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生前活的凄慘無比,但死後聞名於世。這樣的名聲意義何在?對他自己有什麼意義嗎?
梵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一生沒有得到世人的認可,抑鬱寡歡,以致患精神病開槍自殺。
死後其作品被世人珍藏,視為珍寶,連同作者也成為最著名的畫家之一!
2000 年 4 月 14 日,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的一家汽車旅館裡,人們發現了一具年輕人的屍體,檢查得知這個人的死因是酗酒、飲酒過量導致的死亡。死者被發現的時候,手中還握著一個空酒瓶,房間中還有五個空酒瓶。這樣一個酒徒的死也許在平時只是地方小報上的一條不起眼的新聞,但這個人的死卻在互聯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無數人在網上發表評論與文章,紀念他的離開,寄託人們的哀思,因為他不是一個普通人,他叫菲利普·卡茲(Philip Katz),幾乎全世界的每一台個人電腦上都有用他創造的壓縮演算法生成的文檔,這種文檔的後綴是 「.zip」,這些文檔的的開頭都嵌有他姓名的字頭縮寫字母 『PK』。
這位在全世界的電腦中留下痕迹的天才程序員終年僅37歲。
在 DOS 時代就開始使用電腦的玩家可能都會記得,那時候的處理器速度與存儲介質的容量與現在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為了 COPY(拷貝)一個遊戲我們常常要更換數張軟盤。從那個時候起,我們認識了 ZIP 文件,在沒有 Windows 的年代,使用字元界面和命令行方式壓縮的程序主要有 PKZIP 和 ARJ 兩種,直到過渡到 Windows 時代,WinZip 的出現才使壓縮軟體的規格得到了統一。
互聯網上無數的文件都以「.zip」的格式進行存儲,壓縮文件使用戶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將文件從網上下載回自己的硬碟中,在沒有寬頻,連 MODEM 都僅僅是 14.4K 的速率的那個年代,ZIP 文件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寶貴時間與金錢。但很少有人知道 ZIP 文件的由來,很少知道它的創造者菲利普·卡茲。
在 14 年前,也就是公元 1988 年,那時候互聯網還剛剛開始有了雛形,而最流行的是一種使用電話線撥號登陸別人在家裡搭建的服務平台——交換信息的電子公告牌(BBS)系統。這種系統有些類似現在的論壇和新聞組,由於站長之間互相轉信也成為了一個龐大的信息網路(惠多網)。
老一點的玩家可能都有印象,在沒有 Internet 的年代,中國大地上也曾有幾十個這樣的 BBS 存在,著名的字處理軟體 WPS 的作者求伯君和 CCED 的作者朱崇君當年都是非常有名的個人站長。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傳遞文本信息,也可以由用戶上傳文件到站點的計算機以供其他用戶下載。由於電話線的接入速度慢的可憐,通過 BBS 傳輸較大文件實在是叫人痛苦的一件事。於是,使用文件壓縮技術減小文件的體積並將多個文件壓縮到一個封包中就成為了 BBS 用戶的一項必須掌握的技巧。
當時的美國 BBS 上,比較流行的是一種叫做 ARC 的壓縮技術,由於它是一家商業公司開發的壓縮技術,使用這種軟體進行工作是需要付費的。那時候的菲利普·卡茲是一個沉迷於 BBS 上的毛頭小伙,由於經常混跡於 BBS 上,對於 ARC 的收費非常不滿的他自己開發了一個程序叫 PKARC,這個程序於 ARC 完全兼容,可以壓縮和解壓縮 ARC 文件。這樣一來,大批的 ARC 用戶自然轉而使用菲利普·卡茲的免費軟體。ARC 的製作公司一怒之下將菲利普·卡茲告上了法庭,法庭自然判決菲利普 ·卡茲禁止繼續開發和傳播 PKARC。
這種判決並沒有磨滅菲利普·卡茲的鬥志,而是激起了他要與 ARC 鬥爭到底的決心。在虛擬的世界中,自由、平等永遠是真正的程序員永久的追求。他放棄了 PKARC 的開發,發誓要寫出一款比ARC 更好的壓縮軟體來打敗 ARC。這一場官司造就了一名編程天才的橫空出世,也造就了一個後來在互聯網時代的文件標準。幾周以後,後來統治整個 BBS 世界乃至 Internet 世界的 ZIP 在菲利普·卡茲手中發出了第一聲響亮的啼哭!
