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好中醫需要學西醫嗎?

中醫院中,治病救人運用的多是西醫知識還是中醫知識?作為中醫藥大學新生,是否應該,又該如何學習西醫知識?


必須學,或者說,不學好西醫解剖、生理、病理,甚至藥理,就無法知道西醫的局限性,也無法全面發揮中醫的特長,可謂知己知彼。

舉幾個例子。最典型的是針刀手術,如果不精通解剖和生理知識,完全不可能完成操作,甚至還會造成醫療事故。肩周是小手術,如果是頸椎腰椎肌肉粘連,需要下針刀剝開纏繞的肌肉,再用正骨法牽拉,看起來簡單,要知道再深一點就是血管跟神經,稍有紕漏你可能就要去蹲監獄了。

針刀手術特長在於無創安全和見效快,它可以完成很多西醫束手無策的病症。比如這個病例,女患嗜酒,椎體骨質疏鬆多發骨刺椎間盤壓迫硬脊膜椎孔狹窄兩側下肢疼痛行走不利,大白話就是骨頭軟了,又壓在一起,西醫怎麼辦?剌開,椎體釘釘牽拉加鋼板固定,但是骨質疏鬆就頭疼了,當時可以緩解,如果術後出現大力或閃挫,那酸爽你無法想像。針刀優勢就出來了,為避嫌我就不寫了。

解剖對於正骨和針灸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應該說解剖是一門無論中醫西醫都需要完全精通的科目。

藥理舉個簡單例子,我們知道很多藥物比如激素類存在依賴性,服用一段時間後如果突然停葯會產生戒斷反應,導致反彈甚至惡化,這意味著一些藥物可能一吃就是一輩子,甭說藥效了,哪個病患能長時間擔得起副作用?而這些西藥往往是一些不能停的比如降壓藥鎮靜葯抗抑鬱葯,治療時需要病患改服中藥並逐漸減少用藥量直到最終停服。中醫沿用至今幾個春秋,可沒聽過哪個方葯存在依賴性。

還有很多和西醫相比中醫的優勢項,需要精通現代西醫知識,比如延髓麻痹,中風面癱肢體癱,北方多發,有時間我再更新吧。


你覺得呢?

你去現在各大三甲中醫院看看?

你以為都還是白髮蒼蒼的老中醫,一手捻鬍子一手把脈,

嘴裡神神叨叨一堆你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病理病因,

再蒼勁有力的寫個千年祖傳秘方

圖養了!

現在的中醫院,各種現代映像技術,各種血檢尿檢,一點也不少!

你告訴我,你不學點西醫,怎麼給病人開檢查單?檢查結果出來了,看不懂怎麼辦?

畢竟檢查結果,可不是什麼陰陽失調,氣血雙虛還脾濕


是的,非常有必要學習西醫。因為有很多比較危險的疾病,比如心梗等,可以早期癥狀表現的並不嚴重,比如只是表現為胸悶,或者腹痛,如果你不懂西醫,很有可能誤診,耽誤患者的搶救時機導致患者死亡。掌握一些西醫的常見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不僅是降低自己的從業風險,也是為患者負責。其實現在的中醫院,很多是掛著中醫招牌的西醫而已。真正走純中醫路子的醫生反倒非常少了。
學習西醫主要是需要在臨床多個科室輪科,掌握內科常見疾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能夠鑒別出一些常見的急危重症,使得患者得到及時而且合適的搶救及治療。在此基礎上,自己再發展自己的中醫特長,但是要注意,在用中醫治病時,不要用西醫思維去影響中醫思維,要用傳統的中醫思維的分析來開中藥,這樣才是正統的中醫。
其實不管中醫還是西醫,都是各有所長,作為一個優秀的醫生,應該充分吸收這兩門醫學的優點,充分了解各自的特點,幫患者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以求達到最好的療效。


古中國中醫聖手級別的,幾乎都是走訪全國將與治病救人的一切知識一網打盡,甚至能觸類旁通改變當地各種環境/習俗。要是兒科的錢乙生活在當下,早不知把他的培訓方式與各國經驗結合錘鍊成怎樣地獄模式,用來反覆考教各科醫生。在比如繆希雍踏破三山五嶽,窮盡當地醫生的驗方妙方,順手還開發了京西稻的種植,放在當下恐怕早已於美國東西海岸七進七出。

