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作為一本小說有什麼缺點?
提這個問題是因為看這個小說的糟糕體驗和極高評價產生的衝突,不吐不快,這本小說看得時候非常惱火,做為一個普通意義的讀者,看書的時候我是認真地對書中人物傾注了感情的,看完第一章我認為文德嗣是主角,雖然他是一個有明顯缺點的普通人,我喜歡他,我想看他未來有所作為,展現抱負實現人生理想,想看他的各種喜怒哀樂,想看他跟高老爺之間或彼此支持共創大業,或各懷心機相愛相殺,我也喜歡幾個小夥伴,等著看他們共同致富,彼此扶助,一齊應付各種危機,這一切在開頭幾章還不錯,基本滿足了我的期待,但是很快他們消失了,不曉得幹什麼去了,作為一個有耐心的讀者我會立刻棄文嗎?不會,我決定在等待這幾個小夥伴再次出場的時間裡把郭逸這個小公務員為重點關注對象,後面,呵呵,大家都知道的,他很快也不見了,在這過程中我還喜歡過謊報田地數量的地主,他家的佃農,還有幾個女同胞,結果統統都不知道去哪兒了!!!不要說書里出場的人多,所以不好分配,出場人物多的書海了去,有他這樣的嗎?看完其實沒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我需要去看本盤龍之類的書來安慰自己。
補充一下,極高評價是各類推薦書的問題里經常出現也就算了,竟然還有人老外要是看到這本書會多驚訝,我想說,他們才不會看呢,這TM也叫小說!
硬穿越的「硬」——除穿越本身外,力求 社會、歷史細節和科技發展合理,盡量不開金手指。
於是——
別人寫的是一部小說,臨高 則是澳宋帝國 官方欽定歷史書——歷史活動是人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你見過只有 寥寥數人 載浮載沉 慣看秋月春風的歷史編撰?!
對於這部小說,我首先是拿他當科學技術史看的。我一直有個困惑:當代社會這些令人目眩的科學技術是怎樣從原始狀態一步一步發展出來的?農業問題或者說糧食問題是怎樣逐步解決的?農業、輕重工業、服務業是怎樣互動,怎樣螺旋發展上升的?在這些令人驚訝的發展過程中,個人、大眾、組織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這部書從某種程度上給了我部分解答。
其次,我也困惑於社會形態是如何一步步演進的,從「農民——手工業者——商人——軍人——官僚」這樣較簡單的社會形態,發展到現今這樣高度複雜、高度組織化、精細分工的當代社會,經歷了哪些事情?這本書也給了我部分解答。
最後,五百廢是怎樣克服自身的局限性組織起來的,不盡相同的利益訴求是怎樣取得互相妥協的?他們的指導思想、組織形式是怎樣演化的?社會精英和普通群眾是如何解決彼此間的矛盾的?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個人怎樣被「歷史的洪流」裹挾前進的,又是怎樣影響歷史進程的?帶著這些問題去讀這本書,我收穫了良好的閱讀體驗。
至於各個人物的發展歷程是否交待完整,那不是我關注的重點,有人說這是缺點,那就缺點好了,我不care!
RAmen!
