和一條公狗抱在一起睡覺,女人是和異性睡覺,會給太多人聯想。
「養狗,和喜歡抱著狗睡覺,那是兩回事。並不是所有的養狗人士,都有這種愛好。只是,她有這種愛好,如果摟著同性的狗睡,我勉強可以理解,摟著異性的狗睡,請你原諒我想得邪惡了。」
「某人家養了一條狗,總有公母之分吧!你的意思,狗沒有性別?一個女人和一條母狗抱在一起睡覺;一個女人和一條公狗抱在一起睡覺;給你的感覺能一樣嗎?前者,女人是和同性在睡覺,不會給人太多聯想;後者,女人是和異性睡覺,會給太多人聯想。」
不知道淚痕是不是不可描述的重口味片子看多了,看到女人和公寵物狗在一張床上,就要「請你原諒我想得邪惡了。」
淚痕有言:女人和公狗在一張床上相當於和異性睡覺。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一個女主人養了好多條公寵物,有狗有貓有兔子,晚上都跑到女主人床上了,那第二天是不是就可以報道:震驚!一女子竟公然和多名異性同時睡覺!
他們那些大V叫「線裝書學派」,那淚痕可以叫什麼?「女人和公狗不得同床派」?知乎一大堆養了公寵物的女答主,你這不是又集體來群嘲拉仇恨嗎?若有人認識養寵物的答主,可以問一下,看看是不是女人和公寵物睡覺就叫相當於和異性睡覺,能允許別人想邪惡?
淚痕的「女人和公狗不得同床」理論讓我第一次見到了什麼叫做真正油膩的中年人。
呂思勉,錢穆,陳寅恪,陳垣的棺材板按不住啦!
搞訓詁的劉文典一臉懵逼,從來只有我罵別人,今天居然也能被人指著鼻子罵線裝書學派?後世史學都已經這麼發達了?
章太炎、黃侃師徒拍案而起,章太炎說老夫罵遍軍閥高官,今天居然被一火車司機罵了?後世諸生都這麼囂張?你師承何人?我幫你問問你祖師爺他敢說這話嗎?
淚痕拜書:「小生幼讀斐注《三國志》」
未畢,太炎吐血而亡!
黃侃大怒:老夫罵遍民國大師,今日安能被後世狂悖小子辱罵?
淚痕「小生有一言,以我觀之,鴻門宴之類皆為政治童話,這是我的答案匯總,請觀之」
黃侃卒!
我真的被淚痕及其粉絲的智商震驚了,明明有一千種方法洗白自己,非要選擇最笨的那種方法
這下好了,本來人家只是說話的時候調侃了一句淚痕,結果又跳出來把歷史版塊全部都罵了個遍
不過也證明 @Sega 認為那個問題是淚粉提的猜測是錯的,淚粉怎麼可能容忍淚師被侮辱呢?肯定是第一時間就跳出來手撕大v了,怎麼可能等那麼久才撕?
我強烈認為這幾個問題是 @關毛 粉絲提的!圍淚救熊!一石二鳥!這種問題怎麼最近老推到我主頁啊。知乎不是就是寫文章得票和看文章投票的地方嗎?各位專業人士互相關注就行了,討論更精細、更需要文獻梳理的就行,非專業人士按喜好關注,討論評價和認識就行了,互相不會頻繁出現在對方時間線上啊,為什麼要爭呢?
最近我也很迷茫啊,辛辛苦苦,碼了幾千字,好不容易得了幾百票,話題最高的,但一看排名,好幾名了,幾十票的都在前邊。好奇,點開別人的點贊列表,一看都有專業大V點贊。我的贊應是來自話題推薦和我自己的關注人數。好吧,有權重。好得票還第一。然後回答後第二天,有幾十萬關注量的全能V又給某三句話的機靈點個贊,直接超我幾百...
