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限帶兩罐奶粉出境是否合理?


这一边倒的。暂不提对法治的破坏与对人权的侵犯这些话。
陆客赴港采购奶粉的风气也是近年才有,而我香港朋友们的说法以及我短时间停留香港的见闻并不足以说明所谓“市场失灵”。(当然这并不能构成统计样本)。
食物及卫生局 : 《修订《进出口(一般)规例》(第60章,附属法例A)立法建议 公众谘询 谘询期间收到的意见书 (团体递交的意见书)
O003.pdf | 新浪微盘
如果这一咨询意见陈述的是事实
则因供给不足导致管制的合法性不复存在。
香港携带奶粉出关入罪的法律基本可以认定为“恶法”。
还有,似乎毒奶粉的始作俑者,内地散养奶牛的小农,一意保护所谓“民族产业“,拒绝放开配额救急的官僚都被大家放过了?


我去,这么多长文!蛋碎了!

很多港人其实并不赞成该法案,人家没那么狭隘。
立法本意是为了打击那些囤积居奇的无良水客,因为我大天朝的水客们真的已经像蝗虫一样肆虐港澳奶粉市场了,这种肆虐已经严重到港澳本地婴儿无奶粉可买的地步。水客的行为在新生儿父母间产生恐慌,于身他们也加入到了抢购的行列,于是奶粉短缺水客渔利,于是有真正需求的港陆父母间的矛盾开始激化,于身一个看着可笑的法案便顺势而生……

这法案对水客的影响不大,最多他们多雇点老头老太太多跑几次罢了。可怜那些家里有嗷嗷待哺婴儿的父母,步入中产,为了投资未来趁着职场搏杀喘息的劲儿,溜到香港为小孩买一两个月的奶粉,只求自己的小心肝能少受一点毒奶粉的侵害。但现在他们只能从真假难辨、没有保障的水客手里买奶粉了。
这听起来像不像楼市调控?!

法案合理吗?如果内地楼市调控政策合理的话,这法案无疑是合理的。
但内地的政策……我只能说赫赫,去年买了个表!


其实,很多东西都限带的,比如说新西兰貌似烟只能带一条还是两条出境,酒也是,怎么就没人讨论那个呢?
“新西兰立法限带两条烟两瓶酒出境是否合理?”
也就现在这两样东西不稀罕,真稀罕了估计也有人开问题讨论一下。
我自己是不知道为何烟酒要限量了,但是说实话我不在意,所谓千金难买爷乐意,人家那是内政(不过在香港问题上有点……呵呵……)
然后,我觉得是不是理想模型分析多了?真的以为产量是可以一直无限提升上去的?
拿新西兰来说好了,超市的货架就很少见到满的,很多时候都是空的。
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春节的时候某几种奶粉就完全没有。
新西兰还是能自产奶粉的呢。
比如说香港现在来找新西兰的供货商来商量“唉我们奶粉不够了,你们多给我们点。”你觉得新西兰的会怎么说?“你一边凉快去吧我们自己都不够呢!”
不管限购是不是合理,人家奶粉不够是明摆着的,什么施加压力增大供货我觉得就是笑话,几大奶粉产地基本上都自身难保呢。


不合理。与其限购,不如给香港妈妈买奶粉补贴。问题实质还是大陆奶粉的关税,同样的进口牛奶质量无差别,却存在差价,所以才倒卖奶粉。大陆把进口奶粉关税降了,问题自然解决。


不合理。
这个政策不会给香港消费者带来实质性好处,会伤害香港奶粉供应商(很多是香港本地人)。所以即使从香港自身的角度出发,这个政策也是错的。
能从这个政策中获益的,只有劣质的内地奶粉生产企业。

第一,香港消费者长期来看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由于香港政府限制香港奶粉出口,导致现在已经进入香港的奶粉只能堆积起来,慢慢消化,甚至必要的时候降价销售、销毁。香港消费者能够获得短期的低价充足供应(这还是建立在奶粉供应商的被迫亏损基础上)。但是长期来看,奶粉生产商一定会减少向香港的供货,所以,香港消费者不会更方便的买到奶粉。

第二,香港奶粉供应商没有任何好处
奶粉供应企业以及他们内部的全体工人,努力工作,不造假掺假,不做违法害人的事情,希望能够用诚实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他们做到了。
然而政府回报他们的,就是不允许再扩大销售规模,将市场从潜在的整个中国,压缩到香港弹丸之地。这是他们诚实勤恳工作应得的回报吗?

