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書店看書被趕出來的事件?

近日,一段小視頻引髮網友關註:一位女士在呼倫貝爾一家新華書店內與店員發生爭執,起因是這位女士的孩子在店內看書被該店店員攆出。該店店員表示:「這是新華書店,不是你看書的地方,是賣書的地方,不買書就得出去


謝邀。
星巴克也不是上網的地方啊,但是依舊很多人上網。那麼星巴克是如何解決的呢?很簡單,星巴克把顧客上網和佔座的成本轉移到所賣的咖啡中了。至少上網和久坐的人還是會識趣買杯咖啡的對吧?星巴克能夠從上網的人身上盈利
可是,當下書店的盈利模式卻有問題。看書的行為偏偏和賣書(書店的盈利)行為衝突,大多數打算久坐看書的人也就沒有買書的慾望了。
所以書店無法解決如何讓看書的人也為書店貢獻利潤這個問題,這個衝突依舊會存在。
這就是我的看法,不涉及道德。


看到這位家長跟店員吵架,咄咄逼人的樣子,想起來自己家書店的事。說起來家裡開書店也有十幾年了。一直開在學校附近。直說他並不是一家有情懷的書店,不是為了閱讀就是單純為了盈利。記得有一年暑假在店裡幫忙,有一個大約八九歲樣子的孩子跑進來,坐在並不寬敞的走廊上拿起漫畫就看,還把書頁折起來。這個孩子我並不陌生,應該就在附近小區住,媽媽大概是到對面買菜,就把孩子打發過來書店看漫畫。其實我特別喜歡愛看書的小孩,但是這個孩子真的提不起一絲好感。每次影響別的客人不說,對架子上的書從來都是粗暴對待。趕也趕不走,提醒他也沒用。你剛讓他站起來他就跑到架子後面另尋一個地方坐。媽媽買完菜回來門口喊一下,書扔下就跑。別指望他給你放回原位。書上往往有幾個黑黑的指頭印。一般進店,翻一會書讀兩頁太正常,做人家書上看影響人家做生意就不對了吧。還有很多拆封了賣不掉,裡面贈品光碟掉出來退不掉的情況。
雖然我不知道視頻里的孩子是不是熊孩子。但是站在店員的角度,我真的特別明白,一個人是來買書的還是就是來看書的一眼就看得出來。微博上看到的時候看到很多人評論說畢竟是一個孩子,熊孩子的觀點就不老生常談了大家都懂的。還有人說從小就坐在新華書店一看一下午。作為一個家裡開書店的孩子,我小的時候也經常到大型的購書中心找本書坐牆角看一天。但是那是大型書店,他不管也管不了。而且對於他們來說,每天讀者翻閱的損耗對於盈利來說微不足道。但是對於個體私營的書店來說,就完全不同。而且,不記得是什麼時候看過一個新聞,一家購書中心的管理員抱著一箱殘破的書非常無奈的說幾乎每天都有一箱。不管不代表就是對的。有的書店就是可以做下來點杯咖啡翻書,但是不是所有的書店都應該免費讓人看書,這真的不是義務。


作為消費者巨煩某種不買書,又佔地為王半天不走還要帶孩子的無賴客人。

比如我想拿某本書,他就在書架下方坐著,明明看到我也不會識趣讓下。小聲說了句不好意思讓一下還裝聽不見。拍了下他,說不好意思,還被嘖了一下,口裡還在嘟囔說:「真沒禮貌,沒看見我看書嗎?」

我也是無語......

別以為他們就這樣,他們攜帶的熊孩子也是不好惹的,跑來跑去的,破壞書的,大喊的,千奇百怪,不過幸好他們一般只在漫畫或科普類書籍區出現。

然而我最不能忍的就是他們對待書的方式,我真心沒想到,今時今日還有人看書要先舔下手指再翻頁,惡不噁心啊!!!