凡一切能起生死肉白骨的知識都要一網打盡,甚至都不拘泥於中醫西醫。不要局限於學派的泥淖。


中醫藥的學生問出這種問題,答主很痛心。作為傳統醫學的欽定掘墓人,居然問要不要學西醫。
先名詞解釋吧
首先呢中醫藥全稱叫「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寶庫」,他曾經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後來成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絕大多數情況下,中醫藥是個政治文化概念。

題主要讀的中醫藥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解決「農村地區的衛生問題」,經科學整理(發明創造)的「在陰陽五行指導下的醫學」。
中醫藥學有了官方身份後開始翻譯歷史典籍,收集民間驗方,培養基層醫療人員,並官休了陰陽五行理論,既你手上中醫學教材的第一章。五零年代的中醫藥成功淘汰民間的師承製醫師和祖傳偏方派,做出了相應的歷史貢獻。

隨後又發生了去糟粕運動,「用科學手段發掘中醫藥寶庫」,科學成了第一工具,陰陽五行成為了榮譽理論,寫在教材第一章,但不再用來指導醫療實踐。赤腳醫生,農村衛生院還有屠呦呦等就是這一階段的產物。

到了現代,題主現在學習的中醫藥專業是「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現代醫學」。那個是主語那個是修飾題主自己判斷。

總之,現在的中醫藥和解放前的師承製中醫,五零年代五行派中醫不是一個門派。如果題主想學的是傳統的中醫藥,最好是改報文史類專業如古漢語,考古學。如果想懸壺濟世,還是報個臨床醫療專業,也就是俗稱的西醫。如果又想了解一下古文化,又要獲得處方權,可在各中醫藥學校好好學「西醫」。
如果堅持走中醫藥道路,需切記一條鐵規——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就,哪怕得個諾貝爾醫學獎,你也要把成就解釋為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寶庫的饋贈。哪怕你是用現代科學手段獲得的成果,中醫藥在業務上沒提供幫助。只要你使用了他們的政治資源,行政資源,物質基礎,人事編製,福利待遇,你就要為中醫藥說話。

這樣講話不丟人,哥白尼把日心說歸功於教會和上帝的指引,哥倫布的功績屬於國王,鄧亞萍的乒乓球技術來源於領導的支持和幫助。出來混,有些場面話還是要說的。

但是,場面話可以說,但千萬不能做。作為醫學生,不要以為攻克癌症艾滋病的方法就藏在《黃帝內經》或某個民間驗方里,只要我們加大發掘力度,還可以造福人類。
中醫藥這個大寶藏在四五十年前就被太祖用人海戰術挖成一個大坑了 ,最後屠呦呦從坑裡爬出來還是得走化學合成的道路,這樣才拿的到獎。至今坑裡的幾萬人還在罵屠呦呦獨佔諾獎,喊不公平。
打著中醫藥的旗號,學好現代醫學,掘中醫藥的墳,才是正道啊。科學就是踩著前人的肩膀往上攀登,不學攀登學肩膀有什麼用呢。


歪個樓。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當年轉科時候的腦病科管病房的副主任。

每次查房的時候,看新病人,聽完彙報病歷,然後開始查體,查體完了回到辦公室開始跟管床大夫講,從癥狀,體征,神經系統定位診斷,鑒別診斷,輔助檢查,分析的特別溜,每個病人都能說半個小時以上,有理有據。西醫的說完了,然後說一句,這病西醫沒什麼好辦法,咱用中醫治吧。五分鐘,大概一分析,方子出來了。



首先你是個醫生,其次你才是個中醫,只要是有用的,都要學

此外,學好西醫能保證你活到成為一個好中醫

這不是抖機靈,謝謝


首先是利益相關:本人內分泌科醫生,低端中醫黑。

今天就從我的專業角度來說(hei)一下純中醫在內分泌科的應用。

一般認為,中醫在高深莫測的內分泌領域還是能夠發揮一下作用的。但是對於內分泌科最主要的疾病——2型糖尿病,純中醫究竟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呢?

