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日俄戰爭是不是東北就成俄羅斯的了?


好吧,雖然近乎偽命題,還是隨便說說。

十九世紀中葉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敗北,向西線和南線擴張受阻,便將主要注意力重新轉向中亞和遠東,並制定了所謂「黃色俄羅斯計劃」。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日本佔據了遼東半島,眼看日本在東北的勢力要超越自己了,俄國自然坐不住,拉上德國與法國策划了「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三國派艦隊出遊弋於日本臨海(三國艦隊共計12萬噸位,而當時日本海軍只有8萬噸位,而且一年來在海上作戰大部分受了傷)俄國還向遠東邊區增兵29500人拉出要開戰的架勢,日本無奈只好以收取清政府3000萬兩白銀的手續費為代價歸還了遼東半島。

1900年庚子國變爆發(八國聯軍侵華),俄國有了正式對清宣戰的理由,於是一反以往逐步蠶食東北的戰略,由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俄軍總司令,徵調13.5萬餘官兵,全東北進行全面入侵,直至1900年10月,佔領整個東北三省全境後,企圖與清政府訂立條約,使其佔領合法化、永久化。但當時清政府已逃離北京,沙俄決定先強迫東北地方當局訂立臨時性的協定,然後再逼迫清政府承認。

後來因懾於東北人民的反抗和各國干涉,於1902年三月,同清政府簽訂《中俄收交東三省條約》,分三期撤兵東北。然而,在第一期撤兵瀋陽後,1903年4月沙俄第二期撤兵時卻違約不撤,並重新佔領瀋陽,然後沙皇又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遠東總督妄圖霸佔東三省進行殖民統治。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為了自身利益,肯定不能坐視東三省被俄國獨吞,於是效仿當年的三國干涉還遼,拉上英國和美國對俄國進行軍事威脅。但是俄國不吃這套,於是日俄戰爭爆發。

可以看出,在日俄戰爭爆發前,1900—1904年這近五年間,東北一直是處於俄國的軍事佔領和控制之下的,以當時清政府的能力肯定是無力收回的,只能訴諸於諸列強的「幫助」。

19世紀末沙俄在遠東對中國的領土擴張勢頭很猛、而且胃口大得驚人:制訂「黃俄羅斯計劃」欲吞併整個中國北方領土。整個西方都不希望、也不願意看到俄國對中國的領土侵略得手,但誰都不願意站到前台親自用武力來制止俄國的擴張。在19世紀後期崛起的日本便成為了歐洲列強眼中武力遏制俄國擴張的最佳人選。

以當時的情形看,在正常的外交途徑已然失敗,只能訴諸于軍事武力才能解決這一問題,而當時有能力出兵的只有英、法、德、日、美五國,再除去當時與俄國正處於蜜月期的法國和德國,就只剩下英、美、日三國了,假設日本不願意出兵當出頭鳥(假如沒有美英的全力支援,日本的確不敢當這出頭鳥),沒爆發日俄戰爭,美、英出兵的可能性大不大呢?

19世紀英國作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在制止俄國在歐亞大陸的擴張方面是功不可沒:1853-1856年糾集法奧在小亞細亞的克里米亞戰爭當中制止了俄國在中東的擴張;在19世紀中期英國在伊朗和阿富汗制止了俄國在高加索和中亞方向的擴張;而在1902年更是與日本結成《英日同盟》支持日本在遠東對抗俄國在遠東的擴張。但東北畢竟不是英國的主要殖民利益所在,其與俄國的矛盾在當時並沒有激化到開戰的程度,我個人覺得出兵的可能性應該是七三開。

至於美國,孤立主義可以說是美國外交的傳統,由於美國長期推行門羅主義,故不願介入西半球以外地區以及歐洲地區的事務,以免造成更多麻煩,只管悶頭搞經濟。儘管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在1890年就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但始終沒有也不願意承擔大國責任,這一點也能從一戰後的不參加國聯直到二戰的珍珠港事件才參戰可以看出,徹底擺脫孤立主義還是二戰結束之後的事。所以當時的美國出兵的可能性比英國更小。

要知道畢竟列強們都是無利不起早的東西,又不是你清政府的無償保姆。日俄戰爭並不是列強為了維護為了維護大清利益的戰爭,而是列強為了實現各國均勢瓜分中國和各自利益最大化而發動的。

