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開會?

很多公司的領導者並不會組織會議,經常一場會議下來三四個小時,結束後發現毫無重點毫無主題,團隊怨聲不斷,請問,如何開一場高效的會議呢?


我大概有40%的時間都在開各種會。現在也算是各種會議的組織者。

1、保證開會效果的小技巧很多了,關手機,不許帶電腦,限時等,但從實際來看,如果機械的操作,變成為省時而省時,這同樣是錯誤。
2、我的經驗是:首先要先把開會要達成的目的列出來:
(1)信息傳達:比如通知某事,說清某事;
(2)做判斷:針對某事,做出一個判斷,正確/錯誤/擱置
(3)做決定和執行計劃:某事,干不幹?怎麼干?什麼時候干?誰來干?
先把這些議題列成表,逐項勾掉。

3、一個沒有達成目的的會議,即使時間再短,也是失敗的。別說站著開,單腳站都是失敗。
4、如果一件事我覺得還沒有說清,即使大家已經很疲倦了,也要堅持說清,哪怕很啰嗦,哪怕要說很長時間。把大家聚在一起本身成本就很大,如果沒有達到目的,這些成本就完全浪費了。
5、大會說小事,小會說大事。大會說方向,小會說干法。
------------------------------------
據說龍湖的吳亞軍女士這麼說過:一件事,我如果沒時間,就不說。但如果我開始說了,就一定要說透,階段性的說到位,哪怕花再多的時間。
你想吳亞軍每天有多少事情要處理?


有沒有發現,有時開一個半小時的會議,比看個2小時的電影還覺得時間久?
糟糕的會議,通常有兩個特徵:
1,會議太無聊。
2,會議太低效。

1,會議無聊,如何使會議變得有趣?

會議是互動的,電影只能單向接受信息。一場會議結束,會對你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影響,一場電影看完,卻對你生活沒什麼實質性的改變。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會議依舊如此的沉悶枯燥,WHY ?
看兩張圖感受一下:

看出來了嗎?
會議比電影無聊的核心原因是:會議缺少戲劇性。(或者說,會議缺少衝突。)

學過點編劇的人都知道,衝突是所有優秀電影的核心元素。拿幾個最近很火的電影做舉例:
《老炮兒》江湖新老對抗、父子破裂的感情。
《夏洛特煩惱》碌碌無為的屌絲的掙扎與反省。
《荒野獵人》人與自然、殺子仇人。
。。。
你幾乎不能找出一部好看的電影是沒有衝突可言的。

那麼,一群人在一起討論事情,產生理念分歧再正常不過。會議其實有許多可以挖掘的潛在衝突,但大多數公司,在開會時往往視衝突為 「破壞團隊和諧氛圍」 的行為,「息事寧人」 則是當衝突發生時的第一反應。

世界上最無聊的開會方式就是假裝衝突不存在。

為了使會議脫離枯燥,作為會議領導者,必須率先找到參會成員無法達成共識的衝突點,並且充分挖掘衝突。
你可能會疑問,鼓勵衝突不就是激化矛盾嗎?這樣會不會促使討論失控甚至升級為撕逼大戰?

這時會議的領導者(或主持人)是至關重要的角色。

避免衝突演變成私人矛盾的關鍵點在於:
會議領導人要在衝突升級時打斷雙方,提醒他們當前的討論很好,有分歧是對的,領導者可以重新澄清一下雙方觀點,給予一些總結性建議,並且鼓勵繼續充分的挖掘衝突。

避免衝突演變成撕逼,應該在會議之前,設立討論的三個原則(參照羅伯特議事規則):
1)杜絕人身攻擊。
「我不認同你的觀點,因為你就是個屌絲!」
「我是屌絲,你是腦殘!」
這是最典型的邏輯謬誤,以人身攻擊替代事實依據作為反駁對方觀點的手段,無能且低素質的表現。
2)保持善意揣測,不懷疑動機。
衝突應當僅 「對事實是否如此「 做爭論,而不應對持有某種觀點的人背後的行為動機做懷疑,動機不可證明,懷疑動機只能使衝突轉向私人矛盾的方向發展。
3)就事論事,既往不咎。
「我反對舉辦這次活動,因為你以前辦的活動簡直糟透了。」
爭論只應當局限在當前問題的範圍內,不應當把歷史事件拿出來用做判斷現在的事實。

2,會議低效,如何提高會議的效率?

即便會議已經充滿戲劇性,火藥味十足,無論是討論者還是聽者都能全神貫注參與,但是會議依然不會成功。

為什麼?
打個比喻,試想一下有這樣一檔節目,它的長度大概是20個小時,結構是這樣的:
節目首先,是一期羅輯思維,大概1小時:

播完畫風一轉,papi醬登場,3分鐘。。。

接著是一部電影大片,2小時

最後,是完整的播一部16集電視連續劇,16小時。。。。。

恩。。。這20個小時的「節目」一氣呵成看下來,你會是什麼感覺?
答主猜只有一種局面:男人已睡著,女人已哭暈

對了,還記得為什麼看好中國經濟不?

