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醫學職稱與論文不再完全掛鉤?

附丁香園的鏈接http://derm.dxy.cn/article/513569?trace=pns

對於醫技科室,學歷是不是不那麼重要了?資歷變得更重要,新入職的本科是不是更難提升了?


地點:某大型三甲教學醫院院長辦公室:

院長:國家要求晉級可以不再和科研論文掛鉤了,老王啊,你是人事科長,你出個方案。

人事科老王:那就主要從門診量,手術量,住院收入量三個方向評定了。

院長:一般正教授門診量都是多少?

人事科老王:一般一個正教授一年,門診量在八千左右,手術量也就是一千到兩千台,住院量三四百吧。

院長:那這樣,正教授的晉級標準就訂成門診量兩萬以上,手術量在3000台,住院量800以上吧。

給他們翻個倍,看看第一年有沒有能達標的。如果都沒有達標的咱們可以擇優錄取么。


地點:住院處:

副教授老孫:老李啊,還剩兩個月了啊,你住院量差多少啊?

老李:唉,別提了,我還差300多呢,我算了下,門診量肯定是收不夠了,我準備以後讓我家親戚都來住院,住一天就走,可以循環住,只能這樣了。

老孫:你這主意不錯啊,那床萬一不夠怎麼辦?

老李:門診就不收了吧,要是認識人來的,就收些輕的,住兩天就走,重的就不收了。對了,護士長啊,公共病床多給我們組留幾張,你看我這平時也不懂論文,可算國家改革了,我這萬年副教授終於有機會摘帽子了,你得幫我啊!


地點:住院處:

老劉:老吳,你怎麼回事?那個患者明明是我開的入院單,怎麼到病房就住你們組了呢??這事情可不是一次兩次了,你這人怎麼這樣??

老吳:哎呀,患者過來後也沒找到你們組的人,跟我溝通後非要住我這裡,賴我咯?

醫生小張和小李私語:吳老原來不這樣啊,特厚道一個人啊!

小李:沒辦法患者量不夠唄


地點:手術室

器械護士小周:小明你說,怎麼最近突然這麼多闌尾炎手術啊,原來咱們醫院一年也做不上這麼多啊,現在我看一天七八台闌尾炎。

小明:我跟你說(低聲),現在大夫評職稱都要手術量,手術量多才能晉級。

小周:那原來那麼多大手術,現在咋都不做了呢?

小明:那你問問大夫吧。

大夫老王:唉,我們也沒辦法啊,上面要求3000台手術,胃十二指腸大切最多要7個小時,一天也就兩三個,累死也做不了3000個啊,每天最多做一個胃大切手術,剩下的就做闌尾炎唄,要不哪夠啊。

小周:那大手術怎麼辦啊?

老王:都安排明年了,能等就等,不能等就去別的醫院唄。

地點:副主任辦公室

副主任老李(電話):XX縣醫院孫院長么?我李主任啊,這些年一直都是都靠你送患者啊,今年你一定要大力支持我啊,我今年只要患者量上去就有可能提教授啊,拜託您了!

孫院長:那還用說么,咱倆這麼多年朋友了,你還是咱們縣走出去的,我一定幫你!放心吧~

縣主治醫小劉:孫院長咱們有四個疑似腫瘤患者,咱們做不了,還是給李主任送過去嗎?

「給他們醫院張主任送兩個吧」 孫院長瞟了一眼牆角的一箱茅台說道。


地點:門診

患者:大夫我肚子不舒服。。。(被打斷)

劉醫生:這樣,你先做個腹部CT好不好,你這麼說我也猜不出來,還是檢查准。

患者:大夫你聽我說,我這肚子一吃飯就疼,還吐XXX(被打斷)

劉醫生:你看我們醫生也不是神仙,你去做個檢查好不好?

患者家屬:你這醫生什麼態度,有你這麼看病的么?我們話都沒說完,就知道開檢查,你會看病么?我問你,你會看病么??是不是不做檢查就不會看病了?

劉醫生:我這一天要看近兩百個患者,我現在中午飯都沒吃,我懶得跟你吵,不做的話檢查單給你退了。

患者家屬:CTMD,SB醫生,就該砍死你們。咱們走。

劉醫生(對實習生說):告訴導診護士,把今天的號封了吧,就這些患者吧,太生氣了,不想看了。


地點:手術室

手術醫生老崔:老張啊,這手術怎麼沒去做腔鏡啊?患者你認識啊?非你做不可?腔鏡創傷小併發症低啊~

老張:門診收的,我尋思咱科不也能做么?這手術時間短。

老崔:你原來這樣患者都不收的。

老張:沒辦法,都是TM被逼得。


地點:院長辦公室

院長:一年過去了,有幾個達標的啊?

人事科長:這事不好辦啊,今年就10個名額,有187個達標的。院長您看看,要不咱們擇優錄取吧。


院長沉思中。

院長:要不還是看看他們誰發的文章多吧~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


「我是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XXX類型手術我做了不下三千台,這次評選為什麼我不能上?

