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了一千遍金剛經仍不懂,還讀嗎?


小時候背唐僧宋詞,念到嘴巴脫皮還是不懂,以為沒有用。但長大以後經歷有了,體會到了,在某些時刻,心中就會不自覺浮現出那些詩句,頓時豁然開朗。

但如果當初沒有背過,這種心境就像一團迷霧,鬱結難解,就像是撓不到的癢。

誦《金剛經》的意義就在這裡,培養一個種子,一遍一遍澆水,等因緣成熟了,就會開出一朵幡然醒悟的花來。


首先不要神話金剛經,不要相信它有任何神奇的功效,比如可以驅邪,可以保佑平安等,或者讀著金剛經忽然就開悟解脫的神話故事,都不要相信,要客觀的對待這部經,深入的理解每一句話的含義以及前後文的聯繫,同時你需要讀金剛經的論,而不是金剛經,否則你根本不明白它講什麼。

這部經是出自大般若經的第九會,其難度在古代印度的大乘佛教中是出了名的難懂,比如無著菩薩就在他的《金剛般若經論》中提到:「金剛難壞句義聚,一切聖人不能入」,因此直接讀金剛經的人可以這麼講,1000個人有1000個理解,因此建議你就不要自己去理解金剛經了,看看比較權威的註解,學習一下古代印度大乘佛教權威人士的理解才比較有意義。對金剛經比較權威的解釋就是唯識宗的世親和無著兩位菩薩對金剛經所造的論,我剛才提到的《金剛般若經論》就是無著菩薩所造。但是你直接讀這部論,很難對應金剛經的原文,原因有兩點,第一,這部論是零散的論述金剛經,你找不到對應的經文,第二,你即便找到了對應的經文,如果是鳩摩羅什的翻譯版本,那麼會有很多地方對不上號,因為鳩摩羅什的翻譯是根據自己的理解而改動過的金剛經,所以並不是原本的金剛經,因此論師所造的論會和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經產生衝突。但是也不要失望,玄奘法師的弟子,窺基大師就根據世親和無著兩位菩薩所造的論,並結合鳩摩羅什法師的金剛經,整合出了一本《金剛般若經贊述》,這本論可以說是目前來講,對金剛經最權威的解釋,是中國佛教中,唯一一本採用印度高僧的理解,完善的解釋金剛經的一本著作,可是現代人對於佛法的探究非常匱乏,以至於這本《金剛般若經贊述》只有古文,沒有白話文,但是非常值得一讀,按照這本著作理解金剛經,會發現比任何一個中國佛教的大德的理解更俱有深度,有興趣的話你可以讀一讀這本《金剛般若經贊述》。另外讀經的時候,千年以來,中國人最喜歡讀鳩摩羅什的金剛經,其實這本書翻譯的問題是最多的,不但和論著對不上號,而且還和其他五本金剛經的翻譯有很多出入,因此,在讀論的同時,一定要結合玄奘法師或者義凈法師的金剛經,才能明白金剛經的所以然。當然其他的金剛經也可以拿來一起對比,但是玄奘法師和義凈法師的翻譯,屬於佼佼者。

另外我在知乎開了一個關於金剛經前幾品的講座,你有興趣可以收聽一下,我對金剛經講解,不會讓你失望的。https://www.zhihu.com/lives/843778156979712000


好朋友,同為一名初學者,簡單和您交流一點兒心得吧。

金剛經為什麼會難讀、難懂?我覺得除了大家的古文水平「太好了」之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從一個宏觀和整體的角度去把握它。

就像上學的孩子,半學期沒來,來了之後直接聽了中間的某節課,然後直接聽傻了,但還不服輸,回家把這堂課的錄音又聽了上千遍,結果依然小白一個……

金剛經也是這樣的。它是佛陀教法中承上啟下的一課,沒有前面近十年阿含的基礎,誰要直接聽明白了,這也挺神的。

但也不是完全無法理解,如果完全「不能解」、「不可解」,那就把佛經徹底玄學化了。不能徹底解還不能表面解嗎?不能高水平解,還不能低淺層次解嗎?

我曾和一名藏地僧人探討過金剛經,我把自己的理解和他做了交流之後,他也挺認同的。

其實,我們就算用「正常思維」,簡單想想,也能大體了解個大概。現在,我也把這些低水平的知見分享給大家,對或不對,智慧的善知識們可自行評判。

1.

