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心學?

看過王陽明的心學,感覺很好,很喜歡。想學習但是感覺無從下手


所謂心學,是指宋明理學中的陸象山、王陽明一系的學術。

學習心學,

先讀書,搞清楚心學是什麼,這是學;

然後在日用常行中時時體證,處處驗之於身,這是習。

大多數人還不到修、證的階段,所以這裡先談談如何學。

心學,在先秦的端緒是孟子。

陸象山謂其學是「因讀《孟子》而自得之「,故《孟子》七篇不可不讀。


南宋陸象山,明王陽明為心學兩大巨擘。

較之陽明學,有關象山學的通俗書較少,所以就推薦幾本陽明學的書。


義理方面(讀文言有困難的看這個:如何系統地學習文言文? - 知乎用戶的回答),推薦:

1、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 第十八講 宋明儒學概述;第十九講 縱貫系統的圓熟;

牟宗三《宋明理學講演錄》


2、錢穆《陽明學述要》

3、蔡仁厚《王陽明哲學》

按照牟先生的理解來闡發陽明思想。

4、陳來《宋明理學》、《宋元明哲學史教程》的陸象山、楊慈湖、王陽明和陽明後學部分。


牟先生能夠直接道出心學的精蘊,

錢、蔡二書都薄,也易讀。

陳書是教材的典範,要言不煩,清楚透徹。

文本方面,推薦:


1、鄧艾民《傳習錄註疏》

此書勝過陳榮捷《傳習錄詳註集評》。

一般讀者只讀《傳習錄》就可以了。

大哲徐梵澄曾說:一部《傳習錄》,足夠受用一生。

讀過《傳習錄》,意猶未盡的可以讀《陽明先生集要》

仍嫌不足的話,就是《王陽明全集》了。上古的三卷本繁體版最好,浙古的五卷本略有遺憾。

陽明的思想和傳記,市面上魚龍混雜,較好的是:


岡田武彥《王陽明大傳》;

岡田先生是九州二老之一,這本書是很好的陽明傳記。

馮夢龍《皇明大儒王陽明》;

優點是寫的很好玩,缺點是不很靠譜。

若要通盤深入了解陽明思想,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不可不讀。

較難,需要一定的宋明理學基礎。

=======================================================================

心學主張易簡工夫,文字知解等都是第二義。

但是必須指出:如果脫略用心研讀心學著作的基本工夫,憑自己的「體知」、「感悟」,就想掌握心學,無疑是痴人說夢,錯認光景為良知,是未得心學之實,先受心學之弊。


錄呂涇野門人楊天游語以示警:


今世學者,病於不能學顏子之學,而先欲學曾點之狂,自其入門下手處便差;

不解克己復禮,便欲天下歸仁;

不解事親從兄,便欲手舞足蹈;

不解造端夫婦,便欲說鳶飛魚躍;

不解衣錦尚絅,便欲無聲無臭;

不解下學上達,便自謂知我者其天。

認一番輕率放逸為天機,取其宴安磐樂者為真趣,豈不舛哉?

故余嘗謂學者,惟在日用平實倫紀處根求,不在玄虛誇大門戶處尋討;

惟在動心忍性苦楚中著力,不在擺脫矜肆灑落處鋪張。


學心學當然要從傳習錄入手,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說說我的建議吧 一般人看傳習錄感覺看不懂 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他們是從上卷先看,而上卷基本上都是在討論四書五經與陽明思想的一致性,而對於四書五經,我們大部分人是非常陌生的。
通讀傳習錄後 我建議入門時要先從下卷看,下卷是陽明在日常生活中與弟子們的對答,相當於心學的faq,是非常容易明白和理解的。下卷看完已明白心學是怎麼回事了。可以看中卷,書信,很多問題可以展開講,講的比較深入。最後看上卷,這時就算對四書五經不懂至少也明白在講什麼了。
心學集儒、釋、道思想之大成,卻又淺顯易懂易學易用,所以學心學不必非要學其它的那些。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關於心學的書,我看了幾本,基本都是書獃子寫的,對大家學習心學沒有什麼幫助。心學的唯一目的是成為聖人,而這些寫書的終其一生也只是什麼所謂"學者",說明他們根本連心學的皮毛都沒有掌握,只是為了名利而寫了一些關於心學的書罷了。


