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打譜提高圍棋棋力?

原問題是:圍棋中哪些棋譜富於變化,包含大量的變化和思考空間,以至在掛盤講解時這些棋譜非常出彩?(後精簡問題如上)

圍棋入門後想進階,通常會去學習研究並且記憶一些名局棋譜,這對提高圍棋水平是很有益的。
但古往今來,有名的棋局數不勝數,可很多棋局低水平學習者根本看不懂。

比如吳清源與本因坊秀哉的世紀名局(第5手下在天元),雖然名氣相當大,但其實理解這盤棋是有相當難度的。

有沒有非常適合入門後(指有一點基礎的圍棋學員)進階時值得學習的棋譜,它們富於變化,包含大量的變化和思考空間,以至在掛盤講解時這些棋譜非常出彩。一盤或多盤都可以,但建議排序,並註明原因。

————————分隔線—————————

很多朋友說,不應該背整個棋譜,而應該多研究每一步的變化,我完全能理解這個意思。

由於本人起先的問題表述不清楚,造成大家回答都歪樓了。非常抱歉。

我想說的是,人不是機器,我所謂的背不是簡單的記憶,其實就是做到把這盤棋研究透到可以講解給別人聽的地步。

比如我見到的圍棋老師,可以做到每一步關鍵棋都提到多種變化說明,最後再提到這局棋的最終下法。最終下法存在哪些好處,有些最終下法存在遺憾都瞭然於胸。我相信老師顯然是完全記住了棋走法和變化,達到這樣的程度,棋力不提高都難了。再比如一些書中解析棋的方法,也是類似的。

所以,提供一些名局去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才是我這裡提到的「背」的真意。研究一盤有意思的棋顯然好過一般晦澀難懂的棋要更有價值得多。

針對一匿名用戶的回復,我更改了問題的表述。希望把問題說清楚。在此對各位表示感謝。


謝 @程傑邀請。題主討論的態度很友好,邀請也真誠。更重要的是,題主是棋童的家長,所以這個問題我接下了。而且既然來答,我就多說兩句。

關於這個問題我先後跟題主交流了多次,現在的題干描述也是題主參考我的建議修改的。但是題主每次修正問題,總是把新的描述加上而不願意去除舊的描述,我猜題主也許是在對知友們的一些評價的恰當與否不確定的情況下,想保留變化吧。
這個問題下已有的其他回答,大多都非常恰當,其實已經大致回答了題主的問題,但感覺題主還是不很信服。

我將分三部分作答:首先討論打譜對於提高棋力的幫助,然後討論題主問題描述里存在的問題,最後說一點欣賞棋譜的問題。
以下長文慎入。

————————————————

一. 打譜對於提高棋力的幫助.

關於這個問題我雖然立刻就有了答案,但為了避免個人思路和經驗的狹隘,我專門和幾個朋友進行了簡單的討論。這幾個朋友,他們任何一個人的個人棋力和教學經驗,都足以單獨回答這個問題,甚至圍棋板塊的其他技術性問題。

我們很快達成了第一個共識:
業餘3段以下棋力的學棋者打譜,對於漲棋基本無用。
對於孩子來說尤其如此。

這種判斷,首先是來源於大家大量的教學實踐經驗的。
雖然也有低於這個水平的孩子特別喜歡打譜,並且棋力提高很快的例子,但我們基本可以判斷出,其棋力提高的最大來源是同時進行的死活題訓練,對新知識點的學習,練習對局與復盤等,打譜本身對之的幫助是不大的。而且,上面所說的只是極個別的例子,對大多數達不到業餘3段的低段位孩子來說,在根本看不懂棋譜的情況下,只會消磨自己的興趣,偶一為之則可,多則無益,甚至有副作用。至於水平達不到有段的孩子,也就是級位水平,打譜就更是無用,對他們來說,就算是有講解的棋譜,也和天書一樣,沒有講解的棋譜更是跟抽象畫沒什麼區別。剛入門的孩子就不說了。
對於成年的學習者,或是無論什麼年齡的自學者,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本質區別。成年人對於有講解的棋譜的接受能力也許比幼童稍好,但是理解棋譜需要的是圍棋思路與圍棋語言,成人在這些方面較之幼童,其接受速度的優勢極其有限。