其實點開你們大V的回答,就像這個話題下,根本也不是什麼有用的回答,但依舊有同答題向的V給點贊,你們抱圈對人進行人身評判才是要害知乎變成微博...知乎很流行魏晉南北朝歷史,清議、月旦評、士族化時代的局面特徵是什麼?亂。你們現在就很亂。我覺得你們如果真的很愛惜羽毛,不應該順著那些天天誇你們,題題贊你們,自己沒有乾貨輸出,以和你們搭話抱團為榮的人的節奏。你們指責別人的粉絲不理智,自己的粉絲呢?粉黑思維本來就不是客觀獨立的思維。我的答案上百上千也不少,但打開點贊列表大都是沒什麼關注量的幾零用戶給的,會覺得,多數用戶有時候不是為了死板的歷史文獻細節去點贊,不是別人和我想的一樣我就是對的這種思維去迷惑自己,6000萬知乎用戶大部分是為了一套圓融自洽的邏輯去看待一篇文章。非黑即白的人,總是少數,但總是最挑梁顯眼。如果不像你們一樣專業(注意我承認你們專業),難道別人的贊都是傻瓜投的嗎?你們專業人士賴在傻瓜圈嘲笑著傻瓜們都是不理智的微博用戶,又是為了圖什麼?你們利用積累了數年的關注量,去圍堵某個一年的知乎用戶,而且不僅是說事,更是說人,哪怕那人說的都不對,哪怕那人一點也不規範,哪怕那人自我感覺良好,你們也是沒有正義感可言的。因為你們批評也挑人。知乎不是學術圈,不負有學術責任,可以有爭論,有批評,但不該有鄙視鏈,不該有抱團的人身攻擊。知乎給你們取關、刪評、審評、屏蔽的功能,你們不用,就是要藉助人氣搞群攻。或許知識很淵博,但素質不敢恭維。
我就想問問,是不是不專業的就不能答題了,如果答題了是不是就應該被唾棄,不能得票?我只讀過史記,時間長了也模糊的很了。還能不能回答?是不是連歷史愛好者都不配叫?線裝書學派是扣帽子行為,但你們動輒說不讀文獻連歷史愛好者都不配又是什麼行為?寫篇答案都是辛苦碼字,就是積澱不夠,討論不了很精深的歷史問題,但在不違背僅有知識量上,表達下自己的觀點,對歷史人物做出評價都不行嗎?覺得不行,就別關注別點贊或者點反對就成了唄,整天搞這種問題...
不要再搞人身攻擊了。即使你攻擊的那個人真是錯的。但無一可取的人,為什麼能進入你們的視線,而且一個話題接著一個話題的咬住不放呢?一個話題下有幾百個不靠譜的答案和答主,你們為什麼不咬呢?
你們當局者自己沒感覺,我們局外人一看,只有一個觀感印象:排斥。
知乎不需要衛道士,即使你覺得道崩潰了,知乎藥丸。知乎,是一個市場,有它生存的邏輯,你們喊著它藥丸,其實你們才是做背離它價值觀特點的事情:排斥。
有些人說某某某不配在知乎,讓某某回沒落的天涯自嗨...那你們在知乎搞和諧社會,歌功頌德不是自嗨是什麼?是普乎同慶啊。而且我進來,也有不少高贊答案啊,沒見知乎是你們描述的那種自嗨啊?你們知道知乎能維繫到現在的特點在哪嗎?是因為有你們專業人士嗎?不是。是最大努力的突出話題本身,消除個人特徵。最大程度的拉近同好,阻礙不同興趣、思維特徵人群間的無休止爭執。給予每個人發言的權利,但不給每條無價值信息與有價值信息相同的展示權重。你是歷史大V,所以你不會看到一個美妝大V的信息。我們第一次進知乎,這裡是白的。知乎最後是什麼樣,取決於每個人的興趣和關注。知乎雖然對政敏比較嚴格,但在底線以上是足夠自由自主和個性化的。沒有版主的個人意志,沒有其他論壇的強行流水線展示...但是你們混的久的積累起來了,形成圈子了,你們在幹什麼?沒了知乎興趣精準的用戶流量,大家都算什麼,去頭條啊?但你們臉熟了抱圈了,現又開始排斥,以知識高貴為名,在做人格區分,做貴賤區分。關鍵是根本排不掉啊,只會讓這個問答社區掉價,還自稱是匹配知乎的高端網友。
知乎經常會出現象徵逼格的一句「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你們點贊點的美,捫心自問,做到了嗎?你們讀歷史,讀到的到底是以史明心,還是「你可知茴字有幾種寫法」?你們專業貢獻優質答案值得尊敬,但你們形成網路朋友圈而利用先入為主的話語權進行持續的人身挖苦諷刺...至少這幾個話題,我沒有見到被挖苦者本人先發起話題。他拉黑過你們懟過你們,你們就要將知乎口水化以報復?即使某某的所有觀點都是曲解,但把某個事件捋一遍也好過這個話題下的高贊答案。你們怎麼不批下這個話題的有些答案啊,跟歷史有關係嗎?為什麼不罵他啊?