-你做了三千台手術,病人預後怎麼,不同的術式對病人的影響是怎樣,併發症的影響是怎樣?你有總結過嗎?如果你把這些病人情況做隨訪,三千台手術的經驗就是不斷的好文章。」

摘自某個名校校長的一篇文章。

科研當然是有用的,我們缺乏的是科研的監管。醫學永遠是經驗學科,是無數患者血肉鑄成的經驗,醫生是需要回頭看的。

而對於科研的監管,應該是加重對偽造數據的處罰還有對原始數據的要求。


某些萌新真的以為把手上的上千病例總結一下就叫科研了,我很為祖國醫療科研事業擔憂。

取消科研成果與職稱掛鉤最大的好處就是使大部分腦補的文章失去創作動力。真正在臨床用做有意義的研究的人,是不會受到影響的,相反還有更多的科研資源節省下來提供給他們。

國內的醫生缺乏科研型人才,缺乏相關的教育,不僅僅是數據造假的問題,而是根本不懂為什麼做科研,不懂什麼樣的結果才是對臨床工作有意義的,不懂啥是為目的服務的實驗設計。強制掛鉤,讓每個人都去做,變相拉低了臨床科研工作的質量,結果只能是大量無意義的灌水文章橫行,浪費醫生精力,浪費科研經費,也讓患者跟著遭罪。這個道理就跟全民免費醫療必然是水平很低的醫療一樣。


該取消的不是論文,是評職稱。
學術的副教授教授,行政管理的科室主任副主任,和臨床的住院住院總主治,三者分開。

學人家規培專培,醫藥分開,好,工資待遇一起學過來。學人家職稱和論文不完全掛鉤,可以,取消副高正高的臨床職稱。

就好像說,我們要向愛因斯坦學習。考慮智商情況的客觀因素,別的學不過來,先學習他的私生活嘛。

論文絕對是必要的。


看到樓上各抒己見,深有感觸。

醫改問題多樣,政企不分,醫藥不分,國(和諧)家投入少,商業賄賂而形成的特色的醫療市場化行為。

醫改改不動,也改不滿意。兩票制如此,零加成如此,多點執業如此,論文亦如此。

說了一萬年的壯(反)士(腐)斷(倡)腕(廉),倒了一地的熱(無)血(腦)青年。

總結天涯社區的蓋棺論點:一切社會問題都可以歸咎為體制問題;一切體制問題都是以歸咎於人的貪婪。

就像昨天莫名其妙的被點贊一樣。

討論醫改就像討論上海的房價和北京的戶口一樣,屌絲瞬間變得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打一針雞血),學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無力吐槽),但現實是你不按照規矩上車,那就按照規矩服刑。

送一首詩給那些不想著寫論文,天天吐槽的醫學相關人士: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順便問候一下GLY。


某些大神真的以為科研經費每一分錢都用在發snc上才不叫浪費,麻醉學的頂刊anesthesiology也不過5.66分,這個分在科研圈真真要算水刊了。
醫療科研圈有且只有一個毒瘤——數據造假,除去這個,其他的任何一個您說的缺點在我看來都不是缺點。一千個病人的病例你能知道他的所有臨床數據,預後數據(耐心隨訪,必有迴響)。找到一個合適的臨床問題,最後只要能得到解釋,公共資料庫分析,自己資料庫驗證。早些年星期五手術的病人比其他工作日預後不好也能發oncotarget(別說這刊水,都說跌破5,結果今年不降反升)。你要是能找到冤大頭,搞一個1000例測序,分析文章也能妥妥的science。問題是你想不想搞,願不願意好好搞。

一句話總結,確實制度不好才會催生不好的現象,但是,你覺得沒用是因為你自己不用心,你覺得你身邊的人灌水那是你身邊的人水。我們科臨床試驗沒有被查到過弄虛作假,最近的tumor bio也沒有我們醫院的人。你一句話就說我們做的沒有意義,我們這些做實驗到半夜的不答應!!!!!我們打隨訪電話打到被患者罵哭的人不答應!!!!

叫好的肯定是那些沒有科研基礎的萬年老主治和上學期間也不好好打科研基礎的萬年老主治儲備軍。(這裡的科研不光指實驗技術,更重要的是科學方法和科研思路)


讀書讀得好的人方法各不相同,但有一個殊途同歸的路那就是——善於總結。
科研路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強制總結的過程,以下僅納入一般情況,即數據不造假。我們科一年內前列腺根治術500+,這近十年來將近4000+的患者預後如何(其實很好,我打過幾百例隨訪電話,很多老大爺都過得幸福美滿,滋潤得很)?那麼他們當年的手術方式與現在的變化怎麼樣。
十年前出現骨轉移的患者是不能做前列腺根治術的,那目前我們提出「寡轉移」的概念(修改:此處說「提出」很不貼切,具體說法應該是改進,因為寡轉移這個概念最終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不同的標準也衍生了不同的學派),也就是小於某個數量的轉移灶是前列腺根治術的適應徵。