其次,這種現象不僅符合直覺,在道理上也是很容易解釋的。
這不僅在於,圍棋本身難度縱深過大,遠遠超過任何初學者感性的想像。職業高手在過招之時,經常就像武林高手的對決一樣,招不用老,出手則變,試探而止。很多變化是只存在與他們的腦海中的,大量的徹底的局部變化根本不會出現在棋盤上。對於低水平的學習者來說,高手這裡走一步就脫先,又跑到那裡走一步又脫先,就算有大量的詳盡講解,也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反而會被搞得暈頭轉向。
而且,在初學者的學習中,會學到各種各樣的棋理,規範,棋型,要點。而當他們觀看高手棋譜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和自己學到的東西不同,甚至完全相悖。
學棋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修正原有的誤區,突破原有限制的過程。合理的學習過程,也像是對圍棋理論發展歷史的追隨。
水平高的人不是不講棋理,而是隨著棋感,計算,判斷的提高,對於棋理的理解加深,越來越不拘泥於局部的棋型「常識」。

還不夠清楚?我盡量結合實踐舉例,說的更清楚些。
在入門期,除必須要學的東西之外,重點的訓練方向在於吃子的訓練。在這個階段,一個很好的進步方式是下大量的吃子對局。而有經驗的老師根本不會在入門期就把重點放在圍空,整塊死活,定式什麼亂七八糟的內容上。
而入門後,學生達到一定水平,老師又會推翻原有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糾正(這時候的學生一般都長於吃子,而且往往拘泥於此,對空沒有概念),開始培養學生圍空的感覺,同時對整塊死活進行強調。
這個階段一直到入(業餘)段之前,老師最開始會針對學生拘泥於局部吃子,一直把局部變化走盡的情況,教學生學會脫先,然後學生很可能會在某個階段學會亂脫先,然後又要教學生必須把必要的變化走完,什麼才是必須要走的,整塊棋是要如何有眼位的,如何做活的。
學生入段後,很多以前教授的內容又要推翻,很多「不能脫先」的地方是可以脫先的,而且最好脫先保留變化,而有些棋是不能活的。

拿出職業比賽的棋譜給他們講?你必須面對學生這樣的問題:老師他們這下的什麼啊,為什麼和你講的不一樣啊,這裡怎麼可以這麼下啊,這怎麼又脫先了,這棋怎麼死了,這又是什麼招啊。你可以都一一解釋,但永遠解釋不完,如果你解釋完學生都能接受,學生早就到了業餘5段的水平了。學生水平不到,有些東西你再怎麼解釋,他也聽不懂。讓學生自己打譜,那你覺得他是會學到新的東西還是會連舊有已經學到的都搞不清楚了,糊塗了呢?
只因我前面說的,學棋的過程中會不斷突破原有限制,站的越高,風景越廣闊,水平不到,有些東西接受不了。
所以,只能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來。

那是不是說,打譜對於棋力的增長就沒有幫助了呢?也不盡然。
業餘3段以後,換算成網上棋力,大概弈城上d了以後,打有講解的棋譜,大致就有一定幫助了。而且,講解越詳盡越好。
當然,這個階段,漲棋最主要的方式還是做死活題和實戰加復盤,這幾個一項都不能少,在此基礎上不斷補足沒學夠的常識,然後可以加以適當的打譜。其實,這個階段不打譜,對棋力增長也沒什麼損害。
業餘5段以後,該學的基本內容都學的差不多了,打譜時的收穫也大多了,可是這個階段,提高棋力的必由之路,仍然是死活題和實戰復盤。這時候,不打譜應該是不夠的了,但是上面那其他幾樣更不能沒有。

其實在業餘5段以下,打譜最大的幫助,個人認為是啟發棋感,培養興趣。

二. 問題描述中的問題.

