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上海大範圍拆違?
如何看待今年上海大範圍大動作的拆除違章,如果說是為了保護環境所以要拆除那麼當年為什麼大批量違章建築沒有被阻止呢?是有執法不嚴和利益相關嗎?那現在拆除是政府是要縮減外地人在上海的比例么?調整人口的比例和結構嗎?那政府是如何做好安置工作的呢?還是不打算安置?(我現在是政府對房屋的徵收,而非拆違。那如何看待大範圍的拆違呢?還有就是我在唐鎮鎮政府那看到很多人舉起牌子類似上訪吧反對拆遷,如何看待這樣的行為)
非常反對現在的高票答案。
在市中心的違章建築,不是全部,但極大一部分個體營業的商販,之所以寄居於違章建築之下,有很多歷史原因。
當今的上海,雖是中國行政執行的表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20多年前上海的法律規章制度、中小商販規範制度才剛剛起步,甚至沒有起步。對於搭建是否違章,怎樣的搭建可以去申請合法,更是相對的法律制度空白。
更不要忘記,20多年前正是國企的下崗潮。特別在上海,大批原先的國企員工批量下崗。原本在事業單位做的好好的,突然轉企業了,然後突然就下崗了。這些事情發生在今天,或許在今天大家就上街了。但那批被下崗的,也是那群讀著書就被安排插隊下鄉的,they just sucked it and try to make a living for their family. 很多開了20多年,現在你覺得是違章的煙紙店、五金店、電玩店、縫紉鋪,是當時為了給全家謀求生計想到的最後辦法。在今天,你或許是覺得這些什麼名字,我有淘寶,我有全家,這些舊時代的玩意早該被淘汰了。但這些店,這些小生意,供養起了那些險些就被下崗摧毀的家庭。
你現在看到的違章商販,很多,在當時是政府默許讓大家自求生計的曙光。
一刀切般的無視這些,統統歸位最簡單定義下的違章,全部拆除,是不妥的。
我並不是在這裡表達『這些違章建築不該拆』的意見,也不是說『每個違章後面都有一碗雞湯』。
我只是想,在知乎這個『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社區,呼籲大家在對待任何中國的社會問題時,都先看一看這些事的歷史。中國社會進步飛快,五年前的東西,五年後可能就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有此物。#有多少人還知道飯否 這並不代表現在的你就可以隨意的否定過去的,所留給今天的。
為什麼會邀請我...想不通...
當然支持政府的行為。
什麼邏輯,建違章建築還有理了不是
首先要明白
你們做點小生意什麼的不是你可以違法的理由。
其次
法律規定放在那兒不是給你違背的。
什麼叫做」如果說是為了保護環境所以要拆除那麼當年為什麼大批量違章建築沒有被阻止呢?「
執法不嚴是另一回事, 並不是說執法不嚴就是你可以違法的理由。
其實我是從另個方面寫的 我是拆違方 可能大家都認為我把你們多餘的地方拆了 讓你們可以使用的地方減少了 可是以我來看 拆違還是利大於弊的 有利於市容整潔和人民居住 我所涉及的拆違區域 有的是三層修到五層 拆到四層還不夠 目前還在拆 再拆一層。雙休日有空我去工地的話給你們補點照片 原本那條街真的是街上能看到老鼠 現在真的不說比肩新天地 真的好很多了 有空再更新
1
晚上沒事來更新一下 之前有件事 就是我們拆違的一個弄 門口的我們還在拆 裡面有一棟樓燒毀了 據說是私自改建導致電線短路 據說那家戶主家裡還搜出了槍 挺嚇人的 還是統一規劃一下好
換個例子 起碼我們給很多家裝了馬桶 讓他們淘汰了痰盂 雖然部分家庭很小 大致是就一個房間 進門是餐桌 旁邊是馬桶 對面是床 可是 總比洗痰盂好吧
答應你們的照片來了
這是拆完修繕好的
這是私自搭建的 左邊的是拆了一層不夠還要拆的
孰是孰非 請君自決
好久不更了 今天又去了 曬點圖吧
地段還是不錯的
說實話我恐高
鱗次櫛比的違章(應該是2-3 大家自己看吧)
http://shanghai.xinmin.cn/msrx/2017/05/11/31020063.html (二維碼自動識別)
前面偶然看見的 上頭條了居然我們是工廠也想來插一句,別的地方不知道,就我們這附近浦東新區川沙周邊,大大小小的工廠已經拆了幾百家,但我們並不是違章建築,就是強拆你,通知你幾號拆遷,到那天就封大門,封了就不讓進,工廠里的東西沒搬完,對不起已經是我們的了。或許有人會說,給你規定時間了啊,你自己沒搬完怨不得別人。一共就提前半個月通知具體拆遷日子,我們整個工廠停產,天天搬家,連續搬半個月才搬完,我們算幸運的。房東的設備,自己家裡的東西,幾十噸廢鋁全部被壓在下面了。。。。
上海自從提出打造 金融旅遊城市以來,關閉的工廠不計其數,外來務工人員沒有文化水平,自然會無法生存,只有離開上海,外來人口逐漸得到控制。或許這數以百計的工廠每年上交的稅收上海不放在眼裡,但是當初可是求著我們來,各種高福利政策的吸引。現在上海和污染稍微相關的行業已經找不到蹤影,停產整頓,晚上偷偷生產也已經被查,我們已經找不到可以電鍍,調質,發黑的企業,我們很多訂單已經無法接單。
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存在,拆違是好事,拆違之後再廢墟上重新砌器一道圍牆,就這樣一大片一大片的空地空在了那裡,是否再過幾年又有廠房拔地而起,到時是不是就不是違章,傳統行業的流失帶動的不只是人口的減少,環境的優化,同時還有很多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影響。
階級化的層次感在中國越來越強。
!!!!!!!!!!!!!!!!!!!!!!!!!!!!!