好吧,一本正經的胡扯到此結束。。。

看,把「搞笑視頻」、「網路節目」、「電影」、「連續劇」 混到一起,與其說這是「一」 檔節目,不如說是個綜藝大雜燴。

而這,恰恰就像很多公司開的會,把執行、策劃、決策、戰略、提振員工氣勢等等諸多目的討論放到一個會上,每當會議開始,就成了一場漫長混亂的 「會議大雜燴」。

所以如何提高會議效率,避免把會開成大雜燴?

按照情景和目的劃分多種會議類型

具體如何劃分,可以參考下表:

除此之外,還有三種會議角色是必不可少的:
1)主持人
開會前,應該明確主持人,通常就應該是決策者或者執行負責人。
2)時間提醒人
也可以叫時間長老,應當有人把控會議時間,做發言的用時提醒。
3)會議記錄人
安排會議記錄,把會議的目的、議題、結論、存疑等都記錄清晰,以便跟進。

會議的好壞,主要是由主導和參加會議的人的態度和方式所決定的。有了以上新的思路,希望題主能用生命開好每一個會議。

總結:

如何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 River哥的回答

微信公眾號:rivershuo
我會在這裡寫關於【刻意練習】的文章,告訴你把興趣玩成高手的練習方法論。

http://weixin.qq.com/r/AkQ0LCTE-3mArWBP9xE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最高票「站著開」這種吐槽留了這麼久真是不大理解。

幾個高票答案都給出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小貼士,說真的,可能會有點用吧,因為工作原因,我見過了N多的會,我相信看到這個答案的人,很多也按照這問題里很多回答做了,但是我相信效果依然不佳,為啥?沒有從根本上搞清楚啊。包括引用谷歌的方法,但人家谷歌是按照羅伯特議事規則開會的,這個你不學來,只搞一些形式、準備工作,這些做的再多,動議再明確,你會發現該參與不參與進來還是存在,跑題還是存在。

絕大部分中國人,都不會開會,但諷刺的是,開會依然是很多人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始終弄不好,確實是挺讓人頭疼的。

回歸正題:如何高效開會?

答案是用「羅伯特議事規則」,這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開會規則,也是最高效的規則。

當然如果要具體用羅伯特議事規則來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說個幾十萬字(全書都在說呀),但是那樣估計大家就沒什麼興趣看這個答案了,但是《羅伯特議事規則》這本書本身,是非常枯燥的,我聽了很多人說看不下去,就先給大家推薦個方法,可參考這個方法進行學習:
《羅伯特議事規則》應該怎麼讀?

當然,我也會更大家一些精簡版的建議,不過估計是個巨坑,我慢慢填,你們也慢慢看

首先得先說說什麼是「會」。

按照我以前工作的經驗,我一般是通過內容,把會議分成上傳下達會、進展彙報會、號召動員會、互通信息會、布置工作會、清談務虛會、頭腦風暴會、利潤分配會、分析決策會、規則制定會等等。

這幾種會,都是不一樣的,我姑且認為題主想問的是後四種,也就是頭腦風暴會、利潤分配會、分析決策會、規則制定會吧。

第一條,記住一個核心原則,重中之重(同學們記得拿出筆劃重點)。

會議——只審議動議。

來重複三遍,我知道你們不能理解。羅伯特議事規則的,其實就是圍繞這個原則展開的,所以一定要牢記,今天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

什麼是「動議」(motion)?

動議這個詞,最開始是被孫中山先生翻譯到中國的,定義這種不重要的東西,完全就可以按照字面理解為「行動的建議」(補充兩句,孫中山當初了解過羅伯特議事規則之後,大為折服,認為這是民主規則的典範,曾經專門寫過《建國方略》三本書,其中的的民權初步,「此書乃是專研羅伯氏規則」。)

跳過不重要的定義,我們說說「動議」需要具備的要素:

動議包括六要素,和我們從小到大被要求寫記敘文的要素接近:

1.時間:有具體時間規劃的事情。
2.地點:有具體地點規劃的事情。
3.人物:具體回答誰來乾的事情。
4.行動:對「操作」動作的表述。
5.資源:對資源條件是否已經成就的表述。
6.結果:對預期定性、定量的表述。

一個完整的動議應該包括以上全部要素,如果不包括,那麼會議就不應該審議。記住這一條,可以避免很多無效的決議、跑題。

——6.22更新———
第二條,主持人。

在羅伯特議事規則中,主持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個懂規則的主持人,能大大提高討論的效率,並使其按照規則進行。

在羅伯特議事規則中,主持人起的作用,主要是以下幾種:

負責分配發言權、提請表決、維持秩序。

其中,主持人也應做到以下幾點:主持人在主持會議期間不得發表意見,不得總結別人的發言。

下面來具體說說。

在一個理想的會議中,有人提出「動議」,大家就動議就行辯論(辯論原則在後續會講),辯論的時候,由主持人決定由誰發言,在期間要計時計次,待討論充分之時,可以提請由大家按照少數服從多數規則進行表決,根據情況宣布表決是通過或者沒通過。同時維持現場秩序,防止跑題、人身攻擊等。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兩點:主持人在主持會議期間不得發表意見,不得總結別人的發言。這和傳統會議中的主持人往往是領導或者話最多的人,完全不一樣。


這兩點的目的,是最大程度讓參與者能夠平等的進行辯論、對話。主持人一旦參與討論、總結,往往會影響雙方的「平衡」。如果主持人參與討論並表決,當會議出現問題的時候,不滿情緒往往會指向主持人;而主持人如果只維持秩序並不表態,某種程度上也是責任分擔機制,也就是參與表決的人為問題負責——不要小瞧了這一點,在很多會議中,往往變成了主持人分配工作決定方向,這種情況下,即影響大家參與的熱情,又會使很多人沒有責任感,沒有責任感、或者說參與感,也是很多會議大家熱情不高的重要原因。

——————————7.16更新————————————————————————

說完了主持人,再來說說發言人。發言人,顧名思義,就是說話的人,說什麼話?就是提出動議啊、辯論啊什麼的。

發言人要遵守那些規則?包括以下幾種:

舉手申請發言;
得到主持人允許方可發言;
看著會議主持人說話;
先對動議表明贊成或反對,然後說明理由;
就事論事,不攻擊他人;
不與他人直接辯論;
不打斷他人的講話;
不超時、不超發言次數

以上幾條看起來不難理解,但是背後的體現的原理還是需要解釋幾句的。中國人開會,往往最容易出現的,就是跑題、人身攻擊、一言堂,打斷這四樣問題。而這些規則,恰是針對於這幾樣:

跑題——先對動議表明贊成或反對,然後說明理由;
先表明觀點再闡述理由,即方便讓大家抓住重點,又可以有效預防跑題;

人身攻擊——就事論事,不攻擊他人;看著會議主持人說話;不與他人直接辯論;
即使在知乎上,雙方辯論時始終保持和和氣氣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往往辯論著辯論著就開始上升到人身攻擊(不友善內容),而看著主持人不直接針對他人,則可以有效減少面對面辯論時的「攻擊性」;

一言堂——舉手申請發言;得到主持人允許方可發言;不超時、不超發言次數;
各種開會中,經常會有某幾個特別能說的從頭說到位,而通過限時限次,則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發言時間,防止一言堂;

打斷——舉手申請發言;得到主持人允許方可發言;不打斷他人的講話;不與他人直接辯論;
這幾條都是對發言資格進行了限制,最大程度保證每個可以充分地發表意見。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討論,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就是跑題、人身攻擊、一言堂,打斷這四樣問題。

————————7.22更新——————————————————————————

這部分,我們來說說表決。

在一個以羅伯特議事規則為指導的會議中,通過主持人的主持,參會人員通過發言這一形式提出動議、對動議發表意見、辯論。當進行到了「規定發言次數用盡、無人再申請發言的時候」的時候,主持人就可以發起表決了。何為發起表決?簡單說,就是對當前的動議進行投票。

一般來說,舉手表決就可以。主持人通常是先請贊同當前動議的人舉手,再請反對當前動議的人舉手。注意,並沒有請棄權的人舉手。

好了,問題來了,我們今天做一個假設情景。某會議上,本來應該有13人出席,但是有3人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出席。在具體表決的時候,4人表示贊同,3人表示反對,在座的還有3人並沒有舉手(棄權)。那麼這個議案是通過還是沒通過?

給你們1分鐘思考時間。

答案是,通過了。因為按照羅伯特議事規則,一般情況下贊同大於反對即通過。(例外情況是贊同達到規定的票數也通過。)

在這個例子中,其實有3種計票方式

4:3(反對)+3(棄權)+3(缺席)=4:9 未通過
4:3(反對)+3(棄權)=4:6 未通過
4:3(反對)=4:3 通過

為什麼最後會選擇了最後一種?

這裡面就體現了這個制度設計的精妙。先說為什麼排除了第一種

這個比較好理解。不來開會的人,本身就相當於放棄了自己的權利,一個人如果放棄了自己的權利,票數不計入表決還是可以理解的。

比較難理解的是第二種和第三種。歸結起來,就是一個問題,為什麼棄權不計入票數?