比如現在,您就是佛,給一眾弟子講解脫苦之法,講了十多年,阿羅漢弟子成片,問題是,然後呢?

這裡插播一下,什麼是阿羅漢弟子?那就是已經解脫了痛苦煩惱,自知「不受後有」的聖弟子,那水平很高的,某些能力已經和佛不相上下了。

但就是這樣一群聖人,在脫苦的目標初步實現之後,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困惑。

那就是大家隱約感覺自己和佛依然還有差距,但是「無學果位」已證,又沒什麼可學的了,這時,如果想再進一步,到底應該把心,或者叫努力方向放在哪裡?

這個集體困惑,被一名德高望重的叫須菩提的弟子提了出來,這也就是最最著名的金剛經法會的緣起。

2.

話說佛聽到這個提問後,那是相當高興的,十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緣」終於成熟了,一直憋在肚子里的高深佛法終於可以一吐為快了……

縱觀這堂講座,其實就說了一件事情,佛按壓住自己的喜悅,就是想告訴大家,同學們!你們到了該發菩提心,積極行動起來的時候啦(^_^)

但是這裡面其實涉及了佛法中非常核心的一個矛盾:發心渡眾生,那是要造善業的!

什麼是無上解脫之法?那是善業、惡業都不能造的,造善業也要墮輪迴的。

但是佛畢竟是佛!這個問題他在講經之前早已經徹底解決了。

那就是做而不執!用老子的話說,就是要「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但是佛法畢竟更高一些,佛提出了要「不著相」,就是完全不考慮結果,甚至連過程都不考慮,什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時間相),一切不住,做了即同沒做,到時候事情也成了,業也沒造,就是這麼牛!

所以金剛經就講了這一件事情:發心行願,渡盡眾生,但又不執著渡眾生之念,一切無住無著,雖然做事,但卻並不違背前面阿含部所教授的解脫和喜樂。

也就是這第一句話「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後面的內容都是展開說。

為了在講解中表達這種「無所住著」,金剛經里有個著名的句式,也是把大家差不多快繞暈了的:佛說XX,非是XX,是名XX。其實就是讓大家不要執著佛法語言本身,什麼都不執著,「不執著」這件事兒亦不執著……

金剛經基本上就是這樣,說一句否定一句,最後講完之後,連講過經這件事情都否定了,人過留名名無影,雁過留聲聲無形,那真叫「還你一個清清亮亮的世界真乾淨」……

3.

金剛經開啟的是整個佛法教授體系的全新篇章,從此之後,佛陀全面開始了般若部經典的講授,如果把寶積部也算進來,時間長達20多年之久。可以說,這個「大部頭」,才是佛法真正的核心和精華。

從此以後,學佛的人不再是自了漢,我們也有能力影響和幫助他人了,但是因為我們可以不著、不住一切相,做著這些的時候,又不用擔心「造業」的問題,到此,才真正向著「大自在」邁進。

但是,佛法傳到中國後,這個問題也很大,那就是大家雖然認同大乘,嚮往無上佛果,但又完全零基礎。

其實阿含部經典翻譯的非常完整,和南傳巴利經典的重合度也相當的高,但卻處於一種長期被忽視的狀態,咱們中國人眼都比較高,瞧不上那東西。

凈土法門雖然攝受範圍廣泛,對基礎要求不高,但卻需要以信仰為前提,容易變成流於「形式」的淺層信仰團體……

所以,我們確實應該「補課」,好好向南傳的師兄和前輩們學習,至少把「四念處」的底子打好,這個真不是開玩笑的!

不然修來修去,嘴皮子都很厲害,實修上連「正念」都沒提起來過,別人一句不順耳的話,一激就怒了……命終直接墮畜牲道,這種事情太多了,不是嚇唬人的。

至於說渡人、結善緣,其實完全可以同步進行的,我們修到哪裡,就給別人分享到哪裡,這個都沒問題……


好朋友,有了上面胡說八道的這些東西做參考,您再讀讀看,保持交流,與您互勉(^_^)


能懂金剛經的,是六祖的水平……

別說一千遍,你就是讀一千萬遍能懂了金剛經,也是大根器了……

別拿自己和六祖比,真心沒法比……

一個原子彈和一個屁的差別……


一、如果無過來人傳承解說,讀一億遍都不會懂。

二、2017年把1400年前的唐代僧人明白的「梵文、巴利文」所翻譯成的「文言文」來理解,註定一敗塗地,因為當時的文言文是留給唐代的人理解。

三、讀一遍無法理解的講座記錄,完全是多餘,全無功德可言,絕無灰色地帶。

《如何看待這句話 : 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Handsome:回應這個問題,就必先要搞清幾個字~念、佛、經、咒,如果連這四個字都搞不清楚,又憑什麼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008965/answer/247884601


讀!!!