線裝書學派那篇,前後矛盾的不少,是在扣帽子貼標籤。但你們不在評論區討公道,開個話題,幾十上百同時去諷刺其他某個答主,以及關注這個答主的知乎用戶...扣帽子這個人最大的問題,是沒扣對方向,你們是素質的問題,不是學術。有人要說了,誰誰的粉絲素質又怎麼怎麼...難你是在比爛嗎?為什麼還一副優越的樣子?那你去話題下辯論啊,開話題,大家都知道知乎另外開回答去謾罵都屬摺疊的無價值垃圾信息,知乎提倡題目不含個人色彩...你們比這些人更顯不出素質水準啊?當然,知乎是自有的,給了你們這樣乾的權利和功能,但千萬不要打著高尚與正確的旗號。文獻細節的問題我或許看不出來,但這種話題一看就知道你們的行為...
如果有一天,知乎淪為人人網一類的衰落命運,很可能不是因為廣告,而是因為你們,流量話題貼吧化了,用戶結構徹底板結化了。
如何評價?鳴鼓而攻之,可也。
別人是「線裝書學派」
淚粉是「不讀書學派」?
這種不知羞恥,原地打滾,誨人不倦的言論,作者,粉絲,就應該點踩,點舉報,點沒有幫助。
而不是隔三岔五地掛。
你掛人,只會讓更多路人看到這問題。然後看你們的撕逼。看你們掛得那麼歡,順便看看這位淚公寫的是什麼。
淚公:我引用的來源是斐松之的注。
部分淚黑:淚公的水平太低,斐和裴都能打錯。
部分淚粉:淚痕他使用五筆輸入法,難免會有錯別字。
人家是沒有熱度去蹭熱度,你們倒好,主動去四處做宣傳。
你越掛,人家淚粉越容易扮可憐博同情。你點踩,點舉報,點沒有幫助,淚粉要扮可憐博同情,難度就高些。
================分割線===============
看到熊吃人的說法。。。作為看了三,四年淚痕作品的人,就說說我的理解吧,看看能不能騙點義大利面來吃。
根據這報道,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幾件事。
- 有人被熊吃了。
- 閉路電視的影像(如果有)
就這兩點。
如果,根據閉路電視的影像,是受害者趁管理員不注意偷偷下車喂熊。
那麼,我們能因此確定兩件事。一是管理員一時疏漏;二是受害者沒有按照動物園規矩走。
那麼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古代,書寫工具落後,沒有.avi這些工具的情況下,而且沒有閉路電視。你該如何記述這事兒?