所以現在我都很少去逛書城了,直接在線試讀,OK就買,還便宜。

我覺得以後書城的書全都該封膜,要買才能拆。想試讀就下載書城的APP,

雖然現在更多人選擇了電子書,但我真心不希望書店書城還有紙質書消失啊(?_?)。


我想起來我上初中的時候,酷愛讀書,每到周末就去新華書店泡一天,那時候的新華書店的書是可以隨意瀏覽的,我在新華書店看了不少名著,也看了不少雜書,印象最深的一本是在人文社科書櫃看的李銀河的《李銀河說性》,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李銀河。
我看書入迷了,忘記了回家吃飯的時間,我爸爸來新華書店找我,卻沒有發現我,因為書店的人太多了,有很多人站著或坐著看書,那時候書店的叔叔阿姨還不會來趕人,我在一個僻靜的角落一坐就是一整天。
後來新華書店越來越小,書也越來越少,後來再去逛時,發現已經沒有"閑書」了,都是考試有關的書籍了,我在翻看圖書的時候,會有人叫我「不買就別看」,我心情很糟糕,就不再去新華書店了。
新華書店越來越小越來越少,還不給看,買的也不打折,去的人自然就少了,買書的就更寥寥無幾。
我念高中的時候經常逛一家書店,書店的名字我已經忘了,只記得書店的老闆娘是一個年齡挺大,散發著文藝氣息的女人,像極了《挪威的森林》里的石田玲子,我經常在那看書,也在那買書。我青春期的很多情緒可能就夾在在書店裡一本本被我撫摸翻看過的書里。我高中畢業之後,約朋友一起去那家書店,買余華的《兄弟》,我們穿過整個城市,來到那家純粹的書店,結果發現已經沒有了。心情特別低落,後來再也沒有興趣去逛書店了,我漸漸意識到,純粹的書店,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條。與其在她倒閉之後懷念,不如根本別去見識書店裡的花花世界。
現在有了kindle,很少看紙質書,很懷念以前花零花錢買到一本裝幀精美內容充實的好書的感覺,書本的油墨味在我看來有著奇妙魔力,可是這種味道也離我的生活漸行漸遠。
如果說怎麼看待在新華書店被趕出去,我只能說無奈和遺憾。真正讀書愛書的人越來越少,就算看中了某本書,也很可能會在噹噹或者亞馬遜上買,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已經狹窄的只剩下一條縫隙。新華書店的舉動,也實屬無奈。
這不光是書店的悲哀。