不名則已,一鳴驚人,這種名為 PKZIP 的程序可以將一個或多個文件壓縮到一個後綴為「.zip」的文件中,無論從壓縮比、壓縮速度方面都超過了商業軟體 ARC。卡茲將PKZIP作為自由軟體免費發放,使其如同草原上的星星之火般在全美的各大 BBS 上蔓延開來,用戶以幾何級數的增長,各大 BBS 的站長自發將原來使用 ARC 格式壓縮的文件轉換成 ZIP 格式,卡茲用他天才的頭腦和頑強的毅力堂堂正正的擊敗了 ARC,ARC 的製作公司在 PKZIP 的強大攻勢下很快就消聲匿跡了。用自由軟體打敗商業公司的傳奇故事很快傳遍了整個 BBS 世界,疾惡如仇而又身手不凡的菲利普·卡茲如同數字世界的大俠般仗劍江湖,劫富濟貧,以一人之力擎起了壓縮軟體的大旗。這段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使菲利普·卡茲成為了很多熱衷於編程的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此後卡茲一直繼續著對 PKZIP 的開發和維護工作,PKZIP 建立和統治了 DOS 時代的壓縮標準。直到 Windows 的誕生,使用卡茲創造的壓縮演算法的軟體 Winzip 的出現更使 ZIP 格式成為 Internet 的傳輸標準,ZIP 壓縮格式也成為壓縮文檔的事實標準。試問當今的電腦用戶,誰敢說自己的電腦中沒有 ZIP 文件?
可惜,這位天才程序員卻從未在 ZIP 身上得到半點好處,堅持信念的結果往往是潦倒的生活,糟糕的個人生活和長期編寫軟體的巨大壓力使卡茲染上了酗酒的惡習,最終斷送了他那年輕的生命。
他為世界貢獻了一個偉大的免費軟體,更為重要的是他締造了一種大眾化的壓縮格式,然而卻過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名字也許多年後會被人們忘懷,但他創造的ZIP將在網上生生不息的流傳,他的名字縮寫嵌在了全世界數以千萬的電腦中,他的傳奇故事將永遠流傳……
人一生會死三次。
第一次,是肉體上的死,肉體上的死決定了你這個個體意識的消失,從此以後,你將無法觀測這個世界,這之後的一切對你個人將不再有意義。
第二次,是葬禮,是一次對你的社交圈宣布你已經掛了的儀式,從這次儀式過去之後,原本把你的存在考慮在自己的人生中的人可以把你忽略掉了。
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消失,這次之後,你的名字,你的存在,將徹底的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用比較浪漫的說法來講,在失去最後一個觀測者之後,你過去存在沒存在都變成了一個未知數。
只有少數人,至今還沒死第三次。
總比生前活得凄慘無比,死後仍然默默無聞強一點吧
梵高么?搞藝術,搞政治,搞歷史,搞工程,混得好的留名青史,混的不好的以身獻祭。絕大部分人類能力有限,只能做第二種。
如果對第二種都不敢,不想,不願,那從長遠來看,只是以碳元素為主的積累輪迴過程罷了,一點意義都沒有啊
有可能有意義
比如在遙遠的未來,科技已經可以把死者復活,只要能提取到死者的DNA
但復活的成本很高,沒法大規模復活
這時候古代那些名人就比起普通人更容易獲得復活的機會了
如果他連名字都沒留下來,不是更慘了?只是因為人們不知道這個名字,想不到這種「無名」的才是更慘的。
如果努些力,想有番作為,多少會留下些名字。台灣王泛森先生講過一個例子,他無意中發現民國時代一位四川不出名教師出的書,當時那本書就以「風」來形容各種社會思潮。他為了找到這位作者的事迹,大費了一翻周折,最後找到那位教師的學生。那部民國時代不出名的著作,被引入了王泛森的著作之中,使他也成了一位思想史上的先行者……
所以說,比死後有名更悲劇的就是,死後沒一點事迹或思想留下來。
