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代醫學總是強調新葯的研發,而很少提及如何巧妙地動用人體的自愈機制治療疾病?

標題欄寫不開,我就把全部標題先寫在下面吧:

既然現代醫學已經證實了一些疾病可以自愈,那麼現代醫學為何總是強調新葯的研發,而很少提及如何巧妙地動用人體的自愈機制治療疾病。

――――――――――――――下面是問題說明――――――――――――――――

既然現代醫學已經發現一些疾病可以自愈,為何現代醫學還是總強調新葯的研發,而對於如何提高與動用人體的自愈機制的研究卻比較少。對那些僅憑人體抵抗力就可自愈的疾病,合理的飲食與生活方式或許還可以提高患者對病菌的防禦功能了。一些自限性疾病就屬於這類。畢竟許多藥物都有抗藥性,對於許多疾病,現代醫學暫時只能對患者終身服藥。如果現代醫學能夠同時從兩個方向進行研究的話,這豈不是醫學的一場重大變革。


題主的問題反映了許多非專業人士對現代醫學和國內醫療現狀的認識,以及一系列的誤區,原始問題中表現出的心態實在是太普遍太典型了。

下面我找的這個問題原始的描述:

既然現代科學發現了許多疾病可以自愈,如果巧妙地利用了人體自愈機制不也是高明的醫術嗎?如果對付病毒類的疾病當然是消炎藥、抗生素好。如果是免疫系統,西藥未必好。關於免疫,西藥確實遠未達到盡善盡美。而且許多抗生素都有耐藥性。但現代醫學證實了疾病能自愈,那麼深刻描述出這個自愈過程也是重大的科學發現。我只想問一句,現代醫學的主流研究/科普為何總是強調新葯的研發,而很少提及與深入研究對自愈機制的巧妙應用。倘若我們真的對人體自愈機制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然後巧妙地利用人體的免疫力,通過自然治癒的方法治療疾病的話,那麼人類就可以儘可能地避免一些藥物的耐藥性。這裡我並不否認人體對疾病的自愈是有限的,我想強調的是對於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就能自愈的疾病,可以考慮一些其他的有效方法,避免藥物的耐藥性。如果中醫的某些療法就是契合了這個自愈過程,順應天道巧治人病,那也是可以為現代醫學所借鑒的。

因為之前我寫過一個較高贊的回答
有哪些自愈性疾病? - 方可的回答
這次正好有必要對這個回答進行一些補充說明。題主的問題有許多許多角度可以回答,我的回答可能也和其他答主的答案有一些重複。首先直擊要害地說一些關鍵的問題。