先看一下降糖葯裡面的兩個主要中成藥:
1.金芪降糖片 2.消渴丸

1是純中藥,黃連黃芪金銀花,好像是源自於《千金方》的方子。降糖效果微弱,有文獻支持其降糖效果,但是居然沒有一項研究提到這貨可以降低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的降糖效果觀察指標就是這個,代表3個月平均血糖)。連它自己的說明書都不建議用在比較重的2型糖尿病上。
2的名字很中醫,可是裡面有一半是老牌西藥降糖葯——格列本脲。對,就是這個猛地一塌糊塗的降糖葯,因為副作用比較大現在不大用了,所以消渴丸吃了是可能發生低血糖的哦(′-ω-`)為什麼裡面有一半西藥呢?我想你也懂的

光一個糖尿病,兩大主力中成藥就已經拜下陣來了。當然,有人會說,好的中醫可以自己組方啊,不用這種渣渣成藥。那麼當我沒有說過。

在我們內分泌科領域,純中醫對於2型糖尿病就已經效果很弱了,更不要提依賴胰島素生存的1型糖尿病等等疾病了。光會中醫,不學點西醫(其實是現代醫學),你給別人看什麼病呢?

當然了,我們科室裡面有兩位主任也是中西雙修的,人家有中醫執照可以處方。我本人覺得西醫學點中醫沒什麼不好,中醫理論很有意思,這個不黑,而且申請課題簡單點。但即使是他們兩位主任,也承認純中醫只能治療比較早期的糖尿病。

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哦,中醫院畢業的學生,在我們這裡(上海)很難找工作,很多最後都跳藥廠或者轉行全科醫生了。


要學,至少在通識級別的知識必學。人體解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傳染病學,這些都要弄明白。用到大承氣湯的時候要想到腸梗塞,想到用大黃芒硝的時候同時也要意識到急證危證時,外科手術能讓病人更快脫離危險。傳統瀉下法會擔心脫水,此時應想到現代醫學的補液手段。這些都是現代學中醫的學生必須有的思維。


不管你想不想學,西醫課都在那裡,中醫院校的課,一般是中三西七,或者中四西六,你要想好好學中醫就必須把西醫學好……


看是用什麼方法治病救人。很多中醫就是純中醫。不中不西的,其實技術上就不大可能實現啊。但是如果從理想的角度看,當然了解得越多越好。我就看過有個中醫看了病會對應西醫的病名給患者解釋的。這樣確實更能得到某些患者的信任……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近年來的西醫名詞太深入人心了,是個人都能隨口來幾句。你是醫生不懂這個,總難免有些病人會犯嘀咕。當然你要是骨頭和技術同樣夠硬,不會也沒問題。但是你是個學生啊,這個按照學校交給你的去學就好。實在不行,去問師兄師姐去問老師,他們的答案比我們靠譜。學東西費腦仁兒,別沒事糟蹋什麼都下死勁的學,要喲所側重。其實我不太明白你作為一個中醫藥大學的學生,為什比較關注的是如何學習西醫的問題。你是將來打算做西醫嗎?還是對中醫未來的發展隱隱的有些不信任?……沒事兒,找你信任得過的老師和前輩好好聊聊吧。也許能給你更需要的回答。


必須學

自古中醫皆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但凡能醫治患者的,必須學

有好多人中醫西醫的對立,這對我來說根本無法想像的事,難道不是相輔相成的

我以前為了學好中醫,獸醫都花時間學過


謝妖,中醫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一切皆為我所用。
所以高手眼裡,大巧不工,重劍無鋒;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所以,無所謂中醫西醫,內衣外衣,皆服也。
學貫中西才有大鴻大儒。
低手眼界常常眼高手低,常常才有區分鑒別,高手心中,一切區分都是工具,都是器物,如人敲個核桃,你要區分鎚子效果好,還是石頭境界高?
高手曰:都TMD一樣,為我所用就是個好工具。
所以喜學中醫的比西醫更了解西醫才是境界,才會知道寸有所短在哪裡?學西醫的只有更了解中醫,才會曉得尺有所長為什麼?
所以,學貫中西,普天之下皆為我所用,哪兒管它具體工具稱手如意否?都是工具,都要掌握,要不然咋合一?天人若不合一,咋達到中醫的最高境界?