我個人覺得,假如沒有日俄戰爭,當時的局勢可能會更糟糕,不僅東北,甚至連新疆、內蒙都可能會從舊中國的版圖消失。

另在日俄戰爭期間,清政府保持中立,而實際上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一般百姓,鑒於沙俄對東北的侵佔和不按期撤兵,輿論都是傾向日本一邊的。正如吳玉章所說:「人們對沙俄的痛恨,還把同情寄予日本方面,聽到日本方面打了勝仗,大家都很高興。」王芸生也曾說過同樣的話:「中國久受俄人凌虐,故當日俄戰爭期中,一般皆懷兄弟急難之義,雖雲中立,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均為日本之助。」作為政府官員的袁世凱也是這樣,他表面中立,實則偏向日本,而且還為日本提供一些人員方面的支持,如派吳佩孚與日本情報人員一起,深入東北地區,為日本收集情報等。

林則徐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被清政府貶到新疆做地方小官,他在新疆了解了俄國人的侵略野心之後發出了名言:「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 因為林則徐認為:西洋列強對華重在通商和利益,而俄羅斯卻有「蠶食異國之志」。

曾經主張「姑讓於俄,以取償於日本」這聯俄拒日政策的李鴻章在臨終前:「聞薨之前一點鐘,俄使尚來促畫押雲」,恐怕是悔之晚矣,更被後世詬病為前門拒狼,後門引虎。

自從在近代俄國人從遠在萬里之遙的歐洲擴張到亞洲與中國接壤以來,中國人就在俄國人的壓力和淫威之下喘息了幾百年,直到蘇聯的解體才使得中國人緩過氣來。中國並為之付出了喪失數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的代價, 俄國是一直是侵華得到利益最多的國家。即使現在中國是強大了,但是這些土地再拿不回來了。


作者:科技之光
鏈接:如果沒有日俄戰爭,長城以北土地還會屬於中國嗎? - 科技之光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寫了這麼多,一個贊都沒有,下回不玩知乎啦!(??? . ???) !

、、、、、、、、、、

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歷史問題。雖然歷史沒有假設,但客觀的研究歷史中的如果,總是會讓我們對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並從中吸取寶貴的經驗教訓。
以下是本人從網路,知乎,收集一些資料,並對其深度分析而得出的結論。當然,歷史不是必然的總會有一些意外事件,影響整個歷史的進程,這裡的結論是以大概率事件作為推斷。

先來貼一篇網路好文:

如果沒有日俄戰爭,長城以北區域會不會都不屬於中

落後勢必會挨打,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1904年到1905年間,已經雄踞東北的沙俄和覬覦東北的日本打了起來。


  這是在中國歷史上最奇怪的一場戰爭,日本和俄國在中國東北打仗,而作為主權國家的中國卻宣布獨立。


  這場戰爭,最後以日本勝利,沙俄慘敗。


  當日本勝利的時候,中國很多當政者還在竊笑,為日本獲勝點贊!


  這場戰爭,拉開了日本侵佔中國的東北的土地。但是,時至今日,有些讀者認為,如果沒有日俄戰爭,也許中國整個長城以北都會丟失,成為沙俄的土地。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修築中東侵佔中國土地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


  公元15世紀末,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為「沙皇」,其國號稱俄國。16—17世紀,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各族先後加入俄羅斯,使它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


  在中國元代的時候,莫斯科大公國還處於成吉思汗後裔的統治下,獨立後,勢力逐漸強大,最後成為與中國接壤的國家。


  在對外擴張的時候,中國東北是沙俄的主要目標, 尼古拉二世曾公然聲稱:「俄羅斯無疑必須領有終年通行無阻的港口,此一港口應在大陸上,必須與我們以前領有的地帶相連。」


  當然,這一目標後來實現了,原本屬於中國大清王朝的海參崴就被沙俄侵佔。


  俄羅斯侵佔中國領土的主要手段是修筑西伯利亞大鐵路,這條鐵路分為北線,中線、南線。總長9298.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鐵路。


