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有哪些著名的論文?
希望能介紹一些歷史上和現代的著名論文 順帶能提一下經濟學界有哪些比較好的學術雜誌?
類似問題:金融界有哪些著名的論文?
下面我要介紹的三篇論文,來自於同一個人,或者我只是想介紹一下這麼一個人——弗蘭克.普蘭頓.蘭姆塞(Frank Plumpton Ramsey)。
Ramsey一生有三篇經濟學論文留世,分別是:
- 《真理與概率》1926年。23歲
- 《對賦稅理論的一個貢獻》 1927年。24歲
- 《儲蓄的數學理論》 1928年。25歲。
再說一下這三篇論文的地位:
第一篇論文:這要從Ramsey的老師凱恩斯(Keynes)說起,其實一個不為人熟知的事實是,凱恩斯還是一位有一定成就的數學家(概率論)。1921年時年37歲的凱恩斯憑一篇《論概率》的文章入選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院士,正是這年Ramsey認識了凱恩斯,那年他17歲。當時的Ramsey對凱恩斯的理論不完全認同,於是思考了幾年後,有了這篇《真理與概率》。這篇論文並沒有發表,是Ramsey在劍橋大學道德科學俱樂部一次聚會上宣讀的,凱恩斯接受了Ramsey的意見。這篇論文討論了主觀概率和效用,它為1944年馮.諾伊曼和摩根斯坦(VNM)的名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提供了主觀概率的哲學基礎,這篇論文被附在附錄中。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博弈論誕生了。美國經濟學家阿羅公正地指出,現代有關預期效用的理論都「只是蘭姆塞觀點的變形」。
第二篇論文:發表在Economic Journal(EJ,當時最頂級的期刊)上,是Ramsey給他另外一個老師庇古(Pigou,稅收理論中有著名的「庇古」稅的名詞)的一個答卷。Ramsey的這篇《對稅收理論的一個貢獻》的論文實際上開創並奠定了現代稅收理論的基礎,但卻在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前長期被西方學界與政府忽視。1970年,鮑莫爾(W· Baumol)對規模經濟顯著行業的定價問題的集中研究讓這篇論文重回視野。 戴爾蒙(Peter A. Diamond)與米爾利斯(James Mirrlees)合作在1971年的《美國經濟評論》上連續發表了兩篇論文,即《最優稅收與公共生產I:生產的有效性》與《最優稅收與公共生產II:稅收規則》(這兩篇論文同時入選AER百年top20論文),其討論的內容把蘭姆塞規則從「一個家庭」的情形推廣到不同的家庭共存於一種經濟中的情形。也因此,兩者成為激勵理論的奠基人,分別於2010年和199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第三篇論文:也發表在Economic Journal上。在這篇文章中,Ramsey奠定了研究最優積累率和最優增長的基礎,並確立了儲蓄和利率的建設性理論。在此基礎上,Ramsey研究了一個部門經濟的最優增長問題。這就是今天所說的蘭姆塞模型(Ramsey model)。(現在大部分高級宏觀教材開篇就介紹的RCK最優模型就是在此假設基礎之上改進形成的)這一模型是索洛(Robert solow)的新古典增長模型之前最重要的古典靜態增長模型,也是現代增長理論的出發點。這篇討論儲蓄的論文被凱恩斯在為蘭姆塞撰寫的逝世訃告中稱為「對數理經濟學所作過的最卓越的貢獻之一」,對於一位經濟學家來說,這篇文章是困難得可怕的讀物,以致於過於幾十年,其文章的價值才得以體現出來。
可以說,Ramsey這三篇論文開創了經濟學的三個獨立的領域:博弈論、最優稅收和激勵理論、最優增長理論。要知道這三篇論文分別是他23-25歲時候寫的,難怪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甚至將他與全知全能的上帝並列。但是他終究不是上帝,1930年1月19日,年僅27歲的Ramsey死於黃疸性併發症。他的老師也是朋友凱恩斯在Economic Journal上發表的悼文中寫到:
「從蘭姆塞讀大學本科的時候起,生活在劍橋的經濟學家們就習慣了用他那鋒利的邏輯和批判性思考的刀刃來試他們的各種理論。假如他只是簡單地發表贊同意見,我不敢說,他是否不會改變這種在思想的基礎層面發動的風暴演習,在那裡,心靈試圖追趕自己的尾巴,沿著道德科學叢林里最高尚愉快的小徑,在那裡,理論與事實,直覺想像與實踐判斷,以一種讓人類智力感到舒適的方式糾纏在一起。「
關於Ramsey的其他:
- 父親A. S. Ramsey,是劍橋大學數學教授,麥格達里尼學院的主事(相當於院長),弟弟Michael Ramsey 是後來的坎特伯雷大主教。
- 17歲進入劍橋三一學院讀數學本科。
- 19歲獨自將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論邏輯哲學》翻譯為英文,並寫了一篇深刻的評論。
- 1923年他去奧地利跟維根斯坦討論有關哲學問題,並建立了終生友誼。Ramsey臨終前幾小時,維特根斯坦一直在醫院陪他。
- 蘭姆塞對數理邏輯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去世的1930年,他發表了一篇研究邏輯的學術論文,其副產品,即以他命名的蘭姆塞定理已成為組合理論乃至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各個領域特別是計算機科學中有著重要應用。
100 Years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The Top 20 Articles
AEAweb: AER (101,1) p. 1
點擊上方
Journals
左起第一本
PS:我覺得直接看前沿雜誌可能不適合題主,如果題主想完成挑戰的話,可以
1,看摘要Abstract,if 有興趣的問題 跳到2 else 跳到7
2,看看介紹Intro,找出論文的主要思想來自那些文章 if not(Lucky! 全新的領域) 跳到4
3,來到Refereces,找到對應的文章,跳到1
