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嗎?


可持續發展的標準最基礎的是實現權衡經濟發展,社會公正和環境保護的三重支柱標準。
從經濟上看,京津的持續發展一點問題都沒有,會從這一政策中攫取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本和獲得區域外的資源以環境改善。但是對冀就非常不好說了。
如果是為了保證京津兩個巨型都市的環境問題,特別是大氣和水。必須抑制河北等地的水資源利用和工業排放,本質上就是實現河北地區的去重工化和去化工化。而河北是不可能吸收大量IT金融為主的低排放產業。河北的出路非常可能就是成為京津兩城的,人口輸出地,服貿輸出地,低端產業吸納地。北京不會把能產生稅收的產業讓給河北,海淀區在山後還有一半的土地沒有開發呢,這些土地暫時被用於發展高端農業,實質上就是未來的土地儲備。而,河北也很難通過競爭,搶走北京的產業。河北在得到一些批發市場的花瓶項目,冬奧會線上的綠化和場館項目外,得不到能夠長期驅動經濟增長的里子。這還不如上一輪從北京獲得的首鋼等重工業項目呢。因此,河北的經濟發展是利空的。

從社會公正上看,北京是以控制人口為導向的政策,就意味著,北京的公共服務就只向2300萬人供用。這會維持京津,特別是北京的地位。維持北京在教育,醫療,社會福利,工資水平上的優勢。北京戶籍事實上就是綠卡,會越來越吸收更多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社會公正很難在控制北京人口的政策導向下實現。

環境方面問題不大,京津兩個大城市的生態環境是整個北中國在保障的。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和政績考評這兩大工具,從財政和晉陞兩個方面驅動地方減排。特別是在新環保法執行之後,地方政府主官的20%政績是跟減排掛鉤,所以我們將看到行政力量驅動環保關停的暴力美學。可是,14年制定的新環保法的立法精神是「環境中心主義」,這個法有點過激。在一個正常省份,執政者會權衡經濟發展,財政收入、環境保護,以及個人利益之間關係,不會過激。可是,河北是被重點照顧的地區,估計也是環保法執行最為嚴格的地區了。

按照以上邏輯推演,京津冀一體化在短期會出現一些政績亮點。但是長遠看,會加劇環京津貧困帶問題。等到下一輪政策周期,2025年之後,就是要考慮京津+冀+晉+蒙+豫+魯等的一體化了,即華北一體化。因為,進一步增長的北京和天津這倆城市,需要更多的人口,資本,自然資源,和環境來維持。有點像腫瘤,當前的政策就是讓腫瘤吃得飽,吃得好。


生態學有一個基本原理是邏輯斯蒂增長曲線。就是說,當種群密度增長到環境承載量水平時候,會產生負密度制約效應,種群增長下降,自發實現震蕩。類比於城市發展,我們可以認為一個城市的增長是有極限的。達到一定規模之後,環境污染問題,土地價格,公共服務的供給都會達到極限。此時,城市發展規模就會觸及自身極限,城市擴張速度就會下降,人口和產業就會轉移。這是客觀規律。而當前的政策,是用中央政府權力,給京津,特別是北京,攫取更多的資源,擴大更多的環境承載量。類似於水多了添面,面多了添水。北京發展的極限等於被拓寬了。實現控制人口在2300萬也只是戶籍概念上的,京區實際生存的人口會越來越多,大城市病很難紓緩。代價就是東北,華北,這半個中國的蕭條。在國家層面上看,這個政策很難實現北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我持悲觀態度


京津冀協同發展 翻譯成普通話:大北京(首都)發展戰略


參考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同樣問題一個對策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642334/answer/65034703
注:沒錯我是滄州出生,天津人。
只是看不慣某些北京人得了「人口紅利」「交通樞紐」「經濟騰飛」「基礎建設」的便宜,還賣著「太擠」「外地人不服滾丫的」的乖


扯個淡而已


北京壓榨附近的地區!!!所以連發展都談不上,談什麼可持續


河北古名「直隸」

北京的奴隸


推薦閱讀:

為什麼犯罪發生後,很多人會下意識認為是受害者防護不足(即使未了解案情)?
死刑真的有威懾力嗎?
小惡魔在實際生活中還會受歡迎嗎?
為什麼中國人民族主義這麼嚴重,有哪些例子是因為民族不同發生的矛盾?
老齡化問題加劇,普通人如何應對?

TAG:經濟學 | 社會 | 可持續發展 | 國家戰略 | 京津冀一體化 |