謝邀,首先,永遠不要排斥西醫,但永遠不要依靠西醫,中醫有自己的辯證方法不需要西醫的那套,但不管怎麼樣三理一剖必須學好,還有你首先要有中醫思想並形成中醫思維,這才是中醫。現代科學技術不是西醫的專利,所有檢查手段只是判斷疾病的標準,不要以為西醫能用中醫就不能用,這是很不對的。我從不排斥現代科學的檢查手段,它讓病情更直觀的展現在你的面前,但是你記住,西醫的治病理念永遠比中醫差一大截。

這是我在專欄寫的,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中醫思維是什麼? - 小白陪你嘮中醫 - 知乎專欄


文章看似說了些沒用的,但是我想這樣方便大家理解。
請先允許我列一下列子老先生的話。
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窮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從列子老先生的這段話里我們可以看出認為世界存在四種事物分化的時期:太易 太初 太始 太素。而他們分別是道 氣 形 質的開始。
太易太虛無縹緲了,那是屬於神仙佛陀聖人之流要解決和思考的問題,我們姑且不談。
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注重的永遠是自身的認識和超越。管他儒道釋,追求的永遠是什麼樣的人生是對的和怎樣實現對的人生。而從「氣」的角度去認識和調節自己是及其方便和有效的。從而作為中華主流文明副產品的中醫也非常習慣於從氣的角度去認識和解決問題。
但是在這裡我必須要重新強調一遍。1、中醫是中華主流文明的副產品。2、中華主流文明的重點在於人自我的認識和自我的完善。第二點極端一點就是:「愛信信,不信滾,不要打擾老子飛升。」( ̄o ̄) 嗯,開個玩笑。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中華主流文明追求的是自我的認識和超脫,對群體幫扶這個概念相對於西方主流文明(這裡指的是希臘羅馬文化和那一堆一神教,西醫的倫理觀念是從那裡面形成的)來說是較弱的。(儒家修身治家平天下,修身首要;佛家講究渡人,你是個船夫才能渡人啊;道家更直接,直接丟了一句正己化人。)我從來不認為中華主流文明是個對弱小多麼友好的文明。
咳咳,扯遠了。
我上面說那麼一大堆的意思是如果你的人生重點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那麼單單從氣論上來認識事物是有問題的。然而中醫至少十分之七是用氣論在解釋和解決問題╮(╯_╰)╭這是由其背後的文明特點決定的,誰都不怪。但是現代醫學在形論和質論上有眾多的成果你卻不用?你四不四撒?
其實是不是要對西醫科目重視關鍵還是要看你是更看重中醫的「中」字還是「醫」字。如果你學中醫的目的是借醫問道完善自我,那麼你對西醫的內容大可不必過於上心,你的境界高了自然醫術差不了哪兒去。不過天道無親,唯與善人;其中的艱難困苦酸甜苦辣您自個兒最好有個心理準備。如果你的目標是普度眾生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那麼就好好把兩邊兒學好,讓自己在白衣下少一點因無能為力而起的悲涼。


謝邀,認識很多中醫科人士、尤其認識不少港台、東南亞中醫人士。
他們一致評價是:
中國大陸的中醫太強調【中西醫結合】了,中醫傳統傳承不足。

---------- 他們都是有境外大學醫學學位的,對中醫懂不懂行我並不清楚。


西醫是必修課,你想掛科嗎。


題主請放心,現在中醫大專本科院校都開設了現代醫學的必修課程。然後我也覺得一個中醫能夠從現代醫學和中醫思維兩個角度看診是基本的基本。看到這麼多答案覺得沒什麼別的補充了。


要學。不然大一第一學期第一門課就掛科了,可以回家了——《正常人體解剖學》
中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


需要,不然沒辦法和噴子講道理。


推薦閱讀:

中醫說的生冷寒涼具體指什麼?
中醫術語是否經常被誤解?
有了青蒿素,是不是以後治瘧疾時就用不上那些有截瘧功效的中藥了?
中藥是如何證明其有效性的?
如何看網上的中醫黑?

TAG:中醫 | 中醫學 | 中醫客觀化 | 現代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