我們來細看下兩種,第二種,棄權其實是起到了反對的作用;如果用第二種,很可能就讓參會的人因為種種原因(比如不得罪人)等不表決,最終很可能就變成了沒人參與討論表決、一言堂、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

而第三種,只有明確表態才能計入票數,棄權不計入票數,其實就起到了一個鼓勵大家參與表決的作用。棄權是沒用的,所以,趕緊說出你的態度吧~

順道說一句,在這個體制里,主持人一般是不表態,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主持人也有投票權,那麼為了避免跟風效應,主持人應該在贊同反對都表決完之後,再表決。

此答案更新完畢。


排在第一的「站著開」這個答案不正確
開會的目標不是為了縮短會議時間本身開會的目標是在最短時間內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站著開只能保證開會時間短——但時間短並不意味著有貢獻。
哪怕你只開了一個30秒鐘站著的短會、而沒有建設性結果出來的話——也是個無聊的會議。
所以,對於會議的目標和節奏控制是重要的。
鄭建文 的回答基本上涉及了這些方面。才是開高效會議的正確做法。


站著開。


謝邀。推薦閱讀Tim Hindle的《會議管理》。在此我充當一下文字的搬運工。
小提示1:從一開始就要明確會議目的
小提示2:如果不開會也能解決問題,就取消會議。
小提示3:仔細考慮什麼能促進會議成功舉行,什麼會使會議失敗。
小提示4:考慮一下,如果一個例行會議沒有如期舉行,會有什麼後果。
小提示5:記住,高層經理的在場可能會妨礙討論。
小提示6:要遠離你的辦公室召開會議,這樣你就可以輕易地離開會議。
小提示7:讓自己熟悉各種正式會議的程序。
小提示8:注意正式會議中的一切法律要求。
小提示9:在會議前,打電話給與會者,讓他集中到議題上來。
小提示10:對信息要有選擇性地吸取,避免信息超載。
小提示11:組織和舉行電話會議時,考慮世界各地的時差。
小提示12:通過設定一個時間限制來優化在線會議。
小提示13:當你在電話會議中發表講話時,不斷重複你的姓名。
小提示14:仔細地思考你需要舉行的會議的類型。
小提示15:使會議規模儘可能小些,盡量避免分散注意力。
小提示16:在一個顯著的位置上放一塊表或一隻鍾,以便掌握時間。
小提示17:傳閱議程及所有的相關材料。
小提示18:會前爭取來自可能的同盟者的支持。
小提示19:確保在會議之前就會議目的取得一致。
小提示20:當與會者偏離議程時提醒他們。
小提示21:考慮與會者在一個小組環境中如何工作。
小提示22:排定會議時間表之前要考慮旅行時間。
小提示23:若某些與會者只需參加會議的某一部分,應告訴他們有關事項的開始和結束時間。
小提示24:議程的每個項目旁列出發言者的姓名。
小提示25:避免在一天的情緒低落時段內開會,例如緊接在午餐之後。
小提示26:保證將議程的任何改變都通知會議主席。
小提示27:議程應儘可能簡短。
小提示28:試將議程限於一頁紙。
小提示29:早些討論最重要的問題,此時與會者最有精神。
小提示30:為那些需作長途旅行者考慮所要花費的時間
小提示31:為殘疾與會者提供必要的設備。
小提示32:確定電話已被移出會議室。
小提示33:把有潛在問題的會議安排在中立地點。
小提示34:要求你的助手檢查當地公共交通運輸的可利用情況,時間表和季節性變化。
小提示35:找一個肯定不會受到打擾的會議場所。
小提示36:考慮多個安排座位的方案,然後選擇其中最恰當的一個。
小提示37:在非正式的會議上用圓形會議桌。
小提示38:確保任何與會者能互相看到。
小提示39:安排座位時,使就座者相互間保持一臂間距。
小提示40:不要讓與會者就座於直射的陽光下。
小提示41:要求與會者關閉行動電話或傳呼機。
小提示42:不要用太舒適的椅子,它們會使與會者感到懶洋洋。
小提示43:會議開始之前檢查全部視聽設備是否都能工。
小提示44:謹防會場服務人員為獲取額外利潤而提供過多食品。
小提示45:確保能夠滿足特殊的飲食要求。
小提示46:會前少飲酒,它極少能提高效率。


分享一篇文章:像喬布斯那樣開會

1.互動
喬布斯本人崇尚極簡主義,從產品設計到會議演示,無不體現著極簡風格。產品發布會用的PPT也極為簡約,很多時候就是一句話或一張圖片,甚至還故意留出一些空白PPT,讓自己即興發揮,與聽眾互動。
把無關人員趕出會議室,在喬布斯看來,人多並不是更好創意的必要條件,他希望參會的每個人都積极參与討論,他不需要聽眾。

2.協作
蘋果成功的一項關鍵戰略是依靠強大的軟體,硬體和平台的整合能力打造一流的產品,這需要組織內各部門強大的協同作戰能力。喬布斯特別喜歡召開跨部門的管理會議,議題從產品設計,到廣告創意,到營銷策略無所不包,每個部門參會人員提出建議,並且協調行動。

