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德國的工業水準差距有多大?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工業是個極寬泛的概念,如何比較?德國既有屌爆中國的高精尖機械裝備汽車工業。也有被中國打爆的手機,通信設備行業。
中國工業發展之路才剛剛起步,所謂的浮躁和價格戰,都是基於現階段實力和能力的當下博弈策略。中國工業既不是弱不禁風low的一逼,也不是已經革命成功藐視先進國家。
慢慢來,中國市場巨大,這樣的大市場一定會通過長期博弈中誕生更多的世界級企業,在世界工業更多領域登頂成功。差距在於有的東西我們想造,造得沒有他們好,
然後有的東西他們想造,只有我們能造。
謝邀。然而怎麼回答呢?先呵呵三聲吧!
呵呵!呵呵!呵呵!
其實樓上各位回答的已經差不多啦。總結一下就是各有勝場。對於他們來說,路在何方比較重要。對於我們來說,如何抄更重要。
誠然很多行業我們已經不擇手段的抄得不要不要的了。但是另一個問題現在擺在我們面前。沒得抄了怎麼辦?這也是我之前面試的一家公司給我的問題。
要說答案真的是一萬個哈姆雷特都有。然而總離不開人。所以總結起來,就是什麼是我們追求的?什麼是該追求的?如何去追求?
這個事情其實有個很好的答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生產力。最終的落腳點還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這個事,從人類第一次做工具就開始了,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人類具備了空前的能力。
然而這還不夠。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不可能永遠呆在搖籃里。所以,我們的征途必將是星辰大海!然而口號喊完了,總得開始做點什麼。在目前個體生產效率還達不到人人航天的情況下,只有提高個體勞動效率才能達到征服星辰大海的能力。
就比如說衣食住行這一套拿到太空是否可行?目前來看完全不具備條件。單說吃這一件事就有太多太多的影響因素。雖說火星上種土豆看似不錯的選擇,然而各種吐槽鋪天蓋地。是否可行還得驗證。如何去驗證?
回到題主的問題,我國和德國相比差什麼?要我說,差的是融合。不是說誰比誰差,目前已經是各占勝場的情況下,往死了掐兩敗俱傷,合作才有發展。畢竟沒人盼著三戰之後重新掄木棒搶媳婦。競爭放在行業內,合作放在更高的立足點。既然他們某一方面的確是行,我們短期內並不可能超越,而且又不涉及太多的地緣爭奪,按老話講,遠交近攻。搞排名搞對比不如坐下來一起面向更好的明天,比如弄死小日本,拖垮印度,稱霸東南亞。這些才是該考慮的。當然了,星辰大海只有凝聚全人類的智慧才可以天塹變通途。你看我們有神舟,有嫦娥,隨便拎出來一個東南沿海省份各方面參數也不虛你們多少。然而某些圖紙公式。
我不是專業人士, 只能盡我所知回答。
簡單地說相當大, 製造業有幾種東西不好做: 大型的, 微型的, 自動的, 精密的, 高可靠性的。
你自己想一下就可以, 都是常見的牌子:
重型機械, 德國有斯太爾, 礦山等應用真正大型機械的地方德制機械占重要地位;德國克拉斯集團專做農牧業機械和農用車輛, 聯合收割機40萬歐元一台, 我都想問一句, 這是收割機么?
微型的, 微型機床, 微型電機, 微型醫學工具;
自動的, 德國大型機床在世界上是有名的, 其次是瑞士,美國, 日本;
精密的, 各種精密機械產品, 照相機鏡頭, 光學儀器, 德國蔡斯, 軍用瞄準鏡很多都是這個牌子;
高可靠的, 西門子安保, 各種提款機, 蒂森克虜伯做的電梯, 機械產品, 包括各類軍工產品, MP5衝鋒槍, 各國反恐特種部隊的首選槍支;
小東西, 博世的工具。。。
汽車, 德國有從中級到高級各種生產線,VOLKSWAGEN, BMW, PORSCHE, BENZ。。。
---------------------
再補充幾個:
化工領域的BASF;
搞印刷的manroland號稱全球第二, 很有名的還有海德堡;
做機械錶的Alfred Helwig;