寡轉移組術後3個月有21 例患者(84.0%)PSA下降,下降比例低於局限組212例(9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寡轉移組共6例(24.0%)患者出現圍手術期的併發症,其中嚴重併發症(Ⅲ度及以上)1例(4.0%);局限組共49例(22.1%)患者發生術後併發症,其中嚴重併發症(Ⅲ度及以上)7例(3.2%),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摘自我科歐洲泌尿外科年會EAU會議報告內容(http://mp.weixin.qq.com/s/nMAz1ckAjy7rfiP-h76ROg)


這些都是總結回顧的成果。最終收益的一定是患者和醫生。

取消這樣的強制性規定,以中國醫生的工作強度,誰還會好好的去做科研呢?最終利益受損的一定是廣大的患者朋友。

醫教研這三樣一個都分不開,沒有醫術的醫生是下盤不穩的,沒有科研的醫生是摸得到上限的(終止學習的那一刻就是他的終身水平了),沒有教學的醫生/院是沒有傳承的。


引用一句圈內人的話,以前還需要英語和論文來晉職稱,現在只用找人說兩句話就行了,話說那個說「另外我相信票投多了,終有一天他們會意識到自己手中的選票是神聖的」那個答主,咱們是生活在同一個國度嗎?

還有說科研歸科研,臨床歸臨床的,你們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許多臨床工作就是科研的一部分啊!!!

多說一句,作為一個天天給醫院大夫評估課題,分析數據,寫文章的寫手,太遠了不敢講,40歲以下的大夫里,臨床做的好的科研絕對不會差,而你們天天嚷嚷著的只會科研不會臨床那種大夫才是少數啊~~~~不要因噎廢食好嗎

其實我一直的觀點是,用論文來評職稱,恰恰是為了強制讓長久以來不重視科研的中國臨床醫生們重視科研啊!!!而不是僅僅為了評職稱啊!!!

大夫不重視科研會怎麼樣?你可以回家看看你家小縣城醫生的水平就知道了,反正我家所謂三甲的大夫治胃潰瘍,用的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方法。

你們以為現在臨床大夫是通過什麼方式了解最新的治療方法和技術的?單純的傳幫帶嗎?那些吵吵著我不科研,我就一心看病的大夫,你們還是擦亮眼睛吧?有可能明明用一種新方法三天就治癒的病,你那位不做科研的大夫,過倆月還沒給你治明白呢好嗎。


PS:對於所有還沒真正走上社會的朋友,送你們一句話,永遠不要寄希望於人性的自覺,共勉╮(╯_╰)╭

熱的睡不著覺,多說兩句。有人說我利益相關,我就知道肯定有人拿著說事兒,這種人就屬於邏輯滑坡的。我是利益相關,但是不好意思,不寫論文了(親,我只寫SCI,不寫核心),我還可以轉去專利,我接受過正規的GCP培訓、CRO在向我招手,我熟練使用R語言和各種臨床統計方法,每個月隨便接個幾百例樣本的臨床分析,都小2W的收入,就算我干回微生物的老本行,找個三本高校養養老搞點副業也沒什麼大問題,所以你要是覺得我是怕自己沒活干,大可不必操心了。我之所以選擇這行,就是覺得這行只要規範好了,是真的大有可為的,可以和大夫們合作無間促進醫學科研的。相信我,以後職稱和論文不掛鉤了,吃虧的肯定不是我

至於說生物專業搞醫學科研,我就笑笑,生物專業畢業生於醫學科研,最多就是個輔助作用,就像我現在乾的活,真正的大頭,還要靠大夫來牽。

我想說,還好我接觸的大部分醫學學生,並不像回答里的那個啥啥啥的想法,當然,可能因為我接觸的以北上廣和各大省會的三甲醫學院的大夫和學生為主。至於再次一級的醫院,不是我鄙視,只是就事論事,你們確實不用搞科研,即便沒出這個政策之前,對於基層醫院的科研也沒有硬性要求,但是你們也確實看不了什麼疑難雜症,這就是個惡性循環。

為什麼中國的大夫要自己搞科研,不能整天以國外研究為參照,如果這個理解不了,我真的為一些所謂的醫學生的水平擔憂。舉個具體實例吧,隱去細節,防止暴露客戶信息。

前兩天剛接了一個流行病的橫斷面研究,這個病在指南里是要靠A葯來治的,而且指南特意說明了,B葯的治療效果不好。但是客戶的數據分析完之後發現,在國內,A葯和B葯有著相當的治療效果,進一步分析發現,指南里之所以強調要用A葯不用B葯,是因為基於國際研究的指南數據里,這個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甲菌,這個甲菌對A葯敏感,對B葯抵抗。但是在國內,這個病的微生物組成里,甲菌的比例遠遠低於國際數據,反而是對B葯敏感的乙菌比例顯著升高,遠遠高於其他類群的比例。所以在國內治療該病時,A葯和B葯均可以使用,這就給了這個病在國內的治療更靈活的選擇方式。這就是一個回顧性的臨床研究,這就是為什麼科研可以指導臨床治療,提高臨床水平。理解不了這個的大夫和醫學生,我只能對你們的水平說聲sorry。