3.專註
會議是統一思想,保持專註的重要手段
布斯每年都會和公司的一百位核心員工召開連續數天的戰略研討會,在每次會議中,喬布斯都會走到白板前問大家,接下來你們認為我們最應該做的十件事是什麼,按照優先次序把它們列出來。然後這一百人會被分成好幾個小組進行熱火朝天的討論,拿出一個基於全體共識的清單。最後,喬布斯會把清單上的前三項勾出來,把後七項全部劃掉,斬釘截鐵地說,「讓我們專註在這三件事上,並全力以赴把它們做到盡善盡美。」



謝謝大家的回答,我總結了大家提出的觀點,專門寫了這個文章,大家看看是否需要補充。

如何開一場高效的會議

在我們工作當中,除了日常工作,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元素,當屬於會議。一場好的會議,可以讓我們對過去發現的事情得出結論,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有所預見,在團隊建設方面,也有助於管理者了解團隊成員的工作狀態、工作態度以及工作問題。
不過現實的情況讓我們是在捉急,不少組織者和管理者並不了解會議的重要性,也對一場會議的掌控無從下手。我們常有發生的情況是這樣的:一場會議下來,期間會議參與者各執其事,三四個小時,結果毫無重點毫無決策,團隊怨聲不斷。

那,如何開一場高效的會議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會議有很多種區分,按人數來分就有大中小型之分,按重要程度又有各種區分,我要和大家說的主要是統籌會議,指一般性會議,講白了我們很多人平時都能遇到的部門例會、專項會議、周例會月例會等一般以圓桌溝通形式的常見會議。

在整個idea出來之前,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就目前來說,我們遇到的會議都存在的哪些問題。一般來說會議組織者常見的會議病症有以下幾點:(順序不整理了,打了草稿不愛整理,不分重點先後)
一、態度的扭曲,即遲到、早退、會議期間小動作(如玩手機)等;
二、長時間的扯淡,即整場會議開到天荒地老去了,漫無邊際的能開個2個小時;
三、毫無重點的探討,即會議組織者或參與者談論到一個話題,經常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另外就是說假話的人太多。
四、決而不定,即毫無結論,讓整場會議等於沒開;
五、斷斷續續,如忘記帶相關資料,中途接電話,導致進度中斷甚至靈感缺失;
六、無聊,參與者毫無激情;

既然存在這麼多問題,那我們又講如何改善。那高效的會議,應該是如何的呢?
這裡參考谷歌高效會議大綱:
①每次開會都必須做出一個明確的決定
②參會人數不能超過10人
③每個參會人都必須給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沒有想法的話那說明他壓根就不應該參加這次會
④不應該讓某個決定等著開會才可以決定。如果需會議後才能做決定,那麼該會議應該立刻召開。

谷歌的會議模式基本涵蓋了高效會議的內容,當然,按我的經驗,我用簡單的話總結一下:
1、有主題
2、站著開
3、用白板
4、有記錄
5、要控制(避免偏題)
6、有決策
7、有總結

在工作以來,只組織過一兩次會議,礙於職位。但是我在大學期間,組織的會議最大型的超過百號人。我的會議經驗告訴我。每一場會議,除了組織者必須要做好會議準備,還需要會議者擁有領導魅力。
我仍然記得我的學弟學妹們在大三畢業前回憶大一時聽我的會議的感慨:
「台上那貨,真能掰,關鍵是尼瑪的從東邊掰到西邊了,還能還掰到東邊來」

其實,我對團隊會議是比較霸道的,簡單的說一下我在自己協會及團隊建設的會議模式:
1、會議準備(做好主題、目標、互動、以及誘導參與者積極參議的會議安排,講白了就是要讓參與者說真話
2、會議前溝通(事先詢問參與者是否有急事,避免會議中斷,其實這點是比較人性化的;然後要求參與者全部靜音,禁止會議中途接聽任何形式的手機簡訊及電話,另外說明本場會議的重點、目標、預計會議時間)
3、培養會議習慣(總要都採用組織者先報告、參與者後報告、解決問題、分享信息、會議總結的流程
4、會議總結(結束前必須將會議解決的問題重複、以及本次會議的決策、工作的安排)
5、會議紀要的使用(記錄人員必須寫好會議記錄,這很關鍵,我一般開會會拿著上一場會議紀要哦)
其它,開會,身為組織者的我,一般是站著開,這樣讓我覺得我更清醒更能把握會議。當然,居高臨下的感覺很不錯。如果會議開到太遲,我一般會請大夥吃點心什麼的。其實一般只有那麼一兩個人留下的,哈哈。另外我習慣在說明某些問題或者探討某些方案的時候用白板畫出導圖,這樣不僅有利於大夥思維爆發,也有助於整理總結

