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來的客戶數據,會計處理是應資產化還是費用化?

假設:

我方向某公司購買一批客戶地址數據,價格一萬元。我公司將向這些客戶地址群郵寄新年促銷單,預期將產生可觀經濟利潤。

數據買來後沒有人動過。但是,一周後,新來的業務經理檢查後發現,該批數據未經過嚴格的檢驗,其中相當部分地址數據是錯誤的,或是過時的。他估計,最多80%,最少20%的數據是無效的。

三個月後,業務部門使用了這批數據進行郵寄,發現其中50%是無效的。

那麼會計應該用哪種方式入賬 :

1. 一萬元記為費用

2. 一萬元記為資產-無形資產

3.根據謹慎原則,一萬元中20%也就是兩千元記為資產,剩餘八千元記為費用。

more....


我照舊還是來給出國際會計準則下的解答:

這一客戶數據應該資產化,計入無形資產。

根據IAS38所述,只有在同時符合下列兩個條件時無形資產才可以被確認:
1. 可預計的未來收益流入企業
2. 成本可以準確計量
根據提問中的信息「預期將產生可觀經濟利潤」符合第一條件,而一萬元的價格因為是市場價格,可以作為準確的成本計量。兩項條件都滿足,因而可以得出資產化的結論。

初始確認後,計量時IAS38允許企業在兩種計量方法中選擇:成本法或估值法。

估值法要求此類無形資產有一個活躍市場因而可以比較容易的獲取市場價格。一般來講無形資產缺少這類活躍市場, 所以估值法計量比較少見。但是客戶數據就我理解擁有一個活躍市場,企業可以通過證明這類市場的存在而使用估值法。這種計量方法下,數據被發現錯誤或過時,是明顯的資產減值的信號,因此應該在發現時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至於減值比例,則取決於企業的判斷。只要能夠提供充分證據,80%或20%,甚至加權平均比例都可以採用,而且如果此後三個月不橫跨任何報告期,減計多少都無所謂,因為三個月後得到了準確的減值比例50%。如果一開始減值20%,2000元入管理費用,三個月後另外3000元入管理費用;如果一開始減值80%,8000元入管理費用,三個月後3000元入營業外收入。

如果採用成本法,企業需要預估客戶數據的使用年限,按照年限攤銷。如果無法估計年限,則被視為indefinite,即無限期,不用攤銷。注意其與infinite(無限)的區別,indefinite是指無法確定,而infinite是指確定沒有期限[講到這裡插播一段,當年陳冠希宣布退出娛樂圈時措辭時用的就是indefinite,意思是退出到什麼時候說不準,而非永遠退出,所以後來陳老師回歸併不算食言]。在逐年攤銷之外,無形資產仍要進行減值測試,最新的IAS38要求減值測試在發現資產減值跡象時進行,不必每年進行。這一減值過程與上述估值法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減值過後企業需要重新評估客戶數據的使用年限,按照新的年限和賬面成本攤銷。

退一步講,企業當然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務需要,把這項採購費用化。首先這是合理的調節財務數據的行為,是會計準則賦予企業的騰挪空間。其次1萬元並非數額巨大,大可不必為此耗費精力資產化而增加後續計量的工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選擇入費用,則今後此類客戶數據的採購都需要直接入費用,以保持會計制度的一致性。資產化同理。這或多或少的限制了企業,也是會計準則避免企業過分操縱報表的手段。


沒什麼好討論的,自己去搜索一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這種事偷偷做了然後用其它票據沖賬也就算了,還想著計入資產還是費用?計入資產難道你還想作價往外賣不成?
另外,這種質量的數據,雖說不知道你買了多少,但是直覺上買貴了。


作為無形資產,每年測試減值情況。


費用化吧。


個人信息採購費用記賬?吃飽了撐了。。。還是膽太肥?這種擦邊球的東西一般都是其他形式沖賬的,我們這裡一般都是服務費形式沖賬的,你還資產記錄真的法盲啊。話說這點錢。。。我們每年採購費用都是七位數的都服務費之類沖了。


推薦閱讀:

工業方面關於渠道建設與管理方面的書有哪些值得推薦?
如何有效省錢地找到二三線城市攤販、實體店店主、私營超市老闆等目標客戶?
「嘿!這是你的益達!」「不,是你的益達!」是什麼意思?
獨立攝影師如何接單和宣傳,求助。?
互聯網產品的項目經理應該屬於產品、運營、還是市場部門?

TAG:市場營銷 | CRM | 會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