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蘇州博物館新館?


謝邀 @謝竹君
貼一篇九年前的舊文,當時蘇博剛開,今天又看了一下,主要觀點並沒有什麼變化。
總體來說,水準還在,但要應答拙政園這種世界遺產級別的經典,比起他當年應對盧浮宮和東館,還是遜了一籌,遺憾遺憾。

補充一點,我對白牆上貼石材假柱這個做法,實在不能認同,完全違背了現代主義的原則和老貝自己的特色,尤其外面馬路邊圍牆的效果,真心不能忍。跟他自己的miho比,高下立判。

貝聿銘的蘇州博物館新館觀感 (2006-11-02 02:45:31)

蘇博新館中秋開放,沒過幾天我就特地前往瞻仰。
1 老貝確實是條漢子,敢作敢當,在這種位置也妥協手軟,硬上現代主義,基本上是香山飯店的發展,走得現代建築蘇州化的路子,明確堅定,堪稱史詩級的構思思路。
2 建築空間造型明確硬朗陽剛,廳堂庭院園林背弄靈活豐富,起承轉合疏密鬆緊,基本上也挑不出什麼缺點,除了比較奢侈。。。應該說是精良級的空間組織。
3 建築細部和施工,竊以為符合國內較高的水準,只不過比起隔壁忠王府的精緻,就有點粗放了。當然這也和現代建築的理念,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有關,總的來說還是優秀的細部施工。
4 色彩各有所好,基本上比較穩健,但個人以為灰色石材太保守,沒有拿出蘇州民居敢黑敢白的氣魄,或者隔壁王府富麗堂皇的驚艷,未免沉悶了些,以致於照片一改黑白立顯精神不少。。。
5 氣質意境上還是比較高雅的,不過有點日式的潔癖,顯得偏獃滯僵硬,比起網師留園這些院子的生趣昂然有飄逸悠遠,還是有差距的。可能還需要時間的修飾。
我個人比較偏好古典的審美,比起幾千年藝術史的波瀾壯闊來,現代建築的某些理念未免有些偏執和貧乏。沒辦法,現代社會重理性和實利,藝術和審美難免滑坡。。。
當然無論如何,蘇博新館還是接近史詩的精良作品,並不辱沒老貝的大師身份。向老貝致敬!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補充發現 (2006-11-07 16:19:05)

比較現狀和2003年公示的圖紙模型,有以下幾點發現:
1 整個內庭院的邊界改得很硬了。雖然這個庭院幾經修改,主廳背後的平台也從無到有,圖紙模型之間也有對不上,從網上得到的幾次圖紙模型來看,開始是傾向於自然化的自由泊岸的,而實施結果比各種圖都硬很多,橋也拉的很直,基本上從一個軟化的自然的庭院變成了枯山水式的人工冷庭院。我個人的感覺是比較遺憾,因為建築部分已經非常硬了,沒有一個柔軟的庭院來襯托和均衡,不但自身過於冷,而且和忠王府以及拙政園都差異太大,一票參觀的觀眾會發現新館和忠王府之間的的截然不同。比起華盛頓的東館西館採用同一石材的面對面,老貝這一次未免太狠了點。如果再考慮到中國人對和諧以及祖先的看重,確實讓人遺憾。
2 關於色調,可以看出圖紙的設計意圖,白牆灰頂是比較接近的,總體的取向看來是柔和淡雅的取向,而且顯然比蘇州民居更加淡,連黑瓦白牆的對比都沒要。個人以為這個設計取向並不壞,可惜的是恐怕貝老也被效果圖蒙了(或者因為材料樣本面積太小不能體現實際建成的大面積效果,或者因為材料樣本沒有在正常室外日光下檢驗)。攝影的人會知道,其實白牆以及天空的的亮度是相當高的,而房屋陰影是很暗的。本人陰天拍的照片,也會感到白牆和陰影部分反差過大,黑白過於分明。效果圖裡顯然把白牆修飾成了暖灰色,建築陰影調的很淡,天空也不亮,這都是畫效果圖和調整照片常用的美化辦法,卻並不很好的反映實際效果。實際建成的效果要比效果圖的設想要強烈不少(木本色的建築模型顯然也沒有照顧到黑白反差的問題),沒有達到清淡柔和的效果。但是比起蘇州民居真正的黑白強烈對比的效果,灰白對比的關係又顯得沉悶。這樣一個柔和不足,對比也不足的效果,結果烏烏的一片沒有精神,我想恐怕並非方案設計者所期望。
不過解決起來倒也簡單。個人覺得只要下次維護噴塗牆面的時候,不要用純白塗料,加一點暖灰的顏色就好了。至於偏冷還是偏暖,幾次效果圖並不一至。個人以為偏冷較好,暖色當由陽光去賦予,不必人為增加。


