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東旅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倫敦認識一對夫婦,鄰居,剛從約旦旅遊回來。

約旦這個小國家,人口六百萬左右,位於沙特、敘利亞、伊拉克、以色列的中間。(所以有「混亂」、「糟糕」、「傳統」之類的刻板印象)

昨天一起吃飯,基本上都在聊對方最近在中東旅遊的各種故事。超級有趣。跟我想的也完全不一樣。

自己的話,還沒去過中東。一直想去伊朗,但是沒辦法。不過,也可以算是87年在媽媽肚子里去過一次。當時父母剛結婚,還是研究生,他們蜜月時候去了以色列。

但是昨晚聽到(人家的)經歷那麼有意思,就很想寫出來了。

---

先大概介紹一下這對朋友吧。兩位都是華人,30多歲。女的是律師,男的是記者。是我幾年前剛到倫敦時候就認識的最親密的朋友。他們特別喜歡冒險,有很多故事和經歷還都挺特別的。詳細的這次先不講,這裡主要講講他們在約旦的事。


1)他們去約旦玩的前段時間(16年12月),約旦剛發生了恐怖襲擊,十幾個外國人遇難。新聞報道說,有一名加拿大國籍的人死亡。當時腦子裡想到的,只能是J,因為他總是處理事情很誇張。有那麼幾個小時非常傷心糾結。後來發現他們倆還沒開始去,我們就勸他們別去了。

但是他們感覺應該沒事。而且更加刺激。


2)他們去約旦大概一個禮拜,準備了一千英鎊左右的現金。因為以為這種比較窮的中東國家應該很便宜。結果到那裡,當地各種向遊客徵稅。他們約旦的貨幣叫Dinar,換算1.2英鎊,11塊人民幣的樣子。當地人只需要付一個Dinar的事情,外國人可能要付五十個Dinar。包括各種旅遊景點也都很貴。他們帶去的錢也很快都花掉了,有點辛苦。


3)那邊比較崇拜中國(由於一些政治原因),但是大多數老百姓沒怎麼接觸過中國人。正好J會說點阿拉伯語,好多人都衝上來跟他談話,要讓他們抱著孩子一起合照之類的。無論誰都很激動。很多人請他們去吃當地特產。就算他們跟警察問路,都有一大幫路人過來好奇幫助。這些也都是他們意料之外的事。有點類似歐洲人去中國小地方的經歷。


4)第一天晚上,他們問酒店服務員應該去哪裡玩。在他們印象當中,阿拉伯國家不准許喝酒,所以就問水煙和kebab在哪裡。服務員懵逼了,建議他們不要出門亂走。結果酒店大廳有個穿著睡衣的阿拉伯小夥子過來,跟他們講哪一條路上比較熱鬧,以及怎麼走。


--------------------------------------------------

這一下,奇蹟故事就算開始了。

他們找到了一個看上去很大很熱鬧的水煙吧。外面停了非常多豪車。一進去發現各種不怎麼穿衣服的女孩子在跳舞。每一桌都是典型阿拉伯傳統服裝的中年男人。坐在角落點菜。

不久,他們在酒店碰到的那位小夥子又冒出來了,他已經換上了一身西裝。這個小夥子說自己是敘利亞人,擔心他們迷路所以出來找他們。然後他們一起坐下來聊天八卦。小夥子指著每一桌的客人,解釋那些人是什麼地方來的halaji。有的是沙特不同地區過來的,有的是其他國家來的。然後沒什麼本地人。他都能從人家不同帽子的服飾顏色看出來。

後來發現,每一桌都有各種非常貴的烈酒。有的喝蘇格蘭威士忌,有的喝法國cognac什麼的。大家喝得都很醉了。有的人把帽子卸下來,很歡樂。J和N都徹底懵逼了。後來他們也點了一瓶,然後也喝得非常醉。

那個吧里有很多女孩子都在中間台上跳舞。J有點瘋狂,也很喜歡跳舞,就擠到中間去跳了。女孩子都說很喜歡他,想跟他一起跳舞。那個敘利亞小夥子馬上把J攔住,說和這些女孩子一起跳舞就要付100個Dinar。如果陪著一起喝酒的話,就更貴了。如果再貴到1000 Dinar,就可以帶女孩子回家。他們都無語了,西方都沒有這一套,伊斯蘭教國家怎麼會有?

N問了廁所在哪裡,結果就被帶到一個全是陪酒女的換衣室。很多人正在換衣服。N跟其中一個講英語的女孩聊起來話了。那女孩一頭短髮還染了黃色。她說這些陪酒女,都是逃難跑出來的,有的是敘利亞過來的,有的是巴勒斯坦過來的。他們那裡太亂了,只能偷偷逃出來靠這個方式掙錢。

之後,氣氛輕鬆了一些。很多大叔和小女孩都過來合照、八卦。因為都沒怎麼見過中國人。也沒有讓他們收費什麼的。小夥子也跟他們解釋了,遊客從來沒有在這個地方玩,阿拉伯各地富豪才會偶爾開車到這裡耍。

意思就是,在本國非常傳統,沒有酒,沒有這種女人,沒有這種開放的地方。家裡四個老婆,但是仍然很無聊,很有壓力。然後他們就跑到這個國家這個城市這條街來玩。暈。

約旦首都Amman居然扮演了這麼一種角色?後花園?

最後,其他人一個一個帶女孩子走了,他們也回家了。小夥子請客付了他們喝的酒,並且送他們回酒店。這一些應該不是大家對阿拉伯國家的刻板印象了吧?

----------------------------------


5)後來他們要租車去Petra玩(沙漠里從石頭刻出來的古城遺址)。

終於找到了一位比較優惠(不坑人)的司機。司機也很激動第一次看到中國人,也很好奇,跟他們講約旦很多政治現實和矛盾。到哪裡都跟他們合照。

還硬要加facebook和whatsapp之類的。跟他介紹了微信,司機馬上下載然後加他們了。

回Amman首都的時候,司機跟他們說要去一個地方買東西。用各種手勢溝通,他們實在無法明白。最後到了才明白。這個偏僻小地方可以買酒,是免稅的酒,便宜超級多。但是本地人不能買,他需要用他們的外國護照才能免稅。然後司機買了一大堆酒。

最後一天,司機就發了很多微信圖片,反覆感謝他們,說自己跟幾個老婆都熬夜喝了很多瓶威士忌。。。


6)最後這個司機帶他們跑一趟Dead Sea(死海?)。就是世界海平面最低的地方,可以浮在水上。他說,不要漂得太遠了,否則對岸(以色列)的士兵會開槍。

這時候,N也想進去漂浮,去了很多地方諮詢,都沒有酒店提供女士泳衣。就是說,他們約旦人並不介意外國女士怎麼樣,就是沒想過會有女士過來買。當時是淡季,在那裡也沒看到任何其他遊客。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件泳衣,剛好是最後一件。

----------------


可能還有更多故事,忘了。可是很想講這一些。

真的跟我們想像中的保守嚴禁阿拉伯國家很不一樣了,對吧


補充:

最近剛開了公眾號,ID:Lightwing

(要在公眾號里搜Lightwing才搜得到,否則會不小心搜到另一個相同ID的他人微信)

或者從以下鏈接中的文章那裡掃二維碼也可以:這十年來,在中國旅遊的難忘經歷


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一下,怎麼在知乎里放二維碼?

好像直接放二維碼的話會跳轉成一個沒有用的鏈接 T.T

是要自己額外製作一個特殊的二維碼嗎?


春節剛去了以色列和約旦,自然景觀很棒(對於喜歡大漠孤煙直的人)人文景觀就是宗教起源和中東各種衝突。

在約旦一共自己玩了4天半,從以色列北部約旦河口岸過關來到約旦。

由於以色列跟穆斯林國家的緊張關係(宗教分歧/領土紛爭),所以當護照上出現以色列出境章或者任何希伯來語的東西都被一些穆斯林國家拒絕入境(比如伊拉克,黎巴嫩,孟加拉,馬來西亞等;有一些穆斯林國家會在去過以色列之後一段時間拒絕入境,期限過後就又可以如境比如伊朗;建議參考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網站的信息),所以要考慮好把以色列安排在什麼時候去。我的護照最後一頁留給以色列和約旦,所以很「無所畏懼」

從北向南分別是第一天傑拉什,第二天死海/尼波山/安曼,第三天佩特拉,第四天月亮谷,第五天從南部紅海海濱城市阿克巴過海關回以色列的埃拉特,當天在埃拉特坐公車回耶路撒冷。

上圖
第一天在傑拉什。這次旅途人品爆發,總遇到好人,比如,過關時我是一個人,遇到一對上海的夫婦,大哥大姐看我一人就「撿」了我,他們在當地租車雇了導遊,把我從關口帶到傑拉什……人品爆了,感謝各路神仙!

傑拉什的古羅馬遺迹,中東各國(土耳其,黎巴嫩,伊拉克,敘利亞,約旦等)經常看到古羅馬帝國的遺迹。

站在劇場上拍到的古羅馬帝國壯觀的廣場

看到中國人,本地小孩都興奮,都跑來合影

幾個貝都因大叔穿著傳統服裝,演奏樂器,招攬遊客。

傑拉什古羅馬遺迹的草地上 很多周圍的居民在此野餐,看到我一個人,招呼我過去,請我品嘗本地咖啡,然後說,哇你一個人來約旦旅遊嗎?我說是,然後告訴我,要是約旦女人一個人出去旅遊,這是很大的問題。 相比較於土耳其,約旦可能沒有那麼開放;但對於遊客還是很不錯。我也遇到一個英語很好的導遊老大叔,跟我說,一個人在約旦旅遊還是要小心哦。

吃的超級簡單,永遠少不了的hummus(鷹嘴豆泥)蔬菜永遠是西紅柿黃瓜片,要麼是白水煮蛋要麼是煎蛋……我的中國胃啊一直在抗議!