我也讀了千多遍了,從未敢覺得自己個懂了。

但這決不是不讀的理由,決不!

讀懂了不正常,讀不懂實在是太正常太正常了。

讀懂了的也就都不是人了!!!

我是人,我仍凡夫,凡夫讀不懂才是對的,才符合邏輯。

重要的不是懂,亦或不懂,重要的是讀的當下您收攝住了嗎?重要的是讀了後您行執了嗎?重要的是您讀了嗎?重要的是您還在讀嗎?

會懂的!
遲早!!

唯願生生世世得逢此殊勝經典!
唯願生生世世具足誦讀此經因緣!
唯願!!!
南無金剛會上佛菩薩
南無金剛會上佛菩薩
南無金剛會上佛菩薩


關於大乘佛教的問題,再回答一遍我的觀點。

即使有志研究大乘佛教,也要明白其基礎教義是從南傳發展而來的。關於大乘經書,寺院普遍的說法是,都是佛陀在入定的境界中宣說的,因此更殊勝,也因此歷史沒有記載。實際情況更可能是一些有一定修為的僧侶,在其自身對南傳佛教的認知基礎上寫的,大部分來源於印度,也有中國自己的。而大乘經書里較少提及基礎的概念,具體修行的方法。

因此如果真想徹底讀懂佛教,即使信仰大乘,還是建議至少先讀懂雜阿含經,佛教幾乎所有的基本概念盡在其中。至少是簡體橫排的也好讀。或許雜阿含經也有被篡改增加的部分,讀懂了自己就能分辨。還有讀雜阿含經時如果看上去都差不多則要明白一點,那是教人們靜坐時如何導引思維用的,不是讓人們看一遍明白意思的,這點很重要。讀懂雜阿含,再回去看也就自然明白金剛經的意思了。例如金剛經核心是說空,而大乘佛教的空性是從南傳的五蘊非我亦非我所發展而來的。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洗足已,敷座而坐。】

  講記:我是如此親自聽聞的: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共俱。這個時候 世尊到了應該午齋的時候,穿起外出時應該穿著的僧衣,手中持著缽盂進入舍衛大城中乞食。在那個城中乞得食物以後,回來祇樹給孤獨園中;吃完飯以後,收起出外所穿的衣服和缽盂,又以水清洗了腳之後,敷設座位而坐下來。

  以上說的,就是演述《金剛經》這個法會的因由。諸位也許想:「這算哪門子法會因由?也沒有發生什麽事故,又沒有誰提出來請問,這怎麽叫作因由呢?為什麽會從佛陀搭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然後次第乞已,回來本處又吃飯,吃飯完了,把衣放好,把缽洗好、收好,洗了腳坐下來,這叫作法會因由?這算哪門子法會因由?」也許有人真的這樣懷疑。可是我告訴你,這還真的是金剛法會的因由;佛陀正好就是為了這件事情來人間示現的,可是現在末法時代的大師們卻都不知道。這個〈法會因由分〉,單單這麽一段經文,三行不滿;可是我告訴你,這三行其實就是整部放光般若。你們也許有人讀過《放光般若經》,那麽長,好多的文字,要讀好幾個月;但我告訴你:只要這三行文字就講完了,放光般若就在這三行文字中間講完了。

以上的「事說」講過了,我們再來講講「理說」。因為剛剛那樣講了法會因由,好像也沒講出個什麽道理來,諸位聽了還是白聽。我們既然宣稱是講《金剛經》的宗通,不是依文解義,當然要再從理上來解說一番,才符合宗通的宣示。