其實,會議不僅能幫助我們解決工作問題,更是一種讓我們了解組織行為的一種方式。細心的組織者或者領導者,常常能在會議中了解到團隊的情緒(是否存在負面情緒)和狀態。我們要知道,會議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每一個管理者都必須要明白的是,這個世界時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溝通的缺乏,而引起。



額。。。根據我開會的經驗,說明一下

第一:你最近忙的事兒,這個事兒有什麼問題,你的看法和你的解決方案,這個事兒哪裡是你自己能解決的,哪裡是需要我幫你解決的,說明白。
第二:你做不到的事兒,我能幫你的地方和我也解決不了需要請示的地方,是什麼事兒,說明白。
第三:會議要做選擇題不是問答題,這個事兒的解決方案你最起碼要準備兩個到三個,寫明這些方案你能做到的和我能做到和上級能做到的,做好職責分布。
第四:最近有那些事兒需要我和我的上級進行決策,或者行業內消息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五:分工明確,協作分明,任務中不允許任何原因的爭吵,所有的意外必須立刻解決。
第六:討論和投票。在討論中絕對絕對不要把自己放在老總的地位上去想問題,僅僅站在自己的崗位上談利弊,一個政策需要多方面的權衡,你的一個方面意見對決策層很重要。

最後,小會以後宵夜,大會以後喝酒,完成任務請大家足療。罵人要私下,表揚要當眾。
所有的表揚落在紙面上砸人,所有的批評落在廁所里沖走。絕對對事不對人。


夢想加空間內部是用微掃碼來啟動門禁和會議室等等的,每到年末我們也會拿到數據進行總結。

從我們的系統收集到的會議數據來看。最常參與會議的居民在會議室里的出現次數高達325次,平均每天要開1.25個會!10%的員工的會議參與次數在50次以上。

這還不包括在辦公室、茶水區、休息沙發區等開啟的比較casual的小會。

作為運營者,當然希望提高會議效率,讓會議室的使用更為合理和有價值。這裡分享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商學院教授孫滌總結過十二條準則:

第1條
動議中心原則:動議是開會議事的基本單元。「動議者,行動的提議也。」會議討論的內容應當是一系列明確的動議,它們必須是具體、明確、可操作的行動建議。先動議後討論,無動議不討論。


第2條
主持中立原則:會議「主持人」的基本職責是遵照規則來裁判並執行程序,儘可能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能對別人的發言表示傾向。(主持人若要發言,必須先授權他人臨時代行主持之責,直到當前動議表決結束。)


第3條
機會均等原則:任何人發言前須示意主持人,得到其允許後方可發言。先舉手者優先,但尚未對當前動議發過言者,優先於已發過言者。同時,主持人應盡量讓意見相反的雙方輪流得到發言機會,以保持平衡。


第4條 立場明確原則:發言人應首先表明對當前待決動議的立場是贊成還是反對,然後說明理由。


第5條 發言完整原則: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


第6條 面對主持原則:發言要面對主持人,參會者之間不得直接辯論。


第7條 限時限次原則:每人每次發言的時間有限制
(比如約定不得超過2分鐘);每人對同一動議的發言次數也有限制(比如約定不得超過2次)。


第8條
一時一件原則:發言不得偏離當前待決的問題。只有在一個動議處理完畢後,才能引入或討論另外一個動議。(主持人對跑題行為應予制止。)


第9條 遵守裁判原則:主持人應制止違反議事規則的行為,這類行為者應立即接受主持人的裁判。


第10條 文明表達原則:不得進行人身攻擊、不得質疑他人動機、習慣或偏好,辯論應就事論事,以當前待決問題為限。


第11條 充分辯論原則:表決須在討論充分展開之後方可進行。


第12條
多數裁決原則:(在簡單多數通過的情況下)動議的通過要求「贊成方」的票數嚴格多於「反對方」的票數(平局即沒通過)。棄權者不計入有效票。


我要來點乾貨了,duangduang個人總結,經驗之談。能做到就基本ok了。

1.

2.

3.

4.

5.

6.