第三,对内地消费者没有任何好处
消费者本来是有机会买到品牌更好的香港奶粉,现在很难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香港奶粉代购商并非“奸商”。恰恰相反,他们背后正是大量渴望放心奶粉但又去不起香港的普通中国消费者。打击这些奶粉代购商,最终打击的仍然是内地消费者,而且是口袋不宽裕但也希望孩子和香港孩子一样健康的中层消费者。

第四,内地奶粉生产商是唯一获益的群体
内地奶粉生产商的口碑实在是太差了,我从来没在任何地方看到任何一条关于他们的正面消息。
这些企业做了很多不能做、不该做的坏事,然后呢?他们把品牌好的可靠奶粉挡在外面,把自己品牌较差的奶粉摆上了中国的所有货架,放进每个消费者家中。因为他们的市场得到了大陆海关和香港政府的双重保护(香港政府的政策奇怪之极,保护了内地劣质的奶粉企业,却对自己本土的优秀企业压制打击)。

好人受惩罚,坏人随便走,这结果不合理。
造成这个结果的法规也是不合理的。
奶粉进口关税同样不合理的。

最后,引用一小段雀巢公司发表的的立法咨询意见,作为参考事实(图片来自简直的微博)

大意如下:

供应:
香港总体不存在供应短缺。只有一两个品牌中一两个品种的奶粉在零售店售罄。其他品牌的其他品种供应一直很充分。似乎完全没有必要如此立法。
而且所有关键的奶粉供应商,都能通过自己的“妈妈俱乐部”来满足香港本地需求。

自由贸易:
香港以自由贸易闻名。通过修订进出口法规,禁止未经许可出口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很可能会损害我们在国际上引以为傲的声誉。

更多关于香港奶粉供求现状的事实,可以看@李搏扬 的答案。


在香港读法律...最近这个是热门话题...
经济学的东西不大懂不敢多谈
谈几个法律上的问题吧

1. 香港是否可以立法
根据基本法香港的自治权是除了外交、军事以外都可以自治的
关于奶粉的立法是修订Chapter 60 Import and Export Ordinance sub leg. A将powdered formula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36 months列入需要牌照才能出口的情况
立法程序是政府提交proposal然后交由立法会通过 当然由于香港目前的政治制度立法会基本都会通过(这个要展开又是另外话题了)
所以通过这个法令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问题

2. 程序上是否有质询
实际上这个法案也是有质询期的,收到的大部分团体(奶粉公司商会等)包括雀巢、雅培之类的其实都是持反对意见,目前对政府的质疑大部分集中在
a. 奶粉的供应实际上是充足的 只有少数品牌的少数几款 (雀巢和雅培实际上并非市面上缺货的主要品牌)
b. 0-6个月的宝宝如果不母乳喂养的话是以婴儿奶粉为全部营养渠道 但是6个月之后随着辅食的添加婴儿奶粉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法令限制到36个月以下过于夸张了
c. 公众质询时间过短(似乎只有10天还是几天的)

3. 量刑过重?
有人质疑最高可以罚款50万港币以及监禁2年
但实际上这种案子多半会在Magistrate Court处理而Magistrate会有非常大的discretion决定刑罚
根据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多半是被罚款500-1000元了事 连社会服务的例子都很少(如果不是没有的话)

顺带说一下香港社会吧

看到有人说目前为止被抓到的带奶粉的大多数是香港人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在限制令出来之前 水货客的运营模式就是雇请香港的低收入人群或者老年人 在药房门口排队买 然后一个人带一两箱(一箱似乎是6还是12罐奶粉) 再运送过关 据说行情价是100港币一天
再一个 大部分内地人来香港都是要签注的 香港身份证往返内地则又有自助通道又无限次数
所以水货客雇佣的大部分都是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的人

然后确实奶粉买不到是香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或者说中低价奶粉买不到 大家喜欢去药房买是因为药方的奶粉比较便宜 有公司推出妈妈电话订购热线 但是大概会比药方贵20% 没有理由不去买便宜的去买贵的吧?然后雀巢、雅培之类的牌子并不是大陆妈妈喜欢的牌子 据说是由于奶源不够好?(这个真不了解求补充)