!!!!!!!!!!!!!!!!!!!!!!!!!!!!!!!!
!!!!!!!!!!!!!!!!!!!!!!!!!!!!!!!!!!!!
我是分割線 我是來更新的!
回答完這個問題幾個月的時間,今天我們新廠房又來評估了!!!!搬過來10個月,今天又來評估了,撐不到一個月又要拆遷!!!!!
最關鍵的地方是已經沒地方去了!!!!!!!該拆的拆遷的差不多了,沒拆遷的不給生產!!!!!!!!!!!!!!!!!!!!!!!!!!!!!!!!!!!!!
不給生產!!!!!!!!
請看到回答的,有廠房資源的隨時可以私信我!!!!!!!!!!!!
上海已經沒有小企業的生存之地!
不邀自來。
一、先講究個出師有名,扯麵大旗,先講講政策。具體涉及到的政策不展開了,就看個脈絡。
黨中央說要「青山綠水」,國務院提出「供給側改革」。什麼是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具體的內容是「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落實到上海就是2016年市委1號課題(也是去年唯一的一個),內容是「補短板」。那2016年補了哪些短板呢?一個就是「五違四必」整治,另一個就是交通大整治。「五違四必」具體是指——五違:違法用地、違法建築、違法經營、違法排污、違法居住;四必:安全隱患必須消除、違法無證建築必須拆除、髒亂現象必須整治、違法經營必須取締。個人認為,五違是工作範圍或者說是工作對象,四必是整治的目標或者說標準。從現實工作中來說,很大一部分的違法用地是用於建造違法建築;絕大部分的違法建築或用於違法經營,或用於違法居住,而違法居住和違法經營產不納管不受管直排生活和工業污染物,企業太小太密,環保部門管不過來也沒抓手管(這個我不洗不黑,就事論事,按工作量來說確實管不過來)。所以,違法建築就成了最大的病灶,違法建築能整治,五違現象就能被遏制,所以有人將「五違四必」整治就是等同於大拆違,雖說邏輯上並不完全對,但實際工作中,確實是將消除違法建築面積看做「五違」整治的最重要指標。
二、消除違法建築將優化上海土地結構。上海土地精貴,精體現在土地有限,十三五上海建設用地總量不到3185平方公里,現在已經使用了超過了3100了,工業用地更是只減不增,該用的都用得差不多了,怎麼打好存量的小九九,就真的需要「精打細算」,至於貴。。。這還需解釋嗎?為此前幾年上海就提出了「減量化」——與產業結構調整和騰籠換鳥不同,將落後產能、土地零散的企業「減量化」,「減量化」的企業所在的土地,將變性復耕為農田,其「減量」下的工業用地指標將可能在新的工業園區內化零為整。願景美好,但是實際上減量化在推進的過程中很困難,畢竟在現實中,正在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會有多少會為了政府和社會美好的願景而主動停產停業,自己殺掉自己下蛋的老母雞呢。但是隨著今年對違法建築和環保污染企業處罰力度的加大,我預測今年下半年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得不去選擇減量化。減量化的工作可能將由原來求著企業減量化,轉為選擇合適的企業進行減量化。這將大大有利於整個上海,土地結構的轉變。
另外,違法建築一直是土地徵收過程中矛盾的焦點之一,徵收單位(通常在協議動遷的過程)會陷入給也不是、不給也不是的兩難境地,徹底整治之後將會大大降低土地依法徵收的門檻和成本。