而且我要強調的是,在整個分析的過程中,我負責的是數據匯總分析,然後把結果提供給客戶,由客戶依靠他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來發現其中有價值的點,這個過程里,說句不好聽的,我的作用是可替代的,但是這個大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你讓生物專業的學生來搞醫學科研,可能這活就直接夭折了。

還有強調中文文獻沒什麼意義的,你中文的文章都懶的做了,還能去做英文的?科研不是只有諾獎和韓春雨的,什麼事兒別走極端


---------------------------------------------------------------------------------------------------------------

這次職稱制度的改革,根本就是不是大夫的勝利,也不是病人的勝利,而是媒體的勝利。

他們只會報道那些科研水平好,但臨床水平不行的大夫來製造話題,來製造矛盾。

他們會報道那些年輕有為的大夫,科研對他們的臨床水平有多大促進嗎?

他們會報道一種新葯一種新療法的成功應用是經歷了多少年的基礎、臨床前、臨床試驗嗎?

他們會報道很多臨床工作就是科研的一部分嗎?

居然很多大夫自己也信了,這才是最可悲的


鍵盤蝦最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讓你統計,讓你拿出證據來。我以前還很天真的以為他們真的是要證據,於是各種搜集統計數據啊,還有查文獻,最累的有時候還得給一些看不懂英文文獻的人翻譯,然後呢,我以為證據拿出來了,他們就會認錯或者認可的你的話,結果呢,他們的回應一是裝死,不回復了,二是裝傻,我什麼時候說過這種話啊。


所以我現在的做法是,認為我說的不對,請點踩或者沒有幫助,請別回復,最近比較忙,不想和人撕逼。非要回復的,你是賤還是瞎啊

一個號稱科研工作者,然後認為中文垃圾,英文查起來費勁,對中國國情沒啥指導意義

一個不知道自己想說啥

已屏蔽,走好不送


感覺新入職的更難了…說沒條件的、是該乾脆不搞科研還是創造條件?按照科研成果晉級、我們最多累點辛苦點。可不按科研晉級、那就排隊拼爹吧。

親愛的我們不要再被傻傻的忽悠了。如果不按照科研(基礎/轉化/臨床)成果晉級,對我們這些沒背景、沒錢、不social的小醫生、只會有害不會有利對患者的健康更是毫不負責任對醫學科學的發展也是倒退的前兆。就如有一個答案說的: 不發展醫學科研,我們看看小縣城的鄉鎮醫院醫療水平,那就是以後中國醫療未來的樣子了。還有我看很多答案是幾個小時前添加的,按國內應該是工作時間吧。

來,我們今天不去管醫學科學的進步、不理會肩負繁榮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不聊什麼患者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德責任。咱們今天就只談談咱自身的未來。來客觀分析一下如果不按照科研成果晉級的話、一些呼聲很高的alternative晉級辦法的可行性:

1》靠投票制度晉級、可以買票么?水軍可以買來刷票么?難道我國要靠人際關係來選舉「患者性命、健康由誰來決策」

新入職的醫生,同級別混的熟悉有一定人情交往的醫生你投票給誰?

醫學世家、官/富/商二代你可能有事相求的同事、和一個剛來醫院一年沒背景沒錢的小透明,你投票投給誰?

晉級之後有可能對你產生競爭威脅的醫生、你會不會投票給他?

內向型、不愛social的或者長成林志玲姐姐那樣的醫生、其科室里如果有類似小S姐妹那樣的團團伙伙存在,那「志玲姐姐」恐怕永遠無法晉級了。

我國醫學科學的發展潛在的學科帶頭人靠民主(恐怕做不到完全民主boss示意你投票給誰你敢不聽話嗎投票產生

拼爹啊……我們總是要公平,可惜如果不靠嚴格的審核制度、而是一部分人一拍腦門、或者利益驅使而決定晉級,那是絕對的不公平

按照科研成果晉級我們最多累點、辛苦點,
可是不按照科研成果晉級、那就排隊聽天由命吧

2》靠經驗晉級?

「經驗」可以量化么?

各個不同科室、如何實現平等量化?醫學是一門科學。我還沒聽說過有哪個科學專業、用一句「我有經驗」這麼不靠譜的標準去晉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638214/answer/186746278 推薦這個答案!寫的太棒了!看來我還是溝通能力不強。(反思自己)

3》醫生的水平如何評價

患者總生存期?拿腫瘤科來看一般一個患者要隨訪5-10年(直到患者死亡)。那麼等5-10年來評價你水平晉級么再者說、例如早期乳腺癌、大b細胞淋巴瘤、早期結腸癌等等、隨訪期一般甚至達到十年以上、那麼等20年或者直到患者去世、再評價醫生水平?


醫生接診的患者選擇空間不大、什麼樣情況的患者都有,有的患者因為沒錢無法接受靶向藥物治療,有的患者基因檢測不突變無法用靶向藥物延長生存,有的患者依從性就是不好不遵從醫囑……等等情況太多了。


看接診量?你接診的患者都什麼標準?你一年看5000例傷風感冒可以嗎?