了解發病機制對治療一種疾病很重要,疾病的分類很多時候就是按發病機制進行的。了解越細,劃分也就越細。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發生機制和轉歸,自愈過程的機制也是有區別的,沒辦法一概而論,沒有萬能的提高自愈能力的方法。比如說,一個感染性疾病,和一個因為生長發育不完全的疾病,它們的自愈過程從性質上就是根本不同的。感染性疾病的恢復過程,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人體的免疫系統。生長發育相關的疾病,其恢復過程可能主要不會涉及炎症反應和免疫系統,而與細胞分裂和激素調節關係更密切。
此外,題主說的「抗藥性」,常常是針對感染性疾病來說的,病原體耐受了藥物,所以沒法被殺死。而我們最常見的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的,往往不是感染性疾病,更多的是一些代謝相關的疾病,和年齡相關,比如2型糖尿病,或者是一些體內物質合成不足,需要長期補充的疾病,比如甲狀腺功能的減退。這類疾病,可能存在藥物「耐受」一類的現象,這和我們常說的抗藥性,根本不是一回事。
對病原體耐葯的方式,即便是藥物不進步,也有一些辦法去盡量解決,比如病原學檢查、菌培養、耐藥性檢測、規範足量足療程用藥、恰當的升階梯降階梯治療、規範畜牧業抗生素使用等。如果面對現實的話,我們應該知道,迄今為止,直接針對病原的治療仍然是目前最佳的選擇。未來新的治療手段還正在研究之中。
相比之下,對這些感染性疾病,人類已經試著用自愈的方法扛了幾千年甚至更久,但是還是沒有摸索出特別好的應對辦法。《傷寒論》作者張仲景,可能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當時,他不僅是一位醫生,還是一位官員。他舉孝廉入仕,官至長沙太守,社會經濟地位很高。他要是穿越到現在,可能會變成一位著名的感染科醫生,兼任衛計委乃至省政府的某些領導職務。但是他在書里寫到「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這種社會經濟地位,這種相對較好的生活條件,連自己的家人都救不過來,當時醫療能力的無力可想而知。因此,他的工作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值得稱讚的,但是原原本本把他的東西放到現在用,就沒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了。真是瘟疫流行,沒有消毒隔離,沒有病原學檢查和針對病原學的治療,是沒法有效治療的。而這恰恰是某些人看不起的「對抗醫學」。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員,在漫長的演化歷史中,要活到現在,離不開改變自然、對抗惡劣環境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自愈能力並不是想提升就能提升的。比如,嬰幼兒和兒童骨折恢復很快,恢復效果很好,甚至肢體一端複位後比另一端短2cm,通過生長發育仍然能長回去,達到兩邊對稱。對於成人,就做不到了。決定自愈能力的一大重要因素是年齡,換言之,是衰老。而衰老是醫學中的一大難題,人類很難擋住歲月的腳步。真正被證明能延緩衰老,乃至讓人長生不老的方法,其實少之又少。
補充一些相關案例:現在有研究認為二甲雙胍能延緩衰老,而它本身就是個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2型糖尿病就是中老年時才發病的,這其中可能有許多問題等著人們去研究。還有一個可能的「抗衰老」的方法,是輸血。有科學家正在嘗試把年輕人的血輸給老年人,以此減慢衰老的速度,但是這個方法仍處在研究階段。

人的自愈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自限性疾病常常有一定的自然病程,但是我們很難找到辦法縮短病程。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的自然病程常常需要一周,比如麻疹的潛伏期一般在10天左右,之後自然病程是發熱3-4天,出疹3-4天,消退3-4天,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能縮短這個自然的病理過程。自然病程,本質上就和人的生長發育遵循一定的年齡規律一樣,如果沒有致病機制研究上的突破,是很難打破的。揠苗助長是不可行的。大葉性肺炎也是自限性疾病,但是直到有了抗生素,才能縮短病程,但是這時治療的主要目的已經是針對病原體,而不是提高人體自愈能力了。

有些自愈能力是可以提升的,這些簡單易行的辦法醫學上一直在使用,但是因為太簡單了而常常被忽視。比如充足的睡眠、良好的飲食結構、心理健康可以促進疾病的恢復。有一些人體的自我修復過程主要在睡眠時完成,食物是人體合成物質的原料來源,心理健康是影響人恢復的重要因素,比如精神緊張會糖皮質激素的水平,進而影響人的健康。不論門診還是住院,醫生都可能對這些問題給出建議。比如說,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或者一些長期蛋白尿丟失大量營養的患者,如果沒有特殊理由,醫生都建議患者在能吃的情況下盡量吃高質量的蛋白質,補充大量的能量。對於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化療期間除了要患者補充營養外,化療葯還要間隔一定的周期再給葯,這就是為了讓患者的身體進行一定程度的修復。然而,有的患者出於某些理由非要吃素,這自然對恢復是不利的。

還有一些促進自愈的因素需要外部環境的調整,比如我之前寫的關於傷口癒合的回答。
處理傷口的各種藥水有什麼原理及其注意事項? - 方可的回答
裡面強調了,傷口要保持清潔,這樣才能提高癒合能力。還有一點,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高血糖的情況下傷口易感染,不易癒合,所以降血糖能改善傷口的癒合。我也指出了,目前醫學上並沒有廣泛使用直接加速細胞分裂以促進傷口癒合的藥物。主要都是依靠維持外部環境來提高癒合效果。因為技術上講,想直接提高細胞分裂速度很難。即便有這種技術我們還要考慮經濟學問題,即這個東西貴不貴,值不值得用。