  「如是我聞」,這其實是阿難尊者耳根放光。接下來說:「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叫作通身放光。所以這〈法會因由分〉在別的譯本裡面,它又叫作〈放光品〉,因為它真的放光了。「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同在一起」,就是 佛陀共一千二百五十人同時通身放光。也許你正好有宿命通,就趕快看,看那個年代,往那個年代去追溯;然後你可能會這樣說:「他們都在那裡,可是我怎麽沒有看見光?」我就告訴你:「這叫作慧光,這個要有慧眼才看得見,有天眼通、宿命通也看不見。」你如果有天眼,最多就只能看見我的白光與金光,看不見我的慧光;因為天眼是有侷限的,這要有慧眼才能看得見。

  「食時」,就表示說肚子餓了!我可告訴你,肚子餓了正是肚子放光。然後「著衣」,齊整威儀;還有「持?」──接著要把缽盂拿在手上,這叫作通身放光。「入舍衛大城乞食」,最重要的就是要眼睛看著路,總不能走到水溝裡面去;然後當然就要足下走路了,這就是眼根與腳上放光。「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那是什麽放光?那可得要眼睛看人家有沒有送飯出來,要尋街覓戶。如果人家把飯菜送出來,鋪滿了整整一缽的飯與菜,你總得要跟人家祝願:「願你生生世世富貴長壽,早證菩提。」這是一定要祝願的,不能夠白受人家的供養;這時又是什麽放光呢?是嘴上放光。然後「還至本處」時,仍然是要眼睛跟足下一起放光。「飯食」的時候,又是什麽放光?要靠你的嘴巴放光。然後飯食完了,「收衣?」把衣缽收起來,是什麽在放光呢?是全身放光。然後「洗足已」,要把腳洗一洗,那是手、足都放光。「敷座而坐」,接著再把座位鋪好,坐下來,這是通身放光。

  《金剛經》的理說講到這裡,我就可以下座了,因為《放光般若經》已經講完了。這樣看起來,佛陀可真是比中國禪師們老婆多了。皇帝老子請傅大士上座說法,傅大士才剛上座,撫尺一拍就下座了,他已經把佛法大意說完了。可是你看,世尊還這麽辛苦、不嫌麻煩,還要搭衣、持缽,「入城乞食,次第乞已,還至本處」,然後「飯食訖,洗足已」,再敷座,才坐下來,祂顯然比傅大士老婆多了。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講記:「除此以外,須菩提啊!隨著任何人在解說這個如來藏經典時,乃至僅僅解說一首四句偈的時候,應當知道講『此經』的這個處所,一切世間不論天主天人、人類、阿修羅等眾生都應該供養,把這個處所當作諸佛的塔廟一樣護持供養,何況是有人全部都能受持、讀誦?須菩提!應當知道這個人已經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如果是有『這部經典』所在的處所,這就是有佛住世,也應該如同尊重佛的聖弟子一樣。」

  〈尊重正教分〉,是告訴你:「對如來藏妙法,絕對要尊重。」因為《金剛經》講的金剛不壞心正是如來藏,第八識如來藏妙法才是如來的正教。如果對如來藏不尊重,別說是成佛之道,連羅漢道都修不成;也別說是羅漢道,他連人天善道都修不成。因為如果不尊重正教,那就是不尊重如來藏,因為《金剛經》中講的「此經」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心,而金剛心「此經」就是發起實相般若的源頭;如果不肯尊重「此經」,修集再多的世間福德,對於成佛之道都沒有助益。因為,不尊重此經的緣故,就會踐踏「此經」,就會毀謗說:「如來藏是外道的神我、外道的梵我,弘揚如來藏的人就是邪魔,是外道。」成為無根毀謗如來藏「此經」,結果修了很多護持表相三寶的福德以後,未來世還是要得到惡報。

所以〈尊重正教分〉這一分真的很重要,而「尊重正教」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此經」。前面經文中 世尊也說「此經」即是金剛心,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千萬不要用常見外道法意識心來取代如來藏,也千萬別把第八識如來藏當作外道神我或梵我等第六意識去誹謗;聽到別人誹謗如來藏的言語時,你連一點點的隨喜、附和都不要。如果人家故意毀謗如來藏,愚痴人去隨喜說:「你講得真好!」那麼他隨喜毀謗「此經」的「成已罪」已經成就了。

