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內地導演作品評分出爐,張藝謀馮小剛未進前十?
內地導演作品評分出爐:張藝謀馮小剛未進前十
一部電影的口碑如何直接反映了電影導演的水平,那麼內地導演中到底誰的作品平均評分最高呢?內地電影評價最權威的兩個網站豆瓣和時光網都有給每部電影打分的機制,重慶晚報記者統計了相關數據,發現內地導演中姜文的作品平均評分最高,知名導演如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都未能進入前十。
姜文導演作品少而精
將每位導演的作品在豆瓣和時光網的評分相加再平均,平均得分前十的導演分別是姜文、寧浩、賈樟柯、張揚、管虎、王全安、張猛、曹保平、陸川、婁燁。除姜文8.01分,其他9位導演作品平均分在7分到8分之間,第十名婁燁作品平均分7.21。
姜文從1994年到2014年也就拍了5部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一步之遙》,他的作品中,除了《一步之遙》口碑遭遇滑鐵盧在7分以下,其他作品得分都很高,《鬼子來了》在豆瓣上得到驚人的9.1分。
當然,姜文作品評分高除了導演水平高之外,也跟他秉承少而精的創作理念有關。在《讓子彈飛》大獲成功之後,姜文的新作《一步之遙》是在劇本不成熟的情況下為在火熱的市場上撈一把的應景之作,結果口碑票房雙雙失利,這應該給近年向商業屈服的姜文潑了一盆冷水。
大牌導演排名靠後
幾位大導演中,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卻沒能進榜單前十。張藝謀的處女作《紅高粱》在豆瓣和時光網上打分都超過8分,評分最高的《活著》更是達到9分,但當他向商業獻媚後,拍出了《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這三部評分均沒超過5.5,尤其是《三槍》的豆瓣評分慘跌到4.6。
而陳凱歌的作品得分起伏很大,既有至今華語電影最高分《霸王別姬》的9.4分(豆瓣),也有《無極》4.5分這樣的低分。《趙氏孤兒》、《無極》以及今年的《道士下山》評分都在6分以下。
馮小剛在商業電影上的成就堪稱行業翹楚,《不見不散》、《手機》、《非誠勿擾》都成為當年內地票房的冠軍。高票房卻不一定高評分,他的作品最高分《甲方乙方》只有8.2分,最低分《夜宴》5.5分,平均分7.17,被擠出前十之外。
商業轉型水土不服
進入2000年後,除了賈樟柯、婁燁、王小帥等少數導演還在藝術電影陣地堅守外,許多導演紛紛投入商業電影大潮,但是大多水土不服。陳凱歌就是其中一位,接連幾部電影口碑票房折戟,今年的《道士下山》也沒有得到大多數觀眾的垂青。
反而近幾年層出不窮的新導演作品票房紛紛大賣,趙薇導演處女作《致青春》收穫近8億元票房,徐崢的《泰囧》甚至獲得了內地電影票房冠軍,直到最近才被《捉妖記》打破。何炅《梔子花開》、蘇有朋《左耳》、大鵬《煎餅俠》等隨隨便便就有幾億上十億的票房,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橋段不斷上演。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大導演的作品更多的還是在強調自己想呈現的,而新導演們直接上的就是觀眾想吃的菜。
這樣看來,大導演們要麼繼續賣自己的情懷,不要在乎票房高低(雖然這很難),要麼就徹底放下端著的身段,把臉湊向觀眾,露出一個諂媚討好的笑臉。重慶晚報記者柳青
客觀回答。凱歌老謀再不濟也爆陸川20條街吧…有疑問嗎?
首先,這不是選中國十大導演,而是「十大豆瓣時光網片子平均分前十導演」,這麼一來就不存在什麼爭議了,就好像你拿著一本數學練習冊,看著均分的題,難道要在解析里寫上語文閱讀理解的答案?
陳凱歌可以拍出一千部梔子花開小時代,而何老師郭敬明絕對拍不出一部霸王別姬。
張藝謀是絕對的數一數二。
他在1987年至1999年拍的電影《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我的父親母親》等,都是藝術水準很高的電影,三次提名奧斯卡,五次提名金球獎。
後來轉型做商業片,也取得了票房的成功。
在藝術影片和商業影片上都取得了成功,這樣的水平進不了前十?逗我呢?
