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原本是黃色的?

那麼講述關於春秋戰國時代的影視劇中的青銅器的顏色是不是都被顛覆了?


來,看看這些你就明白了。

自然銅

人工冶煉銅器拋去銹層後的表面,下面的六個試塊是不同含錫量下,青銅的表面顏色,錫含量越高,顏色越偏白;

左:埋藏或傳世的文物
右:現代鑄造並拋光打磨後的「文物」複製品


視頻封面青銅器的手工製造視頻看了就知道了。我第一次看這個最後的時候差點哭出來


影視劇中屬於錯誤認識,青銅器剛鑄造出來時是金黃色,在多年氧化後才是青銅綠。


青銅色只是其中可能形成的最常見的一種銹色,還有可能是下面這種五顏六色~~~


以前所謂的「上馬金下馬銀」中的金,就是指青銅,之前那些回答里都說過了,青銅古時被稱為「吉金」,顏色是金燦燦的。國家博物館裡的青銅器館裡,有個展品的銘文部分被修整過,可以看到「吉金」本色,下次我去參觀,給你拍張照片,銘文部分和其它部分形成對比,很說明問題。

2016-11-24:終於拍到上文提到的國博青銅器了。


不是黃色,是金燦燦的金色。

青銅器在古代不叫青銅器,而是吉金,專門用來進行祭祀用,所以通常都是做成酒器、食具和兵器等。

因為鍛造吉金需要大量的銅、鐵等礦石,在古代這些都是妥妥的稀缺資源,所以只有貴族才可以擁有吉金,文物價值遠遠超過其市場價值。

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青銅器是綠色的?很簡單,生鏽啊,再厲害的銅、鐵、鋅,風化這麼長時間能不生鏽嗎。

據說有些土豪買了青銅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用砂紙打磨。把皮殼全磨得光溜溜,暴殄天物+毀壞文物,你就算是把家當賠上都不夠贖罪啊真是,沒文化真可怕。

據說寶雞市的博物館裡上存有金色的青銅器,但一直沒有去過……


若讀一些冶金方面的書 會發現多種銅基合金 就是以銅為主要成分 並有一定比例其他金屬的合金

這些都被成為「青銅」

但考古界 所講的青銅 含義要狹窄很多

通常定義為有一定比例錫 鉛的銅基合金

但含有一定比例其他金屬元素而不含足夠的錫 鉛的 嚴格意義上說 不算青銅

人類古代時候在地面能直接接觸到的金屬只有兩種 黃金和銅

黃金是天然存在的 銅也一樣

天然銅呈肉紅色 後來呢 人們發明了由銅礦冶煉出銅 若沒有別的共生礦石 所得的就是純銅 也稱紅銅

紅銅比較軟 鑄造時需要較高的溫度 成形的性能也不大理想

經過加入錫或鉛 情況便得到大大改善 因此 青銅製出後 便在很多方面取代了紅銅

青銅含錫比例越大 硬度越增加 顏色也越亮白 不過也就更脆

所以 青銅不一定就是青色 也不一定是黃色


古代如何冶煉和鑄造青銅器物,詳見《考工記》。
「吉金」的數量遠小於銅,開始被人們冶煉和使用的年代也遠晚於銅。古時候記載了那麼多次賞賜大量黃金,哪兒有那麼多的黃金給你流通?大多數都是銅的合金,反正黃色和金色隔得也不是超級遠的,摻和摻和就都以金之名流通起來了。
青銅就屬於銅合金,要麼是二元配方(銅+鉛或者銅+錫),要麼是三元配方(銅+鉛+錫),少量含有其他金屬元素。各金屬元素添加的比例不同,可能會導致青銅器鑄造出來後偏灰白,但總體來說還是金黃色的。
至於我們印象中考古出土的青銅文物顏色偏青,是上面有了斑駁的銅銹。在考古界被認為是極具欣賞價值的銅斑綠銹,在文物修復工作者這兒只是一種鏽蝕產物_(:_」∠)_就像是在醫生面前體檢,這件青銅器得了「青銅病」。不慌,穩住,只要沒銹成一堆渣的都還有救!
那我們會問了,為什麼博物館裡經過修復的青銅文物也還是綠色呢?
因為銹是銹了,這些銅銹也分無害銹和有害銹,並不都是壞傢伙。
1.無害銹——氧化銅(黑)氧化亞銅(紅)硫化銅(黑)鹼式碳酸銅(綠,孔雀石)石青(藍,藍銅礦)氧化錫(灰綠色)
2.有害銹——氯化亞銅(白,蠟狀)是一種中間物態,一旦出現就離粉狀銹不遠了;鹼式氯化銅(綠,粉末狀,疏鬆膨脹)地下的氯化物與青銅器接觸,半徑很小的氯離子很容易就穿透水膜與銅作用形成氯化亞銅。氯化亞銅遇到水反應生成氧化亞銅和鹽酸。氧化亞銅、鹽酸跟氧氣、水、二氧化碳相親相愛就會生成鹼式碳酸銅(無害)和鹼式氯化銅(有害)。
外界環境不變的話,這樣的腐蝕就會千百年持續——由內到外,從表及里,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直到青銅器整個碎成渣渣。(簡直氣哭QAQ!)
嘛,還是可以治療的~在這裡就不贅述具體方法了,可喜可賀的是時代在進步,這些年又有新的科技手段融入了文物修復工作中來。
治療完之後,博物館、考古所、私人藏家等平時注意防氧、防潮和防氯等工作就好啦~
⊙▽⊙比心!


山東情婦波有一套淄博出土的戰國耳杯,埋藏條件較好,出土之後還能保持金黃色(當然要暗淡一些)


是金黃色,當時把青銅器叫"吉金"。綠色是銅銹,銅銹的顏色有許多種。


有一部分吧

有一個細分行業是研究古代房中術的,有這方面青銅器的介紹,可以看一看。


青銅器的主要成分是銅、鉛和錫。根據這些金屬成分配比的不同,顏色會有差異。籠統說接近黃色或金色應該是可以的。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了。我把青銅器分成三類:三代(夏商周)的,漢代的和漢代後的。

第一,三代的,叫吉金。這吉金不是普通青銅,其特點是:堅(摩氏硬度能到七,和翡翠差不多硬),久(千年不腐),輕(吉金密度七,銅9,鉛11,錫7.21,那吉金是這三個的合金,密度為什麼卻是7 呢,無解)。這玩意三代以後就沒有了,這個本質是金色,但是,有黑漆古工藝。這一層黑漆古不知道是個什麼,越盤越有油性,刀刮不掉,永不褪色。那麼,刮不掉我怎麼知道裡面是金色,因為砸開看過。

第二,漢代的青銅器,裡面是青灰色,表面是水銀古,銀光閃閃,這水銀古也是刀刮不掉。在裡面,可能有少量吉金。可以三塊錢買一個水銀古五銖錢,自己看看,破損的就可以。

第三,漢代之後的青銅器,和現在的材料一樣了。黃紅青不一,以合金比例看。

還是出個圖看看,這個貓頭,是個三代小吉金,面上的金點是鎏金殘餘。這個地子,是個宋代青銅歲幣,有綠銹。下面的是新莽的大泉五十,水銀古,可以比較一下三種顏色。
這麼一比,中國的材料技術是大步倒退,一千年前不如二千年前不如三千年前。活該當奴才。


推薦閱讀:

青銅器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商代青銅器上的人臉為什麼不像漢人而像其他少數民族?
秦始皇的十二個銅人長大概長什麼樣子?會不會只是傳說?
為什麼上古中國把一個吃飯傢伙鼎,作為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

TAG:化學 | 青銅器 | 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