南無本師釋迦文

南無此經如來藏

南無大乘勝義僧


首先,誦讀或者抄寫金剛經,都是有無量功德的。
但是,這要有一個前提,要發心,要誠心,要有出離心,要合規矩。至於為什麼,下面會提到。
第二,我的師傅曾經跟我說過,在沒有修行到一定境界以前,不要過多的讀經。
原因有三:
1,佛學,或者說佛教,最根本的是講究「真修實證」!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佛學要去真正的修行,實際的體悟,自己去「證得」!單靠讀經是不能開悟的!更不可能得成正果!沒有開悟,死讀佛經,只可能陷在佛經的章句裡面,不可能真正懂得佛經的真實含義!
2,所有的佛經,都只是渡世寶筏,只是過河用的船,當你到達彼岸(證得)以後,佛經(渡世寶筏)就要捨棄,不要把工具當目的!
3,沒有一定的修行基礎以前,是需要高僧大德「講經」的,因為普通人只是在「讀」經,就像你在讀詩詞一樣,只是在研究表面文章,並不懂得經中的真實含義!
第三,現在來說說怎樣讀經才算「合規矩」。這裡面講究很多,但有一樣是最基本的。我給你舉個例子:我們這個法門在修行的時候要持咒。那麼怎樣持咒才對呢?有一個基本要求:心念耳聞,一念代萬念。什麼意思呢?在持咒的時候,把我們無數個妄念用所持的咒替代掉。
同樣的道理,在讀經時候,眼裡見的,耳朵里聽的,心裡想的,只有所讀的經,不能有別的妄念。不能一邊讀經,一邊在想,晚上約誰吃飯?兒子該換尿布了?明天給客戶打電話說些什麼?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所以各種佛經都多看看,從能理解的開始是比較好的辦法。

反正我是挺討厭見人就推金剛經 心經的。會讓很多初學者覺得所有佛經都是這樣,需要開悟才能理解的,甚至認為整個佛教都是這樣的很難懂的言辭。

實際上,佛經大多數都是很好懂的啊,

地藏菩薩本願經,阿彌陀經,善生經,見正經,普賢行願品,阿含,僧伽吒

甚至佛說入胎經,四姓本源,九橫等等。。起碼部分可以懂,不像金剛經心經那麼難。

甚至,地藏論壇的精華板塊(帶佛經原文的)也非常好啊。==&>地藏論壇

當你看了多本佛經,對佛教的世界觀,功德,福德有了更多的認知以後,

再來看金剛經,不是更合適嗎。

也不知道哪本佛經上說過,讀不懂就一直讀,總有一天會突然懂的,反正我沒看到過。

知乎混了這麼久,也沒見過誰讀金剛經開悟了的。。

我的辦法還是先讀各種自己能讀懂的。

思維其義,善思念之。


吃了一碗飯沒飽,還吃嗎


金剛經消災的
也是佛法總綱
讀不讀的懂
跟悟性有關係
六祖是這樣
但凡夫就用凡夫的辦法吧
讀不懂可以跟老師學
去聽歷代高僧的註解
至於現在?
群魔亂舞
邪知邪見


是這樣的,要想學懂金剛經,必須要多聽經聞法。佛法無人說,隨智不能解。

多讀金剛經,是在明經義的情況下,加深對佛經的印象,好如所修行。其實一千便金剛經還真不多。一邊持誦,一邊學習吧,這個效果還是不錯的。


為什麼沒人提 難道讀經只有不懂和懂了兩個狀態???

一般的書籍看完之後都很難說全部懂了,一般人的狀態都是懂了一點不懂一點。更何況是佛法。

一本《金剛經》那麼多觀點,每一個觀點在懂和不懂之間都有著百千萬億種層次。二地菩薩懂的層次比初地菩薩要深,然而真正懂了的只有佛。

而讀佛經時,在每嘗試去理解一個觀點的時候,就會獲得一點提高,得到一絲受用。

你要是真覺得你讀了一千遍,一點道理都還不明白,那是你古文基礎差,佛教辭彙底子差。這時候應該要去看看好的大師講解金剛經。經解肯定比原文好懂,但你肯定也不會全懂。

實際上真正讀經是講究不求甚解,保住一念,一字一句,耳聽字音,不起分別,一路直下,起了分別也不要管,就一直讀下去。慢慢煩惱妄念就會減少,智慧也會打開。

這樣每天堅持,讀一千遍,絕對開智慧,增福增慧。

再單獨抽時間看看經解釋義,或許豁然開朗,文義洞明。


照抄!一個答案能回答好多問題。

僧法達,洪州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

來禮祖師,頭不至地。

師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

曰:「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

師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聽吾偈曰: 

