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有什麼意義?
今天,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意見》規定了我國每年8-9萬的醫學院校畢業生成為臨床醫生,要接受統一的系統、標準和同質化的三年規範培訓,晉陞職稱也要取得國家統一頒發《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
大學畢業不能馬上當醫生(民生三問)--社會--人民網
簡言之,就是要達到麥當勞的效果:在全世界的麥當勞餐廳,都能吃到同樣味道的漢堡。同理,培訓的目的,就是要讓全部培訓過的住院醫師,都能達到相同的專業水準。換言之,就是未來無論在村鎮衛生院,社區門診,還是各大醫療中心,接診你的住院醫生或主治醫生,都有同樣的基本臨床能力,並實現臨床診療的規範化。(培訓這個事情本身是沒錯的,發達國家的醫療系統,都有對應的醫師培訓體系。)
當然,這只是個理想狀態而已。現實執行中,有太多的問題。比如,強制培訓沒問題,但待遇跟上了嗎?培訓醫院的資質審核嚴格嗎?培訓流程的制定合理嗎?能嚴格執行嗎?考核標準制定合理嗎?考核嚴格嗎?不同學歷起點,培訓計劃怎麼調整?培訓和學位掛鉤又是怎麼回事?(學位是教育部的事,別說上海市衛生局了,國家衛計委都無權干預)最後,培訓期間,大家的收入……合適嗎?
人口老零化,壓榨用功,降低醫療費用支出。
醫改這話題我做為苦逼三甲的一線,的確有幾句話要說。
論到歐美的醫療培養體制,的確是令人驚艷的存在。我院常年是美國霍普金斯醫院(也就是全世界婦產科界的手執牛耳,FIGO、WHO等診療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的合作方、兄弟單位,因此在醫療建設上也多有眼見和耳聞。在美國,設備、設施等不如中國的地方很多,但是他們的規範化非常令人驚嘆。從基層的診斷到最核心的霍普金斯本部,所有的診療標準、方法都是一套嚴謹的體系,不管最小的護士還是最牛逼的教授,面對絕大多數臨床狀況,都有一模一樣的處理原則。這也是我們國家醫務工作的發展方向:規範!規範!規範!減低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絕不是靠培養幾個林巧稚式的牛逼教授能夠做到的,而是從上到下絲絲入扣的管理。從這點說,國家的分級診療制度只做到了別人家的百分之一吧。虎頭蛇尾的規範化培訓,培養了一堆病歷高手,腹腔鏡沒得上手,基層常見的開腹手術到了三甲根本沒開展。勞務收入層層盤剝,年輕醫生流失率達到了驚人的50%以上。別說規範,糊口都成了普遍問題,然後值班幾十個小時的醫生護士拖著疲憊的身子下了班,一看外面滿大街中國夢,醫改深水區,呵呵……
規培醫生的確是廉價……哦不!無價的勞動力,是三甲醫院不可缺的存在哦!就連那點可憐兮兮讓人餓不死的基本收入,也都是衛計委撥款,干醫院甚事。
講真的,這幫子窮得鍋都揭不起的人,你別說什麼理想,規培完回單位先趕快紅包回扣走起吧。
1、規範化培訓如果醫院比研究生階段所在醫院更好,更專業,那麼規培還是可以接受的,相當於進修了。
2、但是現實是什麼樣的呢?好多家地級市醫院都是規培基地,研究生階段一般上臨床會在當地數一數二的省級醫院,比規培點要規範權威的多,難道通過研究生階段在省級大醫院所學被否定,重新在市級醫院規培下才能被認可嗎?這根本不符合邏輯!
