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書籍的封面很多都用藍色?為什麼都用「線裝」而不用「膠裝」?
12-27
線裝出現的並不是很早,用所謂的「膠」(按照粘貼藥劑理解吧)其實更早一點,當然不是現代那種 。現代的膠和過於酸化的紙張,導致現代書籍的壽命和古籍壽命完全沒法比。
在線裝出現以前,用到粘貼劑的大概有這麼幾種:- 捲軸裝:3-10世紀的主要裝幀形式。基於紙本說,紙本從現存的藏經看,有的是將印好行格的紙一張張接起來,就是粘;
- 旋風裝:按照黃永年先生《版本學》裡的理解,和經折裝非常接近的樣子。
- 經折裝:把連接成長條的經卷按一定寬度摺疊起來,又稱梵冊。粘接需要用漿糊;
- 粘葉裝:佛典的一種裝幀形式,將書葉對摺,書根塗上漿糊,一疊一疊粘起來;
- 蝴蝶裝:和現在的線裝反著折,書腦處需要粘貼;
- 包背裝:摺疊方法和線裝一樣了,書腦處或訂紙捻,再把書衣裹在外面,是要粘的。
總體來說,傳統古籍用的膠都是便於清除的,換言之,都是可以拆開重裝的。蝴蝶裝時代的書,到了線裝時代就多被修繕重裝,這也是蝴蝶原裝保存極少的原因。
相關可參考杜偉生老師的《中國古籍修復與裝裱技術圖解》
- 用藍色(準確說是靛青)跟當時的染色工藝水平有關。
與內容表達之類的關係不大,所謂的」色彩象徵「推斷更是牽強。(想想瓷器的紋飾?)
植物染料也是我國古代染色工藝的主流[1],布料和紙張染色一般使用的也是植物染料,最常見的是用蓼藍做成藏青或靛青染色[2]。
- 因為書籍裝幀用的膠水(即化學合成類膠)是現代才出現的。
線裝是明朝中葉出現於明朝中葉,其實更早時候的包背裝、蝴蝶裝、冊頁裝(旋風裝經折裝都算是它的過度)才是主流。之所以你看到的都是線狀,除了更易保存之外,跟明清時期書籍印刷數量大幅增長也有關。
------------
[1]另外常見的還有:赤——茜草 紅花 蘇枋;黃——槐花 薑黃 梔子 黃檗;黑——五倍子、蘇木等等,青赤黃白黑共同構成的中國原色稱為「五色」,是中國傳統色彩體系的根基。
[2]「終朝采藍,不盈一詹。——《詩經·小雅·采藍》」和「藍,染青草也。——《說文》」中所說的「藍」,就是指的蓼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