  『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師又曰:「汝名什麼?」

曰:「法達。」

師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

復說偈曰: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但信佛無言,蓮華從口發。」

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

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

達曰:「學人根性闇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

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一遍,吾當為汝解說。」

法達即高聲念經,至「譬喻品」。

師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何者因緣?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嗔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氂牛愛尾?」 

  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

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達聞偈,不覺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師曰:「法達從昔已來,實未曾轉法華,乃被法華轉。」

再啟曰:「經云: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又經說三車,羊鹿牛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別?願和尚再垂開示。」 

  師曰:「經意分明,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佛本為凡夫說,不為佛說。此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於門外覓三車。況經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無有餘乘,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

達蒙啟發,踴躍歡喜。以偈贊曰: 

  「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師曰:「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

達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經。


念誦金剛經其實不必要懂,你只要信就可以了。

《金剛經》中明確說了,若有人受持讀誦,廣為解說,功德無量。《地藏經》中也說:「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滴,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佛陀的話是不會騙人的。

佛教的教義其實很簡單,只是難做到。就像紅樓夢裡面的那首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無數的佛經,就像一道道數學題,其實都只有一個解,只是闡述的過程不一樣。你念了一千遍,你想要弄清楚答案,其實答案早就已經做出來了。很多高僧大德早就解說過經文的含義。對現在的你來說,你只要知道,念經可以累積功德,對生前後世都有無盡的好處,那就好了。學佛不怕不理解,怕的是缺信心和實修。

念經有無數的好處,這是確定無疑的。是無數大恩上師都曾經向我們開示過的。佛教不是科學的宗教,雖然他的理論有科學的部分。但它依然是一個宗教。佛經依佛陀的慈悲力而顯化神通。你現在念了一千遍,如果你沒有信,那是很可惜的。再強調一次,佛教是實修的宗教,不是科學的宗教。不相信念經可以給你帶來好處,不相信佛菩薩的慈悲,那就生不起學佛的喜悅。這樣你就沒有動力去對抗人世間紛繁的慾望,要進步就很難了。人世間的誘惑力那麼大,如果彼岸沒有更大的誘惑,怎麼能吸引我們放下去那邊呢。而佛教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懂不懂其實不重要。

就像佛教每天都要求做早課,念誦佛教經典,很多僧眾也不懂,可能念了一輩子也不懂。佛教經典裡面,當六祖惠能講課的時候,總是有很多動物們會前來聽講,會有老虎來給他護法,你說這些動物們能懂嗎?他們的理解力比我們還高嗎?不是的,大家都不懂,但因緣種下了,生起信心了。日後自然有其果報。惠能大師是先行者,我們只要生起對佛教的信心,終有一天也能趕上。


金剛經很像一篇散文,他有一定的中心思想,但是又很難具體說是哪一句,就像經中反覆提到的「四句偈」,這麼多年來一直在爭論也爭論不清楚是哪四句。

從某種形式上而言,金剛經與道德經挺像,好像漫無邊際的在扯,但又總有一根若明若暗的主線在其中,想說清楚又很難,為什麼?

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不要說去讀懂他,因為是讀不懂的,只能在實際生活工作學習修行中去體會他,慢慢就通透了,所有的經義都會漸漸明了。

譬如說我讀金剛經,因為視力問題(地鐵上看書累眼睛),我把金剛經背了下來,每天兩遍,堅持了三年,然後只記住了一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喜歡這一句,覺得金剛經就是在講這一句,覺得與我有緣。就像西方有句俗話「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金剛經這種經典,至少應該是「八萬四千個人有八萬四千部金剛經」才對。

現實生活中煩惱升起時,我就琢磨這一句,有時候也會結合其他字句一起琢磨,長此以往,對金剛經其他內容的理解也漸漸不同。

讀經當然想搞清楚這篇經文到底在講什麼,但這並不是終極目的,讀經的終極目的是為了修行,當你真正得到這篇經文益處時,其實最終目的已經達到,中間過程在不知不覺中也水到渠成,不需要刻意而為之。

順便說一句,堅持三年之後,我也放棄了背誦金剛經這種行為,一方面已經積累一定數量了,另一方面發現,背誦經文也有缺陷:容易滑過,效果與讀誦有較大區別。作為過來人,不建議大家背誦經文,還是直接拿著經書讀誦為妥。


讀了一千遍金剛經仍不懂,還讀嗎?