  北線由哈薩克阿克套北上與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通往西歐及北歐諸國。


  中線由哈薩克往俄羅斯、烏克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瑞士、德國、法國至英吉利海峽港口轉海運或由哈薩克阿克套南下,沿吉爾吉斯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塔什乾及土庫曼阿什哈巴德西行至克拉斯諾沃茨克,過裏海達亞塞拜然的巴庫,再經喬治亞第比利斯及波季港,越黑海至保加利亞的瓦爾納,並經魯塞進入羅馬尼亞、匈牙利通往中歐諸國。


  南線由土庫曼阿什哈巴德向南入伊朗,至馬什哈德折向西,經德黑蘭、大不里士入土耳其,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經保加利亞通往中歐、西歐及南歐諸國。

  為了侵佔中國,沙俄在中國境內修建鐵路,並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在中國,這條鐵路叫做中東鐵路,1897年8月開始施工,1903年7月正式通車運營。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路線呈丁字型,全長約2400公里。


  俄國財政大臣謝爾蓋·維特說:這條鐵路修成後,將使「俄國能在任何時間內在最短的路上把自己的軍事力量運至海參崴並集中於滿洲、黃海海岸及離中國首都的近距離處」。

中東鐵路路線圖


  1894年7月,日本在美英帝國主義慫恿下,發動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打敗了中國軍隊。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把遼東半島割讓與日本,這同俄國圖謀獨佔我整個東北的侵略計划水火不相容。消息傳出,俄國統治集團大嘩,不惜以武力強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他們認為這樣一來,中國就會把俄國當作「救星」,下一步文章就好作了。


  1895年4月17日(即《馬關條約》簽字當天),為了對日本施加壓力,沙皇政府夥同德法兩國,共同對日干涉。演出了一場「三國干涉還遼」的鬧劇。當時,日本經過甲午戰爭的消耗,一時無力進行新的戰爭,在三國壓力下,被迫「拋棄遼東半島之永久領有」(實際上是清政府以白銀3000萬兩向日本「贖回」遼東半島)。這樣,俄國就成了戰勝國的戰勝國。嗣後,俄國以「還遼有功」為借口,對清政府敲詐勒索。


  1896年,誘逼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約》,隨即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1897年底,俄國艦隊擅自闖進中國旅順口;翌年3月,沙皇政府以軍事壓力為後盾,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霸佔整個遼東半島,從而在遠東取得了夢寐以求的不凍港。


  1900年,中國爆發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俄、德、英、美、法、意、奧、日8個帝國主義國家互相勾結,決定出兵鎮壓。8月初,八國聯軍1.8萬餘人進犯北京。與此同時,俄國以鎮壓東北義和團運動為名,以國防部長兼陸軍大臣A.H.庫羅帕特金為總參謀長,徵調13.5萬餘官兵,編成四個軍,大舉入侵我東北地區,其目的是獨吞我東北三省。俄國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公然叫嚷:「我們將把滿洲變成第二個布哈拉。」這場戰爭被稱為「東北軍民抗擊沙俄入侵之戰」。當時清廷京畿危急,對沙俄入侵東北持妥協求和方針;東北全境兵力僅9萬餘人,三地區的主官又和戰分歧,不能統一部署抗敵。1900年10月1日,俄軍佔領奉天(今瀋陽),4日佔領錦州,6日,各路俄軍在鐵嶺會師。至此,東北三省各戰略要地均為俄軍所控制。


  當參加八國聯軍的其他帝國主義侵略軍撤出北京後,佔領中國東北的俄軍仍賴著不走,圖謀永遠獨霸我東北,實現其所謂「黃俄羅斯計劃」。俄國的陰謀引起中國東北和全國人民的強烈義憤,英日等帝國主義從本身的利益出發,也堅決反對。1902年4月8日沙皇政府不得不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被迫同意分三期撤兵,1年半撤完。但是,1903年8月俄國又悍然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總督,實際上把我東北當成了俄國領土,接著又重占奉天。這樣,俄國擺出一副獨佔中國東北並且不惜為此一戰的架勢。

日俄侵佔中國出現矛盾!