看完《霸王別姬》,陳凱歌就算以後拍幾十部《無極》,我也原諒他。
本來所有的排名都不可能真正的客觀,而且這還是從時光網和豆瓣上找的數據,那就更像一個笑話了。(要認真起來來說的話,豆瓣評分最高的有些電影根本不能入圍真正專業人士的電影排名)
更不靠譜的是排名竟然是根據各位導演評分的平均值來定,這真是……(陳凱歌在這方面最冤,如果根據這種排名方法,來一個歷史人物排名,不知道歷史上多少名流會被擠下去,剩下的只能是那些沒犯過什麼錯但也沒有過什麼影響的小人物)
關於這些導演的作品,我覺得夏目房之介的《日本漫畫為什麼有趣》裡面有一句話也很好啊:
「 作品的價值會隨著不同時代的提供者、接受者所有的文化意識水平發生變化,但不為時代性所左右的趣味性也確實存在。 」
而且還有一句話「真正的陽春白雪不會鄙視下里巴人」
作品的價值真的很難定義,就像你覺得一些民歌和流行歌曲相比很難聽,可是你不在那個環境下又怎麼能體會?
就像拍攝《紫日》的導演馮小寧也會拍攝《舉起手來》一樣,難以做比(因為本來就沒有可比性)
不過說到底與豆瓣和時光網沒什麼關係,關鍵是用這這種方式做排名的人是真無聊,而這個叫柳青的媒體人更無聊。
娛樂一下大眾就行,不必深究。我和王思聰一平均 我還是巨富呢
我和姚明一平均 我也是個大高個
我和習大大一平均 那國家領導權還得算我一半呢!
算平均分確實很無聊,沒什麼意義,藝術用分數去評價本來就是很無聊的,更別說平均分。
但這個投票雖然不能反映藝術水平的高低,如果不算水軍的影響,至少評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票者眼中的好惡,雖然僅限於時光網和豆瓣投票者的範圍內。
至於某些答案說投票的人裝逼跟風的,哈哈,說得好像只有上豆瓣時光的人才跟風一樣。在媒體控制力如此強的今天,大眾消費在任何一個領域都註定是跟風的,不然網路歌曲為什麼流行?快餐食品怎麼流行?某寶爆款怎麼流行?法西斯怎麼流行?個人崇拜怎麼流行?只要反覆轟炸,以大眾的低接受標準的平均值來說,不上豆瓣時光的人只會更跟風,豆瓣時光已經算是在跟風屆相對小眾的了。
有些人啊,動不動就給別人貼裝逼的標籤,這個真小人鄙視君子(不管真偽)的時代真迷人。歐洲三大還有奧斯卡提名。。整個亞洲也只有黑澤明和李安可以壓一下國師。。
英雄全球票房14億,十幾年後才被捉妖記給超過。。
就好像一群網友僅僅因為就好像梅威瑟打的不夠漂亮,就覺得不如鄒市明一樣可笑。。
為啥不看乾貨呢。。不請自來。
我個人的看法就一句:現在看電影的人比拍電影的人還愛裝X。
這個排名是從豆瓣和時光的評分作為依據的,首先,做這個排名的人真的很無聊。
其次,這項調查的採集對象是豆瓣和時光網的評分,由此可見,現在這兩個地方都是些什麼樣的人。都不用細想就能在腦海里描繪出這些人的嘴臉:
以大眾兩個字為恥,聽個歌也得聽小眾的,看個書也得看小眾的,看個電影也得看小眾的,這些人在拼盡全力向網路展示:我是一個脫俗的人,我的喜好是絕不能泯然於眾人的,我是一個大咖,我的意見和觀點是特別特別特別獨立的。
聽歌,他們絕不會聽周杰倫,因為大眾;
漫畫,他們絕不會看海賊王,因為大眾;
電影,他們絕不會看馮小剛,因為大眾;
僅僅因為這些東西上蓋著一個「大眾」的標籤,這些人就會不假思索地拒絕,原因無他,跟大眾看一樣的東西,會破壞他們這些有品味的高級知識分子的孤傲feel~
你問這些人,如果你流落荒島,只能帶三本書,你會帶什麼?
