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會不會正好碰上機械自動化智能化普及而得以解決?
通過數據預測看到的時間點差不多。老齡化問題主要是勞動力缺失。以後的汽車自動化,工廠機器人化,智能化不是會把大量的司機,工人,白領擠出勞動市場,能夠解決老齡化的問題么?
update: 2015.05.12 今日看到新聞,各地政府正在規劃,建設機器人產業園區… 機器人大規模替代人力的時代開始了。
先說結論,自動化能解決人類生產中的絕大多數能標準化,流程化,重複性而非創造性的工作。但是老齡化的社會,面臨的不僅僅是勞動力流失帶來的生產能力降低。同時,激進的自動化進程在長期來看,是具有戰略目光的領導人會做出的選擇。在短期,自動化會成為資本膨脹的催化劑,同時給馬太效應提供增益效果,帶來更嚴重的社會秩序後果。
說起我學的專業,我跟人講都叫「把人類從枯燥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我只在心裡嘀咕沒講出來的叫做「也就是說,讓能為自動化買單的資本家獲得更低的生產成本,更高的利潤,同時,讓不知道獲取或不願獲取新技能,不會從事創造性工作的那批人,失業。」
對的,解放生產力的本質等於讓人失業。看上去很美,農民不用耕地,因為機器比人力廉價且輕鬆;建築工不用搬磚,因為房產建築馬上就能模塊化,只需要工程師搭積木;計程車司機可以不用上班,因為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內華達拿到紅色牌照,國防科大也讓車子從長沙跑到了武漢;歷史上,ATM機讓無數銀行櫃員失業的一幕,只需要資本更進一步,馬上就能在無數行業無數崗位上演。
我們可以預見,使用機器從事某項工作的長期成本,是會隨著技術發展,逐漸降低的;而人力的成本,是會隨著社會產出能力增加,而增加的。兩者相互平衡,甚至人力成本略高的時候,出於人類的惰性,大家對自動化技術是不會有太強烈的興趣的。一旦自動化技術成本與人力成本的差值越過某一個臨界點,這中間的利益刺激到掌握社會資源走向的那些人以後,大家可能就無視其後的問題,直接躍遷(對的,跟低能態電子群獲得臨界頻率光波照射一般,蜂擁躍遷)到自動化的狂歡中。
不幸的是,在金字塔底部,掌握最少資源的那些最龐大的人群,都是在從事這類可替代性極高的重複勞動,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製造業的寒冬,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解散,一個企業就是上萬人規模。而社會資源是個倒金字塔。之所以說應屆生的出路在服務業,那是因為服務業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從代工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流出的人力。而且,最妙的是,用資本驅使奴役同類的樂趣,在部分人類的心理需求上來說,遠比控制一台機器的樂趣大得多。
所以,等價交換是理想主義者的臆想。宏觀角度,發生交易的雙方,資本與人力,是等價的。但是由於人力富餘,總有人願意把自己出賣得更廉價,資本總是供不應求,所以人力總要被狠狠地訛詐一番。
另外,人類進化總是要有代價的,人們所關心的是這個代價由誰承擔罷了。就像通脹跟通縮一樣,我們關心的不是它對市場的影響如何,而是,在通脹或者通縮下,我們怎麼實現自身財產的保值與增值。
題主還會覺得自動化是一劑良藥嗎?
飲鴆止渴也是可以的,在你知道後果並且能為這個後果買單或者避免它的情況下。
如果你解決不了一個問題,把這個問題變大。
既然老齡化無法解決,我們把這個問題擴大到資源有限,人力富餘這個矛盾上來。對的,這聽起來像好多好多年前的人口論。
自動化技術解決不了的,交給系統工程去解決。
答案就很清楚了,政府給出的解決方案叫做延退。那意味著更多人產出,更晚拿退休金,更長的奉獻精神,還有,更多死在退休前的偉大勞動人民(蛋糕不好分不夠分的時候,一刀劈死一個小盆友,這個梗還是很有實際操作時的借鑒意義的。)
我們再看看社會資源這個倒金字塔,根據二八法則,80%的人們,拿著這20%的小蛋糕,然後大家更多的想著的是跟自己陣營的人斗,(被飢餓的野獸追趕,比旁邊的人跑得快就行了。)但是我知道,這麼大人群,一定會有人看向更遠處那些20%的人,他們手裡有80%的大蛋糕,稍微做出點鬥爭,拿到的肯定比在這小蛋糕這裡劈死無數人才能分到的多。
我們大概可以想像自動化初期,出於某些考慮,政府會極力扶助這些被解放的生產力。後來,金字塔與倒金字塔的分離速度增加後,金字塔底層開始嘗試扭轉過來。
再然後,可預見鬥爭的結果,出於高效節約的考慮,金字塔底層會在焚化爐內,成為社會機器運行的清潔能源。
渣都不剩,向資本低頭,為滾雪球奉獻到最後。
先佔樓,簡單說一下觀點,後面有時間再補充。
——————
首先,從個人畢業設計做老齡化調研的認識來說,老齡化首先是個社會問題,不只是物質問題。所以,機器人能夠解決的老年問題,一定存在很大局限性。
其次,老年人有很多種狀態,如自立老年人,半自立等等,這種細分導致了對機器人市場的要求不同。一旦因為多樣性導致問題複雜起來,解決問題就會變得艱難無比。尤其是沒錢的老年人,空巢老人等等,機器人可能並非良方。
最後,社會問題從來不會一蹴而就,現代主義發現了一百多年,現代城市的毛病也並沒有因為技術發展得到解決,反而在許多地方愈演愈烈。技術,必定不會是社會問題的速效救心丸。作為一名自動化相關工程師,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自動化從來不是獨立於工業經濟之外的,而是參與其中。比如,你要自動化,你得買機器人或者機器手之類的吧,這些東西的製造,調試,程序編寫都是需要人的。原本沒有人幹活,自動化了還是沒有人編程調試,這是一樣的。我覺得目前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方法就是戰爭,開疆拓土。本來人口那麼多,土地少,那麼就去別人那兒拿,地方大了,自然就沒有矛盾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2016 年出生人口數量不及預期?
※健身房會員年齡最高65歲合理么?
※為什麼說我們已經步入老齡化的社會?為什麼在此情況下強制引產的慘劇還在出現,並且計劃生育制度依然嚴厲?
※靠生孩子緩解老齡化的邏輯對不對?我老覺得怪怪的?
※如何評價優酷紀錄片《中國崛起的人口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