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多數那些沒成名的音樂人,是如何做音樂的?

最近一個不出名的搞音樂的朋友很困惑,雖然唱的還可以,但他沒什麼知名度,更沒人找他廣告代言或演出什麼的,雖然經常去後海唱歌,也沒有以前掙得多了。但是他們真的很熱愛音樂,想做出專業點的音樂作品,可是他對音樂製作其實不是特別了解,還有就是發唱片什麼的各項費用很高,那麼,就這種不出名的音樂人就只有停留在這個階段嗎?現在互聯網時代,他們這群人怎麼才能再往前發展呢?難道只能靠自費來做音樂這條路嗎?


作為一個從音樂行業轉行了的人,來點掏心窩子的真人真事兒。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音樂行業的逃兵,但是又實在感覺作為一個幕後音樂人如何以音樂為生是個解不開的迷局。我先說對於這個問題的結論,我要知道怎麼不違拗我價值觀的做音樂為生,我就不改行了。

之前受邀去知乎錄得職人介紹所,是我和幕後圈的彬哥一起錄得,認識很多年,他也是我最尊重的優秀混音師之一。他剛做幕後圈的時候微信跟我說:來註冊幕後圈啊。我說我都已經不做混音了,他說沒事兒,他也不做了……可能很難理解那個感覺其實挺心酸的。

職人介紹所第4期:業內公認陳奕迅唱功最好?


如果做一個行業大部分人不能養家糊口,那永遠不是一件應該光榮的事兒,也永遠不是健康的事兒。我們憑著一腔熱血一路狂奔,有一天突然累了,不年輕了,回想一下是不是會一身冷汗。

任何行業之所以能好,不應該依靠一群年輕或者不再年輕的人燒夢想。應該依靠一個健康的行業生態。讓更多的音樂人能掙到錢,才會有更多人投身於此,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從業者,行業的平均水平才能決定頂尖的水平,不要抱著這個國家沒人聽音樂沒人做音樂,結果出來一個音樂奇才。沒有巨大基數的音樂人,又哪來的那些頂尖的佼佼者。

我自己是做混音師的,幕後中的幕後,我就說下這群比歌手更沒出頭日的音樂人怎麼生活。


2004年我高三,我記得特清楚,因為我考的藝術類,根本不用太費勁遭那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罪。見天兒跟新街口泡琴行,這哥哥教我點這,那叔叔教我點那。一業內老炮就叼著煙跟我說:北京,餓不死搞音樂的~

2006年,我大二,錄音系的我因為很多教書的老師水平太低,襯托的我就跟水平多高似的,當時四處幹活,天天藝術做個伴奏,哪哪哪演個出什麼的覺得也能掙點零花錢。


2009年,我大四,天天住朋友家一起幹活(現在這位朋友是小柯的錄音師混音師),給出版社做兒歌,給參加選秀的朋友做音樂,給做傳銷的剪視頻,是活兒就干,倆人一邊上學一遍干,一個多月掙了小兩萬塊錢,心裡挺踏實,賣賣力氣沒工作也能過日子。


2009~2010年,我抱著自己挺牛逼的心態進錄音棚工作,結果啥也不讓干,學徒了半年,活活把那點膨脹感都干碎了。回爐之後開始了大棚工作的職業生涯,幹了很多大型項目,春晚亞運會,各類電影電視劇民歌等等。正式進入到一個大棚混音師的工作狀態。

2011年,唱紅打黑,我們活兒多到兩個月歇了2天,每天十幾個小時工作,只要想接活,一天50個小時也能全乾滿。音樂開始變得一點音樂的樣子都沒有。

2013年,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收縮,一個月我只需要去棚里幹活的日子不到7天,那年整個音樂行業一地餓殍,尤其是做現場演出的燈光音響,直接面臨著顆粒無收。

然後我反省了一下,如果沒有國家背後的那隻大手我們是否還稱得上一個行業。這實在是令人髮指的一件事情,這也不是我們最初學音樂的那個初衷。我掙得大部分錢不來自那些愛音樂的人,而來自納稅人的錢。

2014年四月我離職跟我妻子一起在咖啡行業創業。內心太掙扎,我徹底不知道怎麼在我熱愛的音樂行業內混下去了。

兩個多月前看梁直導的音樂的秘密,哭得我稀里嘩啦的,裡邊太多的熟面孔,朋友,兄弟。同時,梁歡導演《音樂的秘密》紀錄片電影—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一個多月前在知乎錄職人介紹所,雖然只剪出來15分鐘,實際上跟彬哥其實聊了兩個多小時。也聊了聊現在的行業,說實話離開的久了,消息根本不靈通。好像跟我離開的時候真的有了那麼點不同。

版權——其實最近引起我注意是因為我的蝦米里很多音樂聽不了了。曾經那個時代可以說是個版權跟開玩笑一樣的年代。彬哥跟我說他也在著手做版權相關的事務,時間有限沒深聊並不知道他做的細節,但是我深知版權對音樂行業意味著什麼——幾乎意味著一切


互聯網 除了各類音樂APP作為平台商的攻城略地,互聯網讓信息流動越來越快,一期職人介紹所有150萬人看我們倆混音師叨叨了15分鐘。使得曾經閉塞到令人窒息的、只有業內這一兩百人才知道的東西也變得透明化。

我之前在知乎回答這個問題#怎麼判斷一個錄音室、錄音棚的專業與否,硬體軟體有何標準?#的答案里有這麼一句:最終判斷的依據我覺得只有一個.你愛他的作品
這很重要,起碼代表著他的水平和你的審美有所契合。聽一聽他做出來的東西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這樣大家工作起來會開心很多,協調很多。怎麼判斷一個錄音室、錄音棚的專業與否,硬體軟體有何標準? - 音樂

所以幕後圈這麼一個從來沒先到會有的東西出現了。這東西我覺得其實商業上看很難通過社交屬性有什麼作為,因為音樂人實在是個太小的群體,但是這個平台讓大家可以找到那些#你愛的作品#親生父母是誰。雖然我被拉進幕後圈完全就是沖個人頭,但是我登陸進去看裡邊小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曾經的朋友,翻看他們的作品,那份溫暖,那種終於有署名了的感覺……你知道,作為混音師的我們其實連署名都是很不容易的。

最後最後,作為一個從小學音樂的孩子,一直到26歲我的音樂經歷還是掙扎著掙扎著最終失敗了。隨著更多的了解與理解,隨著版權變得避無可避,隨著音樂工業中每一個工種的被尊重,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愉快的以此為生,希望我們是最後一波狼狽離開的人。


人類的困惑,基本來自於:不能正確認識世界,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是不是感到莫名其妙挨一記悶棍?
看到題主對朋友的描述,一時無話可說。
但心塞的同時,又立馬迅速歸類想到套用這個原理。

關於「正確認識世界」之職業生涯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把音樂人大體分為兩類:

  • 台前:歌手。收入來源:版稅、商演酬勞、門票分賬、代言酬勞
  • 幕後:詞曲作者、編配、樂手、縮混、母帶處理…… 收入來源:版稅、作品轉讓、製作酬勞(俗稱:接活兒)

台前角色的職業生涯,追求的指標,自然是:名氣——更多分賬和更多商業邀約——更大分賬和更大商業邀約。實現路徑,當然是:好作品——好的宣發和巡演——培養粉絲——數據分析——繼續出好作品……練級——靠譜的商務拓展(經紀公司/經紀人)…… 如此不斷練級滾雪球。

幕后角色的職業生涯,追求的指標,是:名氣/好作品——更多的作品和更多的活兒——更大的作品和更大的活兒。實現路徑:活兒好——出好作品——出更多作品——作品出名(可能是直接跟大牌團隊合作,可能是新人歌手藉此成名)——接更多的活兒——接更大的活兒——成立工作室——……

我就不贅述從幕後走到台前的那種了。
當然了自打音樂製作門檻降低很多之後,那種既勝任幕後也勝任台前的十項全能型音樂人也如雨後春筍。
題主的朋友,明顯屬於第一種:純粹的,台前。