最簡單的,找重點,有人被熊吃了。
然後,再做調查,問問當時在場的人,有人說,那個人死前私自下車,有人說,那個人死前在車內和夫人吵架,有人說,熊吃人前受到挑釁。。。
接下來,在這些眾說紛紜的說法中,你要選擇哪一種?每一種都說得有板有眼。但是你的篇幅根本不足以讓你把所有的說法都寫一遍。很可能到最後,就留下一句「某年某月某日,有人被熊吃了」
人被熊吃了,這事情在歷史長河中,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從當時各種說法,都能被時間壓縮成短短一句話,更何況那些歷史書上的各種事件。
打個比方。從史書來看,諸葛亮沒有篡位。
但是,諸葛亮心裡是怎麼想,蜀後主心裡是怎麼想,李嚴內心的活動等等,這些是不會一五一十地記錄在史書上的。因此,為什麼諸葛亮不篡位,就有各種說法。
你要說,諸葛亮高風亮節,感激劉備三顧之恩。。。自然能說通。
你要說,篡位風險太大,諸葛亮有足夠的大智慧。。。自然能說通。
你要說,劉備死前給後主的局勢非常穩定,諸葛亮沒有動力和能力去篡位。。。自然也能說通。
你要說,蜀後主信任並尊重諸葛亮,因此諸葛亮無需篡位。。。也能說得通(曹爽和司馬懿就是反例)。
你要說,諸葛亮在蜀中勢力太「龐大」,根本不可能篡位(這個是參考臭鹹魚網友的說法)。。。這也是事實。
但是,你不能看到別人用後幾種說法的時候,就直接曲解成「他們說諸葛亮想篡位」。
諸葛亮擁有足夠的大智慧,拒絕篡位的誘惑,劉備也設下了精妙的局面給後主,加上後主信任並尊重諸葛亮的地位。因此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精粹死而後已。
這句話竟然能被某些人解釋為
諸葛亮想造反,但是沒有足夠的實力。
============補充============
為什麼岳飛會死?
淚痕春雨的答案,不管是天涯的帖子,還是知乎這裡的答案,我溜完了,至少三遍(難度係數太小,不需要把整本書溜完)。根據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首先,岳飛和趙構有不合,其次岳飛對趙構收歸兵權的行為,沒有報以積極的態度。而岳飛在兵權被收回之後,選擇到廬山,不管是隱居,還是守孝。讓趙構他們認為,岳飛的存在,對收歸兵權的行動是一個不穩定因素。
有些人居然能看成
淚痕說岳飛想造反。
就你們這種閱讀能力,我實在是佩服得很。
整天以消費丞相和武穆為樂的淚痕學派居然也有資格批判別人「反官方正統」,真乃活久見。
動物園的熊吃了人。
院方稱:是遊客自己不服從管理,不顧管理人員勸阻,自己掉進熊池裡被咬死的。
死者親屬稱:沒有管理人員勸阻,是園方沒有做好警示標示,死者不知覺進入了熊池,才被咬死的。
死者朋友甲稱:他最近心情一直不好,就說上午想一個人去動物園散散心,誰尋思能出這事呢?
圍觀群眾乙:我就看到被咬死了,頭都咬掉了,那個人還往前逃了十幾米才趴下的!
圍觀群眾丙:我就看到當時亂鬨哄的一片,然後有個人就進到熊池裡了,接著被熊咬死了。
圍觀群眾丁:xxxxxxxx
一個月後官方出面:核實本次事故,死者負主要責任,但園方需賠付死者家屬一定賠償金。責成院方停業整頓,並加強類似場所安全管理。
三個月後媒體解讀:xxxxx
歷史圈子領袖a:院方責任,你看死者親屬說xxxx,圍觀群眾說xxxxx,院方自己也說xxxxx。最重要的,要不是院方責任,官方怎麼會讓動物園承擔那麼大的賠償呢?肯定是院方責任 。
歷史圈子領袖b:a真是沒有民科腦殘,你看院方說xxxx,圍觀群眾說xxxx,死者親屬說xxxx,死者朋友說xxxx。所以你說的不對。而且官方也明確說了死者負主要責任,肯定是死者責任。
歷史圈子嘍啰c:我支持a!b你別出來丟人現眼了!順便求關注我的其他回答。
