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人生中第一篇論文是什麼體驗?

好吧,沒想到我提的問題會有這麼多人回答,那就厚顏無恥地自己也回答一下。題主有幸大一暑假開始和老師做項目,當時的老師也是第一年教書,比較鼓勵學生,我在大二上學期末的時候,有天晚上(或是中午)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個場景與我正在做的問題非常相關,醒來之後就發現那是一個可行的想法。回家過年那十幾天就把想法給實現了,後來老師說可以發篇EI檢索,第一次投,什麼都不懂,英語寫得爛,格式也爛,就被拒了;後來和學姐一起仔細修改了一下,又投了一次,中了。從有想法,到最後收到錄用通知,前前後後正好花了一年的時間。總結一下:好好睡覺。


天文系學生。本科階段發了兩篇apj,一篇四作(其實總共就五個作者),一篇一作,也算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了。

第一篇是四作。那篇屬於意外:當時我本研的工作已經做完了,大三下就開始寫paper了,但是老闆讓我等一下GAIA的數據,於是就一直在磨,GAIA數據出來後又讓我研究convergent point method(一種用星團中的恆星的運動來確定星團的距離的方法。悲催的是最後發現這方法對我們的研究沒什麼卵用,在paper中也沒用上),一直到美帝那邊開始申請我的paper還沒寫完。我老闆估計覺得有點過意不去吧(如果不用GAIA的數據估計十月份就能發出來),覺得沒有paper對我申請不利(其實那時我已經打定主意申請日本了,競爭並不是很激烈),剛好組裡有個博後有快做完的工作,不過差了一步確定星團中的年齡彌散,而我的工作剛好是做前主序星年齡的測量以及用MC模擬來研究星團中恆星的形成歷史的,老闆便讓我幫忙寫了個程序跑了一下騙了個N作。

Paper的鏈接:The Low-mass Population in the Young Cluster Stock 8 ,我負責的是文中第四節的內容。工作的內容說多不多,說少倒也不算少,所以好歹還是混了個四作。

這篇算是我第一篇論文,但接收後我也並沒有特別的感覺。在投稿、回複審稿人的意見的時候我完全沒有參與,說實話,到現在我對這篇paper都有種疏離感,不過它倒是在我申請文部省獎學金的時候派上了不小的用場。

接下來介紹第一篇一作(估計題主想聽的也是一作論文吧)。一作那篇paper從idea的改進到寫程序到寫論文基本是我一個人完成的。我是大二下期末進的組,一開始老闆給了我一個思路,但是我用一個學期跑了好多次模擬,發現這思路完全走不通,每次去找老闆報告的時候都滿心絕望,後來發展到除了在組會上划水以外也不怎麼去研究所工作了,連續兩個月不去單獨找老闆報告(後來老闆說他其實當時以為我會quit掉)。過了一陣子,估計覺得這樣磨下去不是辦法,老闆找到我說we can try to submit a letter,不過按照那時的結果,且不說會不會被拒稿;即使接收了這也會是我羞於提起的工作。那段時間我都很認真地考慮以後不搞科研,考個什麼會計證之類的東西,過些老婆孩子暖炕頭的生活(當時我還在知乎上關注了一堆金融經濟方面的答主)。後來有次上完核天體物理,無聊的時候看了下構成我的工作的基礎的那篇paper,突然留意到一句那篇論文的作者很隨意提到的一句話,順著那句話我改進了老闆的思路,提出了一個physically reasonable的模型,而且模擬跑出來的結果和觀測符合得非常好!那周的組會上我就介紹了我的模型,還和老闆argue了一陣,後來又花了差不多兩個月才說服了老闆接受了我的模型。最重要的是那段時間arxiv上掛了一篇paper,裡面有個圖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於是我花了一陣子就把整個工作的邏輯理清楚,把所有要用到的圖都畫好了。

接下來便是寫paper。老闆給了我一個大綱(其實是每一節的標題)讓我自己往裡填東西。可能平時看的都是英文期刊,教材也用的是外國的,寫paper的時候沒碰到什麼語言上的障礙。寫完後老闆也沒怎麼修改,幫我polish了一下就投出去了。

