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寫作有哪些經驗心得?

計算機方面的


論文對於碩士,尤其博士,是必須的一種技能,也是一道難關。所謂大道無形,小道可走。下面給出一些博士期間的寫作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論文可以有三個境界:畢業、科研、貢獻。

現在只說第一個,為了畢業。

這裡的論文,可以指EI論文、SCI/E論文。

我把論文分成三個階段:讀、寫、改。

一、讀

即:讀哪些論文(對象),讀論文的目的是什麼(目標),怎麼讀(方法)

1讀什麼論文

讀論文,需要讀經典的專業基礎論文、survey(概述)論文,及5-10篇左右讀新的高質量的專業論文。

好的論文怎麼找?首先找專業領域中好的會議、期刊;其次,經常訪問專業領域有名的實驗室、研究員的主頁,關注其發表的論文方向及內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開始動手寫論文了。

2讀論文的目的

讀論文的目的有兩個主要目的:

一是了解世界上本專業領域的內容和發展情況;

二是在了解過程中,產生自己的idea,進入這個領域。

什麼是idea?怎麼樣產生?idea一般是在讀論文的過程中產生的,給出三種比較簡單產生idea的方法。

(1) 第一種彌補缺陷法。即去發現別人論文中的weakness(缺陷)。你在讀很多個論文時候,就會逐漸發現,每一篇論文都不是完美的,解決的都是某一方面的問題。很多論文,尤其是經典論,都有很多論文跟著去提高和改善原來論文的效率、方法什麼的。因此,你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去找你感興趣的論文的weakness,你提出相應的彌補缺陷的解決方案;

(2)第二種新型方案法。就是提出與論文不同的解決方案,你覺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產生了新的idea,不斷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為一篇比較好的論文;

(3) 第三種減少約束法。即減少論文中的assumption(假設),一般來說,所有的假設都是約束條件,去除約束條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過程。

這三種方法是比較簡單的、操作性比較強的方法,比較有針對性的產生idea,避免看論文中的茫然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在產生idea過程中,不要想著憋大的idea,不要試圖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體系。在目前階段,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好高騖遠,往往會半途而廢。你有一點點的貢獻就好。沒有一篇論文是完美的,而任何人的工作都必須在其他人工作基礎上進行的。

3怎麼讀論文

(1)首先,最忌諱的是一篇論文反覆讀前面的幾段。要讀,盡量一次性讀完,不管理解多少,盡量一次讀完,你可以一篇論文多讀幾遍。不要放。很多人都是,覺得讀起來難,讀一讀,放一放,然後再從頭讀。好像燒開水,沒等開鍋呢,就涼涼了,然後再燒。

(2)第二,讀的時候帶著想法讀。讀論文不是相面,你要看看內容是什麼,和以前的有沒有區別,有什麼不同,有沒有weakness。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就忘了這個事情。怎麼辦呢,就是每次看完,對這篇論文做個總結,總結一下論文的主要闡述的內容和方法,和以前的對比一下,這樣,就把論文吃透了。好的論文不妨隔三差五的多讀幾次。

(3) 第三,看到好的句子,記下來,然後自己寫論文時候改一下就可以用的。尤其是讀native的論文,非常必要。論文的文風怎麼樣,整個文章的版式,句子的書寫,辭彙的使用。論文讀多了,就很容易把專業辭彙積累下來,所以,尤其在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單詞記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非常推薦大家這樣去做。

二、寫

寫論文和讀論文過程類似,包括確定論文的性質,論文的目標(發表到哪裡),寫論文的方法。要了解論文的組成是什麼,每一部分應該怎麼寫,然後再進入寫論文的過程。

在具體寫作的時候,需要考慮下面的過程:

寫什麼性質的論文。如會議論文、期刊論文、letter、regular paper,或者寫的是綜述(survey)、方法、理論等等。不同的論文的對象,載體,篇幅,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會議論文、短論文等對新的要求比較高,比較短,其他的次之,所以論文寫作要集中在新的方面;而期刊論文等對新的要求之外,還要求完善、高質量,所以寫作時候要系統性和創新性並重。

寫論文的目的是什麼。第一,你想要發表的地方是什麼,會議還是期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期刊論文。所以,在寫論文之前,盡量確定要投的期刊或會議。然後,去閱讀幾篇最新的該期刊或者會議的論文,明確一下體例和內容大致規劃。重要的是,你選擇的題目和投稿對象的要求盡量切合。第二,你想要發表的時間,一定要有個發表的時間點。一方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限制了時間點,就能很好的督促你,你可以多選擇幾個,這樣你就會處於忙碌和興奮狀態,成果就會快而且好,否則非常容易消極怠工。另一方面,很多畢業生,需要在寫大論文之前,需要得到論文的接收函。在時間規划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想在時間上快一些,可以找一下相關刊物的special issue或者special section等,一般這特刊,出版的速度相對快些。一定要提前謀劃,無論是會議還是期刊,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

寫論文的方法。首先了解一下論文的結構。通常一篇論文包括7個大的部分,每頁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個句子。所以,一篇會議論文大概200-300個句子罷了。一小時寫5句,一天寫一頁也就差不多了,一周也就寫一篇論文吧,當然前提是idea什麼都比較成熟後。其實,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差不多2-3天也就可以了。

論文的組成。下面,針對論文給出7個大部分的一些內容組成:

(1) Abstract—— 對自己工作及其貢獻的總結:a)闡述問題;b)說明自己的解決方案和結果。(150-200words)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綱、你的貢獻:a)題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c)A、B有一些缺陷;d)我們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徵,和A、B進行比較;f)實驗證明D比A、B優越;g)文章的基本結構,大綱。(1page)

(3)Previous Work——說明自己與前人的不同:a)將歷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類別;b)對每項重要的歷史工作進行簡短的回顧(一到幾句),注意要回顧正確,抓住要點,避免歧義;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進行比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評價前人的工作,不要過於苛刻;e)強調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舉出各自適用例子。

(4)Our Solution——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個部分:a)從讀者角度闡明定義和表示法;b)提供演算法的偽碼,圖解和相應解釋;c)用設問的方式回答讀者可能提出的潛在問題;d)複雜的冗長的證明和細節可以放在附錄中,這裡關鍵是把問題闡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應該在腳註中給予說明。

(5) Performance Analysis——驗證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設計實驗(簡潔的實驗和詳盡的實驗步驟);b)必要的比較,突出科學性;c)討論,說明結果的意義;d)給出結論。

(6) Conclusion——總結、前景及結文:a)快速簡短的總結;b)未來工作的展望;c)結束全文。

(7) References——對相關重要背景文獻的全面引用:a)選擇引文(眾所周知的結論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經典的和新的論文要引用);b)與前文保持一致。

然後我們就開始寫論文了。

首先,寫論文時候,最好一氣呵成。千萬不要猶豫,今天寫點,明天寫點的樣子。那樣往往寫不好論文。一篇SCI論文,我想,一般最多用一周多一點的時間寫完主題部分;而一般會議論文2,3天即可。當然,一些實驗可能需要時間長些。無論如何,不可以拖延。可以說,每篇論文都可以發表,所以你寫出的論文肯定是有成果的。

其次,寫論文時候,有些需要注意的語言表述的地方。首先,盡量拼寫、語法正確。保證全文沒有單詞錯誤和明顯的語法錯誤,這個非常重要。論文學術是非常嚴謹的,錯誤拼寫容易讓人覺得水平不高。另外,寫作句子盡量簡單,每個句子只包含一個意思,這個和中文論文差別很大。記住一定用簡單的句子,一般情況下,即使算上從句也盡量不要超過兩句話。第三,避免用口語。例如so、the same as、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從native和好的論文裡面,把重要的連詞的應用學好。如therefore,however,moreover等等,盡量裝著學術化一些。第四,盡量避免第一人稱,we怎麼怎麼地。

論文的組成元素。通常,包括圖形、公式、演算法、證明等等。論文應該是圖文並茂的。通常情況下,如果讀者是同一領域的研究人員,他們看完論文的圖片及圖注就可以知道這篇文章大體所做的工作。因此,要標註好每一幅圖片所展示的信息,但盡量簡潔。圖和文本要保持一致,並且互為補充,所有圖在論文中都是必須提及的。不同的圖有不同的要求:

(1)對於說明性、功能性和流程性等的圖,我建議一般先自己在紙上手繪大框,這樣方便設計、修改,等定型後,在用專業工具繪畫,這樣一般效果很好而且節省時間。

(2)另外,當採用柱狀圖、折線圖等,優先用黑白色,然後是灰色或陰影的,最後才是彩色的。據說有大概10%的男性是紅/綠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紅/綠色,而且列印時候大多時候是黑白的,所以,在採用顏色標識的同時,盡量加一些標識性的線條標誌,要有區別於其他區域的大小和形狀。對於這些性能分析、對比等,在解釋時候一定要盡量說明圖的形成原因,並包括數據。如與誰相比,能效提高百分之多少,什麼原因造成的等等

(3) 第三,作圖工具一定要專業,盡量避免用excel等做,通常做的不是很好看。圖的質量一般是300dpi以上,所以如果可能,盡量用專業工具作圖,然後粘貼。在論文錄取後,尤其期刊論文,一般需要提交高質量的圖片,盡量是jpg和tif格式的。

(4)最後,論文排版要盡量和論文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對象的模板。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盡量用latex,排版的質量非常棒的。