歷史圈子嘍啰d:c簡直是放p!a這個人也天天讓人打臉,你們說得能對?我支持b!你看我天天懟a和c,比如鏈接1、鏈接2。順便我的公眾號是xxxx。
淚痕春雨:圍觀群眾乙說的肯定是假的,因為人的頭都被咬掉了,怎麼還能跑出十幾步去呢?應該是死者個人責任。他可能是心情不好,跟管理人員發生過爭執,才進入熊池的。因為三個月後的媒體解讀,因為死者家屬說了xxx,死者朋友說了xxx,院方說了xxx,另外官方解讀xxxx。官方和院方應該是隱瞞了關於雙方發生過爭執的。關鍵是官方明確死者負主要責任了,還讓院方賠錢。
歷史圈子領袖a:胡扯,都是臆斷,你怎麼知道這個人跟管理人員起過爭執?因為證據1 2 3,所以你這回答不正確。
歷史圈子領袖b:你還真敢說?你說的xxx,xxx,xxx都有相關人員的證詞證實你說的不對。因為證據4 5 6,所以你這臆斷不成立,所以你從頭到尾都在胡扯。然後死者責任。
歷史圈子嘍啰c:呵呵,人家圍觀群眾都說了頭掉了還跑了幾十米。人家親眼見了,你親眼見著了嗎?一個月後的解釋你也信?這種非第一手的資料,都是稗官野史,也你這種民科拿來當論據敢強答問題,呵呵。順便求關注我的其他回答。
歷史圈子嘍啰d:你說死者負主要責任?胡扯!那我就得說死者一點責任也沒有,都是院方責任,因為xxxx。你們看我天天懟淚痕春雨,比如鏈接3、鏈接4。順便我的公眾號是xxxx。
淚痕春雨的猜測對不對?也許對也許不對,因為有些事,除了當事人,誰都不知道怎麼回事。也許很多地方是主觀臆斷,很多地方在說正確的廢話。也許他的回答不像官方那樣總能抓住問題本質,乃至言辭瑣碎,累牘長篇,一句話重複好幾遍。但像有些人不懷好意的說淚痕春雨否認熊吃人的事實,簡直就是胡扯了。
我一個淚痕鐵粉反感歷史圈領袖a,可是我也得承認a說的對。這種人肯定不是什麼「線裝派」,因為這種人推書,也是經常推一些當代研究者的書的。
我一個淚痕鐵粉反對歷史圈領袖b,是因為我覺得b很多時候為了反對而反對,有時候說出來的話我都不知道他自己信不信。這種人肯定也不是什麼「線裝派」,因為這種人寫回答,也是非常推崇一些當代學者的。
A和b可能都是了解歷史學這個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的。至於歷史圈嘍啰c和d這種人,恐怕就是一些淚痕粉絲眼中的「線裝派」了。有些人是因為壞,他們不是不懂,就是為了混圈子、為了推銷自己的內容。另一些人純粹就是蠢了,真的認為白話文寫就的文獻,都算不得數。這些人卻總是跟在一些知名答主的後邊,站在反對淚痕春雨的最前線上,吊一些書袋,諷刺別人(不限於淚痕春雨)的回答不帶文言文原文。
淚痕春雨的一些粉絲,也許言辭偏頗,一粉頂十黑。但所謂「歷史圈子」的一些嘍啰,更是說明一個問題,閻王易見,小鬼難纏。
所謂歷史圈子,不但淚痕春雨的粉絲這麼提,一些淚痕春雨的反對者也在提,有些人直接提出與關毛的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與淚痕春雨的矛盾是敵我矛盾。你看,都敵我矛盾了,這是不是下一步就得順著網線,分成兩伙去砍人了啊?
你們要和淚痕春雨要分個高下,我這種外行人覺得太容易了,最簡單的就是拿當代史學界公認的結論打對方的臉。也許專業的歷史研究不會這麼無聊也不會這麼絕對,大家大可拿自己寫的東西,拿去給當代的古代史大牛們看看,讓他們評判評判;或者發一篇古代史相關的核心期刊試試,看看學界認為誰的說法更有價值;最不濟,找個電台節目、直播平台什麼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什麼也不帶,就靠腦子,上去來一番唇槍舌劍,看誰理屈詞窮,沒準也能給自己漲漲粉。
天天黑啊粉啊的,反串黑反串粉啊的,翻來覆去就這麼幾個人,都看膩了真的。
(文長慎入)
科學化=理論化?
