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工作者是不是很難轉型?

法律工作者(律師、法務那類的)是不是工作方向上(金融、知產、地產等)一旦發展了一段時間再想轉型是不是就很難了?


謝邀。見過不少徹底轉的,學法律後去搞商務,後來去高盛的,學法律的搞地產,當上地產公司董事的都有。
不過,人家轉型之前,基本上是重新去念了相關學位的。
轉型可以,關鍵看你有多少時間,付出多少努力,是否願意損失以往的沉沒成本。


是的,關鍵是思維。

法律思維太注重風險,不敢冒險。做法律的每天最重要的是處理風險。一件事成不成功,他不關注,關注的是風險有多少,怎麼消除,怎麼規避。

然而他們看什麼都是風險,甚至有時有些偏執。看看法學案例的極端化,就可見一斑。例如雞蛋腦殼案......

但是從事商業,尤其創業,當然要冒風險了。而律師很容易過高地衡量、評估風險。相比之下,商業決策者看待風險,會更能理性衡量利弊、價值,即使不理性地冒冒風險那也是商業的必然。

所以法律工作以後轉行的人,成功的不多。

要不就是完全換一套思路去做事,要不就是去負責其中法律相關的工作。


前面的同學說的已經很好了,我也同意限於經驗和思維方式等原因,法律工作者確實轉型較難。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相當數量的法律工作者,其性格並不太適合做法律工作的,比如,法律要求嚴謹縝密一絲不苟,但是,一些法律工作者的性格本身卻是抓大放小大開大合類型的。雖然我也同意工作會對性格和思維方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性格這東西,不是幾年工作下來就能逆轉的。而且進入這一行,也不見得是真心喜歡,就像當初上大學選專業一樣,我當年的法學院同學很多就是調劑過來的學法律的。本人也是。

所以,對於一些本性不適合做法律但又誤打誤撞進入了這一行的工作者來說,花些時間找找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也願意去花一定時間精力去研究學習的行業,再慢慢轉行,也不失為一種思路。當然了如果你入行很深了,就不建議轉行了,成本太高,風險太大,人生太短,我們最好不做虧本生意。


其實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講,我認為:只學法律的人轉型很難,但是學法律的人轉型很容易。

具體經歷:年輕的時候我曾是一個水電工,後來念了法學學士,做過一陣子律師之後,念了經濟學碩士。與人合夥開過酒吧、做過國際結算、待過基金公司等。

我認為法律給我的幫助是全方面的,包括幾個方面:

一、法律知識本身的幫助。對合同法和勞動法的了解,幫助我們規避了創業初期的許多風險;對國際經濟法的了解,讓我非常快的適應了國際結算業務;對證券法的了解,讓我在基金公司的工作也並不艱難。就連考CPA,經濟法也可以裸考直接過掉了(當然稅法還是需要好好看)。沒有轉過型的人永遠不知道法律學科對你的培訓有多好。每一個部門法都是對那一部分社會生活的系統濃縮。我切身感覺到了,現代的商業社會是越來越法制的,法律是社會生活運行的規律,如果你懂得法律,你會少走許多彎路。

二、法律學習方法的幫助。我以前邊上高中邊做水電工的時候,學習方法往往是簡單的記憶和理解。但是法學院的學習方法讓我受益匪淺,在學習部門法的時候,老師往往都是先叫我們看教材的目錄了解學科的宏觀體系、然後在講授該部門法的思想,在講述法條的時候往往也會分析為什麼這個法條是這樣制定。案例分析的時候也是需要庖丁解牛式的進行逐條分析,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還有學法律需要大量的記憶,需要鍛煉記憶的能力。當然這些說起來都很簡單,但是能學好法律的人,任何一門其它文科類的學科,你都會學的有方法、有條理、有速度。

三、對風險的看法。我不覺得深層次的法律思維是對風險的龜縮,而應該是對風險的合理規避吧。創業過程中本來就會有許多風險,當年和我一批下海的人中間因為不懂法栽的——破產的、亂簽字擔保、不懂勞動法被人社局警告的非常之多。對於我而言,我反而覺得學法律的創業者更流氓,一個更熟悉訴訟成本(可以拖多久、怎樣可以拖更久)的人,大概是會知道哪些事是絕對不能做,而哪些事可以拖一拖、耗一耗的。而很讓人詫異的是,即使你已經屬於這樣的懂法的流氓了,你的商業夥伴們卻反而對你依然很信任——我記得一個大叔曾經說過:「北楊這個人,那麼努力才考上了司考,要是犯罪了她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她又不傻,所以我覺得她值得信任。」