他們一定會絞盡腦汁然後高冷地告訴你三個你一定沒聽過的冷門到不行但厲害到不行的書名。
目的就是讓你心裡泛起:「啊~果然是有思想的人」
哪怕拍了二十部爛片,就憑活著、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張藝謀進不了前十?
哪怕拍了二十部爛片,就憑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大腕、手機,馮小剛進不了前十?
哪怕拍了二十部爛片,就憑霸王別姬、黃土地、刺秦,陳凱歌進不了前十?
對這些人,我還想並只想說:
噗哧~
PS:對上榜的十位沒有任何貶低之意;對豆瓣時光的大部分用戶沒有惡意;僅僅針對答案中描述的那部分人。
--------------------------------------------------
我知道這個可笑的排名機制是最欠罵的,但是我更想針對的是豆瓣和時光的評分機制以及樂於參與評分和相信評分還沾沾自喜自以為優越的人。
沒有這些人的評分,何來這個可笑的排名?
個人認為這就是對導演和電影的一種褻瀆,為什麼一部好好的電影要被加以評分?以陳凱歌舉例,一部無極,豆瓣4.5分,二龍湖浩哥之狂暴之路,5.3分。莫非無極已經爛到了不如二龍湖浩哥的地步了嗎?我們之所以覺得無極爛,難道不是僅僅因為霸王別姬珠玉在前嗎?
就像劉翔,跑來銀牌,我們就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去評價他,難道不僅僅只是因為他曾經得過金牌嗎?殊不知,銀牌已經是令大多數運動員望塵莫及的水平。
還是拿陳凱歌舉例,豆瓣和時光現在充斥著大量人云亦云之徒,新觀眾也容易受到誤導:霸王別姬,啊!9分神作!大家都說是好片,看沒看懂也必須好,無極,噢,評分說爛,看看吧,開始吹毛求疵,看完了,噢~果然爛。
個人覺得,因為無極沒有霸王別姬好就說陳凱歌拍爛片,真心沒道理。
PS:爸爸去哪兒豆瓣還6.2哪!三槍、夜宴、黃金甲沒過5.5……這三部片子有那麼爛嗎?爛到比不上爸爸去哪兒嗎?豆瓣評分的合理性何在呢?
情懷?oh~去你的情懷吧~
2016/1/16更新:
《羋月傳》豆瓣評分5.0,三萬七千多人評分,《太子妃升職記》豆瓣評分8.0,三萬三千多人評分。
在我的評論區誇豆瓣的所有人,你們臉疼嘛?臉疼的話,用冷毛巾敷一下,消腫。
2016/12/27更新:
拍電影這種事情,真的是很沒地方說理。更新個個例吧:現在看來,《長城》算張藝謀導演的下限之一了,《九層妖塔》大概也能算陸川導演的下限之一。至少拍勇士打怪獸,陸川導演還是太豆瓣兒,太時光了,還不夠商業,不夠大眾。路漫漫其修遠兮,瓣導們還需上下而求索。1,排名這種事,多少有點水分是免不了的。豆瓣上的分數早就被人質疑水軍刷高分、跟風評風、惡意刷低分等等,所以要說百分之百真實,是沒有人相信的。
2,但是除了部分「虛」的部分,也要看到「實」的那部分!也就是說,導演排名,包括電影評風,都是有一定真實性的!只是這個真實性並沒有辦法代表所有人的觀點。
或者應該說,任何一個排名都沒辦法讓所有人滿意!理由很簡單:第一,各人喜好不同;第二,參加評選的人數有限;第三,人類的逆反心理。(就是那種「你說A好我一定要說B更好」的心理。)
――綜上,那些看不慣這個排名的朋友們可以歇歇了!它不能代表你的觀點,也說明不了什麼。就算冠上「全球十大」「世界十佳」這樣的名號,也並不能改變什麼。自己喜歡哪個導演,去影院供應票房就好了!沒有必要搖旗吶喊一定要說服別人贊同自己的喜好支持自己的偶像。
――以上,是對於排名的看法,然後,我還想說點別的。
第一點,關於有人提出「XX導演雖然拍了很多爛片,但是僅憑XXX作品也應該入選」這種觀點,很抱歉,這個排名本身就有規則限制――是按照所有作品的平均分來排名的!
