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有技術條件下,可不可以實現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

布蘭特將隱私權定義為「不受別人干擾的權利」,同時他認為這是個人自由起點,是人類最廣泛,文明人最珍視的權利。
然而現在,在我國,電話號碼、微信號、學號工號甚至是身份證號都可以被一些不法之徒獲得,用於詐騙,販賣或成為廣告投放對象。
在我國的現有國情以及現有技術背景下,能不能實現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如果不能還做要哪些努力和改進?


首先,現在被販賣的可不僅是你說的這些隱私信息,甚至還有真實的實體身份證、真實的實體銀行卡、真實的實名手機卡,所謂「四件套」。
然後,隱私泄露的源頭是多方面的,有時候是保存了隱私信息的網站遭到入侵「拖庫」,有時候是用戶在多個網路服務中使用相同密碼而導致黑客能夠從所謂「社工庫」中獲得用戶的密碼而攻擊其他網站「撞庫」,而威脅最大的則是通過搜索用戶自己在網上不慎留下的私密信息痕迹「人肉搜索」、警方、銀行、運營商、網路服務中利欲熏心的「內鬼」盜取隱私信息牟利或者直接批量販賣隱私信息。至於實體隱私信息證明文件的泄露,以前聽說過高價收購遺失的身份證的。
你要做到防止所謂隱私泄露,首先要明確隱私保護的責任,發生「拖庫」「撞庫」等黑客攻擊事件時網站本身也要負法律責任;要害部門和網路服務要明確內控機制,像查詢公民信息、賬戶信息等操作必須做明確到人到時間、具備不可否認性的記錄,必須加強許可權管理、對數字證書等身份認證工具的管理,擅自查詢隱私信息或者販賣隱私信息的「內鬼」要負法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對於隱私信息在灰產界內的販賣行為,現在規定是只有以營利為目的販賣的負刑事責任,將來要做到購買隱私信息的也要負刑事責任,包括買賣他人或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非實名的手機卡的雙方都是違法,數額較大就構成犯罪。
每個網民自第一次使用網路開始就要有隱私意識,要使用密碼管理工具管理密碼,不要所有服務用同一個密碼,有兩步驗證功能的服務都打開兩步驗證,不要在公開服務上主動發布可能導致隱私泄露的信息,尤其要慎用像學校貼吧之類的地方,要把網路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界限分清楚,除非必要,公開發布照片、視頻不要露臉(甚至連反射的臉都不要露出),不要帶有明顯的指明地點的標誌物,發布照片之前要刪除全部EXIF信息。使用廣告過濾工具過濾廣告和各種統計腳本等可能將你的上網痕迹變成大數據的東西。在網上要保持文明,保持良好心態,不要參與罵戰,不要干挑起罵戰的事情。直播之類帶有自媒體性質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能搞好的。網上購物使用的註冊手機號和收貨人、收貨手機號不要與平常主要使用的一致,而應該使用化名和小號,如果能使用代收點則使用代收點。智能手機安全方面,盡量使用不越獄的最新型號iPhone和最新版本iOS,不要使用安卓手機;只安裝自己常用的應用並保持更新;綁定了銀行卡等重要信息的手機號,其手機卡不要放在自己主要使用的智能手機里,應該放在一個不易受攻擊的功能機或不允許安裝應用的智能機中,並最好不使用GSM網路。最好不使用百度進行搜索,要用也不要在搜索時登錄百度的ID,也不要在百度搜索時使用數據流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的東西是最貴的,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沒誰會無償讓利於人。做到了這些,雖然無法防禦服務端泄露隱私的可能,可以減少自己主動泄露隱私的概率。


謝邀,不可以。

以目前我國國情來看,個人隱私幾毛錢一條。售價越低廉,則成本也越低。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撞庫事件發生,網站運營商們心裡沒點b數嗎?但凡能夠在保護用戶隱私上用點心的,都不會保存用戶的明文密鑰。加點「鹽」做hash有多難嗎?說到底就是對用戶的隱私不上心!

為了避免被撞庫,活生生把用戶逼得練就一手「花式密碼」記憶大法——寫紙上、手機上。往往在登陸的時候都會一拍腦門:這個網站的密碼多少來著?然後就一個接一個去試……哪天要是把那張紙或者手機丟了,那可就是世界末日了。


隱私泄露的事情太普遍了,就像你手機里的垃圾簡訊,郵箱里的垃圾郵件。他們都是這麼來的,都是被泄露出來的。
想要做好真正的隱私保護,就目前而言,只有靠自己。但是收效又是微乎甚微的。
提高全民素質,增加個人的修養,是將來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只有大部分公民的素質提升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才會更好。


個人想法是,個人身份加密,然後例如辦手機卡銀行卡需要提供個人信息直接給密匙,然後公安資料庫解密對比回復確認。銀行處理業務…


成本高。


不能。
改進?把你們都洗腦一下就好了。
或者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就好了。

所有的泄露最終對準的都是人,一個龐大的群體,誰知道會有什麼人呢?

但是,可以遏制。通過教育,也就是洗腦,讓大多數人不接受這一行為。


謝邀。
沒有銀彈。
個人意識差,法律不夠健全是最大的現狀。
其他方面沒有涉獵,不說。個人因素是主要的原因。人都是趨利的,只想利用別人提供的快捷工具,卻不了解所藉助工具的內部,這就出現了一個"黑盒",其內部的東西是不可知不可控的。
隱私在技術上有可控辦法,但是任何社會化之後就變得複雜,越來越多的釣魚,技術上代價不高,但還是有人會上當。誘因是各種朋友信息,免費資訊等等。只要使用就沒有完美的解決辦法,就跟提純一樣。
技術可能有辦法避免危害,能不能保護好隱私真是要看各位自己。


如果收到資料的人一心想泄漏,那再好的技術都是沒用的。

用技術來規範道德是沒用的


推薦閱讀:

《血盆經》《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都是偽經嗎?
如何看待「台灣近 10 萬人靠電話詐騙大陸人為生,每年騙走大陸 80 億」?
驢友,騎行乞討者是真的嗎?
如何看待继肯尼亚后,马来西亚向中国大陆遣返台湾诈骗犯?
如何看待雷公對戰失敗後說「當時我若用內家拳,徐曉冬會出人命」?

TAG:網路安全 | 信息安全 | 詐騙 | 隱私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