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新片《妖貓傳》?

由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導演陳凱歌指導。諸位看客觀感如何。


即使不看服化道,只看劇情,這也是今年國產的最佳電影。

下面說理由。

《妖貓傳》的核心主旨並不是大唐風流的展現、更不是講述一個無聊的人人都愛楊貴妃的瑪麗蘇故事。

其實,這個故事並不簡單,它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就隱藏在片子中,等待有心人的發現。

大家一定記得,白居易和空海剛組隊時,曾經看過一場幻術表演:瓜翁用幻術變出西瓜,白居易以為是真的,空海知道是假的,瓜翁知道空海沒有中術,送他西瓜,途中,西瓜變成魚頭,空海說還不扔掉,白居易準備扔掉時,魚頭卻又變成半塊爛瓜。

這個情節到底想說什麼呢?先按下不表。

接著,白居易和空海就去查陳雲樵家的妖貓案了。在陳家的故事中,妖貓一共附了三個人的身:麗香、陳雲樵、春琴、。我們來看看三次附身都幹了什麼。

附身麗香:送蠱毒酒給陳雲樵喝,且看到玉蓮喝了也不阻止。

附身陳雲樵:勒死春琴。

附身春琴:說出「我的命和她一樣」「別埋我,地下冷」等話。

最後,陳家的故事結果是春琴死,陳雲樵瘋。

之後,空海十分疑惑地找到瓜翁。瓜翁說了一句話:「幻術中也有真相。」空海聽了這句話茅塞頓開。

「幻術中也有真相。」

這句話正是解開《妖貓傳》所有謎團的鑰匙。

正如瓜翁所說,電影中出現的所有幻術中都有真相。請讓我一一道來。

一、什麼是幻術?

(一)瓜翁的幻術

回到開頭瓜翁變瓜的故事:瓜翁用幻術變出西瓜,白居易以為是真的,空海知道是假的,瓜翁知道空海沒有中術,送他西瓜,途中,西瓜變成魚頭,空海說還不扔掉,白居易準備扔掉時,魚頭卻又變成半塊爛瓜。

電影中說了,瓜翁並不能憑空變出瓜來,是本來有一隻瓜。在變瓜的幻術里,一隻瓜是真相,其他的瓜是假的。魚頭象徵假象。半快爛瓜則是真實的。(這是瓜翁最初一隻瓜的部分,因為別的圍觀人士買的也是最初那一隻瓜的部分)

白居易把幻術當成真相,錯了。

空海對了嗎?他看到魚頭並不驚訝,說明他知道這是假的。但他看到爛瓜卻很驚訝,說「我也中了幻術」。

空海雖然比白居易的認識高一層級,但他把幻術看成全部是假的,也錯了。

怎麼認識幻術才是對的呢?

「幻術中也有真相。」即幻術中有真有假。

(二)妖貓的幻術

片中另一個使用幻術的人是妖貓。它在陳家的故事中使用幻術附了三個人的身,這三次的幻術使用中,同樣是「幻術中也有真相」。

附身麗香:送蠱毒酒給陳雲樵喝,且看到玉蓮喝了也不阻止。

真相:麗香因為陳雲樵移情別戀,恨陳的移情,嫉玉蓮的多愛。

附身陳雲樵:勒死春琴。

真相:陳雲樵認為是春琴帶來禍事,希望擺脫春琴從而擺脫禍事。

附身春琴:說出「我的命和她一樣」「別埋我,地下冷」等話。

真相:春琴委屈絕望的心情。

三次幻術,行為都是假的,由妖貓控制的(就像陳雲樵說的「不是我殺的」),但情緒都是真的。

(三)黃鶴的幻術

即屍解大法:能閉氣保存容顏不老是真,能存活是假。

(三)李隆基的幻術

大家應該還記得,阿部在日記里曾說:「玄宗是最大的幻術師。」

玄宗什麼時候成了幻術師了呢?

他的幻術就是愛情。與白龍對楊玉環的真愛相比,玄宗的愛情確實是有真有假的幻術。他對楊玉環的愛有真實的部分,但也充滿了謊言,因為這會讓位於懦弱與殘忍。

由此可見,這部電影構造了一個充滿幻術的世界,即真相與謊言交織的世界。

因此,《妖貓傳》的核心主旨並不是大唐風流的展現、更不是講述一個無聊的人人都愛楊貴妃的瑪麗蘇故事。

上面我們已經分析出,所謂幻術就是真相與謊言的交織。

其實,《妖貓傳》真正想要探討是真相與謊言的問題,以及如何對待真相與謊言交織的世界。下面,我們來看看片子是如何探討的。

二、什麼是「無上密」?

先說結論:無上密說的是面對幻術的態度。

我們看看電影中的人物是如何對待幻術的。

(一)楊玉環

我想先說楊玉環。

楊玉環在片中遇到了三個幻術:

1、李白《清平調》是為她而作;

2、玄宗對她的愛

3、阿部的愛(不敢說出,沒有真正救她)

這三個幻術都是有真相有謊言。但楊玉環知道其中的謊言部分以後,並沒有崩潰憤恨:李白自己戳穿了謊言,楊玉環卻由衷讚賞「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阿部的愛止於眼神,但楊玉環說「我很滿足」;玄宗的愛經不起危難的考驗,楊玉環固然失望,卻還是把表達愛意的香囊送給玄宗。

可見,楊玉環面對幻術的態度是:正視並接納幻術中的謊言,珍惜和回應幻術中的真相。

總結一下就是:接納謊言、擁抱真相。

這八個字就是空海孜孜以求的無上密。

楊玉環是《妖貓傳》中最早參透「無上密」的人物。

(二)白居易和空海

如果說,楊玉環面對幻術的境界是最高的,已參透「無上密」。那麼電影開頭的白居易和空海,正好是第一層和第二層。

白居易:天真,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比如幻術師變出來的西瓜。比如史書上對李隆基楊玉環愛情的記載。當知道那裡有謊言之後他無法接受,說:「你不能說我的長恨歌是假的」。這與楊玉環面對謊言的平靜態度全然不同,境界的差別非常明顯。

這也可以說是「看山是山」的境界。

空海:理性,有懷疑精神。比如能看出瓜是幻術變出來的。比如認為史書記載可能是假的。但是在瓜翁提示他之前,他卻不知道「幻術中也有真相」。

這是「看山不是山」的境界。

而楊玉環的境界,即「無上密」的境界是「看山還是山」。

到了片尾,空海說「通過楊玉環的生死參透了無上密」,白居易說「一字不改,詩是假的,可情是真的」。白居易也參透了無上密。

也就是說兩個人都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是由真相與謊言交織成的,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不要否認現實。同時,如何對待這樣的世界呢?接納謊言,用力地擁抱真相。也可以延伸為:明白這個世界有殘酷、無情、虛假的部分,但我不因此厭世,而是將這一部分擱置,用力去珍惜這個世界一點一滴的美好,這樣就能得到內心的平靜。

這也解釋了那個抱孩婦人的事情。

空海問她為什麼平靜。她回答:「只要孩子睡著就好了。」也就是說,即使這個世界有驚濤駭浪,但畢竟還有美好的部分,我把我的精力全都用來擁抱這美好、品味這美好,自然無暇去為驚濤駭浪而驚慌了。

(三)白龍

是的,別忘了白龍。

白龍在電影開頭的境界處於白居易與空海之間。是那種剛剛得知自己被騙,因此,憤恨這個無情、殘酷、虛偽的世界的狀態。

在結尾,他說「我已經不在那個身體里很久了。」空海說:「楊玉環不在那個身體里也很久了。」

這句話使白龍開悟,明白了身體是假的,但自己對楊玉環的愛是真的,他終於放下了執念,得到了解脫。他也參透了「無上密」。所以不再報復世界,而是所以留下兩具軀殼,帶著對楊玉環的愛飛向光明之地。

三、總結

這部電影是一部披著幻術的皮探討世間的真相與謊言、殘酷與美好的電影。

「幻術」隱喻的是交織著謊言與真相、殘酷與美好的現實世界。

「無上密」說的是在現實世界中尋求平靜的秘訣:即接納謊言、擁抱真相,接納殘酷、擁抱美好。世界並不全然完美,但我們可以珍惜美好的那一部分。

白居易、空海、白龍、丹龍、楊玉環正是這個故事的五個真正的主角,寫得是這五個人的故事。

即空海求無上密的故事、白居易寫長恨歌的故事、白龍復仇的故事、丹龍為白龍解脫的故事,還有真實的楊玉環被發現的故事。

五個故事同時進行,電影在片尾對五個故事的結局都做了清晰交待:

空海求得無上密;

白居易定稿長恨歌;

白龍放下仇恨;

丹龍成功為白龍解脫,為當年的自己贖了罪;

真實的楊玉環最終被發現,她不僅僅是盛唐的象徵、美麗的軀殼,而是一個知道了謊言卻仍然擁抱愛情的活生生的人,這樣的楊玉環在《長恨歌》永遠活著。所以,《長恨歌》里的楊貴妃在「君王掩面救不得」之後,仍然「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詩中楊玉環對玄宗的害死自己的理解和原諒正是這正是電影中楊玉環死前送香囊給玄宗的心情。

電影中空海說「貴妃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就是指貴妃對玄宗的這種理解和原諒,貴妃對有瑕疵的愛情的珍惜。

而白居易、空海、白龍、丹龍就像是處於不同人生境界的我們。電影就是想用這個亦真亦幻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雖然淺顯但是有力量的道理:

生活不是完美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擁抱生活的美好。

=================================

備註:豆瓣靡菲m就是我,這篇文章我只在豆瓣和知乎發過。如果要轉發,請與我聯繫以取得授權。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中國的許多導演,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們覺得好好說完一個故事,是不夠的,一定要給你展示出個什麼「執念」什麼「愛」

這部電影身上,特別的明顯

這部電影前半部分是滿分

非常精緻的解密電影,如果圍繞著妖貓作祟,一路解謎,牽出金吾衛身世,然後再發現牽連到先帝,最後再牽引出阿部等歷史人物,揭開當年楊玉環的歷史真相,

甚至白左使的身份,都可以藏一下,結局再揭開,把故事升華到白居易的長恨歌

那我覺得至少也是8分起

但問題在於,前期節奏進展的實在太快了,許多有懸念完全可以慢慢拍的,他要一下給你解答清楚

「恩,是楊玉環」「哈哈,我就是白居易」

到了中間更加誇張,直接開啟阿部仲麻呂日記模式,給你展示了,這個完全應該放到結局再做一個全局的解密的

我以前說過,其實目前國產電影,開始的懸念設置,人物亮相都已經做的不錯了,崩往往是中間開始崩的,尤其是懸念引出之後,就剎不住車直奔決戰去了

尤其是白鶴少年,麻蛋這個名字一出來,我就覺得突兀

直到影片結束看見職員表那麼一大片日本名字,我瞬間瞭然,

「白鶴少年」這個詞,這個概念,整體的感覺,就是非常非常日系的

而從白鶴少年開始,故事就基本崩了,因為要開始講少年的執念了

這是日本片很喜歡的,但是我覺得,和我們國產商業片,還不太能融合起來

實際上,你只要負責講好故事,「執念」啊,「愛」啊什麼的,觀眾會自己來幫你腦補上的

對了,還有一個很傻的知識點

白居易去那個樓里偷唐明皇的東西,巡邏侍衛們說,這是前朝的宮殿

你們是不是不懂什麼叫前朝?

