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馬其頓和希臘是什麼關係?
看到腓力二世的傳記的時候,寫到他是 "馬其頓國王",但是後來佔據了雅典 ( 征服?),稱自己為希臘的統治者,同時也還自稱馬其頓國王。
那麼馬其頓是屬於希臘的部分,還是本來在希臘治外的,後來統治了希臘?
不是專業的歷史學者,如果在問題中有概念上的錯誤懇請指正。
對於希臘人來說 馬其頓屬於介於文明人與蠻族(其實希臘語里 現在一般翻譯作「蠻族」的詞 本意是「異邦人」)之間 他們在文化上是認同希臘的 但是可能有異族血統 而且地理位置屬於內陸 所以在政體上 更傾向於斯巴達式的寡頭統治 而且王權更為強大 馬其頓征服希臘只是一種習慣的說法 因為希臘人覺得馬其頓人沒有自己的文明程度高吧 或者如果說是統一希臘 也是有道理的 因為馬其頓人一向以希臘人自居 並對於這一身份非常自豪 而且在帝國各地推行希臘的城邦制度 還為保留了希臘本土各城邦大部分的自治權 這種形式有些像藩國或者是附庸 他們都承認馬其頓最高的統治權 但是對內維持自己的政體不變 此外我覺得亞歷山大本人 是以一個希臘人的身份征服世界的 至於馬其頓自稱為希臘的統治者 就像阿伽門農 既是邁錫尼的國王 又是希臘世界的眾王之王
古希臘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許多個獨立但有共同文化認同的城邦。而我們一般說的雅典、斯巴達與《荷馬史詩》里的邁錫尼文明也不是同一個文明,中間隔了近一半白素貞的等待。
馬其頓統一希臘發生在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那個時代的古希臘可以拿戰國時期的中國來作比——不過得是刨去了周天子的。城邦相當於割據的諸侯國,互相之間時不時的同盟或者爭戰。面對外敵比如希波戰爭的時候他們會組成大同盟,但這種同盟離現代意義上的聯邦或者邦聯都太遙遠,也許同盟國、協約國、北約這樣的倒是可以拿來比較。
在「中國」在戰國時指的是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雅典的地位相當於齊國四方的蠻夷戎狄自然被認定是外族,而像楚國、秦國這樣位於文明邊緣的國家因為早期爵位低、血統不純正、文化經濟落後,即使後來逐步崛起了也總得不到中原老牌國家的認可,飽受歧視——位於古希臘文明邊緣的馬其頓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但是更不純正一些,所以被視為希臘之外的「異族」也很正常。
馬其頓位於古希臘的西北,地理上相當於戰國時候的秦國,也和秦國一樣推行軍事改革,更像斯巴達而非雅典。古希臘「中原」地帶的爭戰使得過去的老牌城邦實力衰弱,給了腓力二世入侵的機會(玩過《三國志》和《文明》的朋友肯定都知道在地圖邊上比在地圖中間好打)。而雅典建立起了抵抗馬其頓的同盟,類似於六國抗秦的「合縱」,但馬其頓和秦國一樣還是通過戰爭一統希臘。
謝邀 @南海神鯢
個人意見:古代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The Macedonian Empire,BC338~BC323)是古希臘的一部分,原本處於古希臘文明的北部邊緣,後來以它為主導實現了古希臘歷史上惟一一次短暫的統一,結束了希臘古典時代並開啟了希臘化時代。古馬其頓王國和古希臘的關係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秦國和華夏的關係。
-----------------------------------------------------------------------------------------------------------------------------------
下面直接貼我的一篇文章《對「馬其頓非希臘論」和「拜占庭非羅馬論」的一點看法》中第一部分來回答:
我對「馬其頓非希臘論」是不贊同的。從歷史淵源來看,古代馬其頓人(Ancient Macedonia)與古希臘人(Ancient Greeks)關係非常密切,可以說古代下馬其頓地區(馬其頓南部愛琴海北岸平原地區)主體民族就是古希臘人。古希臘人由伊奧利亞人(Aeolians)、亞該亞人(Achaeans)、愛奧尼亞人(Ionians)、多利亞人(Dorians)四個族群組成,語言屬印歐語系原始希臘語族,人種上屬於歐羅巴人種( European Race,即「白色人種」)地中海類型,體貌特徵是黑頭髮、黑眼睛、皮膚白皙、大眼睛、面部輪廓鮮明。