缺點非常明顯呀,作為一本網路小說,總感覺目前這個更新進度,有可能會進宮。
嚴肅點說,這本網路小說創作的方式完全不同於現目前小說。
我簡單普及一下,由於有一年沒仔細關注了,說錯了請指正。
一開始是這樣的,有一群閑的鬧穿越的技術宅支持某位作者寫了一本群穿的小說。可是那本書的作者追求掌控力,加上價值觀的不同,導致方向的控制不受技術宅們所喜愛。於是那群技術宅就拋棄了那本書。(不寫書名作者的原因是怕引戰)
這時候吹牛者出現了,他決定將本書的走向和內容全然放開,由大家討論決定。自己只做串聯和潤筆。
討論的地方分為兩個,我混的地方在北朝(也就是新科動漫論壇)。問題是500眾(一開始只有十幾人後面發展起來了),各有各的想法,就算有論壇也很容易偏題歪樓。更何況,有太多醬油黨試圖加入,這樣方向和內容更不好確定了。
於是,有其他人想要入伙500眾必須要有投名狀,這成了默認的規矩。該投名狀就是同文,必須作者和元老們同意了才能錄取。我還在論壇上的時候,當時同文就有超過300篇了。前段時間看差不多有700了。
這就導致了本書的特點,本書不可能有主角。因為這本書是大家創作的,其次由於英才聚集,技術方面是沒問題的。但是好人是很難存在的,大家一般不喜歡光偉正的角色出現在某個人身上。然而也不喜歡被抹黑,就算是寫成反派也必須要有氣質。但這樣就越來越難寫了。
你知道作者有多難寫嗎?這麼多同文,文筆文風不一樣,這麼串聯?還要時間邏輯沒問題!情節還不敢隨便做刪減(畢竟都是元老)!就算同行業的元老觀點也有不同,更別說不同的價值觀了,人多了矛盾也多,要想辦法各種安撫暴跳如雷的元老非常難。更何況已經有好幾位元老被某些情節氣的脫離團隊了。
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創作網路小說,雖然吹牛在其中的貢獻是很大的,但也沒法改變這個事實。
現在我唯一的祈求就是團隊盡量不要散夥,作品不要太監。我好不容易才在起點上找到一個沒有主角,不裝逼打臉的小說,結果卻被說成是缺點……doge臉
抄同人都抄傻了,進了廣州之後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完全找不到重點,一個採生折割占的篇幅比甜港風雲和收田賦都大。稅制貨幣改革,前線戰事,古代城市治理等等哪個不比破案有意義得多,沒人寫這方面的同人,那隻能拿神棍當主線咯,誰讓人家同人篇幅最多
這個小說和傳統的小說不同之處就在於他的寫作初衷並非為了取悅廣大讀者,而是一個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社會閱歷的小圈子內部自嗨用的。所以說臨高沒有男一號,沒有男一號男性讀者就無法產生代入感,沒有代入感就無法產生共鳴。因為臨高的第一寫作目的並不是要取悅你等吃瓜群眾。話說那麼多文筆低劣劇情俗套的yy文有那麼多人去捧臭腳,為啥呀?無它,有代入感耳。反正中國人口基數大,只要內容爽總有人看。
臨高最有意義之處我認為是向讀者展現了一幅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壯麗畫卷。因為中國歷史上並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有許多東西你看人家起樓台、延歌舞,樓塌了和自己親身經歷是完全不一樣的。而臨高通過這五百元老和若干歸化民的視角將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新制度的建立舊制度的瓦解這一偉大過程的方方面面展現到讀者眼前,可以說是一本百科全書似的小說,而且難能可貴的是沒有說教相反還具有娛樂性。不客氣的說,就是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母國英國也沒有可以與之對應的優秀作品。
我個人認為如果把他當成一個yy爽文,臨高無疑是失敗的。這本書里的人物沒有一個是龍傲天,甚至沒有哪個算是人格完滿的正人君子。相反他們是一群各懷目的的猥瑣漢子,更像是我們每天接觸的身邊人,甚至就是你我。有些人讀小說是為了通過小說內容超越現實而不是回到現實。如果以一個歷史的高度來看臨高,那才能發現這本書的許多妙不可言處。有許多絕妙處恐怕也是作者一開始並沒有刻意營造但事後看妙不可言。
把臨高啟明最大的優點作為缺點。我服題主。
我知道的所有故事,只有這個故事踐行了偉大領袖的那句話: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沒有主角,因為他要描述的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異次元史詩。
最大的缺點是作者用同人的時候嫁接的不好。好的同人不是沒有,比如腐道長的,劉主任的,蘭度的,乳頭司令的,騎馬與打昏的。但是最近越來越呈現出亂入的趨勢。
什麼盧員外,鬧臨高,再到現在的巫蠱案。 下一章要寫兩廣地區的作戰也在徵集同人,但是目前看到的有關兩廣作戰的同人真的是看兩眼甚至看個標題就看不下去了。臨高的盤子大了以後很多同人作者本身就是抱著娛樂心態瞎寫的。作者抱著趕稿子的心態瞎攢。攢出BUG了再憋一個大招,發個補丁擦擦屁股。不過吹牛的本事也確實高,把崔道長明著面打劉主任臉的同人改的那麼和諧也不容易。
無他,樓主單穿小說看多了....................