「圍棋中哪些棋譜富於變化,包含大量的變化和思考空間,以至在掛盤講解時這些棋譜非常出
彩?」

所有的職業棋譜都符合這些要求,甚至所有正式的業餘比賽的棋譜,也是符合的。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圍棋入門後想進階,通常會去學習研究並且記憶一些名局棋譜,這對提高圍棋水平是很有益的。」

從第一部分的討論中我們應該已經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偽命題。

「有沒有非常適合入門後(指有一點基礎的圍棋學員)進階時值得學習的棋譜,它們富於變化,包含大量的變化和思考空間,以至在掛盤講解時這些棋譜非常出彩。一盤或多盤都可以,但建議排序,並註明原因。」

題主可能對棋力提高過程中的具體階段不甚瞭然,從簡單描述來說,「入門後」,「進階」這種辭彙描述的程度,我就直接理解為業餘低級位了,那麼答案是——沒有。
掛盤講解時精彩與否,我認為首先是講解員的問題。對棋譜進行排序,我認為這也是非常主觀並且價值不大的。

「我想說的是,人不是機器,我所謂的背不是簡單的記憶,其實就是做到把這盤棋研究透到可以講解給別人聽的地步。」

題主這裡描述的記憶,其實已經不是單純的記憶了。而想把職業棋譜的整盤棋研究透到可以講解給別人聽的地步,我想說,如果你水平沒有高到逆天的程度,「研究」這個詞根本無從談起,你只能是學習別人的講解,然後自己進行驗證。

「比如我見到的圍棋老師,可以做到每一步關鍵棋都提到多種變化說明,最後再提到這局棋的最終下法。最終下法存在哪些好處,有些最終下法存在遺憾都瞭然於胸。我相信老師顯然是完全記住了棋走法和變化,達到這樣的程度,棋力不提高都難了。」

這裡有一個很大的誤區,首先,對於要講解的棋譜,如果是職業的棋譜,老師一定是加以準備了的。如果是學生下的棋,則一般不會。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提各種各樣的問題,問各種超出你準備(如果有準備)的變化,老師回答這些問題,靠的是臨場的計算,而不是背變化。
圍棋的核心,是計算。
如果你沒有遠遠超出學生的計算力,應對不了學生提出的變化,就會給教學帶來很大的麻煩。如果總是出現這樣的問題,就說明,你的棋力不夠,教不動這些學生了。
而像另一位答主說的那樣,是達到了這樣的棋力,才可以做出這樣的臨場計算,而不是背下了這些變化,棋力才得到了提高。

學圍棋,確實需要記憶大量的內容。但單純的記憶,所能實現的幫助非常小。如果只靠逆天的記憶就可以實現棋力的大規模提高,那麼計算機圍棋的難題早就解決了。

我已經在多個回答里說過這樣一個觀點:

棋手選擇落子位置的思維過程可以分解為四步:常識→棋感→計算→判斷

(見圍棋棋力業餘低段位,如何繼續學習提高?有什麼推薦的參考書目和學習方法? - 高飛龍的回答中的標題「一」部分)


這其中,只有第一步「常識」,是主要依靠記憶來提高的。而這只是第一步而已。要學會圍棋而必須跨越的第二步「棋感」(這也是計算機圍棋難題的瓶頸所在之處),最核心的第三步「計算」,高高在上最難的第四步「判斷」,都是很難依靠記憶來大幅度提高的。


三. 對於棋譜的欣賞.