這是我在知乎上的第一個回答,個人心中一直拜陽明先生為師的。對於心學的理解未必正確,僅作參考。
首先要說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心學並不適宜作為一門學問來學習,先生主張良知,主張吾性自足,但也常說立志是無中生有的東西,因此心學根本的一句話,就是你要怎麼活?或者說你要做個怎樣的人?這些都只有自己給出答案。這個志向夠堅定,人生只是一場修鍊。
如果說不理解先生的傳習錄,王陽明全集的內容,可以參考一下國學儒家的一些經典之作,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其實明朝文字已不難懂,再說也不必全懂。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不錯,推薦給你。


心學 即思維理性與身體主觀感性 有機結合併運用到實際生活的學問。
就知行合一 來看 是很有趣的。現代有積極心理學,倡導從身體發掘潛能,通過階段性的心裡暗示培養本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 行為習慣。
王陽明的看法是知行本為一體,知則為,不知則不為。以心為本體 ,觀念為外物,擇善而從,惡則棄也。這裡的善惡是相對的,指對事物發展規律的促進與阻礙。
一個強調從外物開始影響自身,後者則認為人心本來無一物,知行為一體,乍看之下難免有矛盾。實則不然。
舉一例,許多人有早晨賴床的行為。那麼如果有必要去更正,怎麼做呢。
從行為習慣入手,那麼要維持固定的生物鐘,估算好睡眠所需時間,一段時間後養成習慣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從心學入手,更注重想通的過程。首先我得挖掘出善惡觀。善即準時上學或上班,惡則是賴床引起的一系列後果。為什麼會賴床?因為遲睡了,玩瘋了,睡眠不好等。。。。由大惡發散到無數的小惡,在生活的過程中逐一的去惡存善。
兩者同樣達到不賴床的功效,可以看出前者強調由大腦先行支配思維實現一系列心理暗示,引發身體對某種信息的長期良性反應。這時候我在想賴床是不可能的,賴床本就是賴著舒服,當身體有排斥反應,趕緊起來才是舒服的。
心學更趨向修身,注重格物的過程。我不想賴床,不是我排斥他,而是我認為晚睡啊瘋玩啥的本身就不對,一旦這些賴床的因子都從根本上被消滅,賴床這一結果有從何談起?
以上隻言片語尚不能道盡當中學問,如有疑惑請指出


開談《傳習錄》王陽明心學聖經獨家趣解
我的從這篇帖子里入手學習的,我個人覺得很不錯。


我個人覺得首先要認可心學中的哲學思想,認可了,再去詳細的學習各種知識,了解背景。我個人認為心學就是哲學,就按照平常學習哲學的方法就行了。


可以看一下網易公開課裡面的浙江大學教授講的,很淺顯,我覺得對於入門還是很不錯的。


心學是關於心的學問。那麼首先何為心?
不是意識,不是思維,不是理性,不是大腦,不是精神,不是情緒。而是一個心字。

心,其本意指心臟,精神,情緒,內心等等。所以這個心字有三層含義。
第一,自我。即心是我心。心必定是個性的,必定是屬我的。心不能獨立存在。離開我則心死。參考理解詞 心悅誠服。
第二,心是理性與非理性的複合體。理性很容易理解,也是我們常理解的意識,類似思考及思考器官,簡單的說就是精神。比如心思。非理性的部分, 比如心是有情緒的,有非理性的成份,即自我感受。比如心曠神怡。就是一種情緒狀態,這種狀態不是通過
思考得到,但是有對外界的意識反應,最終形成一種情緒狀態。這些都不是精神,或者理性的,是感性的。
第三,心是中心,是核心,是最基本的,最緊要的。
綜合而言,心就是我對外界最關鍵的思考和情緒反應
心學,就是關於我對外界最關鍵的思考和情緒反應的學問。就是關於我和社會相互適應的學問。