4,if 有附錄, 跳到5, else 跳到65,翻開附錄看看,困了洗洗睡
6,Enjoy!
7,洗洗睡
著名的論文?經濟學領域太多,每個領域都有自己著名的論文。
但是學術雜誌還是有公認的,至少五大刊是絕對公認的。
可以看一下這個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這個單子雖然有很多很多爭議,但是大體是不錯的。
複製過來吧:
經濟學學術刊物目錄
Top Tier(頂級)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First Tier(第一類)
Economic Journal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Theoretical Economics
Second Tier(第二類):
AEJ:Applied Economics
AEJ:Economic Policy
AEJ:Macroeconomics
AEJ:Microeconomic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Econometric Theory
Economic Theory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Experimental Economics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 Statistic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Control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trateg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Macroeconomic Dynamics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Third Tier (第三類):
Applied Economics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Econometrics Journal
Econometric Reviews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Economic Inquiry
Economic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Economic Policy
Economic Record
Economics Letters
Economic Modelling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Empirical Economics
Energy Journal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Europe-Asia Studies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Health Economics
Industrial Labor Relations Review
Industri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s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Journal of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
Labour Economics
Land Economics
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Tax Journal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Oxford Economics Papers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Public Choice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Design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The B.E. Journal of Economic Analysis Policy
The B.E.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The B.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Economics (Contributions tier)
Theory and Decision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World Development
World Economy
江西財經大學陳軍昌博士論文序言—《過客的意義何在》
按:向每個能夠潛下心來做學問的人致以最深的敬意!
------------------------------------------------------------------------------
序
作為學術論文,序本來不必須。但是,我還是有許多原因,覺得要有個序作
為全文的引子。
同時,表示歉意的是作為一篇博士論文,本文的篇幅過於龐大!本文對此的
一個解釋是:這篇論文的工作量相當於重構了一門經濟學分支學科或一個理論大
廈。論文是從大廈地下的基石開始修建,然後構建大廈的主體框架,然後是構建
面向實用的各個功能部分。確實規模大了些!
相對於永恆的宇宙,可能所有的智慧生命都是過客;相對於45億年的地球壽
命,可能人類也是過客;相對於漫長的人類社會,每個具體的個人仍舊是過客
假如沒有來世和靈魂,那麼過客的意義何在?