酒店陽台拍到的傑拉什晨曦

第二天一大早,從傑拉什的酒店找前台大叔幫忙,他給我推薦了一個本地司機,也是大叔,英語基本不懂,酒店大叔告訴司機大叔我要去死海,尼波山,最後去首都安曼的酒店,一路上各種拍雲彩。

快到死海了,雲彩啊

死海邊

還是死海和雲彩

離開死海開往尼波山,遇到幾位自行車手

尼波山,摩西的手杖,相傳摩西在這裡去世;很多基督徒在這裡朝聖,其實尼波山的景點也是近幾年才修建的。

最後一站,首都安曼的古羅馬劇場,跟傑拉什的劇場比起來就似乎顯得沒有那麼氣派。
當晚更神奇的事情,我在以色列機場車站遇到的北京夫婦,這對大哥大姐竟然和我在安曼同一天在此交叉(他們的路線正好與我相反,從南向北游約旦),我住的酒店,前台大叔告訴我還有兩個中國人,我就等到他們回來,發現是一個上海小伙和一個上海姑娘,都是獨自來約旦旅行。晚飯大家約著一起聚餐,一會一個中國面孔湊過來,問可不可以加入我們,一聊才知道,又是個獨行俠,北京92年生的小夥子,一個人去了黎巴嫩,正在約旦遊歷,所以當晚的飯局就變成了四個北京人和兩個上海人在約旦安曼的飯局。

相談甚歡,大家各自留了聯繫方式,回國後依舊會分享感興趣的中東話題。

第三天一大早從安曼坐大巴去佩特拉古城。車票10JD,需要提前預約,前一晚安曼酒店大叔電話幫我預約,一大早和別人拼車去車站,現場可以刷卡買。約2小時到達佩特拉。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The treasury

佩特拉其實需要徒步走,好幾條徒步線路,誤打誤撞選了最經典的可以走到The Treasury對面山頭拍照的那條路,約3個小時往返。

這個小孩開始一直主動陪我走,又找石頭給我,又給我拍照,後來證明為了要「導遊費」所以有小孩跟著,早點拒絕得乾脆一些。

無限風光在險峰
當晚回酒店去後休息一晚,第四天早起,因為我買的是兩日通票,一大早又選了另一條路繼續徒步。

早晨9點走完回酒店的路上,看到等活的計程車司機,告訴我25JD去月亮谷,由於前一晚酒店老闆說司機一般要價30-35JD,我覺得這個計程車划算,商量好來酒店接我。

事後證明這個司機還不錯,英語很好,他和一位在約旦的荷蘭女士合作了好幾年,去月亮谷的路上,由於我在booking上預定的沙漠帳篷電話打不通,讓他臨時推薦了一家,是他的荷蘭合作夥伴的,給了一個還可以的package,包括一晚帳篷營地住宿,晚餐,早餐,半日沙漠吉普游;從佩特拉到月亮谷開車約2個多小時,進了Wadi Rum月亮谷村,就是沙漠帳篷的吉普車來接。

司機也不錯,小夥子是本地人,一直開車,英語很好,他說都是跟遊客學的,小夥子叫Habis

還遇到了別的遊客

月亮谷的月亮

這種肉肉的植物

月亮谷的夕陽
晚上回到帳篷營地,一群約旦小孩又找我合影,其中一位是「媽媽」,另外幾位是她的孩子,找找看?:)

當晚只有三個客人:兩個來沙漠徒步的德國小伙,和我。

這幾天第一次吃烤雞腿和米飯

當然少不了hummus

第四晚在沙漠睡帳篷,提前被告知會很冷,我一個人一個帳篷有兩張床,蓋了兩條毛毯,穿著衣服睡,不冷,就是半夜不想起來上廁所,因為外面颳起了沙塵暴……

第五天一大早,司機Habis告訴我幫我訂好了從月亮谷去阿克巴的計程車,25JD,跟我的司機告別,到了Wadi Rum月亮谷村,換了計程車,也是個大叔,英語還可以,開出了沙漠走高速;而身後就是沙塵暴下的月亮谷。

路上也要2個小時左右,看到了阿克巴中心,沒有停留直接送我到海關。在約旦海關查完,順利蓋章出境,因為提前買了Jordan Pass包含了離境稅,也不用額外繳納。從以色列入關,再次回到以色列。

約旦的花費,貴在交通上。約旦人總體很喜歡中國人,我一個人這五天沒有遇到壞人。如果來中東旅遊,約旦至少要來。

PS: 本人去過算是「中東」的國家是土耳其,以色列和約旦。

PS2: 搬運點小知識給大家:「中東」是近百年來由歐洲人開始使用的名詞,一般指亞、非、歐三大洲相交的地區,定義並不準確。傳統上中東包括埃及、以色列、(被佔領下的)巴勒斯坦、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聯酋、卡達、巴林、科威特、伊朗、土耳其,共十六個國家。除了以色列,其餘十五個都是以穆斯林人口為主的伊斯蘭國家。與上述的十六個中東國家相毗連的還有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這五個位於非洲的阿拉伯國家。這二十一國合起來可稱為「文化中東」。此外,有十個國家的地理和歷史與「文化中東」的關係十分密切;它們命運難以與這二十一國切割。這十個國家是地中海地區的希臘、塞普勒斯、馬爾他,南高加索的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以及非洲東部的衣索比亞、厄利垂亞、吉布地和索馬利亞。在這十個國家中,希臘、塞普勒斯、馬爾他、亞美尼亞、喬治亞、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七國的主要人口是基督教徒;亞塞拜然、吉布地、索馬利亞三國的主要人口是穆斯林。以上三十一個國家(再加上伊朗之東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人類文明最早出現的地區,是世界歷史上不同文明衝突與交融最為顯著的地區,也是當今世界各種矛盾集中表現的地區,可以合稱為「大中東(The Greater Middle East)摘自《大中東行紀》。


上個月剛去參加了耶路撒冷馬拉松,順路在以色列、約旦分別呆了四天。

以色列目前已開放了十年簽證這次出行無意中申請到了,而約旦需要辦理Jordan Pass即可,所以以色列約旦兩國連游的並不在少數。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以色列的入境出境都是簽證紙不蓋章。

中東是一大片區域涉及西亞甚至北非,難以一概而論,僅以個人經歷略陳管窺——

1.中東地區地處亞歐非三大洲交接處,以色列越過地中海即是歐洲,往南穿過蘇伊士運河已是古埃及,往北經過大馬士革、撒馬爾罕便已是絲綢之路的要衝。羅馬、波斯、拜占庭各帝國你方唱罷我登場,恩怨交織,成就了燦爛的文化融合和複雜的宗教信仰,也成就了聖城耶路撒冷的榮耀和憂傷。僅在周長不足魔都世紀公園大的耶路撒冷舊城內就分成了四個區——猶太區、穆斯林區、基督教區、亞美尼亞區。

Ten measures of beauty descended upon the world, nine were given to Jerusalem and one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Midrash Tanhuma, Kedoshim 10

世界各地眼中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實際上路邊警察隨處可見,深夜裡的哭牆依然有人默默地往古老的石縫兒里塞著遙遠的祈願。

2. 以色列中國人工作旅遊者並不少,當然遠沒有日韓東南亞來的多,在去Eilat的車上甚至碰到了一個去特拉維夫買豬肉的偷渡過來的東北大姐,從埃及翻越荒漠在酒店打工,生病了也不敢去醫院,雖然在一車白人里,他鄉遇故知,倍感親切,但也只不過是一面之緣(請不要找我查水表);

在特拉維夫去海邊的路上碰到兩個在廣場喂鴿子的哥們兒,據說附近的"羅馬街"餐廳里的廚子一半來自山東,另一半來自東北。

大部分人都覺得以色列人對中國人尤其是從上海來的中國人會有特殊的情感。事實證明,我在以色列呆的幾天當中,並沒有感受到傳說中特別的的「敬意」。不過當地人確實十分友好,看到我都會說出僅會的一句漢語「ni hao」!

當地人對中國人甚至東亞人的認識倒沒有電影傳播的廣泛。在耶路撒冷中央汽車站小店裡碰到一個發傳單的白人小哥,當我經過他身邊時,他發出了幾聲李小龍式的「咿呀」的叫聲,當我回過頭去看,他沖我露出羞怯的笑容;在安曼順著谷歌地圖拐到一個居民區的小巷子,幾個小朋友看到我以後也擺出招牌的太極里的手勢,並且邀請我抽水煙;耶路撒冷馬拉鬆起跑前,工作人員對我做了一個龜派氣功的姿勢,我也模仿著做了一遍,結果雙方相視一笑。終於在這裡體驗了外國人被要求合影的待遇。

2.地緣政治的博弈帶來的是民族與宗教的衝突對抗。在約旦Wadi Rum 包攬玫瑰色的沙岩雅丹之後夜裡一行人圍爐夜話,裡面有阿拉斯加的美國人,有美國出生的台灣人,有荷蘭人,也有我這個大陸人,閑聊之餘我們問躺在椅子上的嚮導家是哪裡,嚮導回答說: Syria. 突然空氣中浮現出一股蜜汁尷尬,能看到每個人眼睛裡都蹦出兩個字母。

從約旦回耶路撒冷,在安曼老城打車到邊境 King Hussein Bridge,司機一路上跟我聊天,對我這個無神論者表示驚奇之餘不遺餘力的向我推銷清真,沿路轉了彎之後邊境的死海漸漸明晰起來,司機指著對面說,那是他的故鄉巴勒斯坦。此後遇到的每一個能夠看見死海的路口,司機師傅都要喃喃的重複一遍,那裡是死海,對岸是我的家鄉巴勒斯坦。

可是他終於沒有說,他已經回不去了。


中東是一個很大的地理概念,狹義上包含的國家就是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廣義上還包括土耳其、埃及。

按照狹義的中東,一般遊客常去的國家有阿聯酋(迪拜)、以色列、伊朗、黎巴嫩,此外還有約旦、卡達、科威特、阿曼、沙烏地阿拉伯,戰亂國家如葉門、敘利亞和伊拉克,幾乎沒有遊客去。

這些遊客常去的國家中除了以色列都是信仰伊斯蘭教國家,其中伊朗是什葉派,其他國家基本都是遜尼派。對中國遊客來說,這裡面最受歡迎的應該是伊朗了,因爲伊朗物價非常便宜,而且治安良好,沒有恐怖份子和戰爭波及,歷史遺跡豐富,而對中國護照有落地簽政策。


我也來回答一下吧,去過黎巴嫩,伊朗和土耳其這三個中東國家。


想先說黎巴嫩


2015年11月底的時候去的,已經過去一年多了。現在每次回想起來,心裡總是有一股色彩與傷心相交織的混雜感受。

我去之前不久貝魯特剛發生爆炸事件,我猶豫了很久要不要改行程,後來做了不少關於安全方面的調查最後還是去了。


最深刻的感受:這真的是一個戰爭摧殘過的國家。


01:strolling in Beirut, you"ll never fail to see the scars left by war.