坐在新華書店的書蟲吧裡面,花二十塊錢買杯檸檬水的寶寶,從來沒被攆出去過


前幾天,我約了書友一起去買書。
我們相約在市區最繁華的商業街的十字路口見面,原因是因為對那個地方最為熟悉。每年的平安夜、跨年之類的社交聚會,都直奔那條街。年年是雷打不動的娛樂項目:吃喝,逛街,看電影,自拍,發朋友圈。能不熟悉嗎?
我們見了面,買了杯西瓜汁喝,打算去結伴去書店。那條商業街沿著河岸走,一直到石鼓廣場,中間可以看到兩家規模較大的書店。一家叫文海,一家叫新華。文海以賣學生的教輔書出名,很多老師的指定用書只有它那有賣,至於別家為何不能進貨就不得而知了。在我讀小學的時候,還有第三家,叫萬卷。我上了初中之後,萬卷快開不下去了,改造成咖啡書吧,賣起飲料,裝橫得漂亮又大氣,卻沒了以前的書香氣。等我上了高中,即使是賣咖啡也救不了萬卷,因為萬卷賣輔導書賣不過文海,又不像新華書店一樣是國營,只好關門。直到今天,我路過那裡,仍能看見卷閘門上用白油漆塗上的「門面轉讓,有意請聯繫XXXX」。
我們買書只能在這兩家書店挑了。其實火車站那邊,是有一個書城的,兩樓,都是賣書的小商鋪。但那裡只賣學生的教輔書,只賣過期的感情雜誌,只賣廉價的言情小說,只賣浮誇的玄幻小說。我們期待的,我們喜歡的,我們眷戀的那一股書香氣,那一種靜靜讀書的氛圍,全都沒有。所以我們不去書城。
我們也不去新華書店。因為新華書店總是聚集著一些穿著廉價T恤、擤著鼻涕的小孩。找不到監管他們的父母。本來應該放在「兒童文學」分類下的皮皮魯,被隨意丟在「少兒百科」分類下的一堆堆雜亂的雜誌上。有的營業員像沒看見,低頭玩手機;有的營業員脾氣好,跟在小孩們的屁股後面整理圖書,和和氣氣對他們說:「看書就要安安靜靜看,坐著,蹲著,站著,隨你,看書前要洗手,看完把書放回去,好不好?」 我們不想看到這種場面,所以我們不去新華書店。
我們去了文海書店。在一大堆情感專家力推新作、二十天教你如何成功、男孩一生必讀的一本書中間,我們找到了零零星星的,包裝完整,沒被人翻動過的,我們心儀的書。
那天我買了四本書,其中一本書厚達七百多頁,總共花了一百零七元。這些書可以看一個月,而我們在跨年那天買的面具、噴雪、熒光棒和聖誕帽加起來是一百二,玩了兩個小時。
「我想去吉祥街那邊的舊書攤看看,很少的錢就能買到別人不要的好書。」她對我說。於是我們就去了。一路上卻沒有發現舊書攤,只能看見關了門的音像店,只能看見賣報紙雜誌的十五平米小書鋪,窗上掛著「不再租書」的牌子。 我懷疑我們走錯了,「這裡是吉祥街嗎?我記得以前這裡有很多書店。」
「這裡就是吉祥街啊。」她回答我。
我們有點失落,最後決定去市圖書館,享受共處的一下午閱讀時光。自己買的書不可以帶進閱讀室,於是我借了一本老舍的《四世同堂》,一下午,可以看完了。但我最後只看了三百多頁就走了,兩個小時,遠遠沒有坐滿一個下午。因為在下午一點多的時候,七八個小學生裝扮的孩子湧入閱讀室,熙熙攘攘,鬧鬧笑笑,時不時傳來:「噫!這裡有這本書耶!你們快過來看!過來!」 。我四處看看,果然沒有家長陪同。半個小時之後,完全看不進書的我,和一樣煩躁的她走出了閱讀室。
「接下來幹什麼呢?」
「回家吧。」

現在,正面答題:
怎麼看待?兩個字:憤怒。
第一,書店是一個盈利組織。挑書的時候偶爾翻看當然可以,但一屁股坐那兒好像在自家書房的行為,影響不好吧?我前面也舉了例子,四本書一百塊,看一個月,現在哪個家長掏不起這個錢?你的孩子在那裡蹭書看了,別家的孩子也想蹭不想買,書店的生意還做不做了?就像萬卷書店一樣,儘管費盡心思,還是輸給了賣輔導書的文海和亞馬遜。想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又不想花錢的,可以去市圖書館。
第二,不要把書店和圖書館當做免費託管孩子的公益場所。 孩子還小,不太懂規矩,鬧一點也正常。但做家長的,你們在哪裡?你們把孩子扔在書店裡,扔在圖書館裡,對他們來一句:「隨便看看書,等會來接你。」,然後逛你的街,買你的包,孩子怎麼鬧騰、怎麼搞破壞,你最後來一句「孩子還小」就打發過去了,碰上前來制止的營業員居然還一臉霸王相的說:「你哪個單位的?」
一個真心想要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一個真正熱愛閱讀並愛孩子的,三觀正常的成年人,不會捨不得那一個月的一百塊錢,不會把圖書館當託兒所,更不會盛氣凌人地沒理還不饒人。


最後,對於那個拍視頻的媽媽,我只想給您一句:臭不要臉。


小時候家裡並沒有給買(課外)書的經費,除了省些早點錢,就只剩下在書店混了。
我是沒被哄過,每天放學路過看十分鐘吧,從生到熟,逮著一家書店混了小十年,反正每期新到的雜誌都被我先翻過一遍。
至於比較厚的書,我推薦的地方是舊書攤,我一般都是放假了過去按斤稱回來看,快開學了再賣回去……


說句題外話,覺得新華書店這種機構如果沒有體制給它續著,早該歇菜了。


我只想說,大家回答問題之前先去看看原視頻。

是兩個小孩被趕出來,20分鐘後,母親趕來用手機開始錄像並質問營業員。

工作人員有錯,比如買書三分鐘的言論。他只是情緒激動導致言語表達不當。或者在攆孩子過程中言辭過分。

可是常人如我們小時候也去過新華書店,看書半天根本沒人攆。這就不得不想為什麼這兩個小孩會被攆走了。

這個母親也是過分。你理論就理論,拍什麼視頻?還有言語中無形中扣帽子:你們是哪個單位?你們經理在哪?你能代表新華書店么?