馬其頓分為下馬其頓和上馬其頓兩個地區:下馬其頓是指馬其頓南部靠近愛琴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的沿海平原地區,今天主要屬於希臘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Greece);上馬其頓則是馬其頓北部中巴爾幹高原和羅多彼山脈地區,今天分屬於阿爾巴尼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lbania)、馬其頓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希臘共和國、保加利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Bulgaria)。按父系氏族社會後期軍事民主制時代的傳統,下馬其頓對上馬其頓擁有宗主權,後來馬其頓的統一也是以下馬其頓為主。下馬其頓主要居民是古希臘多利亞人的一支,操原始希臘語多利亞方言,歐洲人類學家和民族學家一般認為他們混有色雷斯人(Thracians)的血統。
腓力二世(Philip Ⅱ of Macedon,BC382~BC336)統治時期(BC359~BC336),馬其頓王國迅速強大起來。公元前338年在著名的喀羅尼亞戰役(Battle of Chaeronea)中,馬其頓軍決定性地擊敗了雅典城邦(Athens)同底比斯城邦(Thebes)的聯軍;同年(一說在次年即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國王組織召開了「泛希臘會議」,組成了科林斯同盟(League of Corinth),完成了對希臘半島的統一。在腓力二世的兒子、古希臘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Ⅲ,BC356~BC323)統治時期(BC336~BC323)馬其頓帝國更是達到了全盛,他們東征滅亡了波斯帝國阿黑門尼德王朝(Achaemenid Empire,BC550~BC330),囊括了大片疆土,成為同時期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疆域西北到巴爾幹半島西部亞得里亞海東岸的伊利里亞地區(今阿爾巴尼亞、斯洛維尼亞、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部分地區),西南到古埃及西瓦綠洲和尼羅河第四瀑布地區(在今蘇丹首都喀土穆附近),東北到帕米爾高原西側的大宛地區(中亞費爾干納盆地,今分屬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東南到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內),面積將近600萬平方公里,地跨歐、亞、非三大洲。
從前面的敘述我們不難看出,古代馬其頓王國主體民族是希臘人,他們的官方語言也是希臘語,既然如此就應該算古希臘文明圈的一部分。古希臘並不是只有一個國家,而是有大大小小數百個城邦,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BC478~BC404)最強盛時期曾經擁有300個以上盟邦。既然其他大大小小的500多個(目前可考證的古希臘城邦有500多個)城邦都可以算古希臘的一部分,那麼與他們同種同文的古代馬其頓人為什麼不算古希臘人?雖然有一些思想狹隘的古希臘演說家(尤其是部分詭辯派哲學家)出於「小希臘主義」的狹隘種族主義觀念貶斥馬其頓王國是蠻族(即非希臘人)國家,不承認馬其頓人是希臘人,但是平心而論馬其頓王國貴族階級並不自外於希臘人。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都自認為是古希臘人,以古希臘文明的繼承者自居,並不是以外來征服者的身份而是以全希臘科林斯同盟盟主的身份統治希臘半島。至於有人用馬其頓王國政體是君主制來否定馬其頓屬於古希臘文明就更荒謬了,古希臘政治文明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Plato,BC426~BC347)在其代表作《理想國》中把古希臘各城邦的政治制度分為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寡頭制、僭主制五種,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BC322)則進一步把古希臘各邦政體分為三種正常政體(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和三種變異政體(僭主制、寡頭制、多數人暴政)。實行君主制(或者說「王政」)的馬其頓王國怎麼就不是古希臘的一部分了?
