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中國歷史中一場大的戰役會有幾十萬甚至百萬傷亡,卻被數萬乃至幾千的洋人打的那麼慘」?


兩窩螞蟻會戰也挺慘烈的,傷亡上萬很正常,但我一把鐵鍬加一壺開水就能讓他們滅門。

拋開戰鬥力談數量沒有意義。


一直打下去是覺得還有的打,被幾萬幾千的洋人打一下就跪了是知道沒得打

再說了,人家千里求財,也沒到以命相搏的地步。我這兒雖然損失點尊嚴,損失點利益,損失點主權,但還是能混下去的,何苦跟自己過不去呢。

打一下還不知道死活的,看看阿茲特克,印加,被少於自己數量幾十倍,上百倍的敵人碾壓、滅族,文明的遺迹放在歐洲展覽,說多了都是淚

打不打架,出不出全力打,打不過了怎麼辦,說白了還是圍繞著有沒有利益,或者,能不能少損失點利益。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利益的博弈,而已。


首先不同意說越接近現代戰場人數就越少的說法,先看幾場關於我國發生的主要戰役的人數對比
一,淝水之戰
  前秦兵力 15+5+3+4+60+8=95 主帥:苻堅
  東晉兵力 7.2+0.8=8 主帥:謝玄
  雙方總兵力 103萬