那叫先帝,或者乾脆就說當年的舊宮

前朝 一般人都會以為是隋朝吧

更多影評,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詩翰


10分滿分,我給6分。
有些失望,又是典型的陳氏後半程坍塌。

1
陳凱歌拍了半部好電影。
他說要拍盛唐氣象,他做到了。
壯闊恢宏的長安城,萬邦來朝的氣派,繁華喧鬧的市井,金碧輝煌的宮殿,都以極富質感的狀態,呈現於電影中。
詭譎陰森的貓妖作祟只是引子,以怪談帶入的,是對長安人文風物的細緻描繪,也是對前朝盛世的追憶緬懷。
另一個引子是詩,白居易的《長恨歌》,李白的《清平調》,一再被吟誦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時代的傲氣與風骨,歷史的秘辛,都埋藏在遣詞造句中。
實現這一切的,是華麗的美術,精緻的服化道,是細節上的講究。
特別要稱讚攝影,幾組運動鏡頭行雲流水。空海與白居易穿行市坊,外面是金吾衛在街道策馬疾行,另一邊兩人抄近道追隨,一路帶出市井萬象,鋪陳有度,不疾不徐;另一段樂坊中空海與歌姬的共舞,鏡頭360度環繞拍攝,人物的神態,複雜的環境盡收其中,靈動之極。極樂之宴眾人入場的璀璨金光,白居易宅中光線的巧妙運用,都是電影美學的精彩之筆。
這部《妖貓傳》,拋開表演敘事節奏立意繁雜瑣碎不提,「好看」是一定的。

2
表演也有亮點。人物的風姿是展現時代的最好註解。
兩個主角都要表揚,黃軒好,染谷將太更有靈氣。
作為天才詩人,白居易恃才傲物,絹狂不羈,理想主義又細膩敏感。他對美麗事物的迷戀執著,對真相的追逐近乎偏執。又是少年心性,自負偏要強好面子,被罷官還要扯謊。最後入夢時的笑容,孩子一般。
空海是另一種青年的有趣。持重,細緻,臉上總掛著無所謂的微笑。內心篤定,出世入世都只在一念間,入皇宮不見悲喜,進妓院也鬆弛自然,最後拜入山門,見得故人,也不過是簡單一句問候。
兩個有趣的年輕人,碰在一起,不多言語,心意相通的感覺卻全出來了。所謂神交,是志趣相投,互相信任,彼此欣賞。眼神交會,會心一笑,緊張氣氛中,亦能牽扯出一些輕鬆的幽默感。
另一個出彩的是秦昊,把陳雲樵的驕奢淫逸貪生怕死演得十分生動。
張魯一的李隆基也好,將人物的複雜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皇帝真愛楊玉環么?電影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他不過是迷戀帝王掌控一切的極樂之樂而已。
至於張容榕的楊玉環,光線打得好,深邃立體的五官真是美。而張雨綺,妖氣十足,身材也算符合唐風審美吧。

3
也只是半部好電影。
以極樂之宴為分界點。作為全片的重頭,太陽馬戲團式的表演再次反映出了導演審美上的某種怪趣味,實在不敢恭維。五彩繽紛又缺乏質感的特效完全破壞了電影此前在美術上的精雕細琢,大而不當,過度浮誇,反而顯得虛假空洞。
隨著故事推進,電影完全跳入了另一種敘事節奏,大量角色被填塞進來,視角不停跳轉,劇情越發變得混亂離奇,觀感一路急轉直下。
中間也有原著的問題,夢枕貘的結局也是崩壞。但導演顯然並沒有做出更好的調整。情緒一再堆砌,層層反轉到來,卻毫無意義。太多非必要的人物與情緒,讓電影變得不堪重負。愛情,盛世,本心,宿命,超脫,導演想說得很多,可是好像什麼也沒說清楚。
到最後還在拖泥帶水,欲語還休。
劇情生硬之處比比皆是,謎底的揭曉也不能讓人信服。幻術這個全片最大的金手指,以大包大攬姿態掩蓋了電影在邏輯上的諸多可疑,卻始終解釋不了若有此神通,長安何止傾覆於安史之亂,楊玉環何必殞命馬嵬驛?而人附身於貓的處理,究竟是「幻」,還是「術」?
又一段似有似無的基情,會不會是一個深櫃敲擊鏡頭的摩斯密碼?

4
日式怪談落腳於大唐長安。奇妙卻並不突兀。
繁華盛世的輝煌之下,暗處涌動的魑魅魍魎,真實歷史與離奇傳說的交織,真實人物與文學角色的穿引。
電影本應該做得更加純粹更加打動人心。
可惜總是差一點點。
想做視覺的「滿」相對簡單,可要做敘事的「收」,卻不那麼容易。或許這一點的差距,就在於導演對自己已經滿溢的思想和靈感,表達上的那份克制與謙虛吧。

PS:
1、電影不用3D的態度,值得稱讚。
2、沒聽錯的話,片尾曲的演唱者,應該是唱《你的名字》主題曲的樂隊。


一回頭兩百多評論了,好惶恐,就看完了吐個槽而已。說實在話,這片子美術風格、色彩,演員的演技(尤其是張魯一和演陳雲樵那個)全部都很在線,這些在一起至少能打80分,正因為這樣,所以邏輯不通看著人更擰巴。評論里好多別什麼「極致的浪漫主義」、「極致的愛情觀」來噴我,好吧我不是浪漫人,但我跟你說邏輯,你跟我說什麼「愛情來的太快就像龍捲風」的極致浪漫主義,就跟我說一加一等於二,你跟我說一個人加一個人等於三個人一樣,咱們兩個世界觀不同啊同志!

--------
我發現中國很多導演和作品都有一個毛病,邏輯死完了。《大魚海棠》是這樣,《妖貓》也這樣,就不會好好說圓一個故事。我隨便吐幾個槽都能吐哭了自己,比如:
槽點一:皇帝都七天七夜不睡覺了,不去據說厲害的青龍寺里請高僧,找個年輕的日本和尚;
槽點二:一開場說即位的太子偏癱了,然後好像就忘了這個人了,太子表示他還可以順便救一救。從頭到尾這可憐太子都沒人關心;
槽點三:你爹馬嵬坡都把皇帝逼的要死了,貴妃都逼死了,兒子居然在還復舊都的時候繼續當金吾衛首領而不是被秋後算賬,這皇帝對這金吾衛是真愛啊。
槽點四:皇帝起居注說翻就翻,內宮的藏書樓連個巡夜的人都沒有,皇帝放收藏品的地方沒人就算了,你他娘的修個小塔做了七層外套一層鎖都不做?脫褲子放屁你做那麼多層,打開好玩嗎?
槽點五:有貓送財寶這種事不小心藏著,嚷嚷的連內宮起居郎都知道了,全天下都知道你家來了只會說話的貓,你拿貓給的錢賞別人,貓來了你拿鹹魚渣人家?換你是貓你幹嘛?
槽點六:那個老嫲嫲死的冤枉啊!白鶴少年明明全程站在那聽完什麼假死真死,高力士也是等他們插了針才去假勒的,怎麼就怪老嬤嬤織白綾了?導演是拍了前面忘後面嗎?(逃跑路上還能找到絲線織機現織個白綾我就不吐槽了)
槽點七:阿倍仲麻呂去告白,當著皇帝的面,向皇帝的妃子,這麼頭頂上跑馬的事,阿倍仲麻呂敢幹就算了,皇帝一點都不介意還賞了字,離京還帶著他,我真替寫了首詩就被皇帝嫉妒的不准他入長安的李白心疼啊。
槽點八:你都有假死的辦法了,哪怕只能有兩天,就算是觀眾都有無數辦法讓楊貴妃死遁,然而皇帝那麼蠢又是喂毒酒又是插針又是做勒痕,死的不能再死還醒了???那你不知道派個人前腳走後腳把你貴妃挖出來?
槽點九:幻術都能變成白鶴飛了,都能變西瓜了,變不出一具假屍體糊弄叛軍,這幻術要了有何用?
操點十:你不忍心殺貓去蠱毒,你自己吸毒然後殺貓奪舍?你是說是不是脫褲子放屁?是不是?留個人形好辦事還是貓形?
槽點十一:那貓如果是奪舍的,請問開篇吃了毒魚死在床底下的風乾貓屍體是怎麼回事?如果白龍是貓身死了魂魄為妖,請問最後楊貴妃屍體旁邊躺了貓屍體,白龍魂魄變白鶴飛了是什麼回事?兩個貓屍體?導演你確定你真的不是拍了後面忘了前面嗎?
槽點十二:大唐一貴妃死了,葬在別人的墓里就算了,請問墳墓被一大片沼澤圍著是什麼鬼?誰選墓地選個水枯澤困的地形?覺得自己屍體爛的不夠快加點水氣怎麼地?
槽點十三:和尚和白居易都是自帶定位系統的,一句話「穿過一片森林」就能找到墓,轉地圖就一瞬;
槽點十四:瓜農,啊不青龍寺主持開頭介紹說是從獅子國取了無上密的真經回來的高人,後面變成了那個丹龍,敢問他拿什麼時間去的獅子國?無上密是啥玩意兒?楊貴妃死的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三十年跑了一個來回?
槽點十五:白龍取生肉你不捨得殺貓,你割自己一塊肉比整個上去吸好吧?丹龍你說你一直跟著他,看到他干這麼蠢的事你不制止,還等他奪舍了去撈屍體,你確定你是對他有感情而不是恨之入骨?
槽點十六::死了三十年,金吾衛的兒子都年紀一大把了,才突然想起來報仇。
槽點十七:請問白居易寫了首長恨歌就被空海誇讚超過了李白,到底哪裡看出來的?李白只有清平調嗎?感情《將進酒》這樣的傑作都是拿來給人家墊腳的?
槽點十八:楊貴妃都能決心為皇帝赴死了,還跑去問阿倍仲麻呂你之前對我告白說什麼,整個白蓮花人設崩成了綠茶婊;你要真是個禍國妖姬靠著誘惑每個有用的男人護你逃生我也就擊節稱讚了!
槽點十九:先帝的事情說是「前朝」,我還在想是隋還是武周呢,結果是先帝的舊宮?皇帝說死就死,不服喪不宵禁燈火通明召妓遊船……
槽點二十:李隆基,楊玉環,白居易喊一次我齣戲一次。好奇這些演員自己不會覺得六品小官直呼皇帝名字不正常嗎?當年那句「觀人風者」,就是因為李世民里有個民字,全天下民字全改成了人,這個捕蛇者說就是唐朝的吧?
槽點二十一:你都要殺人了、給人家送錢幹嘛?一爪子撓死不好?
槽點二十二:心疼白居易,寫個《長恨歌》這麼麻煩,那寫《賣炭翁》去山裡砍柴了嗎?