看手術量?我也是服了您不知道有個詞叫:術後遠期併發症么?!


別說靠醫生水平來制定晉級標準,就連一個患者是「 依從性不好」而放棄治療、還是因為「醫生在談話的時候、沒有給患者活下去的決心」而終止治療導致死亡,這樣的因果我們都無從查證,又怎麼去精確的評價 各種不同情況、不同疾病、以及不同地區的、同一級別醫生的水平呢


(來,告訴我、一個主攻方向為胰腺癌治療的醫生、注意我不是說主攻p53之類基礎方向、主攻胰腺癌治療的醫生、VS主攻神經分裂症治療的醫生如何評價兩者水平?)


更別提外科醫生了、絕大部分在從醫前五年(有的更久)、基本都是配台兒做助手、難道她/他們沒有獨立接診、就不晉級了么


靠主診醫師推薦/評價?那如果是我恐怕晉級之前會去好好公關一下了。

4) 靠患者滿意度,可以操控嗎?

是不是真的要靠「話聊」、甚至嗓門兒大小、長相舒適度等晉級?

長得漂亮的小姑娘多撒撒嬌,是不是比滿臉麻子的教授的患者滿意度高?

  • 各個科室滿意度測評的時長是多少年?高血壓等慢病患者的患者滿意度隨訪要多久?
  • 腫瘤科患者滿意度、婦產患者滿意度、牙科患者滿意度、兒科患者滿意度,這些如何制定公平公正合理統一的評價標準?

引一位網友說的、我深以為然(括弧里的是我為了閱讀理解而添加的):

「科研對一個醫院的學術地位還是很重要的。

在美國,醫生的最高職稱是主治醫師,只有大學的附屬醫院或掛靠醫院,用大學的職稱編製給醫生晉陞教授和副教授,只做臨床的人很難有機會提高級職稱。 賓大(賓夕法尼亞)附屬醫院就要求正高必須是MD和PHD雙料,其實沒幾篇像樣的文章,在這連個副高的崗位也找不到。

費城兒童醫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齊名,是美國頂級的兒童醫院,醫院本部有五棟大樓,科研和臨床各佔兩棟半,從面積上講,科研部分更大些。

搞不來基礎科研可以做點臨床科研,搞科研就要看文獻,就養成了年輕人看文獻的習慣,擺脫了我剛參加工作時師傅帶徒弟的模式。

那種(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模式是比較溫馨,臨床上手快,彎路走得少,但容易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匠人傳承模式。醫院的學術地位會逐漸下降。」

———————————————————

(今天有捐了好多衣物敲開心!液~)

我國的醫改總是說要學美國、可是美國連自己的醫改、政策從奧巴馬政府、一直到特朗普上台後完全一塌糊塗、為什麼我們要學美國的體制況且,我們真的像 美國、英國的醫師協會那樣、讓教學型公立醫院(三甲醫院)實行「教科研+臨床職務的雙重晉級標準」;而只會幹活不會臨床研究的一概分配到社區/民營醫院了嘛?

並、沒、有……


凡事非黑即白,激進的一刀切、急功近利、照葫蘆畫瓢、是我國醫改政策決定者的醒目特點。於是我們就像小白鼠一樣,被try了一批又一批。。。。(科普英美晉級標準及美國Health care 請見文末)
————————————————————

———————————————

前陣子有個帖子邀我回答大概是「家庭條件不好該不該學醫?」的問題。我當時回答了、可又怕打擊了人家的夢想,於是就又刪除了答案。


家庭經濟狀況不好該不該學醫呢?


我記得有位值得尊敬的主任醫師告訴我:學醫、家裡是要有點錢(支持你讀下去)的。———————————————

壯大你自己。其他的, let it be.

Good Luck!

————————————

關於醫療制度改革我還寫過一篇、取消匿名了。可以參考一下國外的晉級標準。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848049/answer/160030103

(btw 要撕逼的先去文末看看有沒有您的論點,都注意素質。別動不動就噴。有的人那素質也別做醫生了)

還是那句,壯大你自己。變成在任何體制機制下都可以茁壯生長的人,而不是總躺在家裡怪制度、怨天尤人,然後把自己的未來交予不確定的賭局裡。賭贏了就開心一陣子,可最終還是會被淘汰,因為恐怕這類人就不是愛努力的人,可偏偏還什麼都想要。

說到底,我們關於未來的一切、最終都取決於我們是怎樣的存在,取決於我們想要變成怎樣的人。

一起加油吧。(=′?`)人(′?`=)

———One day we"ll beat cancer!————

補充Health insur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維基百科
Health insur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addition to medical expense insurance, "health insurance" may also refer to insurance covering disability or long-term nursing or custodial care needs. Different health insurance provides different levels of financial protection and the scope of coverage can vary widely, with more than 40 percent of insured individuals reporting that their plans do not adequately meet their needs as of 2007.[2]

