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印度擁有完美的人口結構」所以將會贏得中印發展競爭的觀點?

中印龍象之爭的前景 作者:梁建章先生。
為避免有朋友只看摘抄答題,刪除摘錄,希望大家都能發現更大的世界。


@知北游你的答案看過了。太啰嗦了。


這個問題只要印度回答兩個問題。
1、文盲率的降低
現代社會不是刀耕火種,每一項工作都需要複雜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單純的人口和勞動力是不能劃等號的。1945年日本能迅速拉開中國,內在原因就是人口質量。一個已經普及了基礎教育,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reset之後拉開你一個鋼釘都造不好的農業國是分分鐘的事情。這個我在一個回答里討論過,被精神日本人舉報摺疊了。
現在印度人口男性文盲率為20%,女性為33%。甚至有人認為真實文盲率會高達50%。而中國早已經低於10%。沒有知識技能的人口不是經濟增長的動力而是累贅。歐洲穆斯林移民如果都不去接受教育每天只念古蘭經,遲早會拖垮歐洲。

2、種姓制度的打破
為什麼我這麼強調這個東西。工業時代最需要的自由的勞動力。很多人單純以為南北戰爭核心是為黑人爭自由。其實經濟基礎是對勞動力的爭奪。南方種植園也是自由經濟,童叟無欺。奴隸主有房又有田,生活樂無邊。跟很多人口裡的GDP曾世界第一的大清國一樣,產權明晰。北方的工業需要大量工人,這個缺口怎麼打破?解放農奴。但是南方奴隸主為啥要破壞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穩態。談不攏幹起來了。土共有個高層幹部內部講過,地主階級其實也都不是壞人,很多還積德行善造福鄉里。但是我們的任務就是工業化,就是要把農民從土地里解放出來,所以要消滅地主。這一點上,我們跟資本家沒有本質差別。
印度的種性制度不打破,自由的勞動力無法充分釋放。有個答案講過印度經歷,僱傭了一個清潔工覺得很聰明善學,就交給他一些其他工作,完成的也很好。結果後來辭職不幹了,因為他是低種姓,做高大上的工作不容於鄉里。

—————————————————最後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梁先生的文章強調的是人口結構,老中青比例。中國的結構紡錘形令人憂慮,核心是養老問題難以為繼。相較而言印度的確有優勢。但是,我認為很多人對此過於誇大了。對醫生這個職業來說,年紀越大,他的知識經驗越寶貴,創造價值更大。其實工業社會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對一個農業社會一個壯勞力通過體力可以彌補這一差距,而且勞動力對體力門檻很高,60歲退出勞作是必然。而工業社會,律師、會計師、設計師、科學家只要願意,在80甚至更高齡仍有更高的產出。

關於GDP增速。我也想說一個我的觀點。GDP=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新增人口自帶GDP加成。需要為他們提供食物、住房、教育醫療服務。人口增長迅猛,GDP高是正常的。印度即使保證新增人口的最基本需求,GDP增量就很可觀。而中國現在需要的是產業升級的高附加值以及消費升級的增量。未來圍繞相關行業動腦筋,有爆發性增長的機會。比如養老。現在很多高檔養老院床位賣的比五星酒店價格都高。這才是開始。
梁先生作為一個商人,他的文章一定有或多或少的引導性。多看人家的數據,還有邏輯的合理性,收穫也很大。
當年歐洲商人看到中國有四億人,高興的笑死了。運來一船睡帽等發財,結果血本無歸。因為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啥也不需要。後來愛好和平的英法等國商人發現了神奇植物鴉片,然後為了販毒還打了兩仗。今天還有某些中國人對人家感恩戴德,謝謝人家教我們做人,教我們學會「自由貿易」。梁老師現在看到十幾億印度人,跟當年的英國商人一樣,笑抽了。至於雷布思已經忍不住跑去了,秀英文,對有關領土完整的地圖錯誤視而不見。能賺錢是真的,好好誇夸人家唄。印度人民,友好的中國人民來了!絕對不賣你害人的鴉片,我們會給你們提供最炫的產品和最爽的服務,喂,你丫倒是開門啊!!