除了圖,論文裡面還應該有公式、演算法、證明、定義等。一定盡量用專業的東西編寫,這些地方盡量不要用圖片。整篇論文要盡量用多種元素說明,避免整篇大片大片的文字描述。

最後,好的論文要有好的明確的題目,我一般是先寫一個然後整篇論文寫好後,查重、修改、定稿。查重目的主要是了解下重複率是多少,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其次還有助於論文的修改。不多說了,給個可靠的系統網址(www.paperpass.com),自己去檢測,很簡單。下面重點說下修改和定稿

三、改

好的論文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完成一篇論文後,先通讀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要更改的。一般來說,更改有本人更改和他人更改兩種。寫完之後通讀一次,先不要再讀,放兩三天再說。這樣容易產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後再仔細更改。更改是個打磨的過程,必須字斟句酌,可以參考其他好的文章,對照寫。改論文絕對不是查缺補漏那麼簡單,要從審稿人、讀者多個角度去看,想想讀者能從你這個論文裡面獲得多少、想看的是什麼。另外,一定請領域朋友幫助審查一下,以便檢驗論文的正確性和新鮮性,而且可以對一些術語用詞進行改善。

改好之後,就是投稿。

一定要選擇和自己論文非常搭的期刊或者會議投稿。如果是正常期刊的論文,一般隨時都可以投稿。但是對於特刊、會議一般是有時間限制的。對有時間限制的,建議盡量提前一兩天投稿。我見過很多人,都是非得到最後那天才投稿,這樣如果發生意外就不好補救了。另外,有些期刊為了增加公正性,要求匿名投稿,這個一定要注意。

最後,不管論文接受還是被拒,都會有比較好的意見回來,一定要認真閱讀這些意見並做相應的修改及反饋。

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 論文的滾動問題。一個方向,發表一篇論文後,不是就完成大吉了。還有盡量深挖你這個課題。一個主題多種實現方法。一個好的idea,我覺得怎麼應該發一到兩篇conference和一個journal

(2)論文合作:在質量和數量上大幅提高。

(3)作者排序的問題,為以後工作做準備。

(4) 項目申請問題。

(5) 最低滿足論文之後,是為以後鋪路的問題。平實心態,積極爭取。

以上是自己在做研究時候的一點點小心得,為寫而寫,寸光短視,指望有所裨益。論文問題是個小問題,作人和做事才是真正的大問題。大家做研究、寫論文、申請項目,一定注意多交流、多溝通、多參加學術和其他活動,多交朋友。學術問題對於個人來說,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都在學術外面。祝大家多發論文,多交朋友,享受痛並快樂的論文。

作者:encool

文章鏈接:畢業論文寫作心得(深度文)


要說有套路,我理解就兩條:

  1. 確保寫的是自己熱愛和自豪的作品。這點最難。
  2. 寫的時候,確保邏輯清晰,環環相扣,滴水不漏。

其中第二點可以具體一點說:

  1. 用最簡單的單詞。
  2. 確保每句話短而平實。盡量不用從句。
  3. 不用被動語態,避免虛擬語氣。
  4. 每句話都是必須的,刪減之後邏輯就斷了。(滴水不漏)
  5. 每句話都是因為上一句話而存在。(環環相扣)

西方的學術環境到生活環境都很講「道理」。不要說學術論文,就連美國小學生上課發言,都說得頭頭是道——不講究結論一定要正確,但講究邏輯推理要嚴謹。在美國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就能體會到這種風氣的源頭——今天整個西方社會體系,都是在教權和世俗權力鬥爭和平衡之後的結果。當年鬥爭的武器就是「講道理」——比如《社會契約論》——更具體的可以看看《The Story of Mankind》。另一個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是西方論壇上的討論以幽默(簡短有力的邏輯)為榮,嗓門兒一大你就輸了。上述幾個例子,幫助大家了解閱讀論文的人的心態。

第一點就很難了。我記得多年前沈向陽有一次在演講前問大家「在座的研究生同學裡哪些是為了做出出色的研究而來讀研究生的?」舉手者寥寥。那還是在2000年代初期的時候,距離80年代90年代公務員紛紛「下海」不久,整個社會的進取氣氛還比較強。

我自己的經歷大致如下,供參考。我讀博士的時候也跟風奮力發論文,發了十幾篇,都不入流。痛定思痛,專心了兩年,做了一個跨界的研究「用機器學習學習三維人體動作規律以支持自動合成三維動畫」。最後就一篇拿得出手文章,讓我有幸去了一家美國大廠。

在大廠沒有發論文的壓力,但是還是決定針對業務專註做一系列研究。發表的論文數量很少,但是平均每篇引用數量高了(也是跨界的工作:跨工業界和學術界)。這些論文在當時對我沒有好處,但是後來申請美國綠卡的時候,成了很重要的證明材料,幫我4個月拿下綠卡。

我最近的工作是一個叫Peacock的大規模機器學習系統,是一件比較實際的工作,實際使用在重要的業務上。因為當時身在管理崗位,寫論文技法也生疏了,所以論文是我的一位教授師弟寫的。他和我同門,寫作技法也完全符合上面總結的幾點,他執行得比我專業得多、也好得多。同時他和我同研究方向多年,對這件事情是非常有熱情的。

上述第一點更多的是和自己內心的戰鬥——隨大流還是做自己。練得是內功,有點兒像「武德」。第二點是技法,外功,「武術」。我對自己要求不高——能做好其中任何一點,也就自個兒偷著樂了。


我個人倒是覺得學術論文無非兩點,一是語言,二是結構,把這兩點把握好了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了。那麼如何讓語言變得更加專業地道呢?這裡建議總結一些語言模板,然後寫作的時候靈活運用。

不想總結?也有辦法,這裡推薦微信公眾號研之成理(rationalscience),裡面已經總結了很多語言模板,並且還在持續更新中。由於知乎上沒有辦法區分字體顏色,建議直接進入公眾號進行查看。不想看公眾號的,也可以關注知乎專欄「研之成理寫作實驗室」,裡面有很多精彩內容,謝謝!

示例:

相關內容導讀:

1.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一)

2.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二)

3.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三)

4.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四)

5.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五)

6.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六)

7.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七)

1. 某數據使我們得出…結論

A. Because the ellipsometric data give a HS-ssDNA film thickness of approximately 20% of the expected maximum thickness, we conclude that the HS-ssDNA monolayer is not a tightly packed monolayer, and that the DNA chains are not orie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J. Am. Chem. Soc., 1997, 119 (38), 8916–8920)

B. The behavior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kes us conclude that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action energy and the charge density at the bond critical point is still valid for multiple-bond critical points. (J. Phys. Chem.1995,99,9747-9754)

C.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d that compartment A is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open, accessible, actively transcribed chromatin. (Science 2009,326,289-293)

可變形為:On the basis of our finding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或者:From the results we have obtained, one can conclude that...

D. The very low energy thresholds lead us to conclude that semiconducting polymers comprise a class of promising laser materials. (Science 1996,273,1883)

E. Our findings lead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voltage-sensor paddles operate somewhat like hydrophobic cations attached to levers, enabling the membraneelectric field to open and close the pore. (Nature 2003, 423, 42-48)

2. 考慮到…

A.Giventhe observed increase of about 10%, the expected increase of PDI is about 40%,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creased duration of events. (Nature 2005,436, 686-688)

B. Taking the above observations into account, weconclude that PAB (eq. 10), calculated with the localized spinorbitals that maximize Na, defines a covalent bond order between theatoms A and B in the Lewis (resonance) structure described by this particularset of localized spin orbitals. (J. Am.Chem. Soc. 1991, 113, 4142-4145)

C. Given that only aryl enones have reduction potentials sufficientlypositive to accept an electron from the photogenerated Ru(bpy)3+ reductant,aryl enone 6 can be selectively re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alkyl enone 7 to form the nucleophilic radicalanion intermediate. (Nat. Chem.2010, 2, 527–532)

D. Considering that the zincion, the deprotonated ligand 1 and bridging oxo oxygen have charges of +2, -1 and -2, respectively, we need two additional positive charges per [Zn3(μ3-O)(1-H)2- unit for overall neutrality. (Nature 2000, 404, 982-986)

3.使…明了

A. A transparent and rigorous approach, however,can almost always shine a light on issues of reproducibility. (Science, 2014, 346, 679)

B. To shed light on theevolution of qualitative pheromone alterations, we studied sex pheromones inthe wasp genus Nasonia, an emerging model system for investigating thegenetics of speciation and complex traits. (Nature 2013, 494,345–348)

C. In this regard, what is requested to material chemists is to make clear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hemical structure,quantum chemical simula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evice performances.(J. Mater. Chem. C, 2013, 1,1699-1707)

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higherphotocatalytic as well as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Ag3PO4 cubes than spherical particles, the surface structures andatomic configurations of Ag3PO4 {100} planes have been further studied. (Chem. Commun., 2012, 48,3748-3750)

除了語言之外,論文的結構也是很關鍵的,怎樣仔細雕琢從而寫出好的論文呢?這裡面很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論文的邏輯性,包括句與句之間的邏輯性或者段與段之間的邏輯性。

示例:

撰寫學術論文的目的是希望所發現或者發明的內容能夠得到大家認可。因此,受到認可是學術論文最核心的一點。而要想說服別人,很重要的一點必須條理清楚,邏輯嚴密。事實上,任何一篇科學論文的內容都是片面的,只是反映了作者在當時當下所認知的程度,論文中可能還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而好的學術論文不是拚命地告訴別人我這個東西已經登峰造極,完美無缺了,而是用數據,用嚴密的邏輯告訴別人:從目前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出哪些結論,而這些結論對整個領域的發展有哪些重要啟示

那麼邏輯結構體現在哪些地方呢?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今天先介紹下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口說無憑,實例為證:

1. 選用邏輯關係

參考文獻:G. J. Hutchings et al. Science, 2016, 351, 6276.