02: War-scarred buildings in Beirut

03: The Dome or the The Egg, located in the centre of Beirut

我的手機和相機里拍了很多這些堆滿了炮孔和彈孔的樓房。我最後兩天都在貝魯特(黎巴嫩的首都)城內暴走,這樣的樓房真的是稍微轉一個街角就能看到。

我第一天因為沒注意地名的阿拉伯和法語發音,搭錯車了,被載去一個很靠近貝卡山谷(靠近敘利亞)的小鎮,一路上全都是checkpoint。一下車我就很擔心安全問題因為有不少難民。小鎮上的人也不說英文,幸虧我提前在小本子里抄下了貝魯特的阿拉伯名字於是我就沒下車又回到了貝魯特。那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一路上並不敢多拍照片,只記得我忐忐忑忑的心理和兩邊起伏寂寥的山谷。

黎巴嫩內戰已經過去20多年,走在貝魯特的濱海長廊,看著日落下的老人兒童、穿著緊身衣的年輕姑娘,戰爭帶來的恐懼和混亂好像都早已消逝在時間的洪流中。

然而,一轉身,那些戰爭的影子就無處不在:殘破的樓房、滿街跑的需要送修的車輛、車站人們謹慎堤防的表情、各處checkpoint拿著槍的警察和在街邊賣花乞丐的敘利亞小孩。


04:路邊的垃圾

(至今黎巴嫩還基本屬於「無政府狀態」,城市垃圾的處理一直是一個大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Lebanon Garbage Crisis"。我在AUB(貝魯特美國大學)里遇到兩個大學生,他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尷尬地問我:你看到那些垃圾了嗎?我不禁有些心酸,於是用印度的「髒亂差」來逗他們。)


05:這樣的車感覺得送修了,但是它們在黎巴嫩仍然到處跑

06:這邊不少房子都會掛上下圖的帘子,經過風吹雨打顯得髒兮兮得很。導遊告訴我,是因為孩子多了家長把陽台圍起來當做是房間。

第二個感受:恐懼和混亂的對面是狂歡。


我去之前看了Thomas L. Friedman的From Beirut to Jerusalem。作者1979年至1984年間在黎巴嫩當駐地記者(黎巴嫩內戰:1975-1990)。對於裡面的一段描寫很是印象深刻:

I don"t know if Beirut is a perfect Hobbesian state of nature, but it is probably the closet thing to it that exists in the world today. If so, Hobbes was right about life in such a world being "poor" and "solitary." Indeed, if I learned any lesson from living in Beirut it is that when authority breaks down and a society collapses into a state of nature, men will do anything to avoid being poor or solitary.

(此處作者引用了霍布斯的《利維坦》:在沒有了政府的「自然狀態」下,人生是「孤獨、貧困、污穢、野蠻又短暫的」(solitary, poor, nasty, brutish and short))。

生活在和平社會的人們也許會以為發生戰爭的地方除了災難就是眼淚,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也許是因為知道自己下一秒就可能死去,不知不覺就產生了一種「世界末日最後的狂歡」的精神狀態,抓緊一切時間來社交、party、享受物質。

...
Outsiders looking at Beirut only through newspaper photographs and 60-second television news clips might have thought life in the city was one massacre after another, from sunrise to sunset. It wasn"t. In fact, the explosions of violence, while often indiscriminate, were usually sporadic and unsustained—sometimes a few hours, maybe a few days, rarely more than a week. The minute a cease-fire took effect in one neighbourhood, the storekeepers cranked up their steel shutters and life immediately mushroomed back onto the streets, as people grabbed for any crumb of normality they could—even if they knew it would last only an hour or a day.
...
Beirut"s wealthiest flocked to Goodies to buy all their food. A gaggle of Mercedes-Benzes could always be found parked outside. Legend has it that one day a disheveled young man entered Goodies, walked up to the cash register with a rifle, and demanded all the money. Within seconds three different women drew pistols out of their Gucci handbags, pumped a flurry of bullets into the thief, and then continued pushing their shopping carts down the bountiful aisles.

就連廣告都充滿黑色幽默:

「Beirut was the slick advertisement in between the hairdresser ads and the wedding announcements of a popular English-language Beirut weekly, Monday Morning, offering shatter-resistant window coating "to protect yourself and the people around you from the danger of flying glass." The ad went on to warn:"Anytime, anyplace, an explosion can happen."

這樣的「狂歡狀態」在如今的黎巴嫩感覺仍然很明顯。

貝魯特的Party中東聞名。答主坐標在迪拜,聽聞我要去黎巴嫩後,無論是歐洲人美洲人非洲人阿拉伯人亞洲人,都讓我一定要去體驗一下貝魯特的夜生活。最不能讓我忘記的是,他們臉上那一種眯著眼睛像是吸了鴉片般的沉浸感。每個在中東生活的人,都知道貝魯特精彩的夜生活。在穿著袍帶著頭巾的中東,黎巴嫩的姑娘性感又熱烈。當時的我並沒去夜店,我是一個人去的黎巴嫩,擔心安全問題,所以晚上盡量少出門。

還有貝魯特的色彩和街頭藝術。

某天在一個叫做Gemmayze的區域閑逛,人們將樓梯們塗成很多顏色。沿著一段樓梯走,就從一個殘破的樓房轉到一處安靜的小區,古典充滿格調的樓房,陽台上種著玫瑰,再走一走,可能就看到一處羅馬古迹或是一座清真寺。

07:Gemmayze彩色的樓梯

08:貝魯特的遊艇

09:貝魯特的街頭塗鴉與隨處粘貼的廣告

10:轉角的清真寺

去黎巴嫩之前,我問過我的一位黎巴嫩老師(現在是朋友):為什麼還要based在貝魯特?她精通英法德阿四門語言(她有一半德國血統),世界Top10碩士畢業,Top諮詢出身,移民絕不是難事。她的回答基本可以總結成一句:I love Beirut.

貝魯特是一個很難用一言兩語來形容的城市,混亂與狂歡並存,古典和現代同在,西方和東方交融。

還有黎巴嫩的其他城市,同樣很美。

11:Sidon的十字軍堡

12:前往紀伯倫博物館的路上

艾瑪,同步到電腦里的手機照片怎麼這麼丑/(ㄒoㄒ)/~~。改天有心情了把相機里的照片找出來Po一Po吧。手機里的像素不好,還有很多是在車裡拍的,既不清晰構圖也不好。


12:就用我在貝魯特博物館買的腓尼基人複製品和我水培的小蘿蔔做為黎巴嫩和伊朗的分割線吧!

然後,就說伊朗吧。

伊朗是去年年初的時候去的,和朋友們一起。

(艾瑪我想休息一下,出門回來再寫。。。)


—以上為2017-2-24所寫


——————————————————————————————

沒想到我「休息」了兩月哇哈哈哈。期間答主去了德國出差,又順便請了年假在巴黎見了朋友浪了一會兒,然後扭到腳韌帶撕裂休生養息了一個多月。(其實期間也嘗試著寫,但總有些卡,放在草稿箱一直未完成。)

然後,就進入正題吧。


伊朗是去年年初的時候去的,和朋友們一起。

最大的感受:這是一個伊斯蘭國家,波斯只是它的一段老歷史。

波斯的名聲太大,再加上人類(我)矯情的Nostalgia心思,不知不覺間將自己的認知浪漫化。說起伊朗,想起的先是說出「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的居魯士大帝,然後是身穿綵衣的鬈髮波斯商人,流光溢彩的玻璃,花案繁複的波斯地毯。很容易忘記,早在公元7世紀,薩珊王朝就被伊斯蘭的哈里發打敗,自此,這片地區便算是一直處於伊斯蘭政權之下了。至今,算起來也有1000多年了。

伊朗 01:居魯士大帝陵墓遺址的銘文

(相機的照片太大居然傳不上來,那我就還是用手機里的吧~~)

1000多年是什麼概念呢?很多明顯的表象的東西在時間的推移中不知不覺就消逝了。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講到梁思成林徽因如何翻山越嶺終於找到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木製建築,此番不辭勞苦是因為曾有一名日本學者斷言:「在中國大地上已經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想去看唐代的木構建築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唐朝正好也是1000多年前。當然,木結構建築比以石頭為主要材料的建築容易腐朽損壞多了,但古代戰火頻繁政權更新不迭,能經歷1000多年的風霜雨雪留存至今的東西並不多,尤其伊朗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又是古代貿易路線的重要關節點,歲月對其的考驗並不少。

所以去到伊朗的時候,撲面而來的其實是伊斯蘭印象。穹頂清真寺,穆斯林小白帽,黑袍黑頭巾。我和朋友呆了8天,主要去了4個城市,只在設拉子(Shiraz)的郊區幾處遺址感受了一下波斯遺風。遺址的管理也不怎麼好,波斯波利斯附近的摩崖浮雕損壞得很是厲害但並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又想著中東局勢,敘利亞被毀掉的古迹,也不知道這些遺址之後的命運如何,當時心裡很是傷感。

伊朗 02:波斯波利斯附近的摩崖浮雕 - 浮雕掉的比較嚴重

伊朗 03:波斯波利斯附近的摩崖浮雕 - 浮雕掉的還不算太嚴重

波斯的人物雕刻挺有意思的,幾乎全是側面描寫,即使有些人物身體是正面,頭部仍是側面。

伊朗04:波斯波利斯 - 側面人物,特別有趣

波斯信仰拜火教,拜火教的主神是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意為「智慧之主」),是人和雄鷹的結合體。下面這個圖片的結構很有意思,最上面是神,然後是帝王,接下來應該是貴族,最下邊應該是衛兵或朝貢者。

伊朗04:波斯波利斯

不過,正如唐代木製結構建築的消逝並不代表唐代文化的消失;同樣,波斯帝國的死亡也不代表著波斯文化在伊朗就蕩然無存。早期的阿拉伯帝國更像是部落聯盟,並不具備國家屬性,哈里發們也沒有統治大片疆土的經驗,所以薩珊王朝被攻佔之後,波斯的官僚結構被直接借鑒,波斯的文人士子在朝廷任官,波斯的文化也以各種或明顯或含蓄的方式融入新環境。最明顯莫過於,伊朗特有的清真寺建築結構——Four-Iwan Mosque.

"Iwan"是指下圖這種嵌進去的雕飾,是帕提亞人(波斯的一個王朝)的發明。Four-Iwan Mosque就四面都有Iwan的清真寺。

伊朗05:Iwan (在Yazd拍的)

伊朗06:伊斯法罕聚禮清真寺(Jāmeh Mosque of Isfahān)

來源:View of three (of four) Iwans, Great Mosque of Isfahan, Iran, 11th - 17th centuries, looking toward the south (qibla) iwan (photo: reibai, CC BY 2.0)


伊朗07:Four-Iwan清真寺結構圖

圖片來源:Common types of mosque architecture,Khan Academy


伊斯法罕聚禮清真寺遠比圖片壯觀好看,去伊朗的朋友不要錯過。對比各地的清真寺是個很有意思的活動。伊朗和土耳其我是一起去的,這兩地的清真寺都很有代表性,期間觀察它們的結構、穹頂、宣禮塔等的不同,又想到西安的中國式大清真寺,真真覺得好玩。同一樣東西,去到了一個地方,就變成了這一個地方的樣子。伊斯蘭去到了波斯,也變成了波斯的伊斯蘭。


第二個感受:要謹慎政客的宣傳,切忌隨波逐流,喪失獨立思考的精神,淪為政治的傀儡。

在伊朗的最後一天,恰好遇上37周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紀念日,街上有大型遊行。我和另一位朋友看到新聞,立馬決定放棄當天的行程,去看遊行。

當天的情況其實蠻緊張。地鐵上很擁擠。我們一向把圍巾當做頭巾隨意搭在頭上意思一下算了,之前也一直沒問題,甚至還有年輕姑娘說你們又不是當地人不用帶。但是那天,開始有穿著很「虔誠」的婦女讓我們把頭巾好好帶好,不要把頭髮露出來。街上有很多帶著一種「無業游民」的感覺的年輕男性,精力無處可以發泄充滿攻擊性的感覺。

感覺是政府組織了全場遊行。路上有專門的人派發小冊子、標語牌,有軍人駐紮,有專門的團隊帶動群眾喊口號——「打到美國」「打倒以色列」之類。看到全場,無論男女老少,喊著口號時臉上那種或充滿仇恨或茫然或狂歡的表情,我的內心一陣陣驚栗。

伊朗 08:遊行中的軍人以及標語牌

伊朗 09: 配備音箱和麥克風的小貨車,煽動群眾情緒極之容易

伊朗 10:橫幅標語 - Down with America

伊朗 11:標語牌 - Sincerely Follow Our Leader

伊朗 12:被用作仇恨出口的奧巴馬人偶

伊朗 13:白色「童子軍」 — 這麼年輕大概連這些國家間的糾葛還不知道怎麼一回事

伊朗 14:小孩和正在自拍的情侶

整場遊行,像是一場政府通過培養對外仇恨而轉移國內矛盾的伎倆。自由塔那邊那麼多年輕男性,一派流氓腔調,猥瑣嬉笑,還企圖圍住我們三個姑娘。我忍不住想,這群年輕人有工作嗎?一大群教育程度低、沒有工作又充滿力量的年輕男性,在位者如何按捺他們的蠢蠢欲動?這樣一場集體的仇恨狂歡除了能煽動群眾情緒以為其所用,大約也能讓群眾將對現狀的種種不滿歸咎於美國和以色列的頭上吧?