說到這兒,題主的提問,跟補充描述尤其結尾那三連問,就顯得有點連接不上了。
大多數沒有成名的音樂人到底怎麼做音樂?
並不是所有音樂人都需要成名啊,尤其還要考慮,你怎麼量化「名氣」?因為角色分工、收入來源、實現路徑的不同,幕后角色的音樂人,維持一個正常的職業生涯,乃至成為業界頂點選手,並不一定(也不可能)要像台前角色那種地球人一聽都如雷貫耳的「名氣」。所以這類音樂人怎麼工作,跟題主的朋友沒什麼可比性。

關於「正確認識世界」之金字塔構成
任何行業都是個金字塔。
拿音樂行業來說:

塔基:台前幕后角色人數眾多,但極大概率既沒有過硬的技能,又沒有積累足夠的經驗,於是缺少靠譜的作品,繼而又缺少名氣,於是拿不出「我很強」的證據,並沒有機構(比如唱片公司/經紀公司)願意投資。於是生存模式就是:不挑活兒,以量取勝。具體體現在,台前角色每天唱酒吧,幕后角色多接活兒,混選秀,等等。

塔中:不管台前還是幕後,有了一些作品支撐,這些作品至少在小範圍內有一定知名度,有自己的粉絲,雖然沒有很大的名氣,但跟塔基比,台前角色有了一丁點版稅收入,一丁點演出酬勞,有那麼一些籌碼去找機構(比如唱片公司/經紀公司)談投資,或共同出資,來製作更好的作品,讓更好的團隊幫帶,在職業生涯練級滾雪球。幕后角色開始頻頻接到同為這個級別或更高級別的台前選手的寫歌、製作邀約,路途開始寬廣,需要規劃一下今後到底是偏重流行音樂,還是影視劇配樂,還是遊戲配樂,還是要不哥兒幾個合作個工作室創業?

塔尖:跟龐大的夢想者比,跟塔基比,極少的一撮。台前選手,這時候已經有了足以支撐小型個唱的出名的作品儲備,要麼已被機構投資(比如唱片公司/經紀公司)多年,要麼自己單飛做了工作室,開竅的頭腦和積累的名氣也足以讓他的雪球越滾越快,頻頻接到商演邀約,價格年年走高或維持在一個不錯的水準。這個階層的幕後選手,基本可以對著各種製作邀約挑肥揀瘦,甚至乾脆就不幹具體事了,轉而去當專家學者明星導師。

當然,尤其對於台前角色而言,絕對不能一棍子打死,說塔基玩家就一定技能低下,塔尖玩家就一定技藝高超(容我就這麼簡單粗暴的以「技能」來總結玩家水平吧,否則事關「什麼音樂才是好音樂」「怎麼唱算唱的好」這種宏大問題),但從成事角度講,前台玩家能往上走,需要「技能支撐」和「體系支撐」,缺一不可。

技能支撐不必贅述,問題出在我國並有什麼體系支撐存在。
詳見:
選秀毀了音樂產業嗎? - 賈鄭婧的回答
如何看待最近新推出的「亞洲新歌榜」?未來前景如何? - 賈鄭婧的回答

體系支撐的一個直觀例子,如果Justin Bieber生在我國,幾乎很難出道,更是不可能像現在這樣越來越好。

那麼,從這個維度講,題主的朋友,明顯位於:塔基


關於「正確認識自己」

題主朋友的定位,顯然處於:台前,塔基
如何一步一步上升到塔中?

回答題主最後的三個追問,不如先問題主朋友這兩個問題:

  1. 打算繼續當個純粹的台前,還是想十項全能?因為這完全對應著不同的收入來源、實現路徑。
  2. 如果當個純粹的台前,那麼收入來源和實現路徑就是確定的,那麼所謂的對音樂的熱愛(耳朵起太多老繭),能對應到什麼程度的努力和投入呢?

如果這兩個問題都心中有數答案堅定,那麼諸如停留在哪個階段如何上升,是不是只能自費,這些也能算問題?

至於互聯網時代,一個位於塔基的台前玩家,如何利用互聯網走上塔中乃至塔尖,針對音樂人台前玩家這種個體,互聯網帶來了以下便利:

作品創製:你可以輕鬆找到合適的幕後玩家搭夥,比如通過幕後圈,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層層關係人託人無比低效。
試錯:你知道,辛苦做出來的作品,總想找人聽聽提點意見,而找親朋好友這事基本是不太靠譜的。不如投放在各種XX音樂人,和sns平台上,聽聽真實的反饋。
宣發:過去一個新人的新歌要想到達聽眾那裡,需要經過痛苦的公關,求各位媒體幫你上架。但現在不用這麼麻煩,同樣的各種XX音樂人、sns平台,以及各種視頻平台、直播平台,可以方便的將你的作品投放到市場。

不過,說到新平台,還是想用庄雅婷老師的一句話做結尾:
就算是新形勢新平台,那也是將你的好你的閃耀再次發揚到最大。」


既然這問題有這麼多好友在作答,且有意無意地@我(-_-),那我也負責任地回答一下吧。


我的切入點是:「如何做出專業點的音樂作品?」

在英國讀了4年音樂製作,回國後在圈內從事相關工作,兼職現代音樂學院的客席教師,創辦了音控社開過好幾期的進修班,目前正在做一個聚合優質音樂生產人才資源的服務平台......希望我的積累和回答對那位正在困惑的朋友和廣大獨立音樂人有一定的幫助。


音樂製作的順序是詞曲+編錄混。

創作詞曲是一個零門檻的環節,基本上要能寫字能說話的都是能出詞曲的料子。只是寫出一首有結構的作品需要一定的專業學習和訓練。寫出一首膾炙人口的歌就更難了,你還得靠一些靈感。哪怕是業內最優秀最專業的詞曲人也沒法保證首首皆金曲。而為作品進行編曲、錄音、混音則是一個門檻高的環節,他需要樂理能力,風格把握,彈奏能力,樂器及設備知識,音頻技術知識,聽辨能力,軟體操作能力,樂感等等等等。所以沒法做出專業作品的原因往往都在它的編錄混環節上有缺陷。


其實,音樂人面對「如何做出專業點的音樂作品?」的問題,只有這三個解決方案:


【1】進修,自己花時間金錢去上課

【2】拜師學藝

【3】花錢找業內人士幫忙完善作品


我將嘗試分析這幾條路會帶來的效果!

【1】「如何做出專業點的音樂作品?」進修吧~

它分長期和短期兩種,短期班一般在6到15天,費用在¥10000左右。就拿我當年的混音培訓班來說吧,有一期招到的3位學生都特別典型:音樂學院在校學生,業餘歌手,職業混音師。

描述之前各位可以先看看它的課程表感受一下。

業餘歌手,野路子出身。他像是一張被抓成了一團再重新扒開的白紙,必須得重新打「地基」才能「蓋樓房」。6天下來,他的收穫就是:總算見識了什麼叫混音了,可惜什麼都沒掌握好。


在校生,有基本功,但是零經驗,學得慢,可是收穫還是有的:原來混音應該是這樣的,那我以後要應該注意哪哪哪。


職業混音師明顯帶著目的,我要掌握如何解決相位問題,如何把作品的聲場做的足夠的寬和大,邊鏈壓縮如何活用......6天下來,他把自己所有的疑惑都解決了,未來的作品質量相信也能更專業。他的課後評價是:這一萬塊錢花的太值了!