三、消除違法建築將有利於優化上海的產業結構。近幾年來,上海對於落後的企業的政策,可謂是殘忍。社保、公積金、最低工資標準等等等末尾淘汰(或強迫轉型)了很大一批依靠勞動密集型盈利的老舊小企業。而對於違法建築的拆除工作,則更加直接徹底地消除了這些落後產能的企業。我在之前的回答裡面看到有人在說,如果這些企業沒有了,會影響到當地的經濟發展。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據我所知,郊區某鎮淘汰的1000家企業當中,這1000家企業年納稅不足1000萬。這些企業當中絕大部分都是小木器加工作坊,每年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治理成本,安全隱患問題,無序導入的隨遷子女的就學的成本就成倍於1000萬。這些淘汰的企業要麼落後,要麼效率低,要麼又落後又低產(三高一低),已經與上海的定位不相適應,這次只是長痛變成了短痛(至少減量化多少還能拿到點補償,雖然不算高)。
這裡不得不另起一節,所以說關於老企業,特別是八九十年代的一些老的鄉鎮企業。這些企業或者是當時改制,或者是當時鄉鎮甚至是村委會招商引資過來的,土地性質一般都是集體用地,意識超前的老闆可能已經做了土地轉性的手續,但是這扇門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關了,所以,很多這樣的企業現在的土地性質還是農村的集體用地。如何評價這些企業?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這些企業是在特定時期特定地點特定狀態下所產生的特殊產物。在當時的年代,是屬於抓得到老鼠的好貓,助力了當時的集體經濟,解決了當時本地人口的就業。但是現在這些企業已經不適應於當前的發展了。其土地性質,註定其不能進行改擴建,給企業的轉型技術升級帶來了很大的門檻。而且這個瓶頸是始終跨不過去的,不論你之前有什麼原因。因此,繼續留在上海這些企業到最終的結果還是一樣的,所以現在,可以通過減量化這個渠道,或者收回成本,或可以用這些資本作為在其他合法區域的再投資成本,真的不失為一條給自己的生路。
四、消除違法建築將有利於優化上海的人口結構。並不是地域黑,也不帶任何的人口歧視。控制特大型城市的人口總量,是十八大寫進報告里的。特大型城市的摺疊,是我們現在不得不正視的現狀和未來的趨勢,這其實又是一個「殘忍」的過程。為此上海已經做過很多事了,戶口的積分制,隨遷子女入學的積分等等,大大提升了外來人口在上海的生存門檻。「擠走」了很大一部分不符合標準的來滬人員,而違法建築的整治更是直接「趕走」了很多人。前面說的,違法經營和違法居住絕大部分都是存在在違法建築里的。直接消除了這些人員居住和掙錢的場所,其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業的外來人口的大量減少。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上海郊區農村的現狀,已經遠遠不如周邊江浙地區的農村了,規劃和配套設施沒有跟上神方面,另外一方面是由於人口的嚴重倒掛。而且說一句不好聽的,個人偏見的認為,倒掛的人口雖然把上海的郊區稱作第二故鄉,但是他們並不把這裡當做他們的家鄉,所以他們對周邊的環境的破壞,是肆無忌憚的。經過整治的村,外來人口減少的數量都是以千計。
五、消除違法建築有助於優化上海的幹部結構。這個話題我就不展開了,反正這個活會很難干,又牽扯很多歷史的問題。真要干好乾透,肯定是大浪淘沙留真金。
從北京那邊搬過來的答案。
6.8剛發現北京那邊的已經全帖集體陣亡,二百多贊同、一百多評論的回答也跟著消失了。。。
6.9,北京那邊的帶著幾十個贊第二次陣亡,只剩下幾塊錢的帖子還留著....