身處現場,耳邊響著那些昂揚的口號,看著那些懵懂的臉,我不禁想:原來人也可以被環境如此改造而不自知。而我腦袋裡,又有多少東西是別人灌輸給我的「真相?


————————————————————————伊朗結束分界線


總算在4月底完成了伊朗。寫得還是有些卡,伊斯蘭、政治都是敏感話題。寫伊朗第一個感受,我想表達我對波斯的遺憾,但是我對一種文化的遺憾並不代表我對另一文化的貶低。我不想在言語中表達出這個意思,所以前後斟酌了不少。寫伊朗第二個感受,我只想表達對自己的反思,而不是想把自己扯進政治大討論,所以又前後斟酌了不少。。。


至於土耳其,我決定看心情,之後想寫再寫。。。^-^


-


【乾貨,簡單粗暴全是圖,流量黨慎點】
臨時有事 先更一小部分 b晚上回去慢慢更完)
一想到中東大家第一反應基本都是戰亂,石油帶來的財富,和這很清真,那我就po些今年寒假去阿聯玩的經歷吧。主要上傳六七八星級酒店(皇宮,迪拜帆船,亞特蘭蒂斯)還有幾個印象特別深的景點好了。

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
每一張都是壁紙

清真寺內部允許拍照,但有工作人員建議不要把照片上傳至社交網路,在此我就尊重下他們的原則吧。

八星級皇宮:
晚上入住耗資40噸黃金30億美金打造的酒店,感覺待久了已經分不清顏色了……
大堂,衛生間,餐廳等:分東西南北四大廳每一個都大得嚇人,從我們房間開始走,走到酒店外的廣場要二十分鐘

強迫症福利!一本滿足!

酒店的廣場和後花園:
非常豪邁霸氣的凱旋門,只有酒店貴賓(政要皇室)前來才能通過,其他賓客一律走側門。

接下來就是房間:全是黃金……紙盒,把手,浴巾架,能用的基本都用黃金了- -


去過兩次阿聯酋,第一次是出差在阿布扎比呆了3個月,第二次在迪拜自由行一個星期。

公司里中東人很多,身邊熟悉的朋友來自沙特、阿曼、巴林、卡達和科威特,就聊一聊從他們那裡了解到的中東。

中東婚姻類似中國古代媒妁之言、父母之約,往往是母親看好了親家變帶兒子(女兒)去見面。第一次見面只有4人(兩位母親,兩個年輕人)。如果女方覺得滿意,女方父親便和男方父子倆見面,這是第二次見面。如果一切順利,男女雙方就訂婚。訂婚有法律效力,相當於我們的領證。訂婚之後男女雙方才可單獨見面,出去約會,但是還不能住在一起。他們往往也是在訂婚之後才開始了解對方。大概6、7個月後舉行婚禮,這才算真正結婚。

中東是不允許談戀愛的,就連不認識的男女說話、見面都是禁止的。所以我的中東男同事都說我是他們除了親戚以外第一個女性朋友。他們的表姐、表妹一旦長大了,也不能再見面了。

我也好奇問過他們能否和外國人結婚,他們給的答案是基本上不能。結婚優先順序依次為:本國人&>GCC&>穆斯林&>信上帝。我說我沒有宗教呢,他們說I can never marry you。

插一個小故事:

某次聚餐後逛商城,中途和一身穿白袍(thobe)的男同事去星巴克喝咖啡,中東小帥哥和亞洲小姑娘的組合那回頭率啊簡直爆表,路過的所有人都在看我們,議論我們....

有錢?

對,是真有錢!我問過的同事家裡都有司機和傭人。有一同事F,家裡兩個司機,兩個傭人。每個司機備了一台車,一個接小孩上學,另一個送母上去串門。他老爸一輛車,他自己一輛超跑用來兜風,另一輛SUV用來上班。F給我講過他皇親國戚朋友的故事,話說他們去迪拜玩,下飛機後專車從停機坪把一行人往酒店送,前面有輛啥車開道,後面有一啥車跟著。到酒店後被一群人簇擁著送來鮮花若干,送到頂樓總統套房。(F的感覺是我還能愉快的在迪拜玩耍嗎?)

還有一件挺震驚的事! 一同事老爸大老遠的從沙特趕過來給兒子買了一輛車放在公司門口就走了。身邊最富的一位是沙特的王子,為人低調,反而最不露富。

但是,並不是每個中東人都有錢。有的人自帶優越感,好吃懶做,靠政府「低保」過日子,而且看不起一切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菲律賓人以及他們從事的工作。


出行

有一次我提出要去坐一下公交車,他們都驚訝的看著我說why。我說我想體驗一下當地人的生活啊,他們樂了說當地人都不會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交、大巴、地鐵)。We are too rich to take a bus這是原話。((⊙﹏⊙)b) local出門要不開車,要不打車。去其他中東國家旅遊,必租車,還一定要組賓士寶馬以上的。


安全

阿聯酋屬於白天人少,晚上人多的地方。齋月的時候,商場到晚上12點都不會關門。總體來說安全係數高,第二次去阿聯酋獨自一人玩了一周也不覺得有什麼。不過警覺性還是要有的,出門把地圖看好,打車看著Google map,司機有沒有故意帶遠。


我自己的一點點感受:越受過高等教育的中東人,對他們宗教的虔誠度越低(less religious)

以上。


2017/2/24更新
一年半前(2015.08.22)的答案忽然被挖墳,發現自己之前挖的大坑還沒填…
慢慢回來更新吧~

——————————————————————
2015.8.2日22:50在北京機場起飛,8.3日以色列時間凌晨4:00到達特拉維夫本古爾德機場。
在以色列和約旦一共呆了一個月,主要時間都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上entrepreneurship的暑校,每周三、周五周六沒有課,然而周五六是安息日也並沒有哪裡可以去。一直都在特拉維夫附近轉,直到某個周三到周日翹課+放假(8.12~8.16),跑到以色列南部+約旦玩了五天,
趁著還沒忘記,回來填坑,講一下旅遊的體驗~

8.12~8.14在耶路撒冷、死海和Masada,
8.14下午從以色列南部近Eilat的關口出境,去了約旦。
8.14~8.16在約旦去了南部港口城市Aqaba,Petra古城,Wadi rum(月亮谷),
然後回Aqaba在紅海浮潛,之後過境回以色列Eilat,回到特拉維夫。
因為約旦是中國的落地簽國家,而且我們的以色列簽證都是兩次入境,所以徒步過境非常順利。

打算從 「吃」和「玩(文化宗教社會)」兩個角度分別講講以色列和約旦,
單說「吃」是因為自己是吃貨嘛~

【先說約旦吧,因為就呆了不到三天】
背景資料:約旦貨幣JD,1JD=9RMB(肉痛)

*吃*:
在約旦就正常吃了兩頓飯,
14號晚上在邊境小城亞喀巴,去了酒店前台小哥推薦的「best local restaurant」:Al-SHAMI,這是家位於一棟二層小樓二樓的餐廳,下午六點鐘基本坐滿了當地人,大多是家庭聚餐,我們一行五個中國面孔引來一陣圍觀……
幸好菜單有英文的,我們點了Mixed Grill(烤雞肉羊肉牛肉串),Half Chicken Roast,Fresh Fish(其實是烤的),Green Salad(蔬菜沙拉啦),以及一人一份酸奶。差不多每個大菜在5JD的樣子,酸奶0.5JD,大瓶水1JD,最後人均5JD(含小費)。

【四道主材,分別為蔬菜沙拉,烤雞,烤魚,烤各種串 來自我的手機相冊】
吃得還是很爽的,烤肉和肉串都陪著當地獨特的香料,肉質特別軟嫩多汁,烤魚口味很像我在五道口一家雲南菜館吃到的「香茅草烤魚」【什麼鬼】,一掃之前幾天在死海和耶路撒冷沒吃到肉的鬱悶。

【雞肉串大概像孤獨的美食家裡的烤雞肉串一樣吧~,圖片來自google】

15號傍晚到達wadi rum,夜宿camp(中文翻譯瓦迪拉姆,月亮峽谷的意思)
在camp主貝都因大叔的盛情款待下,我們吃到最為正宗的約旦式燒烤。
先是在沙中挖一個大約半米多深的坑,將木柴等燃料放入點燃,
待燃燒殆盡,洞內溫度非常高後,將腌制好的雞肉/洋蔥/土豆等食材放在三層的圓盤形烤架放入坑中,在坑口蓋上一塊密封用的石板,再將周圍所有縫隙用泥封死。
大概等待兩個小時,就可以打開坑口,大快朵頤啦~(都是貝都因大叔講得,有可能有記憶錯誤)

【三層烤盤,最上面就是烤雞!來自我的手機相冊 】
當時經過一天奔波餓的眼都綠了的我們,看到一整個烤架的烤雞、烤土豆、烤洋蔥,
什麼都顧不上,強裝斯文的夾到盤子里就躲到一邊用手抓著開始啃了。
天啊!這是我20年人生中吃過的最好吃的烤雞!這是我20年人生中吃過的最好吃的烤雞!這是我20年人生中吃過的最好吃的烤雞!重要的事情真的說三遍。

【好吧我還是強忍著口水拍了一張的,右下角就是約旦國民主食發麵餅~來自我的手機相冊】

基本10分鐘之內每個人都只顧得上風捲殘雲,用手扒著往嘴裡丟了。
沒有見過明火,暴露在空氣中的雞肉無比鮮嫩,而長時間的高溫焙烤讓表層的腌料滲入雞肉深層,即便以一片手掌大小的雞胸肉,也不會乏味難嚼,三兩口就化在口中了!
當時,我腦中能與之媲美的,只有小學時候看《還珠格格》第二部中,微服私訪時一群人吃的叫花雞。(從小就是個吃貨……)