首先亮明觀點:我反對題設的觀點。更年輕的結構,並不一定能夠帶來更好的發展。

我贊同 @知北游 兄的觀點,人口未必都能夠轉化成高素質的勞動者。只有人口轉化成高素質的勞動者,才能夠帶來發展,如果都是文盲,或者低素質的民眾,只會在糧食上帶來很大的負擔,並不能轉化成為「人口福利」。

個人認為,即使是體力勞動,受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經過學校教育的人,尤其是農民,大多自由散漫,沒有團隊意識和紀律意識,這是小學一年級培養的內容,而沒有上學的人,是不具備的。你很難把一堆想上廁所,掏出屌就隨地大小便的粗魯漢子變成合格的工人;讓只上過掃盲班的農民看懂複雜的圖紙,顯然也是天方夜譚。這也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無法把人口優勢變成「人口福利」的重要原因。

而印度的受教育程度,顯然不容樂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9日發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2013-2014》顯示,【印度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年人文盲人口達2.87億,佔全球文盲人口的37%。】發展中國家四分之一的人口無法閱讀完整的句子。報告還特別指出,【中國的表現突出,過去20年,成年人文盲減少了1.3億(即下降了70%)】。

報告說,雖然印度的識字人口從1991年的48%上升到2006年的63%,但由於人口增長,印度的文盲人口數量沒有減少。

63%的識字率,也就是說37%的人不識字,而且據說印度統計識字率的標準還是【認識並會寫自己的名字】!

下面夾帶一點個人觀點。

個人認為,在未來,國家間的競爭會漸漸消弭。原因何在?因為21世紀是一個移民潮的世紀。

聯合國9月11日公布了世界移民報告,2013年全世界共有2.32億移民,佔全球總人口的3.2%,其中歐洲和亞洲移民最多,而美國則是接納移民最多的國家。

一年之內,全球有2億多人,佔全球人口的3%的人通過移民改換國籍。在二十年前,這是完全不敢想像的一件事情。改換國籍正在逐漸變得容易,而融入一個新國家,特別是一個移民國家,則變得更加簡單。這也讓發展中國家越來越難以追上發達國家,而發達國家即使面對老齡化問題,也可以通過吸引發展中國家的精英加入,從而「青春永葆」。站在個人的立場上,好比以前計劃經濟的時代,你是河南人,你就必須得呆在河南分配工作,但是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了,你是河南人,但你發現上海更好。相比於把河南建設得像上海一樣好,顯然直接跑到上海去更加容易。以此類推,你是一個墨西哥人,你發現美國更好,相比於把墨西哥建設得像美國一樣好,顯然是直接跑到美國去更加容易。於是墨西哥的人才(包括部分非人才,O(∩_∩)O~)全部都跑到美國,而這些人口,也正是美國需要的,因為美國正在變老。

故而,私人以為,印度如果不能發展起自己的一套體系來的話,印度非常好的人口結構,說到底也不過是給別人做嫁衣而已。


養豬場的豬也有完美的人口結構,他們能贏得了養豬場工作人員嗎?


印度自然條件和人口結構,確實是比中國有優勢的。由於中國地形複雜,山地過多,印度則一片平原,因而印度的可耕地面積其實是比中國多的;印度氣候也比中國好,中國北方一年一熟,南方一年兩熟,在印度,多數地方卻是一年三熟的水平。而且確實,中國和印度剛獨立的時候,英國遺留的工業基礎比中國好、受教育人口也比中國多,當時的印度,可以說底子是比中國好的。

不過我一直都覺得中國和印度的差距,是能彌補的,而印度和中國的差距,卻是彌補不了的,或者說要付出不可接受的代價才有希望彌補。

中國近代以來的變革,按TG的說法,貌似是從太平天國開始,不過我覺得,還是從辛亥革命開始吧(當然之前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什麼的也還算重要,但是意義不如後者重大多矣)。


制度革命——中國自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從此民主共和就深入人心,後來無論是袁世凱的復辟還是張勳的復辟,都是跳樑小丑,以鬧劇收場,辛亥革命,中國就在名義上終結了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這個成就,其實是很大的,因為共和制算是當時最先進的事物了,我們民族還是蠻潮的,一直走在時代的前面,君主立憲、共和,資本主義、共產主義,計劃經濟、市場經濟,什麼流行我們就玩什麼,說明我們民族還是一直在前進的。而印度的莫卧兒王朝是英國人推翻的,後來印度民族大革命,還要把原來的莫卧兒王朝的皇帝搬出來,結果搞得也有一部分印度人不支持這次起義。如旁遮普的錫克教徒就由於歷史上所受的宗教迫害,對伊斯蘭的莫卧兒帝國恨之入骨,如今他們與英國人站在同一條戰線。同樣與英國人站在一起的有尼泊爾的廓爾喀兵團。在北部Oudh地區,遜尼派也不希望莫卧兒帝國復位。雖然拿印度1857年的事和中國1911年的事比有點不公平,但是綜合後面的事來看,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說明我們追求的東西,一直以來都比印度先進,如果印度的追求是合格就好,那我們就是始終都沖著第一名去的。