短期培訓適合在編錄混層面有一定知識和能力儲備的,帶著明確的自身問題的,並且消化能力強的音樂人。


長期進修就是去音樂學院讀書了。拿北京現代音樂學院來舉例子,耗4年,每年花2萬左右吧。按道理學院派出來的,專業能力上應該夠格了吧?可是因為高度缺乏練習機會,所以水平還是不夠。國內讀音樂製作的4年下來,製作的作業也就製作10幾首歌,其他時間都是理論層面,而且國內99%的音樂學院硬體設施都不多不全,導致學生沒有充分的實踐和鍛煉機會。


國外會好一些,我當年就讀的英國利茲音樂學院,一棟樓里就有大大小小20個錄音棚24小時免費給學生用,各種各樣的話筒刷學生卡就能借用,簡單得象去小賣部買東西似的。


你的製作能力一切都靠積累,尤其是樂感的積累。在這方面國內環境確實沒有國外好。可是注意了,選擇出國深造的獨立音樂人首要攻破的是語言問題。雅思得起碼過7.5分,不然沒好學校收你。語言不行你去了也什麼都學不到。基本上你開始聽懂了的時候也就是你畢業的時候了~

英國利茲音樂學院「小賣部」一角


更多關於英國讀音樂製作的體驗和趣聞可觀看我當年的演講視頻:李泳彬講座—


【2】「如何做出專業點的音樂作品?」拜師學藝吧~

師傅手把手免費教你,毫無疑問是最不花錢同時又有足夠的成長機會的辦法。一般職業人每年的案子平均下來得有50首,那可是每周1首的學習機會啊。


可是!事實是殘酷的!當年通過微博,線下直接到棚里或者拖朋友關係找到我的......毫不誇張,平均下來每周一個。(-_-)還沒算廣大自彈自唱的音樂人,全國光音樂學院每年畢業就有25w人,那全國的編曲大師撐死不過1000人吧。能被大師看上的中標率是直逼北京汽車搖號的971:1,根本不可能中啊。你也別想著能走關係!對我來說我需要花精力和心血栽培對方的,所以我只挑有能力,能吃苦的年輕人。5年的職業生涯里,我就收了4個徒弟,放棄或趕走了3個,其中兩位就是拖關係來的。


所以拜師這條路是拼你的水平、運氣和關係。


【3】「如何做出專業點的音樂作品?」花錢找業內人士幫忙完善作品吧~

選擇這條路應該是最立竿見影的了。花錢找明星班底幫你完善作品。見效快,體驗強!而且有了這次合作關係,走【2】拜師學藝的可能性還能變大!


可是,它將帶出一系列無法處理的煩惱:

「自己身邊沒有大師,那我上哪兒找他們去啊?百度?微博?淘寶?那裡感覺遍地都是自封和各種大明星合作過的大師。千辛萬苦真找到一位能聊上天的老師了,履歷是真是假無從蹊蹺。好怕被騙啊!」


「大師一定都很貴吧,他可不得趁機撈我這傻叉一筆啊,反正我們也不知道行價。之後錢花哪兒去了我不知道。沒人替我做主,沒人替我監管。萬一偷工減料,又萬一做出來我不滿意怎麼辦?估計我也不敢得罪他,畢竟是業內大咖嘛。」

總而言之,【1】是一個自我能力升級的有效過程,可是見效慢。選【2】是競爭激烈,由不得你選。【3】是選擇成本太高!【4】可能是最省時,最低成本,最高效的解決方案。

---------任何用戶當下需要的廣告都不算是廣告---------

【4】 幕後圈-面向未來的音樂生產平台 的使命就是來解決選擇【3】的煩惱的。就像 @鄒小櫻 說:「這簡直是革命的不行的事情」

  • 選擇:超過2000位信息可查,履歷清晰的明星班底進行展示!
  • 公道:找明星班底給你製作,最低¥20000,還能更低!真就是上一周進修課的錢。
  • 參謀:有我和我的顧問團隊陪你選人,製作,驗收。
  • 放心:全國唯一標準化服務流程!

幕後圈的使命很簡單,用互聯網的方式滿足音樂人或歌手們放心找明星班底做歌的需求,讓大眾聽到更多高質量的音樂作品!不贅述了,真的有需求的音樂人就來幕後圈發起諮詢吧。


做音樂不容易,希望我的回答對你的朋友有用。各位獨立音樂人對號入座,自行評估吧!


我從小是想成為一名歌手
唱著自己的歌,大江南北,火得不要不要的

3歲我聽了beyond的《海闊天空》,那是我第一次接觸了關乎於音樂的東西,也是那時候音樂的種子在我身體裡面萌了芽

我很喜歡唱歌,家裡窮,我媽負擔起了我夢想的重量。在農村,我是為數不多能接受音樂教育的孩子,雖然只是學了唱歌,但我也很滿足

可以說我的歌手道路相當艱難,長得也不夠好,身高也不高,嗓子也不算好,要錢沒有錢。可能離歌手最近的一次就是snh48招人的時候,我進了複試輪。10多歲的時候我就把我不能做歌手這件事想得很透徹了。但我糾結啊,除了音樂對其他事毫無興趣,甚至高二的時候一度書都不想讀就想學鋼琴學吉他唱歌

高三時我終於放棄普通大學走藝術道路。也不知道是運氣還是努力,學了半年我就考上個了大學。

好像這個時候我的音樂道路才剛剛開始,但是我很明白,我的基礎之差,我高三開始學鋼琴樂理視唱練耳,對於那些童子功來說,我太弱了

畢業的時候出來做幕後,那時候根本就沒棚子要我。第一因為覺得是女生不能吃苦,第二是沒做過商業的音樂,沒接過活兒。剛出來跟幾個行業前輩關係還不錯,打擊我都要用你是作曲系的哦你不會做音樂哦……
卻沒什麼能反駁的,那時候我的確不怎麼懂音樂製作,軟體都幾乎不會。作詞作曲一般的路數我就沒學過,記憶最深的是我寫的敲大提琴,難聽得被我導師誇很有實驗性。

不過一起出來的大多都做了理論老師,我還是毅然選擇了做幕後,因為這是我能離歌手最近的路。做音樂很苦,最苦的是沒錢。想去北京跟大師學學編曲,沒錢;買設備,沒錢;錄個樂器,沒錢;發行,您可別提。那是不是我們窮的人就不配做音樂了?就跟我認識一個人說的,你們這些窮人可別碰這高雅藝術,盡沾染些農村人的低賤氣(這是我聽過最讓我難過的話了)。

後來一路摸爬滾打也慢慢有了自己的路數和團隊,我們都是一群屁娃兒,嘮嘮著一直在做商業的活,什麼時候開始都忘了自己想當歌手了。


我很多科班做音樂的朋友不敢在圈子裡發自己的歌,弦樂沒寫好,混音不好,製作不精良。我說你自己寫的歌你不喜歡嗎?喜歡,但是不敢喜歡,生怕被圈內說,這個和聲不對那個樂器不好。生怕讓別人知道自己喜歡搖滾、流行、民謠這類風格。


我記得我樂隊出第一張專輯時,我一朋友聽完說這鼓混音太垃圾了,所以這個歌不好。天知道我們練習、租鼓、錄音都是通宵通宵的,因為錄音棚聲場的問題導致鑔片錄出來有點破音,所以他否定了一整首歌。
我那時候真想死在幕後圈,我這一輩子就窩囊死在幕後圈。我也不唱歌,我就老老實實做個後期。我又氣又急,氣自己不爭氣技術不夠老練,急又急發出來沒人喜歡。我才發現最難的不是做音樂,最難的是做自己。


我真怕我自己老得很快,成個老炮兒,一邊對外發音樂一邊收著錢,心想嘿我這首歌賣了幾萬值了個當。然後也不知道是哪一路網紅又買了我的新歌,發行在哪個平台。
磨損得太快,人就油了。記得我是想做個歌手來著。


看了這個問題我有些困惑,這個答案似乎要看題主朋友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是想出名呢....還是想做音樂...兩者間並無必然關聯!

想出名太容易了,門檻也不高,寫幾首抖機靈的詞,加上上口簡單的曲,或許就能出名,只要夠聰明,甚至不需要懂那麼多音樂知識。可是出名了以後干擾因素也會很多,靜下心來做音樂不見得會比現在更加容易。

如果是只想做音樂,那這個問題有點類似於,那些比賽沒拿過金牌的長跑運動員該如何長跑..........嗯,首先做音樂只要喜歡做就可以了,可以維持生活最好,維持不了業餘搞音樂也是可以的,問題是你有多喜歡音樂本身,而不是喜歡用音樂來牟利。就像每年的馬拉松比賽,那烏央烏央的人有多少是職業運動員呢?大家只要有興趣就夠了。

付出不一定會達到想要的目標,但一定會有收穫,不付出就必定一無所獲。喜歡音樂不代表有音樂才能。就像不是每一個你喜歡的人你都能約上床一樣,可這並不妨礙你繼續喜歡。

您也說了,你的朋友並不清楚音樂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如果真喜歡,那就學啊....網上那麼多教材視頻啥的,那麼多學校.......知識學到手不容易,可誰還不都是自己學來的?話說回來,真的學到了一定的知識量,就算天賦沒那麼好.....謀生應該還是不成問題的。

