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簡短精妙的話語反駁歷史虛無主義者的「成王敗寇觀點,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可以被隨意篡改」歷史觀?


問題改得我越來越看不懂了,非常慚愧。求摺疊。

============以下是原答案============


哈哈哈我想起一個好玩的事兒,維京人把居住在北大西洋沿岸的各個民族殺得屁滾尿流,結果他們都不怎麼記錄自己的歷史。倒是被維京人各種燒殺掠搶的民族記了一大堆歷史,把維京人描繪成毫無人性的惡魔,一句好話都沒有。現在的歷史學者不得不想方設法從嚴重醜化維京人的歷史記錄中還原出他們真實的形象,挖掘出維京社會值得讚許的一面,比如給予婦女相對平等的地位之類的。

雅典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敗者,但是我們今天讀到的史書作者是雅典的修昔底德,而不是哪個斯巴達歷史學家。《飄》依然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Lost Causers。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後,我們依然能讀到納粹德國官僚和舊日本軍將校的回憶錄,從他們的視角回望歷史。我覺得更多時候,記錄歷史的不是勝利者(victors),而是倖存者(survivors)。活下來的人才有機會記錄歷史,才有機會讓自己記錄的歷史傳諸後世。當然一般說來,勝利者和倖存者的群體重合度會高一些。

我沒有批評題主的意思,但是這個問題在知乎人文歷史版塊也算是個日經問題了。題主不妨善用搜索功能,看看類似問題下面的答案,也許會有所收穫。


這個問題本身就提供了答案。

當一種反駁力圖「簡短精妙」的時候,往往不得不以犧牲反駁的有效性為代價。

同樣的道理,只有以犧牲真實性為代價,勝利者才能創造出他們滿意的歷史。

但有效性、真實性不是孤立地存在於個別事件之中的,他們會貫穿於歷史的始終。

而除了人們所「記錄」的歷史,後人還有很多記錄者所想不到的方式來觀測和還原歷史,比如考古發掘,比如基因測序。

這些記錄者憑藉當時的技術能力所想像不到、控制不了的歷史的片段,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刻成為揭示虛偽記載的證據。

固然,不是所有的歷史事件都有機會留下足以糾正謊言的信息。然而,越是對勝利者來說重要的對歷史的歪曲,其造假的程度往往也越大,從而導致留下與記載不符的信息的可能也越大。

所以,恰恰是這種追求「精妙」的歷史的心態,最有可能導致虛構的歷史被糾正和還原。如果勝利者能夠有效地壓抑這種傾向,而只對歷史進行最小幅度的歪曲,反而更可能不被發現。


絕世孤本是可以燒掉的。。
發生在密室中的談話真的沒有第三個人知道。。
把檔案燒掉真相早就模糊不清了。。
歷史信息逸散的越多,越失真。。
在模糊的真相面前,重要的不是對歷史真相的恢復能力,而是對模糊的解釋能力。。
同樣的事實,立場不同解釋就不同。。
成王敗寇重在解釋。。而不在篡改。。


人家說得對,無法反駁。

勝利者確實會隱瞞許多歷史真相。


比如《剿匪戰史》、《回憶別動隊始末》就是失敗者記錄的歷史,因為國民黨敗退台灣,往往就不見天日,使得大陸同胞無法接觸到這些真相。

不信看這些,你在歷史課本里能看到嗎?

……跟朱德一起入黨的孫炳文在龍華被腰斬。腰斬酷刑在清朝雍正皇帝起被禁止,卻未曾想到又被蔣政權用來屠殺共產黨人。
領導北伐戰爭時期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趙世炎被砍頭。
國民黨劊子手將陳獨秀的大兒子陳延年按倒,以亂刀將他砍死。
喪心病狂的劊子手殺害張叔平烈士時,用八寸長的鐵釘將其雙手釘在牆上,又用兩枚長釘穿過他的腳心深深釘入土中,使他流血而死。
廣州起義時,女戰士游曦等人被脫光衣服示眾,割掉乳房,屍體砍成幾斷。被槍殺的女學生被扒光,下身插入樹枝。