因為大四上的時候我還有好幾門通選課和專業課(早年選課的時候太作死),而且還在肝畢設的課題,一直拖到一月份中旬才把paper投了出去,審了五個星期審稿意見才下來。審稿意見沒什麼特別,比較中肯,而且審稿人對我們的模型評價比較高,不過因為拖延症我們拖了好久才回復,一直到5月8日才接收。接下來便是雜誌那邊幫我們polish,還有確認什麼的,到了六月份差不多七月才正式發表出去。

Paper的鏈接:Age Spreads and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Age Estimates in Upper Sco

最讓我高興的是這篇paper並不水(其實我寫paper捋思路的時候就已經很確定這份工作會很有趣,雖然我並不覺得這是final solution)。把paper掛上arxiv當天老闆就收到英國一個組的郵件,說他們組裡也有個研究生在按照和我一樣的思路考慮這個問題,不過被我們捷足先登了,我老闆跟我說"he"s a bit jealous",還給那老兄回信說「我們這裡是本科生做的喲,而且這還不是他的畢業論文喲」,臉上是根本不掩飾的得意洋洋;一個月後就收到ucb一個教授的郵件(Steven Stahler,這老兄應該是我們這領域最權威的人物之一),他認為我們的模型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比以往提出的方案都far more plausible。

這兩篇paper算是讓我在天文學界有了一小塊立足之地,不過我很確定這不過是我運氣好:第一篇是老闆大發慈悲送給我的;第二篇...如果當時不是瞥了一眼那篇paper,現在的我估計就在老家幫小公司做些偷稅漏稅之類的活計了吧(苦笑)。而且不說NS,PRL大神滿地走的知乎,我們下一級就有6、7個同學已經快要有第一篇一作了,還有兩個哥們手上已經有三份能夠投出去的工作了,對比起來我還是太弱雞了。即便如此,這兩篇paper依然給了我很大的信心。雖然我畢設跑去做超新星了,而且做畢設的時候也碰到過絕境(當時覺得自己的工作實在太挫,能不能畢業都是未知數),不過和沒有paper的時候不同,我沒再考慮quit的事了,畢竟有過一次的經驗後心理承受能力會強很多,知道科研碰到這種事情是很正常的,也就不會輕言放棄了。雖然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繼續做科研,但希望也能夠一直保持這種心態,走一步算一步吧。

P.S:當時畢設差點全面崩盤,連我的導師都很迷茫不知道怎麼搞,後來我意外地發現了一篇paper(說是意外,因為我現在也完全想不起為什麼會看到這篇paper),裡面有個圖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然後我又搗鼓了一下弄出了非常好的結果。現在已經在開始寫第二篇一作paper了。我個人的科研經歷給我的啟示是:對我這種弱雞而言,沒事多看paper看看別人怎麼考慮問題極其重要!


只做了幾天掛名的文章應該算不上第一篇文章吧。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文章是大四上學期弄的,那時候剛交完申請也沒啥實驗可做老師就讓我算點光學探測相位(最初想法是引力波)的東西,算啊算啊發現好像在相同資源下是很難有聰明的方法有提升的(當然如果很容易就能想到那人家幾十億美元不都白花了。。。)。後來也算是了解了不少光學探測微小相位的方法,偶然中發現在已經發表的一些方案中我只要引入一個非零的初始工作點就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相干相消現象,給現有的方案提供了一個變種並有了量級上的提高(當然我算的都是最理想的情況,真正想實驗實現應該需要高超的技術)。

想法和公式都很簡單,不過結果還是蠻有意思的。老師就鼓勵我把它整理成一篇文章,主要的內容寫得很快,大概只花了一周。拿給老師看老師說我這寫得跟實驗報告一樣。然後就是漫長的幾個月的修改。

畢業後的暑假終於投稿了,投稿過程異常的順利,審稿人似乎覺得我這個簡單的改動很有意義,主要提了很多typo,沒寫清楚,符號/圖表的問題。。(改了很多次還是有疏漏。。審稿人畢竟專業)

然後在我博1的十一月,生日前幾天online。原子分子光學的入門期刊PRA,幾個月過去了居然還有兩個引用。

感覺還是蠻幸運的,因為想法實在太簡單(裡面的計算正常本科生知道idea一兩天就能重複),老師們的物理直覺還是很厲害的!