最後,不要嘗試走捷徑。你今天走的每一步捷徑都會變成日後漫長的彎路。也不要指望快速成名.....缺乏學習積累的名氣只會成為累贅,也無法持續,爆紅之後那個長期的下坡是遠比現在更加難以忍受的。它會讓之後的每一天都變成對自己的懲罰。

所以,喜歡一件事。多琢磨,多學習,多嘗試..........會有收穫的!這個世界永遠不會嫌棄好學的人。


我說點東西可能要潑點冷水 我叫鄧加宇 是星海音樂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 學習流行演唱 也是獨立音樂人 我初二學習鋼琴和吉他 跟隨《熊出沒》主題曲編曲者青年編曲家唐鑫老師學習編曲 吉他也曾跟隨Project ACE 吉他手伍凌楓
我已經獨立發行了3張專輯
《20歲前的世界觀》
《那些因為自卑和懶惰沒能說出口的話》
《鄧加宇的宙》
其中詞曲 編曲 演唱 錄音 吉他實錄 封面模特以及PS 全是我

我沒有做著愚蠢又狹隘的「明星網紅夢」
我也鄙視反感那些做著愚蠢又狹隘的「明星網紅夢」的人

我一路上不斷學習著各種音樂知識 哪怕我只是個學唱歌的
有太多的人打著獨立音樂人的旗號但可能連Cmaj7的不知道是什麼
有太多人說他的夢想是音樂哪怕他閑下來連琴都不想摸
有太多人想著靠音樂掙錢但花個錢去學知識又百般不捨得

我基本很少買衣服 2016年曾一整年沒買過衣服 生日那天被媽媽強行拉去商場買了兩雙襪子
現在穿的基本上是以前高中的衣服以及前女友送的一些衣服
我不買表不買鞋不買蘋果 我的錢除了維持生活外最大的開銷就是買設備(最近買了RME babyface 簡直滴血)以及拜師學藝

我寫過很多歌 編過很多歌
我拋棄了很多作品 因為那些作品很垃圾
三年來我一直在 寫歌 編曲 練琴 中不斷滾不斷滾

只為對得起獨立音樂人中的
「獨立」二字

何為獨立音樂人
就是你已經是一名具有獨立出版 發行 演奏 市場標準作品的 音樂人
哪怕你可以有團隊 有更厲害的人幫你負責歌曲其他項目

但你本身
得有這個能力

不是發了幾首歌就是獨立音樂人
不是沒簽公司就是獨立音樂人
不是風格怪異非主流就是獨立音樂人
不是憤世嫉俗就是獨立音樂人
不是沒正經工作整天酒吧唱歌就是獨立音樂人

獨立音樂人除了能獨立 就是還得懂音樂

我一直在努力 往前走

前段時間 發了新歌《詩人啞》 給我老師聽

三年來
我老師第一次誇我

雖然只是一句
「還可以」

這就是我的一個狀態

不斷學習 不斷學習
找到自己的風格 發揮自己的長處
用行動去熱愛音樂

寫歌 編曲 寫歌 編曲
手機錄音和備忘錄記載了隨時隨地的靈感

獨立音樂人
好好做音樂
不要做獨立做夢人


我也想紅 想賺錢 想衣食無憂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但如果可以
我更希望可以靠自己紮實的作品 口碑 去實現
而不是投機取巧 或者 白日做夢


共勉


沒成名,入行四五年的音樂製作人來答。
其實挺簡單的,對於大部分沒成名的普通音樂人來說,門檻和待遇基本成正比。
根據題主描述,「熱愛音樂」但「對音樂製作其實不是特別了解」,一個普通人只要願意去熱愛音樂,隨時都能變成這樣的「音樂人」。這個門檻太低了。

真正職業做音樂的那批人,都不僅僅是「熱愛音樂」幾個字能概括的。長期熱愛的人,總會學會一些相關音樂技能,之後就用這些音樂技能來生存。我自己是有些樂器基礎,大學的時候玩樂隊,跑跑演出也能掙點零花,後來就安心做音樂製作了,現在成了技術宅,接寫歌編曲配樂案子為主,每天還能勻出時間練琴看書,偶爾也給別人上課,寫寫樂評和設備評測也有錢拿。我周圍的朋友們,會唱歌的去做了網路歌手配音聲優,專精樂器的去做培訓的開琴行的,開錄音棚的,一邊找別的工作上班一邊兼職玩樂隊的,唱片公司帶帶小藝人的,各種各樣的都有,當然確實也有轉行的,這個行業一點天賦都沒有的話也不行的。科班畢業的水平不突出的至少也能靠文憑去學校當個音樂老師。

當然,你說我們生存狀態很好嘛,也說不上。畢竟我們是沒成名的,不像那些名家來錢容易,也就老老實實技術換錢,本質上和打工者沒什麼區別。而且和我們合作的客戶往往比我們有錢,對比之下很容易覺得自己明明有著核心技術卻賺得更少,心理上吧完全平衡也不可能,只能說習慣了就好了,做這行畢竟和上班族比還算自在,也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相比之下,娛樂圈的「音樂人」確實要慘一些。沒走紅的歌手的生存狀況確實比我們要差,藝人主要的工作都是營銷,長期呆著不見得有技術上的提升,所以很難把積累轉化成收益,干久了就轉行了的大有人在;而二三線藝人演出的價格也並不比當地知名的酒吧歌手高多少,一萬多買首自己喜歡的歌來發專輯,還要問能不能分期付,有時候也挺尷尬的。但是既然選擇了娛樂圈這樣高風險高收益的地方,也只能願賭服輸吧。總的來說,靠夢想而不是經濟狀況撐著的人也確實不少。畢竟,「音樂夢想」如果轉化成「想當明星輕鬆來錢」,還是有吸引力的。


-

作為一個估計成不了名的窮逼音樂人,表示...

找朋友拷點音源,用滑鼠往制譜軟體上點就行了~

成本為零,缺點是比較蛋疼

之前發過一個也是用滑鼠點的曲子,附上了錄音和midi,也可參考:

匿名用戶:作曲家的曲子是用軟體還是現場錄製的呢?

-


大家好,我是馬瀟,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做音樂的經歷和看法吧。
2012年,我當時是一個本科二年級的學生,在中山大學博雅學院,當年我組建了馬瀟與灰杜鵑樂隊,並獨立製作了一張EP《遊子吟》,內含八首原創作品。

我猜沒有人比我的起步更低了,標準的小作坊產物,一台電腦一個音效卡,最重要的時候我不知道錄音之後有後期、混縮的這些過程,也不知道刻錄和壓盤的區別。我拿到了八個WAV的音頻,找班裡的同學一起用了一晚上時間設計了封面,打包給學校里經常印刷論文的列印店,一周以後我就拿到了300張碟,一個首發,五站巡演。現在再不敢聽這幾首歌了,每每聽來都出汗,但是我心裡最親密的還是這張碟,有時候就是需要一個衝動的時刻,送你上路。

而後我就開始參加各種演出,怎麼說有不滿意也有進步,有欣賞也有謾罵,過程里我聽了無數關於音樂之路的建議,真的讓人眼花繚亂,最後的最後我總結出一條來,也是我至今奉行的,也是我這篇回答的一個濃縮的答案,就是一直往前,別停下。

後來樂隊的情況越來越好,我也有了更多作品,2014年在「高校搖滾夜」的幫助下做出了第一張正式專輯——《請你愛我或給我一把槍》,正經的錄音、正經的後期、正經的設計、正經的宣發,都不很好,但都正經了。

然後巡演,二十個城市,一個人走了一個月,拜了半個中國的碼頭。

再後來我就畢業了,樂隊解散了,我來到北京,至今為止我作為一個獨立音樂人,基本靠音樂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去,朋友很多,酒很多,我對這樣的生活很滿意。一個月前我又獨立製作了《少年謠》這張EP,所有製作和宣傳都更好了,我永遠不怕自己不夠好,在我看來只要進步就是讓我能夠繼續的理由,就是讓我最開心的事情。

我也曾經認真考慮過獨立音樂的大環境,想過所謂音樂市場、版權前途和粉絲經濟,如果說一定要想在當下靠著做音樂來發家致富,那我覺得粉絲經濟這條路還是比較靠譜。但是我要說的不是這個。