人的自愈過程中可能出現許多瑕疵,相關機制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有些疾病不用藥物只依靠自愈能力是對人不利的。例如,傷口癒合可能有瘢痕組織的形成,可能會留下不美觀的傷疤。免疫系統可能會清除病原體,但是繼而可能造成其他的自身免疫相關疾病。免疫系統不僅會攻擊外界病原體,也可能會錯誤攻擊人體自身,比如鏈球菌感染後,可能會出現腎炎、風濕性心瓣膜病。至於有些病,如果有辦法直接針對病原體進行治療,就沒必要等自愈,比如細菌感染引起的肺炎。還有些疾病如果依靠自愈,可能在病程中有一個加重期,而藥物治療可以直接阻斷病情的加重。比如帶狀皰疹當然是自限性疾病,如果在發病早期用抗病毒藥,就可以減少疾病的嚴重程度,改善預後。

有個值得一提的恢復機制,就是發熱。發熱是人對抗病原體時常常出現的一種重要機制。一方面,發熱可以使免疫系統有效地對抗外來的病原體,甚至變溫動物在遇到感染時都會傾向於待在較高溫度的環境。另一方面,它的可能的弊端包括熱性驚厥、脫水……等等等等。人們把發熱視為疾病的一種典型表現,許多人對它避之唯恐不及,總希望馬上退燒。確實有人嘗試過用發熱療法治療疾病,比如朱利葉斯·瓦格納-堯雷格。他曾用發熱療法治療麻痹性痴呆(一種梅毒的類型),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個療法在一些患者身上有著良好效果,但是還有許多患者在治療後複發了,另外,更有一些人直接死於發熱。所以,這種治療技術在倫理上也引起了爭議,後來在青黴素等抗生素髮明之後,就被徹底淘汰了。

關於提高人體的自愈能力,幫助人從疾病狀態恢復健康,擁有更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還有一個專門的學科,叫康復醫學。這個比較年輕的學科,可以負責許多工作,也許與題主期望的有一部分吻合之處。比如,一個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嚴重受限,無法走路,可以去骨科做關節置換的手術。然而,僅僅依靠手術是不夠的。術前準備和術後恢復期間,都可以讓康復科醫生參與,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提高關節周邊的肌肉力量,適應新的人工關節。相比那些術後活動很少的患者,這些經過正規康復訓練的患者恢復效果普遍好得多。康復醫學有許多技術手段,比如物理療法和運動療法,適用於運動損傷、神經系統損傷等領域。並不是只有中醫或者其他替代醫學才可以做理療按摩這樣的服務,現代醫學同樣有提供類似服務的學科設置。雖然公眾對康復醫學常常不太了解,但是現在的大型醫院裡應該都會設置或準備這一科室,可以幫許多患者解決相關問題。

利用免疫系統的規律防病治病,這方面的最典型案例是疫苗。疫苗的機制並不是在發病後加快恢復速度,而是讓身體提前能識別病原體,在接觸病原體時能及時產生大量的抗體。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實驗中的免疫療法,是利用人體的免疫系統對異常細胞的識別和攻擊,來治療疾病的。但是,免疫系統是個非常複雜的系統,通過調節其中的一些環節,來達到我們的目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那麼容易操作的。目前證據強度很高廣泛使用的非常有效免疫療法不多見。

自愈能力並不等同於免疫系統,免疫系統的功能並不存在一個簡單的強弱劃分,免疫系統對人體也不是只能發揮積極作用的。免疫系統是一張複雜的網路(回答最後附圖說明),它要識別外界病原體、識別體內自身的癌細胞,進行清除,以維持體內的健康。如果這其中的一些環節出差錯,免疫系統可能錯誤地攻擊自身的細胞,或者對外界抗原做出過度反應,或者攻擊一些我們不想讓它攻擊的細胞組織。這對我們都是不利的。常見的案例,包括自身免疫病,比如類風濕關節炎、炎症性腸病、一部分的腎炎;過敏反應,比如各種花粉、食物、衣物、塵土造成的過敏反應,例如特應性皮炎、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排異反應,發生於器官移植後。
更有一些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臨床表現超出非專業人士的想像,比如皮肌炎,皮肌炎主要累及的是肌肉組織,而其中許多患者之後還會長腫瘤。一般人恐怕很難想像會有一個疾病,免疫系統一邊跟自己身體的正常組織過不去,一邊又對腫瘤放任不管。然而這種疾病也是真實存在的。類似的,許多自身免疫病的患者也很容易感染,他們的免疫系統專門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對外界病原體放任不管。這叫免疫力強還是免疫力弱?自愈能力強還是自愈能力弱?恐怕是友軍之圍吧?
免疫系統並不總是干好事的,這方面的問題,可以參考醫學免疫學的資料。「免疫力」只是一種大眾常用的俗稱,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可以直接測量科學概念。一個人如果飽受過敏的困擾,還有人說要幫他提高免疫力,且不說這個用法本身不是嚴格的科學術語,通俗角度理解也是很可笑的。具體的免疫功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結合患者的病情去具體評估,比如血常規中白細胞的數量、各類細胞的比值,淋巴細胞亞群的計數、抗體的計數、病原體的種類等等。