不一定,歷史學的科學化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理論化,一是實證化~
理論化就是黑格爾,就是馬恩,實證化就是蘭克~~
前者主張建構一個無所不包的宏大理論體系來幫助人們理解歷史,這一派,是「歷史理論」派,也稱為「歷史哲學」派;
而蘭克所發明的是「史學理論」,而不是「歷史理論」,換言之,他通常不對歷史本身發表看法,他的理論主張,主要是一些史學理論,就是歷史該如何研究,歷史研究的本質是什麼,之類的~
在實踐層面,蘭克主張實證,什麼是實證?就是考據~就是有一分史料講一分話,沒有史料閉嘴不準說話~與其說是科學影響了蘭克,不如說法學對他影響更大,為什麼?講證據啊~沒證據講個JB啊?
蘭克最討厭黑格爾了,為什麼?因為他無法忍受一個壓根沒搞過歷史研究的人竟然在那裡叨逼叨地發表了那樣一番對歷史的高見,蘭克自己搞了一輩子歷史研究,尚且不敢對歷史發表什麼看法,歷史是什麼,歷史應該是什麼,蘭克認為只有上帝知道~
所以,要說誰最反對歷史理論,蘭克呀~
蘭克的看家本領其實是實證,而不是發明理論~怎樣實證,翻書呀~翻啥書?線裝書呀~除非你能找到比線裝書更古老的文獻~故紙堆呀~檔案呀~原始材料呀~這可都是證據的來源,也是歷史建構的一磚一瓦~
所以,用蘭克來代表favor理論的典型,並用他來diss那些anti理論的人,這真是個餿主意……
另外,計量史、心理史、年鑒學派等,你以為它們是理論派的?
實際上,這些社會科學新史學,都不是以理論建構見長的,它們最主要的貢獻更在於在歷史學領域嘗試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因此它們的理論,都是一些可操作性比較強的方法論~方法論、實踐論,這些都屬於史學理論,而不是歷史理論,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更接近蘭克,而不是黑格爾,也就是更實證,而不是更理論~
說白了,進行跨學科嘗試,試圖借鑒其他學科的方法來進行歷史研究,不就是為了讓歷史研究的結果更精確嗎?這跟蘭克每天泡在故紙堆里沒有本質的差別,但是跟黑格爾那種抽象思辨,倒是有很大的差別~
不是沒有歷史學家主張歷史研究要更加理論化,但是這種主張本身只是一種理論罷了,根本沒法付諸實踐~~
因為你無法否認的一點就是,歷史學的基礎終究還是在於經驗,既然是以經驗實證為基礎,那就不可能完完全全用抽象的思維去把握~
歷史講究證據,講究乾貨,沒證據沒幹貨,你還要抽象,還要理論,你確定你不是玄學?
一開始,歷史學家也試圖走理論科學化的道路,模仿自然科學,但是最後真正弄下來,發現還是不行~抽象思維怎麼可能提高歷史研究的精確性,這不是搞笑嗎?你最後還不是得回去翻書?
為什麼早期的一些歷史學家對抽象思維抱有幻想?這其實是受到了17世紀科學革命的影響~~牛頓在18、19世紀的歷史學家眼裡,基本上是一個半神半人一樣的存在,為啥?因為人家能發明一個理論概括世間的萬事萬物啊,萬有引力定律呀,敢問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沒法被萬有引力定律所概括的嗎?並沒有呀!我靠,這可就牛逼壞了~~那時的歷史學家心想,我們只要能學到牛頓1%就夠了~~
於是從18世紀開始,人文科學領域開始有人主張要講究理論,要在掌握大量事實的基礎上抽象出理論,為什麼一定要有理論呢?因為理論可以拿來進行預測呀,比如說先觀察再精確計算,總有一天,能夠預測出天體運行的軌道~~天文學做到了理論化,於是他們實現了預測,實現了未卜先知,太牛掰了~~如果歷史學也做到了理論化,是否可以實現預測呢?這樣子將會給歷史研究帶來極大的便利性,不用事事都依賴觀察,更何況,歷史研究的對象是過去的人和事,實際上已經不可能做到直接觀察,那就讓我們來一場徹底的理論化吧,通過理論的思辨,就能夠大大提高歷史學研究的精確性,使之能夠跟科學相提並論……嗯,就是這麼樂(er)觀(bi)~