先說結論,政府典型的耍流氓,吃完了就罵廚子,卸磨殺驢;大家要警惕。
經濟差、就業差的時候鼓勵砸牆開店,給你上門牌號,政府出錢換門頭招牌甚至換玻璃門,最重要的可以給你辦營業執照。補充一條,在之前的拆遷當中,門面房的評估與樓上住宅的評估辦法是不同的,可以按居住評估同時也可以按非居住進行評估,這也是非常正式的承認破牆開店的存在,而這次,政府這次利用整治破牆開店極大的降低了拆遷成本。
現在呢,上頭腦袋一拍,不建設特大城市了,你們必須把城市規模控制在多少萬人內,咋辦?(先不提控制人口的做法是否正確,當然搞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惡果現在也開始顯現了,咱先不管。)開始的時候是先提高入學門檻,小學初中因為是義務教育不好抬高門檻,那先不接納沒社保沒積分的外地人小孩上幼兒園,從小孩下手趕大人,發現效果不好後現在開始直接不要臉封門面直接砸掉你手裡的飯碗。直接用公權力粗暴動手實現趕人效果。
其實現在對門面管理已經很好很嚴格了,不符合要求的業態根本不讓經營。現實舉例,現在上海每個社區民警直接入駐居委會,負責整個社區的事務,定期檢查,重點監督,對於不符合營業執照業態的是不允許經營的;我就見過花了幾萬轉讓費轉下來的門面,社區民警不讓經營者上有明火油煙的項目而被迫認賠轉讓費轉租他人的;至於安全性,能破牆開店的都不是承重牆,破牆時也是徵得樓上同意才會做,而且在設計建設的時候都知道你會砸牆,都不會影響安全性的。------補充, 這點可能不全面,但我見過接觸過的確實都是框架結構的,開始極少數磚結構的底層破牆開店後造成房屋裂縫,發現問題後設計建造的全部改成框架結構,設計的時候都知道你要破牆開店的;徵得樓上同意這個事我這邊也確實是這樣,其他行業樓上2樓同意就可以,那是90年代,一般就送點小東西樓上就同意了,餐飲行業尤其嚴格,必須樓上所有人家簽字才給辦執照。
如果只是清理整治一些確實有礙市容或是擾民的商鋪,尚可理解。但這種大清洗一樣的運動,甚至是波及全國的「運動」,在收到通知之前,竟然沒有任何聽證取證、民意調查,或是政策出台前的公示、反饋以及賠償條款。作為這個城市的公民,在被判決前,甚至不知道自己曾被「審理」過!?這個不會有人接受的吧。
我用簡單的因果分析一下,涉及到的利益方有哪些:
一、經營者及業主,幾乎是一夜之間失業。而且伴隨著對門面的投入全部要打水漂,這其中包括門面的轉讓費、裝修費、進貨費用等等,要麼認賠返回家鄉,要麼另起爐灶重新尋找其他門面經營。而且面臨著門面房源變少租金大漲,二次投入轉讓費、裝修費等讓經營門檻變高的局面,一大輸!
二、本地周邊居民,生活便利程度降低,生活成本上漲。很簡單,由一轉嫁過來的,二輸。
三、房東,門面的房東大部分是本地人,他們的資產面臨極大縮水,房租收入縮水更大;另一個,附近住宅的房東。經營門面生意除了願意蝸居門面的,大部分門面經營者還會租住門面附近的住宅居住,生意沒了收入沒了自然也沒必要繼續居住在這裡,住宅房東也面臨著差不多的境地,三輸。
四、最重要的,政府與之前的做法截然相反,政府誠信及公信力受到損失,四輸。
贏的呢,只是少數決策高官的前途。此外,令社會遭受的損失僅僅是這些嗎?需要的時候是法律,不需要的時候就是廢紙,說好的把權力關進籠子呢?!
-------------------------------------------------
補充一下吧,今天看到九星市場被拆光的新聞推送,也是類似的套路,九星市場那塊地是九星村的地,當時建設的時候是臨時建築,下達拆遷通知的時候卻被通知為違章建築,裡面十萬多人的飯碗就這樣被推土機推倒,幾十萬人依靠這個市場生活的來源被切斷,其中不乏投入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大戶,卻沒有任何賠償。
這件事讓我想起國企工人下崗,當對政府有利的時候,你們就是隨時可以甩掉的包袱,任意驅趕的「低端人口」,試問有一天政府改主意要建設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是不是月薪2萬以下的「低端人口」全部要清退滾蛋呢?