【看到雞肉,我的表情動作就是五阿哥這樣的。。。圖片來自google】

唉,只是回憶我的口水就有流出來了QAQ
配菜提供了酸奶拌蔬菜,咖喱炒米,亂燉(沒仔細分辨),還有中東必備hummus(鷹嘴豆泥)。

【無處不在的hummus,可以搭配everything,但是其實我吃不太慣。。。圖片來自google】

這一餐,吃得太爽太幸福。其他幾頓飯,基本由於趕路的原因,都是用零食麵包M記湊活過去的,說到約旦的麥當勞,真的很貴也不好吃,我們買了5個McChicken,兩盒麥樂雞塊就要150塊RMB,雞肉又粗又硬,調味也很單一,非常不合算……

總結來看,約旦的食物主要以肉類燒烤、蔬菜沙拉、Hummus為主,主食是一種發麵餅,可以搭配everything。肉類主要以雞肉羊肉牛肉為主,因為信仰穆斯林所以基本沒有豬肉的選項,總體食物風格比較粗獷,沒有什麼精緻的花樣,基本就是先腌後烤
【當時真是每天都想吃豬肉啊啊啊啊,想到發瘋……】
飲料以酸奶最為普遍(但是酸奶是類似無糖的北京老酸奶那種固態的),還有紅茶,會放很多糖非常香濃,用一種小的金屬茶壺煮,也可以買茶餅帶回國,不過當時我們沒有錢了…就沒買,很可惜。

【就是這樣有歲月感的茶壺,這個倒茶的貝都因大叔特別像我們的camp主。 圖片來自google】

———————————「吃」篇完結,「玩」篇更新ing————————————

從以色列過境約旦,就會有明顯的感受。
大概就是從一線城市落入縣城的感覺~
但是約旦獨特的自然風光,與歷史悠久的文明古迹卻是以色列這個繁華而年輕的國度不具備的。

我們選擇步行從以色列最南端的Eilat關口出境Aqaba,當時正是八月中旬正午,暴晒徒步在沙漠中,真是行為藝術…幸好中國護照免簽比較順利~

關於約旦的風景,幾位答主都回答的非常詳細了(Petra,Wadi Rum),景點的經歷大差不離就不再贅述,只是最後一天在Aqaba紅海浮潛體驗,一定要分享下~

在約旦的最後一天回到Aqaba,臨時決定要去紅海,也沒有任何浮潛的經驗與準備…
只是讓包車的司機大叔把我們帶到公共海灘,在旁邊小店花了幾大dinar租了游泳衣與浮潛鏡,我和另一個不會游泳的姑娘就旱鴨子下海了……

在海里不會用泳鏡嗆了好幾口水之後,旁邊的倆約旦小哥看不下去了,義務帶我們倆浮潛。
(雖然事後覺得,應該是我們穿得泳衣相較周圍全身裹起來的約旦婦女們,是明晃晃的肉體炫耀……所以小哥們才開心地過來帶我們的hhh)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當地小哥,超級熟悉水性,他沒帶任何輔助設備可以憋氣下潛10米左右…而且特別了解浮潛情況,所以帶我到了離岸非常遠的地方,沿著海岸線差不多遊了1公里,看到及其震撼、美麗的水下世界!
紅海由於其缺少工業、往來遊客相較東南亞又十分稀少,水下狀況簡直不能更好啊,看到各種海龜、小丑魚、海膽、七彩的珊瑚,還有一艘坦克!!! 在其他地方哪裡能看到沉在海底的坦克啊摔!
由於當時沒有帶水下拍攝設備,只能從網上找圖啦,但是盡量貼近當時我親眼所見。

離岸邊不遠,就有非常豐富的珊瑚。

超級多小丑魚!記得特別深,約旦小哥不知道怎麼說小丑魚,就跟我說快看,尼莫尼莫…
哈哈果然迪士尼系席捲世界~

看到沉坦克的瞬間,我就叫出聲來了!(然後妥妥又嗆水,被小哥托著調整呼吸。。。

當然如果能深潛就更爽啦,可以下到坦克旁邊,看生活在裡面的珊瑚和魚群~ 可惜當時我們時間和錢都不夠,浮潛就很知足啦!

anyway,強烈推薦到約旦的話,選擇到紅海浮潛或者深潛!!!


完全不同的體驗。這裡有最早人類生活的足跡,這裡有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不要被新聞所迷惑。中東是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2016年年初去了迪拜和阿布達比。
有三點體驗:

1、嚇尿了!
評判發達程度有一個有趣的指標,叫嚇尿指數,即把過去的人帶至今日,看現代的科技、財富和生活能在多大程度上將此人嚇尿!(不是我胡謅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這個指數,是未來學家庫茲韋爾提出的)
其實,單純數量上來說,財富不一定能把人嚇尿,但是疊加時間維度,效果就放大了。
迪拜原先只是這麼小一點點的一個小漁村。

到今天中東的金融中心、人均gdp十萬+美元,和你所知道的世界最高建築哈利法塔、世界第一個七星級酒店帆船酒店、還有各種造型的人工島……其實都是從上世紀70年代才開始的,也就是說才四十多年的時間。四十年是個什麼概念?你造,我們也常說「改革開放三十年」……

我是個城市規劃師,一直覺得迪拜是個城市規劃的怪胎。

哈利法塔看著簡直就像是外星人的建築

從哈利法塔往外看迪拜市中心,以前的空間尺度認識被打破重建了。這是在世界第一高的建築上往下看耶,完全不覺得離地面很遠啊,因為周圍參照物都是又高又大的建築群。再看遠一點,生活區彷彿一馬平川什麼都沒有。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建完,仍在施工。迪拜,和很多中國的城市新區,都有這樣的感覺,一點時光累積的痕迹都沒有,看不到積累和漸進,全都是忽然冒出來的感覺。沒有過去和來源的地方,可不就有種外星來的感覺么!

傍晚跟朋友一起去逛了一個市集,雖然覺得這些首飾的成色都不好,但密密麻麻擺這麼大一片,真的有強烈的土豪既視感。

作為一個窮酸的知識分子,我真的很受不了這種簡單粗暴!!!

於是離開迪拜,第二天我就在阿布達比買了一輛紅色的法拉利跑車,並且全!額!付!現!

為什麼選1:43的?因為放行李箱里不佔地方啊!回國還不用被稅!


2、伊斯蘭的勃勃雄心

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建築真的是恢弘壯麗,但是我向來覺得,人都是缺什麼才追求什麼。阿拉伯世界又是個極度男權的地方……不說了,再說就污了

女性進去還必須戴頭巾。

全世界各個民族都曾創造過或正在創造著嘆為觀止的強大和繁華。那些從貧困沒落中迅速發展起來的民族,幾乎無一例外地會在擺脫貧困之後表現出炫富的心態和對各種世界之最的狂熱!「世界上最大的」或者「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只可能出歷史反差極大的國家裡,因為他們走過極暗淡的過去,所以對未來抱著極大的雄心。
想通了這一點,就會理解為什麼這個地方會是這樣的光怪陸離!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所形成的世界觀,能夠打破了虛妄浮誇的現實。讓窮酸的知識分子沒有真的被土豪國嚇尿。真是謝天謝地謝我自己。

3、幸虧我不是生在中東的!
這個體驗,恐怕男性是不會有的。
我們都知道伊斯蘭世界的男女不平等。身為女性,去任何一個伊斯蘭教國家,或者任何男權至上的國家,我都會十分慶幸:幸虧我不是生在這裡的!
古蘭經上大概是說女人是珍寶,所以要包裹起來,不能隨便示人。我不想過多評述這裡的女性,可能人家自己覺得很好。她們究竟有沒有被當作珍寶對待,大家都很清楚。
我在澳洲念書的時候,班裡有兩個伊朗的女生,兩人簡直美得驚為天人!其中一個是某一年的澳洲小姐!另一個現在正在攻讀博士,她妹妹是澳洲國家隊的運動員!都是很早就移民澳洲了,說起移民原因,是家裡覺得女孩子在她們原先的國家會生活得很狹隘,父母希望她們能有更廣闊的人生,於是很小就舉家移民來澳洲了。

臨回國的那天,去看火烈鳥,遇上一群來field trip的本地女校的女生。排隊的時候隨便和她們聊聊,就迅速被她們接納了,分別的時候還跑過來給我大大的擁抱。和全世界同年齡的女生一樣笑容真誠、擁抱溫暖、天真爛漫。

想到她們以後都要嫁作人婦,終身一襲黑袍,希望命運善待她們
幸虧我不是生在中東。


說到中東旅遊,推薦一個中東的馬拉松——約旦佩特拉沙漠馬拉松
約旦扼守東西方商路要塞,埃及人、巴比倫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十字軍都曾在這裡貿易、建城、打仗,給約旦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迹。其中,北部的傑拉什和南部的佩特拉是最著名的兩座古城,同受古羅馬文化影響,卻又風格迥異。

佩特拉位於約旦安曼南250公里處,隱藏在一條連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峽的狹窄的峽谷內。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這裡曾是古代納巴泰人建立的厄多姆王國都城。古代曾為重要的商路中心,公元前2世紀左右,隨著厄多姆王國的擴張, 佩特拉城蜚聲於古代世界。

佩特拉以岩石的色彩而聞名於世,常常被稱為「玫瑰紅城市」。這是源於19世紀的英國詩人J·W·柏根的一首詩里的一句:「佩特拉,一座給予我無可比擬的驚喜、藏匿在東方,有歷史一半古老的玫瑰紅城」——實際上,這裡的岩石不只呈紅色,還有淡藍、橘紅、黃色、紫色和綠色等。

各種不同顏色的岩石扭曲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顏色曲線。佩特拉古城幾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圍懸崖絕壁環繞,入口是一條長約1.5公里的狹窄峽谷通道,名為「蛇道」。峽谷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2米。

古城核心是一個大廣場,廣場正面是鑿在陡岩上的宏偉的卡茲尼神殿。入口有羅馬柱,殿內有聖母像和壁畫。另有一座能容納兩千多人的羅馬式的露天劇場,舞台和觀眾席都是從岩石中雕鑿出來。城中還有許多寺院、住宅、浴室、墓窟等,大多鑿山而建。

【佩特拉古城沙漠馬拉松簡介】

約旦佩特拉古城沙漠馬拉松是在約旦漂亮的沙漠地帶與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佩特拉古城舉行的一項具有挑戰性的馬拉松賽事。從佩特拉古城開始,比賽線路將讓領跑者們在佩特拉周圍地區收穫一場無與倫比的跑步體驗。從月亮形狀的山地景觀再到不毛不拔的沙漠,除此之外,跑步者們還要面對乾燥沙漠的高溫挑戰,絕對讓你永生難忘!