二,蘄南之戰
  楚兵力 40 主帥:項燕
  秦兵力 60 主帥:王翦
  雙方總兵力 100萬

三,鄱陽湖之戰
  漢兵力 60 主帥:陳友諒
  明兵力 3+20=23 主帥:朱元璋
  雙方總兵力 83萬

四,垓下之戰
  楚兵力 10 主帥:項羽
  漢兵力 70 主帥:韓信
  雙方總兵力 80萬

五、鄂州之戰1259
  蒙古兵力 20 主帥:忽必烈
  南宋兵力 60 主帥:賈似道
  雙方總兵力 80萬

六、白登之戰(無勝利方)
  匈奴 40 主帥:冒頓單于
  西漢 32 主帥:劉邦
  雙方總兵力 72萬

七、鍾離之戰
  北魏兵力 50 主帥:元英
  南梁兵力 0.3+20=20.3 主帥:韋睿
  雙方總兵力 70.3萬

八、白溝河之戰
  明 60 主帥:李景隆
  燕 10 主帥:朱棣
  雙方總兵力 70萬

九、巨鹿之戰
  秦兵力 20+20=40 主帥:章邯
  楚兵力 2+8+10=20 主帥:項羽
  雙方總兵力 60萬

十、彭城之戰
  漢兵力 56 主帥:劉邦
  楚兵力 3 主帥:項羽
  雙方總兵力 59萬

十一、長平之戰
  趙兵力 45 主帥:趙括
  秦兵力 10 主帥:白起
  雙方總兵力 55萬

十二、土木堡之戰
  明兵力 50 主帥:明英宗
  瓦剌兵力 2 主帥:也先
  雙方總兵力 52萬

 十三、大非川之戰
  唐兵力 5萬 主帥:薛仁貴
  吐蕃兵力 40萬 主帥:噶爾·欽陵
  雙方總兵力 45萬

十四、昆陽之戰
  新莽兵力 42 主帥:王邑
  綠林兵力 0.8+1=1.8 主帥:劉秀
  雙方總兵力 43.8萬

十五、濟西之戰
  齊兵力 20 主帥:齊湣王
  燕為主五國聯軍兵力 20 主帥:樂毅
  雙方總兵力 40萬

十六、城父之戰
  秦兵力 20 主帥:李信
  楚兵力 20 主帥:項燕
  雙方總兵力 40萬

按照古代人打仗人數都是吹牛逼的說法,明代史夠近了吧,可是這時候仍然有正史記載的數十萬人大會戰,
古代大會戰上戰場的人可不全是軍人,就像現在的戰爭一樣,小規模的衝突自然有國家養著的軍隊去擺平,這樣的軍事衝突自然只會是幾萬人的對面碰撞,,但是一旦上升到賭上國運,堵上身家性命的戰爭呢?比如長平之戰,比如淝水之戰,這種時候要不然就是精銳部隊已經拼的差不多了,要不然就是只靠精銳部隊就不能打了,這個時候戰場上的拼殺的人大多是什麼?沒錯,就是農民,國家動員拿上武器,甚至盔甲都沒有就直接上戰場互相廝殺,木蘭詩里木蘭家的情況就是普遍國家的做法,訓練一隻有基本作戰能力的預備隊,然後戰爭時期全部調用甚至強行要求征丁,必要時全國的罪犯奴隸也全都拉上戰場,這時候戰爭拼的就是人數,人多一個你就多一分勝算。當然你要說史書有沒有誇張,有,幾十萬人很多時候都是涵蓋後勤部隊的說法,另外嚇嚇敵人也不是不可以啊,你實際就八九萬人號稱百萬我丞相大人也不是沒幹過。
而在近代軍隊規模的變小其實和武器發展有關,在熱兵器出現之後,純粹的堆人數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你人多有什麼用?有足夠的武器嗎?有了會用么?這個時候制約軍隊規模的主要是你的生產力。所以在近代戰爭中幾千人幾萬多人基本可以是一個國家戰爭機器的全部實力,而且對於大清來說,近代的幾場戰爭沒有一次對手是奔著滅你的國家來的,自然也都沒有動力去全面迎戰,冒著全國崩潰的風險去總動員。而當你的生產力滿足了要求之後呢?一戰二戰的爆發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工業革命後帶來的生產力大突破卻缺少足夠的市場來消化,導致資本無處釋放帶來的後果,這時候大家的戰爭機器卯足了勁,君們不又看到了一場場投入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戰鬥了么?


有個有趣的現象,從戰國到清到國共,戰爭傷亡是在減少的。
可見古代文人的吹逼是多麼不靠譜。


1.武器有代差。
2.現代軍隊和古代軍隊訓練程度上的差別
3.現代軍隊和古代軍隊動員能力
我覺得2和3是主要的原因。


恩 大多答案的比方很都很準確。如果想細一點了解 推薦一本書 天朝的崩潰 看看具體的數據 從制度層面完成的全面軍事碾壓


由於中國是世界僅存的農耕文明 其軍制 也有很大不同 中國自古以來 都是戰時 利用幅員遼闊 拖住進攻方 同時在大面積徵兵 平時只需要養一些精銳即可 由於農耕文明土地耕作依賴勞動力 以及補給困難(農耕文明要運糧 游牧文明則是到一處搶一處即可 以戰養戰 或者像蒙古人 趕著牛羊就出征了) 而對於游牧文明來說 打的贏 才有吃的 自然會演化出高度的軍事裝備(沒有裝備的已經死絕了 歐洲經歷多年亂戰 以及工業革命) 和中國人打起來 裝備實力懸殊


一堆小兵能打的過一個遠程超級兵嗎


一隻近代化軍隊跟一隻早已腐朽爛到骨子裡的封建軍隊,這差距也太大了。其實我倒是認為不是英軍太強,而是清軍太弱,你看看後來太平天國橫掃大江南北,八旗綠營也是一觸即潰,沒什麼不同,戚繼光第一次帶兵,帶著原先明朝的衛所軍對上倭寇,還沒打呢,就全部潰散了。


看過電影《奪寶奇兵》(又名《印第安納瓊斯》)嗎?有一個情節:一位阿拉伯武林高手攔住瓊斯,抽出彎刀,上下左右耍了幾招;然後瓊斯掏出手槍,一秒鐘解決戰鬥。對於古代低技術的戰爭,人數確實是個重要的決定因素,甚至是第一重要因素。但在進入工業時代以至原子時代以後,科技才是戰爭的決定因素。一輛坦克可以滅掉一整個原始部落,一顆核彈可以摧毀一個小國。


個人感覺清廷根本沒有調動全部實力,以國力相拼。相比之下感覺是分崩離析的大陸上,幾萬萬漢族同胞在冷眼看滿人出醜


冷兵器戰鬥和工業革命後的熱武器革新完全不可同語


這就是軍事力量的重要性啊,隨著戰爭越來越現代化,科技的力量遠遠大於人類肉體的力量


暴力衝突在文明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有很多科學技術都是為了戰爭而生 不過萬一玩脫了怎麼辦 比如我一直都想試試。 4倍當量赫魯曉夫炸彈計劃。


推薦閱讀:

清朝在中國歷史的定位是怎樣的?對當代中國人的祖先在思想上相對於明末清初有什麼改變?
如果美洲和澳大利亞從不存在,歷史進程將會是怎樣的?
按少數民族的歷史觀/觀點,他們是怎樣看中國和漢人的?
史官寫的歷史靠譜嗎?
馮玉祥寫的《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真實性如何 有沒有偏激黑蔣介石 ?

TAG:中國歷史 | 戰爭 | 歐洲歷史 | 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