科學時代和形而上學時代在時間上大體重合,故而有了科學化=理論化的提議,但是這一提議,後來並沒有得到實踐的支持~歷史學家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反而是實證科學化的道路~~這並不是說實證主義是沒有問題的~~計量史學的問題其實就是實證史學的問題,假如你願意看,而不是理論的問題~我放在最後~
實際上,從上世紀60、70起,歷史理論基本已經在世界範圍內的歷史學界里停產了(除了少數幾個,如福山等)~現在只有史學理論,這些史學理論都是服務於實證的~
所以,作為一個21世紀的人,我建議不要對理論抱有幻想~特別是那種認為歷史理論能夠預測歷史規律、史學理論能夠指導研究實踐的想法,未免太二逼了……歷史理論不是行星軌道,無法進行預測~史學理論也無法指導歷史研究實踐,它只能拿來反思歷史研究,吸取經驗教訓~~官方史家可能不同意我這點,沒事,不同意我的人不是外行就是已經退休了……
以上僅僅就理論和實證的關係進行討論,不涉及「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那個層面的問題,思想和價值,才是真的一地雞毛……
線裝書黨真正威脅從來也不是19世紀的那幾隻形而上學幽靈,而是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無論線裝書還是電子書,本質上沒區別,都是人寫的,而人都是各懷鬼胎的,如果關毛不值得信賴,那麼我們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司馬遷和司馬光~說白了,無論《資治通鑒》還是《萬曆十五年》,都是文本,文本是啥?就是文學~
歷史發展到今天,如果說一定得有什麼規律,那隻能是——神學理論被歷史理論幹掉了,歷史理論被史學理論幹掉了,史學理論被後現代主義史學理論幹掉了~也就是說,史學理論自己把自己幹掉了~
也就是說:人先是幹掉了上帝,然後再把自己幹掉,完了還覺得特開心,終於徹底摧毀了這世間所有的權威了,哈哈~
p.s. 關於計量史學的弔詭之處:我覺得有個事情挺好玩,就是計量史這貨簡直了~就我搜集到的證據而言,這貨一到哪,哪裡的經濟數據就變得炒雞漂亮……例如拿計量方法研究美國南方奴隸制和種植園經濟的,最後得出來一結論說南北戰爭前美國南方種植園經濟種植園經濟效益很好,黑奴生活條件還不錯,吃得不錯,營養水平杠杠滴……另一個案例是英國工業革命,英國工業革命到底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英國工人階級的生活水平呢?不是有一場大爭吵嘛,詭異的是大多數憑藉計量和經濟學手藝加入這場混戰的人,最後都得出來結論說工業革命對工人生活水平的影響,那必須是提高了的呀!第三個案例是宋代GDP,這我只是耳聞而沒有親自去查證,但是據說宋代的GDP在當時來說全球最高的說法,也是那幫經濟史的人搞出來的;還有兩個案例……啊,一時想不起來了,想起來了再補充~~
這計量史學的方法論你說它是不科學的嗎?並不啊,它很科學啊,不但科學,而且還很高大上,這不?現在又有人在喊大數據研究歷史,技術對歷史學家的誘惑力從來也不小,畢竟利器誰不要,問題是結論呢?結論是對的嗎?那誰知道啊~~美國南方奴隸制那個結論出來以後,有人進一步發揮說後來黑奴解放後,作為無產者被投入到了北方所主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像普通工人階級那樣去承受失業等各種資本主義「先進」生產方式的黑暗面,生活水平反而大不如從前,再加上解放不等於平等,所以才有了進一步的人權運動……把南方奴隸制描繪得如此美好,得,黑人不幹了……
這段話絕對是蘭克受到的最大侮辱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白衣山貓與天涯歷之幸的爭執?
※如何評價b站up主請親切的稱呼我為擼sir六月六日發布的「豆瓣的自嗨,老美的意淫,抗德奇俠黛安娜」?
※你為什麼會討厭魔法少女小圓?
※怎麼看待這次藍翔一學生寫檄文抨擊北大?
※薛寶釵怎麼對付夏金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