The share of Americans without health insurance has been cut in half since 2013. Many of the reforms instituted by the Affordable Care Act of 2010 were designed to extend health care coverage to those without it; however, high cost growth continues unabated.[3] 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s are projected to grow 4.7% per person per year from 2016–2025. Public healthcare spending was 29% of federal mandated spending in 1990, 35% in 2000, and is projected to be roughly half in 2025.[4]

Trends in public coverage
Public insurance coverage increased from 2000–2010 due in part to an ageing population and an economic downturn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decade. Funding for Medicaid and SCHIP was expanded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2010 health reform bill.[7] The portion of the public covered by Medicaid increased from 10.5% in 2000 to 14.5% in 2010 to 20% in 2015. The portion covered by Medicare increased from 13.5% in 2000 to 15.9% in 2010, then decreased to 14% in 2015.[3][8]

Health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Wikipedia - Health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life expectancy of 79.8 years at birth, up from 75.2 years in 1990, ranks it 42nd among 224 nations, and 22nd out of the 35 industrialized OECD countries, down from 20th in 1990.[6][7] Of 17 high-income countries studi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in 2013, the United States had the highest or near-highest prevalence of obesity, car accidents, infant mortality, heart and lung disease,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adolescent pregnancies, injuries, and homicides. On average, a U.S. male can be expected to live almost four fewer years than those in the top-ranked country, though notably Americans aged 75 live longer than those who reach that age in other developed nations.[8] A 2014 survey of the healthcare systems of 11 developed countries found the US healthcare system to be the most expensive and worst-performing in terms of health access, efficiency, and equity.[9]

以下大部分為回應質疑而寫的。sorry如果我的個人價值觀而有讓任何人不舒服。

其實好好表達你們自己的觀點。at我幹嗎呢?辯論?我沒功夫,咱們撕個幾千回也改變不了什麼。我們都是成年人了。孰利孰弊,是好是壞我相信都有判斷。我不會因為無邏輯說服力的觀點而改變我的立場。有這時間爭辯、倒不如睡個覺、讀讀文獻或者敷個面膜對吧?Aesop一生推。

美國教學醫院的醫生也做要科研也要求發文章啊。而且更慘周末還要做實驗。比如我的女神和男神們。去ins隨便搜一下吧。別搜那種還在考U的medical student。下面都是美國教學醫院的醫生。日常沒有一個不po科研晒成果的。

你來美國可能連step1都考不過。

有人總是說「"有的"副教授臨床很"厲害"、就是沒文章不能晉級"。

  • 先不要你說是哪位副教授,假設這個副教授存在,我想問、那位老教授他英文水平如何?能看懂醫學文獻么?他對醫學進步有幫助嗎?如果沒有,那不就是能力不強么?我不止一次收到私信,竟然讓我幫忙翻譯nccn臨床指南!我就問你們,一個連官方guidelines都看不懂的醫生,連學術會議ppt都讀不明白的醫生,憑什麼,選擇他做學科(或醫療小組)帶頭人呢

  • 再說,既然說那個副教授臨床那麼厲害、我想他靠著臨床工作(口碑)賺的錢也夠付費他的「高水平」了。除非,他不厲害,30年來在一個領域依舊無法創立哪怕一點兒的口碑,那他不賺錢,不晉級也是自然的事情,醫院又不是福利院對不對?

  • 我無法接受「每個不能晉級的老副教授=水平高懷才不遇」的邏輯,這就等於說「每個沒考上大學的孩子 =學習好,甚至比考那些上大學的人學習還要好「 這不是毫無邏輯么?不能晉級的老副教授,無論素質還是能力來說,一定是相對差的,當然不排除人情公關人家做的不好。比如屠呦呦這類埋頭苦幹的無法及早晉級(當然她的科研成果根本沒有在學術屆發表過、閉門造車以至於大家不知道因此無法評價),可屠呦呦沒晉級的事例不是恰恰說明「嚴格按照規定標準來執行晉級」的重要性么。

  • 還有某位教授,發現三氧化二砷治療M3 subtype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可是你們真的去了解過他長期沒當學科帶頭人、是因為他「科研不好「么?他的科研能力可是一級棒的啊。人家研究出來老葯新用治癒了無數多患者的生命,科研泰斗簡直是。 (不過即便老葯新用,對於藥物上市後的四期臨床實驗的成功,也是FDA批准的必要條件。關於知乎上我見過所有的醫生對臨床研究的認識之低的現狀,我就不擴展了。越說越多、說不完、還挨罵。

  • 連患者入組標準的制定、大部分人都是一拍腦子就定了我還能說啥……連倫理學都沒通過就說自己想搞臨床研究我還能說什麼……連臨床試驗要發表必須先註冊並按時update進展都不知道我還能說什麼。。。。。。。。.還有人說「臨床指南是一個人做了3000例手術try出來的……」你們說、我還能說什麼?連多中心臨床試驗都不知道、指南怎麼出來的、甚至連指南的重要意義都不知道、還說「看指南有啥用、做3000例自然厲害了」。……exom?都成功了嗎?做的好么?人家主任之前沒從3000例手術混上去的嗎?收紅包了嗎?人品好么?頭對頭比較是什麼、雙盲是什麼、3000例入組標準病種特異性一樣么?……我的天我頭疼……不說了……強烈建議這人轉行吧……為了病人健康考慮、請你轉行吧我說真的。)你們說反對科研的人都是這種素質、還動不動張口罵人、如何讓人覺得你靠譜和專業?說到底醫學是精英教育啊親愛的!