此處的棋譜,特指職業比賽的棋譜。

無法通過打譜來提高棋力,並不是說我們就不能看棋譜。正如我在圍棋學到什麼程度才能夠看懂職業棋手的棋路? - 高飛龍的回答的後半部分中所說的,只要有好的講解和表現形式,即使我們的水平還不能夠看「門道」,但多多少少的,也許能看一點「熱鬧」。


有時候,這對於興趣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我發現大部分人,對於欣賞高水平內容及八卦內容的動力,都大過了踏踏實實提高自身水平的動力。

我在此並非要絕對化的批駁這種傾向,這種獵奇心理是天然的。甚至我自己,也是如此。看棋譜時最喜歡看的,就是精彩瞬間,以及對局相應的背景故事。

這樣的內容,往往比切實提高棋力時要學習的內容有趣百倍,但對棋力提高本身幫助很有限。可是對興趣,是進步的最大動力。而且滿足好奇心與欣賞欲,也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不是么?誰規定我們要一直忙碌的在路上狂奔向前呢?停下來看看風景有什麼不好的?站不到山頂上,站在山下仰望一下就不行么?


殘忍的說,現實中,絕大多數業餘愛好者,是終身都達不到業餘5段的。那麼終其一生,打譜對於其提高棋力的重要性也有限。

所以,我大膽的鼓勵愛好者們,不要刻意追求棋力的提高,而是去追隨自己內心的直覺,做喜歡的,讓自己覺得快樂的事。

看棋譜只看精彩瞬間,這沒什麼不好!關心棋盤之外的八卦故事,這同樣無可厚非!

而且如果拋開了漲棋的問題不說,這樣的內容,遠比乾巴巴的棋譜有趣。


像前兩天的兩個回答一樣,我再舉個例子。


1978年,日本國內最大的比賽,一定意義上也代表著當時世界上最高競技水平的日本棋聖戰,迎來了第二屆比賽的決戰。

由挑戰者,年輕的加藤正夫九段,挑戰在位的第一屆棋聖戰冠軍藤澤秀行九段。


此時藤澤已然年屆53歲,雖以垂垂老矣的身軀戰勝各路晚輩,高坐棋聖位上,但年輕的高手們不斷湧現,藤澤的霸位風雨飄搖。而挑戰者加藤只有31歲,此時上升勢頭明顯,意欲從前輩手中奪過代表棋界最高榮譽的「棋聖」,開啟自己的時代。

賽前調查,無論民間還是棋界,預測加藤會贏的都佔據壓倒多數。


果不其然,在七番決戰的頭四局裡,加藤以3:1領先,藤澤被逼到了懸崖邊上,必須連贏三局才可以逆轉,而稍有疏失失掉任何一局,就將從棋聖位上退位。

如此的背景下,迎來了分水嶺的第五局。


秀行執黑,以高中國流開局。

黑棋氣勢最足,但整個右半盤子力大多處於四線以上的高位,怎麼圍出大模樣,頗費思量。這裡秀行給出了正解:

秀行先以黑1,3加強下邊,遭到加藤機敏的白4在要害上的打入,秀行5,7從容退讓以搶得先手。

而後秀行黑9,11先手在上方擴張勢力後,黑13直接佔據天元!

至此,秀行以驚人的膽識和魄力在右半盤擺出了驚天巨空,靜待加藤出招。

綽號「天煞星」的加藤回敬以:

白1的深深打入。

加藤不滿足於從空中淺消(其實這麼下也未必夠),而是要從根處打破黑空。

這是非常難的地方。

接下來黑棋如果從上方A位壓住,則能穩健無風險的守住上方的空,但白棋將在右邊邊上舒服的活棋。如果黑棋於2位搜根,將白棋趕出去,則一旦白棋活棋,黑棋大空將化為泡影,此局也將無可挽回。秀行的棋聖位,也將易手。

大家都知道在圍棋里,殺棋有多難。

可是秀行長考後,選擇了破釜沉舟的黑2砸釘,要求全殲白棋!

