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秀歌手很少唱日語歌?

是日語難度問題嗎?還是怕輿論牽扯到民族問題?不管是好聲音還是之前的選秀基本上都很少聽到日語歌曲,記得以前聽有人唱過灌籃高手的《好像大聲說愛你》,再沒了。英語歌倒是很普遍,其他國家的voice呢?


謝邀

其實並不是沒有人唱,而是很多經典的日語歌曲都有國語版本或者粵語版本。也就沒必要去唱日語了。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發音問題,其實就像日本人說英語一樣,其他國家的人說日語也是有著很奇怪的腔調的。。。當然除了那些日語專業的人,那麼你能想像那些其實沒幾個系統學習過日語的歌手們唱日語歌是什麼樣的慘狀。。。更別說唱高難度的日語歌了。頻繁的日語發音轉調就能讓唱歌的崩潰了。。。而這恰恰是很多難度比較高的日語歌曲的特點。當然某天如果有個日語專業的歌手去參加選秀唱個高難度日語歌曲也是有可能的。這也是為什麼其他國家也基本上沒人選秀唱日語歌的原因。你要麼唱好了真好,要麼唱車禍。。。

當然你說的民族感情也有一定原因。。。

不過日本對亞洲音樂的貢獻卻是非常大的。
日本樂壇是個融合了世界上所有音樂風格的地方,既有傳統的演歌,也有新潮的各種金屬樂。但是說日本對亞洲音樂的貢獻,還得說60 70年代起,日本樂壇就像突然融會貫通了的武林高手似的把各路音樂融合併發展出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流行音樂風格。包括鄧麗君這樣的天后都深受當時日本音樂的影響。但即使是鄧麗君,在日本發展的時候也未能成為殿堂級歌手,可見當時日本樂壇實力水平。
80年代後日本樂壇被稱為港台樂壇選秀場,很多日文歌曲直接被港台的音樂製作人拿來填上中文就唱,所以才會說很多日語歌曲都會有國語或者粵語版本了。這種情況基本上延續到了今天,最近比較著名的就是世博會主題曲抄襲事件。。。。
現在日語歌曲的發展仍然引領亞洲歌壇潮流。不管你承認與否,你從國內很多歌曲上都能找到日語歌曲原創的影子,當然我們的民族風一類的就算了,不在討論之列。。。只不過宣傳的少聽懂的人更少了,就好像感覺日語歌曲不行了什麼的。其實只不過是影響力更為深入到了東亞音樂的底層了。往往日本樂壇一個風格流行起來,馬上就會有港台同樣風格歌曲跟進。
舉個例子,目前國產很多歌曲上來就唱一段高潮,然後過門,然後主歌副歌。。。這種排列方式就是最先起源於日本樂壇。。並且開始慢慢的在國語樂壇流行。。
你如果剛接觸這種風格的歌曲,會覺得很好聽,但並不知道這種風格是從哪裡流行起來的,日本音樂對亞洲歌壇尤其是東亞歌壇的影響,已經體現在這種層次里了。。。。
而比較高端的日本音樂人,比如喜多郎啊,姬神啊,神思者啊,久石讓啊菅野洋子啊什麼的,都已經開始玩轉New Age Music了。。。而我們最火的卻是小蘋果。。。。。
PS,後面一大堆廢話。。。請摺疊。。。。- -


1. 咬字發音不準
2. 耳熟能詳的歌旋律好聽,但難度普遍不高
3. 很難打動評委(因為評委也聽不懂)
基本上第一條就能擋住很多人


你好不容易唱了一首日本大物南天群星的名曲「愛の言霊 ~Spiritual Message~」,評委問你為什麼喜歡芭芭拉史翠珊,你說只知道桑田佳佑不知誰是芭芭拉史翠珊,於是被判出局。這就是一個日音飯參加選秀節目的經歷。
如果你沒讀懂我的答案,請不要回答此問題,因為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只能暴露出你的一知半解,從而成為我鄙視的對象。


我真的好喜歡這個問題,因為我自己以前也很想提出的。

英文是世界語言,世界大部分國家國民的第二母語。所以,唱英文歌,只要觀眾反映好,就算評委聽不大懂或不喜歡,他也沒有給選手減分的理由。

日語歌就不同了,聽懂的面更小,得罪觀眾和評委的風險更大。不管你唱得再投入再好,不管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只要有人搬出所謂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你立刻就輸的渣都不剩。

選秀這種玩意兒,本身就不附帶除了功利目的之外的東西。什麼真心真情,全是子虛烏有。怎樣能讓選手火起來、紅起來,那就是好的。誰會為了個人情感訴求去冒天下之大不韙,自討苦吃的傻事兒是沒人做的。


1. 除去中老年觀眾不考慮,懂日文的比懂英文的少很多,導師估計也沒懂的 → 語言上缺乏溝通力
2. 情感上不接受日文和日本以及日本文化的觀眾非常多 → 情感上缺乏親和力
3. 英文是世界性的,日文和維語一樣是民族性的,但中國有新疆 → 文化上缺乏認同感
綜上,選日文歌是腦殘至極的行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SNH48第二屆總選中報結果?
日本有哪些著名的鋼琴家?
如何科學地評價金在中的日音?
如何看待日本歌手中島美嘉在酷狗音樂收費引髮網友撈金質疑?
鷺巢詩郎的配樂為什麼都以形如A-16,B-4這樣的編號命名?

TAG:日本音樂 | 選秀 | 中國好聲音綜藝 | 美國之聲選秀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