拙政園西區(即晚清張宅補園,為拙政園在歷史上經分裂形成,建國後重新併入)的住宅、祠堂義莊部分,雖然建國後遭到過破壞,但如能進行修復、合併即可恢復原有園宅一體的格局,孰料蘇博新館館址卻選於該處,致使西區園宅一體格局徹底遭到摧毀,晚清形成的拙政園區域歷史信息完整性遭受到不可彌補的重大損失(拉動Google Earth時間軸可看到這個過程),所以在我眼裡蘇博新館是帶有某種「原罪」的,其他不多評價。


從博物館運行角度來說,綜合排名全國第八,是最好的地市級博物館,沒有之一。


【以下回答均屬個人觀(感)點(覺),專業知識方面如有錯誤歡迎指正交流,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1.設計方面

新館給我的整體感覺更像是一幅被「低維」處理過的蘇州園林,包含了許多蘇州園林的元素,但是更加簡潔。

假山疊石(左為蘇博,右為拙政園海棠春塢)

中央庭院亭子的重檐(左為蘇博,右為拙政園天泉亭)

至於白牆黑瓦、窗洞、門洞什麼的就不說了

但是在蘇博逛的時候,我總難免有種穿越的感覺……如果說幾何提煉是貝老的風格,那麼這三角形、正方形、八角形的疊加有沒有讓你想起遠方的卡達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這扇自動開合、恰好做了一個圓形畫框的門,會不會讓你覺得這跟日本的美秀美術館_百度百科有異曲同工之妙?更不必說玻璃頂配金屬遮光條採光

2.細節處理

對比看過其他博物館之後,更加喜歡蘇博的細節處理

比如地磚,蘇博的地磚也採用的幾何花紋,右邊是蘇州美術館,只是用的普通木地板

同樣是遮光簾,和大片玻璃似乎更配一點,不過造價上應該更貴(右圖還是蘇州美術館,玻璃幕牆的框架一多,影響了框景)

除此之外還有燈具等的設計,一時沒找到圖,就不放了


3.博物館運營

蘇博在推廣方面不如故宮博物館做得好(好像一個國家級一個市級沒什麼可比性),但是有些東西已經做了也不要太難看是吧……功能方面還是很齊全的,所有展品都有對應介紹,浙江美術館用的是微信公共賬號回復相應編號數字,個人覺得還是app里更方便一些。

再至於創意文化紀念品,顯然故宮開發更豐富,像「嬤嬤針線盒」、「朕生平不負人」這種接地氣的軟廣,初見時很驚艷,對比之下,蘇博的紀念品比較常規。為了避免打廣告的嫌疑,這裡就不放圖了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有想到再補充


照片是六月去蘇博時找到沒人的空隙爪機搶拍的,貝老絕對沒有意識到爾後會有那麼多人進入此地,而過多的人則壞了意境。同理,拙政園本為私家園林,造園之時並未考慮後世如此多的遊人,遊人多且鬧,則難以體察到諸多意境了。