民族革命——抗日戰爭中國算是戰勝國,無論怎麼說,我們的外敵,是我們親手趕跑的,而且就在我們建國僅僅一年後,我們就幾乎相當於單挑和十七國聯軍打了個平手,而印度的獨立,靠什麼非暴力不合作,這個事情看起來好,其實是後患無窮的,我在這個答案里重點寫過近代中國有沒有一位世界範圍普遍認可的聖人? - 知北游的回答。


政治革命——中國後來經歷的事情,是印度有都沒有,從未發生的——解放戰爭,於中國來說不能僅僅算是一場內戰而已,共產黨說的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徹底真正的統一了中國,中國終於結束了令中國人不能忍受的鬆散和分裂狀態,再一次把全國擰成了一股繩,順便也把鴉片戰爭以來的所有外國勢力從中國大陸清除了出去。


社會革命——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的社會革命完成,中國從實質上不再是一個封建國家了,我們的國家由此和之前兩千年來有了本質上的不同。


文化革命——文革,這個事情爭議很大,批判的人很多,我本人也討厭這件事,下面的話不是洗地,只是從一方面來說,在政治革命、社會革命之後,我們也算是在文化精神上做了一番清洗,雖然不知道是好是壞,但是從TG的追求來說,這些事肯定是都要做完的。


改革開放算是經濟革命吧,我們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不再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各種輸出革命,而是正常的融入了國際社會,成為了經濟大國,徹底從所有方面碾壓了印度。個人認為,這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因為上百年來的積澱自我革新,我們才能到今天這個地步。

中國和印度不是一種類型的國家,我認為印度根本沒法和中國比。印度在政府執行力、種姓、宗教、各個邦和中央的權力關係、婦女地位、人民受教育、基礎建設、工業發展上,沒一樣真正做好的,而要徹底把這些事做完,中國是前後上百年,無數精英孜孜以求,無數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如果全都算上的話,從林則徐到洪秀全(這個我覺得有點爭議)到李鴻章張之洞到康有為梁啟超到孫中山蔣介石到毛澤東到鄧小平,才有了現在的中國,印度不可能付出這麼大代價,也不可能如中國人有這麼大的決心。


最後——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各位談印度人口結構時都集中在年齡結構和智力結構,都忽視了一件關乎生死的事。

公知天天忽悠印度後來居上,五毛天天琢磨中印必有一戰,都是在說夢話。
中國根本不需要跟哪個國家開戰,修好內政圍觀大戲就是了。

從1947年建國至今不到70年,主體的印度教族群人口翻了僅2.6倍(比中國還低,中國大概3倍的樣子),綠教竟然是駭人聽聞的11.5倍。
工業化和城市化會使印度教錫克教族群生育率進一步迅速走低,而綠綠基本是與科學和教育絕緣因而永遠無法工業化的族群,預計仍然會保持超級生育率。