A limiting factor in achieving high selectivity toward H2O2 with Au-Pd/TiO2 catalysts prepared by the wet impregnation method is that the catalyst nanoparticles exhibit a variation in composition with particle size, with the smallest particles being Pd-rich (傳統催化劑選擇性的局限性). These small Pd-rich NPs are likely to be highly active for H2O2 synthesis and also for its subsequent hydrogenation and decomposition, as has been shown when AuPd catalysts are prepared by colloidal techniques with particle sizes typically 2 to 4 nm (限制選擇性的原因). In the case of the Sn-Pd system, the small Pd-rich NP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amorphous SnOx films(本實驗中的發現). We postulated that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further decrease the H2O2 degradation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by inducing encapsulation of the ultrasmall Pd-rich NPs by this SnOx film(基於已有理論和現有發現做出的推論). We therefore used subsequent thermal treatments in an attempt to induce a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 between the Pd and SnOx layer (根據推論設計的實驗方案). We first added a low-temperature reduction step (200°C, 2 hours, 5% H2 in Ar), which made the catalysts stable to multiple reaction cycles (實驗操作). However, the H2O2 degradation activity increased markedly, from 65 mol kg?1 hour?1 to 300 mol kg?1 hour?1; this rate incr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Pd2+ to metallic Pd, as shown by XPS (實驗結果). Metallic Pd is known to be a more effective H2O2 hydrogenation catalyst (對實驗結果的進一步解釋).

這一段一共有9句話,每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我都用紅色字體進行了標註。1)首先介紹了傳統催化劑Au-Pd/TiO2在選擇性上的局限性;2)介紹了這種局限性的具體原因;3)本實驗中的發現;4)基於已有理論和現有發現做出的推論;5)根據推論設計的實驗方案;6)根據推論設計的實驗方案;7)實驗操作;8)實驗結果;9)對實驗結果的進一步解釋。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在寫作時層層遞進,這是研究思路的內在邏輯。而為了更好地體現這種邏輯,作者在文字上也有所承接(請注意上面一段文字中藍色字體標記的內容)。比如第一句話中引出了Pd rich這個概念,然後第二句話將Pd rich NPs的具體影響進行了進一步地解釋(Pd rich NPs就是這種遞進關係的銜接詞)。而類似的,第三句話,作者還是通過Pd rich NPs從文獻拉回本文的實驗結果。第四句話中更是針對Pd rich NPs提出了推論。類似的第八句和第九句通過metallic Pd將兩個句子銜接在一起,體現出了遞進的關係。

溫馨提示:並列結構是所有邏輯結構中最弱的,如果有遞進關係,請用遞進,如果有因果關係,請用因果關係!文字之間存在邏輯關係,讀者讀起來會覺得很順暢,而相反如果文字之間沒有邏輯關係,只是簡單地羅列,則會顯得很生澀,言之無味。

2. 使用連接詞

另外一種更加簡單地體現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使用連接詞.下面簡單列舉一下一些基本的連接詞:

表示遞進的:then, subsequently, in addition, besides, what is more, moreover, furthermore, in order to...further, 等等;

表示轉折和讓步關係的:but, 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in contrast, instead of, even so, though, although, despite, regardless of, in spite of, as opposed to等等;

表示層次關係的:firstly, first of all, to begin with, secondly...finally, last but not least, afterwards,simultaneously, at the meantime, meanwhile, eventually等等;

表示因果關係的:because, because of this, since, for this reason, thanks to, due to, owing to, seeing that, on account of, therefore,as a result, hence,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等等;

表示歸納總結的:in conclusion, in summary, in sum, in short,overall,等等;

表示條件關係的:unless, otherwise, only if, if only, suppose that, as soon as, in case that, providing that, given that等等。

這裡依舊舉一個簡單的離子:

參考文獻:Liu, J. and Fan, J. et al., Catal. Sci. Technol., 2014, 4, 441-446.

To further confirm the alloy structure, HRTEM and line-scanning analysis were employed. As shown in Fig. 1c, the lattice fringes of Pt1Pd3 display interplanar spacings of 0.223 and 0.192 nm in the particle, which match well respectively with those of the (111) and the (200) planes of the fcc PtPd alloy.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ositional line profiles of Pt and Pd cross an individual particle shown in Fig. 1d also suggest the NPs to be alloy with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s of elemental Pt/Pd. Moreover, as can be seen from Fig. 1a, the PtPd NPs are well dispersed in the m-SiO2 framework and the sizes of PtPd alloy NPs are rather small with a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4.1 ± 0.6 nm). The mesoporous SiO2 framework is highly ordered, suggesting that the presence of PtPd NPs does not affect the mesoscopic structure of the oxide support. These results were also confirmed by SAXS data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data. As shown in Fig. 2, the interplanar distance of the (100) plane calculated from the SAXS analysis are both 10 nm. Meanwhile, the results from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data confirm that both Pt1Pd3–m-SiO2 and m-SiO2 have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typical of mesoporous materials, and they possess similar BET surface areas (422.8 m2 g?1vs. 439.4 m2 g?1), indicating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PtPd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MMOs.

這一段話是典型的對材料微觀結構進行表徵的結果的敘述,是RD裡面最常見的看圖說話形式。而為了讓這些表徵手段關聯起來,作者採用了很多連接詞(粗體部分)。這些連詞的使用可以讓句與句之間關聯更加緊密,從而能夠結合多種表徵手段來綜合說明材料的微觀結構信息。


0、我覺得大家都沒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內容&>形式
把一篇論文的寫作當做一個建築的話,對與要研究的知識本身的掌握,是一級框架,其重要性大於任何一個技巧,寫作構架,句法,詞句等二三四級輔助結構。談經驗前,先記住這點。把磚頭和鋼筋水泥備足,再提怎麼蓋房子。
1、大部分沒有加定義域的經驗公式,請謹慎使用。
舉例:以下三條經驗均有專著講解證明其不當。

  1. 用最簡單的單詞。——用最準確的詞
  2. 確保每句話短而平實。盡量不用從句。——多長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長的。
  3. 不用被動語態,避免虛擬語氣。——不用被動,不太可能。

學術寫作是個大話題,僅憑几句簡單的話去概括,不但有些狂妄,多半說出來些似是而非的「經驗之談」,不足為據。煩請大家踏實研習專門書籍,方才發得好文。


附上總結的寫作書籍如下:

如何提高學術方面的英語水平,尤其是論文寫作?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作者:許鐵-巡洋艦科技
鏈接:零基礎教你寫作科學論文 - 混沌巡洋艦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論文寫作最重要的是什麼? 聽鐵哥一言以蔽之--「溝通」。 首先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不是它行文多麼嚴謹,公式多麼複雜, 而是它所要傳達的意思, 這個意思是什麼 , 傳達的好不好, 就是看一個文章寫得到不到位的根本。

通常寫論文的人容易陷入的思維模式是你想要把自己做的東西一個不漏的全說出來,但是這是一個思維的陷阱,因為寫論文其實是把你的想法賣給別人,用一個流行的詞語說-叫建立連接, 建立你與學術圈的連接, 建立你與整個人類在這個領域的思考的連接。 這更像是一場對話而不是你的獨白, 下面我就談談- 連接。

每一個科研工作者都無法逃避的宿命-通過論文和科學共同體溝通並請求接納

寫一篇論文是一個構建連接的過程,你的文章如同一個沙漏,你往裡面投入一大堆別人的文章(其實是前人的想法),通過你的文章這個漏斗, 過濾出一部分自己的想法和理論, 並因此顯示出一些之前看不見的聯繫, 從而把前人的那些想法和一批新的人建立起連接。 你的文章就起到了一個聯繫idea到idea的橋樑, 這樣的橋樑多了, 學科就逐步進化。

所建立連接的數量和質量, 也是你的文章優越與否的標誌, 就是人們常說的各種index。 事實上, 你索引的文章等級越高, 你的文章也通常等級越高。 這也是為什麼文章中的reference如此重要, 因為它們可以更加清晰的提示這些連接。

這個想法和想法互相連接的過程, 在行文中可以看成一個論文從introduciotn到discussion的全過程。 introuduction 是輸入部分, 把前人的思想引入, discussion是從你的結果再引申出一些新的結果, 並預示一些前人沒有發現的新的連接。 這兩部分也通常具有一種對稱式的結構。

說到連接, 我還要回到溝通。 你要連接的好,就要把自己的意思轉述清楚, 那麼如何把意思最清楚的表達?其實多數論文具有的類似八股文的結構, 不過是為了方便好好溝通而沉澱下來的,只是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形式忘記了實質,而用更加晦澀的語言填充這個結構使得溝通更加不暢。 而我想說的是,想要意思信達雅最重要的不是套用任何結構, 而是行文中的邏輯流。 何為邏輯流? 邏輯流就是文章一環扣一環的意念結構, 或者說一個思維嚮導, 帶著人從一層走到另一層,如同盜夢空間里的大師, 讓你進入一層又一層夢境。俗稱,make a story,你得講一個故事。 如同流水一般把瑣碎的公式實驗結果串起來。邏輯流是你所要真正表達的意思, 或者用一個先進的詞叫「meme(迷因)」的載體。

文章意思傳達的載體-邏輯流


那麼邏輯流這個東西如何構建呢?