每個人是不同的,這導致多樣化的幸福感覺,也導致社會的生機和活力,最
終導致社會發展。「不同」可能既是社會的動力也是目標。在無數差異化的人的
類型中,也許有些基因偏好知識及真理本身的熱愛,所以才有無數學者前赴後繼
地探索客觀世界、解釋客觀世界。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並不缺少探求世間至理的
人,這樣的人很多很多。500年前,一個叫王守仁(陽明)的人為求「理」為何
物? 歷經苦難19年,一朝頓悟; 500年後,楊小凱(楊曦光,1948一2004)19
歲因為寫《中國向何處去?》一文坐了十年牢(建新勞改農場)。在獄中
(1968一1978),出於數學化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和分工理論的目的,他一直進行學
習和研究工作。在封閉的環境中,他獨立推導出「戈森第二定律」、層級理論,
納什議價模型以及勞動分工等等理論(這些理論的很多創立者都獲得了諾貝爾經
濟學獎)。出獄後,繼續從事經濟學理論研究,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
位時,他發現只有分工的數學形式化是自己的創新並將其推演出一套新的理論體
系(這個體系被稱為:新興古典學派)。這套理論體系結合線性規劃、非線性規
劃、動態規劃、控制論、博弈論等工具,試圖涵蓋當今經濟學理論的絕大多數研
究成果:微觀及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城市經濟學、產業組織、發展經濟學、
貿易理論、增長理論、制度與合約經濟學、交易成本經濟學、產權經濟學、組織
經濟學、·管理經濟學、貨幣理論,保險理論,網路和可靠性理論等多門學科。這
些學科基本都被納入楊小凱開創的新興古典框架予以解釋。他在理論上的貢獻被
認為是當代經濟學最重要的研究(布坎南),並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最有可能獲得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出自中國的經濟學家(茅於軾); 七年多前,本文作者抱著探
求經濟學的理想進入江財攻讀博士,歷經孤寂與磨礪,枯坐一陋室從事研究,終
于堅持到完成論文。與先賢相比,幾年的工作雖顯微末,亦為心血之作。
與楊小凱有同感的是,學術創新是件很難的事,在漫長的經濟理論研究史中,
無數學者研究著經濟問題,往往一個看似新的想法,早已經被研究過了。所以大
量的閱讀文獻非常重要。閱讀文獻花費了我幾年時間,記錄了32本讀書筆記。
想要得出一個真正的超越前人的「新」進展的過程往往是極其痛苦的!而且往往
不到最後一刻,並不知曉研究是否能夠得到結果。這就是學術研究!人類歷史上,
大部分顯赫之創新都是歷經苦難的成果,苦難才有深刻!尤其社會學。
這篇論文的初衷之一是修補楊小凱創立的新興古典理論體系,論文研究到後
來就逐漸演變成為創立一個獨立的全新體系。本文將分工結構中的專業化鏈條看
作社會基因的DNA(RNA)鏈條。楊小凱創立理論試圖解釋所有經濟問題,而本
文企圖以此鏈條解釋所有社會問題。這個企圖過於龐大而看似虛幻,所以本文僅
僅是這個企圖的起點。
我的論文受啟發於楊小凱開創的分工形式化的研究,我也做分工形式化研
究,並以此分析產業(或行業)的變化。以我目前掌握的文獻來看,在以下幾個
方面可能是創新的:第一,比較靜態分析中,雖然沿襲了楊小凱的新興古典學派
的分工形式化分析範式,但是,引入了政務的專業化,從政務的角度解釋交易效
率參數的內生問題。這個包含政務分工的形式化的工作迄今沒有看到類似的研
究;第二,動態方面,放棄了新興古典的均衡思想,採用了演化經濟學常採用的
非均衡設定,試圖使分析框架更加接近現實。這項研究對於分工的形式化是重大
補充;第三,採用了「現實模擬」的方式進行分工視角的現實行業(產業)分析,
計算機模擬也放棄了均衡思想; 第四,因為對於非均衡思想的採用和現實分析
的目的,分工的度量指標放棄了新興古典原有的指標設計,重新設計了一套新的
指標並進行了現實數據的樣本分析。這套指標筆者認為比楊小凱的指標更加實
用。
我與楊小凱的根本區別在於,他整個理論體系都在求最優的分工結構是什
么?而我卻是在求最現實或合理的結構是什麼?
因為敬佩楊小凱,所以試圖超越他,這就是本論文。當然,超越太難了!