  • 另外不要舉例「屠呦呦沒文章但得了諾貝爾」,首先開國以來就這麼一個屠呦呦;其次親愛的們、屠呦呦其實相當於很多在國外做臨床科研課題的醫生、她/他們一個研究就是二三十年、然後發一篇《新英格蘭》(對你們沒看錯,一個clinic trials想有意義一般都要十年以上,怎麼樣?還想搞臨床科研么?)或者更準確的,屠呦呦的例子可以比擬是一個新葯的研發上市。我們都知道一個新葯的研發從viro、 vitro、到clinic trails、再到批准上市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啊…

  • 再說了,你們都是屠呦呦么? 我們要是都有人家那股子一直埋頭鑽研、沉得住氣的勁兒,功成名就不是早晚的事兒么。說白了咱們都是大俗人,就別貼著偉大的人舉例子了。

說的有點多、寫的有點長。用laptop碼字就是打不住。thanks for your time, GOOD LUCK !


知乎上的高端分子人總是說人不會做閱讀理解,現在看來你們也不錯呀~
人家說不再和論文完全掛鉤,看清楚點,是完全啊~一群人就在大發評論,進行滑坡謬想,擔心中國的醫學創新。我就奇怪了,平時大家說的都是只和論文掛鉤的弊端,現在怎麼突然跳出這麼多人出來了?
對於香港來說,人家分臨床晉陞和科研晉陞兩條路,也是運行的很好。有的怕只搞臨床的不學習新技術?真是搞笑,人家做臨床的一是沒說不準搞科研,二沒說不搞科研不能學習新技術吧?
有的人說厲害的人應該是科研厲害的臨床也一起都厲害。總之我就想說,人家搞物理的還要分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呢,難道學醫的就那麼有自信可以科研臨床一起搞?
我認為,應該有幾種途徑去進行晉陞,起碼不止一種,或者說應該是評判標準應該不止一種。都去搞論文,誰去關心病人?而且除了那些說是只有科研,發文章才能救中國醫學的人,誰都知道大部分的那些論文的水分究竟有多大,究竟有多假。對此,我只有一句,勉強沒幸福。
還是讓他們面對下醜惡的現實吧~


有很多人在呼籲取消高考英語,殊不知這樣一來,中國人的整體英語水平只會更差。
錯在英語水平差,而不是高考。
論文和職稱的關係,也是一樣。


職稱 是舊時蘇聯體系 是歷史的產物。職稱的目的是人為區分同一職業的「檔次」,以便計劃經濟下進行有區別的經濟利益分配。
顯然,醫生的「檔次」應當由醫生看病的能力來區分。很明顯的,論文反應不出醫生的這種能力,會寫論文不意味著你會看病,不意味著你手術就能做的更好--職稱和論文掛鉤是不合理的。
但,其他指標就能反應醫生看病能力么?--工作量?患者滿意度?.....恐怕都不能。

所以,該取消的是職稱而不是論文。
讓凱撒歸凱撒 上帝歸上帝--醫生的選擇就該交給患者自己,好醫生自在患者心。


醫療各行業各地區各部門差異巨大,一般是沒有一種通用的方法來進行評判的。理論上最合理的選擇應該是將權利下放到醫院,人事/醫務部門通過資歷、經驗、新業務新技術、醫德醫風、門診量、患者回訪、同行評議等方面綜合做出判斷。
但是這種方式權利尋租空間太大,一抓就死一放就亂。那就不如只靠科研成果一刀切,畢竟標準最明確。


挺好的,保守的說99.9%的職稱論文都是造假的,肥了多少假論文產業鏈,還有灌水期刊,一群叫著要完的知乎小清新還真是不了解中國醫院的科研情況。除了少數省會的大學附屬醫院,甚至很多地級市的三甲醫院都沒任何科研條件可言。


1.傻缺政策。

2.專業的事找專業的人做,一個科室,一個手術小組,必須養1-2個這樣的職業寫手,平時灌論文,忙時弄標書。

3.對於大部分醫院,說你行,你就行,沒論文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有論文也不行,論文,借口爾。


完全二字用的好。不取消職稱不解決根本問題,啥時候職稱只有住院、主治才行


我只要部分人回答一句話,你想得出比「論文發表情況」更客觀、更不影響臨床決策、更容易推廣的評價方式作為職稱晉陞的篩選門檻嗎?