1934年秋冬國民黨在佔領中央蘇區根據地後,立刻開始了報復性屠殺,在之後的3年時間裡,僅中央蘇區被殺的共產黨員和群眾達80多萬人。而這一活動主要由國民黨內仿照義大利黑衫黨與納粹德國衝鋒隊形式建立的「藍衣社」別動隊來負責。  

特務康澤的別動隊在接管地方後,對逃跑的和蘇區有聯繫、或者有子弟在紅軍部隊的人家,別動隊實行連坐方式,凡及時回村「報到」並登記戶口者,視為「及時自新」,而未來自首者「一經察覺,罪及全家」。  
在一批逃亡地主、富農返回後,他們迅速成為了別動隊在當地的民間基礎。保長、聯保主任的人選,就在這些人中指定產生。而臨時衙門、保甲長產生後,「標準戰略村」、保甲制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和驚人的恐怖被推行著。  

「無人區」的建立。

康澤指揮別動隊員和臨時徵集的地主武裝,將過去居住在自然村中的村民驅趕出他們的住所,然後趕進標準「戰略村」,把數以百萬計的原住民,都象牲口那樣圈禁起來。在村民被驅趕進戰略村後,非常嚴厲的「保甲制」就開始了。 

 
這個「保甲制」是現代史上最聳人聽聞的之一。

它規定,任何一家人要證明自己的「良民」身份,需找到四家作保,保證不「通敵」、不收留一切嫌疑分子、不 供給物質給紅軍。不能找到四家作保的家庭全家滅門,五家連保連坐,「如有敵情」不舉報者,也要滅門。一家犯事,除該家毀家滅戶之外,其餘四家也「殺無 赦」!「五戶連保」以及「一家出事、其餘抵罪」的政令,在熟悉當地的保甲長支持下,異常順利地取得威懾效果。前別動隊人員方舟在《回憶別動隊始末》一文寫到:不管是他作為中隊長進駐瑞金後,還是在戰爭結束前的其它地方,因為對「已『自新』的農民,聯保主任都暗中監視」,這個嚴密陰森的民間特務網使地方整肅。

蔣軍在佔領井岡山根據地後,立刻開始了大規模報復性屠殺。蔣軍提出在蘇區「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的燒殺政策,單大井村先後就被焚燒九次。江西省1933年1930萬人,到1936年居然只有1370萬人,除去因戰爭死亡及跟隨紅軍主力長征的30萬的人數,被蔣屠殺的中央蘇區軍民達數百萬,福建省,湖北省蘇區各100多萬,而且令人髮指的手段不計其數。

為徹底「消滅」紅軍,蔣介石軍隊和藍衣社別動隊在當地施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每侵佔一地,就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他們糾集捲土重來的豪紳地主、流氓惡棍組織「還鄉團」、「鏟共團」、「暗殺團」、「義勇隊」、「挨戶團」、「靖衛團」、「保安隊」、「搜山隊」等反動組織,對蘇區人民進行瘋狂地報復。蔣軍狂叫「大亂三天,大殺三年」,要「屋換石頭,人換種」,「斬草除根,誅家滅種」。在「寧可錯殺一千,不能錯放一個」的反動口號下,蔣軍在蘇區實行慘絕人寰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誠如國民黨政府在報告書中供述,在「清剿」區內,「無不焚之居,無不伐之樹,無不殺之雞犬,無遺留之壯丁,閭閻不見炊煙」。

蔣軍肆意屠殺蘇區共產黨人及老百姓,其手段極為殘忍,駭人聽聞,如挖心、剝皮、肢解、分屍、刀砍、碎割、懸樑、火燒、活埋、挖眼睛、割耳朵、穿鐵絲、割舌頭、破肚取腸、割乳挖胸、沉潭落井、打地雷公、釘丁字架、灌辣椒水等數十種酷刑。從3歲孩童到80老人,均不能倖免,不管男女老弱,均遭屠戮。有的嬰兒被蔣軍獸兵抓住2條小腳,活活撕成兩半。有的革命群眾被蔣軍用燒紅的鐵盒戴在頭上活活燒死。有的婦女被輪姦割乳,凌辱而死。