本文也可以視作從分工視角的對於產業經濟學理論的重構。這個重構是承襲
新興古典希望從分工的角度重構現今所有經濟學派的宏大的志願(楊小凱有生之
年出版了《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兩部重構的作品。其中③:《經濟學》是楊
小凱和黃有光1993年作品的課本化。)。但是,因為新興古典局限在均衡視角研
究分工,而我的研究沒有這個局限,所以我重構的產業經濟理論不是新興古典。
本文將來也可以擴展為一本專著:《產業經濟學一一從分工、專業化的眼光》。
文中,對很多理論進行了評述。對於一些學者的研究的評述可能比較尖銳。
不過,本文的批評對事不對人,反而認為批評的多的研究一般是比較重要。在此,
對於文中所提及的所有前人的研究工作表示敬意!
文中的創新點比較多,很有可能因為筆者的見識短淺或無知者無畏導致許多
創新之處早已有國內外學者提出過,所以若是有相關研究者對於文中的觀點有不
同看法,敬請不吝賜教!筆者在此深表感謝!!
千百年來中國的文人們傳承著一種精神:為國為民,修身、齊家、治國、平
天下!若要有所為,就須明理,懂得世界的真實規律。這篇論文是我對於真理追
求。若要我在學位和做好論文之間選擇,我選擇後者!因為追求真理本身對我的
效用更大。
千萬年來,人類探求真理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深入了解更深層、更基本,更全
面的世界的規則的過程。本文是其中的微薄的一份努力,希望能夠對後來者有
幫助!
那麼,本文的精髓是什麼?作者以為,本文儘力追求的是一種方法的極致
究微末變化,演天下大勢!完成本論文僅僅意味著對這種極致的體會的開始!
做學問並不是越快越好,任何學問做到極致都可能是一種體悟:對人生、對
宇宙、對天道的體悟。也是對本心的磨礪:磨礪出不同的內心境界和體悟世界
能力。內心的境界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演變。這本論文像是一塊磨刀石:磨礪的不
僅是學問,而且是人性。
借用瓦爾拉的一段話結束我的序:「要是一個人想很快得到收穫,那他就種
胡蘿蔔和萵筍;要是一個人懷有種橡樹的雄心,那他就要用這樣的心情寬慰自
己: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過客的意義何在?每個個體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2008 3 於江財
PS:
江西財經大學的博士陳軍昌的博士論文上知網了,可以下載,有興趣的筒子可以下載拜讀……¥!
《非線性產業或經濟系統的演化(創新)分析——內含政務專業化的分工形式化研究視角》
【作者】陳軍昌
【導師】何維達
【作者基本信息】江西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2009年,博士
有一個 相當著名:科斯的《社會成本問題》,英文名: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必讀,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始祖。建議一定要念英文版的 目前還沒有找到有良好翻譯的中文版本……如果誰找到了請一定告訴我……
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瑞典官方網站,閱讀歷年得主的獲獎原因,他們的論文和著作就是你要的東西。
不要跟我說你看不懂英語,也不要跟我說你看不懂論文,假如你真的什麼都看不懂,只能說明你現在的高等數學水平和英語水平還沒有資格問這個問題。這些專業的論文,不是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生能看得懂的,但它們是真正著名的論文。
我曾經花了一個月時間(中間有7天通宵閱讀,第二天準時去上課)看懂了納什的三篇博士論文,那是數學家獲得經濟學獎的源頭。
請問你的高等數學是否到了可以問這個問題,可以看得懂著名專業學術論文的水平?
Armen Albert Alchian《Uncertainty, R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這篇文章激發了我學習經濟學的興趣,並且讓我相信這個學科是靠得住的,經濟學最重要的三A論文。老人家的經濟學課本university economics看了讓人狂拍大腿,原來還可以這樣思考!