這個問題我跟別人有討論過,我簡單寫一下我的理解:
看到樓上說到的緩解就業壓力,我覺得國家確有此意,但真正能緩解多大就業壓力不好說,因為醫院的缺口很大,真正有能力的醫生是很缺的,不存在就業壓力這麼一說。
要知道現實的確很殘忍,但也是國家改革路途中的必經的時段,過得去以後就一馬平川,過不去以後就得在這裡死磕。
醫學這個行當有很強的特殊性:(1)它的專業性極強,非專業人士真的無能為力,不像管理類的可以後繼摸索,正是因為極強的專業性所以需要極為苛刻的培訓才能到達目的,因此我們考試專業課全部英文五個選項(一般都四個)還不定項選擇,還有各種認證考試,還要見習,實習,干各種活,此外還得應付科研。。。。付出總希望有回報,當你付出時內心就有回報的期望,但現實是(2)在我國醫療機構的定位欠妥,是帶有福利性質的非營利性機構,福利性質意味著費用應該由gov承擔,但gov實際上只支付醫院支出的一小部分(現在比例已經大一些了,但還是很少),剩下的需要靠醫院創收。既然創收,有了經濟因素的刺激,難免就會產生你看到的各種效應,比如大處方,大檢查等等。創收多的醫院自然效益好,工資高,獎金高,能夠留住人才,而人才又是創收的主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環;創收不高的醫療機構留不住人才,大家紛紛跳槽,最後醫院的CT機都賣了,還能看病嗎。。。所以惡性循環(我爸他們原來的醫院就這德行)。這麼循環上幾圈,出現這樣的結果就是:一些醫院空的都沒有病人,護士都在玩遊戲,醫生都在鬥地主;一些醫院人多的加床比預定病床都多,滿樓道都是人,哭天喪地的。
這樣的後果很明顯,就是看病難。還有就是這些醫療機構的服務意識明顯不足。有患者抱怨說:你們大醫院態度怎麼這麼差,看我們縣醫院態度可好了。護士問他:態度好你咋不去?患者說出實話:你們這裡不是看的好嗎,縣醫院看不了啊。
什麼意思,就是說同為醫生,有些病真不是所有醫生都能看好,有些醫生在腦子裡取瘤子做的都非常漂亮,有些醫生做闌尾手術都能把人做死。。。。是不是很可怕,而水平好的醫生很忙,沒空理你,水平不好的醫生把人治死了,兩種情況是不是患者都不樂意,醫患矛盾會加劇?醫患矛盾加劇的結果就是看病貴,本來就不便宜,後來實行防禦性醫療,把能做的檢查都做了,效率低,費用高。
所以國家出台這個政策有明智的地方:中國的醫學生教育在校期間不比國外差,甚至比國外好,但是我們就是輸在畢業後的再教育,因為醫生缺口很大,有很多醫生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就上崗了。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目的就是減少同級醫生之間的差距,既提高整體隊伍的水平,又減少了地方之間,醫院之間水平的差距,這樣老百姓就能在家門口看的了病不用奔北京了,而正規培訓的醫生如果在社區醫療機構發揮好的作用,會更加發揮三級預防的優勢,從根本上化解現在出現的種種問題,但這,還需要依賴政府在預防醫療上的重點關照。
不知道這個政策我這麼解讀對了嗎?
我是醫學生,我現在在規培,這麼說吧,我是培訓基地醫院以外的人員,天天上班做的都是跟本家住院醫師一樣的活,每天白天六點起床,八點到單位,晚上還要上課,八點下課。我有執業醫師證,但是在培訓基地有證和沒證的待遇是一樣的,就是能幹活就行。但是最最無奈的一點,科室不給獎金,無論乾的怎樣,就是沒有獎金。每個月只有國家發一些補助,而且領導會說一些很讓人無語的話,例如你是來學習的,不是來掙錢的,好像這麼大人就應該沒錢還要活的很好的樣子。只能說中國,想法較好,實施很糟,(我在的單位還是全國模範基地)
讓醫院花最低的成本運行。不誇張,有一部分科室沒有規培生實習生根本運行不下去。
2013年6月,我本科畢業。研究生沒考上,一心想去魔都看看,考上復旦某三甲醫院麻醉基地。開始了我的三年住院醫師規範化生活。
1有點像實習期與住院醫師之間,區別是你不是正式員工,三年之後你留不留得下並不是確定的。與實習期不同的是我已經開始拿工資和獎金了。麻醉科工作很辛苦,各種手術急診插管值班分分鐘簡直就要暴怒。還是蠻辛苦的,不過相對於內科,待遇什麼的還是可以養活自己的。
2麻醉和別的科室不同,上手簡單升級很難。也就意味著大部分的活我們都包了,和外科不一樣,外科很多一定需要主刀親自做的。
3回歸正題,規培的意義。我13年畢業的時候,一個室友考研現在研二,兩個回老家工作,我來上海規培。現在的現狀是,研究生那室友明年七月畢業了還得規培三年,而且安徽名額少。另外兩個在家裡工作的,等醫院消息,現在規培全國推廣,雖然沒北上廣那麼普遍,今天也會輪到你。包括我一個學妹告訴我,14屆的學生也從這個月開始規培了,13屆的有點不上不下的等消息。