假設A導演拍了三部6分的片子,B導演拍了一部10分的好片,卻拍了兩部2分的爛片,那按照平均分來算,A的評分就比B高。
這還是在電影數相等的情況下算的,事實上,各位導演的作品數是不對等的。而且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作品「少而精」的導演「佔便宜」了,作品良莠不齊得分差距大的導演,就「吃虧」了。
有人不服氣,沒關係,你可以另換一種標準來排名,比如根據每一位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來排十大導演。――其實我是更贊成這種排名方式的。當然,這樣的排名同樣也包含了許多的主觀因素,不可能人人滿意。
第二點,想為豆瓣評分爭辯一句――其實豆瓣並沒有那麼多的「虛」,至少我看過的電影,我基本都認可它的評分。
但是為什麼有時候爛片的分數也會那麼高呢?很可能就跟受眾有關。比如《爸爸去哪兒》這種片子,可能就存在――不喜歡的都不會去看,會去看的那部分正好都是喜歡它的人――這樣的現象!
怎麼理解呢?比如,電影愛好者就會覺得這種明擺著圈錢的電影壓根就不值得去點開來看(所以也就沒有評分);而很多看過節目的小朋友或者家長,就會從綜藝節目一路追到電影來,一家人坐在一起開開心心看完了,作為爸爸媽媽,可能根本就不會去深思什麼內涵什麼手法,只是覺得孩子開心就直接一個四星打上去了……
同樣的情況,還經常會發生在腦殘粉身上。就是那種「雖然這片子真的不怎麼樣可是我喜歡的XX演員真的好帥啊,就沖這顏值給個高分吧」之類的……
――於是,豆瓣的評分就這樣又被注入了一部分水。這真的是很無奈的事!
那麼,既然如此,豆瓣評分是不是就不能看了?我的態度是――多看評論、多看評論、多看評論!
看多了自然就能明白該怎麼選電影了。比如,一部評分不低的片子,評論一邊倒的只有「服裝美!」「造型美!」「顏值爆表!」那你就該明白,這片子在故事內容表現手法演員演技方面可能就只是「呵呵」了。
很多網友的評論都是非常直接、簡潔有力的,要看他們怎麼誇怎麼貶,自己心裡就大概有數了。至於簡單的「喜歡」,或者只有好、壞這樣粗暴的一刀切評價,就跟分數一樣,看過就好了,也許它並不能代表你心裡的看法。
這裡牽扯兩個問題,平均分是否科學?豆瓣評分是否有用。
看了其他回答,都在質疑這兩方面。但是質疑之後就沒了,真的沒了。為什麼?因為他想不到更合適的。
讓我想起我兒子吃飯,我問兒子喝不喝奶,兒子說不喝。我問兒子吃不吃蛋,他說不吃,我問你喝啥,他滿地打滾:我不管,我不要,我就是不要。。
兩個問題逐一來看。
說平均分不科學。。那什麼科學呢?最高分?怎麼感覺更不靠譜??如果平均不靠譜,那統計學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為裡面大部分都是這種不靠譜的東西。。雖然平均用在藝術作品上確實牽強,但還有更貼近的量化的體現一貫表現的指標么?
豆瓣評分方面前面的回復大致是說:上豆瓣的人裝逼所以評分有問題云云。這麼一棒子打翻一船人真的好么?即使現在豆瓣很多那種人,這批人的數量能超過水軍?水軍對評分影響真的多到了影響結果的地步么?不見得吧。我就是個實在人,即使你大喊著陰謀論,我還是相信大部分豆瓣用戶都是在看完電影隨手打分的。。但確實是有影響。。但影響也是來源於高質量的影評。。那些滿口髒話的評論帶來的影響並不大。。我想大部分只是普通人因為看了高質量影評,覺得人家寫到心裡了,跟自己看的對比,所以稍稍改變了自己的評價。。比如本來準備打三星,看到平均分8分,這時絕不是直接給個四星,而是會去看影評,被說服了才提高,說服不了我覺得再壓一星都是可能的。。最重要的,不從豆瓣找數據你給我找個更合適的數據源啊。能找到么?