———————————————————————————————————————————
這是我結合我們公司開會中間存在的一些問題,大致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

我相信國內很多企業尤其是傳統行業的公司會議效率都不是很高,具體大致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 會議主題不夠明確、經常出現會議跑題現象,你明明告訴我今天下午三點要開成本分析會,可是我來會議室坐了半個鐘頭你們又扯到下個星期要去走訪哪家客戶,你這是在跑偏你知道嘛;
☆ 會議遲到現象、會議中途手機鈴聲突然響起等紀律性問題層出不窮,一日某同事(女/80後)手機突然響起,老總在說話,她手機突然超大鈴聲響起: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你這是有多大仇多大怨阿;
☆ 會議準備不夠充分,我在這裡泡著微博刷著知乎,你突然跑過來跟我說,五分鐘過後去會議室開會,我哪知道我要去開什麼會,你給我主旨了嘛,告訴我要討論什麼了嘛,我作為參會人員我要做哪些準備了嘛。你什麼都不告訴我叫我去充人數嘛;
☆ 這些問題伴隨而來的就是,會議時間的不可控,如果能夠把前期設計準備工作都做好的話,每個人都明確了主題,帶著問題去思考去討論,這樣針對性開會,效率會高很多。(不知道在哪裡看過一個笑話,以後大家開會都去一個封閉的氧氣有限的空間去開會,氧氣吸完了問題沒解決大家一起over。 呵呵)

另一個問題是什麼呢,我會議準備的不錯,大家也都去參加了並且踴躍發言,但是沒一個具體的會議決議輸出,那麼這個會議也是無果的,看一個會議高不高效、成不成功看三個點:
1.準備2.過程3.閉環
所以我們要做好會議記錄、把領導講的話記下來,明白領導為什麼講這樣的話(相信我,多參加大領導在場的會,你能學到不少東西)。
然後呢要整理會議決議、要有明確的執行責任人和完成時間,這樣避免扯皮和拖期現象,儘可能的在會議結束時當場宣布會議決議,然後會議結束後把這些整理的文檔抄送給每個與會人員。

剩下的當然就是去跟蹤會議召開的效果啦,會議決議完成了沒有阿,張三今天請假了他的事交給誰幹了阿等等。給個小建議:千萬不要等到最後一天去問,比如今天15號,你叫我30號把資料給你,結果你真的30號才來問我,不要這樣,要做到有規律性的有節點的關注,看看執行有沒有什麼困難,要不要資源協調等等。

關於什麼會議資料,會議制度、記錄阿、決議阿等的文檔格式你就自己去百度,然後自己按照自己的公司要求設計一個更適合自己用的。盡量不要罰錢不要罰站,因為這是我想像的不能這麼干哦。

做到:會前有準備、會中有把控、會後有跟蹤。你想把會開砸都難。


回憶的有效召開完全取決於一個有效的主持人。


  • 以下來自某位知乎大大(已找不到原題,抱歉)
  • 對所有會議都適用的基本原則:誰召集的會由誰來主持,因為他是最想達成結果的人;選擇合適的人群範圍參加會議;提前發放會議通知和討論材料;發言制定規則,控制發言時間,並保證不被打斷;會議結束前把達成的共識以及後續的工作交代好,不要虎頭蛇尾,讓會議不了了之;會議之後發放會議紀要,要有專人落實決議;主持人控制會議節奏,跑題負責拉回來等等

    另外幾個注意事項:
    a. 確保參會的人不是臨時被拉過來的,在會議之前對討論的內容進行了思考。重要的會議,我會要求每個發言的人準備PPT,既鍛煉了發言人的演講能力,同時又促進了他對議題的思考和整理。
    b. 讓每個人認識到會議的議題和自己有關,一兩個發言的人,一群圍觀的人,說著不痛不癢的話,就好象喝酒的人喝到一定狀態和不喝酒的人不在一個語境上一樣。
    c. 能拍板的人不要先表明態度,因為你會影響參會人的思考,老大都決定了,我們還討論個啥?
    d. 技術討論會,會議中多使用白板、白紙、投影,不要空口說。
    e. 對想出創新結果的會,可以採用MBA課分組討論的方法,主持人提出問題,介紹規則和方法,把參會的人分成幾組,在給定的時間內要求給出方案,由小組代表做總結髮言。這種會議方式可以讓每個人參與進來,沒有等級,人人貢獻,充分發揮了集體的聰明才智

  • 以下摘自《杜拉拉升職記》:

會議的流程:開場白,澄清觀點,展開討論,推動達成一致,總結。
a.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目的,所以開會的時候,開場白就要把會議的目的說清楚,讓大家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討論,以免跑題,這是遊戲規則。打算花多長時間,解決哪些問題,這都是要預先講明白的;
b. 然後,主持人需要提出流程建議,來推動會議的進程。比如昨天我提議用頭腦風暴的方式,讓每個人都寫出三條自己認為最主要的問題,然後圈定其中重疊最多的三條以便集中討論,不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會就開不完了。這方面的設計,主持人最好在會前就先想好;
c. 在討論過程中,主持人需要不斷地去澄清並確認各方觀點。比如昨天的會上,當我們收集並統計完大家的字條,列出最重要的三個問題後,我就問大家是否同意這是最重要的三條;
d. 當大家意見僵持不下,或者眾說紛紜的時候,主持人要推動各方達成協議,比如昨天會上降到費用,李坤希望由自己決定最低額度,蘇淺唱則希望通過小組討論來決定,最後陳豐做了個主,不需要到小組會上去討論了,就由小區經理決定;
e. 最後,主持人要做出總結,追要是一個SMART方案。今天這個會議作了什麼決定,在這個決定中,每個人的任務是什麼,其中要有下一次的跟進計劃。

SMART:Specific, Measurable, Attainable, Relevant, Time-Based.