比如,國民黨獨立33旅旅長黃振中殺害寧都、瑞金、於都、興國、廣昌、石城等縣人達數萬人。國民黨江西保安3團團長歐陽江一個晚上屠殺500多名抗交糧食的瑞金武陽群眾,製造了『武陽圍血案』。瑞金菱角山一夜被活埋300多人,南門崗一次槍殺了500餘人,國民黨瑞金縣長鄒光亞在雲龍橋下一次集體屠殺了120餘人。瑞金竹馬崗被殺害的人數以千計。謝家祠和陳家祠被害的革命群眾的屍體推積如山。

據當地史料的不完全統計,瑞金有18000人被屠殺;興國被害2142人,被捕6934人,逃亡3410人;於都被屠殺3000餘人,其中禾豐地區被保安團團長華品懋殺害的革命群眾達500餘人,沙心地區全家被殺絕的有37戶。贛縣田村一地被殺害94人,其中有14戶被殺絕;尋烏被殺害4520人,殺絕900餘戶;會昌被殺害972人;石城縣被屠殺的幹部和群眾576人;廣昌被害的1000餘人;寧都有1442名幹部和3378名群眾死於蔣軍的屠刀之下;上猶縣被殺害的幹部達1466人,群眾658人。在蔣軍的血腥屠殺下,不少村莊被殺光,成了「無人村」、「血洗村」,屍骨遍野,血流成河。

江西省吉安地區1933-1936年間人口從380萬下降到190萬,贛州地區被殺了300多萬,瑞金、興國兩縣80%人民被殺。其中有個地方叫千墳崗的,1934年紅軍長征後還鄉團在半個月內在這一帶8個村殺了1000多人,此地因此得名。

千墳崗附近的一個村莊,民國初期有1000多人,到1936年居然被殺得只剩下8戶,現在才100多戶。當地至今到處可以看到國民黨軍隊燒毀房屋後的灰黑地基殘餘。

1933年年底,約2400名國民黨「別動隊」人員開到了大別山。該部別動隊由蔣伏生指揮。如果說別動隊在江西搞了一個地獄,那也只是地獄的第一層,而大別山則是地獄的第十八層。

蔣介石給別動隊下達的命令:
「『匪』為保存田地,始終不悟,應作如下處置:
一,『匪』區壯丁一律處決;
二,『匪』區房屋一律燒毀;
三,『匪』糧食分給剿共義勇隊,搬出『匪』區之外。難運者一律燒毀。需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否則剿滅難期,徒勞布置。」

這次集體屠殺得到完全貫徹,並直接造成大別山地區一百萬多青壯的死亡,使剩下的老幼婦孺無家可歸,成為難民和饑民,並最終大批餓死。

這一命令是由蔣伏生草擬,由那個在南京以基督徒或儒教徒自居的蔣總裁所批准下達的,由於這一命令的執行者大多是那些以「正直」的軍人自居、強調「廉潔和獻身」、立志「復興國家」的藍衣社成員,所以被執行得非常徹底,鮮有遺漏與倖免者。

曾任蔣介石侍從秘書的鄧文儀主編的《剿匪戰史》所載:

人口九萬的金家寨縣城,第一個月「槍殺與活埋三千五百多人」,縣城之外,
「在古碑沖處死、活埋的至少九百多人;在南 溪、竹畈、花園各鎮處決的赤『匪』、赤『匪』家屬,以及赤『匪』傷病員至少三千人;上樓房鎮一次殺了一千二百多人;胭脂河坪了殺了一百多人」。
9萬人口的金家寨,僅一 個月時間就被殺了上萬人。

這本來是別動隊用來邀功的資料,不過現在成了難得的歷史文獻。同時,別動隊還建立了集中營,由別動隊員、會道門武裝「三槍會」和地主還鄉團把守。

當地的西方傳教士的記錄中說:

「那似乎是一個原始地帶的沼澤,被關押在那裡的人,象蒼蠅一樣成片成片地死去。接連幾天我都在做噩夢,每當我一閉上眼睛,就能看見那些後悔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可憐的人。」