劣勢:
1.很多學法律的人數學很差。而金融、經濟、管理類的工作,都要求你不能數學差。我研究生的時候很努力補習過數學的。
2.很多學法律的人很死腦筋。其實只有判決是鐵板釘釘的,如果你不是法官,就不要像法官一樣去judge身邊的人和事。
3.很多學法律的人沒有創新意識。在法律界,你不能激進創新,依法才能做事。但其餘行業,創新才是戰鬥力。
4.很多學法律的人除了法律什麼都不會。要轉型的話,不管做哪一個行業,都要踏踏實實去學那個行業的東西才能做好。人生本來就沒有捷徑可以走吧。


其實還好了。任何行業都有轉型成功的人,也有轉型失敗的人。還是要看個人的具體情況。

大體來說,律師的收入有點一個反過的Z型:剛剛開始執業,收入低,增長慢;積累一定年限後,會快速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之後(視個人而已)就會保持穩定,很難再有增長。所以很多律師在做到一定水平的時候會出來做其他的。

我見到的很多律師(多為投融資、資本市場等方面)在做了十幾年律師後就開始慢慢做投資了,一開始還會做律師業務,慢慢就不做律師業務,轉做投資了;還有律師會加入公司,做法務總監或者高管。


題主說的這幾個方面(金融、知產、地產等)反而是容易轉型的,因為這些領域的有很多機會:如金融類的公司太多了,進去做法務總監,或者自己做個公司投資、如知產類,各種TMT公司都需要,而且保護力度在慢慢加大等等。律師在做律師業務時,就已經對這些行業有很深的理解了,知道風險點在哪裡、熟悉業務流程、積累的資源。而且在做律師業務時,不僅僅是自己閉門造車,而是要和企業參加各種會議、和對方各種談判等等。

我不反對律師的思維是傾向於防範風險的,但防範風險的思維不一定就是不好的。過去或者現在的某些領域由於法律、監管、我國發展水平不夠等等原因,我國的各行各業經過了野蠻發展。只要敢幹,就能賺錢。 以後還會是這樣嗎?肯定不會了,以後做什麼事情都得合法合規,不然的話,你發現的賺錢路子可能早已經寫如刑法,你還不知道。

再說了,律師轉型不一定全都得向那種需要冒大風險的行業,比如股市。。。。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如果自己有想法,就不要「律師」這個稱謂束縛;無論什麼職業,想要轉型成功,都取決於自身的實力,而不是之前是什麼身份。


某種程度上有一定影響:我父親就是一名法律工作者, 曾經擁有多次從商的機會 。
我們每次討論到關於人生選擇的時候, 他就對我說, 如果不是因為學法律帶來的思維限制 :注重風險; 對社會規範的邊界太過清楚; 他善於與人打交道的特長也許可以讓他在商業上有所發揮,但是法律專業帶來的規避風險意識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一個商人需要的冒險精神 。
以此為提醒 :人要嘗試跳出自己專業思維 ,超越環境帶來限制。


本人暫時沒打算轉行,因為我挺喜歡我的職業的,所以就沒考慮轉行難不難的問題。


法律的風險思維太根深蒂固了,從事其他行業可能不合適?比如我一學弟,做了律師以後對這個行業徹底喪事信心,打算開始賣奶茶。這時候一個學法出身的人的思維模式就開始了,會考慮到各種可能發生的不利情況並針對這些情況開始想對策。不僅自己想,還邀請我一起想。這不是一個賣奶茶的人該有的思維,這還是一個律師的思維。
不過我從沒想過轉行。
這世間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選擇愛它。


是,尤其是法務。
現在轉型好難,在不斷努力轉型ING。


我們經常說,就我們這樣的人出去做生意,什麼東西都想落到白紙黑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誰跟我們做生意啊,准得餓死!


看我的簽名,改天我會詳細講講這些年我做了什麼?


學法律,結果法學沒能學好,最終招飛招上了,所以就來美國學飛~其實有許多時候我們真的不適合自己曾經學的專業的時候,可以破釜沉舟的嘗試一些自己從未嘗試過得東西,目前我不能說自己過得有多麼舒坦,多麼好,但至少衣食無憂,有事做,有盼頭,有目標~

也能夠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風景,經歷了一些別人從未經歷的東西~人生也許就是在轉角才能遇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吧~
作為一個二本法學生,我覺得自己做的的確不夠好,沒能通過司法考試沒能成功的做好自己的專業~不過也不會後悔,因為年紀小的時候的確對未來幻想太多,沒能穩下性格做好當前的事~