這就是把小事誇大化的做法。她只要把視頻發出去無論營業員對錯,肯定會受到懲處,何必呢。

這個母親受不得孩子受一點氣。由她教育出的孩子性格可想而知。

可是她是不是應該考慮孩子也有做錯的地方,而不是強詞奪理反覆問,書店到底規定能看幾分鐘。這個問題本身就沒道理。你安安靜靜看半天有人會攆你?


日本一10歲男孩書店看漫畫,被書店老闆動手驅趕,並稱其厚顏無恥。


看書可以去有專門提供閱讀場所的大型書店和圖書館。視頻中的新華書店應該只是個私人書店,挺小的。
ps.覺得這種行為和去電影院看電影不付錢沒什麼區別。

還有評論里有當地的網友說。。。。這家店其實有別人看書,也允許看書。可孩子一來直接做書攤上,然後兩個人拿著書在書店追逐打鬧,店員提醒第二次才說:你要是不買書可以出去嗎?小孩就出去等他媽媽了。


因為這個國家的圖書館太少太不普及了。


所以現在很多書都有膜哈哈哈

——————————————分割線
花樣膜了一發想起家附近的甜品店,也賣書。大部分書有膜,拆開的是試讀本。我覺得這個方法挺好的,但只適合小店,大一點的地方估計好多人就直接拆了吧


書店不是不讓你看書,而你帶著熊孩子放任不管,大鬧天宮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我經常去西安關中大書房(歇業中,年中好像就搬到韋曲南站那一塊去了。淚目……文青聖地。),嘉匯漢唐書城去看書(蹭),買書。氣氛很好,小孩子都有家長看著,很聽話,基本都是認真讀書的樣子。大書房還提供草制坐墊(蒲團),軟軟的很舒服。二樓還有舊書區(質量都很好,經常找到一些現在不好找的好書,價格親民。我的最愛。)長凳,大木桌(我見過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先生,坐在那裡做摘抄,讀書筆記什麼的。),咖啡屋(定期有文化沙龍)。這兩家書店都提供樣書,供讀者試讀。不買,你可以看。前提是你不損壞。沒人說你,頂多就是說過道不讓坐之類的話。樓梯都很寬,你可以坐在那裡細讀。(人員通行問題不用擔心。漢唐你可以坐的地方和別人走的地方,地磚顏色不一樣。大書房坐墊放置是固定的,大概留出了一半左右,供書友和工作人員通行。)。
鐘樓書店,圖書大廈基本跟漢唐類似。只是一樓有坐的地方,木質長椅(看起來就像從公園搬來的,o(╯□╰)o)。
新華書店也常去,只要你不折騰,不鬧騰,不損壞書籍,沒人說你。更別說趕你了!
最新消息,關中大書房在小寨興善寺西街重新開張了,有興趣的筒子們可以去看看。


說實話是該收拾收拾書店裡面的熊孩子了
中關村圖書大廈
某天去看考研書的時候一堆孩子在書架旁邊捉迷藏
還拿著書對著打
營業員也十分尷尬
嚴重影響我看書好么
你說你只看不買,大家都能理解
可勁作就不能忍了


新華書店和圖書館確實是兩個不一樣的地方呀。
就好像中國紅十字會和慈善組織是不一樣的呀。
在書店把書看了弄舊弄破了然後一分錢沒掏拍屁股走人,跟去飯店吃霸王餐有什麼區別呢。

reference from呼倫貝爾市圖書館官網:

建築面積12462平方米,讀者閱覽座位900個。館藏總量62萬冊(件),其中紙質文獻51餘萬冊,電子文獻、聲像資料近11萬冊(件)。接入100M光纖帶寬,實現館內讀者服務區無線網路全覆蓋。