每次去都看到建築系學生過來寫生或參觀。建築立意確實掩蓋了藏品價值。蘇博選址很好:連接忠王府後花園、與拙政園相隔、和貝聿銘家族的獅子林僅一街之隔。和古典園林一相稱,現代園林風格非常鮮明。去過無數次,個人非常喜歡建築造就的光影變換。至於藏品,我曾經帶一個朋友來過蘇博,結果他略鄙夷地說你真應該去看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這裡不是一個檔次的。我:呵呵。以非專業人士角度而言,一個地級市、古城博物館,藏品最重要的難道不是體現當地文化和歷史脈絡嗎?或者說,地方情懷。蘇博展品至少絕大多數都是本地出土或者蘇籍名流的書畫手信,而不是「無價之寶」的雜燴。anyway,本土藏品加上蘇籍建築師手筆,蘇博就是一座地方好情懷呀~


除了人多,沒什麼缺點

這裡是參觀實錄:


上次去蘇博,還沒開館上次就排了好長好長的隊,排我旁邊的是一對老夫妻,蘇州本地人。據老兩口說,她們每年都會來博物館好幾次,遇到有新的展覽都會來,恰好現在有吳門畫展。當時就感嘆蘇州人民的素質真高,抱著好大的期望去看吳門畫展,結果除了一幅仇英,其他吳門畫派大家的作品一件都沒有,作為一個博物館,還是形式大於內容吧。


今年三月去了蘇州,久仰老貝,去的時候天氣不太好 ,但是蘇博依然很美
入口像是堆疊的魔方,乾淨對稱,從不同的方位看總能找到疊加的線條,規矩而簡潔,步入其中,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四面的環形的展廳。落地窗與展櫃間隔開來,而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落地窗上的幔布,隱隱綽綽的看到後院的景色,十分曼妙
展廳有三層,有室內的高山流水,漫步其中,能在靜中取動,安靜自得。且有天光從走廊中頭頂的竹幔泄下,斑斑駁駁,煞是好看。
後院營造了一種豁然開朗,便見山水的感受,曲橋涼亭,古樸又現代,這種感受很複雜,需要親身體會。
評價 第一 融入城市,不太同意有位知友提到的日式風格,我認為這就是採用的當地的蘇州民調,貝聿銘自小在蘇州,獅子林便是其祖宅,在設計蘇博的時候可以考慮與整體城市的融合,故採用白灰作為主色調,去過蘇州的朋友一定見過種風格,絕對不是日系的侘寂美學 融入蘇州還需要不失現代這一點就很難 其二,追求天人合一,這是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的基本理念之一,很自然的能體現在這種現代的博物館 做到一窗即一景, 一門一山水的意境,多採用自然光線也是如此。第三,參觀安排極為合理 遊客絲毫不用擔心遺漏或重負參觀 第四 細節精緻, 雅俗共賞 不但有蘇州市民之間的地氣還有故弄玄虛的高雅 比如院內紫藤咖啡廳 拔地而起 非常誇張
要說不足,我認為在於博物館過於精緻真的真的搶了文物的風頭,而且文物互動不夠,更像是在為參觀博物館而修建的博物館 第二 貝老當時建造時事必躬親,十分注意細節,然後蘇博落成數年愈,並不能得到藝術家或建築大師精心呵護,許多地方已經十分粗糙了
回答的並不是很專業 希望有所幫助 另,這的確是我去過的國內最好的博物館了。


半個月前去的,當時正好颱風入境,陰天。


暑假回來去蘇博溜達了會 ,直接上圖。感覺這種問題就像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有就是專業性的問題了。