到第二年,金家寨集中營建立時被關押的一萬多人剩下的還不到一千人。但是還沒有結束,當地西方傳教士還記錄到,沙河流域的金坪樹鎮一帶,
「兩三千的婦女用繩索串成幾里長的一排,執槍的士兵象驅趕牲口一樣,把這些可憐的女人一個個明碼標價。她們被賣到了外地。這種悲慘的景象使我想起販奴運動早期的美洲,而我原本以為這個景象不會再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出現」。

販賣這些婦女的所得現款,「一律充當軍餉」。但不久後,因為數以萬計的民團無法發放薪餉,別動隊又自告奮勇地開始了賣孩子的勾當。幾千名14歲以下的兒童,就這樣成了武漢、合肥的許多工廠的包身工,乃至士紳家庭的奴婢和「窯子」的雛妓。
在1935年大屠殺告一段落後,湖北有四個縣,安徽有五個縣,河南有三個縣幾乎人口滅絕,全成為廢墟。
在殺戮最為慘重的天台山和老君山一帶,原本有6萬人口,但到1934年年底,「整個地區只剩下不到300個老人和幾個病弱的小孩」。

著名紅軍將領徐海東的全家連同親屬、宗族被殺了66口人,幾乎滅門。在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採訪時,他回憶說:「蔣介石曾下令一旦佔領我的家鄉,姓徐的一個也不能留。在句容集鎮,有一條街上,以前有許多蘇維埃合作社,人們安居樂業。如今一切已化為烏有,只有幾個老年人苟延殘喘。他們領我們走到鎮外的一條山溝,只見十七具半裸的年輕婦女屍體在光天化日之下橫 七豎八地躺在那裡,她們都是遭強姦後被殺害的。我們都哭了。我們無法置信中國人會對中國人犯下如此的罪行」。邱會作將軍的家族中也有十幾人被國民黨軍殺害。

藍衣社別動隊的屠殺卻整整延續了一年。一直到1934年年底,滅絕村鎮、焚燒房屋、販賣人口的勾當還在進行著。「我記得在幾個大工業中心,有成百上千這樣的人到達那裡,通過中間人 從國民黨軍官那裡購買男孩和婦女的大量交易進行著,一時成為非常有利可圖的買賣」


不是所有勝利者都建設了真理部


有人說過一句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那麼我也說一句名言:歷史研究要為戰場服務


岳飛、秦檜


王者何以成?寇者何以敗?書史者何以勝利?
最後插一句,有人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於是打著「還原歷史」的旗號試圖把這個小姑娘還原成小小子。
呸!


簡短恐怕很難,而且這種歷史觀確實很多人接受,因為在書寫歷史這方面,確實是誰掌握槍杆子就有了話語權。

掌握話語權的第一種,是銷毀和封鎖資料,銷毀這招非常毒辣,後世學者幾乎無法破解,就算明知道他胡說,也只能幹瞪眼沒辦法。比如明朝靖難之戰以後,朱棣把朱允炆的年號都給革除了,起居注檔案之類一概不留,民間記述一概封口,這就真的誰也沒辦法了,儘管我們現在可以認為朱棣編排建文帝私生活的黑料站不住腳,但也很難了解建文帝在國計民生方面的為政舉措,判斷他是不是一位明君。封鎖資料略好一些,因為有些國家明確了解密期限,有些國家雖然沒有明確的保密期,但資料沒被毀掉,總有重見天日的時候,我們只是一時無法了解當代史乃至近現代史的全貌。