有生之年,印度假如不發生內戰我把鍵盤吃下去。

幾十年里人口翻10倍在全球綠教社會非常普遍,這就是戰爭根本停不下來的根本原因,馬爾薩斯他老人家早看穿一切。

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以內戰的方式在全球上演,印度會是主戰場之一。

幾個月前,有人貼了個印度陸軍部署圖。我琢磨了一下,除了少量在中印邊界和拱衛京師,其他幾乎全部在防綠。
印度已經為此付出了巨大成本並且維穩成本會越來越高。

不僅出生率駭人聽聞,犯罪率更是人神共妒。
印度強姦大國,仔細分析很有意思。
我昨天看到一個統計,瑞典人口4.4%的穆斯林人口,貢獻了77.6%的強姦案。

下圖那個英國的敘利亞難民重罪率超過5成令人震驚,這意味著只要體能上有犯罪能力的男性基本全部犯罪而且是重罪。
印度穆斯林恐怕已經超過18%了。這畫面太美。。。。

全球穆斯林分布圖,印度不僅是穆斯林人口大國的鄰居,自身綠化也非常深非常廣。
我認為印度人作夢逐鹿天下,是想多了,他的核彈很可能只會用於維穩。


諸位,其實作者是想把計劃生育政策拉來批鬥一番而已…
你以為作者自己真相信印度憑藉人口結構有可能超中國?…


印度擁有完美的人口結構 僅僅是崛起的一個原因,但是不可能僅僅因為 印度擁有完美的人口結構 就可以崛起


總體來說,印度想要趕上中國,近30年無望。21世紀50年代以後可能有希望。

印度發展後勁極大,這是肯定的,以8%增長率追到中國1/2需要20年以上。

請看對比數據:

1)中印經濟增長曲線及總量對比:

經濟總量,以2013年聯合國公布的數據為基準,中國91812億美元,印度18377億美元。印度只有中國的20%.

2)如果中國以年均5%,印度以年均 8% 增速,印度趕超中國需多少年?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拿印度每年增長8%,一直算,算到2030年,印度還只相當於中國1/3,毫無威脅:

從2031年開始,我們把中國增長率降一降,降到3%,印度還是保持8%高歌猛進:

2054年,奇蹟出現了,印度經濟總量趕超中國!這中間,阿三哥還需努力40年。

年均8%,一刻不停,40年!

3)中印產業結構對比,印度工業欠賬太多,追趕中國,首要問題是採礦、發電、搞污染:

90年代後,中國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長速度,發力跑了20年,將印度遠遠甩在後面。印度開局沒跑好,要奮起直追,少說也要二十年:

煤炭產量:2010年,中國32.4億噸,印度5.21億噸(2009)。

原油產量:2010年,中國2.03億噸,印度3888萬噸。

發電量:2010年,中國42065.4億度,印度9222.49億度。

汽車產量:2010年,中國1826.47萬輛,印度353.68萬輛。

4)印度後勁有沒有?後勁大大的有。要發揮潛力,其它不說,還是先採礦發電順便把空氣污染了再來談後勁。印度370萬煤礦工人大罷工 抗議私有化釀失業

最後說說傳說中的印度軟體業。印度軟體業從業人口300多萬;而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現在從業人口400多萬,軟體研發人員近200萬。

未來十年,中國程序員和印度程序員之間的競爭,你認為誰會勝出?


我在那些穩步提升的指標里看到了一個:嬰兒死亡率

黑的漂亮


我知道三哥很厲害,從娘胎里出來就天生神力,處處開掛,還有恆河聖水的浸潤,但這一切都沒用。
印度不廢除種姓制度,再過一萬年,還是這樣的印度,沒有任何發展起來的希望。
大家都認為中國人去美國已經夠努力了,其實印度人去美國比中國人更努力,中國人在美國待的不開心了還可以回國發展,印度人自踏上美國的那一天起就沒想過再回去。
種姓制度,看起來損害的只是底層人民的利益,其實損害的是整個社會的利益,包括那些高種姓的人群。
因為社會生產力受到了極大的制約,那些印度上層精英本可以賺一萬美元,但由於生產力低下,只能賺一千美元,而他們卻傻傻地認為,自己已經獲得了最大的利益,並且不願做出改變。
不過,目前印度的社會結構還是比較穩定的,那些社會底層人民也安於低種姓的命運,不會起來做抗掙,如果沒有外力干涉,這種狀態還會一直延續下去。


我聽過一個以血型論決定經濟的說法,中國擁有最均衡的血型比例,ABOAB血型佔比為3:3:3:1,每一個血型佔比不均衡都不好,而印度血型佔比為1:6:2:1,就是說B型血太多,不利於發展。


樓上們已經說得很好了,我補充一點

印度的人種情況與中國不同,中國基本上是一個單一的黃種人國家,部分少數民族為黃白混血種,因此中國的各個社會群體其種族特徵、體質、智商潛力沒有根本性的差別,平均來說中國的智商排世界前五,中國的潛在體質是黃種人國家中最好的,因此中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人的潛力

而印度不同,印度不同社會等級之間人種不同,占社會多數的首陀羅和吠舍幾乎是赤道人種,白種人僅佔少數。正因此印度的平均智商比中國低20,大部分國民營養不良、又瘦又矮。也就意味著印度12億人只能發揮出最多4億人的潛力。更糟糕的是由於窮人生孩、富人發財的定律,低種姓的繁殖率註定遠遠超過高種姓,高種姓在總人口中的佔比只會越來越低。