前兩天過去看的,很漂亮現代與古典的結合。 黑白的搭配,幾何圖形的有序和樹木、假山、池塘的 無需相融合,別有一番美麗。整個建築將中國古典園林一些固有的元素重新提煉、精簡。用戶現代那種簡潔抽象的美將蘇州園林古典的美重新演繹。 黑白象徵著園林的白牆黑瓦、六邊形的窗子象徵著園林規整的窗戶,而每一扇窗戶對應一片獨特的風景。甚至連台階都是兩邊翹起,這是園林屋頂的飛檐翹角。現代和古典的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去年春天去的蘇杭~蘇州真漂亮,老舊城區分隔著。舊城區有這麼個乾淨雅緻的新園子,設計的真棒。到處都是幾何圖形 簡約不簡單 。去過這麼多博物館西安的南京的北京上海的。只有蘇州博物館有一種去隔壁家串門的感覺。小巧的門口,裡面卻延伸出那麼豐富的內容。有機會還會去看看。



決定一個博物館品質的最終還是其紀念意義,藏品和互動。而非某大師的名氣和建築本身。
相比李伯斯金的猶太人,營造了一種貼合主題的氛圍,感覺蘇博建築對蘇博並沒有太多的加分項。
幾年前被老師帶著轉了一圈蘇博。第一感覺是,它是一個成功的文脈建築,成功的地方特色建築,成功的山水建築,作為建築很成功,作為展館符合功能。第二感覺,卧槽,被老師帶了一圈評點細節,我特么什麼展品也沒看,下次再也不和學建築的去看館了!!!
………………………………………………………………
補充一下。國內市級的博物館其實比較難,要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和珍貴的藏品,大部分城市的地方博物館都做不到。對於蘇州,地方特色是鮮明的,園林,但顯然園林很難做成博物館,也沒人去博物館看園林。而藏品,在我印象中,蘇博的鎮館之寶是元代的瓷器吧…呵呵達。
所以蘇博只能以地方古鎮的形態來展現自己的江南特色,即舍園林之狹義特色追求廣義之地方蘇吳特色。而建築就只能和地方古建的符號相呼應。
相比很多地方博物館經營慘淡,蘇博的優勢在於它請到了貝老。貝老當時只來視察了一兩次地形,後面都是在他家書房對著模型遙控指揮。最後建築本身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藏品,但不是蘇博的藏品,是建築界的藏品。很多人說蘇博建築有蘇州味,當然,貝老的根在中國,他的很多建築都有中國符號。但一定要把蘇博和蘇州建築綁定就牽強了。蘇博的形式符號都是貝老多年玩剩下的,並沒有太多創新,只不過中國風在中國會顯得和環境心理協調一些。
但這一切蘇博管理層不管,無論看建築還是看博物館,它都是盈利的。


非專業答案,很多圖
剛好前幾天去了蘇州,也去了蘇州博物館,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非專業」的觀點。
因為自己相機的數據線找不到了,不能用自己的圖,只好百度了,圖侵刪
1、最大的特色就是借鑒園林(廢話!),這一點就不多談了,放些圖給沒去過的朋友

2、建築用了許多玻璃幕牆,與其它具有厚重歷史感的博物館相比,顯得更為通透疏朗

3、而與玻璃幕牆相呼應的功能就是自然採光,我自己最喜歡的設計點之一。
很多人很直觀地認為自然採光的最大功能就是——省電。然而它更大的審美的功用就是它的自然多變。一個自然採光的設計意味著它一天之內,一年四季,都可能呈現出不一樣的姿態。
如圖:

可以看到,在同一時刻,同一空間就可呈現出不同的「光『」影「的效果,更不必說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產生的光影的變換了。

4.另外很特別的關於採光的設計是以」紗「(其實我不知道叫什麼),即一種半透明的質地柔軟的布來作為幕牆,效果驚呆了。我想到了《紅樓夢》中的「軟煙羅」:「若是做了帳子,糊了窗屜,遠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所以叫作「軟煙羅」。那銀紅的又叫作『霞影紗』。」
效果如下:

(美女不要怪我!)