德國與中國的工業差距非常大,具體表現在人、資、機三個方面。
人。
德國人崇尚理性,哲學,做事講究邏輯嚴謹,善於研究物、創造物;
中國人崇尚謀略,名利,做人講究人脈廣厚,善於搞定人、分配利。
德國知名度較高的電影,大都與①反思歷史、②生存有關。如《浪潮》、《朗讀者》、《帝國的毀滅》、《再見,列寧》、《萬賽會議》、《封閉的社會》、《眾所周知但不能說》、《奧林匹亞慘案》等作品,關注的是納粹、戰爭、意識形態等;如《羅拉快跑》、《潘多拉的魔盒》、《竊聽風暴》、《香水》、《鐵皮鼓》等作品,關注的是生存、人際關係、人格等。當然也有其他作品,不多。如《替天行道》等。
中國知名度較高的電影,大都與宮廷、抗日、救國、國爭、神魔、武俠、動作、愛情、職場相關。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影視作品是《西遊記》(沒有之一),知名度較高的作品,大家都知道《還珠格》、《甄嬛傳》,《亮劍》、《小兵張嘎》、《地道戰》、《地雷戰》,《潛伏》、《三大戰役》、《色戒》,《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西遊記》,《天龍八部》、《蕭十一郎》、《七劍下天山》,成龍、李連杰、甄子丹、李小龍、戰狼、《無間道》,《重慶森林》、《愛情呼叫轉移》、《春光乍泄》、《何以笙簫默》、《愛情公寓》,《杜拉拉升職記》等。還有就是這幾個主題的拼合,如《神鵰俠侶》、《撒嬌女人最好命》、《志明和春嬌》等。
德國名人,最知著名的是卡爾·馬克思(哲學)、阿道夫·希特勒(元首)、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列奧納多·達芬奇(藝術)、維利·勃蘭特(德國國內知名度堪比康拉德·阿登納)等。卡爾有個朋友,阿道夫有幫手下……
中國名人,最著名的是孔子(文化)、毛、鄧(國家)、李小龍(動作片)等。孔子有幫學生,潤之有幫手下……
資。
在中國企業前50強中,以」製造物「為主幹業務的企業,只有五家:上汽、聯想、美的、格力、南車。以2015年【50】強數據為準,15家金融企業:工商、建設、農業、平安、中銀、人壽、人保、中信、太平洋、交通、招商、新華、民生、興業、浦發;9家能源: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神華、冶金科工、贛銅、寶鋼、中鋁、五礦;7家交通建設:中建、中鐵、鐵建、交建、中建材、上建工、南航;5家製造業:上汽、聯想、美的、格力、南車;4家地產:萬科、廈建發、恆大、保利;4家民生經貿:萬洲、華潤、京東、蘇寧;3家電信:移動、電信、聯通;2家電力:電建、華能;1家製藥:國葯。
躋身世界500強的【23】家德國企業,7家製造商:大眾、戴姆勒、西門子、巴斯夫、寶馬、蒂森克虜伯、博世;7家金融:安聯、慕尼黑再保險、德意志銀行、德央合、德商業、巴伐利亞銀行;3家經貿:麥德龍、弗朗茲海涅爾、艾德卡;2家能源:意昂、萊茵;2家交通:聯邦鐵路、漢莎;1家電信:德國電信;1家郵政:德郵;1家製藥:拜耳。
機。
先提幾個看點:
德國人善研究,主打工業母機、核心零件;中國人善謀略,主打成套裝置、批量供貨。
德國人主打工業母機、核心零件:
工業母機及相關軟硬體,如西門子機床、密邁特角度頭、KUKA機器人……
核心工業零件:如50000rpm的高速軸承、如大型鍊鋼爐用耐火磚、如能抽鋼水的泵、如圓珠筆裡頭的圓珠、如高精度伺服電機……國內都生產不了。
中國人主打成套裝置、批量供貨:
我們造機床:進口母機,進口高壽命主軸,進口高精度絲杠,進口伺服電機,進口發那科系統,進口銑刀,進口角度頭,進口滑台,進口合金鋼,進口精密量塊,進口感測器,進口磨齒機,進口鏡頭……
我們造汽車,進口發動機、進口針閥偶件……
我們造火車,進口受電弓摩擦片……
我們造反應釜,進口耐腐蝕鋼……
我們造油缸:需要進口密封圈……
我們造成套檢測試驗裝備,進口感測器、進口步進電機,進口多路閥,進口蓄能器……
我們造電腦,進口晶元……
我們造手機,進口晶元……
我們造圓珠筆:進口滾珠……
~~~
未完待續,順便給大家個鏈接:中國依賴進口的產品有哪些?大家列舉 —— 中國機械社區
~~~
突然想起來了,【科學】這玩意兒,本來就是舶來品嘛!