從14年直博入學到現在,終於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先上圖:

最大的感想:終於不用只是掛在別人的文章里了!咱也當了回一作,而且是個不錯的會議!
深層的感想:中了文章無疑是最大的鼓勵,意味著我一個人可以獨立進行科學研究並發表高水平的文章了。從確定研究方向到這次中稿,一年多了,我一個人在偌大的實驗室里苦苦掙扎,找不到一個可以交流的人。

「這位同學是我們實驗室搞遷移學習搞得最好的」,實驗室一個老師這樣對外介紹我。當時我就笑了,當然了我是最好的,因為就我一個人搞這個方向啊!我就是一個人在「瞎搞」。

羨慕那些有老師親自指導能討論問題的同學,羨慕那些隨手就是發A的實驗室,羨慕那些沒有雜活一門心思做研究的實驗室,更羨慕清華計算機系諸多跟我一樣也是14直博卻已經發了N多篇A類文章的大神。無比地羨慕。看著那些計算機類明星公司的招聘通知里寫著「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領域權威或頂級會議發表過文章的優先考慮」,是很發虛的!

我只是一個小弱, 來自一個很不起眼的本科學校,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學海無涯,卻總是期待著奇蹟發生。看著一篇篇ICML、NIPS、CVPR、KDD、IJCAI、AAAI被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學校的同齡人發出來,從原先的膜拜,到現在的感覺我也可以,這中間的苦痛和轉變又有誰能懂?

其實若只想達到畢業的最低標準,以我現在的水平應該說是綽綽有餘。可是人往高處走,任何一個真心想做好科研的人,誰不想發好文章?誰不想去頂會上做做報告?俗話說人窮志不窮,在科研里就是人弱志不弱。我知道我水平不行,我的環境也不行,但我就是想發好的,我不想草草了事。我正在把我這一生中最寶貴的青春獻給讀博,我要讓它如瀑布般澎湃、如萬花筒般精彩。

靠著這股子勁,不妥協,不放棄,在自己的道路上孜孜不倦。

靠著這股子勁,我成了知乎上機器學習搞得還可以的「小小V」,舉辦了兩次超過1700人參與的高評價Live課程,組建了超過100個國際知名大學和企業、400多人參與的機器學習交流群,在Github上貢獻了很多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很多後來者提供了幫助。也正是憑藉這些科研之外的東西,我吸引到了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以及清華的諸多牛人的目光。我要感謝他們的幫助!

所以最大的體驗,其實是鼓勵。雖然我還是很弱,但最起碼知道了自己能行、我的瞎搞是有意義的。有了第一篇還算可以的B,A還會遠嗎?

發文章以前,睡不好覺很正常。中了以後,也睡不著。為啥?雄心也好,野心也罷,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不辜負父母,不辜負自己。

還是那句話:啥時候發了ICML/NIPS/KDD,我就裸奔!

同時放上一些之前的相關回答:

王晉東不在家:PhD 第三年還沒有發 paper 是怎樣一種體驗?

王晉東不在家:2016 年你在科研上有哪些值得分享的進展和感悟?

王晉東不在家:科研搞不出來的時候,大家一般都會幹啥?

王晉東不在家:計算機碩士研究生做科研壓力大,覺得智商被碾壓,睡不著覺,怎麼辦?是否還有必要堅持科研?

王晉東不在家:研究生課題組太冷漠怎麼辦?


終於明白了中國的科研水平為何如此之低了。


一名在讀工科生。

沒想到人生中的第一次獻給的Paper卻不是工科專業領域的paper。那是一篇……IEEE裡面的教育學的會議T_T (IEEE FIE)。

發出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做 Teaching Assistant,準備了一些學生的數據,授課的教授心血來潮就把我加上去了。

我只能感慨:「這路子走得有點野」。


都讓開,這個問題我要回答!

我第一篇paper是在今年情人節當天收到PRA編輯同意發表的郵件的,

簡直是情人節的救星,一掃作為一個單身狗被虐千百遍的鬱悶。開開心心的過了一個情人節!


正在寫,給「孩子」提前佔個坑


雖然第一篇文章特別水,但是接收的時候還是很激動的。得高興了一周吧?