其他諸如什麼貓給了錢老婆居然拿這錢給老公去召妓啦,極樂宴的地方跟個妖怪洞窟一樣啦,皇帝逃難用走的還穿個白衣服一路乾淨的跟雪一樣啦,貴妃逃難穿著大紅禮服啦和上面比起來都不算啥了


看完這部電影,那感覺像你去個高級餐廳,去吃飯,飯店很漂亮典雅,大廚十分有名,他托著精緻的餐具,極盡讚美之詞。打開蓋子不過一盤拍黃瓜,旁邊放點西芹和千島醬。你跟我談這個餐具多麼漂亮,精緻極盡奢華。跟我談廚師對么有名多麼努力,這菜是什麼玩意各位食客心裡一點逼數沒有嗎?


看《妖貓傳》之前,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

電影之於陳凱歌,從來都不單純只是講故事。

他是用電影輸出文化,表達深沉的哲學,實現自我價值。

在古代,這叫詩言志

《妖貓傳》亦是如此。

光是影片開場主創報幕時,背景林立的蘋果樹群,就有三個寓意。

第一:

我當年下鄉時的工作就是砍樹
我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罪惡
所以現在我要用種樹來彌補

第二,和夢枕貘(原著作者)一樣,他是用鮮艷的果實,比喻唐朝的絢爛。

原著中寫道——

空海入唐之時
大唐王朝,在長安開花結實
這是世界史上無與倫比的絢爛果實

據說,彼時的長安,人口一百萬,其中詩人就超過一萬。

還有超過一萬的異國人口,分別來自日本、韓國、西域……

更不可思議的,外國人還可在唐朝做官,為中國帶來五彩的文化氣息。

如此這般的國際都市,現今之世恐也難尋。

阿部仲麻呂(阿部寬 飾),本為日本遣唐使,科舉中卻奪得進士,在中國為官終老

所以,東方的文化人,常常對唐朝神往,渴望「夢回唐朝」。

但夢枕貘,只說唐朝像果實,並沒說像什麼果實。

為什麼陳凱歌,要用搖搖欲墜的蘋果?

這裡說第三個寓意——

西方主流的傳統基督教,認為蘋果即《聖經》中,亞當和夏娃偷吃的禁果。

世俗人類誕生以前,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無憂無慮。

可吃了禁果之後,就產生諸多複雜情感,遁入一種人間的塵世生活。

蘋果,象徵智慧、美麗、心愛之物。

同時,它也引來塵世的紛爭。

因此,《妖貓傳》雖然包含推理元素,但其實早在開頭就已經暗中劇透。

主創報幕結束後,搖搖欲墜的蘋果轟然落下,遁入灰暗的塵世之中。

這顆蘋果,正是楊玉環(張榕容 飾)。


以下內容含劇透,但對關鍵點有保留,因此建議未觀影者也可閱讀

貞元二十一年,距離楊玉環之死已過三十載。

倭國留學僧空海(染谷將太 飾)入唐,與詩魔白樂天(黃軒 飾)結識,意外捲入三十年前的舊事。

某種意義上,白樂天(白居易)其實就是陳凱歌本人。

他就是自信的狂士,渴望「夢回唐朝」的文化人。

白樂天用詩作《長恨歌》還原夢中的開元盛世,陳凱歌則以電影《妖貓傳》將那幻夢顯現——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可惜,我並沒有白樂天的才華。

我很難找到十分恰當的語言,描述陳凱歌拍出的「極樂之宴」。

幾乎是跪著看完。

長安城,彷彿立於世界之巔。

實景宮廷中,萬邦來儀。

有美人,有少年,有仙境浮於半空,如夢似幻。

在這瑰麗的場景里,更有仙人李白,吟誦出卓絕的詩句——

雲想衣裳
花想容

這是只有東方導演,才有可能拍出來的畫面。

東方美學,被運用到極致。

極致。

極致。

憑什麼強調三遍?

「極樂之宴」的三十年後,春琴(張雨綺 飾)的一個兩秒鐘回眸,被陳凱歌要求反覆拍攝N遍。

態度如此較真,得到的效果是——

面容似風而動。
回眸一笑,百媚生。

拍完《妖貓傳》,張雨綺調侃道:

這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可以息影了
我終於從演員,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這是對唐朝之美的表達。

但,如果只拍美好一面,只拍象牙塔、烏托邦,那就不是陳凱歌。

陳凱歌的電影,普遍有一個共通主題——

先表達美好的人事物,再讓世俗的醜惡和命運與之搏鬥,最終於搏鬥中使美好之物升華至一種「物哀」的境界。

《黃土地》的翠巧;《霸王別姬》的程蝶衣;《無極》的傾城;《搜索》的葉藍秋。

她們生來都是藝術與美的女性象徵,卻在塵世屢遭摧殘,反抗過程難逃毀滅。

嚴歌苓說過:超級大師一般都用女性做主角。

因在以男權為主流的社會,女性的處境常被邊緣化,情感複雜且有爆發點。

《妖貓傳》中,春琴雖然美如尤物,讓她的丈夫陳雲樵(秦昊 飾)愛不釋手(此成語用到人身上,已含貶義)。

可當妖貓來臨時,陳雲樵就將她棄之不顧,甚至把招來橫禍的責任推卸於她。

在陳雲樵眼中,春琴並非是人,倒更像一個寵物。

開個腦洞的比喻——

動畫片《河童之夏》中,有個小男孩,每天跟愛犬嬉戲玩耍、樂此不疲。

後來,小男孩遭同學欺負,可是他打不過同學,於是就把怒火移駕到愛犬身上:

「都怪你!看我不打死你!」

新中國以前,中國女性的命運,大抵如同這隻犬。

妖貓附身於春琴,時而是貓,時而為人。

最後,她被癲狂的陳雲樵親手殺死。

這是在暗喻楊玉環的命運,同時也象徵萬千被關在囚籠的中國女性。

注意陳雲樵殺春琴時的動作——

鏈條栓在春琴脖子上,陳雲樵用力拉,像對待牲畜。

《妖貓傳》承繼了與陳凱歌之前作品相同的女性宿命表達。

我們回到三十年前,看看楊玉環的宿命。

楊玉環是被活埋的。

這位絕世美女,從剛入宮時起,就已然被活埋。

李隆基(張魯一 飾)時常送她禮物,並問她:喜歡嗎?

雖這麼問,但李隆基是皇帝,她沒權利說不。

庫布里克說過:當人不能選擇的時候,也就不再是人了。

因此,李隆基在楊玉環身旁時,懷裡總是抱著一隻象徵性的貓。

我可以愛撫,你不能閃躲。

「極樂之宴」後,阿部仲麻呂愛上楊玉環,他勇敢走到貴妃的房間,卻看到李隆基。

李隆基明白阿部仲麻呂的心思,隨之挽起楊玉環的手,說道——

你要記住
貴妃,永遠都不會是一個人

這是一語雙關。

一方面,強調貴妃並不是人,是寵物。

另一方面,強調貴妃永遠都是自己的附屬。

李隆基和楊玉環,世間流傳的凄美愛情,就這樣被陳凱歌顛覆。

真相還得回到貓身上找

(這也是一語多關,只有看懂這隻貓,你才能找到本片要表達的真相)

事實上,李、楊的愛情,即使不被改編,也絕非世間大眾所幻想的那種佳話。

史書記載,安祿山打響「安史之亂」後,以陳玄禮為首的禁軍嘩變,認為楊貴妃乃禍國紅顏,不誅難以慰軍心。——

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
為求自保,賜死了楊貴妃

為求自保,殺死與自己相守的愛侶。

如此薄情寡義,讓你想到誰?

《霸王別姬》的段小樓,為求自保揭發程蝶衣和菊仙。

和段小樓一樣,李隆基只是假霸王而已。

盛世之時,楊玉環的美,是大唐榮耀。

禍端來臨,楊玉環的美,是罪惡源泉。

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個妃子,真有毀滅王朝的力量嗎?

這世間力量最強大的,究竟是什麼?