因為我們生活在黃種人世界,通常會忽視種族對國家成功的影響,縱觀整個世界所有的普通經濟體,所有的發達經濟體要麼是白種人,要麼是黃種人,也有例外,什麼例外呢,一些西方國家的海島殖民地,依賴西方的財政援助和旅遊業,其居民為黑白混血人。還從來沒有深色皮膚國家成功的先例,這不是偶然,種族之間的優劣具體到個人是沒有意義的,上升到族群卻是非常有意義的


說一個別的方面,印度在工業化僅僅達到現在這個程度的時候,環境污染破壞已經相當嚴重。那麼為了追上中國,按照高贊答案的推算,保持8%增長四十年。不知道印度那個時候的自然環境還能不能適應人類生存,哪怕是開了掛的印度人。


作為一個頑固的TG分子,每次看到這麼多樂觀的回答,高興的同時提醒一下各位,要保持一定的危機感。中國從建國時期的一窮二白到現在不過66年,從改革開放算的話還不到40年,別的國家就不會複製這種奇蹟嗎?即使現在沒可能,幾十年後是不是有可能突然崛起?何況我們現在剛有點闊,還沒到居高臨下笑看別人的地步。對日本,對俄羅斯,對東南亞諸國,對印度,對非洲,都要保持足夠的清醒和警醒。


因為工作關係,對印度有些了解。
關於種姓制度這個問題,其實在印度大城市已經不太明顯了。很多低種姓的人在經濟地位和工作職務上受到的影響已經很小了。甚至印度政府對低種姓貧困人群出台有關優惠和促進就業政策後,引起很多高種姓窮人的抗議,部分為了獲得政策優惠還和低種姓女子結婚以降低種姓取得優惠。
但是在農村地區和部分宗教文化領域中種姓界限還是非常牢固,部分宗教是不允許低種姓的人進入他們的寺廟的(不是分開進入不同寺廟禮拜,是壓根不允許進廟)。
印度農村比較凋敝,醫療教育資源極度匱乏,很多年輕人進入大城市謀生但缺乏一技之長只能從事體力工作,可能由於教育和習慣問題,工作效率很低。
城市裡的教育和醫療資源相對集中,但要進入好的學校或享受好的醫療,費用是非常高昂的。
工廠工作的人員分為員工和勞工,勞工就是出苦力,員工能享受比較正規的待遇。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人很遵守制度甚至死板,不會像國內工作中自我發揮或鑽空子,就是效率比較差。
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印度人專業水平還是很高的,雖然比例很低,但人口基數大也有不少,所以印度的一些行業也是很有競爭力的。
另外,印度政府對經濟金融的管制比較多,外國直接投資手續比較麻煩。貸款利率也很高,近幾年貨幣貶值的比較厲害。
還有就是腐敗問題,不光政府工作人員,私營部門也一樣。有次我們被朋友介紹去他親戚家開的店選購一些寶石,結果第二天我們租的車的司機就去到店裡要提成,號稱是他們介紹去的客人。
總體覺得印度很有潛力,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總覺得所有人的答案沒有抓住最核心的核心——人口增長率和機器人發展速度。

或者說明白一點,人口增長率的增長率。

什麼時候印度的人口增長率保持穩定的世代更替水平,什麼時候印度就有希望追趕中國。

1一般認為每個夫妻生育2.1個孩子就能保持穩定的,合理的人口結構。

2有穩定的2.1個孩子,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水平——包括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3受教育水平促進經濟,經濟促進交流,交流促進社會語言和文化融合,進而才可能經濟崛起。

4教育 ,經濟,人口互為因果。必須打破其中一個慣性才能促成其餘。

5種姓制度和中國原有的宗族社會本質上並沒有太多差別,都是在既有經濟發展水平下維持社會穩定的必然結果。

6種姓制度的打破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並對經濟發展起阻礙作用,但經濟是因,種姓制度是果,不能倒果為因。

7不要過於迷信所謂種姓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的文哥不能從根本上打破宗族社會是因為經濟,印度同樣如此。

8不要過於樂觀,認為印度人懶,人性不過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表象,是果,而不是因,此處不討論黑人和非人(綠綠)。