第二種就是一定程度的扭曲事實,同時掌握了歷史事件的解釋權。這種狀況,後世的研究者是可以通過研究來破解的。例如最近我寫世界古代史課的論文,了解到朝鮮仁祖發動政變篡奪王位、廢除光海君的情況,仁祖和仁穆大妃對光海君的批判,既有基於事實的(廢除嫡母、殺害兄弟),也有基於政治立場的(對明朝不恭),還有一些就是完全沒有證據的不實之詞(如仁穆大妃給光海君繼續開出的氣死父親、私通父妾之類)。但記錄光海君為政舉措和執政期間大事的《光海君日記》並沒有被銷毀,明朝的文書檔案和歷史著述中也有很多關於光海君的內容,通過分析這些史料,我們就可以儘可能地還原歷史真相——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為被抹黑的失敗者做一些翻案文章了,比如光海君,我們能夠了解到他殺死兄弟的背後,是常年遭受父親的不公平待遇,為國家做出貢獻沒有獎賞,作惡多端的哥哥和毫無建樹的弟弟比他更有合法性,威脅到他的地位;光海君不忠於明朝,實質上是基於朝鮮自身實力的考量,做出了最適合本國利益的決策,比高呼口號的群臣看得更遠。等等。

當然了,想為失敗者說話,想做翻案文章,想證明勝者很難把歷史的痕迹抹得一乾二淨,真不是能用幾句話解決的。何況歷史界還有很多人為翻案而翻案,最後搞成臭名昭著的民科呢。

最好的反駁辦法,還是自己掌握幾個勝利者無法完全操控歷史記載的例子,告訴對方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


勝利者的謊言終歸還是比失敗者的意淫強很多的。


說這句話的人用了一個辯論中常用的小詭計,「放大」與「縮小」。
這使得一句荒謬的話讓大家覺得似乎不正確,但又好像挺有道理的。好像哪裡不對,又說不上來。
作為辯手吧,看到這種東西就有點忍不住來戳破……來,開始吧

=========================================
(一)難以察覺的「放大」與「縮小」
其實說這句話的人使用的,是辯論時一種最常見的手段,「放大」與「縮小」。

「成王敗寇觀點,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可以被隨意篡改」。

這句話是不是正確的?拋除渲染部分,這句話是正確的,是真命題

那麼哪裡是錯誤的呢?其實,這句話中暗示了「歷史篡改輕而易舉」,沒錯,就是「隨意」二字錯了,而且錯的異常離譜。
不要以為「隨意」兩個字不重要!其實,這是這句話最想表達的意思!如果把「隨意」改成「難以」,整句話的意思就完全變了。
說這句話的人其實把這句話的重心就放在「隨意」二字上。但很遺憾,真正想要改變歷史,不是勝利者「隨意」能夠做到的。而且相當難。

從這句話表面,我們看上去,好像「只要我勝利了,歷史就是我說了算」。但其實,歷史是由正史輔以許多野史、雜記甚至很多其他的民間工藝品等等作為輔料一起看的。

勝利者從來沒有那麼輕鬆就能夠抹殺掉所有的痕迹。勝利者經常竭盡全力來抹殺痕迹,但最後,真相往往還是會在後世大白於天下。

各個樓層都提到了近代歷史,很多事不讓大陸同胞們看的。

但是,政敵們可都是在搜刮這樣的材料,並且留存著,而且致力於傳播這些東西。

沒錯,一個政權勝利了,但是它的敵人不會完全消亡,這些材料會被政敵們搜刮,保存,公諸於眾。因此雖然我們作為了「勝利者」,但記錄真相的殘片,不會被輕易磨滅。

不然,大家各個回答中,舉例說明的被政府封殺的例子都是從哪裡來的?連照片都有?是不是從失敗者處得到的?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東西會不會曝光的越來越多?

這就是對「隨意篡改」四個字最大的諷刺。任何一個政黨都不可能「隨意篡改」歷史,時間推移之後,歷史的真相總的來說還是會再現的。

====================================================
(二)心理學中的「放大」與「縮小」
解決了這句話,可能還有另一個疑惑:比如這次我們討論的國共兩黨情況特殊,因為失敗者並沒有被滅絕。如果它們被滅絕了會如何呢?

近現代,滅絕從難度上很大。交通手段發達,信息手段發達,想要完全滅絕什麼人、什麼思想,都是很困難的。這個難度大家要意識到。很難。
那麼古代呢?古代上可能滅掉部族,然後盡數殺光。包括即使是現代,也有可能在密室里談話,沒有第三個人聽到。這些歷史的捏造和消亡怎麼辦呢?


