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簽名法實施10年後,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Docusign?
電子簽名為什麼沒有在中國廣泛應用?
2013年電子簽名發展至今,經過了近4年時間的發展,應用最先發作領域:互聯網金融(P2P)、電子商務;而電子簽名業務高速發展階段呈現出的特點是:單一的智能密碼鑰匙(UKEY)--手寫板--PDA--手機等。
儘管如此,電子簽名在中國也並未得到廣泛應用和普及,有多方面的原因,具體如下:
1、市場接受度較低:A、部分政府部門並不認可電子簽名的文件;B、較多老百姓的意識和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
2、盈利模式問題:A、CA證書的成本高;B、市場推廣成本高;C、人力成本高;
3、用戶的觀念問題:A、觀念、認知度低;B、對新東西的接受度不高(比如電子發票);C、對傳統簽章的弊病認識度不夠(蘿蔔章);D、適應新的東西需要一定的接受時間。
所幸的是,目前國家和企業都在不斷推廣電子簽名:
1、國家政策:國家一直在推行無紙化辦公;
2、市場業務服務模式:單一的產品銷售– SaaS(軟體即服務)--PaaS (平台即服務)等;
3、應用場景日趨豐富:各領域創新業務不斷湧現(比如像供應鏈業務);
除了國家政策的支持之外,全國範圍內各家電子簽名平台也承擔起教育用戶與市場的作用,紛紛開展各種講座,做媒體宣傳,網路宣傳,渠道合作等。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用戶的觀念和意識,使得電子合同得到普及。
現在國內的電子簽名行業已經初具熱度。隨著電子商務等行業的發展對電子簽名的內在需求越來越多,以及各項技術的不斷成熟等條件,國內也已經出現了下面這些電子簽名平台。
適用人群最多的是法大大,2017年6月,法大大電子合同累計簽署突破1億份,阿里巴巴、微軟(中國)、攜程、同程旅遊、眾安保險等知名企業都在用。
希望通過大家的一起努力,電子簽名能快速普及。
這個問題,我研究過,電腦里有些資料,整理下,可以回答下。
今年5月,美國的電子簽名公司Docusign獲得巨額融資,估值達到30億美元。儘管中國的《電子簽名法》於2005年就開始實施,10年過去了,放眼望去,卻並沒有一家對標的公司出現,這的確讓人不解。目前中國人異地簽合同的習慣依然是快遞、傳真、掃描發附件或者乾脆不簽。
很多中國人談到電子簽名,馬上會問「合法嗎?有效嗎?」,畢竟簽字蓋章,在這個國度已經是幾千年來的習慣了。這種對網上籤署不太放心的心理,在當年的《電子簽名法》立法中就表現出來了。
全球電子簽名立法有幾大主流的原則,首先是,「功能等同原則」,也就是不能僅僅因為合同的形式是數據電文就否認其法律效力。這個原則,我國的法律也採納了;其次是「技術中立原則」,簡單來說,法律不應該限定電子簽名採用哪種特定的技術。這一點,當時我國電子簽名法立法的原意也是如此。04年電子簽名法出台時,我國互聯網發展程度還比較低,普通人對網路還不夠信任,而當時比較安全的電子簽名技術就是數字簽名技術。於是,在技術中立的原則下,採納了一種雙軌制的模式,對電子簽名的方法設置了最低的要求,同時對數字簽名技術又有些偏向。這一點體現在《電子簽名法》第13條中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的四個條件,不過立法者在最後,還不忘加一句:「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也就是說什麼是可靠的電子簽名,大家可以約定。
什麼是數字簽名技術?類似大家常用的網銀U盾,去CA申請一個,然後插到電腦上籤合同,持有U盾和密碼,即代表本人。這樣的簽署方式,對於普通人來說非常不方便。因此,這種方式也主要應用于于政府機關、銀行等比較大型的機構的文件審批、簽署等。顯然,將電子簽名法解釋為只有數字簽名技術是合法有效的,是符合CA們的利益的,這意味著他們可以發更多的證書。
用U盾簽合同現實中面臨很多問題。比如,不同機構發的數字證書不能互聯互通、操作系統不支持等,總之,電子簽名並沒有在普通人中廣泛應用,電子簽名法也有點被束之高閣的味道。於是,有人開始探討,讓各家的證書在一個平台上互聯互通,這樣全國人民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籤合同了。不過,這個方案也失敗了,因為U盾沒有應用起來,不只是因為不能互聯互通,而是普通人根本不會為了簽個合同,去申請個U盾。
U盾的存在,是為了確定誰是簽約人。但是,現在每天大量的網路交易,通過一個賬號和密碼,就可以在線支付,為什麼不能在線簽個合同?這有點不符合邏輯。
一邊是可以隨時隨地簽合同,已經是成熟的產業,並擁有獨角獸公司的美國;另一邊是,依然採用傳真、快遞、掃描傳附件或者乾脆不簽,還沒有一個廣泛應用的電子簽名產品的中國。在巨大的反差的刺激下,國內不斷地有團隊開始進入這個行業。
不過,面臨的挑戰也不小,一方面,平台如何給簽約雙方身份認證,才能讓用戶放心,讓法院認可,避免事後抵賴;另一方面,這個需要教育用戶的產品如何開拓市場?無論是身份認證方式的嘗試,還是市場的開拓,進展都很緩慢。中國相關的法律規定和合同簽署的習慣,跟美國差別很大,照抄Docusign並沒有多大的意義。相信適合中國市場的解決方案,產品流程一定非常便捷,讓用戶很容易接受,又能符合中國的法律規範,得到法院的普遍認可。
參考資料:
吳偉光:《網路與電子商務法》,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有沒有什麼好的電子簽名解決方案?