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本人已經死了
從來就不存在什麼客觀的意義,意義是被人所主觀建構的。
死後名聲更多是對後人的意義,而他們自己的人生意義已經由他們自己建構完畢
耶穌死後,基督教綿延兩千多年,貫穿人類後來的歷史,而他自己,僅僅是在儘力挽救世人。
梵高不知道自己的畫會在死後被奉若珍寶,但是他畫出了他理解的藝術。
他們自身的行為就是在建構意義,而名聲只決定他們對後人的影響力。
他們走上了這些坎坷的道路,就說明他們想建構的人生意義不是「出名,賺錢,享受」。
對於他們來說,用名聲來評判人生意義,是本末倒置啊。
想到之前看到的人性的枷鎖里的一段話
以下的翻譯不是我翻譯的
我們作畫時是由里及表的——如果我們能迫使世人接受我們的眼光,世人便稱我們為大家;如果不能呢,我們就會默默無聞;我們不會因此而改變。偉大也好,渺小也罷,世人對我們畫作的評價無足輕重;重要的是,在作畫時,我們就已經擁有了我們所能得到的一切。
我一親戚在檢察院工作,有段時間我心情不好,每天鬱鬱寡歡,有一次他跟我說,「我去了監獄看那些流氓混混,他們一個個生龍活虎,精神好的很,相反那些讀書的書獃子,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的??」
當然有意義 人到中年慢慢地會悟出一個道理、人在某種程度上不一定為自己而活、為子女樹立一個豐碑難道沒意義嗎 歷史上有多少大家生時窮苦潦倒、身後流芳百世 福澤天下、庇護後人。
如果可以選擇,兩種人生你怎麼選。
第一種,就是梵高那樣,生前默默無聞,貧困潦倒,死後名垂青史,萬人敬仰。
第二種,生前錦衣玉食,有權有錢,比如皇室家族或者官宦貴族一類的,死後無人問津。
死後的那個名字是跟死者本人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一個代號!
只是活著的人看到大眾對這個名字的崇敬,代入後羨慕無比。
The spiritual quest for elegance.
有一天等到外星人來了 一翻書查到你了 就給你復活了啊
他選擇了作為畫家貧苦的活著就是他的人生,自有他的意義。
而身後名只是附加品。
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
在佛教里有因果輪迴的說法,你上輩子種的什麼因,下輩子就得什麼果,身後名對現世的「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但它福澤後世,給下輩子的輪迴帶來轉機,你信嗎
這種問題本來就是個主觀題,每個人對人生"有意義"這個詞的定義不一樣。但如果一個人生前活的凄慘無比,死後默默無聞,你會怎麼評價這個人呢?回答完這個問題,再重新考慮下人生"有意義"的定義
一個人,選擇了一條沒有人走的荊棘之路,你看他是凄慘的,他內心裡這是他的意願,說他內心是快樂的好像也不對,有一種人有一種狀態,就是我感到痛苦/孤獨,但我享受痛苦/孤獨。。。
死後聞名於世,在於他表達出來一些東西,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鳴——在這個世界上,我不是一個人,或者說,我體內也有部分這種東西存在,不禁懂了,眼眶一熱。名聲這些東西,對於他和真正欣賞他的,不過是天邊的浮雲。
這樣的名聲更大的意義在於炒家,可以以此牟利。搞不好還要搞個高低排名座次。你看看這包漿。。。
推薦閱讀:
※如果世上永遠沒有人知道你的存在,你還會活下去么?
※哪個時刻讓你突然有宿命感?
※如何理解「存在純屬偶然,人生全無意義」?
※如果我想「修道」,例如成為一名坤道,是否可行?如果可行,應該怎麼做?
※哪一刻你發現突然自己的格局變大了?
TAG:人生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