邏輯流是什麼? 無非評書的起承轉合, 就是銜接完美的講一個段子

這也是文章寫作最有意思的過程,也是最難的部分, 你要用到的一個心法就是從粗輪廓到枝葉。 粗輪廓是文章的骨架,在學術論文寫作中,它是由小標題和圖表組成的。我覺得最好用的方法是把文章中有的一個個關鍵節點都記下來,然後讓各個關鍵點自然銜接, 如同做一個presentaton(你就可以先準備個PPT)。你假設要把一個主題很清晰的講給別人聽, 需要幾個關鍵點就可以把一個問題說清,然後你依次用幾張圖表把這個問題說清楚。 比如你立一個主題, 屌絲如何逆襲白富美, 然後呢,你就像你的奶奶要了解這個主題 , 你要首先告訴你奶奶屌絲和白富美是什麼, 背景出自何處。 然後呢 ,你要有一個起承轉合的過程,就像在說評書。 先抖個包袱 - 比如說世界最遠的距離不是南極和北極, 而是屌絲和白富美的距離。賣個官子奶奶已經開始側目聆聽了, 然後你開始「承」和「轉」-雖然世間屌絲多被甩, 然而卻不乏有成功者, 為什麼? 這些屌絲基因突變了?還是他們掌握了不可告人的兵法? 這時候奶奶已經開始不得不思考了。

最後是「合」的時候了, 也就是要亮出我們的results: 我們通過我們的調查研究, 首次發現了世界獨一無二的屌絲逆襲兵法:-你把後面的秘訣部分核心point列出來,並跟隨畫出關鍵圖表。 如第一小標題「統計表明三里屯的屌絲比五道口的更有戰鬥力」 ,跟隨第一幅圖「各領域屌絲逆襲成功率排行榜單」, 第二個小標題,「為什麼三里屯屌絲逆襲更成功 - 逆襲的路徑依賴分析」 ,附圖: 三里屯屌絲pk五道口屌絲職業薪水變化圖, 並說明調查研究顯示,金融屌絲的升遷路線是三里屯屌絲戰鬥力更強的原因。 第三個小標題,職業之外的因素-增量思維脫屌法則 -- 副標題-畫大餅做包裝(和做金融類似), 附圖- 裝作高富帥的屌絲騙得白富美。 這幾幅圖和簡潔的畫讓你的奶奶都明白你要幹什麼事,為什麼那麼干,並且最終引導她得到結論-而不是灌輸給她結論, 這就算極為成功了 。 你奶奶終於悟到入對行加適度包裝對屌絲的終極意義, 就好了。

下一步你要做的是如何把這個骨架添枝加葉,變成一個能跑能跳的活生生的文章。 這點,你要想到的其實是重複在每一個分point上繼續思考每個小節內部的邏輯流。 比如, 你要說明金融領域屌絲的戰鬥力最強, 那麼需要幾個分點(從世界格局談到A股走勢)? 這一點做到的最高境界是句子和句子之間沒有冗餘 ,你既不能刪除一句話也不能添加一句話。 在這各時候千萬不要糾結語法,因為這無意間會影響你思維的自然流程。 你就是把你想說的都說出來 ,然後再顧及其他。

這個時候這些文字加上圖,你已經有了一個大體上說得過去的故事。 一般人看了都會長嘆一聲, 我他媽怎麼沒早發現這玩意弄得美人歸,在這個基礎上,才是你精雕細刻畫出你的美文的時候。 之後的每一步都要力求精緻,需要秉承的原則依然是每個人時間寶貴, 你需要能少一筆就少一筆, 把你要的道理以非常準確簡潔的形式呈現出來。 這一步上的通用方法就是人工大數據, 你把所有你這個領域漂亮的文章,尤其是你要發期刊的文章一字擺開,模仿他們的書寫方式寫每一句話。

剛才講的是文章正文部分的方法, 然後配合這一部分,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東西叫method, method這個玩意呢, 就是一個使用說明書 , 好比這個時候分析完了屌絲逆襲白富美這個事情,你要告訴我如果我是屌絲, 我如何可以1,2,3,4能夠追到白富美,當然最高境界是連你奶奶看到照做都能去追個白富美。雖然追不追的到後果自負,但是你要做到的是, 如果某人真的做到完全重複你的步驟, 文章的結果是可以重複的, 至少以你得告訴他以多大概率可以成功。

這個過程之後, 你的文章已經差不太遠了。 這個時候還是回到那兩個字-溝通。

文章畫龍點睛的introduciton(最前)和discussion(最後)可以在這一步完成。這個時候是你繼續思考我之前說的沙漏結構的時候了。你總結前人文章和你主題的關係, 這是introduciton。 你最後指出你的結果可能還與那些其他結果相關,以及對之後的人有什麼幫助, 這是discussion。

你的結果呢, 其實是一個溝通前後的信息通道,一個信息整理的漏斗(其實這也是做phd的本質不是嗎? 輸入的信息越廣博,過濾的窗口越具體, 而最後引發的思考越廣泛就越成功)。

熟練這套辦法並反過來使用, 你對論文的閱讀功力也會大大提高。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混沌巡洋艦。


談一下我對論文結構化寫作的一些看法。

從小大到無數次的英語考試,作文模版始終是我們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大家是對它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為它能解決很多問題;恨它是因為好的、個性化的模版太難找,而且模版也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終有一天,我們要離開模版給我們構建的安全區域,進階為更個性化的寫手。


本科畢業後,當第一次需要寫sci文章時,我又面臨了當初第一次面臨英語作文時無從下手的感覺,相信多數人和我有同樣的感受。那麼,曾經幫過我們大忙的英語作文模版能否再次救我們於水火,幫我們邁出sci文章寫作的第一步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會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對sci文章結構化寫作的一點體會。


首先,我們來談談結構化sci文章寫作之所以能夠成為可能的幾點原因。


1. Sci文章不是滿漢全席,而是快餐


首先,我們要明確sci文章的定位,我們不能把sci文章當作滿漢全席。相比偉大的文學作品而言,sci文章不像是藝術品,而更多的像是應用文。讀者期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到有效的信息,從而判斷這些信息的價值。因此,他們期望的是能填飽肚子而又不太讓人失望的快餐。固然你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份饕餮盛宴,但是當你看看雜誌的instructions時就會明白,學術圈還是喜歡簡單粗暴直接的東西,所以才會給你的文章上那麼多枷鎖。當然,如果你拿了諾貝爾獎,在給CNS寫評論的時候,即使你端上去的一道煮速食麵,科學界也會把它當滿漢全席來對待。不過在這之前,還是老老實實的往讀者的期望上靠吧。


做為一道快餐,sci文章的特點是除了少數專業辭彙外,辭彙和語法都不難。這意味著門檻低,一個本科畢業生在積累了一些專業辭彙後,應該足以應付。難點在於,新手不知道不知道如果找到讀者的「共性」,而無從下手。


有的人可能會說,閱讀(超越但包括sci文章意義上的閱讀)是非常個性化的事,每個人的背景和需求都不一樣,怎麼可能存在讀者的「共性」這回事呢?更遑論找到這種「共性」?


事實上存在這這種「共性」,並且我們都受過如何找到它的訓練,只是大多數人忘記了,或者把自己受過的這種訓練當成了笑話。


先說多多年前讀到的一個事情,真假無從考證,但故事背後的意義值得大家思考。據說某年少成名的作家(不點名了,80後應該都知道這個人,後面的孩子可能對他的了解不多)的某篇作品被做為語文考試的閱讀材料,以示語文教育緊跟潮流,關心學生所思所想。有好事者請該作家做了這道題,對照參考答案,得分非常低。有人就聲稱,作者本人竟不了解作品的真實含義?!當年有些人便拿這件事來說明語文考試的題目的不合理,進一步否定現有的語文教育體制,甚至否定整個教育方法。

其實,這些人大錯而特錯。一道菜的價值,取決於食客,而不取決於廚師。一篇文章的價值,更多地取決於讀者,而非作者本人。一個好的作家,並不一定是一個好的讀者;一個好的讀者,天然就可以成為一個一般水平的作者,當然,有時候可能要經過一點簡單的訓練。其實,我們的語文教育是可以的。如果一定要說我們的語文教育有問題的話,那麼問題便在於對於文學性過於強調,而對應用性過於輕視,這樣的體制才生產出了那位善寫不能讀、忽視了閱讀「共性」的少年作家。


所以,你們大約明白了,從小學一年級起,我們在語文課上受過的那點教育,比如「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為什麼這個字不能刪去?」、「作者採用了什麼樣的結構」這樣的訓練,都是我們寫好sci文章的有力武器。往大了說,人類的思維方式具有一定的共性,那麼人類的語言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我們從小在語文課上學到的東西,多數能夠遷移到英語甚至其他語言的學習中。結構化的sci文章寫作就是要利用我們從小學習的分析文章「共性」的能力,從而倒推出寫出符合「共性」的sci文章的能力。


那麼問題來了,讀者期望我們給出哪些「共性」的東西呢?


2. 讀者的一些思維共性


讀者的思維有一些共性,這裡只講一些和論文寫作相關的,如果有遺漏的話,歡迎大家指正。


首先,人類的短時記憶能力有限,一般人的短時記憶容量平均值為7±2。這意味著什麼?第一,句子長度不能太長,否則讀者記不住,考慮到上下文要銜接和轉換,實際上單個句子的長度可能得更短。單個句子的長度究竟應該多少合適,我沒有具體數字,但建議是盡量簡短。第二,由於短時記憶容量小,所以對於複雜的內容(此處指對象比較多的句子),一般讀者難以理清其中的邏輯關係。這對作者的要求是,在句子長度和內容對象無法精簡時要盡量按照讀者易於接收的結構展示邏輯。


那麼,讀者易於接收什麼樣結構所展示的邏輯呢?