《妖貓傳》的一大看點,是極具東方色彩的視覺奇觀。

神魔鬥法,由虎變花,藝術想像使人連連驚嘆。

但縱觀全片,並沒有重要人物,是被魔法毀滅的。

陳雲樵殺死春琴,是自身心魔被妖貓催生。

李隆基活埋楊玉環,是為求自保的人性貪婪。

楊玉環並不會施展魔法,是安祿山為了得到她,才舉兵引起天下大亂。

多年以後,楊玉環的靈魂早已飛升仙境,可妖貓還是守著她的軀殼危害人間。

色本是空。

世間萬物,皆由心生。

比魔法更可怕的,是人的心法。

人心生出惡念,才是毀滅一切的根源。

在由權力架構而成的社會體系中,責任常常被無端推到弱向一方。

也就是女性。

電影最後,白樂天對空海說,《長恨歌》並非自己的作品,而是由白龍(劉昊然 飾)寫就而成(此處為關鍵點,本文暫不劇透)。

正如同,某種意義上,《妖貓傳》也可不看作是陳凱歌的作品。

它是由偉大的作者——「歷史」寫就而成。

翻開史書,楊玉環的悲劇,同樣發生在蘇妲己、陳圓圓身上……

可惜的是——

大多數創作者,並不能跳出「人心」的怪圈。

還仍然習慣把過錯歸於無辜的「蘋果」。

彷彿美麗的她們,才是罪魁禍首。

就像今天仍有女性,被男人強暴之後,反倒要被怪罪:

讓你再穿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

電影《嘉年華》

用電影為中國文化發聲,為美好的藝術發聲,為邊緣的弱者發聲。

這是陳凱歌永恆的創作初衷。

《道士下山》中,何安下下山之前,師父送給他十四個字:

不擇手段,非豪傑
不忘初心,真英雄

若是縱觀陳凱歌作品編年史,我們會發現如今年逾六旬的他,當之無愧為真英雄。

在我看來,《妖貓傳》會擁有極長的藝術生命。

它註定要在中國影史定格長存。

因它體現出,前所未有的東方質感。

它用抽象的畫面,還原、再現、記錄了我們最偉大的時代。

這比《芳華》還原七、八十年代,還要更難N倍。

但它做到了。

它是電影版的《長恨歌》。

壯麗,恢弘,深沉,哀婉。

有人說,陳凱歌真笨,居然用六年時間去建造電影場景。

陳凱歌回答——

我說這不是電影場景
這是我夢中的唐朝

為什麼,我們那麼渴望「夢回唐朝」?

富有,詩意,美輪美奐,只是因素之一。

更重要的,是包容。

豆瓣上,現今之世,我居然看到一些這樣的評論——

中國歷史那麼多不拍
非要用這麼大陣仗拍個日本人的小說,值得嗎?

此文還有長評,洋洋洒洒,評頭論足。

不過是在說,中國人不該追捧日本作品。

不過是在表達,自己多麼狹隘、可笑、可悲、可嘆。

唐朝何以偉大?

因為自信。

因為自信,所以胸懷寬廣,所以不怕被同化,不怕喪失主體性。

正如大海一樣,容納百川,不怕吞噬。

在這個極度「鄙雅」的今天,我們需要回望唐朝。

需要向唐朝學習,如何去尊重文化。

唯有如此,我們這個國家,才能真正算是偉大。

就像陳凱歌所說的——

如果一個朝代尊重文化 我就認為那是一個偉大的朝代

微信搜索添加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影視文章。

你的點贊與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12.23

新世紀最好的國產奇幻片。「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在坐的還有黑貓。習慣了奇幻平安京、安倍晴明源博雅cp的夢枕貘粉絲、《陰陽師》書粉,看到《沙門空海》里的奇幻長安、同樣能捫心交談的空海白居易cp,真是驚喜。九死一生遣唐使、坊市分明的壯闊唐都城、抹茶、金粉,慣常的「思念」「怨恨」落腳點之外,又用纏綿悱惻和殘酷將「紅顏禍水」論踩在腳底。令人激動的夢枕貘,和陳凱歌。

12.24

夢枕貘小說,幻境、妖鬼、念念不忘的「思」與「怨」之外,又能往更奇崛處構思落筆,如《陰陽師·瀧夜叉姬》,將武士諸侯相爭比作「養蠱」,將日本比為「蠱壺」,借晴明之口,直稱天皇就是最大的「蠱咒」。由《沙門空海》改編的《妖貓傳》里,則直斥傳統男權社會男子的虛偽自私,陳雲樵對春琴、李隆基對楊玉環,皆如此。「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恨」比「愛」長,當然一字不用改。


重新補充了回答:

剛剛看到了一條朋友圈,發自我的大學老師,內容如下:

看完心裡有些難過,其實更多的是不平。

主要原因是把辛柏青的李白定義為「噁心」,我接受不了。

正如在評論里有人說覺得李白用力過猛,還有點邋遢,她不喜歡,我是這樣回答她的:

電影中李白的那個 狀態特別像被人逼著在考場寫一個命題作文,不想寫又不得不寫。就在某刻,靈感乍現,神鬼執筆,「雲想衣裳...雲想衣裳...花想容唄」,這個「唄」字一講,潑墨揮毫,寫完擲筆,不改一字,太好。李白說這不是寫給楊貴妃的,我認同,因為這是寫給他的靈感的,在他的眼裡一開始就沒有楊貴妃,這是由靈光誕生的詩,不屬於任何人,他哭,於情於理,這才是詩仙,縹緲無形。

而且這個李白確實邋遢,不僅邋遢也有點猥瑣。可是在電影里所有中年人的形象:唐玄宗、陳雲樵、李白、高力士、安祿山、黃鶴、阿倍仲麻呂,他們虛偽、好色、邋遢、賤、凶蠻、奸詐、優柔寡斷,是骯髒油膩的中年人 。但是白樂天是蹦蹦跳跳的少年,空海是會和藝伎共舞的小和尚,白龍和丹龍就算兵臨窗外,也陪在楊貴妃旁邊給她吹塤,安靜平和,他們是乾淨的,是純粹的,這是太鮮明的對比了。所以白居易知道貴妃慘死,氣得撕掉了《長恨歌》,白龍和丹龍捨命都要救貴妃,這就是少年心性,容不得質疑,容不得否定和一點點骯髒的人心。

其實電影中最讓我在意的一處,30年後的丹龍,也從白衣翩翩的少年變成了一身襤褸在路邊變戲法的江湖漢子,這就是太多人說《妖貓傳》不好看的原因,是他們的眼睛都裝滿了油膩的中年人,找不到少年時期寄託的那份情感了。而《妖貓傳》講的是少年人眼中的大唐,少年人的眼中就沒有權位、富貴和江山,他們只在乎愛的真假。

以下是原回答:

電影前半部分可以總結為黃軒帶染谷將太逛長安,在我的印象里,他們一直在行色匆匆地走,走過長街,走過木橋,走進伎院胡玉樓,走出荒涼的舊王宮,人來人往,場景繁多,講真,我看的有點累。但我太能理解陳凱歌這麼做的用意,實地搭景,那是他心中活生生的長安,每一幀都捨不得剪,索性都放了上來。

日本僧人空海(染谷將太飾演)嘴角總是似笑非笑,小步快走,但一挑眉他身邊的黃軒我就看不到了,光頭的空海,身上彷彿有光。

電影的華彩部分是3/4部分的極樂之宴,辛柏青的李白驚了我,一個特寫的臉讀著詩句熱淚盈眶,這是我心中的詩仙形象。丹龍白龍的出場也極妙,白衣赤腳羽毛,不見其人先聞其聲,是少年郎的乾淨,不齣戲。張魯一的唐玄宗是有質感的,神情頹唐但黑眼圈裡都有戲。楊貴妃是全劇最聰明最隱忍的人,看完了電影出了場想想她的幾句台詞,發覺我也好像愛上了她。

看完電影我一直找不到主線,甚至都可以說沒找到主角,電影故事內核沒發現,虛有其表。後來仔細琢磨,冒昧揣測一下,故事內核可能是「虛幻(假)」。

白居易覺得《長恨歌》的愛情是假的所以要探究貴妃之死真相,空海是假的驅邪師,唐玄宗是騙楊貴妃假死的,楊貴妃是假裝不知情的,白龍是執念貴妃沒死的,丹龍是假意離開白龍但暗中保護的,就連李白都要傲嬌的說一句我的「雲想衣裳花想容」不是寫給楊貴妃的。

但是,白居易《長恨歌》還是有那句:「此恨綿綿無絕期」,空海也入了山門求得密法,唐玄宗被抓瞎了雙眼還要用機關重重守護貴妃的一縷頭髮,白龍和丹龍為了拯救楊貴妃奉獻了一生的時光,李白他的詩也代表著盛唐,假作真時真亦假,他們都有真心。

這大概就是陳凱歌的浪漫——少年心性,天真純粹,愛就是愛,我就要說,恨就是恨,我要報仇,挺好。

鮮花怒馬少年郎,打馬徑入長安街,十分欽佩陳凱歌的藝術品味和一肚子不合時宜,用一部電影他分裂的講了兩段故事,一個叫「放下執念」,所以空海得密法,白龍羽化,《長恨歌》完成,另一個是「萬千寵愛於一身」,不是楊貴妃,是大唐。


我愛前三分之二,後三分之一是崩得摧枯拉朽的解謎,還有讓人無語凝噎(不是因為感動)的愛情。

但這是一部讓人難忘的電影。

為了不被劇透,我是上映第一天去看的《妖貓傳》。

前三分之二有多好呢?

好到我幾乎忘記了這是一部陳凱歌導演的作品,那樣生機勃勃地呈現一個如夢似幻、氣象萬千的魔幻大唐,我看得目不轉睛,不捨得錯過一個鏡頭,一個特寫。

說幾個不牽涉劇透,我又愛死的片段(好像都是長鏡頭)

黃軒飾演的白居易和染谷將太飾演的空海穿梭在熱鬧的街道上,白居易對空海滔滔不絕他心中前朝盛世的光景——那個他只聽聞,從未見過的李隆基和楊玉環,那個舉世無雙的極樂之宴。

▲劇組搭建的實景長安城錢花的值

與他們摩肩接踵的,是形形色色的唐朝子民,器宇軒昂的男人們和眉飛色舞的女人們,於看客而言,不禁感嘆,那就是大唐,那就是我們的盛世之朝。——安史之亂才過去幾十年而已,戰亂和倉皇似乎就隱去在無人注意的角落,人們只關注眼前的迷醉。

白居易帶著空海闖入皇家藏書閣,白樂天稱呼這是「他的」藏書閣,他們穿梭在成排的書架中,依舊是白居易滔滔不絕,作為李白的大迷弟,講述那首《清平調》是如何揮灑出來的,那是每一個詩人都無不嚮往的極致。