-------------------------------------------------
二次補充,法律不溯及既往是法的追溯力的原則,即法律不適用於它頒布之前的事項,只適用於他實施之後的事項。政府主要依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是2007年通過,2008年實施。既2008年之前破牆開店的門面是不該涉及「違法」的。
下面擺一些政府出示的主要依據法律的通過時間與與施行時間:
2012年7月15日,《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開始施行。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_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07年10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主席令第七十四號)《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 通過時間 2010年12月23日 施行時間 2011年4月1日
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_百度百科--------------------------------------------------------
--------------------------------------------------------
繼續補充,這件事情要是上綱上線,所有老百姓幾乎都逃不了,大家可以搜一些以前的新聞,歷史遺留的存量違章城管是管不了的,也沒權利管。如果上綱上線,那所有封陽台的全部也要拆掉還原,外面架晾衣架的也要拆,換過小區窗戶的也一樣要拆掉還原,原來是木頭窗戶裝回木頭窗戶,老式鐵窗戶換回老式鐵窗戶,加防盜網的全部拆光。這個涉及的就不僅僅是底層住宅商戶了吧,所有房子幾乎都換過。
--------------------------------------------------------
我始終覺得政府在拆違這件事上太陰損,尤其是對那些成片土地上的「違建」和「臨時建築」,走正常拆遷途徑和拆違途徑的的成本相差巨大,甚至存在用正常拆遷手段都無法搞定的地方,但是拆違卻可以一方面低成本的回收土地和資源,清理「低端人口」,同時又獲得民間叫好與支持,表面上看一舉三得,但實際上是政府對一些土地的巧取豪奪,這對公信力信譽和商業氛圍損害巨大,且看後續此事件的影響吧。
爪機更新,這兩天和一個客戶接觸,他在上海郊區有一個廠房27000平,也被拆違的理由收回,補償只有不足1000萬。同樣也是郊區另一塊廠房29000平,我做處置不良資產的朋友報價1.6億,地段具備一定的參考性。
-----------------------------------------------------
一、歷史遺留問題原因
在1998年以後,也就是取消福利分房後新建的商業住宅小區基本都是封閉式小區,也就是沿街都會有圍牆或圍欄對道路和小區進行分隔,換句話說大部分98年以後的住宅小區都是不具備沿街破牆開店的條件的,破牆開店的大多集中於老式公房,因為缺乏規劃,且沒有明確的小區與道路分隔,加上下崗職工安置,以及將招商權利下放至街道,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才有了現在這些「違章」沿街門面。當然,不乏一些將房屋前伸,違章搭建出來的違建房,但是,既便這樣,仍然有相當多是08年相關法律出台前的法律空白期發生的。
二、它的社會意義
這些歷史遺留的破牆開店門面,現在看,是市場自身調配資源,補充了之前社區缺乏規劃和沒有商業配套的問題。而且,創業也不僅僅是開公司才叫創業,開店經營、服務社區居民也是創業啊,不僅容納了大量就業,也服務了本地周邊居民,帶動地區的商業氛圍,使社區生活更加便利,如果有人覺得髒亂差,我覺得不是破牆開店這個舉動不好,而是社區管理的工作沒有做好,管理做得好,開店正規化經營,不僅不影響小區居民生活反倒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便利,這互惠互利的事情,怎麼就變成了低端產業需要驅除了呢?
三、法律層面
政府依據的幾條法律,都在08年後開始實施,根據法律的追溯性原則,存量「違建」不涉及「違法」,如果真的想拆,就用市場手段,正常拆遷重新規劃;剩下的存量進行規範化的管理才是切實可行的路。反過來講,如果政府哪天突然思路轉換了,要建設開放式小區(這個事情不是沒有討論過哦),某年出台XX法後,不顧追溯原則強行將存量所有小區圍牆砸掉,然後仍然是現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各位想想自己住的樓房會變成什麼樣子吧。
事情是這樣的,今年過來上海的時候就發現大規模的抓偷東西的,家父在浦東這邊的一個同事也面臨被抓,上級已經和我們說了風聲緊,從來沒看家父那麼慌張的神情,但是還是表示政府行為沒辦法,於是在浦東唐鎮這一帶開始活動,沒有,往遠了找,一個個自我保護好的嚇人,去年的時候還能5毛今年翻倍,我們做手工業的,今年上半年淡季也沒開張了一陣子,政府說要抓就抓,那我們這種小偷小摸怎麼辦呢,有考慮不從事這個行業了,可是餓了這麼久了怎麼辦呢,這是一個問題,不免開始覺得政府這樣做沒管外地人生計,如果說是為了治安所以要抓那麼當年沒有被阻止呢?政府是要縮減外地人在上海的比例么?求問我這種消極的想法對嗎?怎麼看待政府的這個行為呢?
拆違當然是好事…如題主所說如果是正常的租下這塊廠房怎麼可能不知道這裡是違法建築呢?上海最珍貴的地方就在於它對於遊戲規則的尊重。
長寧區安順路一帶違法搭建多年的商鋪在一周內拆個精光。我們私下交流的觀點是,貌似像要趕走一些沒必要滯留上海的人群。
降低犯罪率,減少交通肇事逃逸率,
減少菜小素質底下家長及學生比率,
減少地鐵乞討發小廣告率,
減少非機動車道逆行者,減少碰瓷者,
增加對我答案舉報率,以及謾罵率。其實原因是上海需要土地;目前上海空地幾乎沒有了。那麼只有從另外兩個途徑獲取;1,正常收購-拆遷-開發;2,拆違章建築。
上海以前都是通過正常收購-拆遷-開發,但是上海最近土地收購徵收的成本實在太高了,低價徵收強拆的話,老百姓天天罵。如樓上所說,7平方的建築要補償8套房子。光復里小區為什麼拆不下,因為拆不起,70平方的老房子,要黃金地段的房子兩套加裝修補償現金,哪個開發商敢開發。
上海最近幾年開竅了,發現另一個成本又低,老百姓不罵娘而且還誇市政做的好的土地來源-----拆違!