不錯,馬其頓人的確很有可能(注意:是「很有可能」而不是「一定」)混雜了色雷斯人的血統,不能算是純種希臘人,但民族劃分歷來主要是看民族心理認同而不是看血統,就像陳寅恪先生說的那樣「文化高於種族」。對此,我們可以拿同時代的中國來類比。中國春秋戰國時代(BC770~BC221)的秦人在文化上深受西戎(古羌人、吐火羅人、斯基泰人)影響,也混雜了古羌人、吐火羅人、斯基泰人等游牧民族的血統,甚至當代在陝西省寶雞市、甘肅省天水市、慶陽市等地的考古發現證實秦國平民階級流行屈肢葬,頭向為西向。中原諸侯國基本上都瞧不起文化落後、保留了野蠻的人殉人祭制度的秦人,對他們「夷狄遇之」。可是自秦穆公(BC682~BC621在位)以來,歷代秦國國君都傾心於華夏文明,以華夏人自居,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中國時還有人認為他們是蠻族而不承認他們是華夏族的一部分嗎?顯然,民族主要看認同,秦人有西戎血統但傾心學習華夏文化並且認同自己是華夏民族的一部分就可以算華夏族。那麼同理,馬其頓人雖然有可能混雜了一些非希臘民族尤其是色雷斯人的血統,但是他們認同的仍然是古希臘文化,一再強調自己的希臘人身份,怎麼就不算古希臘人了?如果馬其頓人不算古希臘人那麼連古希臘歷史上最偉大也是影響最深遠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都得因為出生於斯塔基拉而不能算古希臘人了,這豈不是很可笑?
退一萬步說,就算古代馬其頓人相對於古希臘人的確是外族,他們對希臘半島的統一確實是外來民族的入侵,那又如何?歐洲中世紀時代,諾曼人(Normans或Vikings,又稱「維京人」,在俄羅斯被稱作「瓦良格人」,是北歐的一支日耳曼人)征服者威廉(William Ⅰ the Conqueror,1027~1087)於1066年入侵了英格蘭,建立了「諾曼底王朝」(House of Normandy,1066~1154)。從民族來說,威廉一世是諾曼人;從國籍來說,威廉一世同時還是法蘭西王國的諾曼底公爵。可是今天有幾位英國歷史學家不承認諾曼底王朝和其後繼者——仍然由諾曼人統治的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或House of Anjou,在法國叫「安茹王朝」,1154~1485)是英國王朝的?基輔羅斯(Kievan Russia,882~1240)是瓦良格人(就是北歐諾曼人)奧列格 (Олег,882~912在位)建立的政權,今天不也被俄羅斯人視作俄羅斯國家歷史的開端嗎?突厥人在南亞建立了德里蘇丹國 (Delhi Sultanates,1206~1526),突厥化蒙古人巴布爾(Zahir din Muhammad Babur,1483~1530)在南亞建立了莫卧兒帝國(Mughal Empire,1526~1539,1555~1857),現在國際史學界不也承認德里蘇丹國和莫卧兒帝國是印度歷史上的王朝嗎?近代伊朗的卡扎爾王朝(Qājār Dynasty,1794~1925)是中亞突厥人的一支土庫曼人征服伊朗建立的王朝,今天伊朗人不也承認卡扎爾王朝是伊朗歷史上的正統王朝嗎?德裔美國猶太學者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1896~1988)在研究古代中國北族王朝時提出過著名的「征服王朝論」(Conquest Dynasties),這一理論目前在中國內地得到了復旦大學元史專家姚大力先生等學者的承認,我個人認為也部分適用於外國歷史研究。馬其頓王國時期,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傾心嚮往古希臘文化。腓力二世聘請了古希臘最偉大的學者亞里士多德做自己兒子亞歷山大的老師,自己在宮廷中堅持說希臘語,認同古希臘神話奧林匹斯山神系的主神「萬神之神」宙斯;亞歷山大更是從小閱讀《荷馬史詩》(主要是《伊利亞特》),崇拜大英雄阿喀琉斯,在亞里士多德的教導下認真學習古希臘哲學、藝術(主要是悲劇)和自然科學(主要是數學、生物學和地理學)。就算馬其頓王國統治者是征服者,但這些征服者完全接受了古希臘文化、完全「希臘化」了,所以馬其頓王國最多算是古希臘歷史上一個征服王朝。否認馬其頓王國屬於古希臘實在有點缺乏說服力,讓人難以接受。實際上是馬其頓王國奠定了如今希臘國家的雛形。經歷了馬其頓的擴張、亞歷山大帝國時期、帝國分裂領土退縮,馬其頓王國的版圖開始成為「希臘本土」的範圍。從這個角度來講,馬其頓=希臘。
馬其頓本屬於大希臘地區
一方面,皇帝輪流做,雅典等城邦的黃金時代因為伯羅奔尼撒戰爭而結束,必然會有新的霸主——馬其頓取而代之。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地區開始繁榮。(雅典就此衰落,首先未能抵禦馬其頓的擴張,多次暴亂也被鎮壓)可是並不必為此感到傷心,因為此時個別衰落的希臘城邦已經不能代表希臘。
