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的兩次大規模引進外來辭彙具體是怎樣的?

聽袁騰飛說過漢語的兩次大規模引入外來辭彙,一次是玄奘帶回來的佛經;一次是日語的大量引進辭彙。

在網上搜索沒有詳細介紹,哪位能夠詳細介紹一下,或者推薦幾本介紹這方面的書籍?


恩,答案可能比較長,我儘可能簡單吧~

一、要說清楚中國大規模地引進外來辭彙,就要先看什麼叫做外來詞。不同的語言學家對其分類也各執己見,我們先來看所有的種類:

(畫圖累死了~~)
1、廣義外來詞:包括上圖所有
2、次廣義:黃色區域(字母詞+外來詞2)
3、狹義:除直譯、意譯、借形的黃色區域
各種版本的現代漢語中也只是從廣義外來詞中截取部分,而且截取部分都不相同。

二、發展歷程(對外來詞的幾次大規模傳入的研究更是亂作一團~)

外來詞傳入中國最早在先秦兩漢時期。

關於外來詞的發展,根據歷史分期,國內的語言學家分為好幾個流派:二分法(李行健),三分法(王力),四分法(湯志祥),五分法(高名凱),六分法;每個流派里具體時期劃分也有很多分歧。

值得一提的是,斯維特蘭娜·卡爾瑪耶娃曾經通過對比俄語和漢語辭彙的異同提出了漢語外來詞引進的四個時期,及四個高潮期

一是受少數民族語言影響的漢代;

二是佛教盛行的唐朝;

三是受西方思想影響的清朝末期和中華民國初期;

四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後

下面根據史存直(1989)對漢語譯詞和借詞的「五分」分期說一下外來詞引入的高潮期:

一是外來詞來自匈奴和西域時期;

如:駱駝 獅子 石榴 苜蓿 單于等

二是來自梵語時期;

如:佛陀 羅漢 閻羅 魔 沙彌 禪 劫 剎那 蘋果 琺琅等

三是來自蒙語、滿語時期;

如:蒙語喇嘛 衚衕 站 戈壁,滿語薩其馬 等

四是鴉片戰爭前時期;

五是鴉片戰爭以後時期。

這段時間歐美地區的辭彙大量引入,日語借形詞也大量增長。(與革命和政治密切相關)

當然,還有20世紀下半葉俄語詞大量引入。(與政治密切相關)
香港粵語外來詞成為普通話。(如華夫,曲奇都是英語的粵語發音。)
近代大量英語外來詞。(辭彙多為科技經濟生活辭彙。)

所以,袁騰飛說的兩次大規模引入外來辭彙。。。。。。
至於書籍,上文提到的幾位語言學家關於辭彙的書籍都可以一看~(書目的話,看心情和天氣吧~)


粗枝大葉了解一點點
佛經中好多詞就是當時引進的,例如浮屠?浮圖?具體那個字不太確定,但有瞅過寺里的的佛經,個人感覺音譯的比較多,或者說至少沒有現代漢語的意義
日語的引進就對現在的漢語產生深遠影響了,大到官方術語,小到街邊小吃,書面語,口頭語都是由日語引進而來,主要是由於留日學生的翻譯引進以及日軍在華侵略統治下影響形成的
但我覺得漢語大規模引進外來語不止這兩次,任何跟外族以任何時期的交流都會一定程度的引進外來語。最能想到的是清朝之前,誰知道戈什哈,巴圖魯是什麼意思啊
歡迎指正


先佔坑,回頭貼我的論文


推薦閱讀:

有什麼詞語原來跟現在的意思恰好相反?
你見過最美的古漢語辭彙是什麼?
漢語有沒有哪個詞形容藍色"茂盛",如蔥翠形容綠色?
「馬虎」這個詞為什麼沒有遵循 33 變調原則,變為 T2T3 調,而是 T3+T0 的組合關係呢?
市面上的英語詞典那麼多,選擇哪一本最適合自己?

TAG:文化 | 漢語 | 辭彙 | 佛經 | 現代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