關於免疫系統的疾病還有些內容,我也無需重複打字,以前的回答粘貼過來:
請問有沒有一種病,只有中醫能治好而現代醫學完全沒有辦法的? - 方可的回答
自身免疫疾病在過去並沒有獨立的科室處理,而且疾病治療效果不好。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常常首先在腎內科(比如SLE患者)、骨科(關節炎、關節肌肉痛和關節變形)、皮膚科(自身免疫疾病常見皮疹)、眼科口腔科(乾燥綜合征)、血液科(血常規指標改變)等就診,非常分散。相比之下,中醫的一些植物葯可能可以改善癥狀或者改善預後,所以被人們信賴。
但是現在高水平的醫院都有風濕免疫科或者類似的科室對相關疾病進行治療,各個省市的最大的公立教學醫院也往往設有風濕免疫科,對這類疾病的治療效果大幅改進,治療選擇多樣,針對不同患者也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方案。比如類風濕關節炎可以用DMARDs類藥物長期控制防止病情進展,NSAIDs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控制急性癥狀,還有昂貴但是高效的生物製劑可用。中藥乃至植物葯只是治療選擇的一種,而且效果未必特別好,一些不良反應也被人們發現。植物葯療法即便作為一個現代醫學的治療選項,也未必有特別優勢。比如雷公藤是公認的可以治療自身免疫疾病的一種植物葯,但可以導致卵巢早衰,中老年人用沒什麼影響,青年女性用這個藥物治療,可能會損害女性的生育能力,不能滿足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意願。然而中醫界的許多人未必能充分重視這個葯的毒副作用,也沒有充分告知患者。這不論從治療效果還是倫理方面都是說不過去的。

醫學上有大量的針對免疫系統和免疫相關分子的藥物,比如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生物製劑、免疫球蛋白、疫苗、解熱鎮痛抗炎葯,這些藥物的存在,一方面證明,人可以有限度地干預免疫系統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表明,免疫系統是可能失靈的。這還表明,雖然生活方式干預對一些疾病的治療很重要,但是在調節人體的免疫系統時,同樣需要新的藥物,而不能單純依靠簡單原始的生活方式去實現。

如果題主說預防疾病,這很大程度上是公共衛生的責任。但是即便是公共衛生,很多時候的工作也是保持環境的清潔,在人群和自然社會環境層面殺死或去除病原體,同樣不是提高人體自愈能力。比如說飲水食物的清潔衛生,是通過減少裡面的病原體數量來實現的,而不是通過提高人體的自愈能力來實現的。
預防醫學是個非常成熟的學科,發達國家有大批的人投身於這方面的工作,公共衛生的水平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發達程度。雖然人們也時刻享受著公共衛生的成果,但是因為公共衛生的許多干預手段都是無形的,所以並不引人注目。在我國,相當比例的人一談到醫學,依然只知道治病救人,不知道公共衛生的重要。醫學院里公共衛生相關專業的分數也常常不如臨床醫學高。但是,真正能明顯改進多數普通人的健康水平、提高我們預期壽命的醫學門類和服務,主要是公共衛生。
我們也可以基於預防醫學的研究成果,針對生活方式,提出許多防病的建議,我以前的一些回答里也有涉及。
20歲, 有哪些良好的健康習慣需要養成? - 方可的回答
你有哪些內行人才知道的省錢訣竅? - 方可的回答
至於一些飲食鍛煉的具體指導,包括營養學、運動醫學等學科都有大量的研究。普通公眾能享受到的資源姑且不論,至少我們的運動員們就是這些研究的成果的受益者。而且,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當代,正確理解最新的預防醫學研究成果,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人們幫助很大。