結論是: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沒有辦法。

於是大家可能就會認為,「哦,那這麼一來,捏造歷史不是輕而易舉的嗎?」
這就錯了

這裡就是心理學的一個陷阱在作祟:
當我聽說「完全滅絕」這類的辭彙的時候,即使我對它完全不了解,但我就會認為是事情很嚴重,所以它一定是其他任何事情都無法挽回的糟糕的東西。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考慮,這類事物對於真實歷史的影響如何了。
1、現代歷史可以對此擔憂少一些了,古時候這種事情發生的頻率大於近現代。因為很多民族的確沒有記錄歷史的傳統,印度的歷史很多還是要查閱中國的典籍來進行研究的。但是隨著世界的文化整體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歷史的記錄了,加之現代信息傳播速度、途徑都非常快,留下歷史的痕迹非常容易。

2、丟掉的歷史可能會是「珍貴的歷史」,但不完全是「重要的歷史」。比如可能某一種族在歷史上完全被抹殺掉了,這個種族被塑造成了一個邪惡的化身。這的確令人惋惜,但這未必影響了人類歷史的整體拼圖。遺失一部分固然非常可惜,對於這個種族的人來說就是丟失了全部。但從全局角度來看,對於歷史的影響不會有想像中那麼大的損失。

3、歷史學家們可不是「別人說什麼我們就聽什麼」的乖寶寶,他們很會質疑,也很懂得如何考證。對於一段歷史的可信度,他們是反覆考證的。如果能從多處印證,他們才會信任。而且不論驗證多麼確鑿,一定也會有反對的聲音。對於歷史,所有歷史學家都在進行嚴謹的考證和不斷地質疑。因此這樣會讓歷史的可信度變得很高。

所以,的確存在我們對某些虛假歷史束手無策的時候,這一點我們要承認。但是一定要注意,它並沒有那麼妖魔化,那麼嚴重。歷史的大進程永遠不可能會被哪個或哪些勝利者篡改,而且從今往後更加不會。


歷史虛無主義不是說「歷史真相無所謂,反正我又不靠研究歷史吃飯所以愛信啥就信啥」么?管他誰寫的,我想信就信,不想信就不信。
反正我是這麼覺得。除了寫科普的時候不得不老實查書,平時天天腦補。


《陳涉世家》直接打臉。


正直的人,做什麼都正直。

他們寫歷史,也是正直地寫歷史。

如果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過,也還有正直的人,那也該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真正的歷史書。

//////////////////////////////////////////////

實例

以下全文引用自網友的帖子。

作者:段煉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26057/answer/173290683

"《左傳》里講了這麼一個故事:齊國有個大大的花花公子叫齊莊公,齊國有個大大的美女叫棠姜。齊莊公看到美得不可方物的棠姜,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終和她暗通款曲。可這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覺。那天他趁齊莊公與棠姜幽會時,安排武士將其亂刀砍死。? (評論區還有晏子關於此事的另一個故事) 崔杼是齊國重臣,他對前來記載的史官說:「你就寫齊莊公得瘧疾死了。」史官不聽從他,在竹簡上寫「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崔杼很生氣,拔劍殺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當時慣例由其弟繼承職位。? 崔杼對新史官說:「你寫齊莊公得瘧疾死了。」新史官也不聽從,在竹簡上寫「崔杼弒其君光。」崔杼又拔劍殺了新史官。 然後更小的弟弟寫下同樣的話,同樣被殺。最後是最小的弟弟。 崔杼直視著他,問:「難道你不愛惜自己的生命?」 年輕的史官繼續寫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 崔杼憤怒地把竹簡扔到地上,過了很久,嘆了口氣,放掉了史官。? 故事還有個結尾:那個史官保住性命,撿起竹簡走了出來,遇上一位南史氏,就是南方記載歷史的人。史官驚訝地問:「你怎麼來啦?」南史氏說:「我聽說你兄弟幾個都被殺死,擔心被篡史,所以拿著竹簡趕來記錄了。」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 寥寥數行,古文人之氣節、史官之傲骨盡顯。 所謂"史之為務,申以勸誡,樹之風聲",所謂"夫所謂直筆者,不掩惡,不虛美,書之有益於褒貶,不書無損於勸誡"說的便是他們吧。"