從諾貝爾獲獎者入手就可以了。
當然他們的論文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至少代表了時代主流。
Lifetime Earnings and the Vietnam Era Draft Lottery: Evidence from Social Security. Angrist (1990 AER)
真是神一樣的IV論文啊,推薦每一個初學工具變數的人學習。熊彼特,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
美籍奧國經濟學家,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
出生於奧匈帝國摩拉維亞省(今捷克境內)特里希鎮的一個織布廠主家庭。1901-1906在維也納大學攻讀法學和社會學,190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是E.von柏姆-巴維克的門生,隨後遊學倫敦,求教於A.馬歇爾。1908年出版經濟學理論著作《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奠定了他在奧地利青年經濟學家中卓有才華的名聲。1909年返回維也納接受切爾諾維滋大學的教授職位。1910年成為格拉茨大學經濟學教授。1912年出版成名作《經濟發展理論》。1913~1914年,受聘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並被該校授以榮譽博士學位。1918年,曾一度出任由K.考茨基、R.希法亭等人領導的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會化委員會」的顧問。1919年,又曾短期出任由O.鮑威爾(1881~1938)等人為首的奧地利社會民主党參加組成的奧國混合內閣的財政部部長。1921年,任私營皮達曼銀行經理。1925~1932年,又從官場仕途回到學術界,赴德國任波恩大學經濟學教授。1932年遷居美國,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直到逝世。其間,1937~1941年,曾任「經濟計量學會」會長,1948~1949年任「美國經濟學協會」會長。 熊彼特的主要著作如下:《經濟發展理論》(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修訂版)、《經濟周期:資本主義過程的理論、歷史和統計分析》(1939)、《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1942)、《從馬克思到凱恩斯十大經濟學家》(1951,由生前所寫傳記評論彙集而成)、《經濟分析史》(1954)。
創新理論 熊彼特以「創新理論」解釋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解釋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趨於滅亡的結局,從而聞名於資產階級經濟學界,影響頗大。他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創新理論」以後,又相繼在《經濟周期》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兩書中加以運用和發揮,形成了以「創新理論」為基礎的獨特的理論體系。「創新理論」的最大特色,就是強調生產技術的革新和生產方法的變革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至高無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實質。
按照熊彼特的觀點和分析,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在熊彼特看來,作為資本主義「靈魂」的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引進新組合。所謂經濟發展就是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地實現新組合。資本主義就是這種「經濟變動的一種形式或方法」,即所謂「不斷地從內部革新經濟結構」的「一種創造性的破壞過程」。
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種所謂循環運行的均衡情況下,不存在企業家,沒有創新,沒有變動和發展,企業總收入等於總支出,生產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資」,因而不產生利潤,也不存在資本和利息。只有在他所說的實現了創新的發展的情況下,才存在企業家和資本,才產生利潤和利息。這時,企業總收入超過總支出,這種餘額或剩餘就是企業家利潤,是企業家由於實現了新組合而應得的合理報酬。資本的職能是為企業家進行創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其所得利息便是從企業家利潤中償付的,如同對利潤的一種課稅。在這個創新理論中,人們只能看到生產技術和企業組織的變化,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剝削關係則完全看不見了。