另一方面,馬其頓統一希臘城邦之後,整個大希臘地區開始作為一個整體對外界施加影響,達到城邦時代從未有的高度。希臘本土的範圍擴張了,其海外殖民地的範圍也相繼擴張,小亞細亞內部、安條克、亞歷山大、塞普勒斯等開始成為大希臘地區。除了波斯、巴比倫等離希臘本土太遠而逐漸失去影響力的地區,剩下的,也基本奠定了今天的希臘文化圈的範圍。
古馬其頓和希臘,類似於秦國之於中國歷史的位置
馬其頓的話,由於其君主制的政體以及地理位置,長期以來是不被視為狹義的希臘諸城邦的一員。(需要指出希臘諸城邦雖然是截然不同的國家,但是是有作為Hellenes的統一的民族認同的)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馬其頓是使用希臘語、信仰古希臘多神教的國家,其君主自稱宙斯之後,僅僅是生活習慣和部分文化特徵不同於小國寡民、海洋文明的希臘諸城邦。馬其頓和西邊的伊庇魯斯都可以被視為廣義希臘的一部分。
亞歷山大大帝時期,還把雅典使用的阿提卡方言作為希臘語的代表,作為官方語言,連同希臘文化傳播到征服地區。這樣的希臘語後來成為了Koine希臘語和拜占庭希臘語形成的基礎。各種意義上,馬其頓都是希臘的一部分。
希臘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二百多個不同希臘城邦分布於希臘本土、愛琴海的沿岸與島嶼、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等廣大地區,只有共同的文化、生活習慣和地緣關係能將他們聯繫到一起。腓力二世統治時期,馬其頓崛起並擊敗了雅典、底比斯等勢力,成為了整個希臘的霸主——注意他並沒有將不同的希臘城邦統一到馬其頓的領土之內,只是迫使他們與馬其頓結成同盟,以馬其頓為盟主,聽其調遣。
腓力二世努力地融入到希臘人的範圍之中,他不但積极參与宗教、體育活動,而且公開宣揚,馬其頓是一個更廣義的「希臘」(Hellas)的一部分。他與其子亞歷山大六世策劃的東征波斯戰爭,是整個Hellas的共同行動。
等於說,「希臘人」與「蠻族」(就是現代英文中barbarian這個詞,原意是「說話含糊不清的人」,泛指一切非希臘人)就相當於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華夏」(或者說,「中國」)與「蠻夷」的區別:並非一個民族概念,而是一個有準入資格的文化概念。
古希臘是城邦制,雅典、斯巴達、底比斯這些是主流的大城邦,馬其頓應該算在主流文化圈的邊緣,但自認為屬於希臘。其它希臘城邦不認可馬其頓,一個原因是希臘人很推崇自己城邦文化:小國寡民自己做主,民主共事,公民的層級上平等。但馬其頓雖不像東方的專制,但實際上扔是個王國,國王說了算,這非常不符合希臘文化的民主城邦訴求。
菲力年少做人質時候就師從底比斯的伊巴密濃達 。菲力的兒子,偉大的亞歷山大從小就在宮廷學習希臘文化,跟著亞里士多德學習了很久。簡單來說,馬其頓崇尚希臘文化,但很多希臘人認為馬其頓屬於蠻夷,在文化上是落後的。當馬其頓強大起來,菲力自然希望自己成為先進文化的代表,亞歷山大更是打著傳播希臘文化,為希臘復仇去征戰波斯。這其中有文化的意義,也有很多政治和軍事的考慮。畢竟雅典、斯巴達這些一直都相對強盛,在一定時期內要適當拉攏和安撫。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馬其頓和希臘是什麼關係?
學習與被學習的關係,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
接下來詳細闡述:
一、學習與被學習的關係
馬其頓最初的疆土位於希臘北部(邊界與希臘接壤),國內實行君主制而鄰居希臘的民主制,生活水平比較粗野,環境偏僻落後(事實上當時南境外的繁榮的希臘直接稱其為沒有文化的野蠻人)。
公元前359年,菲利普二世(腓力二世,Felipe II)當上國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大部分政策,便是借鑒希臘的經驗,因此馬其頓的主要文化甚至語言都是希臘的。但菲利普二世並沒有照搬希臘的民主政策,而是根據馬其頓自身君主制的性質進行強化王權、削弱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的權力等一系列措施。事實上,菲利普二世登位時的希臘已經經歷了兩次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採取了強制、威脅性的手段逼使一些小城邦與其同盟,希臘從民主城邦變為「小帝國」,內部自由的民主早已不再繁盛。
二、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菲利普二世有了強有力的軍隊,尤其是當他侵佔了色雷斯的金礦後,每年又有一穩定的收入以擴充軍事。菲利普二世準備要開始他的征服生涯了。
而此時的希臘呢?