賽路線簡介

從門面街的起跑線開始,比賽線路將穿過佩特拉古城,沿途你將會發現自己置身於鑿刻於兩側山崖的各種古墓,洞穴以及修道場所。順著兩公里的人行道上升路段,跑步者們將離開佩特拉古城遺址公園的地界,然後沿著山地的柏油碎石主路向沙漠方向前進。在六公里之後,線路變成瀝青路面,並繼續深入沙漠。半馬跑者將在這裡直接前往河床峽谷「西克阿爾巴德(Siq Al Bard)」,而全馬跑者則順著圍繞山頂「阿爾穆什(Al Musirh)」跑一個環線。在離開西克阿爾巴德之後,在小佩特拉,道路重新變為柏油碎石路面,並向Ammarine村方向前進。

在到達村子之前,半馬跑者直接穿過村子,而全馬跑者則向左進入瓦迪阿拉巴(Wadi Araba)方向的道路進行八公里的折返跑,當中會途經一個幾乎沒有什麼遊客光顧的壯觀岩層。

當通過三十公里標的時候,全馬跑者將會發現他們返回到了Ammarine村,並與半馬跑者匯合。從這裡開始,往後將是五公里通向山脊的上坡路段,你所付出的努力在到達山脊之後是會有回報的。在這裡,你將看見令人稱奇的景象:掩蓋著佩特拉的群山,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你甚至還能看到以色列。從山脊開始的剩下三公里是碎石路面。最後四公里在鋪有路面的陡峭下山路段上完成,最終到達終點線。

比賽時間: 2016年9月3日

比賽地點:約旦佩特拉

比賽類別:

馬拉松7小時關門,18歲以上可參加。

半程馬拉松:7小時關門,16歲以上可參加。


還在中東。。先來幾張照片。。
有贊了回國發遊記體驗


在土耳其的時候,我們和景點拍照,當地人和我們拍照。。。


幾年前一個人去了以色列。比較突出的一個體驗就是,和平真美好呀。。。


雖然以色列之行沒有發生什麼意外,除了被當地男人非常沒有水平的搭訕了好幾次之外。。。可是從申請簽證到離開以色列,我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機感。


申請簽證的時候,我是自己去柏林的以色列駐德國大使館。

和我一起排隊的都是以色列裔。使館工作人員出來問過每個人的目的,當我說我要去以色列旅遊的時候,在場所有人都向我行了注目禮。。。雖然有可能因為不知道有哪個國家去以色列要簽證吧?哈哈哈。

然後,我被安檢了近一個小時。因為我沒有地方放包,所以包裡面的所有東西都被拿出來一個個檢查,詢問。安檢人員還對我的個人信息和旅行安排,反覆詢問很多遍。

我還記得她拿著我的行程單,問我來回飛行日期。我懶得回想,有點懶洋洋的說,行程單上有啊。她立刻換上了一幅玩味的表情,問我,你的行程是誰幫你訂的?不是你自己弄的么?

而類似的情況在離開以色列的時候又一次發生了。加上排隊,安檢,一共用了三四個小時。反覆問我的目的,我的行李是否自己打包,我的行程是否自己安排,是否在以色列有認識的人,等等等等。連鞋子都脫下來查爆炸物。。。


其實憑著一幅亞洲人面孔,在以色列已經少了很多麻煩了。旅遊的時候,認識了一名荷蘭小哥,是出生於摩洛哥的穆斯林。我和他一起在耶路撒冷老城走的時候,他動不動就被荷槍實彈的軍人攔下來查身份證。

進入商城和汽車站的時候也有安檢,每次安檢看到我都掃一眼就過去,可是那位穆斯林小哥每次都被仔細檢查。

包括耶路撒冷老城通向清真寺的路,除了特定的時間,都是會被堵上的,只有穆斯林能過去。軍人會在路口,你需要背出古蘭經的內容才能通過。而這其實是保護非穆斯林,有發生過非穆斯林進入清真寺被打傷的情況。


聖誕節那天,我去了伯利恆,就是耶穌出生的地方。

伯利恆這個地方很特殊,我記得伯利恆屬於巴勒斯坦,可是進出口由以色列控制,是個是非之地。而我去的時候,其實以色列那幾天正在對巴勒斯坦射導彈,可是我不知道。不過那天教皇也在伯利恆,其實應該問題不大的。

去的時候從耶路撒冷坐公交車到邊界。我上車的時候拿著手機查到了希伯來文給司機看了,所以他知道我要在那下,可是整車人加司機,沒一個會英文。。。等到了站,司機喊了我幾次我都沒聽懂,最後我發現整車的以色列人都在看著我。。。當時差點把我嚇尿了,最後才明白我到站了。因為以色列人不承認耶穌是救世主,當時特別害怕他們對我會做什麼。


如果上面都還是有一種獵奇的心態來看的話。

當我看見,陪女友逛街的男生,扛著一把大槍的時候。當我知道以色列的女性也強制服兵役的時候。當我參觀每一個景點,都能看到一隊一隊的以色列年輕軍人,被組織進行愛國教育的時候。當這個城市隨時都能看見荷槍實彈的軍人的時候。

我突然意識到,這到底是怎樣一個身處危機的民族。


每次我國和哪裡發生了衝突,就會有很多人叫囂著,打呀,誰怕誰。

我不認為他們真的知道陷入戰爭到底是怎樣的。我也不認為他們真的知道和平有多美好。

我的中文一向挺丑,希望別吐槽這個。。。

————————————————————————

題外話。

我還記得前幾年有一個似乎是哈佛畢業的女生的演講特別火,到處被分享。

我打開聽了五分鐘就關掉了。

她說,以色列在你能想像到的所有行業,都是世界頂級。(差不多這個意思)

我當時就能舉出一份反例。公共交通。

整個國家就一個國際機場。城市到城市沒有火車,只有汽車。英文普及率非常低,滿目的希伯來文。。。耶路撒冷倒是有地鐵(在地上的,不知道中文怎麼說)。嗯,只有一條線。

我是佩服挺以色列和以色列人,但是,說話還是不要不要太絕對的好。。。


對於故土難離的馬哈來說,在酒店某個差事僅僅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想把賽格高原的文化傳承下去,再高級的酒店如果脫離了文化的襯托,可能就是一處睡覺的房間。

撰文 |FEI

出品 | 網易玩家工作室

藏在山谷中的安納塔拉酒店

黛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曾在這裡駐足,今天站在這裡依然有當年的感受,遠處的山峰和近處的山谷,幾百年歷史的村莊,到底是人在看景,還是景在觀人,只有到過這裡,才能夠感受出來。

從阿布扎比飛過來只要40分鐘,42度的高溫迎接我們。

從阿曼首都瑪斯卡特機場乘車,經過2小時160公里的崎嶇山路,到達了賽格高原(Saiq Plateau)上的綠山安納塔拉度假酒店。

從外觀絲毫看不出奢華的酒店,走進去到處都是阿曼文化的建築風格,酒店大堂里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穹頂與噴泉。

穿過阿曼風格的拱廊到達中央庭院,庭院的方形框架極為醒目,加強了山體輪廓的深邃感,花園露台一直延伸到峽谷之上,直面令人驚嘆的峽谷風光。

酒店的外觀體現了本土特色堅固結構的整體建築風格,主體結構風格源自製高點的指揮要塞的設計靈感。

海拔超過2000米的綠山(Jebel Akhdar),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到達山頂,山頂的景色被當地人稱為乾枯河床景觀。2013年阿曼政府決定在這裡修建一家五星級度假酒店,2016年10月完工。

馬哈指著不遠處的村莊,那裡是他的祖屋。

酒店有來自全球的280名員工,其中60多人是當地村民,馬哈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家位於酒店山坡下的古老村莊。由於缺水村子裡的人都搬走了,他的父母兄弟去了納斯卡塔打工。

在崎嶇的山路上,馬哈走得很輕鬆,這是他回家的路。

碰碰的心跳和厚重的呼吸,讓我們感受到,行走海拔2000米崎嶇山路上的不易,頭戴紅色頭巾,身穿白袍,腳踩涼拖的馬哈,在這條崎嶇的山路上每個月要走30次去看看老屋。

山坡下的村子,崎嶇的山路,要走很遠才能到達。

如今,在安納塔拉酒店健身中心工作的他,已經是一個女兒的父親。當問及為何不去瑪斯卡特工作時,他說自己的祖輩都在這個村子裡,即便是人都走光了,他仍然牽掛著這裡,這裡有他的童年,有他的精神寄託。

這個村裡幾乎沒有人了,攜家帶口都去馬斯卡塔打工去了。

在酒店對面大約1公里遠的地方,有幾棟房子組成的社區,為了方便工作和照顧家庭,他在這裡租了房子。

在酒店所有員工中,他可能是最了解當地文化的土著,酒店也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每每有團體客人來到時,酒店都會安排客人去附近的村子裡看看,當然馬哈必須是嚮導。

酒店的健身房每天都有賓客去鍛煉,面對世界各地的賓客,馬哈的笑容很真誠,也很羞澀。我覺得很有王子范兒,黝黑的面龐,憂鬱的眼神,精心修飾的鬍鬚,良好的英語,彷彿他就這裡的主人。

對於故土難離的馬哈來說,在酒店某個差事僅僅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想把賽格高原的文化傳承下去,再高級的酒店如果脫離了文化的襯托,可能就是一處睡覺的房間。

注重文化並融入文化也是安納塔拉酒店的設計所在,在我看來這座酒店和這座大山融入在一起,若按中國建築文化理解,可能體現了一個字「藏」。

沿著亂石小路下行,第一個村子只剩下一位老人居住,馬哈時常去看望他。從2007年開始,這裡的降雨逐年減少,沒有了水,自然也就失去了生機。這樣的情況在下面兩個村子也一樣。

途中,馬哈向我們介紹沿路的植物,因為缺水,很多都已經不見了。他摘下一顆像小西紅柿一樣的黃色果子說,當地人將它當藥用,止疼很管用,小時候經常採集。

路過一處山洞,馬哈指著洞口問我們知道幹什麼用的嗎?我們說收集雨水的通道口,馬哈搖搖頭,這裡是存放破舊了的古蘭經的山洞。正說著,遠處的擴音器傳來悠揚的誦經聲。

拾級而下,進入第二個村子,政府鋪設的水管從巷子里穿過,每家門口都有一處自來水,雖然能滿足生活,但不能滿足生計。在這裡,陡峭的山坡上,幾百年來,當地人開墾出大片的梯田,能種糧食就能留住人,但如今缺水梯田早已荒廢、塌陷。

在幾顆大樹圍繞的小山坳里,有一汪山泉,水裡還有魚。幾年前還很大,如今越來越小,馬哈說。沿著水汪向下,一條明渠通向第三個村子,走在渠幹上,馬哈指著一片立著磚頭的土地說,這裡是培育各種作物幼苗的,下面能存水,上面的磚頭就像瓶塞。