再怎麼打扮也是小女孩,不可能變成小男孩的。


面對這個問題,我竟無語反駁……


周秦漢唐那些遠的就別說了,我們就看看最近這100年,要我反駁,我真的做不到啊。。。


歷史的確是由勝者書寫的。但勝者之所以能勝利,是有原因的。

以前回答過類似問題。如果他夠聰明,說上面那句就行了。如果他是個笨蛋或許故意裝傻,那就再加一句:

而勝者之所以勝利的原因,就是歷史的意義所在。


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

——喬治·奧威爾


理論上可以,列舉事實打臉就可以。
實際上可能性極低,因為歷史虛無主義絕不是僅僅虛無,他們還會創造。他們不僅會刪你貼,並且會選擇性失明,還會發明自己的「歷史」,就是這個題目下面某個回答裡面發生的事情。他可以把朝鮮戰爭的歷史發明出中美兩國在戰爭之前協定「中國不干涉朝鮮半島,美國不干涉台灣問題」;他可以把你闡述「朝鮮戰爭爆發兩天後美國人頭痛醫臀,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的陳述刪除;他可以創造出「一位中國將軍指揮朝鮮軍隊」,在被質詢的時候將質詢刪除;除此之外,原創的內容被他帶上「複製粘貼」的帽子,他自己偽造的無據的論證卻堂而皇之的擺出來,所以,
題主,即使你擺事實講道理也做不到,何況短短一句話,又有何用呢?因為失敗者也可以創作歷史啊。
——————————
偽造一段歷史,需要改寫(起因,經過,結果,時間,地點,人物諸多因素),由於勝利者還要書寫自己之後和之前幹了什麼,這其實不容易。
舉例:
勝利者書寫歷史,還是將歷史這位小姑娘打扮而已,不能隨意瞎寫的,而且隱瞞還瞞不住(因為他自身存在於A地就不能同時存在於B地,之後他的舉動,先前他的舉動,其他人士的視角,都是無法隱瞞的事實),這操作難度極高。大事件,尤其是歷史性事件,發生的情況是難以隱瞞而且一處破損即會暴露的(參見淮陰侯列傳關於韓信之死的描寫,司馬遷故意搬漢朝官方的錯落百出的記錄就證明了韓信的無辜,在彭越和英布的列傳中,借用英布的口:「上老矣,必不來,必遣將。為將可懼者,韓信彭越而已」證明了韓信和彭越被認定為劉邦絕對倚仗的力量,絕無二心),哪怕一時劉邦和呂后可以隱瞞,之後劉邦的「既驚且喜」,英布的大言不慚都是暴露,因為只要他們在事件發生之後繼續存在,就會露出破綻。勝利者能改寫的是態度和立場而已,但是只要肯看,總會發現的。勝利者再打扮,小姑娘也是女的。

而失敗者卻沒這種顧忌,他們已經無所失去,甚至不復存在,所以失敗者的後人可以享有盡情創作的自由。具體例子么?唯宇宙國與土耳其是也。


歷史確實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涼,但是小姑涼終究是個小姑涼,無法做變性手術變成小男孩。歷史一直為當權者服務,但是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蒙蔽的了一些人,蒙蔽不了所有人。堵的住一些人的嘴,堵不住全天下人的嘴。
歷史上有很多粉飾太平的時期,有很多被人極力掩飾的真相,但是不管怎樣嚴防死守,都會有一些野史傳說故事流傳下來,口口相傳,保留到今天。
因為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在做天在看,這天就是人心,就是公平正義,就是五千年來在我們中華民族血脈中流淌的精神!


推薦閱讀:

看書時會經常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好不容易集中了會經常性的分神,精神經常飄忽不定,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改變或是減輕癥狀?
圖書從什麼時候開始有腰封的?
2014年你讀過的書中最想推薦的是哪本?
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會對人們的閱讀習慣、信息加工方式乃至行為模式產生怎樣的影響?

TAG:閱讀 | 辯論 | 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