上海拆違:2013年-500萬平方(5平方公里);2014年1007萬平方(10平方公里),2015年未知,2016年2400萬平方(24平方公里)。
拆違獲得土地有許多好處:一是成本低,既然是違章建築,當然無成本強制拆除;二是速度快,只需通知,無須談判,遑論補償!速度再快手段再重也無可厚非;三是不僅不會得罪民意,反而會得到市民擁護,就算手段野蠻,市民也會說可以理解——打擊違章嘛!
上海通過正常手段,數年來總共才積累了60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是十三五期間(2016-2020)的土地供應總量。2016年1月到9月上海總共才供應出2.25平方公里土地(含保障房),上海的土地如此緊缺,如此稀有,如果能有一個成本又低,民眾又支持的土地供應源,上海市政府怎麼不積極?如何不熱心,怎會不大力推進呢?
2016年一年就拆出24平方公里!
綜上所述:上海拆違也許和改善城市居住環境有關,但是最重要的動力還是——大量的,低價的,易得的,民眾不反感的土地來源。
補充:感謝一樓的提醒,確實,違章建築大多是零碎的地,不過,一年拆違2400萬平方米,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可拍賣土地,就上海的地價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財政收入。市政府的拆違動力依然很強
1,違章建築本身就是非法建造,侵害公共利益,所建建築多半有各種安全隱患;要求恢復原狀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違建的認定,應當要有相關法條依據,認定也應由有相關資格的專業部門出具具有法律效應的文件/通知/法律文書等;執行也應有章程。而不是隨便什麼人說是違建就是違建。反對各種一刀切粗暴執行。
2,置於說安置租客,為什麼要安置?本來就是非法的建築,他住在這裡本身就是非法。建造的人固然是知法犯法,租客大多數也是裝作不知而已。而且租客即使不知情上當受騙,也應當是向房東主張權利要求補償,而非是拆違者。
3,政府意圖不知道。不過我知道一點,如你我這樣的社會底層小人物,是絕對不在他們考慮範圍內的,反正你走了有的是人要來。
我就說一點,很多所謂的違章在當時八九十年代都是有政府或者村裡批文的,問題是當時只有手寫的批文,沒有合同,沒有地證。如今政府換了一代又一代,當初的批文被全盤否定。強制拆除,百姓無法申訴。
如此大的歷史遺留問題,政府卻絕情處之。悲哀。
有誰想過當事人的感受。
利益相關,匿了。
站在我的立場上,拆掉違建(建造成本費還不算)按目前市場每月至少損失1000元租金,而且流動人口少了房子也更難租出去,降租、閑置期也是損失。
-_-||關閉各種無證的小店( 及小吃店),甚至公辦學校收緊對無居住證人口子女的招生(之前是和本地居民上一樣的公辦幼兒園小學初中,但費用略貴幾成)。
但我覺得從長期來說,把部分人口引流到二三線城市甚至返流回家鄉的城市也是很重要的。否則真成了賣拐里那句末梢神經壞死把頭憋大了。
————以下原答案————
#^_^#昨天我家的小小違建(不足10平)也被錘了,當然嘍,並非針對我家而是鄰居總共七八家。
再也沒有比這更和諧的拆違了,遍地瓦礫中,雙方從容地埋頭各忙各的,城管監督施工隊小心翼翼敲牆(要保護門窗)拆東西切鋼筋,居民收拾整理自己的東西(雨篷、空調、雜物等),有的牆質量好需要多敲幾下,有的牆水管斷了冒水ing……
當然雙方只和自己陣營的人聊天,偶爾溝通也是客客氣氣有商有量。
破財消災了。
1、為了疏散人口所拆的小違章大多在市區和郊區地段較好的地段,肯定沒有補償和安置。(除非你接到通知後自己拆,有些類似樓道加門之類會補償幾百塊的損失)
題主指的補償可能是某些農村知道即將徵收而加蓋的無證房屋。可這次政府主要是疏散人口,並非大規模徵收,兩碼事。
2、上海無論市民農民,至少百分之九十(有可能動遷的人)盼望動遷,所謂集體舉牌要求不拆,無非是利益分配問題。
題主你見過十幾個老人坐著攔路要求拆遷的嗎?^o^還有在路邊打鼓的、圍牆上噴繪標語、集資拉黑白橫幅、每月去上訪…………種種爭取儘快動遷,然而始終沒有成功。
這是近兩年發生在上海市區的事。認真來答一下,之前看新聞北京也在拆除這類低端密集型市場,其中負責人舉了一個例子,北京市區一個從事低端商貿的市場每年大概能給政府貢獻幾億的稅收,但是隨之而來的治安,基建等花費要幾倍於收益。上海同理,僅每年用著外地來滬子女教育上的花費就是比不小的開銷。