電子簽名初創企業DocuSign獲2.33億美元融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主席令第十八號)微博網聊記錄等可作為證據
其實國內目前類似DocuSign的創業公司已經很多了。DocuSign在國外推廣了10年,才有今天的成果,在國內,這個行業整體認可度在升溫,但是還需要整個行業包括法院,從業者,應用行業共同協作,一起把電子簽名在各行業的使用推廣起來。
樓上答主回答的很全面了。
我補充一點:
國內現狀:
1、國內現在學DocuSign的創業型公司不在少數,投資人也很多;
2、目前在p2p等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有很多公司使用了。
3、其它行業使用者很少。
原因分析:
1、法律上,沒有阻礙,05年的電子簽名法以及最新的刑法和民法明確規定了電子證據也可被當作證據使用。
2、但中國特殊,各行業還有監管機構,只要監管機構不認可,各行業是不敢推廣使用電子簽名技術的。
3、廣大人民群眾接受程度還不夠,了解電子簽名的人都不多(除了金融行業),何談推廣。
4、法院認可度不夠,法官一年案子推成山,傳統簽署方式:簽字、蓋章,舉證的流程已經很完善了,電子簽名的舉證、鑒證更複雜,對法官要求也高,目前認可電子簽名的法院法官也不多。
未來展望:
互聯網金融是個突破口,電子簽名用的人多了,不論是法院、其他行業的監管機構、還是老百姓,對其了解程度、認可程度也會加深,前景是大大的光明!
很多醫院都會用電子簽章,但是大家經常簽完就忘了從電腦上拔下來。但是每個醫院應用系統不同,所以很難兼容。
首先是,中國人簽約習慣和外國人不一樣,民間簽約普遍認準按手印為效力,而且公民對於互聯網電子簽名的認知度普遍不高。因此C2C很難推行。
其次是中國人對於信用破產這個概念沒有外國人那麼看重,經常會出現一些商家破產跑路的事情。而電子簽名的應用是建立在比紙質簽名可高的信用層級上的。電子文件的存儲雖說方便,但畢竟需要經過第三方進行存儲,信息泄漏的可能性增大,成為企業的隱憂。因此B2B企業正在觀望。
綜上,電子簽名行業目前只是從業者比較熟悉和認可,而要說服企業去應用,需要費一番功夫,畢竟除了應用企業和電子簽名服務企業之間還橫亘著國家法律機關,這才是電子簽名合法有效性最終的裁定者。因此沒有國家法律機構的發聲,大部分企業觀望的態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但是,要是有突然的事件運作,可能會加快電子簽名推廣的進程。我將這個問題理解為,在中國,電子合同未來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隨著互聯網金融發展,電子合同在平台交易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風險高發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信息篡改及信息泄漏事件頻發,而電子合同的國內的市場前景以及助力保障平台及用戶權益。
目前,百分之九十的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全部都是在用這個電子簽約的發達國家基本上已經完全接受了這樣的方式。然後它覆蓋的一百八十八個國家應該是簽名的數量也是非常巨大。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覺得在中國它一定會爆發起來。因為現在基本上我們不管是環境還是法規,還是大家的使用習慣它已經到了這個井噴的這個口了。同時在發達國家還會發現電子簽約這個行業。特別有意思它跟其它行業不一樣。它是一個一家獨大的一個行業。
目前國內電子合同應用的前期切入點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因為它的這種就是契約的這種嚴格的這種屬性和它互聯網屬性要求,提供更多的這種就是線上的最輕的這種簽署,但是現在也是就是國內電子合同行業內拓展領域最寬的一家。目前的客戶不僅限於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租房、B2B垂直平台、供應鏈、線上旅遊等等。所以我們覺得呢,可能最難的突破傳統企業其實就是一個用戶的教育,教育這個市場但是很明顯 。
在未來,電子合同這個市場在越來越熱就像第三方支付一樣,從大家不知道,到慢慢的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用了起來。
作為建築設計行業,表示我們的圖紙好多都是電子簽名
企業端,中國的商業習慣向來是重視印章多過於簽名,公安部也有專門的印章管理辦法。電子簽名法肯定了它的存在,同時司法,商業也都在討論如何更好的用。比如,法人代表電子簽字的法律效力,這裡重點要理清楚的是啥情況有效,,法人代表的當時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否存在瑕疵等。利益相關方除了法人自身外,外部債權人,還有其股東或合伙人利益等。動輒大筆的合同,要法人章還是電子簽,我是債權人的話,現階段一定認章。所以這部分的發展,電子簽名服務商需要因地制宜的創新。這可不是當年淘寶增加個第三方支付管理那麼簡單,這貨更多是企業流程創新,外加企業信用管理。其實我也蠻好奇的,為啥服務商提供的不是電子簽章,而是局限在電子簽名?
個人端,沒電子簽名前,我需要一般電子文件附上手寫簽名,不會列印出來簽好了再發快遞或掃描給對方,反正這時候多是走個雙方認可形式。已經企業在勞動合同簽署推廣使用,員工使用電子簽名即可,不過這個部分隨著服務商增加,怎麼管控和整合倒是讓人拭目以待。
另外,在線保險時也不同提供簽名,15年修正的電子簽名法,也明確了適用範圍的負面名單。簽名的未來的應用領域和文化習慣的改變都要考慮。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健康貓這個體育互聯網公司?
※C2B&C2M行業目前是什麼狀態?
※計算機+金融,有哪些career方向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