現在一作水文會議期刊加一起有二十來篇了,早已經厭倦了灌水。

建議大家灌水文章灌兩篇練練手就行了。灌水就像吸毒,灌多了就剎不住車了。垃圾製造多了,要不自己被熏死,要不就只有把鼻子割了。


馬上研三了。
人生中第一篇論文上學期被中文核心錄用。

但是,但是,但是,已經半年過去了還沒見刊……
現在的心情: 為什麼……這麼慢……

據說中文期刊都這麼慢,是真的嗎…哭…本來就只是中文的…申學校沒有任何競爭性…等到現在還沒發出來…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自己發了論文…


結果快出來的那段時間,平均每天上官網看N次審稿狀態,每天在手機上N次刷新郵箱。。


其實一直都沒什麼感覺,畢竟孩子不是我生的,雖然我冠了名。2333

一組澳洲導師一人寫了一段,然後把一作給我了,就因為我寫的核心程序……

感覺不管我以後會不會繼續走下去,這個學科已經有了我的一個小小的名字,這個大廈里也算有了我的一片小磚小瓦了吧。

想回悉尼接著給導師搬磚報答他。...?(? ???ω??? ?)?...


現在的感覺有三個:..
1. 跟別人相親的時候不用說自己0 publication了
2. 沒事就安利其他人引用一下我的文章
3. 覺得發的太low了,想來年繼續使勁發新文章


目前研二,今年六月底發了一篇sci,最大的感覺是開心爆了,終於達到畢業要求了!期刊沒接受之前心裡一直是懸著的,大修之後又有個小修,而且戰線拉得長,過程實在是難受。所以,收到接受通知的那一刻,真的開心爆了~(差點沒跳起來,哈哈)


高二的時候,由於學習競賽的緣故有了一點小小的發現,發了一篇中文核心。
少不更事,感覺發一篇文章可有可無,應該不及競賽拿個省獎。參加自主招生填寫簡歷的時候,壓根沒寫上去。面試自我介紹的時候也隻字未提。
現在這篇小文章躺在歷史的賬本上毫無用處,想想當初還不如把作者給家長,這樣評特級教師的時候也可錦上添花。。。


在自己好棒呦和好垃圾不想再看第二眼的狀態中徘徊,我管這種心態叫做薛定諤的論文。


十多行matlab代碼實現了大老闆的想法,頂刊給了六作,一共七個作者。

收到郵件的第一反應是:應該用Gmail或者校園郵箱的。

發出來的時候就一個想法:我成為了一個發過SCI的男人。

激動了好幾天呢。


因為改文章不勤快dropbox版本錯誤等原因和學長一起被老闆捉到辦公室訓到凌晨3點……

後來第一次文章被打回來又是類似問題又被訓一通

其實挺感謝被訓的經歷的,這讓我之後寫文章都特別仔細特別扣

未完待續


P大cs大三學生,去年10月份的一個idea,做了半年,投了vldb17,導師一作,我是二作,4月中旬出了第一輪結果,accpet+weak accept+weak reject,要求revision,6月初投稿第二輪,7月初通知accept。當時的心情真是很舒服,有一種自豪感,甚至想到下學期評獎學金終於有了一個加分項(hhh),又趕忙更新了個人主頁,把paper掛上去。

7月底,globecom結果出來了,我的一篇第一作者的paper中了,雖然只是一篇6頁的短文,但畢竟是第一篇第一作者的paper,高興了好一陣~

然而,到現在為止來美帝實習一個月了,還是沒有好的idea,我簡直要瘋了

我的抽卡技術倒是漲了不少~~


發表第一篇論文確實是件挺難的事情,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吧。

大二的時候申請到了大學生國創項目,拿到了一萬的資助。這也是鼓勵我繼續做完手上工作的最大動力。而且大二下的節能減排比賽國賽不順利,雖然校賽第一,但是後期發力不足,拿了國三,沒有去現場比賽的機會。於是也沒啥可分心的了,就拚命地做實驗,補數據。

到七月份的時候,師兄說你要趕緊寫文章了呀,下學期就開始搞挑戰杯比賽了,現在不搞論文時間就很急了呀。就這樣,數據沒搞完整就硬著開始寫論文了。第一次寫,沒經驗,師兄就讓我寫中文的。中文的寫起來快,而且邏輯錯誤容易糾正。寫了沒多久就寫完了初稿。然後就是漫長的修改和重新測數據。

巧的是,八月份的時候,有篇中文期刊《中國材料進展》的綜述邀稿。研究生大多看不上中文的論文,然後丟給我寫了。我就趁著暑假回家的時間寫了篇短小精悍的綜述。寫完改改就投過去了。當時心想,第一篇文章可能就是這篇中文的了。然而這篇論文真是糟心,最後慢慢道來。