5.接下來說說建築本身,讓我想到了最近比較常見的摺紙風。

(這是在蘇州博物館買的明信片 ,是假山的夜景,真是驚艷)

6.大廳左拐後盡頭的水幕讓我想到了紀念碑谷
沒找到全景,只找到這個,想像一下,整面牆上有黑色的線條硬朗的水道,潺潺流水入方形睡蓮池。整面牆的對面是玻璃的立交橋式的拐梯(沒有圖真是好難形容啊~)

接著我就覺得我見到了現實版的紀念碑谷

7.最後放一些我最喜歡的門洞和窗子

小結:蘇州博物館的「館」比「物」好看。個人感覺蘇州博物館東西比較少,也沒有些特別驚艷的東西(可能是我不懂看)然而這個「館」真的是處處有風景——我一定會回來的。
另外館內人員態度比較不好

P.S.:我在博物館看到有賣一本《貝聿銘與蘇州博物館》,圖多文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其中有一個細節我很感動,說設計師之一(是趙無極還是誰,忘了)親自指導工人種竹子。也就是說,看似渾然天成的造景藝術,實則需要人工非常精密的設計,這也是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一個非常厲害的地方。(天朝人民真偉大呀真偉大~!)

又P.S.計程車司機用「溫柔的」普通話告訴我:蘇州博物館附近的獅子林之前是貝家的祠堂,也就是貝聿銘的本家。百度百科是這麼說的:「1917年,上海顏料鉅賈貝潤生(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叔祖父)從民政總長李鍾鈺手中購得獅子林,花80萬銀元,用了將近七年的時間整修,新增了部分
景點,並冠以「獅子林」舊名,獅子林一時冠蓋蘇城。貝氏原准名籌備開放,但因抗戰暴發未能如願。貝潤生1945年病故後,獅子林由其孫貝煥章管理。解放
後,貝氏後人將園捐獻給國家,蘇州園林管理處接管整修後,於1954年對公眾開放。」後來的貝家的祠堂遷到了山塘街附近。


多圖,都是個人所拍。不好的話,見諒。
最近剛去了蘇博新館,我認為貝聿銘先生對待家鄉的建築是非常認真的,他的設計有很多細節體現出了蘇州園林有意思的地方,比如

這是從窗戶看到的庭院一角,蘇州園林很講究借景,可以看看拙政園中借景的筆法有非常多,蘇州博物館新館每個窗戶都體現了一定的景。同時還有它建築的整體色調主要為灰白,與周圍的園林保持一致由不至於拙劣的仿古。我認為這面牆非常有意思

用假山塑造了蘇州園林經典意向,中國園林講究山水園林,這荷這水,都營造了這種美感,同時錯落有致的假山布局給人視覺上的錯覺,立體而有生動。
貝聿銘先生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光影藝術的營造效果,巴黎盧浮宮的金字塔就是很好的例子,而蘇州博物館中也利用了這樣的藝術,館頂部構材特殊,很好的利用了自然光線,使得整個館內明亮通透,同時這種特殊材質,也讓館頂在陽光下折射而變換不一樣的光線。

造型也在對稱中體現美感

同時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關於館內玻璃展示櫃,使用柔和的光線以及玻璃的材質,都是貝先生認真設計過的地方。

個人覺得這個樓梯也體現了一種對稱的美感

想我傻不拉嘰的對著個樓梯等了半天等大家都走了,才拍下了這張,也是挺拼的
蘇州博物館新館整體色調是灰白黑,與周圍古建築保持一致,體現了蘇而新的設計理念

天很藍,這樣的美感,是與現代建築鋼筋混凝土中尋找的世外桃源。
知乎首答,給了我所不熟悉的領域,如有不妥之處,純屬個人偏頗想法,還望雅量。


非專業,我很喜歡蘇博的建築風格,但跟拙政園連一塊不是很搭


上個月才去,感覺大家都是來看建築的,藏品實在乏善可陳。


佔個坑,上學期剛剛寫過這一篇哲學論文,主要就是分析的蘇州博物館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圓明園「獸首」的價值?
為什麼去故宮看不到國寶?
可以根據日本正倉院的文物復原出唐代室內的各類陳設傢具嗎?
保護古代建築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出土過哪些驚艷世界的文物?

TAG:博物館 | 建築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