3. 論文的結構如何反映了讀者的共性?


在你讀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生之後,你對這樣的一種說法肯定會很熟悉:研究或文章就像是一個故事,你應該把這個故事講清楚。仔細想想,這樣的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個故事要有邏輯的展開情節,最終達到高潮,其中某個人物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最後結束。科學研究和科學論文,也是這樣的,通過有邏輯的描述,最終改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據說當代作家描述故事的結構大概有20多種,其中有4種是可以完整地遷移到科學研究和科技論文中的。


第一種是OCAR結構,即Opening (O)、Challenge (C)、Action (A)和Resolution (R)。這種結構可以完美的對應到一般科學論文中的格式,也是絕大多數期刊文章常見的結構。


後面三種結構則比較少見。


第二種是ABDCE結構,即Action (A)、 Background (B)、Development (D)、Climax (C)和Ending (E)。這種結構屬於進階的結構,如果你功力夠深,名氣夠大,在約稿時可以嘗試這種結構(其他情況下可能被不知道你大名的審稿人直接斃掉),直接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第三種和第四種結構分別是LD結構和LDR結構,即Lead/Development/Resolution。如果你看的專業期刊比較多的話,你可能覺得這兩種結構並不是很常見。因為這種結構更多地應用於綜合性期刊中,比如CNS這個級別。不相信?給你舉個例子吧。沃森和克里克發表他們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論文是這樣開頭的:


We wish to suggest a structure for the salt of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D.N.A.)。


想看這篇文章的話,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因為精力有限,在後面關於論文結構化寫作的內容中,我會主要關注第一種結構,即常見期刊論文的寫作。


OCAR結構為期刊文章的主流是一種偶然嗎?不是的,是因為它很好地滿足了一般讀者的期待,符合一般讀者的共性。


需要指出的是,OCAR是一種結構,和大家熟悉的IMRD( Introduction, Method, Result and Discussion)是不同的。OCAR結構基本符合金字塔原理的敘述模式,寫出的文章便於讀者理解。而IMRD僅是一種格式,在這種格式下,作者可能寫出好的文章,也可能寫出非常垃圾的文章。


金字塔原理又是何方神聖呢?


金字塔原理是一個系統的理論,最核心的觀念包括SCQA架構和MCME原則。SCQA架構即情境(Situation)、衝突(Complication)、問題(Question)、答案(Answer)架構,用於組織文章中的觀點,對前言的展開和文章的整體架構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把這個架構對應到OCAR結構結構就是用讀者熟悉的內容引入主題、提出目前知識的gap、提出研究假說、證明研究假說這樣一個過程。MCME原則是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論證的各個部分要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對討論和結論部分有指導作用。


看不懂的話,是我的水平有限,講得不夠清楚。不過不要緊,後面講到具體的寫作方法時,會進一步展開,而且我保證,到時候會以模版的形式直接給出能用的東西,不搞這麼多理論性的東西。


簡單談一下金字塔原理的SCQA架構為什麼會有用吧。我的理解,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個是人類先天的學習新知識的方法,第二個是可得性啟發。


俗話講,太陽底下無新事,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任何所謂新的事物,都能同舊的事物尋找到聯繫。這就是人類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不斷地把新的信息和舊的知識連接,從而得出新的知識。金字塔原理從背景過渡到衝突的過程,就是再現了這個學習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新的聯繫建立了起來,仍然要接受第二系統的審查,才能被人們真正地接受為新的知識。第二系統是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出的理論,可以簡單地認為第一系統是直覺,第二系統是理智。


由於新的聯繫是最近建立的,可得性比較高,因此人們在認知審查的過程中,就更容易認為它是真的。更何況,由人們已知的信息開始,能給人帶來熟悉感,從而引發認知放鬆,進一步削弱了第二系統的判斷力。


這大概就是金字塔原理之所以有用的原因吧!


我用人話再重新說一遍吧。就是新的信息和舊的知識建立了聯繫,利用你對舊的知識的熟悉,讓你放鬆,並且由於新的信息是你剛剛得到的,印象深刻,結合這兩個因素,讓你更加容易相信新的信息。當然你也不敢把你的讀者當成傻子,利用金字塔原理展開論述的過程中,你的邏輯一定是經過整理的,甚至是精心偽裝過的。


所以你把握了OCAR結構的內核,就更容易寫出符合讀者共性和期待的文章。


4. 思維的轉變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的穆從軍教授曾提出,在東方文化的傳統里,寫作是讀者責任型的,即作者傾向於更多地羅列事實和數據,讓讀者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而西方文化更多的是作者責任型的,即作者負責把事情講清楚明白,並提出自己的結論,供讀者進行審查。想看穆教授文章的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只看第三部分就可以了。


一些人寫文章之所以自己寫的痛苦,別人讀著也痛苦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思維仍然是讀者責任型的。他們沒有很好的整理自己的數據和邏輯,只是覺得把數據擺在上去就能夠顯而易見理所應當的得出結論。他們常常還覺得自己非常委屈:我寫的夠清楚了,你們怎麼會說讀不明白呢?


這也是我提倡盡量直接用英文寫作的原因之一,在用中文寫作時,你會不自覺地被讀者責任型的習慣所左右,寫出的文章的邏輯會更加的複雜,並包含有過多無關緊要的細節。當然也有人會認為,直接用英文寫作的話,豈不是更不容易表達出自己的思維嗎?這個疑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你應該明白,表達不清楚更多的是思維的問題,而不是語言的問題。歡迎再讀一下公眾號學術寫作中的《盡量不要寫長句子》。如果你的思維夠清楚的話,直接用英語寫作也能寫出表達清晰又富有邏輯感的文章。況且後面我會逐步介紹論文結構化寫作的模板,而模板是有幫助思考的功能的。


不相信模板會有這樣的功能?有空的話去買一本《金字塔原理》看看吧,《金字塔原理》在全球暢銷這麼多年,足以證明它的有效性。作為一種模版,金字塔原理幫助很多人實現了結構化的思考和富有邏輯的表達。還是不相信?過一段時間我會分享考研作文寫作的準備策略,裡面也是用了模板的方法,我想大家大部分都是經歷過研究生英語考試的人,這種把寫作模板化的思路到底行不行你一看就知道了。


5. 結構化論文寫作能解決和不能解決的問題


結構化論文寫作能夠解決什麼問題:1.不確定寫什麼 2. 找不到足夠的東西來寫 3. 覺得自己的觀點不言自明,不需要論述(實際上類似第一種情況,不知道怎麼展開論述)。


結構化論文寫作不能解決什麼問題?沒有高質量的數據和不動手練習的話, 結構化論文寫作不能幫你憑空變出一篇文章出來。畢竟我只是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路,又不是幫人代寫論文的。


文中兩篇文章的下載鏈接 http://pan.baidu.com/s/1boKXvHH。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sci_coffee_break)或個人網站「讀思」(http://read-think.com),和我做進一步的交流,公眾號主要關注科研生活和論文寫作。公眾號會定期分享一些關於研究生做科研的書籍和讀書筆記,歡迎大家來看看。


作者:sciplatform
鏈接:從審稿人的角度談SCI寫作細節 - sciplatform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根據本人的一些投稿和審稿經驗,英語水平在整個論文寫作中所佔的比重最多佔到三成,剩下的七成則是一些極易被忽略的格式或形式上的細節,而往往正是這些細節真正決定著一篇文章的走向。


從審稿人的角度看,一片文章的命運往往在審稿人打開它的一瞬間就決定了。一個熟練的審稿人會在接到文章後用幾分鐘的時間通讀一遍,從而對作者和文章的情況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在這裡,審稿人最喜歡兩個極端:一是通篇充滿了細節上的小錯誤,可以直接reject的那種,再就是所謂的well written,提幾條不痛不癢的意見就可以放過的那種。為什麼呢?因為這兩種最節省審稿人的時間,編輯那也能交待的過去。當然審稿人不會直接告訴你拒稿的原因是這些小細節,他會告訴你文章創新性不夠,研究沒有意義,方法老舊,更不要說那些他都懶得一一指出的小錯誤了。從這個意義上講,為了躲過審稿人的這頭一板斧,我們即使做不到well written,也要儘可能的減少文章里的細小錯誤,從而給自己的文章增加機會。

我試著總結了一些這類小細節,總結如下:

1. 標題永遠不要出現novel, new等字眼。從邏輯的角度講,寫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報道新的進展,如果不新的話那也沒有發表的必要了。從審稿人的角度講,他首先不會因為你寫了個new就會覺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讓審稿人覺得你在挑戰他的經驗以及智商,於是乎千方百計找你文章里不new的地方……

2. 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數字。做實驗的一些朋友有時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測出的某些最新數據,於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強調,殊不知在審稿人眼中這些僅僅是一串串毫無意義的阿拉伯數字而已。

3. 參考文獻和引用一定要規範,最好用文獻管理軟體(如endnote)來編輯,不要手工製作,費力且不討好。有關參考文獻格式方面的文章網上一堆一堆的,小木蟲也有很多,在這就不再贅述了,只強調幾點。第一,格式要統一,不要張冠李戴,用Author-year格式那就有author-year的樣子,用數字格式那就規規矩矩的標出個1,2,3,4。第二,人名的拼寫一定不能出現錯誤,因為某篇文獻的作者就是你的審稿人,你都不怕錯拼了,人家還能怕錯拒你不成。第三,用et al.要慎重。有些兄弟圖省事,所有文獻僅列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一律et al.,殊不知審你文章的大佬很可能就在其中哦)

