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真的完全做到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時,是怎樣一種境界?

像我這麼優秀的人,一直在努力成為一個超凡脫俗的美男子,可是總免不了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事情以及被世俗所影響,我該怎麼辦呢?


我覺得莊子和老子在這一點上做的比較好。莊子《逍遙遊》中有「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樣的人物典型。
我無法想像一個人可以做到完全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也很理解題主的這種心情。不如我從另一個角度說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我認為一個完全不在乎別人怎麼看的人是很悲哀的。
他的內心當然會很充實,他知道他在這個世界上,他感受到一切的美好和一切的荒涼。他經歷過太多的歡笑也留下過太多的淚水,只有這樣有一天他覺得,這一切都好沒意思啊,於是他不再在意一切。
他依然會感謝那湛藍的天空和盛開的花朵,聽小鳥鳴唱看孩童玩耍,但是當他看到藍天被黑雲遮住,花朵凋零,小鳥聲音變得嘶啞,孩童之間因為一點彆扭打了起來時,他依然那麼平靜。
如果一個人再也無法因為一個女孩子回眸一笑而心裡一盪,再也不會因為和親近的人吵架而傷心落淚,再也無法恨人,愛人,甚至傷人。這樣的人也許刀槍不入,但他的心裡千瘡百孔。

建議題主多看點書,或者多經歷一些事後就好了(&>_&<),不能強求的,說不定現在的你在別人眼裡就已經很出塵很淡定了呢,稍微有一點點小情感反而會更有魅力的

我覺得一個人「不在乎他人看法」並不就等於「不具有感知世界的能力」。他依然能感受社會的溫暖,看到天真爛漫的孩子會由衷地祝願他們成長得快樂,面對社會的險惡依然會覺得憤憤不平甚至想去改變,他面對愛懂得感恩,面對恨懂得原諒。有一句話說「臣門如市,臣心如水」,我想所謂的「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就是在一個人身處形形色色的人、鋪天蓋地的信息之中有自己的甄別,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並以此作為自己待人處事的原則和標準,不被他人的意見影響,因為他早已有足夠的自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其實這也牽涉到價值觀的問題吧。每個人的人生中想來都會有這麼一段迷茫期,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樣來面對這個世界,做出自己的選擇。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可以嘗試一下:

一、樹立自己的價值觀 人生觀 世界觀
世界上選擇太多,到底選擇什麼呢?舉個例子來說,你會選擇事業上的成功還是婚姻上的成功?(這就涉及你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了)看起來似乎是個很不切實際的問題,但我們常會遇到這樣一種困境,公司給我們一個很好的遠赴海外工作的機會,可是自己的妻子要在國內,我們去不去?歸根究底這還是上面那個問題,事業,還是婚姻。早早在內心做出大方向上的抉擇,就可以避免很多猶豫不決的情況。

二、堅持自己的選擇
要有足夠的自信來支持自己的選擇。還是回到上面那個例子。如果我們最後選擇了去海外工作,那麼即使有再大的困難也要堅持下去。可能中途會有人勸你趕緊回國,但既然這個選擇是自己做下的,就不應該後悔。堅持自己的選擇,做最好的、最自信的自己也是「不在乎他人看法」的一個必備條件。


大概就像走在動物園裡吧。聽到他們吼叫你只會想:嘿,真好玩,還能叫喚呢。


管他呢,又不認識我(一般都是這樣「告誡」自己)或者有認識的人,自己會對自己說,沒事(看到她們笑笑,沒表情帝飄過)。事情過了很久之後,突然回想起來的時候會覺得好笑,是不是有點尷尬之類的。
當自己長期這樣的話,你會發現你身邊那些很看重別人觀點的人,越來越少,反而沒把別人觀點當作前進的絆腳石的,越來越多,慢慢滴,別人也沒那麼多時間對你的行為說說點點。因為你周圍的那一群人已不再是那群嘰嘰咋咋的人了。物以類聚,你越好,你周圍的那一群人,也越好。


面對成為超凡脫俗的這種問題,我向來是持懷疑態度的。人的社會人的屬性是不能消失的,理論上說。


這種境界常人永遠達不到,只有信仰的力量,才能達到這種至高無上的境界——我佛的境界。



有你在乎的所起的因,就逃脫不了去在乎這個果。表不表現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什麼事情都是多了,久了,就習慣了。。。然後無所謂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很自私,不希望別人過的比自己好?
作為一個知乎新人,達到千贊有多難?
叔本華的這句話要怎麼理解?
陳奕迅演唱會歌單的含義是什麼?
青年問禪師系列段子的原始出處是哪一個?

TAG:心理 | 社會 | 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