  日本自從19世紀後半葉「明治維新」以來,打破了封建的閉關鎖國的狀態,迅速發展資本主義,使日本較快地擺脫了半殖民地化的危機,建成當時亞洲唯一獨立自主的資產階級國家。


  早在明治政權成立之初,日本統治集團就確定以侵略擴張為其最高國策,集中體現為把矛頭首先指向中國和朝鮮的所謂「大陸政策」。


  19世紀70年代,日本政府繼侵佔琉球和台灣之後,即著手侵略朝鮮,從1876至1884年間,先後脅迫朝鮮簽訂多項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90年代初,日本爆發第一次經濟危機,國內各種矛盾十分尖銳,當時的伊藤博文內閣企圖從侵華戰爭中謀求擺脫危機之路。1894年日本政府利用朝鮮反封建、反西方列強和日本入侵的東學黨起義,悍然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甲午戰爭」。1895年4月日本脅迫中國簽訂上文提到的《馬關條約》。該約除規定承認日本控制朝鮮外,還要中國向日本割地賠款以及同意日本享受其它特權。特別是關於割讓遼東半島的規定,激怒了俄國,於是演出上文所說「三國干涉還遼」、迫使日本修改《馬關條約》的事件。日俄在遠東的利害衝突進一步激化。


  此後,日本立即加緊對俄戰爭準備。


  1895年它從中國掠奪的賠款白銀2.3億兩,大部用於戰備方面。日本的國家開支在1893—1894年為8400萬日元,到1897年增至2.4億多日元,其中軍費大幅度增加。甲午戰後,日本通過一項陸海軍軍備計劃和鐵路建設計劃,所需款項總額達5.16億日元,這項計划到1900~1901年時基本完成。這標誌著已經作好對俄戰爭的準備。日本武士集團和大資本家的聯盟確信,在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尚未建成之前儘快發動奪取朝鮮和中國東北的戰爭,對日本最為有利。日本國內的進步人士也曾開展過反對日本統治集團侵略和戰爭政策的鬥爭,但是他們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戰爭的爆發。於是,日俄戰爭已不可避免。

日俄在中國土地上的一場非正義戰爭!

  這場戰爭持續了一年半,規模之大,傷亡之慘,均為罕見。僅日本一國所耗戰費即達15億日元,動員的兵力近110萬。俄國所耗人力物力,均不在日本之下,戰爭使日俄兩國精疲力竭。

  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是誒本,從沙俄手裡獲得了很多利益。


  最終,雙方簽訂朴茨茅斯條約。條約規定: 俄羅斯將從中國取得的旅順口、大連灣的租界權及其附屬特權,轉讓給日本。俄羅斯將其所獲之中國南滿鐵路及其支路、利權、煤礦等,無償地轉讓給日本。俄羅斯將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割讓給日本,並同意日民在俄羅斯沿岸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經營漁業。日俄雙方在各自的鐵路沿線駐紮護路兵隊,每公里不超過15名。俄羅斯政府允將由長春(寬城子)至旅順口之鐵路及一切支路,並在該地方鐵道內所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以及在該處鐵道內附屬之一切煤礦,或為鐵道利益起見所經營之一切煤礦,不受補償,且以清國政府允許者均移讓於日本政府

  由此可見,沙俄幾乎在東北獲得的全部利益,幾乎均分給日本一半!

沒有日俄戰爭,長城以北國土還會屬於中國嗎?

  這場戰爭以中國的東北為戰場,東北人民在長達19個月的時間裡慘遭兵燹之災,喪亡無計其數。


  日俄兩軍建築炮台、挖掘戰壕、修墊車道時,拆毀民房、毀壞民地、砍伐樹木、驅使民工,無一不使東北國人遭難。僅海城楊家園子等21屯,地畝禾苗被毀1萬餘畝,樹木被砍伐5萬餘棵。戰後侍賑災民即38413戶。據俄軍統計,俄軍糧秣的85%取自中國東北,約90餘萬噸。清廷方面統計,東北人民死於戰火的約2萬人,財產損失折銀6900萬兩。


  「自旅順迤北,直至邊牆內外,凡屬俄日大軍經過處,大都因糧於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馬料。縱橫千里,幾同赤地。」


  「蓋州海城各屬被擾者有300村,計遭難者8400家,約共男女5萬多名。」遼陽戰場「難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萬餘人」。


  「烽燧所至,村舍為墟,小民轉徙流離哭號於路者,以數十萬計。」甚至連日本人辦的《盛京時報》(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認,東北人民「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日本獲得沙俄在東北的利益後,逐步開始了侵佔中國東北,之後中國開始了8年抗戰,趕出了日本人。如果沒有日俄戰爭,沙俄勢必也會侵佔中國東北,也可能是會長城以北區域。


那麼,如果沒有日俄戰爭,長城以北國土還會屬於中國嗎?