看了前面的答案,有朋友說很多人不懂樂理或者唱功不夠,枉成音樂人,我承認這樣的人很多,值得批判。但是我認為所謂音樂人的真正定義是享受做音樂過程的人,是把靈魂和生活交給音樂而不是把技藝交給音樂的人。其區別正如畫匠和畫家、建築工和雕刻家、寫手和作家。當你真正而執著的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它會給你遠超期許的回報,或許和你當初預想的不一樣,但是大多時候他會讓你喜出望外。我最初接觸音樂當然和很多人的動機一樣,我想成名受萬人矚目,事實上如今我還沒有做到我夢想里的百分之一。但是當有一天我發現我的生活里充滿了藝術的符號,充滿了有趣的人,充滿了奇妙的幻想,我的內心發生著巨變,我對人生的理解開始變得平和而快樂的時候,我如獲至寶。

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就是一首最美的歌,我幸而選擇了音樂人之路,讓我有能力、有時間、有自由得獨立得去欣賞它。最後,祝每個人享受音樂,享受人生。


都是自費噠!學到現在已經貼了好多錢了!賺錢的速度完全趕不上花錢買設備、買音源、請樂手、租棚子的速度啊!QwQ


我叫郭海,藝名孤島,是國內Neo-Folk樂隊吉他手/隊長,自己從事演出相關的工作,也是問題中「不出名的搞音樂」大軍中的一員。對於這位朋友的困惑,我也說一些我淺薄的經驗,希望能對他有所幫助吧。
我在福州念完大學,混了兩年之後,來到北京就放棄了做職業音樂人或者職業樂手的想法,而是先找一份能讓自己在北京生存下去的工作,業餘時間再玩音樂。幸運的是,憑藉之前在搖滾圈的經歷,2011年我進入了大麥網,並且一干就是四年多(現已離職)。在這期間,我沒有放棄音樂,Bloody Woods從最初玩票性質的4人民謠組合變成了現在半職業6人大編製樂隊,也實現了音樂節、巡演、專輯等等夢想,如果沒有穩定的收入作支撐,我恐怕是很難一直這麼玩下來的。
可能你會說,性格不適合上班,或者沒有精力去兼顧,但我認為,現在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死磕的年代,大部分樂手/音樂人都在從事著和音樂相關或者不相關的工作,而且不一定像我這樣朝九晚六的上班,只要合理分配時間,是可以平衡工作與音樂的。當然如果你唱功不錯,也可以去後海唱歌,但別想太多,當成工作就好。而且在那裡,一晚上累死累活掙錢並不多,白天的精力還很受影響。我自己在福州也做過酒吧歌手,後來發現自己不是那塊料,也不太喜歡,來北京以後就沒有再混後海。
當你認準了這條路,準備好好走下去的時候,你會發現僅僅會創作,或是唱得還不錯,這是遠遠不夠的,獨立音樂人要學會經營自己,不能閉門造車。從編曲、錄音、製作到經紀、宣傳、發行,可以不用精通,但多少得懂一點,這樣在和不同部門合作的時候自己心裡也有底。我建議音樂人可以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把整個流程捋一遍,基本就通了。
拿Bloody Woods 2015年的專輯《Romanzen》來舉例子,這是完全由我們樂隊獨立自主製作發行的,我們通過朋友關係在性價比極高的棚里錄製鼓組、人聲和部分吉他;其餘大部分錄音工作和初混在鍵盤手陳飆裝的小型音樂工作室里完成;請美國學成歸來的好友羅可居完成了後期縮混,給的錢也不多;因預算有限放棄了master;版號、壓盤、印刷等部分我找朋友完成,價格合理,最終專輯得以在預期時間內順利發行。到目前為止,一千張唱片即將回本,我們也打算投入到下一張中去。
這個親力親為的過程其實也很累人的,我們拿到專輯之後都發出了「再也不要自己獨立做專輯」的感嘆,但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卻是非常寶貴的。@李泳彬 老師作為錄音師之一,為這張專輯做出了很大貢獻,如果他的幕後圈能早點問世,我們也不至於那麼辛苦吧,哈哈。
這是一張完全自費的專輯,經費來源大部分是樂隊2014年的演出費,以及在樂童上提前預售回收的款項。我相信那麼多未簽約的獨立樂隊/音樂人,有很多都有和我們類似的經歷。所以,在別人花錢投資你之前,音樂人自己投資自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關鍵是要了解相關的這些領域,怎麼樣順利把東西做出來,再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聽到。
音樂行業在慢慢的發展健全,音樂人不應自怨自艾,也不能傻等著伯樂來發現自己,酒好也怕巷子深,你就得主動出擊,儘可能多的和業內人士接觸,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方式。我在圈裡那麼多年,認識了不少朋友,包括回復中出現的幾位,對我們樂隊幫助過很多,在此由衷感謝。同時也希望我這一點點經歷,能為音樂人朋友所共勉。


你的朋友哪裡算音樂人,純粹是有點明星夢罷了,哪裡有實在學不會音樂製作的音樂人。

真的你能自稱是音樂人時,你根本不會為錢和名擔憂。

但現在的中國,會唱兩句就把自己叫音樂人,會彈吉他就把自己叫音樂人,組個樂隊就成音樂人了。。。。

你們把小學文憑當大學文憑用,卻抱怨現在社會大學文憑咋這麼不好用。。。。

占坑,有機會有點贊,展開細說,可說內容太多。。。

----------------------

3月11日首答占坑,3月27日才有空多說幾句:

這個問題其實很典型,就是在中國,對藝術類工作,其實從大眾到自己都不太認真,經常會有兩個問題:1、缺乏對藝術的實質性的層次劃分、學習、或者哪怕只是明白自己在哪個檔次;2、排斥商業化。

就好比這個提問的問題:一個在經常在後海酒吧唱歌掙錢的人甚至學不會音樂製作,認為自己是音樂人,從而從自己的境遇感受到——音樂人「都"賺太少。

先說第一點,音樂或者藝術應不應該有個檔次劃分?
作為一個愛好者,是不應該的,你的快樂是多少,我的水平低快樂不見得比你少。但如果換自稱音樂人,也就是要把自己高抬到從業人員的地位,那你就不得不接受資格的衡量。你可以鄙視官方給你出卷子認為那體現不出你的真實水準,但至少有些大致模糊的標準應該有吧,我想了下,大概有如下:

1、樂理知識通達,樂理是音樂的基本,各種樂譜熟識、各種調式及和聲體系熟識、各種節奏體系熟識,這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這在音樂領域算初中畢業需要掌握,高考時這個要求不過分,不管出題人是誰你都不能說高考考這個欺負人高考可能不能考微積分但考加減乘除應該是誰都指責不了的,樂理的這些內容基本相當於加減乘除。


2、擁有輸出音樂的工具,包括且不限於嗓子、樂器、電腦滑鼠、鍵盤、寫譜等,一般認為,僅僅只能通過嗓子輸出音樂過於局限,因為很多音樂工具所能輸出的內容無法用嗓子表達,常見的是用鍵盤(鋼琴、合成器、midi鍵盤不是指電腦鍵盤)或者滑鼠輸出,鍵盤通用些,有人覺得滑鼠我會啊,其實用滑鼠輸出音樂比鍵盤更複雜要一邊點一邊考慮時值、間隔、力度還要畫各種線。我們現實中常見的是嗓子+鍵盤,也有嗓子+吉他,這類人一般略偏門,吉他類樂器輸出比較難替代鍵盤類,但如果你只做民謠音樂那你也可以用吉他。牽扯到音樂工具時,要考量對工具使用的技術,我們不能苛刻要求,但要基本夠用,怎麼叫夠用,就是你可以不夠快、不夠准、不夠穩,但你必須能演奏出來,什麼意思?人家可以彈200速度,你只要120速度能彈下來就行,後期電腦再調唄,但如果你說不好意思,雖然慢下來可以(後期調快)、彈錯可以(後期調準)、彈的忽快忽慢(後期調穩),但這裡有個技巧我不會。。。。吉他這裡要推弦我不會啊,你如果在掌握的樂器工具會導致你無法完成音樂工作時,哪怕動用後期工具也無法完成音樂工作時,你就不具備音樂人的基本素質。吉他比鍵盤還討厭點,因為沒有特別合適的MIDI信號處理方式和後期VTS掛載,所以吉他類基本需要你直接彈出來,不能說120速度彈下來後期調成180,也不能說中間幾個音彈錯後期給你調準,最多允許你三四個小節彈下來,歇一歇,練好下一段再彈。所以如果你使用鍵盤的話,其實水準要求還低一些,使用吉他哈哈,基本得有個最少四五年苦功,這苦功可不是每天半小時,那得拚命練。所以你看「音樂人」鍵盤多一些,當然大部分音樂人鍵盤彈得都很好,但不可否認,鍵盤因為和midi結合的很好,門檻比吉他低得多。


