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像標普公司國際性的評級機構?

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類似三大評級公司一樣的評級機構?


蟹妖,沒有土壤。

首先,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是在美國各種鐵路礦山債券齊飛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起到給投資者提供信息的作用。如果回朔評級機構的發展歷程,三大都是首先通過出版物的形式公布自己的評級,通過準確的預測,在眾多評級機構的競爭中獲得投資者親睞和認可,積攢了聲譽。之後才有新發行的債券需要找三大評級否則得不到市場認可,再之後才是被SEC認定為有監管作用的評級機構,成為如今的三大。可以看到,它們的市場基礎是建立在眾多投資者認可的基礎上的,是非常牢固的,SEC的認證只起到追認事實和方便監管的作用。

其次,國內評級機構是在我國加快建設資本市場價格發現機制的過程中,通過牌照成長起來的。中國的債券市場沒有那麼眾多的個人投資者,所以評級機構也並沒有多少向投資者傳遞信息的作用,造成了評級機構的市場基礎薄弱。實踐中,評級機構在債券發行中更多的起到符合監管要求的作用,市場對某一特定評級機構的認可度比較低下。在這種環境下,評級機構收發行人的錢進行評級,就更沒有動力去做好市場基礎考慮投資者認可,更沒有動力進行研發投入,也就不可能發展出國際三大那樣的實力。然後看實際情況,評級公司根本留不住人,或者目前的經營模式下並不需要培養資深分析師。所以國內評級機構,從商業模式上看,牌照是核心資產,市場是核心團隊,分析師倒比較次要一些了。

中債資信想打破發行人付費的弊端,強調研發,採用投資者付費,目前看來收效甚微。這方面、僅拋一磚:評級機構在目前的市場結構下,可能無法起到發行人與投資者橋樑的作用。目前的機構投資者,無論銀行還是保險,研發能力均強過評級公司,最不濟也絕對夠用,不需要評級公司給他們解釋風險點。而個人投資者總量不夠,也構不成養活評級公司的市場。

所以綜上看來評級機構是在牌照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市場基礎也不允許評級機構直接在牌照外發展,故而沒有國際三大的實力是很正確的結果。


1. 這與經濟發展和金融業發展成熟度有關。


市場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這個階段,首先是相對於賣方市場,消費市場力量偏弱,其次是門檻和壁壘較高,評級所需要的必要基礎薄弱。
評級機構首先有利於消費者,這是賣方不大願意看到的。其次評級其實有助於賣方企業的發展,但需要賣方企業暴露一些必要的、真實的情況,這些要求不符合目前的國情,更與多數企業的現實狀況相衝突。
因此沒有數據共享的機制:行業和政府的管束力度不到位,企業沒有意願公開自己真實的情況,無法形成用於評級的基礎資料庫,更談不上形成評級模型,更遑論其獨立性和公信力。加之做這事兒本身的商業模式尚未成熟,所以沒人做也是正常的。
不過已經有人在嘗試。比如基金行業的晨星、保險行業的靠譜保 | 保險智能推薦,其核心就是保險公司及其產品的評分。


體制和環境問題,國內的大公國際是按錢來評級的,木有國際上的三大具有公信力


這個問題是來搞笑嗎?最重要的信用缺乏,奶粉都不敢吃,如何去評定他人的信用。


大公國際,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大公評定俄氣公司信用等級AAA_大公新聞

推動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大公數據發布互聯網金融黑名單及預警名單


2011年,正當美國深陷次貸危機泥潭中,標普公司不顧美國政府的多次勸阻,執意將美國的主權債務評級從AAA下調到AA+,長期展望下調為「負面」。消息傳來,哀鴻遍野,美國股市大跌,全球股市重挫,奧巴馬總統不得不親自安撫市場,聲明美國一直都將是AAA評級國家。
一個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標準和行業準則來定義自己的國家,不用講大局,不用講政治,不用講和諧,我覺得這樣的氛圍是中國給不了的。儘管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宣傳企穩但從來不穩,你能想像大公國際下調中國的主權債務評級嗎?


推薦閱讀:

銀行流動資金借款本息是否應由公司自由現金流(FCFF)來償還?
銀聯收單入賬為什麼要走人行支付系統?
做風控工作的體驗是怎樣的?
為什麼個人信息可以被別人盜用去辦信用卡?
本科是二本,美碩,CFA三級通過,能否過銀行總行or券商的簡歷關?

TAG:銀行 | 風險控制 | 金融 | 金融風險管理師FRM | 信用評級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