香港人和内地人的冲突 这个涉及的又不止奶粉了 这些年从金融市场到半山房市再到内地水货客 中港两地交往越密切冲突肯定越严重 但是我不认为限购奶粉是对内地人的歧视 本身各个奶粉公司考量香港市场的时候并没有把内地市场列入考虑 因此供应不足也是正常的 如果民众买不到奶粉作为政府提出立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吧

综上 至少从法律角度上看这个立法暂时看来没有问题 当然有可能之后被人要求司法审查(judicial review) 当然这个又是另外一个话题

至于自由市场的问题 这个让经济学的人来说吧....


合理但伤感情,合事理但未必合情理。虽然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各种保护本地人的制度。

我反对那种说大陆帮过香港多少之类,香港帮大陆的也不少,亲兄弟如果开始这么算账就麻烦了。

香港花很高的价格从内地购买安全的生鲜食品,这也不是大陆的恩赐,这是市场经济。但是如果按照这次这样的逻辑,这边的人连安全食品也吃不上,是不是可以不管你给多少钱,都可以不卖?

我觉得作为成熟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应该考虑的更周全,和做人一样,合事理未必合情理,人情味很重要。

将监禁之类的手段,用在那些自己跑到香港去给自己小孩买奶粉的爸妈身上,再有理,也缺少人情味,不受人待见,这是所谓软实力。用经济的方式去解决,同样的结果,影响会不同。