3、擁有將音樂組織起來的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這包含兩方面,一個是編曲(搭配各個器樂各個聲樂為一起),另外一個是使用製作工具,包括錄音工具、製作工具等。簡單說就是軟體、硬體的使用。


上面這3個是非常非常低的要求,有了這三點,才能開始做音樂,這時候能不能算一個音樂人就還有活有沒有基本素質的問題,但如果連這三個都沒有,那實在差的遠的很。你拿著這三個技能,也就大概能踏入做個人demo的門檻而已,真的要給別人幹活拿錢的音樂人範疇那這三條也不一定夠。所以我說,這三個是很低很低的要求了,沒掌握,那連demo的門檻都沒進還怎麼談音樂人門檻。


第二個部分是商業化
為什麼商業化要說,永遠是不談錢的那些人在哭窮,那你都哭窮了為啥不談錢呢,既然談錢就做好甲方乙方的準備了,別說被甲方虐這種極端的例子,即使甲方是個一團和氣,你成了乙方你對自己的要求瞬間就不同了。做音樂這行業其實跟普通行業沒多大不同,人家要開家店盡量裝修的漂亮些,你要弄個棚或者個人工作室盡量弄的專業些,人家要把商品包裝好、菜品做好吃、服務搞得好,你也一樣要為了作品和服務努力不休。


然後,我知道很多人舉例說,誰誰誰弄了個棚,虧的什麼什麼樣的。我反問一句,有多少人搞個棚搞個工作室是為了甲方,我見到的大多是為了自己搞的,裡面壓根就沒多少為甲方準備的東西,人家甲方來了帶了一肚子想法,結果你沾沾自喜的給人放幾首你的demo欣賞。。。。如果你的棚或者你的工作室,裡面所有的設備、內容、服務都是為了讓甲方更滿意一點點積累或者你有經驗一次性搭配出來的,你不會虧錢的。你見過很多穿衣服好看的姑娘去開服裝店,你見過很多吃遍大江南北的食神去開餐廳,他們都虧得一塌糊塗,而開餐廳開服裝店自有一套成熟的方式,你照樣去做就好了,在這上面吃虧的人不少,而音樂領域就多得是玩樂隊玩音樂的人依著自己的喜好搞個工作室妄圖去賺錢,而不是依照市場方式依照甲方需求去建工作室。

-----------------------

做個總結:能稱的上音樂人的人,無不是吃透了樂理的人,玩透了音樂工具的人,掌握了大量高深軟體硬體玩法的人,通達市場交易規則的人。音樂人的門檻就註定了這些人都是天之驕子放在你家鄉就是高考狀元那級別的,說他們賺不到錢誰信。。。


最後解釋下俺簽名也有音樂人三個字,但其實也不完全能算,我沒有在這行賺錢,也沒有大量實踐工作,理論大於實踐,2000年前後做過四五年高強度音樂前後包括現場工作,後來轉為娛樂自己為主。但簽名如果改為」音樂愛好者「太長,虛榮之心人皆有之,需要批評指正我的水準的請隨意,但我至少相信,就以我這半吊子水準,投身音樂人工作中,那發財是分分鐘的事,至少吃酸奶絕對不用再舔蓋兒!!!!


謝邀。
大師級ID已回答,我不多說啥了。

我們都在用心做音樂,用的不只是專心、耐心、細心、恆心,
我們最重要的,是在用良心。
我們用盡畢生所學、精力、物力、財力,
創造一個自己的作品,它並不比出名的音樂人好多少,
但誠意至少是一樣的。


感覺上次回答知乎都兩年前了...來一發玩玩。

我分三點聊聊,權當給你朋友這樣的人一點建議。

第一,先讓你朋友搞清楚,想要啥樣兒的知名度?在我的標準里,現在有知名度的音樂人,要比以前多太多。當然,如果想要天王巨星那種知名度,抱歉,這就不是一個還能存在巨星的時代。而且,假如就是單純想出名然後賺錢,辦法真的很多,何必靠音樂?隨便翻開個新聞客戶端的娛樂或社會版塊,仔細研究幾天,絕對比天天想著出唱片靠譜兒。

第二,何為音樂人?我的理解,靠音樂養家糊口,實現個人價值並創造社會價值,可以稱為音樂人。這個年代,音樂人通過自己的作品去影響一定的人群,實現小範圍內知名度,並賺錢養自己,並不難。如果你還達不到,兩種可能性,或許是還沒到時候,請繼續堅持;又或許是老天從開始就沒給你這口飯,自己想多了。但繼續與否,自己選擇自己認,而已。

第三,做任何事,都需要成本,要投入。問問自己有啥能力讓別人掏錢幫你做音樂?如果想不出來,乖乖自費做,還不光是自費做音樂,甚至還得自費做營銷。音樂製作的成本跟過去相比,已經下降到趨近於0,如果一個音樂人的覺悟還卡在「沒有錢製作音樂所以沒名氣,好傷心」這個環節,那趁早回家玩蛋去吧...

至於不懂製作?拜託,全球都分工協作一體化了,誰要求你非得啥都懂?你的問題也提到,這是一個互聯網時代,那麼多各種各樣的app,社交類、工具類、協作類,自己認真上點心。

說一千道一萬,自己不努力的人,甭管幹啥行業,都是扯犢子。


謝邀
首先糾正下題主
只會唱歌不會做音樂的不能稱之為音樂人……只能稱之為歌手 或者「唱歌的」。音樂人沒有那麼廉價。甚至在我眼中國內那些所謂的大多數音樂人,大多數也開始只是耍嘴皮子的,能真正做出像樣作品的少了
另外即便是歌手,若是對音樂製作流程都一點不懂的話,那也太不上道了,或者可以說幾乎算沒有入行的
就算是三四線小歌手,怎麼都有進棚的機會,接觸一些錄音師、編曲人。
至於音樂人怎麼生存
我眼中的音樂人當然要具備製作方面的能力,才能稱之為音樂人
通過接活,編曲、混音、寫歌、遊戲配樂、廣告配樂等等
不過這行確實不是很景氣,在大家的觀念中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不過哪一行都是這樣,如果做得好,做到頂尖,依然是不愁飯碗的


瀉藥。


題主的描述涉及的面太多了,不是那麼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總的來說,這種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在酒吧唱歌)、對音樂有熱情(否則早就轉行)、有危機意識由此希望打通向上通道的(想有自己的作品並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這種姑且稱為「准音樂人」,在互聯網環境下,他們都會面對如何「擴大化生產」的困惑。


一個音樂人安身立命之本,在於他的作品。在互聯網世代,在好妹妹、陳粒、宋冬野、馬頔等人被大眾所熟知之前,他們無不選擇了一個途徑:土法鍊鋼,把自己的原始創作動機錄下來,放到網上,從蝦米音樂人豆瓣音樂人到5sing,哪怕再會有不成熟,但至少先提前和自己未來的聽眾見面,根據反饋逐步調整,也可能在其中的某個節點遇到自己的伯樂。這幾乎是當今中國所有「還沒成名的音樂人」的成名之路。


所以,先把自己的音樂錄下來,這是第一步。君不見我天團五月天在二十年前也不是顫顫巍巍地把A面錄國語歌B面錄台語歌的自製Demo挨個挨個送到各個唱片公司手上,才開始了天團之路。只不過現在渠道變了,更容易了罷。


關於「准音樂人」的音樂生產製作,目前的現狀是魚龍混雜,因為預算上的捉襟見肘,催生了一個被美化的詞:宅錄系。這個來自台灣、充滿了小清新色彩的詞,說白了就是給自己電腦添點音效卡、麥克風以及最基礎的隔音設備,配合以Logic Pro為代表的越來越容易上手的科技,以此進行音樂製作。