轉眼到九月份了,新學期也要開始了。師兄也幫我著急了起來,十月份學校的創新杯比賽就要開始了,這也就是挑戰杯的預選賽,要有作品參加呀。所以那時候就很著急投論文了。當時也真得是挺大膽的,師兄和老闆討論後的結果是要投Science Advances。沒錯,就是那個Science的子刊。九月初,投稿了。果然不出意外,一個星期,編輯拒稿。之後到十月份,老闆又讓投Nature Communications。改了格式之後就投過去了。最後還是一周編輯拒稿,沒有送審。

兩次拒稿以後,終於放緩了投稿進度。我在後來的兩個月重新補充了實驗,把關鍵數據重新測了,補了誤差。就這樣到了16年末了,這時候老闆比我還要著急。現在的論文關係到來年3月份能不能拿出好的挑戰杯的作品。那時候我也要期末考試了,而且師兄也不在國內。老闆就找了幾個研究生一起幫我改論文,翻來覆去改了n遍,終於決定投稿了。之前兩次投稿,師兄是一作,我是二作,也就是共一作者。這次老闆知道挑戰杯的作品規則有變化了,不太認可共同第一作者了,所以這次他親自說服師兄,給了我一作。趕在16年最後幾天,12月29號那天投稿了,投了Advanced Materials。這一次終於送審了!!!AM的效率真是高,四個審稿人的意見不到二十天就回過來了。我天,拒稿了!四個審稿人的意見足足四千多詞,審稿人2寫的意見都快接近我論文正文長度了。而且就審稿人2意見不好。老闆一看,說這可不行,一定要appeal。然後我就用寒假時間補數據,寫回復。

就這樣寫到了2月份,當時我和師兄都覺得這篇論文要趕不上挑戰杯了。一次上廁所不小心遇到了老闆,他問我論文情況怎麼樣了,我說回復還沒寫完。他也著急了,說不行就先投個其他的期刊,appeal慢慢寫,這次意見還不行再appeal。就這樣,匆忙改了格式,把新測的數據補上去,然後投了Nano Letters。這次還挺順利,3月3號投稿,4月25號回了意見,大修。兩個審稿人,一個意見好,一個直接要求轉投ACS Catalysis。即使如此,意見也沒很難回復,補了實驗,加了有限元的計算。花了大篇幅回復了審稿人2的拒稿意見。但是這個時候已經要趕不上挑戰杯省賽了,因為沒文章,當時我也沒再擔任挑戰杯隊長了。可以說今年挑戰杯是最艱難的一次了,到參加省賽的時候文章情況都不理想,就一篇一作Nano Research和一篇指導老師一作,學生二作的Energy Storage Materials(新刊,沒收錄,沒有影響因子)。當時想著這個論文大概也趕不上省賽了,加上師兄也希望把一作給他。老闆同意後,就在回復意見的時候改了作者,我又變成了二作。不過真是命運捉弄人呀,在挑戰杯省賽決賽的決賽前兩天,6月9號的時候論文接收了。不過就算這樣,隊友給力,還是不出意外的拿到了省賽特等獎。

論文6月份在線發表了,到此這篇文論文也就告一段落了。

最後說說那篇中文的論文吧。明明是邀稿,我們上傳之後遲遲沒有送審,後來編輯還發郵件過來催稿。。。我也真是服了!最後一直到12月份這篇論文才被接收,發來了一個蓋著大紅章的錄用通知。

然而這個論文故事遠沒有結束。17年1月份,編輯發來郵件說本來希望以能源材料專欄發表,但其他幾個老師的邀稿沒到位。現在問我們是否急著發表還是等其他幾位老師的論文到位。於是我們果斷回復,希望在3月份之前發表。

然而,現在都8月份了,毫無音訊。


謝廖學霸邀請。

第一篇論文比較low,這個問題等我中一篇A類論文後再來詳答(PS:希望今年能中一篇)。


推薦閱讀:

想發電子通信類的論文,請問SCI、EI、IEEE是什麼關係?國際會議、期刊、快報又有什麼區別?
如何才算一個真正的科研人士?
讀研怎樣才有意義?
金融專業學生如何培養金融方面的素質?
寫論文引用維基百科是符合規範的做法嗎?

TAG:學術 | 研究生 | 博士 | 論文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