或许香港可以将重点放在,到香港购买奶粉是因为差价(进口奶粉大陆也有但贵很多),需要对携带出香港者(非职业水客)征收额外的税款或者其他名目的费用,对于水客则应该和其他货物一样有打击的措施。做好宣传,让人们理解,而不是自己不经意的制造隔阂,成为转移矛盾的好工具。

~~~

同样解决一个问题,可以用不伤感情被人理解的方式,也可以用简单粗暴没人情味的方式,香港目前的措施实际导致的是后者。大陆有问题这个大家公认,但如果这几天因带奶粉被监禁的人是正在哺育小孩的父母,相信这对于香港和内地之间的情感联系会是更大的损失。就像你借钱给朋友一样,借与不借,都要给个好脸。香港也是受害者之一,但是目前这种粗暴的做法,打的不止是大陆政府的脸。


很合理,完全符合鄧小平同志的講話: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

單純依靠市場經濟,結果是什麼?香港本地的母親難買奶粉,影響民生了。香港政府用一點計劃經濟的手段來調節,完全合理



被民意裹挟出街的典型恶法。当然不合理。

就如雨天不让出租车涨价不合理。
就如控制商品房价格不合理。
就如高考地域歧视不合理。
就如利率管制不合理。
就如发行审批不合理。

有人喜欢的,就有人无法喜欢,我们讨论合不合理,和喜不喜欢有什么关系?
楼上有些朋友的代入感可真强~


合理。

完全反对 @李搏扬 的分析和答案。

不知道这么简单一件事情为啥能扯出阴毛论。

进口奶粉大陆也能买到,走私主要是逃避关税。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关税问题。如果大陆对婴儿奶粉收零关税,问题自然解决了。

大陆游客去买奶粉是因为香港的进口奶粉质量好,不是为了省那几个钱,说白了香港公共交通贵死人,排队过关等死人,买个iPhone省几百还有人懒得过去买,谁会为了总共就几百块钱的两罐奶粉千里迢迢过去买?所以问题根本就不在这里,解决啥啊。

但就算只能带两罐,也禁不住我今天带两罐明天再带两罐。

从只能带两罐的限制策略来看,香港政府本来就没打算打击大陆游客来香港正常买奶粉的需求。现在是因为很多做港货代购的家伙发现了奶粉的商机,大肆从香港购买奶粉到大陆出售,把香港的奶粉差不多要买空了(主要是因为大陆父母为了让下一代喝上放心奶而炒高了行情)。香港本地人买不到奶粉,才促使香港政府出这个法律。所以说白了,这个法律本来就没打算禁止你今天带两罐明天带两罐,只要是你自己喝无所谓,但是你天天一箱箱的搬奶粉,很明显是不正常的。

奶粉不是什么垄断行业,新西兰美国日本欧洲都有不少厂家。香港政府若真想做这件事,其实大有可为。上策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如果奶粉商不提高供货量,我可
以加大监管力度,查账,监察奶粉质量,手段完全合法。虽然不一定查到什么,但对企业总是一桩麻烦,提高了企业的cost of
compliance。中策是花钱免灾,可以补贴奶粉企业,鼓励小奶粉厂商进驻香港,或者直接到超市里把奶粉全买了发放市民。下策是直接宣布奶粉专营,与
愿意合作的厂商接管市场,谁不合作以后别在香港混了。

没听说过哪个政府以质检和监察力度和供货商谈判的。按照这种逻辑,我们为了引进国外的先进汽车生产线技术,应该对宝马、奔驰、保时捷等品牌,降低汽车质量抽检,全部发给质量免检的旗帜。这是疯了么?!

有人认为香港政府首先需要保护香港人的利益。问题是限购就能保护香港人的利益吗?限购可以保证奶粉供应,但海关人员工作量增加要增发工资,查验旅客干扰正常通行,大陆旅客少了一个去香港的理由,这些同样也是香港人负担。水货经营者也有很多香港人,他们的利益谁来保障?

政府的职责就是保证公民/市民的利益。增加政府成本,你以为政府是谁养着的?!是不是当奴才当太久了,还考虑什么政府海关人员工作量增加要增发工资。这种混帐逻辑让人想爆粗口啊。香港政府要敢说因为保障你们的利益,会加重公务员的工作负担,所以我决定不保障你们的利益了,分分钟就被推翻了啊。

有人说奶粉是生活必需品,这未免太小看了中国人的智慧。奶粉有很多东西可以替代(别问我是什么。请自行搜索)难道没有工业奶粉之前婴儿就不活了?

大米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替代,我国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已经不只一次的发明了树皮、草根、观音土等替代食品。再不济还有棒子地瓜,每次大饥荒也没饿死所有人啊。这叫什么逻辑?是不是必需品不是说有没有这个东西能不能活,刚需和必需都是因人而异的。速效救心丸对我来说不是必需品,不代表对别人来说就不是啊。