往大了說,現在全國推廣規培了,為了住院醫師更好的臨床工作云云。這些大家都明白,我想從我的規培經驗告訴大家,除非是不想去大醫院以及北上廣的,否則這條路肯定要走的,現在已經是大趨勢。涉及到以後升主治。明年7月之後,無論是留上海或者還是離開,我的規培證都是全國認可的,而且找工作也是需要的。
可能,這是現實的意義吧。至少對學醫的人來說就是這樣。
先說下原因或者為什麼會支持規陪:本科生畢業,甚至博士畢業,進入臨床都有一部分高分低能的人,博士畢業不會消毒普巾的人不少。應試教育的產物。幹活不如進修醫,大學實習很多地方都被當作考研突擊年了。而且很多人,尤其剛畢業的人,存在我是博士,我牛,我導師那裡如何如何。這樣的想法,我們老大的學生出現過這樣,丟人丟到外省兄弟醫院了,害的我們老大沒臉來開委員會了。所以在就職,基本功上面來說,應屆畢業的確實需要實行規陪。
另外術業專攻,越來越專。新到一個醫院各個科室醫師都不熟悉,對於熟悉工作環境方面一定範圍的輪轉也是有好處的,也能學習到很多相互的知識,像急診這是必須的(不想知道以後餵雞委會不會出現醫生路見病發的行人不予以搶救會不會被懲罰)。輔助科室,相關科室都是有用的。
但是,目前的規陪的醫生在本專業還行,在其他專業多是打雜,現在手術的微創,醫療風險的增大,不會讓他們有太多的動手機會,有個學生去了地區三甲,說基本其他科不管,就是打醬油。學東西?呵呵,最多急診,開放時當3,4助。所以學的東西不多,病歷寫的不少,跑腿也不少。額,還有人情禮往多了。應付多了。脾氣沒被磨練,各科室互相黑的知道的不少。
沒目的的輪轉,造成想偷懶的能偷懶,想學東西的累成狗。收入,看科室。這些年好些了,據說規陪國家給1000每月。再有全國規陪沒有統一的模式,統一的標準。各自為政。而且很多省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今年一個標準,明年一個計劃。
如果規陪可以統一標準,對於規陪內容要嚴格執行,一個住院醫師建議管病人數不超過5個,手術,操作必須嚴格遵照相關指南進行,病程病歷要詳盡記錄陽性體征,分析手術或治療,診斷依據,廢話可以省略。手術要適當放手,一輩子的一助不如一次主刀的感覺。對於有些地方特有或多發地方病,建議交換相關醫生進行臨床培訓。
病歷討論,彙報住院醫師必須發言,不能當作悶葫蘆,矇混過關。有些學生學習知識是很被動的,要人引領,很多學生太單純了,就跟小學生似的。
代教醫師應該嚴格挑選,醫院要善於挖掘人才,有些操作天賦,再手術方面確實有很大優勢,有些在理論知識上高人一等。
待遇要解決,規陪醫生享受什麼樣的待遇,必須予以保障,宿舍,相關合同,職業保護,各類保險。不解決這些,在他們30歲的年齡意味著同學的婚禮禮金都給不起,還要靠爸媽志願。如何讓他們工作,學習。
另外就是考核,不考核無法監管,無法督促,不是所有人都主動學習de。
呵呵呵 說是學習國外,考慮到國外沒有醫學研究生沒有臨床醫學博士,搞臨床的本科畢業直接規培3年考個執業資格證,選擇是否fellow成為專科醫生,並且薪水和勞動強度看很多人的說法和國內完全不在一個次元呀…… 另外,總有一種讀完博士還要苦逼的噹噹義工的感覺
緩解醫患關係,延緩就業,為大醫院所剝削,為我黨犧牲!
我覺得完全沒有意義!-by 一個小醫生
國家出了一份政策,一天一個樣是怎麼回事,兩三年規培回來還不會值班,碰到一些基本問題還不會處理,所以,這就是規培的意義,大把的年輕人在他們精力最好的時候無所事事,犧牲給政策,犧牲給那些要做政績的領導,至少安徽省的規培就是這個樣子
自從出現規陪制度,每年大約有30%的醫學生轉行,大專生轉行大約90%,這是為什麼 呢?
壓榨勞動力
會陪三個多月總結:其實會陪就是個坑!
如果你想了解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收聽我下面的錄音能給你一個側面了解康復的規陪
2015全國實施的臨床規範化培訓
臨床醫學生的「三證合一」
臨床本科繼續深造的兩條路徑
康復醫學介紹
康復治療的作用和誤解
【臨床醫生的濕貨:什麼是康復、規陪】在線收聽【PG醫學指引:康復】在線收聽
沒意義!
就當培訓有意義。工資那麼低是為啥?
沒意義
推薦閱讀:
※第一年24小時值班制度,這樣的規培制度下,對醫學生到底公平不?
※英語好家境差的外科醫生轉行有哪些選擇?
※現在在中國做醫生可能遇到哪些不盡人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