想不出就別廢話了。

唯一從根源上顯著緩解科研與職稱掛鉤的辦法,就是把基層醫院的基本待遇拉高到接近乃至超過地區龍頭醫院的員工平均個人總收入+同工同酬,或者徹底開放自主執業+強制推廣全科醫生+強推分級診療。

做不到就別扯淡了。

最後,我是絕對支持「不再完全掛鉤」的,一刀切的政策總歸是不夠完美的,畢竟很多基層單位根本不存在待聘人員超過該職稱計劃編製的情況,這時候科研這個門檻根本沒有存在意義。反正現在全國的院長們也都知道了論文是個很好的篩選方法,需要用的時候他們自然會用上。

等用論文篩人不夠使了,就會用縱向課題來篩人了。

……………………

剛看到@謝黃瑞 說「有些萌新以為把手上的1000例患者總結一下就是科研」。

我堅定地認為能在1000例患者中統計出「有統計學意義」的信息的,都是優秀的臨床科研。哪怕你的結論是主管醫生查房時嚼著口香糖與降低某不良事件發生率有關,這個就是個很意義的發現。

臨床上這麼多未解的疑問,有這麼多具有爭議的治療方案,每年學術會議上吵翻天誰也說服不了誰。難不成大規模的多中心RCT才算得上好的科研?這不是搞笑嗎


一個顯見的邏輯錯誤就是,很多高職稱醫生水平很高,所以水平很高的醫生一定擅長科研,或者擅長科研的醫生水平就很高。
升職稱是剛需,有能力的人一定會去升職稱,而且升職稱有時間要求,年頭不到不讓升,所以就一家醫院而言可以簡單的認為高職稱的醫生水平就是高,但是這和科研水平屁關係沒有。醫療水平和科研是兩個緯度的事情。非要混到一起討論是件很(滑稽,可悲,無奈?)的事情。
還有一堆人抱著升職稱的心啊。
職稱這個帽子和醫療水平有個屁的關係啊?
為什麼要升職稱?普通外科醫生不合格是嗎?非要稀有外科醫生,暗金外科醫生?
都是合格的外科醫生怎麼判斷誰更優秀?當然是誰幹的活多誰優秀。醫療實踐,同一個醫院,別人比你多管一倍的病人,你好意思說你比他強?實踐就是真理,別的都是瞎扯。一個醫院老主治近3年管過1000個病人,科主任3年沒管過病人,著作等身,你知道實情你選誰?醫院系統誰不知道寫文章的是誰,真正管病人的誰。當然一個科室最牛的還是查房最後拍板那個醫生。具體是哪個人什麼職稱可就不一定了。
不同醫院怎麼比較?有誰覺得一個社區醫院的主任醫生比協和醫院的主治醫師優秀?分診制度完全可以解決,自己搞不定的病人就往上面送好了。基層誰真的喜歡合併症,難治病人啊?


沒啥好評價的,順應潮流。以科研作為單一的評價指標確實是不妥的,但不然應該用啥?其實是個挺複雜的事。
會發論文的醫生不見得是個好醫生,有錯嗎?沒錯啊。但問題是不會發論文的就一定是好醫生了嗎?那可不好說,搞不好是因為他蠢又懶,臨床科研都不行。
那麼患者評價高的就是好醫生了?我怎麼見有得人水水的但群眾都覺得他很神,有的牛人患者不滿意度奇高呢?說到底,隔行如隔山,患者的評價也不可靠,不然你們以為莆田系靠什麼賺錢?人家的滿意度必須是相當高的好嗎...
有些人啊,老覺得「我職稱升不上去就是因為科研不行,其實我臨床老牛逼了」,「你看這些博士教授懂個屁,個個只會搞科研,顯然我最牛逼」,評職稱不看科研了我馬上要發了,我覺得吧...這單純屬於想太多...


以後西醫也可以張嘴就說「誰誰家二大爺就是我治好的,憑什麼說我技術不行?」

病人們接受著落後或已被淘汰的治療方案,喜滋滋地豎起大拇指「這老西醫,真厲害!」


醫生們也不用讀什麼垃圾文章了,多好。神馬?醫學進展?你看我握手術刀磨的老繭!還不信我嗎?

當做科研的人告訴他們新的治療方法時,他們就說「你又不是做臨床的,外行瞎指導什麼內行?」

但凡是有關醫療體系的改革,讓人看了之後只想從後槽牙里擠出一句話對領導們說,「辛苦了,CNM的ZZ」


我覺得我活在假的中國里
知乎的醫生都來自全國各頂級醫院,臨床科研同時拿的下。但是,為數更多的普通三甲醫院科研水平,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論文造假編造已是爛大街,有幾個真正做研究的?但是誰又能否認他們的功勞和技術?頂級醫院做研究促進發展,普通醫院去進修學習,按照指南結合經驗診療,(誰規定的不發論文還不能讀了?),這才是中國醫療的現狀。
讓廣大的不具備科研水平及素養的普通醫院醫生向著北醫協和的人員看齊,我覺得你們是不是腦袋進水了?


推薦閱讀:

經濟學文獻綜述都有哪些好的寫法?
會計論文題目有哪些?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寫essay時如何正確有效地research和referencing? ?

TAG:論文 | 醫學 | 職稱 | 醫學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