我覺得吧,這本書作為小說最大的缺點,
就是它根本不是一本小說,
這本書根本應該被分類到行為藝術,
這樣就合理多了。
看這個小說按照你說的這種帶入人物是不行的肯定像你說的一樣看不下去。
你要想看下去。就要像觀察一個世界一樣。
本來那個世界是一個我們知道的樣子,故事我們已經看過了。
現在我們用個「小棍子」撥動一下,然後看看這一下以後這個世界出現了什麼樣的變化。
你如果能接受這種樂趣,那你就能看下去了。
或者你是個穿越歷史小說愛好者,現在接受不了這樣的,那就先別看,大量閱讀喜歡的穿越歷史小說,漸漸的發現能跟得上你口味的小說越來越少了,到最後書荒了。你再來看會有驚喜。
口味問題,不用糾結。
隨著臨高政權的鋪開。目前整體架構感覺吹牛已經把握不住了。進軍廣州部分寫的既好又不好。到如今不得不把軍事和治理的部分分開,這就是典型的把握不住結構,沒辦法整合穿越眾各個方面的進展,只好強行拆散。這麼一拆,臨高啟明已經不能當一部小說集了,要當成一系列同人作品來看待。但這樣前期的部分各個線條又只出現了部分,估計也沒人有興趣去拆開補全。所以非常割裂。
最後講講廣州部分的好與不好,巫蠱案如果是個單獨的篇章,其實很不錯。把新政權的統治,與衛生,商業金融,治安整治,與舊勢力上至士紳下至丐幫妓院的對立鬥爭,與大明土著市民的變化,通過明女案到巫蠱案串聯起來了,這是臨高在寫作結構上少見的布局,巫蠱案不止是巫蠱案,我們看到了穿越眾如何展開統治與社會改造,看到了歸化民如何進入臨高體系,看到了土著怎麼面對臨高,看到了舊勢力的對抗,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看到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組織理念的價值,這些都是臨高的重點價值所在,而過去往往是獨立分開,而不是情節串聯的。缺點除了裝神弄鬼,誇大了採生折割和那些亂七八糟的情節外,最大的問題在於廣州突然與世隔絕了,除了來幾個元老,臨高本地沒反應,廣東周邊地區沒有反應,大明沒有反應。直到吹牛獨立另開一篇軍事篇,才知道,看起來頗為精妙的結構布局,還是只做到了廣州部分。
不管是吹牛和同人作者的筆力問題,還是臨高本身過大的格局,總之現在的臨高,事業進展缺乏規劃。深入大明的幾位元老沒有消息,實際上進軍廣州,這幾位,尤其是北京的冷元老,是一定要出場來寫明朝的反應的,現在只能看軍事篇有沒有安排了。佔據廣州後,工業規模怎麼擴大,應該是要逐漸展開的部分。但風俗治理篇章里也毫無涉及。這個尷尬是吹牛和普通讀者的,資深書友和眾元老可以直接讀同人,但整合不起來,吹牛身為作者的意義在哪裡?
《臨高啟明》中的土著基本上定位為配角,除非和元老發生極為密切的關係,否則基本上都是各個事件的龍套,只在特定階段發揮作用,用完就丟並無不妥。這本書的主角是五百廢,五百廢真正寫丟的很少。
這樣的手法《西遊記》里多了去了,也沒見誰開除它的小說資格。
說缺點吧。1,我討厭文德斯等梗,搞得他們兩個好像是神似的,和500廢分割了。2,討厭吹牛現在就知道抄同人,幾乎不見原創內容了。3,討厭抄了同人不把後續搞完,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坑。4,抄同人就算了,問題更新還慢,一星期估計都沒10000字。匿了,估計沒人喜歡這樣的話吧。
「一個cod玩家評論到,hoi這種遊戲也tm能叫遊戲?」
言歸正傳,這個書里的毛病太多了:
鴻基挖出煤了,機械要一大堆,化工要一大堆,海軍要一大堆,海警要一大堆,外貿要一大堆,國土交通要一大堆,連基建都來要一大堆煤矸石,企劃院一按計算器,年儲量永遠是大額赤字,請問 @馬前卒 怎麼分這些煤才能讓大家不打架?哪天海軍不高興了,文總一個授意,海兵隊真進城搞倒馬運動怎麼辦?