這是一個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歡迎大家討論。

、、、、、、、、、、、、、、、、、、、、

來貼一篇知友的回答:


作者:永樂通寶
鏈接:如果沒有日俄戰爭是不是東北就成俄羅斯的了? - 永樂通寶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好吧,雖然近乎偽命題,還是隨便說說。

十九世紀中葉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敗北,向西線和南線擴張受阻,便將主要注意力重新轉向中亞和遠東,並制定了所謂「黃色俄羅斯計劃」。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日本佔據了遼東半島,眼看日本在東北的勢力要超越自己了,俄國自然坐不住,拉上德國與法國策划了「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三國派艦隊出遊弋於日本臨海(三國艦隊共計12萬噸位,而當時日本海軍只有8萬噸位,而且一年來在海上作戰大部分受了傷)俄國還向遠東邊區增兵29500人拉出要開戰的架勢,日本無奈只好以收取清政府3000萬兩白銀的手續費為代價歸還了遼東半島。

1900年庚子國變爆發(八國聯軍侵華),俄國有了正式對清宣戰的理由,於是一反以往逐步蠶食東北的戰略,由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俄軍總司令,徵調13.5萬餘官兵,全東北進行全面入侵,直至1900年10月,佔領整個東北三省全境後,企圖與清政府訂立條約,使其佔領合法化、永久化。但當時清政府已逃離北京,沙俄決定先強迫東北地方當局訂立臨時性的協定,然後再逼迫清政府承認。

後來因懾於東北人民的反抗和各國干涉,於1902年三月,同清政府簽訂《中俄收交東三省條約》,分三期撤兵東北。然而,在第一期撤兵瀋陽後,1903年4月沙俄第二期撤兵時卻違約不撤,並重新佔領瀋陽,然後沙皇又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遠東總督妄圖霸佔東三省進行殖民統治。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為了自身利益,肯定不能坐視東三省被俄國獨吞,於是效仿當年的三國干涉還遼,拉上英國和美國對俄國進行軍事威脅。但是俄國不吃這套,於是日俄戰爭爆發。

可以看出,在日俄戰爭爆發前,1900—1904年這近五年間,東北一直是處於俄國的軍事佔領和控制之下的,以當時清政府的能力肯定是無力收回的,只能訴諸於諸列強的「幫助」。

19世紀末沙俄在遠東對中國的領土擴張勢頭很猛、而且胃口大得驚人:制訂「黃俄羅斯計劃」欲吞併整個中國北方領土。整個西方都不希望、也不願意看到俄國對中國的領土侵略得手,但誰都不願意站到前台親自用武力來制止俄國的擴張。在19世紀後期崛起的日本便成為了歐洲列強眼中武力遏制俄國擴張的最佳人選。

以當時的情形看,在正常的外交途徑已然失敗,只能訴諸于軍事武力才能解決這一問題,而當時有能力出兵的只有英、法、德、日、美五國,再除去當時與俄國正處於蜜月期的法國和德國,就只剩下英、美、日三國了,假設日本不願意出兵當出頭鳥(假如沒有美英的全力支援,日本的確不敢當這出頭鳥),沒爆發日俄戰爭,美、英出兵的可能性大不大呢?

19世紀英國作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在制止俄國在歐亞大陸的擴張方面是功不可沒:1853-1856年糾集法奧在小亞細亞的克里米亞戰爭當中制止了俄國在中東的擴張;在19世紀中期英國在伊朗和阿富汗制止了俄國在高加索和中亞方向的擴張;而在1902年更是與日本結成《英日同盟》支持日本在遠東對抗俄國在遠東的擴張。但東北畢竟不是英國的主要殖民利益所在,其與俄國的矛盾在當時並沒有激化到開戰的程度,我個人覺得出兵的可能性應該是七三開。

