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京的很多馬路沒有路名?


謝邀。
不僅是東京,日本所有的地方都經常被認為道路缺少名稱。因為日本以外的大部分歐美國家和中國都以道路為地址基準,所以只要是條路基本上都有且必須有名字,而日本不是。
札幌和京都這樣的道路網方方正正的地方看起來倒是都有路名的,不過基本也是主要道路。
地勢崎嶇的東京,事實上,大馬路一般是有路名的,即使沒有以文字為名的「通稱名」(如青山通、山手通、明治通等等),也都會有道路編號(國道XX號線、都道XX號線)以方便管理。
小馬路和小巷小街道太複雜了,並且根本就是彎彎曲曲左拐右拐——你根本也分不清哪些路可以被稱為「一條路」

比如上圖這塊地方我頂多能看出有三條路可以稱為「一整條路」。日本的地址系統以什麼為基準呢?不是道路,不是XX路XX號,而是按街區來的。也就是道路圍城的中間的區域,這些區域中的建築物被編上號,然後這些區域本身也有自己的號碼,稱為X番地,數個這樣的區域組成一個「丁」,數個「丁」又組成一個地區。我們說的「XX町X丁目」就是一塊叫做XX町的地區的第X個丁。
所以日本的地址格式是這樣的:XX縣(都、道、府)XX市(區、町、村)XX A丁目B番地C號 - D室,其中C就是具體到建築的編號了
直觀一點的例子(虛構地址):
東京都新宿區百人町3丁目24番地2號
神奈川縣橫濱市中央區元町1丁目1番地2號
與道路都沒有關係。
這種地址系統的產生原因,據說是以前判斷哪塊田是誰的比較方便,當然可觀的原因也確實是,以前的市鎮內的道路基本都是亂修所以根本沒法哪來標記地址,而主要道路相對較少,幾條主要路中間圍城的地方太大太大了,所以這些路即使有名字,一般用到的時候也不太多。


國內和日本在街區形態上有點不太一樣。

拿google地圖的圖片來說明吧。
同樣比例尺下(都調成200米/500英尺模式),東京較為靠近市中心的港區(不是碼頭,區的名字就叫港區。上方的白色大樓是六本木山,下面是民宅,散布著多個國家的大使館)是這樣的:

與之相對應的上海外灘是這樣的:

二線城市裡像福岡市的中心部是這樣的:

濟南的是這樣的:

相對來說國內橫平豎直的街道更多一些,住宅以小區為單位,而且城市裡的地址也是xx市xx區xx路(街)xx號這種,以街道來標定位置,所以差不多的道路都有名字,如果哪條街沒有名字,兩邊的建築物連地址都不好表示了。而日本由於土地私有且住宅以獨門小院或單個的住宅樓為主,街區要細碎很多,道路彎曲,小路眾多,一條條都命個名簡直是不可能的,大的道路和個別小一點的道路會有一個一般是叫XX通り的名字。他們的絕大多數地址的命名是不依賴道路的,市、區以下是地名》丁目》番地》住居號碼,比如日本國會的地址是: 東京都千代田區永田町2-2-1,第一個2表示2丁目,第二個2表示2番地,也就是街區編號,一般住宅區的街區大小是3000-5000平米,約30戶人家,最後一個數字是在這個街區里按一定規則(一般是順時針方向)給每一棟住宅的號碼。這種方法(1962年通過法律統一的)可以很明確地定位到每一戶,也就沒必要給所有道路起名字了。


曾經看過一個TED視頻(Derek Sivers: Weird, or just different?)說不同的思考方式。
以下內容個人推測成分大,供題主參考一下哈。
視頻中提到,世界上有些地方以縱橫的道路street定位(如美國),問路的時候能夠知道自己正站在某某路上,故而馬路名字很重要(必須有名字- -);而有些地方正相反,如日本,主要是以道路之間的空白(即街區,block)來定位的,所以問路的時候人家只能跟你說你這是在N丁目N番地。如果具體追問我這是在啥路上?遇到有些馬路別人可能就答不上來。人家不太以馬路定位,所以給路起名字的運動不太昌盛吧我想。


樓上寫了不少路名的原因,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東京的計程車拉活是分片的,大部分計程車只能在指定的區域內上客,如果客人的目的地不在指定區域內,那麼需要放空跑回來。
由於計程車很貴,大部分人很少乘坐計程車長距離出行,所以東京的計程車的單台的移動範圍及其有限,這直接導致了對他可以拉活的那片以外的區域不熟悉。


推薦閱讀:

為什麼東京文具店很少賣鋼筆墨水?
東京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東京有哪些比較好的二手書店?
新加坡和東京,哪個城市更乾淨?
一個人去東京旅行有什麼不能錯過的?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城市規劃 | 東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