最後,我的結論是,這是個還說的過去的遊戲,雖然不準確,但確實能體現很多東西。。比如有些導演,我們只是覺得牛,但現在知道人家牛的理所當然。。某些知名導演,其實並沒有那麼高不可攀,他們也是拍過爛片的,抑制了腦殘粉無腦狂歡的熱情。。比如那些說:一部霸王別姬,就是拍二十部無極也能容忍。。看到沒,這裡用的可是容忍哦。。。
所以,這個排名作為娛樂還能看看。。額人家好像本來就是娛樂板塊吧?也就是說人家本來也說清楚了,這是個遊戲
說兩句,儘管很多人看不起豆瓣上的裝逼犯吧,也很多人覺得豆瓣評分有水分吧。但不管怎樣,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年輕人是很看重豆瓣評分的,會拿豆瓣評分作為他們是不是去看電影的重要參考依據。而另外一方面,不知道有多少製片方和宣傳方明裡暗裡地跟豆瓣談,希望豆瓣給他們的電影做手腳,但是都被豆瓣拒絕了。如果找水軍刷分,豆瓣會刪掉。上周跟中國電影宣傳代理圈裡最牛逼的人(之一)開了個會,上面的是他原話,他說了句,「豆瓣是所有電影人想拿下,但是都沒辦法拿下的陣地。」
這個評分其實並不科學,但是從某些角度來講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我們拋開豆瓣時光網上的水軍和裝逼因素不談,單純的來看待這些分數,尤其是那些近年在國內大規模上映,並引起一定輿論反響的電影,我們可以看出網站打分其實是反映的是普通電影觀眾消費電影的口味。
首先要有通俗、吸引人、整體比較劉暢的故事,其次是在故事中有一些不錯的橋段和場面。比如《泰囧》就很符合這些條件,所以這部電影的票房和口碑都不錯,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是這樣,姜文的《讓子彈飛》也是這樣,而《太陽照常升起》因為不夠通俗,命運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再看一些獲得惡評的電影,比如《小時代》,拋開電影本身之外的因素,我們看這部電影,他的故事夠通俗,對粉絲來說有足夠吸引力,但是卻不夠流暢,節奏把握也不好,橋段和場面也經不起細看。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和《黃金甲》故事還算通俗,但是不夠吸引人,節奏也不好,比如《十面埋伏》其實是帶有偵探色彩的,如果是楚原來拍,那肯定是情節錯綜複雜,人物至少也得十幾個,情節環環相扣,但是到了《十面埋伏》情節卻單薄得像張紙,人物總共就三個,宋丹丹根本就是打醬油的。所以這兩部電影除了場面什麼都沒有。馮小剛在1990年代的喜劇片頗受好評,雖然也有人批評他的電影就是段子拼湊的,但是那些段子在當時還是很新鮮的,而且段子之外的故事主線也處理得不錯。近些年的《非誠勿擾》和《私人訂製》,段子已不再新鮮,而故事主線也不如當年的電影,比如《沒完沒了》中男女主角的感情主線就遠好於《非誠勿擾》。其實這些條件只是一些面向大眾市場的商業電影需要滿足的基本條件,滿足了不代表你就是好電影,不滿足也不代表你就不是好電影,但是通常是不可能獲得大眾好評的。
好萊塢電影之所以能稱霸全球其實主要就是好萊塢成熟和完善的工業體系能保證他的多數基本都滿足這些要求,比如今年的賣座大片《侏羅紀世界》《速度與激情7》這些電影,在故事的新意和深度上來講毫無可取之處,但是他們的故事都夠通俗,冒險、逃亡、拯救、復仇的主題也很有吸引力,故事的走向也是起承轉合的很好,至於場面上那都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代表了行業的最高水平。
再比如李安很受普通觀眾歡迎,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夠通俗,他對於好萊塢式情節劇的把控能力很強。而在藝術創作上成就遠高於李安的侯孝賢,從《風櫃來的人》開始逐步拋棄了對講一個通俗好看的故事的追求,因此他的電影並不被普通觀眾接受,近期上映的《刺客聶隱娘》面臨的口碑兩極分化就是這個原因,給好評的是之前看過和了解侯孝賢電影的人,他們在銀幕上看了一部典型的侯孝賢電影自然開心,而更多的觀眾根本就沒有看過侯孝賢的電影,對他的風格也不清楚,抱著看一部古裝武俠大片的心態去看,結果大失所望。大陸觀眾對李安和侯孝賢態度的差別,其實本質上是他們能看懂李安,卻不能理解侯孝賢,人站那兒半天不說話是怎麼回事?