此後雙方一路鬥智斗勇,行至此時:

加藤一路拚命掙扎,將黑棋大空蹂躪一空,秀行也孤注一擲,什麼都不要了,只求殺棋。

白1靠,抓住黑棋封鎖線上有限的毛病拚命攪亂局面。

秀行此時長考2小時57分鐘,下出了驚人的黑2跳的妙手。

最終白棋右半盤全滅。


這盤棋在圍棋史上非常有名,被稱為「驚天大殺局」。


此局成為重要的分水嶺,秀行憑藉此局將比分扳成2:3後,又再接再厲,再下兩城,以總分4:3逆轉,成功衛冕棋聖位。


賽後,這盤棋在棋界,新聞界,和民間,都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大家都對秀行近乎於瘋狂的直線追殺感到驚詫萬分。


在接受採訪時,秀行這麼說:「我深為現在的勝負偏離了其本質而痛心,如將一盤棋比作雙方爭100元,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能拿到51元就可以了。但我卻認為應該拿到其全部,這才是真正的勝利。本來能殺的棋不殺,即使獲勝,也稱不上是真正的勝利!」


而在被記者問到,最後一圖中黑2那一步棋的2小時57分鐘的長考都算了什麼的時候,秀行解釋道,下這一步棋前連續計算了三個小時,大概算了200多個變化,五六千步棋,確信已將殺棋的所有變化算盡,白大龍必死無疑!


從另一個當事人的角度來說,以力大無窮聞名的「天煞星」加藤正夫,被長自己20多歲的老前輩以這樣的方式擊敗,當然是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眼看就要登上棋界巔峰,卻被迎頭一棒敲了下去。

後來加藤幾經沉浮,雖然也拿過一些冠軍,並被奉為日本巔峰晚期的「六大超一流」之一,但畢竟還是沒有開創自己的時代。並且棋風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不再好勇斗殺,而是變成了穩健的「半目加藤」。

看這樣的棋譜,這樣的故事,難道不比單純的打譜更加有趣嗎?

————————————————


後註:本答已刊登於2015年1月7日的知乎日報,內容純系答主原創,侵權必究。

截至目前,答主尚未授權除知乎官方外的任何機構或個人使用該文章。

關於對文末故事的描寫,《圍棋天地》2009年第11期的內容更為專業詳盡。


看到了題主修訂後的問題,我覺得題主的本意是希望獲得入門後有效提升水平的途徑。如果這是題主核心的關注點,那麼答案就不需要糾結於是否「背」棋譜了。

讓我覺得非常有趣的是,您貼這麼大張棋譜來做什麼?是想舉例說明您真的看不懂么? :)

想糾正您一個觀點:並不是有了那能力棋力想不提高都難,而是棋力提高之後才會有那種能力。

啰嗦這麼多……所以……

入門後並不適合打棋譜,當年蜀容棋苑出過一套書,《坂田圍棋教室》,是一代名宿坂田榮男寫的,每冊只有手掌大小,1、2cm厚,再次體現了濃縮的都是精華呀。從布局到中盤到官子,包含形勢判斷、攻殺技巧、大局觀應有盡有,那是真兒真兒的適合用來進階的。這套書就像你看到的老師一樣,詳細地講解各個實戰中出現的情勢,在此情勢下有幾種下法,各有什麼短長,會進行怎樣的變化,對手會怎樣下,他為什麼會這麼下,你怎樣應對等等。它講解的是全局當中的一個相對靜止的點,把一個知識點說透。

因為在入門後的這個階段,是沒有能力把握全局信息的,因此打譜在這個階段並不會收到多少效果。


背只能做填空題,可惜圍棋是可能有多個正確答案的選擇題,雖然有一些公式(定式、常形)可以背,但實際上出題人(對手)還會根據你前一題答案有相關性的隨機出下一題…所以背幾乎沒有用,學會棋譜每一步的思路並且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才有用。