根據我的經驗,黨政機關或者國企主辦的,參與人數超過了20人的會,最高效的開會辦法就是略去開會環節,直接進入吃飯程序。


1. 限定開會時間;
2. 會前準備好討論主題、各個issue和相關資料;
3. 開會開始確定主持人,列出開會議題和points,然後以此為方向開始討論;
4. 開會無關人員不予以邀請;
5. 會後主持人寫meeting minutes;
6. 對於未解決的問題需要follow up直到解決;


開會有幾個矛盾點:

1.動議、

2.參與者的主持人、計時者、記錄者等人物分工、

3.參與者的責任感、

4.戲劇性、

5.形式感、

6.私人與議題矛盾的分別、

7.內容目的(是否包含團隊學習?)


把這些按照自己團隊想要什麼解決清楚了就可以了。


先有結論,找舉手機器高票通過效率最高。


1、根據會議內容決定會議時長

絕大多數會議主持者不會事先設置會議時長,這一步就埋下了會議低效的禍根。不設時長是因為會議主持者對會議內容和節奏也沒有清楚的把握,這是另一個導致會議低效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會議高效,關鍵的一步就是設定會議時長。而且,除了某些專業性的有固定流程的會議,時間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如果半小時搞不定,說明會議內容太多了,或者開會頻率太低,這又是另一個導致會議低效的原因。一般來說,寧可高頻小會,不要低頻大會,最好一事一議,一次控制在二十分鐘以下。


2、有明確的目標、議程

除了頭腦風暴,任何會議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議程,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可以考慮在白板上寫出議程的內容,同時加粗相應的關鍵點,討論的過程中,不斷提醒大家這個會議的目標是什麼,不要偏離主題。當然,頭腦風暴除外。


3、提前發送會議通知和相關材料

雖然這可能是會議組織者的負擔,但這能為參會者降低儘可能小的成本。千萬不要把熟悉文檔這種事帶到會議上,這樣做是對會議有準備的那些人的懲罰。


4、準時開始

準時開始的會議到底有多少?答案是幾乎沒有。部分情況可能是因為Outlook等程序沒有設置多個會議時間間隔的功能。要想會議高效,必須準時開始。


5、站著開會


6、不要帶任何無關的東西,尤其是手機

會議中只需一個人主持、一個人記錄即可。除此之外,任何人不需要帶任何無關的東西進入會場,參與人需要做的是聆聽和討論。


7、注意會議重點,避免跑題


8、做好會議記錄並發給相關人員

始終要牢記:開會是為了落實!如果會議結果不能轉化為實際工作,那麼會開得再好也等於零。為了保證會議精神落實到工作中去,會議結束後應該儘快將會議記錄和決議整理出來發給相關人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要的輔助工具會讓你開會更高效!推薦一個微信服務號:朝夕日曆

朝夕日曆利用微信自帶的語音功能,加上自己開發的語義分析功能,可以提取語音中的時間信息。例如,在公眾號語音(或文字)輸入「下周四早上十點開項目會」,後台會自動分析出「下周四早上十點開項目會」,然後創建一個時間為下周四早上十點,標題為「開項目會」的日程,並提前一個小時(也可以自己設定)提醒。

而且,你可以將會議分享給好友(可以發邀請卡或直接分享鏈接),如果好友接受了該日程,發起人會收到提醒,這樣就省去了挨個統計是否能到會這項繁瑣的工作了,頂多聯繫一下未回復的人就行了。

日程詳情里還支持留言討論,會議發起人可以將會議流程和注意事項在留言里說清楚,每一個參與人都可以看到。

如圖所示:

最後,開會前,朝夕日曆會通過微信提供的模板消息給所有參與人推送一條日程提醒(提前時間可以自己設定),這樣就不用擔心老是有人遲到了。

用微信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即可體驗這個開會神器!

利益相關申明:此產品是本人所在創業團隊開發,小團隊小製作,但絕對誠意出品,宗旨是服務群眾,不喜歡的忽略就是,喜歡的歡迎批評建議。


推薦閱讀:

團隊里,如何去帶一個性很鮮明的人?
如何搞定一個才華橫溢但沒有責任心的拖延症患者?
接手一個平均年齡比自己大得多的團隊會碰到哪些問題,該如何應對?
西遊記取經團隊:師父唐僧,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如果要裁掉這團隊里的一個人,你會裁誰?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可以用管理諮詢的角度來解答。
三維遊戲建模團隊如何進行團隊協作?

TAG:時間管理 | 管理 | 職場 | 團隊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