白居易是那樣飛揚快樂地將自信透過屏幕感染了我,讓我相信,那就是中國最繁盛的唐朝子民,該有的胸襟。

▲片中有兩幕展現白居易創作艱難的畫面,美則美矣,但最大的作用是讓黃軒迷妹舔屏

然而,光明的背面總有陰影——這才是這個故事的內核。

無論是盛極必衰的王朝,還是斗轉星移的愛情,都難逃人性陰暗面的侵蝕。

誇到這裡,我必須要但是了。

這個故事前半部抽絲剝繭鋪墊的種種懸念,到了後半段解得一塌糊塗。

在劇透我的不滿前,我先單拎幾個角色說一下:

▲張榕容版的楊玉環像是鏡花水月中的幻影,美得讓人難忘

張榕容飾演的楊玉環,她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一抹亮色,預告片中僅有她身著盛裝走向眾人的背影,足以顛倒眾生。原著和電影給了她一個不符合史實的設定——胡人混血,電影中的張榕容美得足以讓人信服,為何所有的男人都會瘋狂愛上她,我也很喜歡這個背後的另一層含義——胡人血統與包容多元的大唐盛世氣象交相呼應。

這個一直在喋喋不休的白居易口中存在的女人,直到電影的後半段才出場,承載了全片分量最重的愛情戲份。但這份愛情完全無法打動我,這場用兩首經典唐詩做烘托的愛情,對我這個看客是沒有說服力的。

▲擊鼓狀態的李隆基感覺最「對」

張魯一飾演的李隆基,他則是隱藏於光明背面的陰暗,也是直到電影后半段才完全露臉。張魯一的演技在很多作品中都證明了,但我個人並不喜歡他飾演的唐玄宗李隆基,這個身材單薄、佝僂著背、氣質偶爾猥瑣的男人,我怎麼都不能接受他是那個唐朝極盛時的帝王。

唯有他擊鼓和安祿山合奏的時候,眼神中的殺氣才頗有幾分帝王氣勢。這個角色雖然不討好,但在全片中卻是少數幾個立得住腳的角色。

染谷將太飾演的空海,他和黃軒扮白居易一起,給我強烈的《陰陽師》中的晴明和博雅既視感。可能因為我知道這部作品改編自夢枕貘的小說,看兩個角色難免帶著那部作品的影子。

有些人不喜歡說中文時帶著蜜汁邪魅微笑、說日文時就是個翩翩美少年的設定,我倒是蠻喜歡的,讓空海這個角色自始至終都帶著超然於外的詭異感,他似乎什麼都在乎,又彷彿什麼都不在意。我特別喜歡他被白居易拉著上妓院,自己一進去先去和舞女合舞的橋段,讓這個角色妙趣橫生。以至於我看前半段的時候,一度覺得這是個設定可以拍成名偵探空海和他的話嘮詩人助手白居易的系列。

▲空海和白居易之間的互動張力不足,完全靠人設在支撐

黃軒飾演的白居易,我還是喜歡這樣的黃軒啊,喜歡這個有點神神經經,敏感細膩的大詩人,儘管這個角色其實是全片中最單薄的角色之一,他的很多行為動機都是自己說出來的,而缺少一個足以說服觀眾的水到渠成。但他是白居易啊,他是寫了流傳百年名篇的白居易,他是由黃軒飾演的白居易,還想怎麼樣呢。

本片的選角真的很有意思:

戲外的阿部寬飾演戲內的阿倍仲麻呂,名字呼應不說,那個時代的倭人長這麼高還像個混血實在不科學啊。

黃軒和張榕容在《戀愛中的城市》的一個單元中飾演一對戀人,在那個故事中,張榕容是個半死人,和本片中的楊玉環和白居易形成一個微妙的關聯,實在很奇妙。

▲黃軒和張榕容在《戀愛中的城市》中彷彿穿越時空,讓白居易得償夙願

辛柏青飾演的李白,看電影時我一度把他認成了《大明宮詞》中飾演李隆基的吳軍,《妖貓傳》製片人陳紅飾演的太平公主,在那個故事中,李隆基對長他多歲的太平懷有畸戀——這一點是我認錯演員後的奇妙聯繫。

不太劇透的部分就說到這裡,下面就要劇透了。

高能劇透預警

被劇透會嚴重影響觀影體驗

為了良好觀影體驗請避免提前劇透

對了,本片部分場景有血腥驚悚恐怖元素,但我全程接受沒問題,倒是我觀看時坐在我旁邊的倆妹子一到這種情節就捂眼睛,襯得我十分看到血一陣興奮像個變態

.

.

.

如果說本片闡述的愛情有一個制高點,站在制高點上的無意是兩個人:

一個是明知道是欺騙仍依然配合李隆基演好被殺那齣戲的楊玉環

另一個是深愛楊玉環以至為了保護她,斷腿、失去人身、殺人,執著30年復仇的白龍(劉昊然飾演)。

這都啥跟啥啊?!

這倆人自始至終都沒有相愛過。

且不說白龍對楊玉環的病態執著中還帶了一點冰戀情結,他的愛以至是一廂情願,而且他的付出並不是對方需要的。

但是這樣奇怪的愛,卻最終打動了白居易,讓他最終確認了自己明明懷疑卻不忍丟棄的曠世名詩《長恨歌》中愛情的真實。按照電影的解釋,《長恨歌》愛情故事的另一個主角不是李隆基,而是白龍。

白龍深愛楊玉環的理由也沒比阿倍仲麻呂高級到哪裡去,阿倍仲麻呂是對楊玉環絕世美貌一見鍾情不假,但讓他難以自拔的根本原因是,他折服楊玉環在極樂之宴上所表現出來的氣度,而且楊玉環撩他啊,是個正常男人都會中招好嗎。

▲白龍的愛本質上和阿倍仲麻呂沒啥區別

看影片的細節,白龍和丹龍可能一共跟楊玉環也沒說過幾句話,僅僅因為楊玉環講述自己曾寄人籬下,所以受到一點恩惠就想回報所有的感慨,讓白龍從此萬劫不復了嗎兩人惺惺相惜了。

歷史上的楊玉環是挺感恩的,楊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電影中的白龍感恩的對象只有楊玉環一個人吧。

如果說電影中,楊玉環對李隆基的愛,是帝王卧榻上女人的清醒和執迷,她毅然踏上心知肚明的死路,可當這條死路真的攤在她面前時,才是真正殺死她的絕望,摳棺材那段配合音樂和凄厲的貓叫聲,讓人心痛(我想到金庸《連城訣》「人淡如菊」那一張也有類似的凄慘情節)。

白龍對楊玉環的愛,我實在感受不到什麼感天動地到足以讓《長恨歌》去歌頌。

電影中的角色,我最喜歡的其實是個一直隱藏的角色——丹龍。

丹龍離開白龍時說的那句話,直接讓我猜到了片尾揭曉的他的真實身份,這是一個從過往中重生、具有大愛的人,讓我想到《劍雨》中的陸竹。

▲全片我最認可的角色,是頭頂聖父光環的丹龍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愛情,是固執的深情,是入魔的執念;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放下,是......是什麼呢?

陳凱歌導演藉由丹龍給出了他的回答,在我看來,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才是這部電影放在制高點的情感。

以及,我愛黃軒。


《金剛經》里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到陳凱歌這個歲數,這個經歷,想拍的已經不僅僅是電影。他想把自己拍明白。

《道士下山》里的陳凱歌,還沒悟道,但以為自己已經悟道。想得多,夠不著,後果就是混亂不堪,像一團麻。眼高了,手比起眼,還是差那麼一尺。

兩年過去,看《妖貓傳》,以為他是要幹個活了。沒成想,是個作者電影。

到這一部,陳凱歌對創作者與創作的關係,已經完全想透。對自己,也完全想明白了。

問題有嗎?有。比如楊玉環的亮相,亮得過於寡淡。像只是和其他人一起,湊成「極樂之宴」這個景的配角。鞦韆的處理,也很尷尬。不若徐克拍《狄仁傑之神都龍王》,銀睿姬那一亮相,明明Angelababy並不是一張韻味十足的臉,卻被拍得芳華絕代。但有人說陳凱歌表演控制得差,這倒是好笑。哪怕只是看看歐豪,對比一下《悟空傳》和《妖貓傳》,看看歐豪在郭子健手下佔到全片幾乎四分之一戲量的表演,和在陳凱歌手下寥寥兩三場戲的表演區別。都說不出這樣的話。

其他瑕疵不贅言,因為並沒有那麼大影響。眼高,手也高。

片子的線索,是白居易為了創作《長恨歌》,去尋找楊玉環之死的經過。這和一個導演看到了一篇適合被拍成電影的新聞,為了讓自己認知更深入,去收集素材,去採訪,去做田野調查,是一樣的。詩人,導演,小說家,等等等等,都是創作者,都要遵循這樣的規律。

陳凱歌在這裡講什麼呢,講情緒。講創作心態,講創作者如何放過自己。

陳凱歌造了一個大唐盛世幻景,造景,是入戲的過程。白居易是這世界裡的創作者,更是陳凱歌自己。空海,也是陳凱歌自己。只是一個是感性,一個是理性。一個感受情緒,一個整理文檔。一個往裡陷,一個往外拉。

至於楊玉環,也不是一個人物,只是一個代表「完美作品」或者「創作真理」的意象。

所以這片子里有好幾個視點,白居易作為創作者,牽起總視點。中間又包含了線索提供者熱心市民阿部仲麻呂的視點,核心事件親歷證人白龍的視點,還有用陳雲樵的妻子春琴的經歷影射楊玉環的經歷這個視點。所有人的視點共同構造了楊玉環之死這一個事件,卻獨獨沒有楊玉環本人的視點。

陳凱歌將楊玉環虛化,虛化成一個創作者白居易永遠無法具體觸摸到的形象。

白居易最後的了解,是了解嗎?也未必。他拿到的,也已經是別人轉述的二手資料,他了解了楊玉環之死的經過,但他了解楊玉環本人嗎?

很多不創作的人,喜歡通過最後的作品,在想像中反推創作者的創作姿態——若成品看上去很好,那想必創作者一定懷著睿智的創作方法嚴密謹慎,循序漸進,細心編織的。而若成品看上去有偏差,那想必創作者一定是偷懶投機,粗心大意的。

這種想像可以幫助大家開開心,八卦一下,怎麼想都能說服自己。

但其實與創作者真正的創作心態,頗有出入。

不論好壞作品,創作者在面對創作,面對要表達的那個世界的時候。都是野心與無力感並行的。

我們只能隔著零碎的線索去感知那些創作素材帶給我們的情感刺激。

看起來真的到底是不是真的?事實上的真相和想像中的真相到底哪個更適合作為作品中的真相?