我沒有見到有人完整背棋譜來提高棋力,對於一般愛好者,通常都是建議對於邊角常形和死活手筋之類的局部手段要背(理解)。


圍棋入門後想進階,通常會去學習並且記憶一些名局棋譜,這對提高圍棋水平是很有益的。

學習o 記憶x

這本身是個偽命題。

為什麼要打譜?這是一種培養棋感的手段。準確的說,你打的不是譜,是譜邊上的講解,這個講解部分越細緻越好,一張棋譜拆出十個譜再每譜拆五個變化圖那種最好。不管是「入門後」還是「進階者」,只有一張棋譜,其學習效果一定相當堪憂。

為了不下棋的朋友稍微好懂一點:現在我手頭有一本數學習題集,裡面記錄了若干例題和答案,沒有解題步驟,沒有詳細講解,偶爾來個點綴:這題設計的真妙!你不打算把這書摔了?

如果你的知識水平基本涵蓋或超越了這個習題集的程度(看懂比出題還是容易不少,但我也不覺得這在一般的「進階」範圍內),隨便刷幾個這樣的習題集當開拓視野也是不錯的,問題是咱還是要多學習啊。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還要「記憶」一些棋譜,我覺得比去背例題還顯得荒謬:棋盤上能走出的變數可比卷子上能出來的多太多了。

我覺得沒必要糾結於「哪些」最好,作為一般的業餘棋手表示高手們最為平淡的對局也常有思路跟不上的時候。在培養棋感的階段也沒必要去鑽研高精尖技術(話說回來了,你想鑽就能鑽么……)。羅洗河棄三劫循環應該是近年最有名譜相的棋譜吧?這我覺得我只具備看熱鬧的素質,談不上學習。而記憶這種棋譜,比較多的情況應該是一種「哎喲這個屌」的自然行為,說能提高棋力我覺得真是不見得。

至於具體的棋譜書籍推薦我倒是很不在行(後來就沒專門打譜的習慣了,對這方面的好書知識匱乏),如果《圍棋天地》還維持之前形式的話我覺得大可以每期買來打主要講解的兩三盤棋。另外任何精選型的「自戰解說」類也都有相當的價值。


我個人喜歡的幾局:
羅洗河一輩子的名局——第10屆三星火災杯半決賽第三局(俞斌九段解說)--棋譜新聞--學棋網 應該是公認的當代棋局中最具名譜相的一局,構思讓人瞠目結舌。(不過沒看到這個地方有解說……)基本而言這盤棋我覺得必須對著解說來看。

第8屆農心杯三國擂台賽第14局 李昌鎬 vs 古力,這個右上角記得當時看了很多變化來著。另有一局李的一路立,忘記出處找不到了……

第19屆富士通杯日本代表預選決賽 片岡聰 vs 趙治勳,過癮……雖然內容上接近於單方面毆打,但是這種連續的強行治孤計算也好觀賞也好都很棒。


入門後需要在布局、中盤戰術和死活等各個方面打下紮實的基本功,推薦看各種入段叢書再大量實戰練習,
隨著綜合實力的提高,邁向中級水平後打譜才有收效。吳清源對秀哉三三·星·天元這局我這業餘4段研究了好幾天才勉強理解大部分變化,低段水平根本是看不懂的,更別提只是剛入門的了。沒有基本功根本就看不懂棋譜,也理解不了講解,以他們的棋力根本就判斷分辨不出棋局,我貼兩個棋譜:
下了一盤非常奇葩的棋。。
和一9D七塊大龍大殺已勝120目,最後連打兩百目巨勺,圍觀者驚呆
同樣也是「富於變化,包含大量的變化和思考空間,以至在掛盤講解時這些棋譜非常出彩」