4. 節標題的拼寫一定要準確。經常看見的錯誤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帶s。這兩個標題估計99%的人都要用到,而且孤零零就那麼一個詞,字型大小比一般的字還要大那麼幾倍,寫錯了話還真是著實扎眼。

5. 切忌超長段落。一般一個段落以3到5個句子為宜,千萬不要追求一氣呵成的感覺而堆在一起,那種動輒一頁紙的大段落任誰看了都眼暈。如果要表達的內容確實多,可以適當的使用enumerate和itemize,可以讓文章看起來簡潔清爽。

6. 圖表切忌模糊不清。在審稿階段圖表和正文一般是分開的,圖和表都是一頁一個,圖還會被放大到A4紙的大小。這就要求圖的質量要高,如果是矢量圖那問題還不大,如果不是的話那解析度一定要高,最好自己先放大列印出來看看。

7. 科技寫作常識要知道。科技寫作是有著自己的一套規則的,不講規則只能是讓審稿人覺得你是個新手或者雜牌軍,這樣拒起稿來幾乎毫無心理負擔。因此大家在寫作的時候還是要稍微注意一下,比如名詞縮寫第一次出現註明,阿拉伯數字1到12出現在文中的時候要用text,數字不能做為一個句子的開頭,等等。

8. 文章的格式要符合規則。一般來講通篇雙倍行距,段落之間留出空行,正文跟參考文獻字體要區分開。

當然一篇文章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很多因素,好的寫作不一定能夠保證它一定被錄用,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它過早的被reject,或者本來應該是minor revision的稿子給批成了major revision。以上只是本人總結的一些細微之處,但這些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希望跟大家多多交流。


留學之前,很多人都對英文學術寫作一知半解,最多可能只寫過看圖造句,而考雅思的時候,磨個400字都要吹鬍子瞪眼,然而留學之後,對論文的不適應,是很多出國讀研者的通病。論文其實很簡單,如果有不錯的學術素養,用英文寫論文只是語言的變換而已。論文的要點在於語言的簡單,精鍊,不需要太多複雜的語法,雖然在文字的藝術性上比文學書籍要來得乏味和無趣得多,但是也相對更容易學習和掌握。


1.寫作前的籌劃

a. 確定論文的性質

根據目前國際SCI 論文的內容性質,有下列分類:

原創性研究(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綜述(Review)

約稿(Invited article, editorial, commentary)

薈萃分析(Meta-analysis)

病例報告(Case Report)

給編輯的信(Letter to the Editor)

b. 選定最佳目標投稿期刊

一般情況下,期刊的選擇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文章的論題,實驗的結果及潛在意義是否適合期刊讀者群

期刊已發表的文章與您論文內容關係的密切程度

期刊的投稿費用,影響因子及變化趨勢,審稿時間

對於少數期刊,中國科研工作者還需考慮期刊的偏向性和成功率

c. 論文的著作權

關於論文的署名,我們需要考慮:

期刊對作者的數量的限制

第一作者的確定,是否有並列第一作者

通訊作者的確定

中間作者的排列順序(根據論文貢獻大小或名字首寫字母)

每個論文署名都必須經過作者同意


2. SCI 論文寫作

a. 題目(Title)

關於論文的署名,我們需要考慮:

指出關鍵的變數,模型,系統/種系,例如:The effect of X on Y in Z model

盡量用名字和形容詞,但不用特殊的行業術語避免用冒號,雙引號等附加符號字數不能太多,(醫學sci發表請添加QQ:1026593760)

有些雜誌限定了題目的長度,比如JCI 雜誌就要求不超過15個詞提供給讀者的信息清晰,例如將「Bronchoconstriction, Gas Trapping, and Hypoxia with Methacholine in Dogs」 改變為「Bronchoconstriction, Gas Trapping, and Hypoxia Induced by Methacholine in Dogs」

b. 摘要(Abstract)

大多數讀者由文章的摘要來判斷自己是否值得往下讀全文。因此,摘要的描述要簡練易懂,能提供主要信息並吸引大多數讀者的注意,不宜太詳細。我們從寫作的順序來簡要介紹摘要的寫法:首先,用一到兩句話概括整個工作的內容。拿醫學SCI 論文寫作來舉例,可以首先介紹研究的對象是什麼疾病,在什麼系統,以及你要陳述的以前尚未被提及過的發現。其次,用幾句來對你的主要發現進行描述,介紹一些步驟過程和機理,重點提及在實驗上,系統(種系)上與其他研究不同之處。最後,用一兩句描述來總結此項的意義。摘要在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時態的正確選擇-用現在時來闡述和引用領域內已經共認的事實; 用過去時來描述此次的 研究發現; 避免使用被動語態

注意依據期刊的固定格式(特別是一些臨床期刊)

內容必須包含有要回答問題、核心實驗、取得的結果、總結出的答案

c. 介紹(Introduction)

同樣以醫學生物論文為例,介紹部分可以從整個領域的背景開始闡述,例如你研究的信號通路是如何與整個領域相關聯,你的假設推理是如何填補了這方面認識的空缺等。整個介紹部分要引用比較全面的參考文獻,但如果帶有傾向性地引用自己原來發表的文章,雜誌編輯一般會很快拒稿。下面是總結在撰寫摘要時要注意的地方:

必須提出研究的問題,並表明其重要性

保持簡練,不宜太長

可以闡述實驗方法,但不用提及答案結果

直接引用最初文獻,不能間接引用

d. 材料及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這個部分的描述必要時要儘可能詳細,便於別人可以重複你的實驗,但也要避免過於詳細。 這部分的寫作要點歸納如下:

準確描述實驗試劑的濃度、用量、實驗溫度、時間、n 值、儀器型號,材料的來源如果是

動物實驗,你必須提供實驗許可以及遵守動物照管條例的證明; 如果是臨床實驗,文章需要表明已經得到發表的許可新發現的核酸或氨基酸序列需要在交稿前上傳到GenBank, EMBL,或DDBJ 等公開資料庫以便讀者能夠隨時查看每個小部分以1-2句概括性的描述開頭用過去時態能包含結果,除非這個結果是方法本身實現的或在後續方法中要用到的 SCI 論文審稿過程對材料和方法部分一些常見的負面評論:

實驗方法不足以證明作者的推論

必須提供其他的研究設計方案來佐證

檢測數據的方法不充分

檢測樣品量太小或者帶有偏向性

實驗的持續時間太短

e. 實驗圖片(Figures)

通常情況下,如果讀者是同一領域的研究人員,他們看完論文的圖片及圖注就可以知道這篇文章大體所做的工作。因此,要標註好每一幅圖片所展示的信息,但一般不超過250個英文單詞。圖片標註可以不寫方法,但要標明n 值。為確保後面印刷的質量,請盡量用最高像素的圖片並按相關順序排列緊湊。當採用柱狀圖時,優先用黑白色,然後是灰色或陰影的,最後才是彩色的。需要提出的是,有大概10%的男性是紅/綠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紅/綠色。 同時,也不要為了起到裝飾的效果而加一些額外的顏色、邊框、小標記符號等。圖片中的標記要有區別於其他區域的大小和形狀。如果圖片中有比例尺,要在圖片標註中說明,而不是在圖中指明。下面是全球排名前三的某醫學院對SCI 論文交稿前實驗圖片的檢查清單: 圖片是否有呈現出來的必要

是否簡潔,沒有無關的內容

展現的數據是否正確被描繪

字母的字型大小和加黑程度是否達到要求

平行的一些圖片是否用了相同的比例

圖注或標題中是否清晰解釋了縮略詞或符號

f. 結果(Result)

一些有經驗的科研工作者甚至建議將結果部分的寫作列為最初開始動筆的地方。因為實驗結果部分的數據決定了哪些細節需要在方法中詳細描述,哪些地方需要介紹或詳細討論。此外,不是每個實驗都必須要寫在文章中。關於實驗順利的描述方面,你可以按照進行的時間來排列,也可以按照重要性順序。盡量避免太多數據出現在文章中,因為某些數據可以作為補充

部分來呈現。

在結果部分,應當簡潔描述數據的差異,盡量把解釋留在討論部分。有一些必要的關係到不同路實驗進行的邏輯性解釋除外,譬如「由A 導致B,而B 也是影響C 的原因。因此,我們來研究A 是否和C 有聯繫。」

SCI 論文審稿過程對結果部分一些常見的負面評論:

對結果的解釋太多

不準確的、不一致的,或者不充分的數據

表格和圖片不符合要求

表格和圖片中的信息沒有真正支撐文章的論題

包含了一些無關的數據

g. 討論(Discussion)

以原創性研究論文為例,在討論的開始階段,通常需要對論文所做的工作進行總結並闡述將來可能應用方面。討論部分不是對結果的重複說明,而是要詳細解釋每一步實驗是如何支持你的主題論點。你也可以加上一些文獻材料來再次支持你的觀點,並強調你的發現對這個領域的研究有較為重要的意義。如果必要的話,你可以加上原創的示意圖來說明一些複雜的信號通路。在討論的最後,通常需要指出此項工作或在該領域還待大家探討的問題。 針對SCI 論文討論部分的寫作要點,我們歸納如下:

儘可能地對你的論題進行強調、辯護

對於長篇討論,要分為子主題

不能包含有新的結果

要用現在時態

SCI 論文審稿過程對討論部分一些常見的負面評論:

很少重申並強調結果部分的發現

分不清哪些部分是推測,哪些是結論

原創性的研究方法沒有充分討論

沒有充分引用相關文獻


3. SCI 論文投稿

a. 同行審閱(Peer Review)