看到沒,有wifi,還可以發朋友圈假裝自己是個讀書人!
下面各個旗,區也有圖書館:

·海拉爾區圖書館
·滿洲里市圖書館
·扎蘭屯市圖書館
·牙克石市圖書館
·根河市圖書館
·額爾古納市圖書館
·阿榮旗圖書館
·莫旗圖書館
·鄂倫春旗圖書館
·鄂溫克旗圖書館
·陳旗圖書館
·新左旗圖書館
·新右旗圖書館
·扎賚諾爾區圖書館


你爸媽沒教你出門在外不要佔人家便宜嗎


在講自己的認識之前,先講一點自己的故事。
我2005年進城讀書,四年級。剛剛進城,認識的人少,也囿於娛樂方式陌生,便選擇了看書。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寫完作業,吃飯,然後去書店。
小學旁邊十字路口有一家新華書店,是市區第二大店。當時一樓樓梯東側是兒童區,西側是初高中區,二樓是較為高深的區域。每天下午的六點半到九點,也就是書店的關門時間,都是我雷打不動的看書時間,書店工作人員都認識我。三年,周一到周五,以及周六周日整天,全在圖書館度過。我從兒童區的恐龍大迷宮之類的看起,看完了全套的馬小跳,全套的冒險小虎隊各種版本,看完了架子上所有的青少年版名著,到最後看完了兒童區所有品種的書。後來轉戰初高中區,自己拿著小本子抄智慧背囊的文章,硬是把前十一本全都抄了下來。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做到的,反正喜歡看書,而且新華書店也給我提供了這麼多書。
工作人員經常和看書的同學們講如果別人在挑書就讓一下不要擋著別人挑書。看書的話去窗戶旁邊看,不會礙事。從頭到尾只有善意提醒,從未哄趕驅離。或許就是因為這些,我一直一直很喜歡這家新華書店。
後來我上高中之後大量購買習題不會選擇沒有折扣的新華書店,除此之外看書也從亞馬遜入手,與這家店逐漸不再有太多的聯繫。大一寒假回家路過,走進去看了一眼,兒童區窗戶旁多了一排座位,我不禁想到當年小小的我,坐在很窄的窗沿上屁股生疼,又嫌坐在地上又硬又涼。工作人員換了一茬,店長調到更大的總店去了,這家店仍舊沒有用攆人的方式驅散孩子和大人,二十為他們提供更方便舒適的環境看書。
其實我早就觀察到其優點。如今大家對孩子教育投入很高,買兩本書幾十塊錢根本不算什麼,反而是孩子喜歡與否更有決定性。另外,又有誰不了解一下內容就能憑著書名買書呢。相比常常攆人的路口北另一家私人書店,新華書店明顯讀者絡繹不絕,購書者也來往如織。

沒有哪一家書店有承擔市民閱讀的公益性義務,只有他們是否想要去承擔,換句話說,他們是否喜歡用這種雙贏的經營方式來謀求利益。在書店工作人員的善意提醒下,素質不高的人或者其行為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潛移默化地改正了一個人的毛病;更大的人流量促進書店賣出更多的書,作為很多新書首發實體店,也有更多的人喜歡來新華書店一探究竟。我想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既讓很多人心存感激,又讓很多人心甘情願消費。用這種合情合法方式名利雙收,豈不美哉?

至於真的被哄趕了,那就認了吧,就算你素質高,也不代表別人與你一樣素質高。書店有自己按照低素質人的行為估算損失的權利,也有採取措施及時止損的權利。認了吧。大不了去網上買,便宜,還可以試讀。


新華書店的傳統,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小孩兒不可測因素太多 兼半個託兒所實在也是樁麻煩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對湘潭產婦之死事件,很多人意見這麼極端?
為什麼很多人會選擇讓後人把自己的骨灰扔海里?
為什麼少有人同情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事件的女主,而多是冷眼咒罵甚至拍手稱快的回應?
人為什麼要裸奔?
在人口老齡化的現今如何利用老人給社會帶來益處?

TAG:熱門新聞 | 社會 | 社會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