在這次山地徒步即將結束時,村子裡的一處拐角,為馬哈拍下了這張照片。面對大城市的誘惑,他也曾動搖過,但腳下的這片故土,這片記憶,這片文明,他更願意守候並傳播下去,他的同時稱他為山嶽達人。

清晨酒店的無邊泳池

安納塔拉梵語意為「無窮無盡」,象徵著自由、運動與和諧。不同於高樓大廈,區別於色彩斑斕,這座酒店就像趴在山崖上的蜥蜴,顏色、風格、外形融入整個山崖,就連游泳池也是無邊設計,抬頭見山,低頭見谷。這座酒店與群山和諧共處。

黛安娜瞭望點,因1986年11月威爾士王妃的黛安娜親臨而得名。山雨欲來一片烏雲遮蔽了山谷。

唯一的一處凸出,就是黛安娜王妃的觀景點,一處棧道直通懸崖峭壁除,遠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巒跌宕,近處五星級的酒店精雕細刻;遠處山谷中的氤氳,一陣山風拂過,閑雲野鶴般的的自在。

酒店共有115個房間,每一個房間都能欣賞到壯麗的大峽谷景觀。酒店總經理向我們介紹,這家酒店的主要客人來自阿聯酋,阿曼本地客人排名第二,歐洲客人拍第三,東南亞排第四。

在酒店另一側的懸崖邊,是一排二層高級別墅客房,可以獨享令人嘆為觀止的峭壁景觀,或是隱秘於熱帶花園中的專屬無邊泳池。

安納塔拉酒店共有六家餐廳和一個酒吧,來自36個國家的廚師,充分照顧到來自全球的每一位賓客。就在我們到來第二天的早餐,酒店提供了燒麥,喜出望外,而且味道很正宗。

在酒店主樓二層餐廳外的無邊水池。

作為一家五星級度假酒店,怎麼能缺少休閑體驗呢。

久負盛名的安納塔拉水療Anantara Spa,所提供的傳統土耳其蒸氣浴和以純天然成分放鬆理療,成為這裡的核心體驗之一。

懸崖邊上的酒店,怎能沒有攀岩呢,我的小夥伴在教練的帶領下,體驗高海拔的攀岩。

瑜伽則是另一種體驗,清早,在徐徐山風中,在黛安娜觀景台上,瑜伽教練帶領大家操練起來。

這就是山巔上的避世聖地,綠山安納塔拉度假酒店。

【小貼士】阿曼落地簽證

阿曼政府最近剛剛宣布67個國家公民可以在線申請阿曼簽證,其中包括中國公民,可以在線申請落地簽證,輕鬆起見,也可以委託當地地接社。前往阿曼可以選擇阿曼航空廣州直飛瑪斯喀特,也可以通過阿提哈德航空從北京、上海、成都出發,在阿布扎比轉機。

本文首發於網易航空微信公眾號(ID:wyair163) 作者:FEI

有態度航空,請出示登機牌


#之前寫了點東西,感覺放這裡還比較合適,16年夏本科畢業送給自己的畢業旅行,以色列 ,巴勒斯坦 ,約旦 ,巴林

#第一次親眼見到隔離牆,分不清我在牆裡還是牆外,而想用車牌號顏色來區分,卻發現白綠黃三種都有. 遂拿出了手機打開了地圖。

#巴勒斯坦『首都』拉馬拉有酒喝有演唱會看有夜場玩,基督徒眾多的伯利恆,我卻不能漏腳踝,而希伯倫則局勢非常緊張,24小時以軍空中監管。


沮喪—喀布爾的天空如今也還是沒有五彩風箏綻放,時隔三年,再拾起』追風箏的人』本純屬偶然,卻發現2013年第一次的閱讀其實全然沒有理解。

想起2015年在香港機場買了』 I am Malala』 一書,愛不釋手,書中描述的便是作者她自己。 這是世界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她為女性教育而戰。97年的她出身在巴基斯坦,自塔利班駐紮之後,一系列的原教旨主義行為開始實施,其中,有一條是女性不得單獨出門以及接受教育。Malala在一天的上學路上,被塔利班槍擊。 她的家鄉叫: 白沙瓦

追風箏的人,阿米爾在俄國佬轟炸喀布爾時,變跟隨父親躲在汽油罐車裡以及一起的幾十名難民到了白沙瓦,這時的白沙瓦沒有戰爭。呆了數月,阿米爾移民到了美國,等他再因為一些原因重返白沙瓦時,一切還是很和平,計程車司機得知他來自阿富汗時嘆息到那邊的慘烈。這次不是因為俄國佬了,而是塔利班。其實距離塔利班在白沙瓦執政也沒幾年了,白沙瓦這時卻全然不知。 其實,胡賽尼也是不知情的,因為這本書03年出版。只是01年,911事件後,美阿戰爭爆發,在中東是看不見和平希望的,雖然阿富汗不算真正的中東。

帶著難民身份前往美國,逃離喀布爾。都以為那只是暫時,以為終究會回到故鄉,那裡有老友,有茶室,有風箏,有一切事情發生之前所有的快樂。這句話,我在現實生活中也聽到過,在約旦,他對我說他們全家人在一切發生之前都離開了摩蘇爾,這是IS在伊拉克的首都,不過就在前幾天阿勒頗(IS敘利亞』首都』)被敘利亞政府軍奪回,摩蘇爾也不遠了。看似和平進程近了一步,其實不然,畢竟俄國空軍還是炸了阿勒頗那麼多學校和醫院,畢竟塔利班也是美國扶持起來的。以前我以為軍隊中帶有』政府』二字的便是正義的那一方,君主專制制度是比不過民主社會,離開阿富汗能去美國便是到了天堂。這些年,所見,所聞,所想與所看,原來世界不是這樣。才意識到早些年前的意識有多麼的天真爛漫。當我問及Hami是否家人朋友都從摩蘇爾搬出來時,得到肯定答案的時候,我是真的有一絲絲慶幸,其實我知道那是可能他們家族有背景吧,得到消息就搬來安曼了,他很善良,性格很開朗,也受過極好的教育,在安曼也處於上層階級吧,如今在溫哥華讀書,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也非常自信。我們呆在一起的那些天,給人一種超於常人的陽光和積極向上,只是他一次說到,自己還是伊拉克護照,有次住酒店想寄存行李被拒絕等等。他媽媽人也非常和藹,給我們做好吃的,讓他好好帶我們玩,囑咐他早點送我去機場,別讓我誤機了,還給我說什麼牌子的海藻泥是最好的。在此,以安拉之名,祝福他們,一切都好。

去年,敘利亞難民孩童慘死沙灘的照片紅片了整個地球。新聞開始大篇幅報道難民危機,人們也開始同情心泛濫,我也不例外,還記得在A區c樓414,好多晚上我翻牆看難民新聞與紀錄片,還時不時掉下眼淚。再然後,便是有些聲音說,能成為難民的都是有錢的,最慘的還是在當地出不來的,這話說的還挺真的,看看風箏人裡面,這一群到美國的難民,雖說到了美國不是靠救濟金就是靠底層勞動力生活,可在首都喀布爾都是大人物,有將軍,有教授,也有企業家,每周他們都聚集在阿富汗的跳蚤市場賣賣東西,敘敘舊,畢竟那時的阿富汗繁榮美麗。

一直沒有起筆的是,是在以色列,巴勒斯坦還有約旦的時光,一是沒找到合適的時機,二是由於自己文字能力過於薄弱也是怕沒有強大歷史宗教政治背景所支撐,寫差了。 所見即所感,主觀為主。

以色列三個小時的安檢,十個小時的飛行,降落在了特拉維夫。

起飛前,有在過道上祈禱的猶太,身體前後搖晃著,降落後,也確實全場鼓掌歡呼,對此我是有心理準備的。

有人問我以色列好玩嗎,我在北京國際機場接受以方單獨的安檢時,旅程就已經開始了。

有人問我一個人會寂寞嗎,說實話,在泰國尼泊爾柬埔寨可能有,在這裡我倒是希望在青旅沒人來搭訕,因為有太多東西我想獨自去感受。就在離開特拉維夫的前一晚,我認識了來這邊的第一個人,說起行程時,我說對,我會進約旦河西岸,我問起他,也是肯定的答覆,聊到具體哪些地方時,他說他會進入加沙地帶(至今海陸空全面封鎖,不進不入)我問到方式時,他說有哈馬斯的朋友會幫他想辦法,看著他衣服手腕的飾品似激進分子,我小心翼翼地問道他是否是屬於哈馬斯,is,之類的,得到絕對否定的答案後,他解釋到他在德國從事的是難民工作。後來我們還是在約旦河西岸見上了一面,再後來,我退出他在what』up建立巴勒斯坦自由之組。如今他是否如願進入加沙,再是否平安,我沒有過問了。

剛到以色列,一切都是新奇的。比如,一堆堆持槍的女兵和我做的是同一班列車,開往海法方向,我真恨不得自己是個記者證可以無所畏懼的問她們所有敏感問題,我還是忍住了,不過還記得的就是她無奈的說道必須服役,不過工資拿也是件好事,可以供她旅遊很多地方。後面在約旦河西岸遇見的以色列國籍的巴勒斯坦人說他們不需要服兵役,也有在耶路撒冷我住宿地方工作的猶太人告訴我他服役時進入了加沙地帶,他朋友告訴我他服役過我去過所有巴勒斯坦的定居點的checkpoint。此時,我們正在耶路撒冷新城的某個露台,聽著音樂喝著酒聊著這些,事。

而去巴勒斯坦之前,我在耶路撒冷老城小住兩晚,那是一家非常有意思的青旅,地道的老式洞穴客棧,樓頂有很多通鋪,也算床位,要比室內便宜些。約莫九十點,便是最熱鬧之時,我們齊聚樓頂,七七八八盤腿而坐,喝著酒,話題便是宗教,政治,恐怖襲擊,難民問題。大家爭先恐後說出自己的立場,儼然在為自己拉選票。我偶爾插上兩句話,那天,原來我是全場唯一一個無信仰人士,其實我不信教這事被驚訝了一個月,從特拉維夫到巴林。 原來離開中國,不信教是一件最不可思議的事情,至少耶路撒冷一定是。

後面的日子,有我在伯利恆巴基斯坦難民營被以色列國防軍在高牆的那一邊用槍對準的定格點,有在以色列中部某個高速路旁邊公交停靠點中轉開往北邊的末班車,有在希伯倫進入定居點,進入一個自由戰士的家裡,向我展示著巴勒斯坦的慘況,我們吸著西夏, 也有在約旦被抓進了警局,在沙漠里朝著麥加方向做人生第一次完整的禮拜,在群山山洞做了一次真正的吉普賽人,還有穿越了原始峽谷。今夜的停筆,不知道何時才會再拾起。

以安拉之名,祝一切安好。

今天,平安夜,剛從墨爾本聯邦廣場的維洲遊客中心出來,正在州立圖書館前面的草坪上。不得不感嘆澳洲的旅遊服務業的發達。就連一家咖啡廳,都會有個網站,能供你查詢你所需要的信息,或許這些反而不能帶給人們驚喜了,想起那次我們在佩特拉的某山洞裡,Yang 和 Elco也是對此野外生活驚奇不已,或許那是因為,全球也沒幾個人像我們那樣罷了,特別在那特殊時期。

在耶路撒冷的最後一夜,也是無意間和青旅四個朋友去夜遊大衛城,最初是拒絕的,一是覺得之前白天已經去過,二是晚上就是商業行為的燈光秀是提不起我已經』心滿意足』的興趣。後來,我就一直對我朋友說太感謝堅持要我一起來,實在是震撼,文字功底薄弱不敢描述,最後歌唱Jerusalem , pray for Jerusalem,peace 那些云云時,淚水是飽含了,為它無限的偉大,為我將要的離去.