所以根本就沒有「適合入門後(指有一點基礎的圍棋學員)進階時值得學習的棋譜」。


關於打譜,很多人都說只有達到一定水平才可以打譜,高票答案也是這麼說。不過我要反對~
首先,我們要知道打譜有什麼用。打譜實際就是通過觀摩高手的實戰來提高自己的水平。這樣來說,水平越高的人通過打譜的收穫就越大。因為他能夠比較好的理解棋譜,通過棋譜和對局者對話。而水平比較低的人因為很多地方看不懂,所以只是機械的看棋譜、擺棋譜,沒有多少理解的成分。
不過這並不是說水平比較低的人就不需要打譜。他們雖然不能理解棋譜中的很多內容,但這種機械性的重複對於培養一個人的棋感是很重要的。比如對行棋方向的感覺、對棋形的認識了等等。很多東西其實不是像計算那麼直觀,而是帶有一定的感覺的成分,比如傳說的中的耳赤的一手就是~通過長時間的打譜來培養棋感,在這方面就會比較有用了。特別是對自學的愛好者來說,打譜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


我在歐洲時有段時間特別迷圍棋,把一本日本的死活大全全部做透想透,然後七七八八的背了些手筋啊定式,在歐洲的網站上狂找人對弈,就這樣下了怕有一年吧,後來在一次歐洲圍棋大會上被一名日本棋院的職業五段定為業餘4段,所以我覺得背棋譜這事挺不答調啊。你連基本死活都沒算清前,對棋局的變化怎麼可能了解


只要是個高段選手的職業對局,都「棋譜富於變化,包含大量的變化和思考空間」,每個局部都由大量的變化和計算。

有些名局之所以為名局,是因為棋手想到了常人所不敢想和想不到的詭異角落,而並不一定是因為他們包含了多豐富的變化和思考空間。


有效的打譜方法

&>&> 快速打譜就是照著棋譜能擺多快就擺多快,這種方法可以培養你正確的圍棋感覺。

&>&> 慢速打譜就是要努力思考和體會高手每一手棋的目的和用處,也可以隨時思考一下自己想要採取的下法,再和高手的實戰進行對比和分析。這種打譜方法適合於圍棋水平相對較高的棋手採用。

&>&> 日本圍棋教育家金大鈴先生首先提出來「四角八變換」打譜訓練法

&>&> 所謂「四角八變換」,就是說將棋盤上的棋譜改變方向就可以出現八種不同的局面。

個人觀點:慢打定式不定,快打布局大局。慢打計算,快打官子。慢打收緊,快打死活。


在打譜之前對以下幾點要有一定基礎的掌握和熟悉才會起到一定提高的棋力的作用吧。

1、計算力。對死活的計算力。對局部變化的計算力。對目數的計算力。一般這些達到業餘段位水平至少吧,能保證能看懂棋譜大概吧。

2、常見定式、布局的理解。

3、以目數為本的價值觀吧。棋局的變化和發展都是與每局棋的形勢有關的。而形勢取決於對當前盤面目數以及潛力的判斷和預測有了自己的預估,也就能找到和高手的判斷之間的差距啊。。

棋譜能學到什麼?

1、局部的手筋。很多棋形極限程度地處理。

2、更深層次的棋與棋之間的聯繫。

3、對形勢的精準判斷,得到的大局觀。

4、時機。伏筆的時機、攻的時機、守的時機、圍空的時機、交換的時機、棄子的時機、先手的時機、收官的時機。


關注時局,注意邊角變化,不要背棋譜


順其自然吧,先學些定式,多實戰吧


任何東西(知識、信息、規律等)都必須充分地理解了(光了解還不行)才能利益,照貓畫虎反類犬,不理解的東西生搬硬套只能讓學習者產生錯覺和誤解,尤其是圍棋這種需要大量計算、判斷、取捨的競技項目,初學者打職業棋手的棋譜不太靠譜。


有的東西要靠悟,比如大局觀,打譜首先最漲的就是對「大小」的分析,天王山的爭奪,然後是手筋,定式乃至棋形好壞,都會有所幫助


當你能越來越發現棋手每一步應對的意圖與考慮時就是在提高了,否則還是回去再過過基礎的東西
有時候故意不看下一步,而又能自己推斷出應手的時候會特別開心,有一種隔著久遠的時空而與人產生共鳴的感覺~


推薦閱讀:

送六七歲的孩子去學圍棋,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TAG:圍棋 | 圍棋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