經濟周期理論 熊彼特又以「創新理論」為依據,在《經濟周期》及有關書刊中,提出了他的經濟周期理論。他認為,一種創新通過擴散,刺激大規模的投資,引起了高漲,一旦投資機會消失,便轉入了衰退。由於創新的引進不是連續平穩的,而是時高時低的,這樣就產生了經濟周期。歷史上的創新千差萬別,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大小不同,因而周期有長有短。他綜合了前人的論點,提出在資本主義歷史發展過程中同時存在著三種周期的主張:①歷時50~60年的經濟長周期或長波,又稱「康德拉季耶夫周期」;②通常所說的平均9~10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周期,又稱「朱格拉周期」;③平均40個月的所謂短周期或短波,又稱「基欽周期」。他宣稱,這幾種周期並存而且互相交織的情況進一步證明了他的「創新理論」的正確性。
自動過渡論 熊彼特還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一書中攻擊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他提出了資本主義將自動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論點。他斷言:一旦經濟進步使一切都非人身化和自動化了,無需人的作用了,創新本身降為例行事物了,那時企業家就因創新職能日弱、投資機會日漸消失而變得無用,「資本主義就將活不下去」,並將自動地進入「社會主義」。然而熊彼特所謂的「社會主義」,以及作為社會主義標誌的「公有」和「公營」,實際上仍然是資產階級的國有化和國營,根本沒有改變或觸動資本主義所有制。
Ramsey一生有三篇經濟學論文留世,分別是:
《真理與概率》1926年。23歲
《對賦稅理論的一個貢獻》 1927年。24歲
《儲蓄的數學理論》 1928年。25歲。
再說一下這三篇論文的地位:
第一篇論文:這要從Ramsey的老師凱恩斯(Keynes)
說起,其實一個不為人熟知的事實是,凱恩斯還是一位有一定成就的數學家(概率論)。1921年時年37歲的凱恩斯憑一篇《論概率》的文章入選劍橋大學國王
學院院士,正是這年Ramsey認識了凱恩斯,那年他17歲。當時的Ramsey對凱恩斯的理論不完全認同,於是思考了幾年後,有了這篇《真理與概率》。
這篇論文並沒有發表,是Ramsey在劍橋大學道德科學俱樂部一次聚會上宣讀的,凱恩斯接受了Ramsey的意見。這篇論文討論了主觀概率和效用,它為
1944年馮.諾伊曼和摩根斯坦(VNM)的名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提供了主觀概率的哲學基礎,這篇論文被附在附錄中。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博弈論誕生了。美國經濟學家阿羅公正地指出,現代有關預期效用的理論都「只是蘭姆塞觀點的變形」。
第二篇論文:發表在Economic Journal(EJ,
當時最頂級的期刊)上,是Ramsey給他另外一個老師庇古(Pigou,稅收理論中有著名的「庇古」稅的名詞)的一個答卷。Ramsey的這篇《對稅收
理論的一個貢獻》的論文實際上開創並奠定了現代稅收理論的基礎,但卻在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前長期被西方學界與政府忽視。1970年,鮑莫爾(W·
Baumol)對規模經濟顯著行業的定價問題的集中研究讓這篇論文重回視野。 戴爾蒙(Peter A. Diamond)與米爾利斯(James
Mirrlees)合作在1971年的《美國經濟評論》上連續發表了兩篇論文,即《最優稅收與公共生產I:生產的有效性》與《最優稅收與公共生產II:稅
收規則》(這兩篇論文同時入選AER百年top20論文),其討論的內容把蘭姆塞規則從「一個家庭」的情形推廣到不同的家庭共存於一種經濟中的情形。也因
此,兩者成為激勵理論的奠基人,分別於2010年和199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第三篇論文:也發表在Economic Journal上。在
這篇文章中,Ramsey奠定了研究最優積累率和最優增長的基礎,並確立了儲蓄和利率的建設性理論。在此基礎上,Ramsey研究了一個部門經濟的最優增
長問題。這就是今天所說的蘭姆塞模型(Ramsey
model)。(現在大部分高級宏觀教材開篇就介紹的RCK最優模型就是在此假設基礎之上改進形成的)這一模型是索洛(Robert
solow)的新古典增長模型之前最重要的古典靜態增長模型,也是現代增長理論的出發點。這篇討論儲蓄的論文被凱恩斯在為蘭姆塞撰寫的逝世訃告中稱為「對數理經濟學所作過的最卓越的貢獻之一」,對於一位經濟學家來說,這篇文章是困難得可怕的讀物,以致於過於幾十年,其文章的價值才得以體現出來。
可以說,Ramsey這三篇論文開創了經濟學的三個獨立的領域:博弈論、最優稅收和激勵理論、最優增長理論。要知道這三篇論文分別是他23-25歲時候寫的
推薦題主去讀一下下面說的這兩篇。
羅納德·哈里·科斯的《企業的性質》,它奠定了現代企業理論的基礎,也成為企業家理論探討上重要里程碑。
羅納德·哈里·科斯的《社會成本問題》,它和《企業的性質》最終讓科斯獲得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兩篇論文。
至於您問的經濟學界有哪些比較好的學術雜誌 這個問題完全可以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其實拿諾獎的經濟學論文都很著名,沒拿諾獎的也有,比如奈特的《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楊小凱《專業化與經濟組織》等。
推薦閱讀:
※暑期是去找個實習好還是閉關苦練 CPA 好?
※中國人口為何突然那麼多?
※知乎經濟學領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好問題?
※香港立法限帶兩罐奶粉出境是否合理?
※如何報名CFA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