這是兩碼事。
上海市政府拆除違法建築和你家不能再繼續從前的生意是兩碼事。拆除違法建築是市容整治本身的目的,如果牽涉到一些個人經營情況那並不是市容整治目的的一部分。如果你們租用的是違章建築,當然應該搬離,至於後續如果經營自己的業務,這是你們自己的事情。
題主說到,上海市政府不管外地人生計,這個很難回答,回答了很容易被噴。比如上海現在也不允許流動擺攤,看見了基本是要趕的,這個算是不管外地人生計么?不好回答,我雖然匿名了還是怕知乎上的噴子。
另外,題主說原先有大批建築怎麼現在就違法了要拆呢?這個問題很好,你可以請了解這方面信息的人來回答。這也是我想知道的。如果有人能來回答這個疑問真是感謝。
看到這張圖沒,如果調調色做做後期,完全可以以假亂真舊照片..圖上被拆的是婁山關路街邊小吃,拆掉之後人行道寬敞了很多,算是「恢復了原樣」,也再也不會發生油煙擾民的問題。不過這麼多年的記憶一下子沒了,倒也是讓人接受不了,尤其是下沙燒賣、白切羊肉那樣的良心美食...現在再去,總能看到許多老年居民在腳手架旁靜靜看著新的牆被砌起,怎麼說一下子也不能讓人習慣
上海這次拆違,個人觀點是在定義上有很大問題。
什麼是違章建築,誰來定義違章建築?我家(頂樓)在一個露台上(私家的)搭建了一個玻璃的頂蓬(僅是遮雨用,無任何擴展面積)。近10年了,沒有問題,今年突然被定義成違章搭建,我和家人均非常吃驚,而且小區此類搭建非常多,不知為何僅選定了三四家,理由則是影響小區整體美觀。但其實我家位於全小區最靠後一棟樓,露台是側對小區正面的,前有其它居民樓遮擋,除非航拍,不然根本無法看見。
個人對這件事是相當無語的,當然個人會支持政府的決定,同時對事件標準及其執行方式抱有疑問。
說白了就是,以前Zf不作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開始找你麻煩,拆你沒商量,就半個月,不走,你試試看
介紹一下上海的兩個土地政策—198工業用地減量化和五違共治(五違必治),我認為這兩個政策在實踐中是互相配合的政策,而且當中還有重合,甚至是分辨不清到底地方。對被拆遷的企業來講有時候分不清自己的土地在哪個政策的範圍內,今天我們從基本的概念上以及具體情況上來闡述下。
198工業用地減量化大約是在2015年提出的,上海分成104、195、198區塊,104區塊主要針對商業性行為,195區塊是產業調整和土地用途轉換。現在就騰退、環境治理、工業用地減量化的方面主要是198地塊。
2014年上海市第六次規劃土地工作會議也提出上海市工業用地負增長, 2016-2017年要減少20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基本就在198地塊上實施。
198地塊主要在青浦區、金山區、奉賢區、松江區、浦東區等郊區範圍內,現在在推動198工業用地減量化的過程中主要還是依靠行政手段來推動,並且一級壓一級,市級壓區級,區級壓鎮級。鎮主體作為最小單位,落實具體指標。在這裡發揮最大的行政力量去做這個事情主要是鄉鎮街道辦,每年、每季度的任務也是由鄉鎮來完成的,而且超額完成的或自提量有獎勵,都是行政手段在推動一個土地政策的實施。
違法用地、違法建築、違法經營、違法排污、違法居住統稱為「五違」必治。五違必治和198工業用地減量化互相摻雜,在地塊分割上不清楚。198地塊如何來確定一些工業場地的騰退?在實踐中也有一定的困難。困難在哪?據我們掌握的198地塊中80%左右是集體建設用地,不是國有土地,集體建設用地採取一次性買斷和出租等方式,企業在土地上進行的實際建設,都是經過鄉鎮政府的認可、簽字蓋章的。據說撥付了相關騰退補償款項,不同的區域級撥放的款項也不一樣,我們接觸到的松江區撥70萬,最高的在浦東新區可能給到108萬。
主要是騰退一些工業上能耗大、污染大並且階級貢獻比較低的工業場地,騰退完畢後相關土地復工,也有可能進行重新利用建設,增加最大附加值。如果該工業能耗大、污染大並且階級貢獻比較低,就換一些好的基礎工業項目進來。這就是198工業用地減量化的初衷。