可這裡頭暴露的最大問題是:沒有標準。


當別人問我:我想找人給自己做一首歌,要花多少錢啊?我通常都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只能視乎情況循循善誘:什麼用途?希望達到什麼樣的水準(聽起來像是誰誰誰的歌)?這首歌出來之後想達到怎樣的效果?了解完之後,我才會報預算,一般給兩個檔次,一高一低,讓其挑選。


這時候我就會想:哎,其實最後聽起來區別不會很大啦(眨眼)……


我們在談到一首歌的品質時,首先就是詞曲。接下來就是製作。詞曲很簡單,幾乎沒有什麼門檻,旋律優美上口有律動,歌詞明白曉暢齒頰留香,這就ok。但製作這碼事,對於大部分普通用戶(包括「准音樂人」)來說都是雲里霧裡,不說其中的流程,只是就成品判斷,大家難分好壞,尤其是當下聽歌環境越發地惡劣,筆記本喇叭、手機外放、幾塊錢的地攤貨耳機等等,它們帶來的純粹就是「能響」而已,還有就是啪啦啪啦的節奏(動次打次都沒有,因為沒有低音)。主觀上大眾對音樂產品本身缺乏消費(聆聽、鑒賞)的常識,導致了大眾在製作水準上的好壞不分。


用一圖流來說,是這樣的:

(圖侵刪)


這樣的後果,自然是劣幣驅逐良幣,歌曲越發顯得粗製濫造。尤其是在SP/CP數錢數到手軟的彩鈴歌時代,讓內地的流行音樂製作水準一夜回到解放前——好吧,其實嚴格意義來說,那時候正是歌曲摻水的源頭。反正大家剛發現手機聽歌很便捷,一窩蜂地根據手機渣音質的特色去「向下將就」不是?


這種惡果持續到今日,在專業音樂製作領域中,體現於:

  1. 能不用真樂器的絕不用樂手(省去樂手費,直接讓音樂沒有了表情);
  2. 能用免費的音源絕對不用高大上音源(各種low 逼音色聽到我想吐);
  3. 能複製粘貼音軌的絕不錄/唱兩遍(Ctrl+C/V就是這麼簡單);
  4. 能在自家電腦上混音的絕對不在錄音棚混;
  5. 能把自家改造成民棚的絕不去專業錄音棚(の很可能所謂專業錄音棚和民棚沒有太大差別,層高什麼的完全是不夠的,就是設備好點);
  6. 母帶工程師是什麼?

確實,音樂是一種創造性的產品,每一首歌都是一件孤品,每首歌都有它自己的性格,每個製作人都有他的喜好,造就了一個五彩斑斕的音樂世界。所以,音樂創作沒有標準。但二戰後,通過商業電台快速建立的、適合大眾快速消費的流行音樂工業誕生,音樂由此又有了標準。按照工業流程的規範,能保證在詞曲尚可的情況下,做出符合大多數人聆聽習慣的音樂產品。比如,我們知道錄鼓要單獨收音,鼓組要單獨混音,就算是電腦製作的鼓組也可以把音源分開混,可有的獨立樂隊就真的把鑔片地鼓軍鼓弄在同一軌裡面交給他們的混音師……至於以次充好的行為,鑒於歌曲製作的不透明化,更是無法無天,就像我一直很好奇,錄音室鼓手是不是已經都餓死了,除了大牌的專輯,還會有人打真軍嗎?反正大部分人也聽不出來這到底是不是真鼓……至於你花了不菲的預算明明就是可以Full Band可並沒有的時候,製作人跟你說「用電的比較合適啦符合這首歌的氛圍啦」這時候你只能擺出攤手的表情。


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沒有標準。哪怕我們去簽一份音樂製作合約,版權歸屬當然可以一清二楚,但裡頭的製作環節,沒法在合同體現,所附的報價單,除了弦樂隊會單獨註明(要加錢),其他一概不說。何況對於那些缺乏經驗的「准音樂人」來說,就更沒有什麼議價能力了。


不妨多說兩句。關於沒有標準這件事,還有一點是在於工期上的沒有標準。我初來公司負責音樂這塊的發展業務,有互聯網的產品經理拿著一個時間表跟我說:今天寫好詞曲,明天編曲,後天錄製,大後天出成品,大大後天上線宣傳。當時我整個人是思密達的。但後來也見怪不怪了,上幾周還有合作方這麼跟我說呢……除了甲方(出資方)的缺乏常識,作為乙方(製作方)也是沒有任何標準——是的,萬惡的拖延症,絕對沒有守時一說,如果真要按照合約裡面的延遲交付時間扣款大家都玩不起來了。


我和我的Boss(絕逼互聯網人)是這麼介紹歌曲製作流程的:我們做歌就好比炒菜,首先最重要的事情是你的食材,即詞和曲(壽司之神語錄:當食材交到我手上的時候,壽司已經完成了90%了);編曲是菜譜,是清蒸還是紅燒,決定了這道菜的風味,編曲師傅就是掌勺的那位;錄音就不用解釋了,混音則是調味,有專門的一個人來給你調醬料放鹽等等;母帶工程師,是負責這道菜擺盤子的,合適的擺盤(比如粵菜中的白切雞)能夠起到不小的提升作用。


當然這只是很粗淺的聊法,如果在烹飪過程中,比如我在一首悲情情歌,按原計劃我需要在裡頭來一段大提琴,我本來還想找嫩模歐陽娜娜給我擺個pose的,結果丫的吃我預算,直接調了一個很low的音色來,這就好比我想做一道東坡肉需要花椒八角結果廚子就是給我沒命地放醬油……


可又有什麼辦法呢?就這麼沒有標準啊!


因此,回到前面的問題,「准音樂人」邁出的第一步,找到一位靠譜的承製方,在有限的預算下先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這或許通過身邊結識的專業製作朋友實現品控,否則就是阿彌陀佛保佑那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不要坑你……


當然,這個行業里有很多人抱著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心智,想要改變其不堪的現狀。我的好友三少就一直想說做一個「與非門音樂夢工廠」,在編吉他、編鋼琴、編鼓編貝斯等環節招攬固定的專人,如流水線一樣把一首歌的各個環節交到每個專項人才的手中,但因為他基本為負分的行動力這事情幾年了還沒影。而另外一位同樣來自廣東的海歸大少 @李泳彬 則創辦了「幕後圈」,一個完完全全2B的專業音樂解決方案,試圖用互聯網+音樂的形式作為長期以來製作上沒有標準的解決方案。「幕後圈」其實很簡單,也是邀請一批業內老手新銳,他們一字排開,任你點鐘(東莞既視感),下單後則以訂單物流跟蹤管理式的工作流程,對每個時間節點做出控制;或以組別為創作單位,開放透明地讓委託方看到承製方的人才儲備、價格說明等等;且這些完全都是公開且透明了,對於過去完全不肯揭開黑匣子的音樂製作行業來說,這簡直是革命的不行的事情。李泳彬曾和我當面切磋過他的「Pro」服務,這是一嘴一嘴的自豪感啊……


總之,詞曲編錄製,前面三項已經被科普得還可以了,現在也快該科普後面的更加幕後的玩意了吧。之前也有看到豆瓣音樂X幕後圈合作一個「混音樂」計劃,讓獨立音樂人自行錄製音軌,交由幕後圈篩選,並由其邀得的業內一線混音師來烹。阿彌陀佛再來一遍,希望其中的混音師不要收到鑔片地鼓軍鼓高低通全在同一個track里(眨眼)……


我是做音樂的 主業編曲
偶爾當錄音師
偶爾也混音
從02年入行做到現在
按題主說的 怎麼做音樂的?
我怎麼做呢?一直都是按興趣做 要說沒想通過做音樂掙錢那是吹牛逼

但這麼多年過來 我想通了
不管什麼行業 但凡要掙錢 就必須划到「工作」行列里 所以但凡是工作 就一定是枯燥乏味的
所以我決定了 找一份工作掙錢 養自己玩兒音樂
沒錯 我說的是玩兒 玩兒成什麼樣那是結果 但是重點在「玩兒」本身
不是有那麼句話么?「你開心就好」