至於美國,孤立主義可以說是美國外交的傳統,由於美國長期推行門羅主義,故不願介入西半球以外地區以及歐洲地區的事務,以免造成更多麻煩,只管悶頭搞經濟。儘管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在1890年就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但始終沒有也不願意承擔大國責任,這一點也能從一戰後的不參加國聯直到二戰的珍珠港事件才參戰可以看出,徹底擺脫孤立主義還是二戰結束之後的事。所以當時的美國出兵的可能性比英國更小。

要知道畢竟列強們都是無利不起早的東西,又不是你清政府的無償保姆。日俄戰爭並不是列強為了維護為了維護大清利益的戰爭,而是列強為了實現各國均勢瓜分中國和各自利益最大化而發動的。

我個人覺得,假如沒有日俄戰爭,當時的局勢可能會更糟糕,不僅東北,甚至連新疆、內蒙都可能會從舊中國的版圖消失。

另在日俄戰爭期間,清政府保持中立,而實際上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一般百姓,鑒於沙俄對東北的侵佔和不按期撤兵,輿論都是傾向日本一邊的。正如吳玉章所說:「人們對沙俄的痛恨,還把同情寄予日本方面,聽到日本方面打了勝仗,大家都很高興。」王芸生也曾說過同樣的話:「中國久受俄人凌虐,故當日俄戰爭期中,一般皆懷兄弟急難之義,雖雲中立,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均為日本之助。」作為政府官員的袁世凱也是這樣,他表面中立,實則偏向日本,而且還為日本提供一些人員方面的支持,如派吳佩孚與日本情報人員一起,深入東北地區,為日本收集情報等。

林則徐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被清政府貶到新疆做地方小官,他在新疆了解了俄國人的侵略野心之後發出了名言:「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 因為林則徐認為:西洋列強對華重在通商和利益,而俄羅斯卻有「蠶食異國之志」。

曾經主張「姑讓於俄,以取償於日本」這聯俄拒日政策的李鴻章在臨終前:「聞薨之前一點鐘,俄使尚來促畫押雲」,恐怕是悔之晚矣,更被後世詬病為前門拒狼,後門引虎。

自從在近代俄國人從遠在萬里之遙的歐洲擴張到亞洲與中國接壤以來,中國人就在俄國人的壓力和淫威之下喘息了幾百年,直到蘇聯的解體才使得中國人緩過氣來。中國並為之付出了喪失數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的代價, 俄國是一直是侵華得到利益最多的國家。即使現在中國是強大了,但是這些土地再拿不回來了。

、、、、、、、、、、

再貼一個知友的回復:

以上這種觀點是現在常見的觀點:即認為沒有日俄開戰或者俄國贏下戰爭,滿洲就會成為黃俄羅斯。但是我覺得這個還是有爭議的。

我個人觀點是:第一,日本肯定要打這一戰。這個我想人們都會贊同。雖然伊藤曾提出放棄滿洲經營韓國,但是一則愚蠢的沙皇被朝鮮產業者挾持不同意,把日本逼上絕路;二則三國干涉那口氣日本一定要出。而且英美也會支持他出這口氣。

第二,即使沒有戰爭或日本失敗,我覺得滿洲也和之前被割出去的100多萬不一樣。最壞的結果,是在俄國革命的時候沒有弄回來,出了一個「滿洲人民共和國」之類的東西(但我認為這不會成為外蒙古的樣子,因為滿人和內蒙的漢化程度已經非常高)。比較實際的結果,我認為是一戰前後,特別是俄國革命前後,滿洲類似芬蘭和波蘭一樣,重新獨立並回到中國版圖。

、、、、、、、、、、、、、、、

看過雙方不同的見解,本人來做一下最終裁決,有點不好意思! (?????)

以日本人的攻擊性,以及沙俄的魯莽,再加上當時的國際環境(英美支持),日本必然要和俄國開戰。由於雙方勢均力敵,戰爭還是會有出現不同的結果的,假如某些局部戰鬥進行的不順利,導致日本無法承受高昂的戰爭代價,而放棄戰爭。

日俄戰爭巨額的消耗,債務,以及戰爭失敗的陰影,可能導致日本提前退出國際舞台,龜縮於日本本土,再無力擴張了。也不會有接下來的918事變,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