~~~
凡是中國能搞的,都被開除出了工業範疇,所以我們永遠落後。
給你個鏈接
中國的工業實力和德國相比,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 發展
真正干工業的人跟你說,外國能造的,中國一定可以造,但是中國造的無論是精度還是工藝都不行,中國無論是工人還是領導都缺乏匠人精神。最明顯的例子,以前領導要我們防止外國的一個機器,大領導說半年完成沒問題吧?到我們領導手上,我們領導說3個月沒問題吧,於是我們三班倒一直搞,這樣搞得結果就是我們能省懶得地方盡量省,有些輔助的小功能也被我們縮減,結果造出來用是可以用,但是幾乎過幾天就要出各種小毛病,維修的永遠被累死。所以經常看到外國那些複雜的生產線,我想我們中國人一定做得出來,但是我敢肯定維修的時間和生產的時間肯定差不多。
好像軸承只有一個型號?別只看大小形狀,還得看設計用途好嗎孩子。。。
精度要求不一樣,導致報廢率也不一樣,你給倉庫的破拖車上裝個高精密度的軸承一點意義都沒有,就是浪費錢。真以為航天器上也是超市裡小貨車的軸承那你就輸了。
拿份煙熏豬肘配沙拉加個濃湯過來跟泡麵比營養比口感。。。拜託。。。
低精密度零件的存在是為了在一定範圍內降低成本,應該避免的是為了省錢把低精密度的零件用到不該用的地方。別人把超市小推車的成本降下來了,阿姨阿婆推著也沒什麼區別,無非就是哐哐響,你卻想讓這些車跑八十邁。。。
行業起步晚:中國真正的發展也就是在改革發展以後,各種行業才慢慢發展起來,到現在充其量也就只有30多年時間,遠遠比不上已經經歷三次工業革命的德國。
態度問題:國內行業和德國行業的敬業問題。中國人在對待很多問題的態度就是差不多就可以,德國人精益求精的態度也是出了名的。以至於在一些很簡單的產品上面,德國的質量也是完爆國內。以至於中國製造的名聲不是很好。
曾經覺得西門子牛叉的不要不要的。曾經家裡洗衣機,倆冰箱都是西門子的。手機也是西門子。
後來冰箱關不上門,噪音大,但可靠性還好。
再後來就被西門子坑的一塌糊塗。工作單位德國西門子超聲,當時最高端的S2000,直接有種砸爛了他的衝動啊。直接就是一個巨大的廢物點心。低端的就更不用說了。維修起來零件要進口,工程師從出家門就開始按照小時收費啊國內深圳產的高端機把它秒的渣都不剩。價格只要1/3啊。
冷兵器對熱兵器
搞電氣的都知道西門子,就不用多說了。各種高精尖的東西。歐洲強子對撞機就是貝爾實驗室加西門子搞出來的。
當然了,恐怕中國是極少數還擁有真正的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了。要說有,我們什麼都能造,德國肯定就不行了。。。。。
中國與德國的工業水準差距有多大?
一個是國企,一個是私企的差距。
中國花了十億美金造了十輛大紅旗,用於接待埃及總統,結果剎車失靈,司機果斷撞山。
鄧大怒,於是開始造不如買的現代化歷程。
有些東西不太好比較。就像德國的很多工業公司成立的時間比中國建國都久。技術上的壁壘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打破的。
但我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吧。
1.加工製造。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即將在阿布扎比舉辦。而四十三屆曾在巴西的比賽中中國數控銑項目以滿分的成績獲得金牌。作為一個加工中心操作者我可以自豪的向諸位彙報。中國加工是世界最好的加工。有興趣的可以百度一個叫方文墨的人。不是我
2材料。說實在的加工這麼久我很少用國產刀具。不是我崇洋媚外啊 是數控加工容不得誤差。一把山特維克的刀具千件加工磨損。耐高溫性能好。剛度硬度有一個完美平衡 做三件的速度用國產刀只有大半件。不是中國鋼不好而是刀具的圖層材料渣。
3.數控系統。中國沒有純自主的機床。我在幾乎所有的機床都見過+GF+這個標誌。外國貨 電機進口。軸承進口。數控系統進口。一台機床自主知識產權不超過40% 最近瀋陽做的挺好。我這句可能比較以偏概全但大形勢差不多。
這只是作為數控人方面做得一點解答。不成熟的很。也比較片面。但很真實。
沒什麼好說的
德國工業強大到什麼程度,舉一個例子吧:中國某國有特大型企業,號稱突破多少尖端科技,有多少項世界頂級的技術和專利,該NB企業22009年想要收購德國某極為不知名的企業(水平在德國同行業內二流),結果沒有成功,理由是因為這家公司的技術水準領先該國企數十年,被德國行業協會限制進行該筆商業收購。
在農業革命之前,中國農業的收穫也高於歐洲。。。
差距沒太大,德國水準不是最高。
教你們一個分辨工業水平的絕招
看窨井蓋子。
推薦閱讀:
※中國哪個省全體穿越到明清時期優勢最大?
※有沒有和賽百庫(Prospector)類似的生命科學和化工行業的搜索引擎?
※怎樣看待甲鐵城的卡巴內瑞和進擊的巨人里的工業能力?
※鎖是如何在流水線上確保每一把都不同的?因造型接近而可以相互打開的機率有多少百分比?
※將非奢侈品產品(含服務)越賣越貴是否不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