再重申一遍,香港奶粉的短缺,其根本问题在供应商。供应商面对短缺可以提价或增加供给,却毫无作为。干涉供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古时候有个地方发生了饥荒,有个官员奉旨去赈灾,到了那里却不设立粥棚收容所。别人问他为何,他说,我见这里土地肥沃,田间荒芜,饥荒的根本问题在于大家不种田啊。所以要增加徭役,把劳动力都赶去种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啊。
设立粥棚,既费时费力,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可行也。


补充关于地区性歧视的混帐逻辑:

香港政府这种地区保护立法政策,是不是等同于北京上海的户口歧视呢?

不是!
首先香港政府的法律是禁止携带过多奶粉离境,而不是禁止非香港居民购买奶粉。即使是香港人带大量奶粉离境也要受到惩罚,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政策没有什么歧视。

再然后,我们反感北京上海的歧视性政策,并不是因为他们保护地方,而是他们保护了一群不劳而获的人,比如说高考户籍制度。
如果清华北大不拿国家的钱,是勤劳勇敢的北京市户籍人民自己用税金养活的,我不反对北京市户籍人口有优先入学权利。
如果所有的户籍福利普惠于所有在京工作依法纳税的人民,我也不反对这些福利没能惠及远在他乡的我。

所以,香港政府的政策保护的对象是在港居民(不论你有没有港籍),打击的对象是倒卖奶粉的奸商。

我是大陆人,我不觉得歧视。


商店老板的孩子在自己家的店里都要拿不到奶粉喝了。你还问人家想少卖点给自己孩子喝合理不合理?

问得多余。


说个题外话先,我因为常常喝中药,所以有一次问我一个学医的朋友,是在医院买中药材好一些还是去药店?
他说,都差不多,最好的药材都出口了,你是买不到的,其次的是给医学院做科研,然后好一些的去了药厂,剩下的就分给医院和药店。
不止中药,好像中国很多品质最好的,要么是做了特供,要么出口国外,永远厚彼薄己。鸦片战争过了这么多年,出口问题上好像仍然延续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我勒个去,这是为什么。
香港这个政策我觉得没什么不合理。我没法从经济学的道理上说这件事,但就从人情而言,首先,交易是一件愿买愿卖的事儿,不谈政府之间,就算你现在出门去门口便利店,你要买个啥,人家偏不乐意卖,你有什么法子?人家又有什么过错?
更何况,你现在要买的是别人的口粮——如果你说奶粉不算刚需,那你自己干嘛买得那么急迫?如果香港的婴儿面临着吃不上放心奶的境遇,你凭什么要求人家把好奶粉都给你?在大陆喝不上放心奶(有质量原因,有价格差原因)你跑去说人家香港没道义——这也太没道理了吧。
香港的奶粉也是进口的,大陆也有进口奶粉,如果这两者间质量有差异,你应该去找供应商;如果价格差价很大,这是关税问题。
何况泱泱大国整天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连放心奶都产不出来——不种族灭亡已经很不容易了,还复兴个毛线呢。
如果说奶粉是小事,那连小事都解决不了大事就能办了么?何况,”民以食为天“,这样的事也算小事的话,真不知道大事是什么意思。
睡不着觉不能怪床歪啊!


合理。
说白了是港府出头替大陆缉私兼挨骂……不知道现在5%的关税是否对全部婴幼儿奶粉都适用,是的话天猫取代水货指日可待。

港汕跳脚反对
港府出头档枪
海关总署高兴
国内商家满意
税务背后窃喜

只能说这起奶粉事件,成了香港各界比烂的大舞台。狭隘自私的市民,傲慢恶毒的媒体,狂妄无知的街头政客,颟顸短视的特区政府。。。争先恐后地跳上台来,生动地勾勒出一场老殖民地“自由多元”的社会闹剧。
这种闹剧其实在今天的世界上实在是屡见不鲜,只不过,这次内地公众刚好坐在台下第一排。于是,也跟他们一样懵懂地看完戏的内地政府发现,自己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都没做,却好像很厉害地获得了胜利的样子。。。


从立法根据来说,不合理
一,香港根本不存在奶粉短缺;
反对@采铜 的回答。其实在香港买奶粉很容易,可能是一次性要买指定品牌的八罐奶粉比较难,@采铜 还是买到了,只是多走了几家店而已。
香港这次修订《进出口一般条例》(第60章 附属法例A)的原因是据传香港市面上奶粉出现短缺,要保证本港供应而由议员动议的。
那么,香港到底有没有奶粉短缺呢?
港九药房总商会做了一个计算,如下图:

这是我从商会回应香港食品卫生署谘询函里截取出来的内容,除了药房商会,雀巢,惠氏、雅培三家奶粉制造商也收到了咨询函,也做出了回应。我一并贴上来:

这是雀巢的:

这是惠氏的:

雅培的

行文明确:香港奶粉供应充足,根本不存在短缺。昨天我去尖沙咀看Andy Warhol的展览,也是港府奶粉令实行的第一天,作为一名7月龄男婴的父亲,我留意了药房里的奶粉,很多药房门口橱窗显要位置都有奶粉摆放,要买是很容易的。(因我家是纯母乳喂养,也就没去买)。