而俄羅斯佔據東北,朝鮮,並借戰爭勝利之勢,逐步吞併外蒙古,內蒙,外蒙,新疆,甘肅,寧夏,沒落滿清,或四分五裂的北洋政府根本無力抵擋。雖然英美扶持日本失敗後,很不甘心,但也不會千里迢迢的來出兵直接干涉沙俄遠東的擴張,畢竟那裡不是英美核心利益的地區。

緊接著,沙俄還會參加一戰,結果沙俄垮台,然後蘇聯成立,但新蘇聯不但繼承了沙俄的侵略性,而武力更是空前的強大。

當然,在沙俄與蘇聯交接的動蕩時期,歐洲的波蘭,芬蘭確實從沙俄獨立出來。因為那裡有英法德歐洲地緣勢力的介入。但在遠東可就沒有了,所以中亞五國,烏克蘭,高加索國家,外蒙古還是被蘇聯再度吞併。

從蘇俄的侵略性來看,即使出現政權交替,假如在日俄戰爭後,被沙俄吞併了新疆,內蒙,甘肅,寧夏,東北,還會再度被蘇聯吞併。

尤其是在清政府時期丟失了這些土地,而繼任的北洋政府只能繼承清政府遺留下來的國土,從法理上就無法討還長城以北的土地,跟蘇聯舞刀弄槍更是不可能了。因此,無論是北洋,還是民國都得接受這樣的事實。

有讀者會問啦,那等到1991年蘇聯解體,不就把這些土地吐出來了嗎?但卻是以獨立的國家存在,而不是併入中國的領土。

例如:蘇聯解體後,外蒙才脫離蘇聯控制,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國家,但會併入中國領土嗎?如果當年內蒙和外蒙一道被蘇聯吞併,那麼解體後,內蒙和外蒙也會一起成為一個獨立的蒙古國。

新疆更不必說了,現在還天天鬧獨立呢,今天中央5國會變成中亞6國,多一個新疆斯坦。

甘肅,寧夏自治區都是回回,還向國際法庭申訴,左宗棠種族滅絕,所以西北回回共和國獨立也是必然的,總比ISIS好。

至於東北地區,即使蘇聯解體後,今天俄羅斯也不會放棄的,這裡的自然條件遠比外東北好得多,會一直是俄羅斯的的領土。如果俄國1905年佔領東北,那時人口不過1200萬人。沙俄佔領後,趕走一半,再殺一半,毛子一貫作風。就算僥倖東北剩下幾百萬漢人,但以斯大林的魄力,肯定會被火車運到西伯利亞去挖土豆。

世界上發生遷移千萬人口事也不是沒有過,當年奧得河以東到梅梅爾,曾經居住的一千五百萬德意志人,最後是怎麼被波蘭人和俄羅斯人幾年內驅逐乾淨的。忘記了當年凡城以北到特拉布宗,本地幾百萬亞美尼亞原住民是怎麼被土耳其人十年內全部殺光的?

所以說,沒有日俄戰爭,或日本戰敗,中國丟失長城以外的所有土地是大概率事件。除非毛澤東早出生30年,畢竟他是全中國人300年屈辱史積蓄出來的系統bug。不然,新疆獨立,內蒙和外蒙獨立,甘肅和寧夏成立伊斯蘭國,東北和外東北屬於俄羅斯領土。

當然,這裡也不是要感謝日本鬼子,畢竟後來的918事變,全面侵華帶給中國人更深重災難,把中華文明至於生死存亡的境地。

不過,正是盧溝橋事變的槍聲,凝聚了歷經四千年風雨滄桑的中華民族的力量和決心,勇敢的向侵略者發起絕地反擊,拉開了中日全面戰爭的帷幕。中國人民在血與火中搏鬥了八年,而被拖進戰爭的日本帝國,在掙扎了八年以后土崩瓦解。

有知友提過問題,中國是否走運?應該說有走運,也有背運的時候。大明帝國上億人口,又在世界軍事進入火器時代,竟然陰錯陽差的被區區80萬人口的滿清韃子給奴役300年,剃髮易服失去民族尊嚴,造成今天社會上一系列「滿清後遺症」。因此,建設和諧社會任重道遠。

但走運的是,在晚清,北洋,民國等軟弱無能的政府的統治下,又面臨日俄這兩個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帝國夾擊下,仍然保住了長城以北的大片土地實屬萬幸。尤其是富饒的東北,那個讓日本人夢寐以求的地方。把東北建設得比日本還繁榮,就是對日本最好的報復。


不懂
不敢妄言

我覺得東北歸誰,更多的看日俄戰爭之後的執政者們……


日俄戰爭爆發時,東北實際掌控的就是沙俄。對於當時的清朝來說,東北基本上已經算剝離的國土,焦頭爛額自顧不暇。連北京都保不住了,誰去管東北的事情。其實就算日本人不來,俄國人逃走,東北最後會不會像今天一樣是中國的,都不一定的。這還要感謝張少帥啊~~


會的!