經過兩次伯羅奔尼撒戰爭,希臘的主要勢力雅典和斯巴達都已經精疲力盡了,隨和又與底比斯和科林斯開戰,希臘一片混亂。菲利普二世看到希臘的混亂,當然不會錯過征服希臘的機會。其實早在菲利普二世登位不久後,他就制定了兩個目標,其中一個就是征服希臘(按照他的說法應該是為希臘帶來和平)。前338年,菲利普二世和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打敗雅典及其同盟者。不久菲利普二世被暗殺,兒子亞歷山大繼位,希臘成為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
三、馬其頓發展了希臘文化
當菲利普與亞歷山大征服希臘後,亞歷山大並沒有像日後對待色雷斯和提爾要塞那樣,屠殺數以千計的人。相反,他尊重希臘的文化和制度,讓希臘有一定自治權力。希臘行政官員隨亞歷山大征服一個地方後,就到那裡傳播希臘文化。亞歷山大修建的道路、運河和新城也使到希臘文化得以更廣泛地傳播。自此,希臘文化和語言傳播至西起地中海,東至印度、阿富汗、俄羅斯邊境,南至埃及的廣大地域,希臘文化也變成更為世界性的文化。
古代的希臘是一個城邦制度的國家,嚴格的說就是邦聯性質的國家。他是由各個城邦國家組成的一個大的聯合,這些城邦國家中包括王國和共和國,比如斯巴達就是王國而雅典就是共和國。馬其頓也是一個是位於希臘北部的一個王國而已,他也屬於古代希臘的一部分但是屬於邊疆地區。所以當馬其頓人佔領了整個希臘的時候,他們並不屬於外族人。與希臘相對應的是當時的希臘化世界,希臘人有很多的海外殖民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有一個比較容易混淆的就是現在的馬其頓國。現在的馬其頓是從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解體出來的,他的全名是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因為希臘的反對,所以名字上面一直有個前南斯拉夫字樣。該馬其頓與歷史上的馬其頓不是一回事情,因為最主要的民族已經發生了改變。
古希臘在政治上是分散的,它由一個一個城邦組成,比方說雅典,斯巴達,以色卡還有馬其頓都是其中的城邦。而因為城邦間文化的統一性而把他們都成為古希臘文明。城邦間政治制度相似,大多數時候處於同盟關係,看過電影《300壯士》的話應該會對此有所了解。城邦又是相對獨立的,會互相間發生戰爭,比方說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發生了一次稱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戰爭,導致希臘世界走向衰落。而此時北方的城邦馬其頓(當然也屬於希臘文明)趁機向南發動戰爭,統一了希臘。此時的希臘已經算一個國家了,它是馬其頓的希臘,亞歷山大的希臘,而它在歷史上的名字叫做亞歷山大帝國。之後這個帝國繼續擴張,佔領了西亞南亞北非的很多地方。
所以說古希臘是一種文化的概念,馬其頓是個政治概念。在地理上馬其頓屬於希臘,在文化上馬其頓基本屬於希臘,但不典型。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和古中國什麼關係?
可以片面的理解為鮮卑人與中國的關係。
鮮卑之於中國,類比馬其頓之於希臘。
中國化的鮮卑人建立了北魏王朝。
希臘化的馬其頓人建立古馬其頓王國。
熟女真與中原文化的關係。
你應該是把以前的馬其頓國和現在的馬其頓弄混了 以前的馬其頓從廣義上說就是古希臘的一部分 現在的馬其頓的主體是斯拉夫人 是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
※什麼是模聯人所迫切要讀的書?
※怎麼把大學宿舍裝修成舊日本帝國海軍風格?
※斯大林大清洗對蘇德戰爭弊大於利嗎?
※如果斯大林不採取對農民高壓的掠奪政策,蘇聯是否可以成功快速工業化,及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