由於資金缺口較大、缺乏相關技術等原因,區、鎮各級在推進「198」區域減量化中遇到不少難題,各方面阻力也是很大的。這些中小企業都是來自於招商引資或者由於一定的歷史淵源過來的。這樣的話就造成企業在騰退搬遷的時候有實際存在的困難,阻力也是依次增大,根據土地佔有的性質和佔有的區段問題可能本身給中小企業減量化的工作來講有一定難度。在過程中我們也承接了很多上海「198工業用地減量化」和五違必治的中小企業騰退拆遷維權的案件。我們也是在具體了解後結合實際狀況參與了企業維權,整個的布局和政策的前提和制定我們認為是有利於城市發展的,但是在具體拿著行政手段推動的時候就出現五花八門的政策標準,手段各不相同。而且給企業造成的心裡衝擊和現實當中生產經營的困難也不一樣。
據我們所了解,截止到2014年上海市建設用地已經突破三千一百平方公里,按照政策是不要突破三千二百平方公里,上海每年大概增長四十平方公里,這麼算剩餘的一百平方公里的政策標準不夠三年用的。現在工業用地的比重偏大,如果拿集體土地一塊放進去的話,工業用地整個占土地總量的30%左右,甚至一些郊區都超過了30%。產值卻不超過10%,導致現在利用工礦倉儲用地、集體建設用地集約化附加值非常低,所以就出現104地塊、195地塊、198地塊工業用地減量化。這是達成發展必然選擇問題。但是我們更關注的是企業有沒有受損,企業的利益如何保障,企業下一步安置和生產經營如何完善。接下來就結合我們的維權案例講一講「198工業用地減量化」和「五違必治」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198工業用地減量化本身市區鎮都給相關的資金,資金有可能是市區撥付給鄉鎮,然後由於一次性打包的政策讓他實際利用。企業外遷、關停、徵收拆遷、違章建築拆除等所體現出的補償額度偏低。整體來講完全達不到市場價值,達不到讓企業即便退出上海到周邊完成安置的基本需求。上級撥付的資金量可能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就企業的現狀而言,大部分企業更願意按照徵收拆遷的補償標準來走。因為現在不管是企業騰退、環境治理的關停關閉、工業用地減量化、違章建築拆除,在這過程中給企業造成的損失以及企業恢復重建所付出的價值都是一定的。比如補償三十萬一畝地,讓其去上海周邊甚至更遠的地方去安置,根本無法恢復正常的生產經營,這就給企業造成很大的衝擊。而且這其中有一個政府信賴的問題,行政法政府合理信賴的問題。信賴問題指的是當時由鄉政府蓋章簽字允許建設的,甚至是一次性買斷的,當時是處於對政府的信賴才進來的,現在要騰退出去,應該怎麼解釋這個問題。
客觀的講要參照合適的騰退方式,比如找一個新的地方重新劃定工業園區範圍呢?還是有一些土地的安置政策呢?或是有一次性關停、外遷的補助呢?這都是應該用行政力量和行政執法力量在合法的前提下做的事情。
現在還有一個五違必治的問題,本身198工業用地減量化地塊中的很多建築其實都存在「五違」的問題,如何解決呢?是不是能採取「一刀切」的方式直接確認為違章建築?是不是只給少量的補償或不補償呢?現在有些企業也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政府知道是違章建築還賣給我,我是否能追究其責任?作為拆遷律師我們建議還是要跟政府盡量談妥,盡量不要引起民事訴訟。因為這種賠償的數額偏低,不利企業達到維權效果的。
從上海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確實需要「工業用地減量化」,但是在實踐中以行政強制力量來推動這件事,是不是按照完全的合法途經去推動。我們希望對中小企業補償的時候一定要按照合理合法,並且充分考慮到中小企業的實際困難和企業來源。以及中小企業前期是否為地方做出了人員安置、稅收等重大貢獻。我們數個中小企業群體維權案件中,我方律師和當地鄉鎮政府多次談到了這個問題,希望能夠在這些方面予以考量。能保留的企業盡量保留,保留不了的企業是否在補償額度上能夠把補償額度放到最大。俗話說:「話好說,事難做」,沒有雙方就法律依據和政策的碰撞,可能出現不了補償額度最大化。
今天簡單談一下198工業用地減量化和五違共治(五違必治)的問題,之後再就具體案件的維權狀況來具體分析應該採取哪些手段維權。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上海浦東機場的縮寫是PVG?
※如何看待上海舒適堡女孩在健身中身亡的事件?
※如何評價上海浦東機場,有一位上了年紀的乘客往飛機的發動機里扔硬幣的這個行為,得賠償多少?
※為什麼歐美的大城市普遍比亞洲的大城市小?
※上海有什麼名不副實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