世界上有個』海』,叫死海,死海之前真的也是海。先決定行程去以色列,然後才知道原來我們熟悉了近20年的它在地圖上的這一角。死海倒真是個度假勝地,以及它的獨一無二,還是一定要去的。對,紅海和地中海也還是不錯,只是,海就只是那同一片汪洋而已。

在以色列最北部城市埃拉特,准便過境約旦。以為,我的旅程已將結束,去約旦休息幾天,就去泰國。

如果我在約旦只是那個匆匆的過客,我也依然滿足這次侶行。在埃拉特之前,幾乎所有行程都是自己完成,雖路途里也有遇見許多同行之人,但畢竟都是匆匆過客,為人生添一份彩罷了。只是,在埃拉特—以色列最北部城市,我遇見了yang 和 elco,不說已成為一生的摯友,那絕對也不是那些匆匆過客。

進入約旦篇:

有片沙漠叫Radi Rum,我們一行三人沒帶水和食物,就在酷熱的夏日坐一輛吉普車狂奔進漠。在camp下車後迎接我們的便是幾乎一天的沒水沒食物沒人,直到太陽下山,傍晚將盡,在radi rum的美好才慢慢開始。認識了三位新朋友來自麥地那,這3位穆斯林帶著我一起朝麥加方向做了我人生第一次的朝拜。這群生活在沙漠里的吉普塞人早早給我們準備好了他們自己的傳統食物。晚間,我們6個人又驅車到離camp遠些的地方,載歌載舞,後面又引來一車的吉普賽人加入我們的月光和車燈的party,累了,我們睡在沙漠間,仰望星空,看皓月繁星。

懵懵懂懂跟著到了佩特拉,elco問我能不能住山洞,我還天真以為最多就比我在耶路撒冷的原始一些,就一口答應,其實我想elco也是這樣考慮的。山洞就佇立在峽谷的懸崖旁,每次單程一次也需要近兩個小時,晚上,山洞的主人,生火殺雞,悶了一鍋摩洛哥美食,我們就坐在懸崖邊的平台上,烤著火,吃著飯。飯後,聽說繼續往上爬個十來分鐘,便有個水池,我們便可以下水洗個澡,聽起十分誘人。跟著吉普賽人登陸過去,原來所謂的水池,需要用他們用石頭搭的階梯再下去個5,6米,池裡都是動物的屍體,這個時候,也就他們下去了,我是拒絕的。後來,山洞主人讓我用乾淨的水沖沖,我便就在山洞外面沖了沖,也換好了衣服,我們中間就只有個帳篷,人可能就是這樣,生活給你什麼,你就會接受什麼,準備睡覺的時候,聽見遠方有些異樣的聲音,氣氛就在此時緊張起來,主人說出事了,不要出聲,馬上跑,我們鞋子都來不及穿,就開始徒手攀崖,當時我們翻了多久我已然忘記,只是後面找了個很隱蔽的山洞躲起來了,我不知道,遠方的是什麼,我在想可能我玩完了今晚,就希望,』它們』 是人類。 又過了一段時間,聲音越來越近,我內心還是有點害怕,但當時可能已經完全嚇驚住倒,情緒反應其實還是很小的,可能也因為elco和yang也在吧。 最後,我們出了山洞,發現10幾個警察拿著手電筒對著我們, 跟著詢問就是名字,國籍,護照號,上警車,進警局。車上我思考良久,最壞的就是對我們進行起訴至少拘留一晚,或者輕些的就是遣返回國,進了警局該怎麼回答,云云….然而在約旦,永遠都會出乎意料,我們雖違法,但由於是外籍人士,受到了極其優質的待遇,在我接受筆錄的時候,我壓力大想吃東西,elco和yang就把剩下的乾糧都給了我,但畢竟是警局,我就向警察詢問我能否吃點東西,那邊回答,我叫廚房給你做點吧。以及晚上的住宿也是約旦警局安排,第二天警車接送去景區,中間又去了次警局,局長來當面給我們道歉以及給我們保證如果我們在旅途過程中有任何因為昨晚事情受到騷擾,可以馬上與他聯繫。 此時這事已經傳的沸沸揚揚,而這個山洞主人將面臨巨額罰款以及三年的監禁。

離開佩特拉,前往首都安曼。

安曼,因為一個叫Hamzah的穆斯林, 愛上了這裡。

此時,我想起我和Hamzah,Yang 和Eclo互相牽著手,從懸崖上向下跳入水中,晚上在Hamzah家為做荷蘭菜還是中國菜爭吵,再一起看看電影...

這次就寫到這兒了吧,今天的墨爾本37度, 哦,對,8月的巴林,50度。

2017. 2. 9

墨爾本


2017年春節剛去以色列才玩回來不多說先上圖

以色列算是中東很有代表的國家,去過的這麼多國家(雖然也沒超過十個),是印象最深刻文化多元化的地方。去之前各種想像,到了後還是會超出想像。歡迎大家私我了解細節。


三年五入中東去了八國,差不多一個人走了世界40國,還是更喜歡中東……,下一站黎巴嫩,希望能找到機會去一次大馬士革。
我不是穆斯林不是穆斯林不是穆斯林。

很忙,沒時間碼文字,下面是部分中東國家的圖片集,有文字有圖片,看官輕點拍

http://chuye.cloud7.com.cn/10554101 以色列

http://chuye.cloud7.com.cn/10043781 耶路撒冷

http://chuye.cloud7.com.cn/12523834 土耳其

http://chuye.cloud7.com.cn/10055205 巴勒斯坦

http://chuye.cloud7.com.cn/14635694 摩洛哥

http://chuye.cloud7.com.cn/20712451 伊朗

http://chuye.cloud7.com.cn/10070847 伊斯坦堡


15年夏天去伊朗玩了兩個禮拜,一段很贊的經歷。
當地人十分熱情好客,對中國人特別友好,在路上經常會遇到路人友好地搭話,當你告訴他們你來自中國後,經常會被邀請合影。特別是在周末他們有舉家外出野餐的習俗,這時他們會邀請你一起加入。
可能是近年來被西方封鎖的原因,反而是年長的老者英語更好更便於交流,年輕人特別是小城市的會說英語的不多。但我覺得需語言不是很大的障礙,到伊朗的第一天在德黑蘭皇宮遊玩時就遇到三個上海退休阿姨,她們已經在伊朗玩了半個月,而且都是自己去菜場買菜回家做…
伊斯蘭國家宗教氛圍並沒想像中的死板不開化,在德黑蘭等大城市,一些現代藝術展覽很引人注目,女性藝術家也很出挑;在德黑蘭街頭也見到有基督教的教堂;同樣在清真寺你能感受到民眾的虔誠,發自內心的信仰的力量;在設拉子的光明王墓(伊朗最有名的清真寺之一)里,阿訇會用英語和我們交流各自的信仰,也尊重不同信仰對這個世界的詮釋,當我們聊到《一次別離》時也會開心的叫來同事一起探討…
唯一要注意的是,女性遊客一定要帶頭巾,公共交通出行的話盡量去女性專用車廂,同行女伴有多次被咸豬手的經歷。另外飲食比較單一,吃了半個月的烤肉也是夠了。


在沙特工作過差不多3年,由於工作比較特殊,具體就不談了,手機里存了點,盡量發些照片,大家看吧!也算是很有意思的經歷!

中東特色服飾,給兒子買了一套,呵呵,拿棒棒糖哄著穿上照了幾張,第二年就穿不了了,兒子腦袋太大

當地貨幣-沙特里亞爾

當地小鎮

上班途中

國王大廈

Riyadh

空姐(埃及的)

Riyadh

the king of building

山上有壁畫

它偷著親了我一口(天地良心,我只是嘟起了嘴而已)估計是母的

美食啊,我是個吃貨;不過以前不喜歡吃豬蹄的我,在夜裡特別想念那股豬腳丫子的味道;第二年人肉背過去二十多個,嘿嘿……(不要問我怎額做到的,如果問就是虛構,我不會告訴你是專機啊)
說實在異國他鄉,想家有兩層含義:親人和美食,中國的美食確實數一數二,不信你看看下面
這是日常百姓生活,土豪怎麼過不知道,但是國家級領導人宴請也經常參加,跟對方所謂貴族不是天天,但也經常見幾面
剛到頭兩周手機拍的,真實!吃了倆個月實在受不了,跑上去手把手教那幫埃及或者印尼廚師做中國菜

想起黃瓜片西紅柿片,他們都是一片一片的上,烤雞卻是一隻一隻的上,再愛KFC的我也受不了……還有阿拉伯大餅,1個裡亞爾1公斤,不過國家補貼過了,保證最貧窮的人也不會餓死,這個必須贊!

這是K.S.A高標準的宴請,幾乎代表了中東全部特色
烤全羊肯定放在第一個

這個主刀的廚師是埃及人,很不錯的人,但是據說不幸車禍死掉了

開胃菜

好像是魚,難吃

燒烤,大愛:我們曾經自己焊制了燒烤爐和架子,哈哈

這個是把西葫蘆或者辣椒掏空,把米飯和肉粒等塞進去,忘了叫什麼名字,但是我是特別喜歡味道

還有特色,不知道應不應該放到這兒,放美食還是放寵物里?
因為實在無聊和好奇,有人抓了兩隻,把繩子拴脖子上當狗 溜著玩

為什額會疑惑是因為:

當地朋友上班時燉的,特意送過來分享
味道很勁道,就是心裡有點承受不了,其實他們就跟我們打兔子一樣打了一皮卡還有房間外面的小可愛

還有肥尾蠍-中東劇毒,無聊的哥們居然抓來養著玩,嚇壞了中東雷鋒

最後上個圖吧(題主本人),哈哈,每天中午兩點出去跑步一個小時,然後打羽毛球或者游泳(我其實是泡澡,不會游)到五點,因為沙特人民實行半天工作制啊,每周五個半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美國對伊拉克的民主化改造?為什麼伊拉克民主化後反而更加混亂?
為何中東地區常年戰爭不斷?
當年沙特為什麼願意花35億美元買東風3?
為什麼葉門這個國家既窮又戰亂?
高達00中的中東國家是否有真實映射?

TAG:旅行 | 環球旅行 | 中東 | 旅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