各種信息爭先恐後敲擊創作者的內心,它們經常是紛亂的,散漫的,不成章法的。

我們最終也未必能抓住真正的事,只能觸摸到一種情緒。但也就是這種複雜的情緒,帶來了好奇心,讓創作者非要去牽出一條線來。在這個牽線的過程中,創作者要和自己打架,什麼時候該前進了,什麼時候要停留在這一段故事裡。如果不推進,就只能等,等,就是陷入苦海。

有一些創作者,在講「事件」本身,於是他們讓自己成為了事件中的人。

但陳凱歌呢,他沒想講事件,事件走虛。他講「創作者眼中的事件」,他是作為創作者陳凱歌,在講自己心中理想的創作者白居易,如何進行創作。一種情緒蔓延。

創作者白居易因為不滿意自己的詩,自我較勁。這就是一種等,走向死胡同的等,因為創作無法推進。空海來了,開始帶著他尋找真相,也是尋找新的創作靈感刺激,由此涉入事件,也讓白居易更深地看自己的作品—「楊玉環之死」。

陳凱歌沒有讓白居易沉浸在裡面。白居易還是一個旁觀者,是事件外的人。

感動是真的感動,但那是創作者面對創作素材的感動,不是親歷者的感動。悲傷只在看見棺材板那一刻時,因為共情而悲傷,因為創作需要這樣的悲傷情緒而悲傷。

對於楊玉環,白居易會比阿部仲麻呂深情嗎?不會。會比白龍深情嗎?也不會。

阿部仲麻呂和白龍在意的是楊玉環這個活生生的人。白居易更在乎的,是我在前面說的,這個「完美作品」的意象。

楊玉環怎麼死?是一個作品。創作想通了,楊玉環,就可以放下了。講故事的《長恨歌》,就成了。

這是陳凱歌的創作觀。白居易放下了,陳凱歌,也放下了。

看起來是冷漠的。

但片中的白居易只有在這樣的身份下,才能讓《長恨歌》以最後那樣的面貌呈現出來。他如果真的入了戲,把自己和楊玉環的關係擺得和阿部仲麻呂他們一樣近,也許《長恨歌》早就被付之一炬了。故事講得最好聽的,永遠是局外人。

陳凱歌后半段崩了嗎?沒崩。只是白居易已經從困惑里牽成線了,所以要白居易急急切切朝前撲罷了。

為什麼白居易和空海了解的一切,能那麼順利最終能剛剛好拼成一個沒有謎團的完整事件經過?為什麼所有人對楊玉環的評價沒有矛盾?

這其實就是創作者白居易自我說服的過程。——得把一切編圓。

最後他成功了,甚至連之前讓他執念深陷的,害怕自己寫楊玉環不能寫得比《清平調》更好的李白,都讓他以其實李白寫的楊玉環不是真的為理由,給編圓了。

白居易的《長恨歌》不改了,他自己在腦子裡合理化了。

楊玉環到底怎麼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白居易相信她是怎麼死的。信自己可以按自己想的寫。相信了,他就能從紛雜不清的創作苦海里解脫。「完美作品」就成了,「創作真理」立住了。

他只是一個故事創作者。該和作品告別的時候,就離開。

創作者放過了自己。

這是創作者的出離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是幻術。

-

倒是回家看到我的貓時,忽然有一些恍惚。

我的貓,叫玄宗。

本文禁止轉載,原文已發於個人每月一更(也可能是每個季度或者每年一更……)的微信公眾號「荒岩」。


相比起《妖貓傳》我覺得《『長恨歌』詩傳》更適命名這部電影。

看它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長恨歌內容具體是啥?真後悔學這首詩的時候沒好好聽講。我看完了電影一定要好好看看長恨歌。散場後也有很多人說回去就看下長恨歌。

而且在看的時候,我一直在幻想,希望在故事講完後cast出來之前能讀一下《長恨歌》,只不過很可惜陳凱歌並沒有這麼做。

聽說這部電影算是全球發行,能扛上文化輸出的大旗吧。


對不了解佛教的人,這部片子頂多給7分;對了解佛教的人,這是一部完美的片子,可以打滿分

這是這兩年唯一一部讓我去影院反覆刷的片子;感謝陳凱歌,因為他帶給這個世界這麼好的一部片子;惋惜陳凱歌,因為這部片子免不了再遭受無極式的嘲諷,得一個本不該屬於它的低分

當你沉浸在《妖貓傳》中那盛唐奇幻的特效,抑或臧否其中描述的大唐盛世、文採風流是否浮誇或合乎史實的時候;顯然,你並沒有抓到這部片子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這是一部關於解脫的影片;片中著重刻畫的是佛教解脫的兩個基本要素:第一是慈悲,第二是不執

慈悲是對一切眾生無條件的愛,不執的境界即為萬物的本體「空性」;悲空並行雙運,即為解脫涅槃

這第一個要素,是空海漂洋過海到大唐的途中學到的:在那被巨浪翻滾隨時會沉沒的木船上,青年空海恐懼又無助,可是他身邊抱著孩子的母親卻毫無所懼,因為她認為「只要孩子睡得香甜,她就沒什麼可怕的「——真正的快樂是為別人的快樂而快樂,真正的無畏始於心懷他人

海上遇險使空海學到了平常念誦的經文咒語縱使有無量功德,但面對危險、面對煩惱,你最能直接倚重的乃是一顆對他人、對眾生的慈悲心

然而要求得大唐的無上密法,只有慈悲是不夠的,這也是一開始空海到大唐後始終不被惠果大師接見的原因,因為那時的他還不是合格的法器,不具備接受無上密法的基礎,說得更直白些,他還不夠格;為了將空海打造成真正的法器,一場試煉開始了,而這場試煉,惠果大師布局已久

這場試煉便是震驚長安城的妖貓事件,空海被唐朝政府邀請調查這件事,同行的還有那被罷職的起居郎白居易;影片的具體情節我在此不再贅述,在這裡談談幾個關鍵細節,從細節來解析這部電影的主旨

細節1:空海和尚根基極好且有大神通——他可以直接看清「瓜農」使用的是幻術、能夠看到導致皇帝死亡的是黑貓、能夠將污穢的妓院觀想成供奉伎樂天女;這一切都在很明顯地告訴大家,這是一位精通密法修行且獲得很大神通的青年精英修行人

「你去的是伎院,我在供養伎樂天女」這句台詞很容易被一筆帶過,甚至被理解為一種「花和尚」式的調侃;然而在懂得密宗常識的人眼裡,這句台詞充分體現出這部電影製作的用心與精良:將一切世俗的不凈顯現觀為本來清凈的威猛密宗修法

細節2:不同尋常的「瓜農」與「幻師」——「幻師」這個職業類似今天的魔術師,但又有不同:魔術師只是製造一種視覺上的錯覺,而「幻師」能製造的不僅是視覺的錯覺,還會控制並影響人的思維,讓人產生幻覺;這是一種源自古印度的職業,後來經常被引用在佛教經典中,具深厚的佛教意味;而幻師中的「大幻師」在佛經中則特指佛:為了度化眾生而示現種種幻化之事的大聖者

片中的「瓜農「是這樣一位幻師:他敏銳地觀察到空海知道這是幻術,但還是用這幻術騙過了空海;這些細節在反覆暗示觀眾,這位幻師不普通,境界遠在空海之上

細節3:「幻術裡面也有真相 」——此為全片點題之句,這句話緣起於瓜農幻師對空海說的話,當時瓜農用幻術讓包括白居易在內的觀眾以為這是真的西瓜,卻沒有騙過空海,而後雖然空海知道這是幻術卻仍然被幻術所騙

(其實明眼人看到這裡應該知道了,這句話其實是惠果大師在為空海直指心性,可惜空海當時以分別念揣摩此話,並未當下認出本來)

在這裡,白居易等世俗人被幻術所騙是因為他們執著幻術是真,而空海被幻術所騙是因為他執著這幻術是幻;然而,將幻術執為真和將幻術執為幻都是執著,二者並沒有什麼不同

此時的空海,雖具識破幻術的神通,但尚未離開執著,差了火候,還需磨練

那這幻術裡面的真相是什麼?——有人說真相是瓜農擁有的那顆真實的西瓜也有人說真相是楊貴妃之死的本末,其實都不是:幻術中的真相是離開一切執著(包括執著真相是那顆西瓜、帶血的魚頭、瓜農的幻術等)後的那個不可言說的境界,也即「無上密「;又因為這無上密本身是不可言說的,所以只能在事中慢慢磨、慢慢去體會

對於空海,這個打磨他心性的事就是調查妖貓懸案;同時這件懸案也順便解脫了兩個眾生:白居易和妖貓

白居易一開始執著自己費盡心血所創造的長恨歌是否真實,楊貴妃之死是否是個陰謀,妖貓執著楊貴妃並沒有死,並由這個執著成為一個妖貓,瘋狂地報復和楊貴妃之死有關的人;最終,借著妖貓案和瓜農精心的、不可思議的布局和加持,白居易走出了對長恨歌的執著,寫出了偉大的作品,妖貓放下了對楊貴妃的執著,往生凈土得到了解脫,而空海斬斷了執著,悟到了無上密,成為了真正的法器而被惠果大師接納為弟子

說到底,這是一個破執的故事;惠果大師(即丹龍)用一件事解脫三個人,是真正的大幻師,也即證悟佛陀境界的人

片中對丹龍和白龍的高潔根基和種姓也有暗示:他們能幻化成兩隻白鶴,白鶴象徵對愛情的忠貞,也象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獲得解脫之意);實際上也是如此,在唐玄宗詭譎的陰謀中,一切知道真相的人要麼變質要麼被殺,只有他們兩個始終保持了對楊貴妃的愛並逃過追殺;只不過,因緣和業力讓丹龍直接去尋找解脫痛苦之法而出家修行成為惠果大師,也讓白龍走了很大一段彎路,造下很多罪業,但最終他還是被丹龍度化,得到解脫