太陽照常升起,願你無論做什麼選擇,都無悔於人生~


我目前在做與法律相關的工作。

很大體會是,遊走於應然和實然之間,慢慢變成了一個前怕狼後怕虎的人。日常工作主要是內審合規以及對外商務談判兩大塊。法務和律師最大的區別就是(請撕逼的人注意:我沒有否定律師的工作),律師可以很確定的判斷某件事情的法律風險,可是法務只能面對一個字:那就是干。說完了干,你再說怎麼幹才能規避風險。律師可以安靜地站在那裡,酷帥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唰唰唰起草一份法律意見書,法務只能面頭大汗地看著領導的意見批示,腦子裡迅速地勾勒出既不違反規定又不違反領導意見的可行方案。我每天在做的工作就是把一堆外人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材料(項目資料),經過查漏補缺和認真梳理(期間夾雜著撕逼與教化,妥協與無畏),變成合法合規的東西。因為工作內容涉及很多理工科的東西,包括設計啊造價啊之類,平常有涉獵,也總是想去考相關的東西,但是礙於文科的學歷背景一直無法成行。工作的過程中,也曾經茫然過,覺得自己應該轉型才對。可是慢慢的會發覺,人還是堅持自己的長處,會活的更自信一點。沒必要去涉足自己根本就不懂的領域。文科和理科,是兩個世界。別說這個,就說律師的專業,分工細化到何種地步了,大家也都明了。你也許能掌握一些造價的知識,可是說到底,人家有專業背景的,思路都跟你不一致。換個方向,造價員也偶爾考個在職的民法碩士,但是遠不如你受了那麼多年的熏陶來的專業。還是那句話,人都是以自己的長處來自足於世的。

我們班只有一個同學做律師,提到轉行,也不是很自信的樣子。也許大家都還年輕吧。畢竟路還很長。至於律師轉型做其他行業的事例,沒在那個行業,就不瞎說了。

PS:說到這裡我要提一句,以前我以為法律是個人人都懂的事情,老大娘也得知道民法的一些規定吧!現實工作中真的不是,很多同事給我材料居然不扣章,或者扣章和落款不一致,辦起事情來邏輯性極差。也許是我周圍的人水平太LOW了?


很難轉型?!當然不是。


首先以律師的嚴謹邏輯就會提出一個問題,題主是指行業內轉型?還是跨行業轉型?從法院的法官轉做律師叫轉型;從法律工作者轉做別的行業也叫轉型……


先說行業內的轉型,原來從事民商事業務,後來轉為專註知識產權業務叫轉型;從一名律師轉而擔任律所主任叫轉型;一個在本職工作領域具有非常出色業績的法律工作者為拓展業務領域而轉型,想必不會被難倒。一個年輕的法律工作者出於自己的興趣點去轉型也能在新領域發揮所長。轉型最關鍵在於不知道為什麼而轉。


說到跨行業轉型,法律工作者常給人嚴肅刻板教條的印象,但不要忘了法律工作者在處理業務時是最懂「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的職業人。現實的案例告訴我們何謂贏家通吃。我有一位師兄在企業法律業務方面做出突出業績,憑藉著在法庭上的優秀表現而被相中從此投身商海,也有同事毅然辭去從事了二十幾年的法官職位加入律師行列。


一個人在某一領域有所成有其必然因素,優秀的人從來不存在轉型難的問題。世界瞬息萬變,每個人都在不斷的自我更新轉型中。你不轉型,只能離世界越來越遠。


所謂的轉型,我理解為知識的拓展。類似法律工作者跑去畫工程圖紙的,這不叫轉型。
以公司法務為例,轉型其實主要是兩個方向,一是對內,就是更偏向於內審、行政管理等內部風險控制。二就是更偏向於商務談判、糾紛處理等對外的內容。
這兩種所需要的能力必然是不同的。其實說轉型也不難,只是看自己能否在工作之餘更多的去接受新的東西。
題主所問的工作方向,其實有很多事競合的。比如做地產,勢必要考慮到投融資等金融知識;或者比如項目開發的工程內容;甚至作為公司法務,關於人事糾紛、商事合同都需要了解。
律師不太了解,不亂說話。。


我雖然不是法律工作者


推薦閱讀:

如何要求加薪,有什麼技巧?
如果將EAP推進到一個國企中,應該如何開展?
一個男人三十歲沒有結婚的話,對職業前途有影響嗎?
如何看待中國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前景和方向?
怎樣的跳槽頻次在 HR 眼中是合理的?如果跳槽次數太多,如何合理化?

TAG:職業發展 | 職業轉型 | 發展方向 | 工作方向 | 法律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