你可以自己選擇推薦或者排除審稿人。許多SCI 期刊傾向於把這些決定留給作者自己,因為作者比編輯更清楚誰最有資格來評估你的工作。

如果你附加上推薦審稿人的聯繫方式,是最好不過了。對於顧問編輯團隊的期刊,你可以在

裡面選擇相應的審稿人。記得千萬不要推薦在你單位、部門或公司的研究者,即使他們與你不在同一地區。同樣,朋友、共同第一作者(三年內)、合作者(提供給你實驗材料等)也不在允許範圍之內。對於排除審稿人,合適數量通常是2個左右,並分別簡要寫明排除的原因,例如財務支持上的競爭、觀點上的偏見等。

對於SCI 期刊的編輯,他們通常在選擇審稿人的時候也是通過PubMed 的搜索,選擇一些有審稿經驗的,比較負責的,並且比較公正的同一領域研究學者。

b. 修改(Revision)

通常情況下,如果文章不被拒收的話,期刊主編都會提出不同程度修改意見。如果編輯回復並特意列舉了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這就意味著這些是修改的重點。同時,也必須照顧到每個審稿人的意見。充分全面的回復修改意見是文章能被接收的前提,不要自己選擇性地回復,這也是你對他們意見的重視程度的表現。除了這些意見,你必須同時在文章中的相應位置明確標註哪些是已經被修改過的。

如果你確實不能滿足審稿人的建議,你必須提供合理的原因來解釋為什麼這些修改在目前的情況下能以實現。雖然這些理由不一定總是有用,但編輯會慎重考慮你的解釋。


謝邀,下面說一下小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1:能用簡單語言或者通過舉例子就說清楚的東西,不要通過複雜公式之類的,人為增加理解難度。論文還是寫的易懂一些比較好,故弄玄虛招人煩。
2:圖表,不要用Excel畫,一眼被人看出來,顯得太low,同時也要注意配色,要讓人看起來舒服。這裡推薦用matlab畫,或者Python的matplot,推薦參考這篇文章: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64179#answer-2747581
3:多看其他人的論文,注意論文基本結構。注意其他人的習慣用法。
4:論文動筆前,早寫提綱,甚至在選好題以後,就可以開始考慮寫提綱,邊做實驗,邊完善論文。
5:好論文是改出來的。
6:論文排版,用latex
7:不要認為亮點,創新點越多越好,弄的整個論文都是你以為的亮點,創新點。要專註於你論文主要的創新,否則會給他人提供太多argue和攻擊你的地方。
其他有時間再加


謝邀。我仍然覺得寫論文很難,還在苦苦掙扎。我的數學不好。國內我專業的的一級學報,你要是沒有眼花繚亂的公式,又不是大牛,發表很困難。國外現在眾多的open access還要容易一些。我只說一點體會吧。國外講求的是創新,你得說出現在已有的方法有什麼缺點,你解決了以前沒解決的什麼問題。國內很多時候是,你用方法A解決了問題,我用方法B也解決一遍。方法新,沒有明顯的創新。還有,理論很高深,算例太簡單。題目叫什麼大系統。。,算例是個三機九節點。。。
牢騷發言,只要能發表,都是本事。國外期刊么,你要好好寫個小綜述,別人看了你的這部分introduction,受益良多。要有創新,怎麼有,那就是個人水平了。圖表好好下功夫,怎麼更好的把你的想法傳遞給讀者。英語表達能力要努力提高。不過現在反正可以花錢找人修改,但水平多高,我不知道。你可以就寫綜述,或者寫例如中國的什麼方面的現狀,只要沒人寫過,只要你能讓讀者了解他們以前不了解的東西。當然也可以用眼花繚亂的數學把他們搞暈。只要你有創新。這是最重要的。我老闆老是嫌我畫的圖難看,說漂亮的圖多麼重要。我其實並不贊同,還是內容最重要。其次才是圖表。
等我再有心得再說吧,我還在等我的審稿結果。因為它的滯後,我申請基金的計劃也要泡湯了。


  • 題名(Title,Topic)
  •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範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製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準確得體:簡短精鍊: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對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準確得體
要求論文題目能準確表達論文內容,恰當反映所研究的範圍和深度。

2.簡短精鍊
力求題目的字數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至於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並無統一的「硬性」規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不過,不能由於一味追求字數少而影響題目對內容的恰當反映,在遇到兩者確有矛時,寧可多用幾個字也要力求表達明確。

3.外延和內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內涵」屬於形式邏輯中的概念。所謂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每一個對象;而所謂內涵,則是指對每一個概念對象特有屬性的反映。 命題時,若不考慮邏輯上有關外延和內涵的恰當運用,則有可能出現謬誤,至少是不當。

4.醒目
論文題目雖然居於首先映入讀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題目是否醒目的問題,因為題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現的內容是否醒目,其產生的效果是相距甚遠的。


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這一項屬於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論文。後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余類推。註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


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
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文字必須十分簡煉,內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數不超過論文字數的5%。例如,對於6000字的一篇論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論文摘要不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不用圖表,不給化學結構式,也不要作自我評價。 撰寫論文摘要的常見毛病,一是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目錄)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二是內容不濃縮、不概括,文字篇幅過長。


關鍵詞(Key words)
關鍵詞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詞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辭彙,正是由於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 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係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並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準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係的動態性的詞或片語。
關鍵詞是標示文獻關建主題內容,但未經規範處理的主題詞。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篇論文可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


引言(Intorduction)
引言又稱前言,屬於整篇論文的引論部分。其寫作內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預期的結果及其在相關領域裡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長,內容選擇不必過於分散、瑣碎,措詞要精鍊,要吸引讀者讀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並無硬性的統一規定,需視整篇論文篇幅的大小及論文內容的需要來確定,長的可達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論文的本論,屬於論文的主體,它佔據論文的最大篇幅。論文所體現的創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結果,都將在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這一部分內容充實,論據充分、可靠,論證有力,主題明確。為了滿足這一系列要求,同時也為了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常常將正文部分人成幾個大的段落。這些段落即所謂邏輯段,一個邏輯段可包含幾個自然段。每一邏輯段落可冠以適當標題(分標題或小標題)。


我是學社會科學類的,下面寫的可能有片面性。我的學術成果還是有的,但肯定跟知乎裡面的大牛沒法比。

就拿自己來說,從開始到最後截稿的順序是這樣的:
1. 首先要對某一主題感興趣,對這一論述點要有自己初步的想法。這點很重要,並要記錄下來,否則在閱讀其他人類似論文之後,你自己最初的想法就會變的模糊,而最一開始的觀點很可能就是你的論文的創新性所在。

2.通讀該主題的論文(我會爭取讀全部,以免觀點的遺漏,甚至為了避免與他人觀點的重複,避免「抄襲」。)
再閱讀的時候,免不了受他人觀點、論述結構的影響。所以,要整合這些前人經驗的關鍵,是要能「為己所用」。理清該話題的發展脈絡和各家之言,但關鍵是找出尚待解決的問題、找到爭論的矛盾點等等,將會是很好的切入點。
邊讀邊做筆記,很重要,不然一定白讀。

3.撰寫論文之前,理順自己的思路無比重要。先列提綱,從宏觀上把握論述的層次、結構和視角,其實最難的就是搭結構。架子搭好了,往裡面填肉就不難了。
撰寫時候的語言,關鍵是要嚴謹。學術論文可不是文學小說,可以洋洋洒洒,常常一個詞用不到位,意思大相徑庭。用句不要長句不斷,簡潔的語言最佳。寫論文的根本目的不是別的,就是把你的觀點說清楚即可。
論據要給足給夠,要能為己所用,沒用的話不要寫,模稜兩可的論據不要用,容易被其他學者反覆商榷,也是不嚴謹的表現吧。
該講論點的時候,要掰開揉碎的說,不講細了別人懂不了。但該升華的時候,也的升到點子上。
寫的時候,最好寫完一小節再斷。我意思是,最好不要小節寫到一半,留著轉天寫,那樣思路很難銜接上,最好一氣呵成。(就比方,我剛寫到這裡去吃飯了,原本還有很多想說的,現在只留下了第四點的兩句話。)

4.其實還有一步很重要的,就是成稿之後給老闆改。好論文都是改出來的!


做學術真的是很不容易啊(入坑前一定要想好!)


其實讀PhD之前,天真的SG並沒有覺得做學術特別難,因為總聽說,美國護理缺faculty耶;當教授多好多好blablabla。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意識到-在美國當教授真的是一件又累、壓力又大、又相對清貧的工作。其實累和清貧,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申請funding的壓力,是巨大的。


想要在頂尖學校當教職,起初階段基本上都是亞歷山大?沒有life的。


想要保持頂尖的學術能力,基本上一輩子都是要不停地挑戰自己、全身心撲在學術上的。


不是說這條路不好,而是不適合每個人。如果你想過輕鬆簡單的生活,這條路就不太適合你。


為什麼faculty壓力大?主要是申請基金增多粥少,越來越難。現在好一點的學校,都要求有個R01級別的基金才能拿到終身教授資質-上百萬美金級別的基金。這種基金很難申請,目前只有不到5%的成功率(100份申請不到5份中標,以前是比較高的)。幾年申請不到,基本就可以走人了。

完全不是說,找到assistant
professor就可以鬆一口氣了;實際上,很多很多助理教授是拿不到tenure的。生活在這種壓力下, 焦慮就是一種常態。這麼低的中標率,其實中不中也是看運氣。反正我看每個標,都覺得很好,並沒有很大的區分度(哎還是我太菜了)。中標需要什麼技巧,我也並沒有掌握,但是導師、學校的資源都起作用,不是個人努力就足夠的。


最近申請了一個小的grant,全美的人都在申請,一共才10-15個名額;這個,就是做學術人的常態。


有點恐怖有沒有?