另外需要談的一個問題是臨床實踐的問題。臨床實踐中,需要考慮效益成本比,醫生希望患者用生活方式調整的方法自愈,是完全可能出現的,確實不是所有疾病都要吃藥。醫生的處置是基於一些原則的,在一套原則下面,可能有很多套方案,有的葯吃藥,有的不要吃藥。這其中,有些是純粹的醫學理由,有些則是經濟理由也參與的。比如說下丘腦因素引起的繼發性閉經,醫生完全可以建議患者調整作息,而完全不用給患者建立人工周期來恢復正常月經周期。但即便是建議人工周期的藥物治療,也並不是錯的。而另一些情況下,即便有的疾病能自愈,積極採取一些證據強度高的治療,及早使用藥物,可以改善預後,對患者也是大有幫助的,比如帶狀皰疹。這其中需要醫生患者進行充分溝通,權衡利弊來實現。
至於一些疾病濫用藥物的問題,很多是中國特色的問題,依託於一定的社會經濟背景和醫院的經營模式,比如以葯養醫。因為以葯養醫,所以可開可不開的葯,醫生常常有更多的開藥的激勵機制。像莆田系的經營模式,更是和醫學沒多大關係,拿這類掛著醫院名義的詐騙機構去論證問題,毫無說服力。
順道再安利一個以前的高贊回答,這裡儘可能全面地解釋了技術進步和醫院經營的問題。
現在看病為什麼貴?是醫院交稅嗎? - 方可的回答

此外,藥物的作用並不只有對抗。藥物並不意味著不重視自愈,用藥物治療並不與自愈矛盾,治療過程是需要二者共同參與。在許多疾病的治療過程中,藥物負責關鍵環節,自愈過程負責其餘大部分環節。比如,一些抗生素只能抑制細菌生長,並不能直接殺死細菌,其他的工作還要交給免疫系統。
現代醫學的進步離不開藥物研發,更新更好的藥物雖然短期內可能更貴,但是可能達到一些前所未有的效果。而且即便是改進自愈能力,到頭來也離不開藥物的幫助。原始的那些提高自愈能力的療法,功效非常有限。預防醫學,雖然能在人群層面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同樣不能代替個體發病後的治療。預防和臨床二者不可偏廢,就如預防火災的措施再好,我們也不能讓消防員都下崗一樣。

最後不可不談的,是所謂的「調理」身體的問題。雖然許多草藥或者天然藥物療法聲稱能基於一種所謂「整體主義」的視角對人體進行調整。但是究其實質,這些治療用的藥物里,有效成分依然是一些天然的糖皮質激素、解熱鎮痛葯、其他類型的激素、免疫調節劑等,究其本質,其治療疾病的機制與現代醫學並無明顯不同,只不過是換了一套原始而含混的整體主義、活力論的話語去描述而已。這些所謂的整體主義,本身證據不足,也沒法用科學途徑去對調理的效果進行觀測。人對事物的觀察,註定都是對局部某些重點信息的觀察,人沒法直接全知地感受一個事物的「整體」,而只能有選擇地關注一些重點問題。雖然有人標榜自己可以名義上對事物的整體進行一些調整,但是這類操作的實質仍然是含混不清的,人們只能操縱一部分變數,對於整體中其他變數的情況,他們同樣沒有有效的辦法去觀察和掌控。
對於一些藥理作用很廣的藥物,它們對人體的作用同樣是多方位的、複雜的、整體的,最簡單的例子是阿司匹林,可以抗血小板預防血管疾病、解熱鎮痛抗炎,甚至還可以預防一些腫瘤。這樣的藥物還有很多,比如糖皮質激素、二甲雙胍、一些降壓藥等。但是,在具體的醫療情境中,醫生仍然需要關注一些最關鍵的問題。科學意義上的「整體」,仍然離不開對局部具體細節問題的把握,仍然需要具體的測量指標。比如,如果一個孩子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我們至少也得測一下他的淋巴細胞亞群數量,測一下他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或者證明他感染了一些一般人不容易感染的病原體,才能下診斷。不然,我們並不能有效判定他的免疫功能低下。