高爐出鐵水了,於是陸軍訂了新的米尼槍,海軍訂了新的哈奇開斯機炮,化工口暗示機械口多搞幾台合成氨高壓反應爐還冶金的人情,商貿要搞全部機帆化,國土交通要修城鐵和汽吊,機械口自己要批量上蒸汽沖床和軸承增產,電力口要試製硅鋼和電機,請問上面那位怎麼安排生產?萬一不小心讓陸軍親兒子受委屈了,魏愛文張柏林去了文派怎麼辦?
新的難民運過來了。。。我就不說了。
北伐戰爭打下廣州城後要擴張,幹部明顯不夠用怎麼辦?有元老要南下走殖民地模式怎麼辦?有元老要歸隱百仞城,因為掌握知識被拉出來強迫工作怎麼辦?
問題太多了。
看來你還是不夠熟悉我國史學知名套路啊
有司,客,流矢,或曰。
懂了么?
首先回答問題,缺點巨多
情節分不清主次,如上面某個答案說法就是抄同人抄傻了。特別是有些技術文摘的真叫一個Ctrl+C Ctrl+V,稍微多點小細節確實出彩然而這畢竟不是一本指導手冊,真沒人會看那事無巨細的手把手教學
人物塑造有問題,就算本書不在乎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聯繫,塑造出來的人物至少也要有鮮明特點吧。看作者寫部分醬油元老真的難受,各種想讓他出彩又無處下手,還不如一筆帶過別出現人名。如果一個小角色的出現是帶著使命感的話,直接給他張臉譜,比寫成本時空身邊的人好得多。
上面兩個毛病其實都可以拋鍋給協調同人文有難度,可是到政體政策方面,真就暴露了那政府工作報告的功底,在第三次全體元老院大會上尤其明顯。
但是瑕不掩瑜,這書不合你胃口的原因不是因為這是本描寫群像的小說,群像小說多了去了,冰與火之歌我覺得就合你胃口
這本書根本不關心人物本身的塑造,他關心的是500廢構成的社會與舊時空的碰撞。這種碰撞超出了一般小說,有一種現實意義。但想把這種碰撞完美表現在人物之間的碰撞實在太難了,我並不奢求作者能做得到我認為目前為止有兩點:
1,很晚都沒有讓元老敞開吃豬肉,這個有點過於虐主了。已經很後面,元老院過手白銀以幾十萬記了,居然還沒有解決紅肉問題,有點不真實。
2,我覺得開局選擇帶機床的時候,居然完全無視了銑床。帶了剪板機,折彎機,鏜床,刨床這類越來越少使用的設備,反而通用的銑床,精雕這類機械沒有大量帶過去。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題主你成功地逗笑我了。
知道臨高啟明這類書有個裝逼的說法稱之為什麼嗎?
XXXX展開了史詩一般的畫卷~~~
題主知道《清明上河圖》的吧,快想想怎麼沒人吐槽該圖不如肖像畫的人物臉畫得清楚。
你的問題還是書讀得太少!
我想起一句話:一個人認為的主流,放寬了來看可能是非主流。
臨高啟明本身就是一部小眾作品,原因就是真正的主流更接近現在滿大街的腦殘爽文,所以你的體驗,或者說你的閱讀方式,只能代表你或你的人群,你知道什麼叫群像嗎?什麼叫做「這也叫小說」,世界上這樣的小說比你看過的書還多好嗎?
最後說一句,愛看看,不看就不看,早一點學會接受與自己想法不同的觀點也是件好事,不要以為什麼都得按你那一套。
利益相關:看完臨高啟明覺得大部分網文只能作為研究用而不是閱讀用的讀者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買的精裝的套裝書?
※如何在三百字內講完<<臨高啟明>>?
※《紅樓夢》里的人物關係圖是怎樣的?
※《紅樓夢》六十三回合中的占花名分別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暗示么?
※《紅樓夢》青埂峰下無才補天的石頭和神瑛侍者到底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