其實伴隨著申請funding而來的,是沮喪感。寫一個funding真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然後它就廢了。你說什麼心情?


那麼當faculty的待遇怎麼樣?還可以但是也不多,比不上大公司的工資,但這個工資賺得-很辛苦,不是很多公司職位的重複性勞動就可以拿到的。其實,如果真的是想賺錢,把當教職的努力(幾乎沒有周末、所有時間都考慮如何提高基金和論文、到處跑開學術會議)用在做別的事情上,都能做得不錯。


所以沒有做學術的熱忱,就別輕易入坑;入了坑,就要明白面對的是什麼。


做學術不容易,真的是。歡迎關注hackgene


1.做學問前先做人

具體怎麼做人,做一個受歡迎的人,本人還在不斷摸索,但最近經歷的一些事,讓我深刻體會到,做任何事前都要謹言慎行、謙虛謹慎、尊重他人以及考慮他人的感受。這和學術論文寫作一樣:

寫論文時,引用別人觀點時,不能斷章取義,要客觀地反映前人的研究成果。

寫論文時,不能過分誇大自己的研究意義;要借鑒前人學者的觀點時,必須引用別人的觀點,不然就是抄襲,就是學術不端。

寫論文時,無論是用英語,還是漢語。心中都要有讀者意識,做到作者責任型(writer-responsible),而不是讀者責任型(reader-responsible)。

論文的引言、理論框架、研究方法、結果與討論、結論都是一脈相承的、互相依存的,而不是單獨孤立的。因此,在論文寫作中,應該注重邏輯銜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減少讀者的閱讀負擔。

2.大量閱讀文獻

讀文獻的目的主要有兩個:(1)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當前研究現狀,寫論文前常常沒思路,或者卡殼的主要原因是文獻讀得太少。楊絳先生曾經說過,你的問題是想太多,而書讀得太少,其實學術研究也是一樣的道理。上周末四川外國語大學的王寅教授來我校參加第二屆全國英漢對比與翻譯研究學科建設高層論壇,王老師就在會上指出,現在很多學者書讀得太少,理論沒有吃透,就瞎說話,寫文章,誤人子弟。

(2)找出前人的不足之處。不足之處,可以是研究方法的問題,如語料選取不夠科學,不具可比性;也可以是研究視角的問題。

在寫論文前,儘可能地將所有要閱讀的國內外文獻搜集到(主要包括理論框架、研究對象的綜述文章、利用理論框架分析研究對象的期刊文章),然後取之精華(國外、國內核心期刊、博士論文),棄之糟粕(一般刊物、碩士論文)。但也要與時俱進,多去期刊閱覽室看看,及時跟進最新文獻,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好的文章一定要多讀,邊讀邊做筆記邊寫作,把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都記錄下來,哪怕是文章里的圖表也要仔細分析一下,看看為什麼柱狀圖,餅狀圖?再用一句話概括,並總結不足之處(當然有時候之處不是立馬就能看出來的,可能在文獻閱讀量達到一定量之後才有效果;不同時間段讀論文的重心也不同,在寫研究方法時,多模仿前人在研究方法的寫作風格,取百家之所長。

3.多與導師溝通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如遇到瓶頸,要及時和導師溝通,導師的每句話可能都會給我們打開寫作思路,讓我們少走彎路,所以要珍惜每次和導師溝通的機會。熟悉導師的寫作風格,可以不了解導師寫的具體內容,但一定要對導師的論文進行「體裁分析」。

4.提高使用工具的能力

由於現在期刊基本接受電子版論文,所以務必提高一些常用辦公軟體的使用,如:提高工作效率和論文的「顏值」。例如:Word中的繪製各種圖表(柱狀圖、條形圖)、SmartArt的方法、表格的邊框底紋、特殊符號的使用,比如「→」等一些常用符號;Excel中相對引用和絕對引用F4的技巧;基本求和函數的使用;學會運用360雲盤,可以保證在寫作過程中實時更新,論文寫作過程就像進行一個項目,風險管理很重要!

5.每天寫一點,持之以恆

最好保持每天寫作的習慣,不然當我們有事耽擱了,我們就會發現之前的思路有些模糊了,再要重新拾起來就要花更多的時間。

很多人讀研並不是為了將來畢業後從事科學研究,相信多數人只是為了拿一張碩士研究生的證書,然後給就業增加砝碼。但其實做學術研究的過程,可以培養很多嚴謹的科研品質,「悟」出其中的道,對今後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會大有裨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本人計算機背景,讀得多寫得少,關於套路,謹基於自己的經歷,談一點自己的小體會。

我覺得一篇論文,乃至於對於一項研究工作的介紹,大概可以視作一個樹形結構,一棵以論點為根,逐層分化成各分論點,直至以大量論據、公理、定理、假設等為葉節點的樹。樹由根到葉越來越具體,越接近細節;反之則,越宏觀。

一篇論文的核心論點即和大家分享一個你完成的好的成果。

所以論文里就要說明兩點:

  1. 為什麼你的成果是好的(有用的,或者是有趣的)
  2. 為什麼你的成果是正確的

一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一般用來說明第一條;
其餘的章節(姑且稱為主體部分)用來說第二條。

為了說明成果是好的,往往需要鋪墊問題的背景、意義、已經有的前人工作、你的工作與他們的不同、你的工作的新意和貢獻等等,有時候甚至需要簡單地給出一些基礎知識的介紹。

為了說明你的成果是正確的,自然需要完整的說理邏輯,要解決的問題的定義,你的方法的條件與假設,你的成果的具體的內容,必要的理論證明或者是實驗證明等。

這樣就會得到一個由章節組成的提綱,每一章的內容基本上對應於上面的各部分,每章能用一句或幾句話概況。

然後便可以把每章的內容擴充成有邏輯關係的幾句話。每句話差不多可以作為一個自然段的主題句了。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依據每一段的主題組織語言,填充論據,形成推演或證明,這個詳細程度就差不多是一篇論文了。

總之,覺得一旦形成一個這樣的樹結構,寫起來就會比較容易把握脈絡。也比較容易根據不同的詳略要求形成對自己工作報告的各種文稿,小到三五句話的口頭簡述,大到幾萬字的學位論文。


現在在寫畢業論文ing,對於學術論文的寫作也有一定的積累了。自己感覺最重要的兩條是,第一,寫作的時候先把abstract以及主要結果的圖與caption先寫完,第二,開始寫的時候列出每段的outline,包括introduction部分。這兩步做完之後,整篇文章的大體思路都出來了,剩下的就是遣詞造句方面的完善了。

也許很多剛開始寫作的新手對introduction比較畏懼,因為需要比較多的閱讀paper積累和自己對大背景的理解與思考,但是我自己的經驗發現,寫introduction對培養自己對研究方向的把握感非常有益處。

我還積累了一些圖表的畫法,結果的展現和描述,遣詞造句比較細節方面的技巧和經驗,有機會詳細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不要用你的才情替代知識。

這是本科畢業時,論文導師給的建議,從此奉為學術道路上的最高指示。
用才情代替知識很可怕,這裡的才情不是指輕易就能被辨別出來的無腦抒情,不是指前後邏輯不通的廢話連篇,它恰恰指的是看似被嚴密「學術性」包裹著的內在空泛的自證邏輯。
文采很容易讓人顯得聰明,擁有把無趣的事情說得有趣的能力,會讓人看起來有吸引力,但這種能力被濫用到論文中,帶來的傷害性巨大。
多讀書,尊重學問,尊重每門學科背後巨大的結構性,不濫用遣詞造句的能力。
把文字能力與堅實的知識功底結合,道阻且長,與君共勉。


無論如何先把材料堆出來;
寫不下去的時候回頭看提綱;
把能寫下去的部分先寫,最後再回頭解決。
……分割……
修改的初步階段:把和材料混在一起的觀點提煉出來,讓整篇文章結構更清晰;
收章節附註意細節;


管理學類,中文寫作,用導師的終極秘訣來說就是一個字:寫!

  1. 想一萬次不如寫一個字來的實在。當閱讀了一定量的文獻以後,該調研的都調研好了以後,有了大致的論文框架以後,雖然千頭萬緒,但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2. 填空式寫作,把小標題都列好,最好能在小標題下寫一段中心思想。
  3. 寫的時候不要糾結參考文獻的格式,在引用的地方加括弧備註文獻名,最後用百度學術、必應學術之類的直接複製粘貼引文格式做下微調就好。
  4. 寫的時候不要糾結有待商榷的內容,先用特殊符號、修改字體顏色等方式標註出來,當天的寫作任務完成後再集中克服這些問題。
  5. 寫的時候不要糾結遣詞造句,寫完了修改比寫的時候琢磨要輕鬆多了。
  6. 每次敲鍵盤的時間最好是完整的不少於2小時的,思路會比較連續。
  7. 文獻管理軟體暫時沒用到很好用的(針對中文文獻的),noteexpress、notefirst、CNKI的e-learning,並沒有提高效率,可能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推薦閱讀:

如何有效在知網尋找屬於自己課題的文獻綜述?
論文寫不下去時咋辦?
怎麼降低論文的重複率?
研究生學妹突然要改論文方向跟我一樣,要用我的數據,我不想給,但是她的導師在學校很牛逼,怕得罪他怎麼辦?
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論文想寫唐僧為什麼沒有跟女兒國國王在一起這個題目,可是我應該從哪個方面寫?

TAG:學術論文 | 論文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