理念上的巨人,未必不是行動上的矮子,個體化治療、調節人體自愈能力並不是靠口號喊出來的。更何況這些理念,並不是某些醫學所獨有的。追求個體和人群的健康,需要靠堅實的證據和普遍的療效說話。在缺乏真實實踐和可靠證據的情況下,理念的先進可以提供一些研究方面的提示,並不一定能轉化成真正的成果,因為現實的問題是非常複雜的,對生命現象的干預有時候很困難。那種含混、原始的調節自愈能力的手段,其實只是一種空中樓閣。僅僅用「應天合人」這樣的口號,是不能實現「壽敝天地,無有終時」「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目標的。

-----------------------------------------------------------------------------
9-17更新:找了一個國外做的人體內免疫細胞網路的大圖,圖中的細胞就是人體內各種各樣的免疫細胞。實在是查不到版權相關信息,僅在這裡分享一下。非生物醫學專業人士看到這張複雜的圖會不會覺得很震撼?
圖片出處:Immunologic Networks 2011


題主有沒有聽說過有一種東西叫「疫苗」。


這倆不矛盾啊,這兩年火的一比的PD1,原理就是關閉了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道保險,讓人體免疫系統能夠對通過這道保險假裝成自己人的癌細胞開火。

如果僅靠人自己天然的免疫系統的話,你憑什麼覺得你的免疫系統比猴子先進的多?那為什麼猴子壽命比人短那麼多?無非兩大命門:外來的太厲害打不過,家裡的裝的太像認不出。


你要是讀書少就謙虛點唄

目前最火的免疫治療,就是利用人體的免疫能力,消滅癌細胞。
基本原理說起來很簡單,但這簡單的原理,花了無數人才發現的。

癌細胞能夠攜帶某種分子,免疫細胞會誤認為它們是正常細胞,於是就對它們視而不見。
研發的新葯,就是把這個分子封閉,然後免疫細胞就能識別癌細胞了,就殺死癌細胞了

新葯的研發,也已經不像以前化學葯的研發了,不管什麼機理,只要能改善癥狀就行,先上市,再研發機理。後來這一招不靈了,越來越難找到合適的葯了。
現在就主要做生物葯,首先搞明白機理,找到合適的靶點,然後再開發對應的藥物。效果相當好,人類終於有能力控制癌症了(注意,不是治癒)。

你提問題的基礎都是錯的。因為你不知道,現在研發新葯之前,對疾病的機理做了多少深入的研究。不知道就說沒有,你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因為提及了普通人也未必懂。。。
實際上,許多疾病,就是人自身的自愈機制無法代償或代償過度攻擊自身。
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例如腫瘤疫苗里蛋白多肽疫苗可以增強腫瘤抗原肽與MHC Ⅰ類分子結合的能力,從而導致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應答的增強。
還有在許多免疫風濕病里(免疫系統攻擊自身抗原),利用TNF-α拮抗劑、IL-6拮抗劑抑制機體對自身對自身的攻擊。


題主你這問題提得漏洞百出,難怪被人群嘲了。

1. 你對葯的定義是什麼?你知道不同藥物的作用機理是什麼嗎?只有一種?還是很多種?什麼叫做"對於如何提高與動用人體的自愈機制的研究卻比較少"?

2. 你說說地球上有哪些疾病是"僅憑人體抵抗力就可自愈的疾病"?這些疾病需要終身服藥嗎?

3.你知道什麼叫失代償,什麼叫惡性循環嗎?如果是需要終身服藥的疾病,說明人體本身的生理代償機制已經無法保證平衡,在沒有外界藥物的干涉下已經無法正常工作了,這個時候你想通過好好吃飯好好運動來"自愈",這不叫醫學,這叫魔法。如果是急性病,病來如山倒,這個時候你還能正常吃飯正常運動嗎?如果你繼續熬,希望自愈,這個不需要醫學,這叫自然選擇,大地母親已經做到了,現在的人類都是幾百萬年熬過來的,熬不過來的早死了... ╮(╯_╰)╭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基因改造組裝超級人類,百病不侵,我們管這個叫科幻。

4.你知道預防醫學,運動醫學和流行病學是研究什麼的嗎?