9數據?我不想查,我考慮問題只根據自己的胡思亂想,拒絕撕逼。數據上面很多人列出來了。我只思考最根本的根本。

10中國的發展路徑只能說是最快速的現代化途徑。作為成功經驗,印度並不能複製,但中國以民族革命,到社會革命(土改),到文化x命,經濟革命,這種路徑卻未必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中國的成功路徑是最快速達到目標的必經之路。印度如果以經濟改革促成文化,社會,民族改革卻也是可以成功的,只不過是慢一點而已。

中國的路徑並非唯一可能成功之路。

11能夠阻止印度永遠追趕不上的唯一原因應該是機器人快速崛起,以科技代替人,並從根本上解除經濟發展對勞動力價格的依賴。

12對底層勞動力價格無依賴,加上大量高質量人口保證技術創新,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理論上,印度人口永遠失去經濟比較優勢,而成為經濟負擔。

13綠綠的的確確是印度崛起的巨大障礙,但也許宗教戰爭會促成印度的現代化。當然,更有可能的是讓印度永遠失去發達可能。


過去幾十年一直擁有完美人口結構的國家有:


越南
菲律賓(天主聖母教禁止墮胎)
奈及利亞(人口爆炸標崗國,2050年可以升到5億)


這個人口結構對於這些國家的發展有什麼幫助了?奈及利亞人口年增長率2%的樣子,經濟總量增長率卻不比它高多少,人均GDP保持在100到600美元之間。

其實我不覺得種姓問題很大,首先印度的法律上是禁止的。其次低種姓人均吃苦耐勞的本性對於勞動力密集的血汗工廠和高污染工業是不可多得的資源。再這就憑人口數量只要稍微發展一下總量都會很高。再者高種姓人口總量不低,也有幾個億。
不過就算這樣印度都一直都維持在比撒哈拉以南非洲更差的經濟發展水平,那才是真正的悲哀。背後錯綜複雜的原因才是致命傷。


如前所述,無論從哪個方面,印度的先天條件都遠不如中國,中國全面領先於印度本來是不言而喻的,但為何印度象最終反而可能壓倒中國呢?歸根結底,這是因為印度擁有完美的人口結構和未來的世界第一的人口規模,這將是印度相對於中國的最大的基礎性優勢。

第一,印度的先天條件,不管是三十年前,還是建國那段時間,都是哪哪都比中國強,雖然不是他們自己的功勞,跟他們沒有半毛錢關係。(教育程度,工業基礎,基礎設施,耕地面積,作物熟制(熱帶季風地區),國際支持,世界認可度)這傢伙本來還是第三世界領袖,結果62年被中國扁了一頓,領袖就易主了,於是就有了亞非拉把中國抬進聯合國的事情了

第二,這個人口結構
一點都不完美
一點都不完美
一點都不完美

(重要事情說三遍)

作者明顯是沒學過高中文科,文科地理專門講過人口的分析,管這種人口結構叫金字塔型人口結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口結構,傳統型人口增長模式都是這樣人口金字塔 - Wikiwand

印度就是第一種,擴張型(高中習慣叫金字塔型),屬於傳統型人口增長的國家,典型的國家或者說地區是非洲,高增長,年輕人口多,潛力是大,多少年不都是這樣嗎,也不見得哪個黑人國家就崛起了。

中國是第二種靜止型,(高中好像習慣叫紡錘型還是橄欖型),屬於現代型人口增長的國家,這個類型一般都是發達國家,中國是個特例。

第三種收縮型,就是負增長,這個還是現代型,只不過出現了人口負增長,典型案例如俄羅斯、日本,老年化嚴重,年輕人口嚴重不足

中國費了老大勁搞計劃生育,就是加速從人口的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程,這樣,年輕人既沒有太大的贍養老人的壓力,也沒有養大量子女的壓力,可以好好工作,投入到經濟建設的大軍中來。這個政策從當時看是相當正確的,飽受詬病的在於人權,比如強制引流,但控制人口是全世界的一個共識

而對比印度的人口結構,我們來粗略估計下撫養比
中國大概是0.4左右,印度呢,基本上是0.6,人口紅利人口紅利_百度百科?比中國低許多,如果印度人口再這麼金字塔型發展,印度的未來只能說是一般般的,不可能像中國這樣奇蹟增長,過多的要撫養人口,意味著儲蓄率不會高,撫養負擔重,都是問題