片中有一個 鏡頭讓我在影院里痛哭流涕、不知所措

空海臨行前,他的日本上師對他說:「我修了一輩子得不到解脫,空海,你一定要去大唐得到真正的無上密」隨後便圓寂了

空海來唐朝前就已經具備了很大的神通,作為空海的上師,神通肯定更為巨大,但是空海的上師卻說自己修了一輩子也得不到解脫;這說明了一個佛教圈內的真理:神通本身並不能導致解脫,只有離開對萬法的執著才會導致解脫;如果一個學佛人,一輩子念了很多經咒,觀修了很多本尊,但是卻仍然對萬事萬物懷著很深的執著心,那麼他可以說連解脫的門都沒有入

剩下的關於妖貓報復仇家方式的描寫和刻畫,也都極盡真實,這絕非僅僅靠想像能營造出來的;為了顧及大多數讀者的觀感,這方面我就不展開說了

其他的關於唐玄宗的幻術詭詐、妖貓的幻術引導,別的答主答的差不多了,我也不贅述了

此時此刻我想起《華嚴經》中的一段經文:「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善知無量智慧方便種種幻術,於一切法界普現其身,持令常住盡未來際;或於一處,隨眾生心,所作事訖,示現涅盤。「

向盛唐時代出現於世的如雲的聖者們致敬,同時也願我將來也能成為一名大幻師,為了普天一切有情眾生的安樂示現種種幻化之事而為度脫,讓他們全都離苦得樂


看完電影 還是有幾個問題
1 這個男二號全場都在迷之微笑 在笑什麼
2 這妖貓逮誰殺誰 天子都殺 神通廣大 兩個男主角對它的價值是啥
3 劇情到底是兩個男主在推進 還是一個日記本就解決了
4 既然日記本可以解決 那找到日記之前的劇情是在幹啥 為了找日記鋪墊?所以整部劇可以理解為前半部分找日記 後半部分日記解密?那麼問題又來了,要你們兩男主幹啥,人物對劇情的推進尚且不如一個日記本
5 下屬要兵變 威脅皇上殺貴妃 皇上照辦了 下屬又跪表忠心了?這下屬怕不是腦子有殼,皇上東山再起之日不會秋後算賬?額,好吧,這個劇的皇上確實沒有
6 最後 是我看完電影最大的疑問,整部劇到底要跟我講啥?


除去已經有不少人提到過的「盛唐氣象」,最讓我關注的其實是「幻術」。幻術貫穿電影始終,一切詭譎的地方,皆能由幻術解釋。

其中,關於幻術最直白的解析,來自空海和丹翁,也就是中年丹龍的對話。

丹龍對於幻術的解釋,大意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

縱觀全片,跟幻術相關的一共就三人:白龍、丹龍和空海。(當然黃鶴應該也算),為此,我做出了一個猜測——如果空海只是丹龍的幻術呢?

首先,我們跳出局內來看,整個故事其實很簡單——白龍化身妖貓為楊玉環復仇,而丹龍則希望白龍能得善終。

白龍知道白居易在寫《長恨歌》,所以一步步引導他去發掘楊貴妃的真相,本質上是希望他意識到李隆基和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是假的。

於是丹龍怎麼做?丹龍放了一個空海在白居易身邊,一是護他周全、領他查案,二是想把白龍的故事告訴他,讓他知道,即使故事是假的,情卻是真的。

真與假,一向是陳凱歌喜歡討論的命題。

打比方說,《無極》裡面,穿上鮮花盔甲的就是大將軍,到底是將軍是真,還是盔甲是真?

再比方說,《搜索》當中,是出現在視頻里被網友人肉的高圓圓是真,還是那個罹患絕症的高圓圓是真?

再想想《霸王別姬》中,什麼是真霸王,什麼是假霸王?程蝶衣為什麼選擇自殺?不正是突然認清了人生和戲劇的真假嗎?

這樣的例子在陳凱歌的電影當中太多了,有興趣的朋友其實可以繼續回想一下。

回到《妖貓傳》,故事的本質我們現在很確定。黃軒所扮演的白居易實際上是一枚棋子,或者說一個觀察者。他是一個被白龍選中的,用來記錄故事的人。正因如此,丹龍也需要通過他,來幫助白龍看清真假。

幻術的強大之處在哪兒?在於,它讓人分不清何為真,何為假。如果你看不清真假,你就會中術。因此,一個幻術能力強大的人,必然是一個最能混淆真假的人。有意思的是,全片里被認為幻術最強的人,既不是丹龍也不是白龍,卻是李隆基。

李隆基的愛對於楊玉環來講,就是一個最高明的幻術。她知道這個男人此刻走投無路了,也知道這個男人編造的「屍解大法」只不過是為了保全其臉面的伎倆,她還是得死。但她依然以為他是愛她的,畢竟他曾為她做了那麼多,因此最後還將一縷頭髮贈予了他。

可楊玉環沒想到她的愛人如此狠心,在石棺里醒來的時候,才是如此的絕望。她一早便知道自己會死,卻沒曾想她為此赴死的理由,不過是一次高明的幻術。

李隆基憑藉著這一手真真假假,安然度過危機。但至此以後,整個唐朝也開始由盛轉衰。白居易與空海走過的盛唐,表面依然歌舞昇平,內里卻逐漸腐朽。保衛皇帝的金吾衛,已經是一群只知玩樂的酒囊飯袋。所謂的盛唐氣象,不過也是幻術罷了。

如果看不清真假,一個高明的幻術師,一樣會中術,這正是白龍的可悲之處。少年時被楊玉環那抹驚艷所俘虜,正如郭襄初遇楊過一般,這一輩子是走不出去了。

他為楊玉環做了那麼多,不惜拋棄自己的身體,直到最後聽到那句「她也不是那具身體很多年了」才幡然醒悟。她已經走了那麼多年,這個身體不過已是一具空殼,他還在認為她有一天會醒來,不正是執念,身處於個幻術當中嗎。

白龍希望讓白居易知道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故事,讓他知道李隆基的虛偽,以此來證明《長恨歌》是假的。或許在他看來,《長恨歌》只需要歌頌楊玉環一個人,讓楊玉環一個人的故事流傳下去就好。

但是丹龍希望白居易知道這個故事的下半部分,希望讓他知道,雖然有李隆基的負心,楊玉環的慘死,背後,還有白龍做出的犧牲。我認為,空海就是丹龍為此安插在白居易身邊,帶領他一步步追尋真相,同時做好最後一個局,讓白龍看破自己所中的幻術,了結這段孽緣。

最後,白居易對於已完成的《長恨歌》一字不改,也是他知道了偶像李白寫出那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時還沒見過楊貴妃的的真相。他堪破了幻術——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是否是真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情是真的。詩的核心不在於描述什麼,而在於,我們歌頌什麼。

影片的最後,空海走入大青龍寺,面見丹龍,並詢問其是否找到了無上密。我把此看作丹龍對自我的拷問,而答案,我想也應該有了。

不被假所蒙蔽,並為真去奮鬥。

平安夜獨自一人看電影有感...


不懂那些捧劇情的人,我感覺這個故事沒講好。從電影院出來,身邊的大部分人都在討論這部片子要表達什麼?那些覺得好的人,可能是陳凱歌的知音吧=_=

電影里的大唐盛世表現得確實淋漓盡致,幻術也是美輪美奐,盡享眼福。但是感覺整部電影是畫面的堆砌,沒有什麼主旨在。

就像我們看sci論文,這篇論文使用了特別牛掰的表徵,各種高大上的表徵手段一堆一堆的,然而整篇論文的故事沒講好,導致水平不咋地,所以只能發個二三區,白瞎了那些表徵……

多貴啊~


這片子看得我腦仁疼……
首先聲明這裡面我誰的粉都不是。

因為我的主要槽點就是兩個主演的演技都太讓人難受了!拜託了你們都在傻笑什麼鬼啊??!!
這個故事真心是好的,真心實意我覺得它很好,但是它全靠腦補啊!因為講述者,aka兩位男主,他們的情緒和這個追憶美尋找美為美復仇的故事根本就合不上拍。
他們一直都在莫名其妙地興高采烈著,然後突然就激動了,突然就悲傷了,突然就又興高采烈了。
感覺好像沒有看過完整劇本,每個場景怎麼演都是導演告訴他們的,他們對整體故事和角色沒有理解,和導演的溝通也有點問題,就搞成了這麼奇怪的一出精神分裂戲。
人要欣賞這個故事,必須拚命從他們的迷之表演和迷之念出的台詞里,猜出來原本的情緒是啥樣的。
這倆人的演技還不如一隻CGI的貓!
而且我真不是誇那隻貓,作為一個養貓的人我誠懇認為那貓根本就不像只貓,貓也一直不停搞莫名其妙的動作,它那個耳朵動來動去都是啥意思啊orz
貓的情緒也靠猜,這電影看起來真的很累啊!
算了算了他們三個半斤八兩,那日本小哥墊底。

最後努把力誇一句……所有的閃回部分都不錯。


利益相關,

小姐姐們看完這部電影,開始對貓有陰影了,說貓好可怕,表示不願意養貓了。

那對倉鼠|?ω?`)來說,自然是大大的好事|?ω?`)|?ω?`)|?ω?`)


打到貓貓| ???ω??)???

突然想到,如果御貓是一隻胖胖的橘貓|?ω?`)

嘿嘿嘿| ???ω??)???肥貓傳!!

場景1

「你是說有貓進了皇宮?」

啪|?ω?`)!

一隻橘貓壓壞了房梁掉了下來。

全劇終

場景2

「我……我要吃瓜!」

「誰」

然什麼都沒有,過了三分鐘,一隻胖胖的橘貓才氣喘吁吁地爬上了石頭|?ω?`)

場景3.

貴妃呼喊的聲音嚇到了棺材上玩耍的橘貓。

橘貓蹦起來又摔下去。

橘貓太胖了,壓壞了棺材|?ω?`)

貴妃得救了。


場景4.
我……我只吃魚的眼珠子,還有肚子肉,還有魚尾,魚頭也好吃…………|?ω?`)

你知道的。

場景5.
玄宗看見了胖胖的橘貓|?ω?`),

你……你不是在陪貴妃嗎?

橘貓撲到玄宗臉上,

玄宗偶感風邪,歸天|?ω?`)

P.S.

1.
故事還是夢枕貘最喜歡的福爾摩斯模式——睿智而近乎全知的偵探和小有才藝的容易衝動的助手。

福爾摩斯和華生,霍桑和包郞,安倍晴明和源博雅,這回是空海和尚和白居易。


2.故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貓妖作祟(空海,白居易視角)——極樂之宴(阿部視角)——楊玉環之死(白鶴少年視角)

貓妖作祟部分,故事性還是不錯的,節奏也可以。

後面劇情節奏就大塌方了,飛起來了。|?ω?`)


3.總之,意料之中劇情後期會塌已經以及超出期待的美|?ω?`)

票價值了。


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ω??)???| ???ω??)???