5.什麼叫"抗藥性"(你是想說耐藥性)?這個說法適用於什麼葯,什麼病?

6. 你對藥效的定義過於狹隘。不要以為新葯的研發就是多往藥店貨架上擺個瓶子。新葯當然可以是比以前的葯治療效果更顯著,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目標。新葯可以是比以前的葯適用範圍人群更廣,可以是針對某些特定人群有效果,填補空白,或者是針對特殊人群效果更好; 可以是給葯途徑更加方便易行,副作用更小,更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可以是比以前的葯更便宜,讓更多的人用的起。誰說這樣的研發沒有必要?

總之,你對醫學了解太少,如果你深入了解一下現代醫學,你就會發現你問的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如果不研發,新葯不會自己從地里長出來。強調和不強調人體的自身修復能力,它都在那裡。
如果人體免疫力缺位了,比如艾滋病患者,這時候現代醫學一定會注意到它;如果人體的免疫力多管閑事了,比如器官移植,現代醫學也會注意到它;如果免疫力亂套了,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現代醫學當然也不會放過它。
現代醫學就是這樣明明白白的醫學,最大可能的擠壓了騙子們的生存空間。記得古時候有個人,全名「腦袋被門擠了的鳥人」,簡稱扁鵲。他喜歡打嘴炮,說他啥病都能治,他大哥更牛掰、還會預防疾病。其實他那個文盲大哥連瘧疾是蚊子傳播的都一塌糊塗,還到處宣揚螢火蟲的親爸親媽是腐爛的草。扁鵲被他的徒子徒孫們封為神佛,膜拜的不得了。


很好笑。

搞得像葯真的治得好你的病一樣。

其實說實話很多葯都是用來續命的…

不如你去看看嚴重免疫缺陷的患者們。

我把所有的最新最好的葯都提供出來也沒用…


請再次學習「代償」和「失代償」的定義。


瀉藥。
我這種半桶水老是被邀請來回答這種爭論性極強的問題,真是挖坑作死啊。
第一個坑:現代醫學有一個分支叫做預防醫學,雖然大部分強調的是通過一些客觀手段遠離疾病,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手段方法都是建立在深入研究人體免疫及修復機制上的。
第二個坑:之前有答主提到了,現代醫學還有個分支叫醫學免疫學,現代醫學還有若干治療手段叫做細胞修復(好像還不夠成熟)。
第三個坑:現代醫學研發的藥品,在醫保里有一個專門的分類叫做調節免疫功能藥物,裡面既有免疫抑製劑也有提高免疫力的東西。
第四個坑:生病之後的恢復期,醫生(或家長)一般都會叮囑加強營養,加強鍛煉,這就是在調到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和提升自身的恢復能力。
PS:挖了這幾個坑,其它的也挖不動了。填坑我更是不會了。


你為什麼對醫學免疫學這本書視而不見?


你怎麼知道新葯不是巧妙的用人體的自愈機制治療疾病?

很多葯都是靠人體本身的自愈機制,只是稍微幫忙推一把而已。

沒有人體的自愈機制吃藥管用嗎?艾滋病你聽說過嗎?


所有的有創操作(包括手術),沒有自愈能力,估計會是持續性出血傷口癒合不良


誰說沒有?免疫治療---目前腫瘤領域最熱門的新葯研發領域之一,pd1、pdl1都是剛上市的新葯。


所有的期待療法,保守治療,都是用到了人體的自愈機制。


你說的這些,中醫全部可以做到,他們就是調節人體平衡,甚至治未病呢。


外行提專業問題,容易成為沒文化多可怕的例子。


基本上,你能被治好的病靠的都是自體免疫系統 ……


題主可以查詢免疫療法。
然而現在免疫療法有諸多問題沒有解決。特別是魏則西事件讓這個很有潛力的療法蒙上陰影。


題主你的觀點是你的錯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知乎用戶孫召忠認為同性戀是病的觀點?
生病、吃藥期間可以喝茶嗎?
為什麼著涼了就會感冒?
作為醫生,希望自己的患者/潛在患者如何過冬?
為什麼會引起蕁麻疹?

TAG:疾病 | 藥物 | 醫學 | 科學 | 現代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