而且這個圖表並不能反應就業人口,最明顯的就是女性就業率
14年中國女性就業率全球第四呢,74%
中國女性就業率全球第四,進入高管層卻困難重重

蘭德報告2009年中國女性就業率67%,是印度兩倍以上
rand.org 的頁面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就算印度和中國人口一樣多,中國勞動力人口還是比印度多

當然,中國的人口結構也有問題,不過卻是發達國家普遍的老齡化問題。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在考慮了,增加工作年齡,放開二胎(很快就鼓勵了),改善醫療保險(我認為定期性的醫療檢查更有必要),也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吸納移民(增加機械增長率),加強職業教育(如早期夜校)提高勞動生產率,新時期掃盲運動(網路文盲),推進農村城鎮化等等

第三,受教育程度
沒有受教育的人口,並不會帶來經濟奇蹟。中國推行了那麼多年的工業化教育,被叫做應試教育黑出翔,才把文盲消滅,並讓整體國民素質大幅度提高,印度呢,基礎教育方面,本就孱弱,國家好不容易把入學率提上去了,輟學率依舊居高不下

但從人才資源趨勢來看,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國家。就18-24歲的大學適齡人口,印度目前是中國1.2倍,而中國和印度的大學毛入學率分別為26.5%和18.8%。到2040年,印度大學適齡人口將是中國的1.7倍。到時就算中國的毛入學率能達到60%,印度只要達到35%,其高等教育在校人數將超過中國,此後印度超出中國的幅度會越來越大,最終在人才規模上壓倒中國。

對於這個印度那個大學毛入學率的數據,深表懷疑,一個在基礎教育方面如此孱弱的國度,怎麼可能會有這麼高的毛入學率呢?查了資料,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印度甘地國家開放大學,我就釋懷了,一所大學竟然有150萬人之多。我們一直說中國學校擴招擴招,質量變得很差,但你們有見過從4000人擴招到150萬的大學嗎。。。。。這還是06年的數據,印度人又開掛了

這樣的大學入學率,實在是虛高。孱弱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方面是這樣的,這樣的人口素質,就算人多,算紅利嗎?

第四,人口不可能像文中所言無限度增長,作者誇大其辭了

  在巨大的慣性之下,低生育率對未來人口趨勢的長期影響遠超過普通人的預期。印度現在每年出生人口是中國的 1.7 倍 。而且,未來10年中國處於生育高峰的23-29歲女性會減少約43%,再加上中國的生育率僅印度一半,在這兩個因素的疊加下,即便中國立即全面放開並大力鼓勵生育可能將生育率提升50%,在一兩代人之內印度年出生人口依然會達到中國的4倍(1.7/(0.57*0.5*1.5))左右。

  即使中國鼓勵生育能讓生育率最終趕上印度,那可能也需要兩三代人時間。屆時,印度的年出生人口將達到中國的6到8倍,如果年出生人口穩定在這個相對水平下,最終印度的人口總數可能達到中國5到7倍。目前印度人均GDP相當於中國的20%,如果未來上升到中國的50%到80%,那麼印度的經濟總量可能將達到中國的3到7倍,印度將徹底把中國邊緣化。在過去兩千年來,中國的人口規模幾乎始終都大於印度,經濟規模更在印度之上。但長期的低生育率將讓中國徹底失去這一優勢,並且在可預見的將來被印度遠遠地甩到後面。

這一段實在不想吐槽了,這個假設是要逆天啊,中國現在人口就不止13億了,而且文章也沒說中國人口負增長,反而是生育率提高,印度人口總數達到中國的5到7倍,這是鬧哪樣,阿三佔領地球的節奏啊,腦補一下近一百億阿三的場面,不忍直視。。。

這也太扯了吧,作者不知道有環境人口容量這一說嗎?環境人口容量
前提是印度有那麼富,養得起100億人,話說現狀難道不已經是1億人加10億牲口嗎,莫非是要1億人加99億牲口的節奏

好吧,我正經點。

不妨思考一下為什麼中國人口增長是現代型,而印度是年輕型。並非簡單的計劃生育,現在放開二胎政策,反響也不強,生育的意願已經降低了很多。其原因有二,一是環境承載力不足,具體表現就是住房緊張,就業困難,年輕人壓力大,不願做孩奴,第二個是女權問題。從統計數據上看,越是女權不平等的國家,出生率越高。內在原因是,我認為是因為女性沒有身體主權,只是男性生育的機器,導致的出生率畸高