可见这次修改进出口条理的现实依据是不存在的。

二、从商业规矩来说,不合理


没有贸易自由就没有香港,这是香港城市精神的本色,百多年以来,香港靠做转口贸易成就了东方明珠的地位,但现在似乎忘本了。一个全球知名的free market,坐在中环写字楼里的买办们西装革履从捯腾医疗器械债券基金贵重金属IC晶片不违法,几个底层水客拉几箱奶粉回内地就要重罚五十万,这是什么道理?有人说,奶粉是刚需,是紧缺的战略储备?是吗?请参照第一条。

三、从本港政治考量来说,合理

香港是个民主社会,虽然特首不是普选,但立法会里不少议员可是选民选出来的,当社区里的妈妈们不止一次地向议员诉苦奶粉不好买,香港有线台上频密播放大陆水客小拖车上演奶粉蚂蚁搬家,就会形成民意合股诉求修法,这次民主派和建制派似乎在奶粉问题上没啥争执,可见大家意见非常一致。
一个健康开明的政治系统,就应该这样运作,为选民负责。

四、从地缘融合上来说,不合理


深圳政府一直在提深港融合,高铁系统马上会和九龙火车展接轨,深港合作开发河套地区也在议事日程之内,港铁已经在深圳运营一条地铁线;八达通与深圳通的互通也听说在谈了。大陆居民去香港不少人也能走自助通道了。似乎深港或者省港融合正在朝前演进。
但民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年,大陆孕妇赴港产子,旺角沦陷为大陆扫货区,去年发生在九龙广东道LV店员阻止路人拍摄店内陆客而引发的港人集会,国民教材……让香港人越来越讨厌大陆人,以前只是论坛吐槽,或者去中联办前送个棺材,这次奶粉事件,已经从法律的高度上宣告了这种歧视。

五、从市民生活来说,不合理,
因为给以下香港本地人造成了麻烦

  1. 育有一名婴儿计划离境一段时间的港人。
  2. 在内地或者第三国育有一名婴儿的港人。
  3. 在香港出生在内地养育的双非人士的婴儿,他们也是香港人!

不合理。

我觉得有点借着民粹干坏事的意思。
虽说明面上是满足本土要求,有可能真实的原因是内地大企业游说给压力所致。
香港虽说自治,但和别的国家不一样,最大的优势是自由港,背靠大陆,购物天堂,如果政府真的为本港长期利益着想,应该
鼓励更多观光客来消费,奶粉也是来香港的理由之一,港府可以透过税收来转移支付
到普通市民,而不是闭关自守,扼杀财路。

对于香港本地需求,可以给养小孩的家庭备案留一定量奶粉,香港政府有钱,真的可以在财政案中这样做。


合理。

港府理应首先捍卫香港居民的权益。


讨论香港这个政策有意义吗?
不如讨论讨论如何督促政府治理治理奶粉,提高奶粉入市标准,加大检疫检查力度,降低高标准进口奶粉的关税,刺激奶粉阿斗们振作起来搞好产业!
中国人能给国外和特供渠道提供放心奶肉菜水,我就不信搞出可以给娃娃喝的好奶粉。
我们交那么多税还要受这么多气,和东亚病夫那时代的屈辱感有什么差别!
与其和别人生气,不如好好搞自己的事。
知乎上这么多大脑袋浪费智慧在这种问题真是可惜!

强排这楼上说的"泱泱大国整天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连放心奶都产不出来——不种族灭亡已经很不容易了,还复兴个毛线呢。"


转述一位据称是香港学者的观点:
大陆人是一群蠢猪,交了那么多的税给政府,它既保证不了自己的国民最基本的食品安全,连宝宝的奶粉也保障不了,却不敢去问责收税的政府,而跑去追究一个毛都关系没有的香港政府,活该一辈子喝地沟油!
地址:周末段子荟萃 3-10


就我了解到层面,简单从限制离境影响到最终消费者分析

1香港本地消费者——这个肯定欢迎的,因为他们买奶粉更加方便(前段时间奶粉荒的时候,本地妈妈可以凭出生证打电话向奶粉商登记并到附近的万宁屈臣氏取货)

2深圳消费者——也没问题,深圳户口可以办理一年多次往返签证。一次带两罐,最多每两周去一次。看似麻烦,但以前不限制带两罐,经常去买的时候买不到。

3其他一次性购买多罐的消费者——这个就麻烦点了,比如说我有个广州的朋友,他是一次性买10-12罐,而后隔几个月再去拖粉。

4从所谓港货商店买的消费者——最大影响。走私集团通过水客的蚂蚁搬家把一罐罐奶粉拖过去,然后再分拆,到各大港货商店。现在限制离境,那水涨船高,绝对影响价格了。

就我2深圳消费者的身份,我是绝对支持的。如果不限制离境,根本不能顺利买到奶粉。


推薦閱讀:

如何報名CFA考試?
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是窮人無法變富的原因嗎?
如何提升個人經濟學素養?
2016 年有哪些讓你深受啟發的經濟學論文?
調研問卷數據錄入後,stata下清理工作應該如何完成?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哪些?

TAG:经济学 | 市场经济 | 香港限购婴儿奶粉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