湊巧我們樂隊最近在做專輯 我來白活兩句

現在出唱片不掙錢 可以說是賠錢賺吆喝也不為過
唱片是音樂作品的一種「實物」
正規髮型的話 要牽扯的東西確實很多
前期的作品創作、編曲、錄音、
中期的混音、母帶
後期的設計、壓盤、發行
前期中期先忽略不說了 感興趣可以問我或者自行百度
後期設計還好辦 版號是個問題 通常唱片公司都是有自己版號的 就算沒有也有合作方提供的版號
有了版號 辦好批文 才能拿到壓盤唱去生產
至於發行 常規做法是音像店、書店音像部的鋪貨 剩下就是現在的自媒體、網路等等各種營銷手段來促進消費者購買了
獨立唱片 指某些區別於全球五大唱片公司(如BMG、EMI等)外的小型唱片公司發的唱片
除這個意外 我還多理解了一層意思 即獨立音樂人自發的唱片 這種自發可以是有投資人 可以是眾籌 也可以是自費(比如現在有很多3-4線以下的無名歌手 他們即便跟公司簽約也多數都是自費)

中國的音樂環境一直都很差 有了網路以來更差
現在唯一還能相對容易存活的 只有音樂節了 但是也只有迷笛和草莓這兩大巨頭比較好而已 其他的基本是自生自滅
所以我想說 中國的樂迷很幸福 但是音樂人相對很苦逼
樂迷幸福是因為基本上不用消費或者是很低的消費就可以享受到很多音樂作品
而音樂人除了「為音樂」這一簡單的理想或者信念而繼續著

拿我們樂隊做專輯舉例吧
從詞曲創作初期到足夠一張專輯的作品 我們歷時3年
為了錄音 我算是把臉刷的乾乾淨淨
因為「為音樂」那個目標 我們想把專輯做到高標準 而不是自己在家編一下錄進去對付對付完事兒
錄音棚我去我師父那刷的臉 他幾乎沒要我什麼錢就給我用棚(錢現在沒給 但我打算多少給他點電費錢)
吉他除了自己的以外 我是儘可能的多借了幾把
吉他音箱是從老家一個好朋友那借來的 為了省運費 也是委託另一個朋友順道開車拉過來的(因為這套音箱在北京租一天大概是1500)
bass是從另一個好朋友那借的一把10w塊定製的蝴蝶 音箱也是他的
總之是各種刷臉 目的就是省錢同時要把專輯做好
錄音、混音是我自己
母帶最後請我師父幫忙做
這麼說吧 我大概預算這張專輯如果按正常價的話 錄音+設備開銷大概是10w 如果再算上編曲、設計、壓盤、版號等等一系列費用。。。。。。。。。。。呵呵
我們沒那麼多錢 通過眾籌也只拿到8k
而這8k 將來幾乎是會全都用在壓盤上
另外還有租借一個版號以及印刷的費用
至於設計 依然是刷臉找美術方面的朋友來幫忙
為了專輯 可謂是嘔心瀝血的奔波忙碌 也全都仰仗了各路好友的大力支持
可是我們沒有像過做出來能賣出去會怎麼樣 事實上 真的賣不出去幾張
但是依然要做 因為我們付諸行動來把作品做成實物

我們樂隊沒什麼名氣 我作為編曲、錄音和混音來說 也不是很牛逼的大家
但是我們仰仗這些自身條件還能把專輯完成
可想 有多少樂隊不會編曲、錄音、混音呢?他們想做專輯就只能花錢請人
所以題主 我只想告訴你 儘管這個社會很可悲 但是音樂人的熱情是不會降的
如果有可能 請你多多支持中國原創 支持那些音樂人 看一場演出幾十塊 買一張唱片也就十幾到幾十塊 這沒多少錢 但是有人能支持 我們就會很開心

補充一下我們樂隊的試聽
分享邊緣行走樂隊的歌單《邊緣行走樂隊的專輯》http://music.163.com/playlist/722460447/361851340?userid=361851340 (@網易雲音樂)


咱們往俗了說,生活狀態就分四檔:名利雙收、有利無名、有名無利、名利皆無,一個水平過得去的從業者,基本上這輩子幹好了也就是定格在有利無名這個階段了~~

這十多年來的從業經歷讓我發現,能做到名利雙收這個檔的,躺著都能來錢的那些人生贏家,一定首先是業務水平頂尖(不接受反駁),其次是一些業務範圍之外的事情推波助瀾的作用,而這一點是不可控的,尤其是一個干幕後的能做到名利雙收那簡直就是祖墳噴火。。。如果你的生活狀態是停留在「有名無利、名利皆無」這兩個階段,那你一定是業務水平沒有競爭力,這是阻礙你前進的硬傷,想擺脫這兩個階段,你只有兩個選擇,好好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or 放棄這一行——有時放棄並不是壞事,就像當年我身邊那些玩樂隊的人一樣,改行之後反而什麼都好起來了~~

耍小聰明是永遠不會到達名利雙收這個段位的,你連自己都糊弄,就別怪生活也糊弄你~~


白天工作賺錢,休息日熬夜作歌


對我而言,一個歌手可能特別需要一個舞台去展示,那他就必須要去用各種方法給自己找舞台,不但要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在名利場上徘徊輾轉,以求到更多的舞台。奉獻於他自己的唱歌事業。
但是我是學作曲的,相對來說就好很多。我的願望就是不斷學,聽一首歌或者一部交響樂會想它的樂思,將它的配器,點睛之筆都記在本子上,現在已經記下好多。每天練琴,學習,寫歌,偶爾寫歌詞,自己作曲。心血來潮自己把相對滿意的作品錄出來。不斷打譜。練琴一遍不會就彈一百遍,一百遍不會就千千萬萬遍,這些堅持讓我攻克了一部又一部作品,對和弦和樂思的把握也比之前好了很多。這些都讓我很開心,充實。
出名是看運氣,機遇和在人際上得運籌帷幄。現階段的我並沒有這樣的想法,我的目標是不斷地超越以前的自己,每當有了進步,就會覺得很開心。
一個不出名的音樂人,他的心思應該用在提升自己上,現在某些自稱或者被粉絲稱為音樂人的人(尤其是所謂民謠圈的個別幾個),實際上專業知識很匱乏,編曲,歌詞,旋律都很令人尷尬,灑熱血,秀姑娘,南方,城市,孤獨這些素材就能稱為音樂人了嗎?
比如有一首民謠叫~(≧▽≦)/~~(≧▽≦)/~~(≧▽≦)/~的,歌詞明明是非常憂鬱,孤獨,卻使用大調,私以為用大調和大三和弦分解作為旋律主體,除非你能寫出哀而不傷的感覺,不然還是乖乖用小調好了,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寫出哀而不傷的作品呢。編曲也粗糙得不行,歌詞雖然感人,某些細節上卻也有無病呻吟的嫌疑。偏偏這位製作人愛在微博上抖抖機靈,別人唱他的歌他還要告。粉絲也瘋狂得不行。這就是所謂的相對出名的音樂人嗎?這讓我對現階段音樂人的素質很擔心。
柴可夫斯基說過類似於他學習時怎麼做的話,對於「不出名」的音樂人來說,也十分有幫助。他說學習作曲就像挖井,一開始時土壤很松,輕輕鬆鬆就挖了很深,所以不管是誰,都能在挖了那麼多的時候感到由衷的喜悅。可是後來隨著土壤變硬,井越來越深,就得在黑暗裡面十分艱難的挖,這個過程好費時間,也見到的陽光也微弱,很多人想挖了這麼久也挖不出來,一定是下面沒有井水,於是紛紛退下。只有那個挖出井的人,一直在堅持挖,最後當井水出來的時候,他激動得哭了。
我們一生之中所挖的井水,都還不到拼井水質量的地步。
但也並非說提升了自己就能出名。而是要享受孤獨的過程,那些身外之物,有就有,沒有就沒有。重要的是沒有愧對自己一生所愛的東西。
雖然我離題了,但還是與所有好學努力的音樂人們共勉。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陳奕迅陀飛輪?
在你心中,陳奕迅的《綿綿》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你如何看待田馥甄的新專輯《渺小》?
如何評價林俊傑歌曲的詞?
如何評價李志新專輯《1701》?

TAG:互聯網音樂 | 音樂人 | 音樂產業 | 音樂製作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