印度,阿拉伯,非洲大多數國家,都是典型的女性權益得不到保障的結果。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女權運動迅速推進,(雖然目前現狀還是不容樂觀,受害有罪盛行),尤其是城市裡的女性,開始有了身體主權,不再是生育機器。而印度,即便是孟買,女性的身體主權都完全得不到尊重,只是生育機器。年輕型的增長模式,可以說是以女性被壓迫為代價的。

第五,中國國民的現代化意願和印度的

中國對落後,對國恥的認識太過深刻,受教育的人都知道,鴉片戰爭是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打醒了中國,更不要說婦孺皆知的抗日戰爭,一段段屈辱的歷史,造就我們統一的國族認同。tg對抗日的宣傳,一個共同的敵人的宣傳,實際上加強了整個中國的凝聚力。而反觀印度,他們對英國的侵略,認識如我們對鴉片戰爭那樣深刻嗎,對章西女王,土兵大起義的認識呢。對外敵的仇恨,本可以使這個國家因為共同的敵人而團結起來,然而事與願違。我們中國人對近代史的認知極深,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自強,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反觀印度卻是,對西方依賴太深,被殖民殖出情懷來了,西方的就是好。

第六,宗教制度
很多人都提到了種姓制度的餘毒,提到了廢除種姓制度。然而,種姓制度根深蒂固,就沒有一任印度領導人,可能一下子弄下它,沒有既得利益團體背後默默支持,改革是不可能的。印度的既得利益者,往往是種姓制度的上層,而他們,怎麼可能讓種姓廢除呢?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高尚的情懷。

印度需要的,是像基督教的路德教和加爾文教的改革。為低種姓,尋找打破傳統的宗教理由,尋找追求世俗成功的合理借口。天命論,選民棄民論才是適合印度的。像加爾文教的先定論。上帝選中了你,所以才讓你有機會成為上等人,這樣的宗教解釋,才可能是讓億萬低種姓,不可接觸者(賤民),嘗試打破種姓枷鎖,獲取與其種姓不符的社會經濟地位,從而產生一群有著強烈改革訴求的新興利益集團。而現在,印度還沒有這樣的力量,所以說,他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只有像通貨膨脹那樣大大衰弱英國封建地主的經濟實力,並加強了手工業者,商人的經濟實力

當然,革命是另一條路,但個人認為印度的宗教,甘地的偽聖人形象,讓革命基本上沒有太大可能。太安於現實了,從頭到尾,印度就沒出現過一個像陳勝吳廣那樣的挑戰者。低種姓甚至認為他們的低等地位是天經地義的。

第七,補充下關於人口制度的一些看法
計劃生育政策,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上看,是合理的。為國家現代化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支撐起中國三十年來的騰飛。但從長遠上看,計劃生育的窗口期過後,會帶來一段時間的陣痛期,(勞動力萎縮,老齡化程度高),這是我們將要邁過去的坎。劉易斯拐點陷阱

未來的人口制度,會從限制到鼓勵人口增長,甚至是高速增長。

因為文明的競爭,從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跨度上看,必然是人口人口人口 的競爭(重要事情說三遍)

某集羅輯思維裡面講,替代荷蘭的是十倍人口規模的英國,替代英國的是又十倍人口規模的美蘇,而未來的,只有在十億人口規模上的,中國和印度

印度會因為前文所述的桎梏,阻礙其迅速發展,但其興起只是時間問題。中印無疑都會回到世界中央,像十五世紀前的一千年那樣


按照這幫人口紅利論者的理論,發展經濟只需要扯開肚皮生孩子就完了。
原來發展生產力如此簡單,馬克思等都在墳墓里大罵日了狗


其實印度10億牲口1億人的演算法是沒錯的。
因為當今社會沒受過教育的人口,對工業生產和科技研究毫無作用,對當代社會作用比較低下。


推薦閱讀:

我國目前的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並且會在將來導致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嗎?
中國會爆發人口戰爭嗎?
開放二胎對於中國城市好不容易有所改善的重男輕女現象是不是致命打擊?
什麼叫做人口紅利?怎麼理解人口紅利跟經濟的關係?
二孩政策開放了,從經濟學角度,有沒有可能像碳排放交易那樣,建立一個生孩子名額交易市場?

TAG:印度 | 人口 | 老齡化 | 國際政治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