讀經,就是你的心識與佛法相應。你讀不進去,是因為你與金剛經的因緣不成熟,時機未到,但是你與佛法結的緣已經種下善根了。

宇宙是複雜的超級計算機網路系統:將宇宙看作是相互聯繫著的網路系統是非常恰當的。我們的意識是在廣闊無垠的時空中馳騁的,在無限的時空中瀰漫著(存在著)各種信息資源,有各種程序庫和資料庫,有各種不同功能的子程序和軟體包,宇宙萬物均有自己交叉運行著的眾多程序。

人可以調用宇宙中存在的許多的程序,甚至與大量的不同層次的高智能信息處理中心建立聯繫,調用各種高級信息資源,這就是禪修的三十三天境界。

修持和修鍊的重要作用:修持和修鍊的關鍵作用在於降低雜訊(雜念)提高信噪比,達到「入靜」、「入定」的境界,古人曰「松靜自然,定能生慧」是很有道理的,只有通過潛心修鍊進入某種深層意識狀態,才有可能更好地開發自己的潛能和智慧,更好地實現與高智能信息處理中心的溝通,選擇性地準確高效地提取宇宙中各種有用信息。因此,潛心修鍊是開發和增強自己超能力的有效途徑和必要條件。

意識光與意識窗:一切意識活動、思維活動及感情的波瀾無不伴隨著某種能量-信息場的波動,特別是某種可見和不可見光的波動,所謂「心潮澎拜,思緒萬千」將來有可能從熒光屏上看出。


金剛經的無我、人、眾生、壽者,就是不要貪求一個境界,貪愛三善道,厭惡三惡道還是沒有開悟。六道和極樂沒有兩樣,都是自己清靜自性所顯現,是平等沒有差別的。眾生就是迷在一直追求一樣東西,認為能夠離苦得樂,苦修累劫,如果不能有一顆平等心,不能放下,還是顛倒。不愛天堂,不憎地獄,在那一道都是好的,如果在地獄,願我代眾生苦;如果在畜生,願我化為最美的食物,填滿眾生轆轆的飢腸;如果在人道,願我孝養父母,有餘力行諸善業,幫助困難人群。如果在天道,願我布施掉所有福德,護佑迷失苦痛的人們。不貪愛境界,處處發菩提心,禮敬他人,慈心幫助眾生。佛和眾生只有迷和悟的差別,生死就是涅槃,輪迴就是金剛不動。一切法沒有取捨,沒有高下分別就是如如不動,貪愛任何一個境界就是迷惑顛倒。佛經就是教人放下,不要迷惑外求,到處攀緣。菩提本自性,起心便是妄。妄心若能止,當下即是佛。


家屬懷孕期間天天毛筆抄寫心經,孕期0反應,精神身體好。同期的朋友們吐到不行。除了讀經,一些東西要做到的,比如如何對待家人和師長,如何對待工作,殺盜淫妄如何能不做。讀經和力行 相輔相成

1.不要動怒。生氣真的會影響相貌,會有戾氣,別人不敢親近。

2.以善心對待他人。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3.發菩提心。隨時為他人著想,不嫉妒他人,隨喜他人所取得的成就。

4.布施。給予是快樂的事,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5.抄寫《妙法蓮華經》。世尊開示,誦持法華經者相貌莊嚴圓滿。

作者:遺世獨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201897/answer/143348853

索朗餅餅

常誦經文,常說善語,尤其君子慎獨。

推薦抄寫經卷,誠心,正念,心寬豁達,氣度自華,如此便可寶相莊嚴。(親測有效)

心經更短吧 我讀了應該有 一萬多遍 還是不懂 但是繼續讀 至少我的脾氣在變化 我的心態在變化 很多事兒不由自主看開了


推薦閱讀:

佛經都是誰寫的?
讀一千遍金剛經是什麼體驗?
哪一本佛經是在講詳細的實修方法?
閱大藏經是什麼體驗?
如果一切都是因果定業,五蘊皆空,世間不平事還要不要管,還怎麼度化眾生?

TAG:金剛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