學習心學必需注意的關鍵點。
1.心學是由內及外的。心學的出發點是我,落腳點是社會。心學內修不是目的,目的是社會。所以心學的原則和標準皆來自社會。社會的認可,才是內修的標準。社會認為你說君子,你才是,自己封的不算。
2.心學強調實踐,格物即做事。格物的過程就是內修以外達的過程。通過實踐找到那個,我與社會的平衡點。就是格物。比如孝,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你在父母身邊,每天看一次是不是孝,你不在父母身邊,每年看一次是不是孝。這個標準不取決於你,也不取決於你的父母。而是取決於你和你父母的共同行動。你滿意且你父母也滿意的那一個平衡點。孝不是一個簡單的行動,只要多看父母就行,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包含,看望,理解,支持,回應等等。而你有自己的生活,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雙方滿意,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好好琢磨和行動,這個過程便是格物。
3.心學沒有常理,需要權變。我和社會的互動是複雜的,希望靠背標準答案就能學好心學是徒勞的,心學是一個過程。內修以外達。一輩子的事。


心學的入門教材是《&<大學&>問》,建議先熟讀這篇千字短文。
心學是強調踐行的學問,要在具體的事情上格物才能致知。陽明先生講: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為體,行為用,體用一源。離開了行的知不是真知,離開了知的行也不是正行。


要分兩個方面
第一,對文字的理解,了解心學的知識體系。傳習錄和錢穆先生的陽明學概述是很不錯的教材。但是心學的重點不在於此。陽明先生在世上也是不主張著書的,因為他怕後人流於形式,只學皮毛。

第二,實踐。心學主張心即是理。需要你先正心誠意,時時檢查反省自己的內心,然後將其中惡的東西找出來,反覆檢討,去除掉,最終達到最終致良知的狀態。這其中知行合一是關鍵,防止無謂的冥想。

簡單來說,可以先從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負面情緒開始分析,找到自己心底的惡習,然後一一除掉。


我倒是覺得先不要簡單的看經書, 經書都非常晦澀難懂, 很容易泄氣放棄.
心學其實是接地氣的, 從充分理解知行合一, 致良知, 心外無物, 事上磨練, 四句教等的含義, 基本就可以實踐起來了


心學,顧名思義,就是從內心中去學。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內心,經常磨練自己的內心,那你就是在學習心學,學習就在此刻此地!


喜馬拉雅有《大學問》白話版。聽懂了就入門了。

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聽一下復旦王德峰的課:

王陽明心學及其現代意義(上)_騰訊視頻

王陽明心學及其現代意義(下)_騰訊視頻

不但可以學習心學,還能學一些道家、佛家的知識。

警惕:不要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有人可能會出於特殊的動機故意這樣做。

王陽明曾經用四句話概括自己的思想: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甚至學會一個詞也就足夠了:「致良知」。跟禪宗的「見性成佛」差不多。

王陽明死的時候留下的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實際上就是他的學術總結。我認為可以翻譯成「致良知而已,還用講什麼?」


個人認為,儒家講述是個人如何修身以達成事功的方法論,程朱理學已經給出了非常完整的,嚴謹的方法,如下圖所示:

這是代表學院派的高度總結,適用於所有的人,就相當於先上小學,再上中學大學等一步步的方法,嚴格遵守這套要求,人生不會有大錯。不過該法也費工夫,過於理性,顯得沒有那麼生動枯燥,需要很長的堅持。
有的人天生聰慧,他們不需要通過學院派一步步的方法來達成,他們認為可以跳級,他們對標準方法進行了調整如下圖,他們就是心學:

首要是立志,「聖人」之志,這個志必須是「夭壽不二,修身以俟「,須有「六經皆為註腳」之覺醒和自信;其次是實踐,按照自己的聖人之心積極實踐,「事上磨」,然後自然達成事功。壞處是有愚鈍懶惰之人把心學陷入了空想的境地。
所以無論是程朱理學,或是心學,都是積極實踐,反覆磨練的方法,殊途同歸。法門就是實踐,反省,再實踐。
這類同禪學中」漸悟「和」頓悟「,請結合自身條件選擇,真正聰慧的人可以頓悟,但凡人要頓悟,是走很多彎路的,也許一輩子都不會頓悟,茫茫然而不知何去,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首要的是你得殺過人,而這些是你真正要的嗎?我們常被那些心學牛人的光芒所吸引,卻不考慮自身的條件,請別忘了:陸象山,王陽明都是天才級別的人物。而普通人,比如曾國藩,通過程朱理學的要求步步為營,嚴格要求自己,也成就了一番偉業。


進入心學的門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堅持的對自己內心的檢視與暴晒,把陽明先生的諄諄教導融入自己的潛意識,這卻是極難。你需要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扶持著前進。


與樓主共勉。分享下我的心學學習經歷。ps.本人除了高中哲學知識,哲學積累基本為零。
1.直接看 傳習錄 一頭霧水。
2.啃 錢穆的《陽明學述要》,一知半解。
3.啃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心學生長與道家,儒家,禪宗,因此。。。
4.啃 《道德經》《論語》 《莊子》 《列子》 等
5.啃 《陽明學述要》 輔以 浙江大學公開課
雖說讀了將近1年,還是覺得一知半解。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開談《傳習錄》。這本書你可以看看


建議看《心學兇猛》


建議題主先了解下陽明先生的生平,從傳記開始入手可以對王陽明有一個整體和感性的認識,如岡田武彥的《王陽明大傳》,相關傳記很多,挑幾本看即可。同時有餘力的話,結合浙大董平教授的兩個視頻了解,一個是百家講壇講述王陽明生平的,另外一個是對陽明心學的概述。
此時有所了解的你,仍然還是很有興趣的話,就可以開始心學入門了。
傳習錄是肯定要讀的在此基礎上開始進一步藉助學者的研究進一步了解心學,推薦錢穆《陽明學述要》。此書雖然粗些,但對你構建大體的心學體系有所幫助。
然後,反覆閱讀傳習錄直到古文水平可以看原文而無滯澀,達到一種可以把玩傳習錄的境界。同時閱讀四書,尤其是大學和中庸,因為心學有大量思想直接來源於此。
最後,推薦閱讀陳來《有無之境》,如果你閱讀完能大體理解,並理清心與理,心與物,心與性,知與行,心體,誠意等等哲學概念和關係,也就可以算心學已經入門。
其他的就是多於同道交流,看看王陽明全集之類的進一步學習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建議從《傳習錄》學起。1、因為心學是儒學的一門分支,所以要從儒家學說開始學起,四書五經雖不必通讀,但也應該曉其大意。至於儒學千年來的思想史,也應有所了解。2、有了一定的儒學功底之後 可以按項煥鍾所推薦的書目閱讀。循序漸進。3、心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要用一生去研讀,一年兩年難以入門。4、如果研究下同時期的程朱理學,對心學的學習大有幫助。5、心學在台灣有所傳承,盤古心學等分支,已得心學三味。


推薦閱讀:

王陽明所說的「心髓入微處用力」應如何理解?
王陽明是怎麼一步步變成機場成功學大師呢?
什麼是泰州學派?泰州學派所推崇的思想是什麼?泰州學派為什麼可以成為明代後期的主流思想?
知行合一能成聖,但知之而行不為的人能成什麼樣呢?
都有哪些重要人物評價過王陽明?

TAG:學習 | 王陽明王守仁 | 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