【劇透預警】

看完《妖貓傳》我彷彿又經歷了一次當年看《無極》的感受----我完全明白它要講述一個什麼道理,但卻沒有講的令人信服。

這種感覺就像你去聽一個好朋友傾訴他最近的失戀故事,你完全明白這人的愛情感受,但從他嘴裡講出來的,卻全是些毫無邏輯的過往碎片。

《妖貓傳》和《無極》都是這麼個情況。

《無極》是想表達「當一個人被另一個人辜負後是多麼的受傷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道理挺好的,結果用來解讀的事件全是些莫名狗血的故事,再加上人物夢囈般的台詞,導致整個故事讓人發笑。

《妖貓傳》也一樣。

咋看之下,妖冶華麗,懸念叢生,一個虐心的故事呼之欲出。

結果等了半天,一群人接踵而出,各說各話,各做各事,最後糊了觀眾一臉稀粥。

PS:感覺很像知乎之前的一個關於「什麼時候讓你覺得讀書有用」的回答,答主非常自豪的講述了自己認識生僻字的經歷,每一個都以「對方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眼神,看我時都在發光」作為結局,這位答主沉溺其中,但觀眾們都已經笑到了地上。

我沒有看過《妖貓傳》的原著,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張魯一出現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典型的日式懸疑----大概是因為張魯一出演了《嫌疑犯X的獻身》而引發的聯想。

電影《妖貓傳》設置了三個懸念,第一次是讓人們知道楊貴妃的死另有隱情;第二次是讓人們誤以為楊貴妃沒死,第三次是讓人們知道事情的終極真相。

事實上,在劇情安排上,也就第一次解疑是完整的。

從妖貓出現鬧事,到陳雲樵事件完全的結束,都非常符合一個懸疑故事的要求。而且不疾不徐的講述速度,加上各種旁敲側擊透露出來的信息量,再加上黃軒和染谷將太產生奇妙化學作用的表演,讓這一段故事變得妙趣橫生,又疑點重重。

然而,從張雨綺在陳家揭露真相開始,整個戲就開始走向失控了。

失控的原因有二:

一、不再符合邏輯的台詞;

前面的台詞是非常棒的,精鍊、合理、符合人物性格塑造,也在無形中推進情節發展。

但是,我是不太理解張雨綺被妖貓附體後,講故事就講故事,為什麼無來由的插一句黃軒就是白居易?

影片很明顯想把"白樂天就是白居易"當做一個包袱來抖,連影片做宣傳的時候都一直稱呼黃軒是白樂天,而白樂天在描述白居易的時候那種自信和自傲也是當作伏筆在表達,《長恨歌》更是影片的隱藏大彩蛋----話說我一直期待最後結尾能念一遍《長恨歌》,然而沒有。

結果影片到了一個對於白居易身份完全不重要的節點,卻抖了這麼一個包袱,情緒不到位不說,還有把觀眾當傻子的嫌疑,包袱自然不響,這對後面的情節成了一點幫助都沒有的雞肋。

空海自白頂替師傅來中國和在海上那一段的遭遇也是非常奇怪。

如果空海只是來修行,而且連青龍寺都進不去的話,為什麼老皇帝中邪7天了不請青龍寺的法師,要請個東渡的外來人?

海上那段因為婦人和孩子而安心的開悟,對於空海調查楊貴妃的事件又有何意義?

後期對於阿部、李白、楊貴妃、白鶴少年的塑造都非常殘缺,李隆基反而相對完整,而全片除了主角最完整的角色居然是用來當引子的陳雲樵和春琴。

阿部日記的第一句話:「我是一個無情的人,但我卻瘋狂的愛上了皇帝的女人。」

這句話的威力堪比當年「你毀了我當一個好人的機會」。

」大唐因有李白而富「,why?

至於楊貴妃這麼一個關鍵人物,到底為什麼會被人們所喜愛,也是沒有給出任何道理的,難道真的是顏值打天下?

最後空海為什麼覺得白居易就超越李白了,也都是一句話就解決了,完全不給讓人明白的餘地。

二、對情緒的重視和對懸疑的不重視;

這一點和台詞也是掛鉤的。

台詞之所以沒有邏輯,也是因為導演太注重表達情緒了。

比如李白寫《清平調》最後哭了,不給理由。

白鶴少年對楊貴妃執念深重,不給理由。

以及重頭戲極樂之宴,也都是各種情緒宣洩。

原本全片最大的謎團解密,全部都由阿部仲麻呂的一本日記解決了。

這一段一度讓我覺得在看有聲書。

前面說的三個懸念,原本可以都在最後連續解開,造成一波不斷推進的高潮,結果卻把第二個和第三個懸念拉的那麼長,讓戲劇張力完全被打散。

看到最後已經忘了這故事到底是要幹什麼了,但你卻明白,陳凱歌要講什麼道理。

其實全片都是這種感覺,陳凱歌預設了一個道理,然後開始找故事來陳述,結果每一個故事都缺乏力度,讓人難以相信這個道理。

其實說到底,陳凱歌不就是想表達「愛一個人可以瘋狂到什麼地步」嗎?

故事的核心可以簡化成這樣:

一個理智粉迷戀一個在自己生前就故去的偶像巨星,在為自己偶像搞創作的時候,發現偶像的死因另有原因,於是經過層層調查,發現偶像表面生活奢靡浮華,但其實內里千瘡百孔,惹人心疼,其中包括一場大型的嗑藥趴體、一起牽涉當年各路名人的多角戀和一場對於死亡的陰謀,最後可憐的偶像在幾個原本深愛她的人的協力下,走向了死亡。而另一個私生飯為了給偶像報仇,才掀起了如今的腥風血雨。最後理智粉勸服了私生飯,並創作出了歌頌偶像的千古名作。

寫到這裡……我怎麼覺得陳凱歌這是寫給張國榮和榮迷的一封情書啊?

評分:65

綜評:大師出手,就是一個頂配瑪麗蘇的故事,故事說的已經很直白了,然而還是太過於自我感動。

【全文完】


電影是要講故事的。但你別把陳凱歌當成一個講故事的人。

你把他看成詩人,就對了。

詩人,而且是盛唐的詩人,想像力最汪洋、情感最飽滿炸裂的。

這樣還不夠,他身上還有些盛唐不具備的森然鬼氣,或許李賀更像他的歸屬。

這也不夠,他少了些豪氣卻多了些工於結構的匠氣和規矩。

所以我最期盼看陳凱歌拍的,是離騷。

香草美人,心懷靈修,九死未悔。

所以,回過頭來再看妖貓傳

乃至霸王別姬、刺秦、無極

像讀一首詩一樣,不去過於在意故事的周全縝密,而是跟著詩人的想像與情感

能否感受到美,能否心潮鼓動

如果能,你就是他的讀者

於是,電影里的李白把筆一丟:一字不改

想要燒稿的白居易也把筆一丟:一字不改

不改了,因為故事雖然是假的,情是真的

陳凱歌也把筆一丟:一字不改

但無論如何,對大多數觀眾而言,電影依舊是講故事

而電影更是講一個接受美學的故事:講到聽眾買單為止

而詩人並不這樣。

作為電影人的陳凱歌,最大的問題在於,他缺乏生產大眾消費品的自覺,缺乏「用戶視角」

別的電影人想方設法引起最多觀眾的最大同理心時,陳凱歌自我中心、點到為止

習慣了導演把故事跟情感喂到嘴邊的觀眾,覺得陳凱歌是在自嗨

陳凱歌說,霸王別姬拍完,證明了我不是講不明白故事,我就不想講明白

所以李白問高力士,這詩你要不要

所以如果你試圖把他的電影用幾句話概括,那故事一定很乾癟

本來的嘛,120分鐘里他要用大篇幅來華美、來激昂、來玄想

還能留多少篇幅給故事

陳凱歌的電影里,這些華美激昂玄想,不是人物身上的附屬品,是本體

有質量,有厚度,要佔據時空的

我不知道為何有人說前半部分很好。我覺得前半部分很糟。尤其作為推理片

既要展示唐城全貌,又要塑造人物,功能性的部分太多了

所以我只能看到兩個主角像RPG一樣,被線索領著一張一張跑地圖,和NPC對話觸發劇情

最終得到關鍵道具「日記」,開啟回憶殺

然後,才是陳凱歌的時間

一個商業小說抽絲剝繭的故事和世界觀搭建,並不是陳凱歌想要的

他有自己的情懷,有自己的世界觀,他只是想找個殼子

比如,唐城、鬼宴、楊玉環

記住,故事是假的,情是真的


多想躬逢盛世。
有李白詩千首,玉奴花月容,有七部之樂,胡旋之舞。有千金裘,五花馬。還有那爭命數的少年俠,和最乾淨的愛。
白龍,花萼相輝樓里羽化飛仙的白鶴少年。
莫問他「為什麼愛」。「情」字一旦精確到動機,必然是有涉條件,明碼標價。真正的愛是,愛就愛了,一隻落在地上的翠翹能撩撥牽引的,絕不是言語能解釋的通的。

眾生眷念遐想的大唐,呼吸吐納從來大開大合,連情也不例外。

我喜歡《妖貓傳》。它太像是我十四五歲,也曾想成為劇作家或是電影導演時做過的綺情旖夢,濃墨重彩洇染,哀卻不傷。偏就是大旨言情,好過矯飾於嘴邊的山河家國、仁慈道義。若要形容,那大概就是——「一字不改」的喜歡了。
......
「你不是一直害怕詩是假的嗎?」
「但情是真的,白龍都告訴我了。」
這就夠了。

感謝少年凱歌不滅,依舊至情至性的造夢。


推薦閱讀:

陳凱歌新作《妖貓傳》會重現當年《無極》「無人能懂」的尷尬嗎?
《妖貓傳》的亮點在哪,你給打幾分?
《妖貓傳》里的黑貓被陳凱歌盛讚為老戲骨,它是中華田園貓嗎?
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能有多少票房?
為什麼很多人說《道士下山》難看?

TAG:影評人 | 中國電影 | 陳凱歌 | 妖貓傳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