大連有三個名字,中國名叫「大連市」,日本名叫「關東州(関東州/かんとうしゅう)」,俄國名叫「達里尼市(далянь)」。唯一的區別就是看誰笑到最後。PS:朝鮮沒份。

首先第一點,從國家政策上,黃色俄羅斯計劃本身就是準備吞併內東北的。只要戰爭勝利,簽訂了條約,那從國際法來講就是合法領土,這點毋庸置質疑。往後的中國政府除非頂著核爆硬宣戰,否則根本無法收回,就像現在外東北一樣。

其次第二點,從民族人口上,有人說今天(2016)年中國人口數量是壓倒性優勢。但其實在1899年中國人的優勢並不明顯,1899年東北的中國(漢、滿)人口遠沒有後來1933年那麼多。特別是在北滿,漢人更是稀少,很多都是後來張作霖連蒙帶騙弄進來的。甚至哈爾濱那時本身就是一座俄國城市,人口比例最高時,俄羅斯人和中國人是1:1,俄羅斯移民還在源源不斷從歐洲過來。

因此,如果日俄戰爭俄國勝利,那麼攜帶勝利之威,整個北滿地區的黃種人(漢、滿、郝)都會被強制驅逐。因為本身人口就少,大部分還是新移民,阻力會很小。北滿(黑龍江、吉林北部)會徹底成為俄羅斯領土。
而南滿地區(遼寧東部、吉林南部)因為是漢滿傳統聚居地,人口驅逐難度很高。俄國吞了會消化不良。因此,可能會成立傀儡國或緩衝區,一是接納北滿的難民,二是作為下一步入侵的基地。但是無論如何,從中國剝離和歧視性慢驅逐是鐵定的。
而後二三十年代,如果中國再犯錯,而一戰未能發生或帝俄沒有犯錯,那南滿西部地區驅逐華人、俄國移民實邊是鐵定的事情。整個東北大部分都會變成俄國人的土地,可能也就大凌河以西勉強劃歸中國。

而大連和旅順,就將成為名副其實的「達里尼市(далянь)」和「亞瑟港(Порт-Артур)」。


要是二戰我們打不贏,就是日本的。


應該不會……
首先有巨大的人口壓力,即東北地區的中國人遠大於俄國人,俄國把這一地區納入版圖是很麻煩的,最好的手段是建立傀儡政府……(就像中國清朝時期始終都沒有淪為殖民地,而是半殖民地,就是人口壓力所致,而當時的清政府在西方人眼裡也就是個傀儡政府) 且先說俄國十月革命時還能都很有效的控制這個傀儡政府,搞不好俄國就放棄了,不好管理不說,還有強敵日本接壤。(阿拉斯加不也是因無力管理而被買給美國了么)

就算俄國不放棄這塊土地,日本人也會出兵佔領東北。抗日時期東北和朝鮮就想當於日本的戰略後方了。沒有東北,日軍後勤補給如何供應?從本土海運?日本國內的糧食夠不夠還是兩說。

畢竟俄國是個歐洲國家,戰略重點都在歐洲,就算日俄戰爭俄國勝了,東北也早晚會被日本佔領,然後隨著日本的戰敗回到祖國的懷抱……


推薦閱讀:

如何理性看待"不要在冬天惹毛子"這一說法?
如果準噶爾一直延續而且強大是否就可以遏制俄羅斯東進的步伐,改變中華國運?
蒙古征服在俄羅斯歷史上如何定位,是一個「朝代」嗎?
為什麼列寧在俄國立憲會議召開後對該會議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現在的俄羅斯境內還有哪些蘇聯遺風?

TAG:歷史 | 國際關係 | 中國近代史 | 日本歷史 | 俄羅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