像張藝謀、陳凱歌這樣的導演,他們本身接受的教育是要把他們培養成文化精英的,而他們又干趕上了1980年代的文化熱,以及國際影展和國際市場的中國熱,那麼他們在早期有足夠的空間在電影中展現自己的藝術追求。新世紀以來,電影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依靠過往的知名度以及相對嫻熟的電影技巧依然可以獲得大量拍片機會,但是面對一個大眾市場和他們不熟悉的題材,他們的電影常給人力不從心的感覺,而且第五代導演的集體特徵就是對於一個通俗故事的把控能力不強。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張藝謀在一些題材上的敘事簡直像個新導演,但是他對視覺和場面的把控在國內依然沒人能夠超越。如果市場環境允許他們拍攝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電影,他們可能依然能拍出《霸王別姬》和《秋菊打官司》,但是對於一個藝術創作者來說幾十年了你還在原地打轉其實也是一種悲劇。
錢鍾書數學分數個位數
國師在我心中,進前十是不用想的。中國電影沒了張藝謀?!現在光景可想而知
我覺得蠻有意思的一點是:一群可能毫無藝術修養的豆瓣小文青在指責拿過兩尊威尼斯金獅、一尊柏林金熊、一尊戛納評委會大獎、三尊金雞、六尊百花的張藝謀不會編故事,只會搞色彩。
實名反對@李臍橙的答案。一竹子挑翻整船人來彰顯自己的特立獨行嗎?就算如你所說逛豆瓣的都是一群怎樣怎樣的人,就能否認這評分的中肯?拿自己的標準來評價豆瓣評分,讓整個網站成為你個人的小眾?
大部分答案都對豆瓣時光網的評分嗤之以鼻,甚至不屑,我看不懂這想法的由來。本來這種評分就是大眾,甚至跟風評價給出個5分又有何問題?大眾給出的評分,就跟小眾的想法違背了?我想5分的電影中,總會有給8分9分的愛好者,也會有給1分把它定義為爛片的人。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同,拿自己的標準來評價豆瓣評分不覺得很可笑?
大部分導演,都希望通過鏡頭、電影來闡述某些觀點,價值等。在口碑差的聲討中,有那麼一部分人理解認同,我認為這部作品就沒有失敗,只是沒有得到偉大的成功。
我很贊同@雷老爺子的看法,一個人的高度,拿個平均分來評價確實不妥,更應以他的峰值來評價。
錯的是拿這種評分弄個無聊的排名。實名反對李臍橙的答案。
明明是去算這個評分的人無聊,拿來指責看電影的人合適了嗎?
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確實就是拍的多爛片多,平均分拉低了。只能說寫這篇排名的人無聊,拿這個排名作為導演水平和地位的評定更無聊。
但是每個人是一部部電影評分的,也許不同人審美不一樣,但是總的對於每部電影的分數至少是有個參考價值的。難道說豆瓣和時光網的人不認可《活著》、《霸王別姬》嗎?足夠優秀的作品還是有很高的分數。你像《甲方乙方》8.2不算高分嗎?要不要看看豆瓣總共幾部上9分的幾部上8.5的?大家都9分那評分還有什麼意義?
不能否認有些人該罵,但是麻煩不要罵錯了人,更不要受一些無聊網站啊媒體啊之類的水平低下的編輯挑撥。
對,我說的該罵的就是重慶晚報這個叫柳青的記者。這種是最差的媒體人。
我覺得這個排行榜應該叫「豆瓣時光網十大導演」,而不是「國內十大導演」。
真要說國內十大導演,凱哥藝謀小剛必定要入圍的。
說到藝術性之類的,眾口難調,特別是豆瓣那幫喝個礦泉水都能喝出意境的人。但是真說到「十大」這樣的話題,那麼導演本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肯定要計算在內的,簡單舉個例子,你可以問問父母知道張藝謀是誰,再問問知不知道管虎、婁燁是誰。
非要說的話,豆瓣那幫人,呵呵,估計看到張藝謀三個字就自動給0分了,以示自己與「俗人」不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